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22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03 CN 104012243 A (21)申请号 201410259776.5 (22)申请日 2014.06.12 A01D 46/00(2006.01) A01D 45/00(2006.01) (71)申请人 河南农业大学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 63 号 (72)发明人 余永昌 王显锋 朱丹华 李莉 李赫 陈新昌 张红梅 李松波 李长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41126 代理人 田小伍 李红卫 (54) 发明名称 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
2、57) 摘要 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包括采 摘滚筒和张紧滚筒, 采摘滚筒与张紧滚筒由间隔 设置的同步采摘带传动连接 ; 采摘滚筒上设有位 于同步采摘带两侧的主采摘齿, 同步采摘带上设 有与主采摘齿相对应的副采摘齿。本发明结构简 单, 其模仿人工摘荚过程, 利用副采摘齿与主采 摘齿的夹持作用和摩擦力, 互相配合夹紧豆荚并 将其柔和地摘下, 对豆荚的损伤小 ; 摘下的豆荚 被带到同步采摘带的上平面时, 同步采摘带与采 摘滚筒两个载体上的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开始分 离, 豆荚掉落到同步采摘带上, 完成摘荚工作, 摘 净率高、 损伤率低和采摘效率高, 在摘荚时能过滤 掉部分发育不良的豆荚, 。
3、达到同步清选作用, 以提 高收获质量, 满足菜用大豆收获和出口的需求。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2243 A CN 104012243 A 1/1 页 2 1. 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其特征在于 : 包括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 采摘 滚筒与张紧滚筒由间隔设置的同步采摘带传动连接 ; 采摘滚筒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带两侧 的主采摘齿, 同步采摘带上设有与主采摘齿相对应的副采摘齿。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4、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采摘滚筒和 张紧滚筒外表面对应开设有外齿槽, 同步采摘带内侧设有与上述外齿槽相对应的内啮合 齿 ; 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 张紧滚筒通过内啮合齿和外齿槽传动连接, 同步采摘带外表面 与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外表面相平齐。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同步采 摘带共有 25 根, 同步采摘带上等间距设有 9 根副采摘齿 ; 采摘滚筒的同一圆周上均布有 4 根主采摘齿。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采摘齿和 副采摘齿呈弧形, 主采摘齿和副采摘。
5、齿端部均设有弧形弯头, 主采摘齿的弧形圆心与弧形 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主采摘齿两侧, 副采摘齿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副采 摘齿两侧。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采摘滚筒和 张紧滚筒左、 右水平间隔设置, 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轴线相互平行 ; 主采摘齿与副采摘齿 位于采摘滚筒左端象限点处相重合。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采摘齿包 括齿杆部、 缓冲部和齿根部, 缓冲部同轴螺旋环绕而成, 其首尾分别与齿杆部和齿根部相 连。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12243 A 2 1/3。
6、 页 3 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收获机械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 台。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菜用大豆的历史悠久, 但对其研究和发展的重视至今只有十几年, 国内外菜 用大豆收获机械的研究都还处于启蒙阶段, 与其配套的机械化收获设备等相关行业都是新 兴产业。 由于近几年我国的菜用大豆产业快速发展, 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依靠手工采摘已完 全不能满足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需求 ; 再加之劳动力紧缺、 劳动成本上升, 迫切需要实现菜 用大豆的机械化收获。因此, 促进菜用大豆收获机械的发展已变得至关重要。 0003 现有菜用大豆摘荚机的。
