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8675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10 CN 104186755 A (21)申请号 201410354203.0 (22)申请日 2014.07.23 A23F 3/14(2006.01) (71)申请人 宋锦谋 地址 546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 前卫路 13 号 16-3-4-8 (72)发明人 宋锦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王新生 (54) 发明名称 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包括以 下步骤 : 采收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
2、叶, 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的重量配比为 : 0.5 0.5 1 0.5 1 : 2 : 将所述银杏鲜叶和 柳树嫩叶除去叶柄, 切成两指宽, 0.5 2.5 厘米 长的条形 ; 所述茶树鲜叶为一芽两叶 ; 将银杏鲜 叶和柳树嫩叶及所述茶树鲜叶摊晾814小时萎 凋至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完全柔软, 水分含量维持在 65 75 ; 将萎凋好的银杏 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混合均匀后揉捻 ; 揉 捻后进行渥堆发酵、 烘干。本发明茶产品, 具有有 明显银杏叶和柳树叶本身的鲜香味, 其制备的茶 产品, 条形茶条形均匀、 乌黑亮泽, 品相好, 营养丰 富, 具有清散、 利尿、 消炎、 解毒作用。
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86755 A CN 104186755 A 1/1 页 2 1. 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1) : 采收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进行清洗, 清洗包括先采用水池浸泡 洗涤进行水洗, 再将水洗后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输送至具有鼓风的滚筒中使 得水分快速落, 使得鲜叶含尘量小于0.8, 鲜叶表面水分含量小于0.2: 所述银杏鲜叶和 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的重量配比为 。
4、0.5 0.5 1 0.5 1 : 2 : 步骤(2)将所述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除去叶柄, 切成两指宽, 0.52.5厘米长的条形 ; 所述茶树鲜叶为一芽两叶 : 步骤 (3) : 将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所述茶树鲜叶摊晾 8 14 小时萎凋至桑树鲜叶及 茶树鲜叶完全柔软, 水分含量维持在 65 75 ; 步骤 (4) : 将步骤 (3) 萎凋好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混合均匀后揉捻 : 步骤 (5) : 揉捻后进行渥堆发酵、 烘干。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杏鲜叶和柳树 嫩叶及茶树鲜叶的重量配比为 0.5 0.5 1。 3. 根据权利要求 。
5、1 所述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揉捻过程是轻 5 10 分钟、 重 5 10 分钟交替进行, 至叶片变黑叶脉变红, 揉捻时间为 50 70 分钟, 至手攥 成团、 但无汁液滴下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渥堆发酵温 度为 20 25 度, 湿度 80, 发酵时间 3 4 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为分阶 段烘干, 第一阶段 100 110 度烘干 30-40 分钟, 第二阶段 80 90 度烘干 30 40 分钟, 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为 6。 权 利 要 求 书。
6、 CN 104186755 A 2 1/6 页 3 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属于茶产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银杏叶银杏叶, 是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 又名白果叶。据 食疗本草 记载, 银杏叶 可用于心悸怔忡、 肺虚咳喘等病症。现代科学研究证明 : 银杏叶含有 200 多种药用成分, 其 中黄酮类活性物质46种, 微量元素25种, 氨基酸8种。 其中以黄酮为主的有效成分, 具有保 护毛细血管通透性、 扩张冠状动脉、 恢复动脉血管弹性、 降低血清胆固醇、 增加冠状动脉血 流量、 改善心脑血管循环、 解除平滑肌痉挛、 松弛支气管和抑菌、 营。
