《塑胶透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胶透镜.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8161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03 CN 104181619 A (21)申请号 201310234205.1 (22)申请日 2013.06.14 102118658 2013.05.27 TW G02B 3/00(2006.01) G02B 1/04(2006.01) (71)申请人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巿南屯区精科路 11 号 (72)发明人 蔡宗宪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徐金国 (54) 发明名称 塑胶透镜 (57) 摘要 一种塑胶透镜, 包含一第一表面以。
2、及一第二 表面, 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 且第一表面及第 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学有效部及一外环 部, 外环部与光学有效部连接, 且外环部包含一突 起区与一抵靠区, 抵靠区较突起区远离塑胶透镜 的中心, 其中突起区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 当塑胶 透镜尺寸与突起结构尺度符合指定条件时, 可提 高光学成像品质。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81619 A CN 104181619 A 1/3 页。
3、 2 1. 一种塑胶透镜, 其特征在于, 包含 : 一第一表面 ; 以及 一第二表面, 与该第一表面相对 ; 其中, 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 : 一光学有效部 ; 及 一外环部, 与该光学有效部连接, 该外环部包含 : 一突起区, 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 ; 及 一抵靠区, 较该突起区远离该塑胶透镜的中心 ; 其中, 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 该塑胶透镜的最大外径为 Dmax, 其满足下列 条件 : CT/Dmax 0074 请参照图 2A 及图 2B, 图 2A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 100 的示 意图, 图 2B 绘示图 2A 中塑胶透镜 100 的。
4、突起区 124 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 100 包含第 一表面 110 以及第二表面 120, 第一表面 110 为凹面, 第二表面 120 为凸面, 且第一表面 110 与第二表面 120 相对设置。第一表面 110 包含光学有效部 111 及外环部 112, 外环部 112 与 光学有效部 111 连接。第二表面 120 包含光学有效部 121 及外环部 122, 外环部 122 与光学 有效部 121 连接, 且外环部 122 包含突起区 124 与抵靠区 123, 抵靠区 123 较突起区 124 远 离塑胶透镜 100 的中心, 其中, 抵靠区 123 为一嵌合结构, 突起区 124。
5、 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 起结构 125。突起结构 125 分别以塑胶透镜 100 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 120, 且这些 突起结构 125 与塑胶透镜 100 的中心距离不同, 使这些突起结构 125 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 第二表面 120。 0075 塑胶透镜100的最大外径为Dmax, 塑胶透镜1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 突起区124 的径向长度为 L, 第一表面 110 及第二表面 120 于外环部 112、 122 的最短间隔距离为 d, 且 突起结构 125 的曲率半径为 R。 0076 第一实施例中的 Dmax、 CT、 L、 d 以及 R 的数据如下表一所示。 0077 说 。
6、明 书 CN 104181619 A 8 5/9 页 9 0078 配合表一可推算表二数据。 0079 0080 0081 请参照图 3A 及图 3B, 图 3A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 200 的示 意图, 图 3B 绘示图 3A 中塑胶透镜 200 的突起区 224 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 200 包含第 一表面 210 以及第二表面 220, 第一表面 210 为凸面, 第二表面 220 为凹面, 且第一表面 210 与第二表面 220 相对设置。第一表面 210 包含光学有效部 211 及外环部 212, 外环部 212 与 光学有效部 211 连接。第二表面 220 。
7、包含光学有效部 221 及外环部 222, 外环部 222 与光学 有效部 221 连接, 且外环部 222 包含突起区 224 与抵靠区 223, 抵靠区 223 较突起区 224 远 离塑胶透镜 200 的中心, 其中, 抵靠区 223 为一嵌合结构, 突起区 224 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 起结构 225。突起结构 225 分别以塑胶透镜 200 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 220, 且这些 突起结构 225 与塑胶透镜 200 的中心距离不同, 使这些突起结构 225 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 第二表面 220。 0082 塑胶透镜200的最大外径为Dmax, 塑胶透镜2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
8、, 突起区224 的径向长度为 L, 第一表面 210 及第二表面 220 于外环部 212、 222 的最短间隔距离为 d, 且 突起结构 225 的曲率半径为 R。 0083 第二实施例中的 Dmax、 CT、 L、 d 以及 R 的数据如下表三所示。 0084 0085 配合表三可推算表四数据。 0086 0087 0088 请参照图4A、 图4B及图4C, 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300 的示意图, 图 4B 绘示图 4A 中塑胶透镜 300 的突起区 314 的局部放大图, 图 4C 绘示图 4A 中 塑胶透镜 300 的突起区 324 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 3。