7、采摘原理都是基于辊筒快速旋转, 辊筒上的脱荚齿对豆荚 进行击打和梳刷, 以此达到摘荚目的。 然而, 该类机械存在采摘效率低、 采摘不干净、 采收后 有大量杂质、 清选效果不好、 不能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等问题, 后续人工除杂和清选的工作量 大, 劳动强度大, 造成丰产不丰收和采收成本过高。 0004 另外, 在国外出现的同类产品体积过于庞大、 价格昂贵, 不适合我国小地块作业和 拱棚内作业, 适用范围窄, 且作业效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摘净率高、 损伤率低和采摘效率高的双载体 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
8、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包 括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 采摘滚筒与张紧滚筒由间隔设置的同步采摘带传动连接 ; 采摘滚 筒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带两侧的主采摘齿, 同步采摘带上设有与主采摘齿相对应的副采摘 齿。 0007 所述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外表面对应开设有外齿槽, 同步采摘带内侧设有与上述 外齿槽相对应的内啮合齿 ; 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 张紧滚筒通过内啮合齿和外齿槽传动 连接, 同步采摘带外表面与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外表面相平齐。 0008 所述同步采摘带共有 25 根, 同步采摘带上等间距设有 9 根副采摘齿 ; 采摘滚筒的 同一圆周上均布有 4 根主采摘齿。 0009 所述主采摘齿。
9、和副采摘齿呈弧形, 主采摘齿和副采摘齿端部均设有弧形弯头, 主 采摘齿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主采摘齿两侧, 副采摘齿的弧形圆心与弧形 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副采摘齿两侧。 0010 所述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左、 右水平间隔设置, 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轴线相互 平行 ; 主采摘齿与副采摘齿位于采摘滚筒左端象限点处相重合。 0011 所述主采摘齿包括齿杆部、 缓冲部和齿根部, 缓冲部同轴螺旋环绕而成, 其首尾分 别与齿杆部和齿根部相连。 说 明 书 CN 104012243 A 3 2/3 页 4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为 : 1、 本发明包括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 采摘滚筒。
10、与张紧滚筒由间隔设置的同步采摘带传 动连接 ; 采摘滚筒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带两侧的主采摘齿, 同步采摘带上设有与主采摘齿 相对应的副采摘齿, 结构简单, 其模仿人工摘荚过程, 工作原理为 : 采摘台在前进过程中, 同 步采摘带随采摘滚筒做旋转运动, 密集的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在旋转运动过程中插入菜用 大豆植株中 ; 副采摘齿在采摘滚筒的下方与主采摘齿开始啮合, 二者处于同一平面上时间 距略小于豆荚的厚度, 利用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的夹持作用和摩擦力, 互相配合夹紧豆荚, 并将其柔和地摘下, 对豆荚的损伤小, 采摘效果好 ; 摘下的豆荚被带到同步采摘带的上平面 时, 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两个载体上的。
11、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开始分离, 此时豆荚失去作 用力而掉落到同步采摘带上, 完成摘荚工作, 采摘过程摘净率高、 损伤率低和采摘效率高, 在摘荚时能过滤掉部分发育不良的豆荚, 达到同步清选作用, 以提高收获质量, 满足菜用大 豆收获和出口的需求。 0013 2、 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外表面对应开设有外齿槽, 同步采摘带内侧设有与上述外 齿槽相对应的内啮合齿 ; 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 张紧滚筒通过内啮合齿和外齿槽传动连 接, 同步采摘带外表面与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外表面相平齐, 可有效保证同步采摘带与 采摘滚筒、 张紧滚筒的传动稳定性, 防止打滑, 确保采摘过程连续性, 以提高采摘效率。 0014 。
