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混光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528779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29423.2

申请日:

2012.07.23

公开号:

CN104267539A

公开日:

2015.01.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57申请日:20120723|||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 F21S8/00; G09F13/00; F21Y101/02(2006.01)N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韡; 林博瑛; 郑俊义

地址:

360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翔海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代理人:

戴雨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混光装置,其包括背板、光学膜片、LED光源以及支撑柱,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背板上方,所述LED光源设置在背板上且成中心对称图形分布,所述支撑柱设置在LED混光装置的背板和光学膜片之间且位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该支撑柱具有底部、顶部与侧部,其中,底部固定在背板上,顶部支撑光学膜片,侧部环绕有一侧面,所述LED光源分别位于支撑柱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利用LED混光装置的LED光源成中心对称图形分布,支撑柱采用透明材料,其位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支撑柱为棱柱或棱台结构,实现了消除了支撑柱在LED背光模组中形成的暗影,且其解决暗影的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背板、光学膜片、LED光源以及支撑柱,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背板上方,所述LED光源设置在背板上且成中心对称图形分布,所述支撑柱设置在LED混光装置的背板和光学膜片之间且位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该支撑柱具有底部、顶部与侧部,其中,底部固定在背板上,顶部支撑光学膜片,侧部环绕有一侧面,所述LED光源分别位于支撑柱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为棱柱或棱台结构,其侧面正对于LED光源放置,有利于光线穿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为透明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的透光率大于等于50%。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材料为PMMA、PC、PA或玻璃。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球冠,球冠表面与支撑柱的侧面为平滑过渡。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卡爪,背板上设有定位孔,卡爪穿过背板上的定位孔固定支撑柱于背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挡块。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LED混光装置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照明灯具或广告灯箱。