7、养脑细胞及其它器官的 作用, 而且还有使动脉、 末梢血管、 毛细血管中的血质与胆固醇维持正常水平的奇特功效。 0003 柳叶 : 柳叶功同柳絮, 它含有丰富的鞣质, 有清热解毒、 利湿消肿之功。 水煎服可治 疗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肺炎、 膀胱炎、 腮腺炎、 咽喉炎。捣烂外敷, 可治疗足跟疼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银杏叶和柳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克服现有 的茶及纯粹银杏叶和柳树叶加工的茶的缺陷。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 骤 : 0006 步骤 (1) : 采收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进行。
8、清洗, 清洗包括先采用水池 浸泡洗涤进行水洗, 再将水洗后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输送至具有鼓风的滚筒 中使得水分快速落, 使得鲜叶含尘量小于0.8, 鲜叶表面水分含量小于0.2; 所述银杏鲜 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的重量配比为 0.5:0.5 1:0.5 1:2 ; 0007 步骤 (2) 将所述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除去叶柄, 切成两指宽, 0.5 2.5 厘米长的 条形 ; 所述茶树鲜叶为一芽两叶 ; 0008 步骤 (3) : 将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所述茶树鲜叶摊晾 8 14 小时萎凋至桑树鲜 叶及茶树鲜叶完全柔软, 水分含量维持在 65 75 ; 0009 步骤 (4) : 将步骤。
9、 (3) 萎凋好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混合均匀后揉 捻 ; 0010 步骤 (5) : 揉捻后进行渥堆发酵、 烘干。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采用所述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的重量配比为 0.5 1:0.5 1:2 的范围内制备的茶产品, 具有有明显银杏叶和柳树叶本身的鲜香味, 其 制备的茶产品, 条形茶条形均匀、 乌黑亮泽, 品相好, 营养丰富, 具有具有清散、 利尿、 消炎、 解毒作用。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 进一步, 所述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的重量配比为 0.5 : 0.5 : 1。 0014 采用上述进一步。
10、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在该比例范 说 明 书 CN 104186755 A 3 2/6 页 4 围内其外形、 汤色、 香气及滋味、 叶底品质均为最优。 0015 进一步, 所述揉捻过程是轻 5 10 分钟、 重 5 10 分钟交替进行, 至叶片变黑叶 脉变红, 揉捻时间为 50 70 分钟, 至手攥成团、 但无汁液滴下即可。优选, 揉捻时间为 60 分钟。 0016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经过轻重反复揉捻, 可以有有效的保证茶产 品的外形特征。 0017 进一步, 所述渥堆发酵温度为 20 25 度, 湿度 80, 发酵时间 3 4 小时。 0018 。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经过在 20 25 度, 湿度 80, 3 4 小时发 酵, 可以保证银杏叶和柳树叶茶及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0019 进一步, 所述烘干为分阶段烘干, 第一阶段 100 110 度烘干 30 40 分钟, 第二 阶段 80 90 度烘干 30 40 分钟, 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为 6。 002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分阶段烘干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茶产品中的 有益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一下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 明,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2 实施例 1 0023 一种树叶红。
12、茶加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24 步骤 (1) : 采收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进行清洗, 清洗包括先采用水池 浸泡洗涤进行水洗, 再将水洗后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输送至具有鼓风的滚筒 中使得水分快速落, 使得鲜叶含尘量小于0.8, 鲜叶表面水分含量小于0.2; 所述银杏鲜 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的重量配比为 0.5:1:1 ; 0025 步骤 (2) 将所述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除去叶柄, 切成两指宽, 1 厘米长的条形 ; 所 述茶树鲜叶为一芽两叶 ; 0026 步骤 (3) : 将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所述茶树鲜叶摊晾 12 小时萎凋至桑树鲜叶及 茶树鲜叶完全柔软, 水分含。