9、00 包含第一表面 310 以及第二表面 说 明 书 CN 104181619 A 9 6/9 页 10 320, 第一表面310为凹面, 第二表面320为凸面, 且第一表面310与第二表面320相对设置。 第一表面 310 包含光学有效部 311 及外环部 312, 外环部 312 与光学有效部 311 连接, 且外 环部 312 包含突起区 314 与抵靠区 313, 抵靠区 313 较突起区 314 远离塑胶透镜 300 的中 心, 其中, 突起区 314 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 315。突起结构 315 分别以塑胶透镜 300 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一表面 310, 且这些突起结构 3。
10、15 与塑胶透镜 300 的中心距离不同, 使这些突起结构31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一表面310。 第二表面320包含光学有效部321 及外环部 322, 外环部 322 与光学有效部 321 连接, 且外环部 322 包含突起区 324 与抵靠区 323, 抵靠区 323 较突起区 324 远离塑胶透镜 300 的中心, 其中, 突起区 324 设置有多个圆弧 状突起结构 325。突起结构 325 分别以塑胶透镜 300 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 320, 且 这些突起结构 325 与塑胶透镜 300 的中心距离不同, 使这些突起结构 325 以同心圆方式排 列于第二表面 320。 008。
11、9 塑胶透镜 300 的最大外径为 Dmax, 塑胶透镜 300 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 第一表面 310 及第二表面 320 于外环部 312、 322 的最短间隔距离为 d, 第一表面突起区 314 的径向长 度为 L1, 第一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 315 的曲率半径为 R1, 第二表面突起区 324 的径向长度 为 L2, 第二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 325 的曲率半径为 R2。 0090 第三实施例中的 Dmax、 CT、 d、 L1、 R1、 L2 以及 R2 的数据如下表五所示。 0091 0092 配合表五可推算表六数据。 0093 0094 0095 请参照图 5A 及图 5B, 。
12、图 5A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 400 的示 意图, 图 5B 绘示图 5A 中塑胶透镜 400 的突起区 414 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 400 包含第 一表面 410 以及第二表面 420, 第一表面 410 为凸面, 第二表面 420 为凹面, 且第一表面 410 与第二表面 420 相对设置。第一表面 410 包含光学有效部 411 及外环部 412, 外环部 412 与 光学有效部411连接, 且外环部412包含突起区414与抵靠区413, 抵靠区413较突起区414 远离塑胶透镜 400 的中心, 其中, 抵靠区 413 为一嵌合结构, 突起区 414 设置有多个。
13、圆弧状 突起结构 415。突起结构 415 分别以塑胶透镜 400 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一表面 410, 且这 些突起结构 415 与塑胶透镜 400 的中心距离不同, 使这些突起结构 415 以同心圆方式排列 于第一表面 410。第二表面 420 包含光学有效部 421 及外环部 422, 外环部 422 与光学有效 部 421 连接。 说 明 书 CN 104181619 A 10 7/9 页 11 0096 塑胶透镜400的最大外径为Dmax, 塑胶透镜4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 突起区414 的径向长度为 L, 第一表面 410 及第二表面 420 于外环部 412、 422 的最短。
14、间隔距离为 d, 且 突起结构 415 的曲率半径为 R。 0097 第四实施例中的 Dmax、 CT、 L、 d 以及 R 的数据如下表七所示。 0098 0099 配合表七可推算表八数据。 0100 0101 0102 请参照图6A、 图6B及图6C, 图6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500 的示意图, 图 6B 绘示图 6A 中塑胶透镜 500 的突起区 514 的局部放大图, 图 6C 绘示图 6A 中 塑胶透镜 500 的突起区 524 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 500 包含第一表面 510 以及第二表面 520, 第一表面510为凹面, 第二表面520为凸面, 且第一表面。
15、510与第二表面520相对设置。 第一表面 510 包含光学有效部 511 及外环部 512, 外环部 512 与光学有效部 511 连接, 且外 环部 512 包含突起区 514 与抵靠区 513, 抵靠区 513 较突起区 514 远离塑胶透镜 500 的中 心, 其中, 突起区 514 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 515。突起结构 515 分别以塑胶透镜 500 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一表面 510, 且这些突起结构 515 与塑胶透镜 500 的中心距离不同, 使这些突起结构51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一表面510。 第二表面520包含光学有效部521 及外环部 522, 外环部 522 与。
16、光学有效部 521 连接, 且外环部 522 包含突起区 524 与抵靠区 523, 抵靠区 523 较突起区 524 远离塑胶透镜 500 的中心, 其中, 突起区 524 设置有多个圆弧 状突起结构 525。突起结构 525 分别以塑胶透镜 500 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 520, 且 这些突起结构 525 与塑胶透镜 500 的中心距离不同, 使这些突起结构 525 以同心圆方式排 列于第二表面 520。 0103 塑胶透镜 500 的最大外径为 Dmax, 塑胶透镜 500 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 第一表面 510 及第二表面 520 于外环部 512、 522 的最短间隔距离为。