说明书

说明书LED混光装置
本申请是2012年7月23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210257868.0”,发明名称为“一种LED背光模组的支撑柱”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构造混光空间的LED混光装置,其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照明灯具、广告灯箱灯领域。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一向被应用于笔记本型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摄录像机、PDA等便携式的电子产品中。除了这些较小型的携带式的产品之外,近来大尺寸的液晶面板制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例如,桌面型液晶显示器已经取代了CRT显示器,液晶电视以其体积轻巧、画面清晰的优势也正取代传统的电视。液晶面板为此领域中最关键的显示元件,然而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源才能得以显示图像。现今已存在许多背光源技术,而且在2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显示产品中,经常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源。
直下式LED背光模组是应用最广的背光源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系统、户外广告灯箱以及室内照明灯具等,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性价比高、光学稳定性佳等优点。直下式LED背光模组的基本架构包含设置于模组底部的LED光源、设置于模组顶部的光学膜片(例如扩散板、扩散片、棱镜片等)以及设置于LED光源与光学膜片之间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作用是为LED光源提供一定高度的混光空间,从而获得出光均匀的平面背光源。
现有技术中的直下式LED背光模组的支撑柱习惯采用白色塑料材质和圆锥状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白色圆锥状结构的支撑柱03会因为遮挡住LED光源04的部分光线而产生暗影05,严重影响光学均匀性以及模组的视觉效果。目前解决直下式LED背光模组支撑柱的暗影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增加光学膜片(例如扩散板、扩散片、棱镜片等)的数量来淡化暗影的视觉影像。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 增加光学膜片的数量,使LED背光模组的成本升高;
2、 增加光学膜片的数量,降低了LED背光模组整体亮度。
市场急需研制出一种不仅能消除暗影、而且成本较低的LED 混光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消除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中的暗影而且成本较低的LED混光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ED混光装置,其包括背板、光学膜片、LED光源以及支撑柱,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背板上方,所述LED光源设置在背板上且成中心对称图形分布,所述支撑柱设置在LED混光装置的背板和光学膜片之间且位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该支撑柱具有底部、顶部与侧部,其中,底部固定在背板上,顶部支撑光学膜片,侧部环绕有一侧面,所述LED光源分别位于支撑柱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
所述的支撑柱为棱柱或棱台结构。其侧面正对于LED光源放置,有利于光线穿透。
所述的支撑柱为透明材料,且该支撑柱表面光滑,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平行穿透支撑柱的侧面。
所述透明材料的透光率大于等于50%。
所述透明材料为PMMA、PC、PA或玻璃。
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球冠,球冠表面与支撑柱的侧面为平滑过渡。
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卡爪,背板上设有定位孔,卡爪穿过背板上的定位孔固定支撑柱于背板上。
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挡块。
本发明提供的LED混光装置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中的LED背光模组、照明灯具或广告灯箱。
本发明采用以上的结构,利用LED混光装置的LED光源成中心对称图形分布,支撑柱采用透明材料,其位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支撑柱为棱柱或棱台结构且其侧面正对于LED光源放置,LED光源分别位于支撑柱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增加光线穿透,实现了LED光源的光线穿透支撑柱,消除了支撑柱在LED背光模组中形成的暗影,且其解决暗影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支撑柱的光学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LED背光模组的支撑柱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LED背光模组的支撑柱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LED背光模组的支撑柱的光学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6之一所示,本发明一种LED混光装置,其包括背板2、光学膜片1、LED光源4以及支撑柱3,所述光学膜片2设置在背板2上方,所述LED光源4设置在背板2上且成中心对称图形分布,所述支撑柱3设置在LED混光装置的背板2和光学膜片1之间且位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该支撑柱3具有底部、顶部与侧部,其中,底部固定在背板2上,顶部支撑光学膜片1,侧部环绕有一侧面,所述LED光源4分别位于支撑柱3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
所述的支撑柱3为棱柱或棱台结构。其侧面正对于LED光源4放置,有利于光线穿透。所述的支撑柱3为透明材料,且该支撑柱3表面光滑,所述LED光源4发出的光平行穿透支撑柱3的侧面。
所述透明材料的透光率大于等于50%。
所述透明材料可以为PMMA(也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也称为聚碳酸酯)、PA(也称为聚酰胺)或者玻璃,当然所述透明材料也可以是其它有机高分子材料、透明无机材料或透明复合材料等。
所述支撑柱3顶部设有球冠31,球冠31表面与支撑柱3的侧面为平滑过渡。
所述支撑柱3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卡爪32,背板1上设有定位孔11,卡爪32穿过背板2上的定位孔11固定支撑柱于背板2上。
所述支撑柱3底部设有挡块33,挡块33能更好的将支撑柱3固定在背板2上,限制支撑柱3的转动。
采用以上的结构,支撑柱3为棱柱或棱台结构,LED光源4对应支撑柱3侧面底边的中垂线设置,且支撑柱3采用透明材料,使LED光源4的光线能顺利从支撑柱3中穿透,而不会在LED背光模组中形成暗影。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光学原理示意图,因为支撑柱3为棱柱或棱台结构,因为其侧面为平面,且各LED光源4设置在支撑柱3各个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所以有利于光线的穿透,从而消除支撑柱3的暗影。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柱3为四棱柱或棱台的相对LED光源4的布置示意位置。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柱3为六棱柱或棱台的相对LED光源4的布置示意位置。

LED混光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LED混光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LED混光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ED混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ED混光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675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07 CN 104267539 A (21)申请号 201410529423.2 (22)申请日 2012.07.23 201210257868.0 2012.07.23 G02F 1/13357(2006.01) F21S 8/00(2006.01) G09F 13/00(2006.01) F21Y 101/02(2006.01) (71)申请人 冠捷显示科技 (厦门) 有限公司 地址 360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厦门火炬 高新区 (翔安) 产业区翔海路 1 号 (72)发明人 林韡 林博瑛 郑俊义 (。

2、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5211 代理人 戴雨君 (54) 发明名称 LED 混光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LED 混光装置, 其包括背 板、 光学膜片、 LED 光源以及支撑柱, 所述光学膜 片设置在背板上方, 所述 LED 光源设置在背板上 且成中心对称图形分布, 所述支撑柱设置在 LED 混光装置的背板和光学膜片之间且位于中心对称 图形的中心, 该支撑柱具有底部、 顶部与侧部, 其 中, 底部固定在背板上, 顶部支撑光学膜片, 侧部 环绕有一侧面, 所述 LED 光源分别位于支撑柱侧 面底边的中垂线上。利用 LED 混光装置的 LED 光 源成。

3、中心对称图形分布, 支撑柱采用透明材料, 其 位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 支撑柱为棱柱或棱台 结构, 实现了消除了支撑柱在 LED 背光模组中形 成的暗影, 且其解决暗影的成本较低。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67539 A CN 104267539 A 1/1 页 2 1.LED 混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其包括背板、 光学膜片、 LED 光源以及支撑柱, 所述光学 膜片设置在背板上方, 所。