13、量维持在 65 75 ; 0027 步骤 (4) : 将步骤 (3) 萎凋好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混合均匀后揉捻, 所述揉捻过程是轻 5 10 分钟、 重 5 10 分钟交替进行, 至叶片变黑叶脉变红, 揉捻时间 为 60 分钟, 至手攥成团、 但无汁液滴下即可。 0028 步骤 (5) : 揉捻后进行渥堆发酵、 烘干。所述渥堆发酵温度为 20 25 度, 湿度 80, 发酵时间 3 小时 ; 所述烘干为分阶段烘干, 第一阶段 100 110 度烘干 30 分钟, 第二 阶段 80 90 度烘干 40 分钟, 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为 6。 0029 实施例 2 0030 一种树叶红。
14、茶加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31 步骤 (1) : 采收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进行清洗, 清洗包括先采用水池 浸泡洗涤进行水洗, 再将水洗后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输送至具有鼓风的滚筒 中使得水分快速落, 使得鲜叶含尘量小于0.8, 鲜叶表面水分含量小于0.2; 所述银杏鲜 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的重量配比为 0.5 : 0.5 : 1 ; 说 明 书 CN 104186755 A 4 3/6 页 5 0032 步骤 (2) 将所述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除去叶柄, 切成两指宽, 2 厘米长的条形 ; 所 述茶树鲜叶为一芽两叶 ; 0033 步骤 (3) : 将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
15、及所述茶树鲜叶摊晾 12 小时萎凋至桑树鲜叶及 茶树鲜叶完全柔软, 水分含量维持在 65 75 ; 0034 步骤 (4) : 将步骤 (3) 萎凋好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混合均匀后揉捻, 所述揉捻过程是轻 5 10 分钟、 重 5 10 分钟交替进行, 至叶片变黑叶脉变红, 揉捻时间 为 70 分钟, 至手攥成团、 但无汁液滴下即可。 0035 步骤 (5) : 揉捻后进行渥堆发酵、 烘干。所述渥堆发酵温度为 20 25 度, 湿度 80, 发酵时间 3 4 小时 ; 所述烘干为分阶段烘干, 第一阶段 100 110 度烘干 40 分钟, 第二阶段 80 90 度烘干 40 分钟, 。
16、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为 6。 0036 实施例 3 0037 一种树叶红茶加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38 步骤 (1) : 采收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进行清洗, 清洗包括先采用水池 浸泡洗涤进行水洗, 再将水洗后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及茶树鲜叶输送至具有鼓风的滚筒 中使得水分快速落, 使得鲜叶含尘量小于0.8, 鲜叶表面水分含量小于0.2; 所述银杏鲜 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的重量配比为 0.5 : 1:2 ; 0039 步骤 (2) 将所述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除去叶柄, 切成两指宽, 2 厘米长的条形 ; 所 述茶树鲜叶为一芽两叶 ; 0040 步骤 (3) : 将银杏鲜叶和柳。
17、树嫩叶及所述茶树鲜叶摊晾 8 14 小时萎凋至桑树鲜 叶及茶树鲜叶完全柔软, 水分含量维持在 65 75 ; 0041 步骤 (4) : 将步骤 (3) 萎凋好的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与茶树鲜叶混合均匀后揉捻, 所述揉捻过程是轻 5 10 分钟、 重 5 10 分钟交替进行, 至叶片变黑叶脉变红, 揉捻时间 为 50 70 分钟, 至手攥成团、 但无汁液滴下即可。优选, 揉捻时间为 60 分钟 ; 0042 步骤 (5) : 揉捻后进行渥堆发酵、 烘干。所述渥堆发酵温度为 20 25 度, 湿度 80, 发酵时间 3 4 小时 ; 所述烘干为分阶段烘干, 第一阶段 100 110 度烘干 40 分。
18、钟, 第二阶段 80 90 度烘干 30 分钟, 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为 6。 0043 实施例1至实施例3制备的茶产品评价 : 3g冲泡3分钟, 均呈现汤色红亮, 有光泽, 口感鲜香, 无明显生青味。具体详见下表。 0044 说 明 书 CN 104186755 A 5 4/6 页 6 0045 说 明 书 CN 104186755 A 6 5/6 页 7 0046 将一个茶样每项因子即外形 (A)、 汤色 (B)、 香气 (C)、 滋味 (D) 和叶底 (E) 得到的 分数乘以它的系数然后相加所得的总数, 既是该茶样所得的分数。根据每个茶样所得的分 说 明 书 CN 104186755 A 7 6/6 页 8 数 ; 茶树鲜叶与银杏鲜叶和柳树嫩叶配比值为 0.5 : 0.5 : 1 制备的茶产品的品质为最佳。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4186755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