17、 d, 第一表面突起区 514 的径向长 度为 L1, 第一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 515 的曲率半径为 R1, 第二表面突起区 524 的径向长度 为 L2, 第二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 525 的曲率半径为 R2。 0104 第五实施例中的 Dmax、 CT d、 L1、 R1、 L2 以及 R2 的数据如下表九所示。 0105 说 明 书 CN 104181619 A 11 8/9 页 12 0106 配合表九可推算表十数据。 0107 0108 0109 请参照图 7A 及图 7B, 图 7A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 600 的示 意图, 图 7B 绘示图 7A 中塑胶透镜 6。
18、00 的突起区 624 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 600 包含第 一表面 610 以及第二表面 620, 第一表面 610 为凹面, 第二表面 620 为凹面, 且第一表面 610 与第二表面 620 相对设置。第一表面 610 包含光学有效部 611 及外环部 612, 外环部 612 与 光学有效部 611 连接。第二表面 620 包含光学有效部 621 及外环部 622, 外环部 622 与光学 有效部 621 连接, 且外环部 622 包含突起区 624 与抵靠区 623, 抵靠区 623 较突起区 624 远 离塑胶透镜 600 的中心, 其中, 突起区 624 设置有多个三角形突起结。
19、构 625。突起结构 625 分别以塑胶透镜 600 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 620, 且这些突起结构 625 与塑胶透镜 600 的中心距离不同, 使这些突起结构 625 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二表面 620。 0110 塑胶透镜600的最大外径为Dmax, 塑胶透镜6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 突起区624 的径向长度为 L, 第一表面 610 及第二表面 620 于外环部 612、 622 的最短间隔距离为 d。 0111 第六实施例中的 Dmax、 CT、 L 以及 d 的数据如下表十一所示。 0112 0113 配合表十一可推算表十二数据。 0114 0115 0116 请参照图 。
20、8A 及图 8B, 图 8A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 700 的示 意图, 图 8B 绘示图 8A 中塑胶透镜 700 的突起区 724 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 700 包含第 一表面 710 以及第二表面 720, 第一表面 710 为凸面, 第二表面 720 为凸面, 且第一表面 710 说 明 书 CN 104181619 A 12 9/9 页 13 与第二表面 720 相对设置。第一表面 710 包含光学有效部 711 及外环部 712, 外环部 712 与 光学有效部 711 连接。第二表面 720 包含光学有效部 721 及外环部 722, 外环部 722 与光学 。
21、有效部 721 连接, 且外环部 722 包含突起区 724 与抵靠区 723, 抵靠区 723 较突起区 724 远 离塑胶透镜 700 的中心, 其中, 突起区 724 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 725。突起结构 725 分别以塑胶透镜 700 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 720, 且这些突起结构 725 与塑胶透镜 700 的中心距离不同, 使这些突起结构 725 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二表面 720。 0117 第七实施例中, 塑胶透镜700的最大外径为Dmax, 塑胶透镜7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 第一表面 710 及第二表面 720 于外环部 712、 722 的最短间隔距离为 。
22、d, 第二表面突起区 724 的径向长度为 L, 第二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 725 的曲率半径为 R。 0118 第七实施例中的 Dmax、 CT、 L、 d 以及 R 的数据如下表十三所示。 0119 0120 配合表十三可推算表十四数据。 0121 0122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 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熟悉此技艺 者,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 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CN 104181619 A 13 1/10 页 14 图 1A 图 1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23、 14 2/10 页 15 图 1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15 3/10 页 16 图 1D 图 1E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16 4/10 页 17 图 1F 图 1G 图 2A 图 2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17 5/10 页 18 图 3A 图 3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18 6/10 页 19 图 4A 图 4B 图 4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19 7/10 页 20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20 8/10 页 21 图 6A 图 6B 图 6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21 9/10 页 22 图 7A 图 7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22 10/10 页 23 图 8A 图 8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1619 A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