4、述 LED 光源设置在背板上且成中心对称图形分布, 所述支撑柱设 置在 LED 混光装置的背板和光学膜片之间且位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 该支撑柱具有底 部、 顶部与侧部, 其中, 底部固定在背板上, 顶部支撑光学膜片, 侧部环绕有一侧面, 所述 LED 光源分别位于支撑柱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LED 混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支撑柱为棱柱或棱台结 构 , 其侧面正对于 LED 光源放置, 有利于光线穿透。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LED 混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支撑柱为透明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 LED 混光装置, 其特。

5、征在于 : 所述透明材料的透光率大于等 于 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混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透明材料为PMMA、 PC、 PA或 玻璃。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LED 混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球冠, 球冠 表面与支撑柱的侧面为平滑过渡。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LED 混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至少一个 卡爪, 背板上设有定位孔, 卡爪穿过背板上的定位孔固定支撑柱于背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LED 混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挡块。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LED 混光。

6、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 LED 混光装置应用于液晶显 示设备的背光模组、 照明灯具或广告灯箱。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67539 A 2 1/3 页 3 LED 混光装置 0001 本 申 请 是 2012 年 7 月 23 日 向 国 家 知 识 产 权 局 提 交 的 申 请 号 为 “201210257868.0” , 发明名称为 “一种 LED 背光模组的支撑柱” 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 LED 灯光学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构造混光空间的 LED 混光装 置, 其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 照明灯具、 广告灯箱灯领域。 背景技术 000。

7、3 液晶显示技术一向被应用于笔记本型电脑、 移动电话、 数码相机、 摄录像机、 PDA 等 便携式的电子产品中。除了这些较小型的携带式的产品之外, 近来大尺寸的液晶面板制造 技术也日渐成熟。例如, 桌面型液晶显示器已经取代了 CRT 显示器, 液晶电视以其体积轻 巧、 画面清晰的优势也正取代传统的电视。 液晶面板为此领域中最关键的显示元件, 然而其 本身并不发光, 需要借由背光源才能得以显示图像。 现今已存在许多背光源技术, 而且在20 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显示产品中, 经常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源。 0004 直下式 LED 背光模组是应用最广的背光源形式之一, 广泛应用于液晶。

8、显示设备的 背光系统、 户外广告灯箱以及室内照明灯具等, 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性价比高、 光学稳定性 佳等优点。直下式 LED 背光模组的基本架构包含设置于模组底部的 LED 光源、 设置于模组 顶部的光学膜片 (例如扩散板、 扩散片、 棱镜片等) 以及设置于LED光源与光学膜片之间的支 撑柱。支撑柱的作用是为 LED 光源提供一定高度的混光空间, 从而获得出光均匀的平面背 光源。 0005 现有技术中的直下式 LED 背光模组的支撑柱习惯采用白色塑料材质和圆锥状的 结构, 如图 1 所示 : 其白色圆锥状结构的支撑柱 03 会因为遮挡住 LED 光源 04 的部分光线而 产生暗影 05, 严重。

9、影响光学均匀性以及模组的视觉效果。目前解决直下式 LED 背光模组支 撑柱的暗影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增加光学膜片 (例如扩散板、 扩散片、 棱镜片等) 的数量来淡 化暗影的视觉影像。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 1、 增加光学膜片的数量, 使 LED 背光模组的成本升高 ; 2、 增加光学膜片的数量, 降低了 LED 背光模组整体亮度。 0006 市场急需研制出一种不仅能消除暗影、 而且成本较低的 LED 混光装置。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消除直下式 LED 背光模组 中的暗影而且成本较低的 LED 混光装置。 0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

10、案为 : 一种 LED 混光装置, 其包括背板、 光学膜 片、 LED 光源以及支撑柱, 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背板上方, 所述 LED 光源设置在背板上且成 中心对称图形分布, 所述支撑柱设置在 LED 混光装置的背板和光学膜片之间且位于中心对 称图形的中心, 该支撑柱具有底部、 顶部与侧部, 其中, 底部固定在背板上, 顶部支撑光学膜 说 明 书 CN 104267539 A 3 2/3 页 4 片, 侧部环绕有一侧面, 所述 LED 光源分别位于支撑柱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 0009 所述的支撑柱为棱柱或棱台结构。其侧面正对于 LED 光源放置, 有利于光线穿透。 0010 所述的支撑柱为透明。

11、材料, 且该支撑柱表面光滑, 所述 LED 光源发出的光平行穿 透支撑柱的侧面。 0011 所述透明材料的透光率大于等于 50%。 0012 所述透明材料为 PMMA、 PC、 PA 或玻璃。 0013 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球冠, 球冠表面与支撑柱的侧面为平滑过渡。 0014 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卡爪, 背板上设有定位孔, 卡爪穿过背板上的定位 孔固定支撑柱于背板上。 0015 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挡块。 0016 本发明提供的 LED 混光装置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中的 LED 背光模组、 照明灯具 或广告灯箱。 0017 本发明采用以上的结构, 利用LED混光装置的LED光源成中心对称图形。

12、分布, 支撑 柱采用透明材料, 其位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 支撑柱为棱柱或棱台结构且其侧面正对于 LED光源放置, LED光源分别位于支撑柱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 增加光线穿透, 实现了LED光 源的光线穿透支撑柱, 消除了支撑柱在 LED 背光模组中形成的暗影, 且其解决暗影的成本 较低。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支撑柱的光学原理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图 2 的侧视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的一种 LED 背光模组的支撑柱的实施例 1 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的一种。

13、 LED 背光模组的支撑柱的实施例 2 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为本发明的一种 LED 背光模组的支撑柱的光学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 2-6 之一所示, 本发明一种 LED 混光装置, 其包括背板 2、 光学膜片 1、 LED 光 源 4 以及支撑柱 3, 所述光学膜片 2 设置在背板 2 上方, 所述 LED 光源 4 设置在背板 2 上且 成中心对称图形分布, 所述支撑柱 3 设置在 LED 混光装置的背板 2 和光学膜片 1 之间且位 于中心对称图形的中心, 该支撑柱 3 具有底部、 顶部与侧部, 其中, 底部固定在背板 2 上, 顶 部支撑光学膜片 1, 侧部环绕。

14、有一侧面, 所述 LED 光源 4 分别位于支撑柱 3 侧面底边的中垂 线上。 0020 所述的支撑柱 3 为棱柱或棱台结构。其侧面正对于 LED 光源 4 放置, 有利于光线 穿透。所述的支撑柱 3 为透明材料, 且该支撑柱 3 表面光滑, 所述 LED 光源 4 发出的光平行 穿透支撑柱 3 的侧面。 0021 所述透明材料的透光率大于等于 50%。 0022 所述透明材料可以为 PMMA(也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C(也称为聚碳酸酯) 、 PA 说 明 书 CN 104267539 A 4 3/3 页 5 (也称为聚酰胺) 或者玻璃, 当然所述透明材料也可以是其它有机高分子材料、 。

15、透明无机材 料或透明复合材料等。 0023 所述支撑柱 3 顶部设有球冠 31, 球冠 31 表面与支撑柱 3 的侧面为平滑过渡。 0024 所述支撑柱 3 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卡爪 32, 背板 1 上设有定位孔 11, 卡爪 32 穿过背 板 2 上的定位孔 11 固定支撑柱于背板 2 上。 0025 所述支撑柱 3 底部设有挡块 33, 挡块 33 能更好的将支撑柱 3 固定在背板 2 上, 限 制支撑柱 3 的转动。 0026 采用以上的结构, 支撑柱 3 为棱柱或棱台结构, LED 光源 4 对应支撑柱 3 侧面底边 的中垂线设置, 且支撑柱 3 采用透明材料, 使 LED 光源 4 的。

16、光线能顺利从支撑柱 3 中穿透, 而不会在 LED 背光模组中形成暗影。 0027 如图 6 所示 : 本发明的光学原理示意图, 因为支撑柱 3 为棱柱或棱台结构, 因为其 侧面为平面, 且各 LED 光源 4 设置在支撑柱 3 各个侧面底边的中垂线上, 所以有利于光线的 穿透, 从而消除支撑柱 3 的暗影。 0028 实施例 1 如图 4 所示, 所述支撑柱 3 为四棱柱或棱台的相对 LED 光源 4 的布置示意位置。 0029 实施例 2 如图 5 所示, 所述支撑柱 3 为六棱柱或棱台的相对 LED 光源 4 的布置示意位置。 说 明 书 CN 104267539 A 5 1/4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67539 A 6 2/4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67539 A 7 3/4 页 8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67539 A 8 4/4 页 9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67539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