12、3、 同步采摘带共有 25 根, 同步采摘带上等间距设有 9 根副采摘齿 ; 采摘滚筒的同 一圆周上均布有 4 根主采摘齿, 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密集布置, 可有效提高采摘效率, 避免 出现漏摘豆荚。 0015 4、 主采摘齿和副采摘齿呈弧形, 主采摘齿和副采摘齿端部均设有弧形弯头, 在采 摘豆荚过程中, 弧形弯头可抵消豆荚在旋转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 消除抛荚现象, 降低 损失率 ; 同时, 主采摘齿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主采摘齿两侧, 副采摘齿的 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副采摘齿两侧, 在采摘豆荚时, 主采摘齿和副采摘齿 与豆荚接触动作柔和, 可降低豆荚损伤, 提高豆荚。
13、质量。 0016 5、 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左、 右水平间隔设置, 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轴线相互平 行 ; 主采摘齿与副采摘齿位于采摘滚筒左端象限点处相重合, 该采摘台拥有双载体, 在采摘 豆荚前主采摘齿与副采摘齿开始啮合, 豆荚采摘完成后便分离, 及时卸载采摘下来的豆荚, 通过主采摘齿与副采摘齿的啮合与分离很好地完成摘荚工作, 且可消除设备缠草和豆荚被 挤压损伤的现象。 0017 6、 主采摘齿包括齿杆部、 缓冲部和齿根部, 缓冲部同轴螺旋环绕而成, 其首尾分别 与齿杆部和齿根部相连, 可有效缓释主采摘齿的作用力, 使其动作柔和, 以防止伤害豆荚。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
14、意图 ; 图 2 为图 1 中采摘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图 2 中主采摘齿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图 3 的侧视图 ; 图 5 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4012243 A 4 3/3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 图2和图5所示的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其包括左、 右水平间隔设 置的采摘滚筒 1 和张紧滚筒 4, 采摘滚筒 1 和张紧滚筒 4 的轴线相互平行。采摘滚筒 1 与 张紧滚筒 4 由间隔设置的 25 根同步采摘带 6 传动连接, 在采摘滚筒 1 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 带 6 两侧的主采摘齿 2, 采摘滚筒 1 的同一圆周上均布有。
15、 4 根主采摘齿 2 ; 同步采摘带 6 上 设有与主采摘齿 2 相对应的副采摘齿 7, 同步采摘带 6 上等间距布置有 9 根副采摘齿 7。主 采摘齿 2 与副采摘齿 7 旋转至采摘滚筒 1 左端象限点处时相互重合。 0020 采摘滚筒1外表面开设有外齿槽3, 张紧滚筒4外表面对应外齿槽3开设有外齿槽 5, 同步采摘带 6 内侧设有与上述外齿槽 3、 外齿槽 5 相对应的内啮合齿 8。因此, 同步采摘 带 6 与采摘滚筒 1、 张紧滚筒 4 通过内啮合齿 8 和外齿槽 3、 外齿槽 5 传动连接, 且同步采摘 带 6 外表面与采摘滚筒 1 和张紧滚筒 4 的外表面相平齐。 0021 主采摘齿。
16、 2 和副采摘齿 7 呈弧形, 主采摘齿 2 和副采摘齿 7 端部分别设有弧形弯 头 9 和弧形弯头 10, 主采摘齿 2 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 9 的圆心分别位于主采摘齿 2 的两 侧, 副采摘齿 7 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 10 的圆心分别位于副采摘齿 7 的两侧。 0022 如图 3、 4 所示, 主采摘齿 2 包括齿杆部 11、 缓冲部 13 和齿根部 12, 主采摘齿 2 通 过齿根部 12 插装在采摘滚筒 1 的圆周面上, 缓冲部 13 同轴螺旋环绕而成, 其首尾分别与齿 杆部 11 和齿根部 12 相连。 0023 在本实施方式中, 相邻副采摘齿 7 与主采摘齿 2 的间距略小于豆。
17、荚的厚度。 0024 本发明模仿人工摘荚过程, 其工作原理为 : 采摘台在前进过程中, 同步采摘带 6 随 采摘滚筒 1 做旋转运动, 密集的副采摘齿 7 与主采摘齿 2 在旋转运动过程中插入待采摘的 菜用大豆植株中 ; 副采摘齿7在采摘滚筒1的下方与主采摘齿2开始啮合, 二者处于同一平 面上时间距略小于豆荚的厚度, 利用副采摘齿7与主采摘齿2的夹持作用和摩擦力, 互相配 合夹紧豆荚, 并将其柔和地摘下, 对豆荚的损伤小, 采摘效果好 ; 摘下的豆荚被带到同步采 摘带 6 的上平面时, 同步采摘带 6 与采摘滚筒 1 两个载体上的副采摘齿 7 与主采摘齿 2 开 始分离, 此时豆荚失去作用力而。
18、掉落到同步采摘带 6 上, 完成摘荚工作。 0025 本发明用于菜用大豆及形如菜用大豆等农作物的采摘收获, 如图 5 所示, 其使用 时, 采摘台整体向左移动, 同时采摘滚筒 1 和同步采摘带 6 沿图中箭头 所示方向旋转, 最 初时同步采摘带 6 上的副采摘齿 7 不与豆荚接触 ; 直到旋转到 A 点所示位置, 同步采摘带 6 上的副采摘齿 7 开始与采摘滚筒 1 上的主采摘齿 2 重合, 直到 B 点所示位置副采摘齿 7 与 主采摘齿 2 完全重合, A 点至 B 点过程中, 副采摘齿 7 与主采摘齿 2 配合夹紧豆荚并将其摘 下 ; 到 C 点所示位置后, 主采摘齿 2 开始逐渐向右下方。
19、运动, 而副采摘齿 7 则继续水平向后 运动, 即同步采摘带 6 与采摘滚筒 1 两个载体上的副采摘齿 7 与主采摘齿 2 开始分离, 此时 豆荚失去外力作用而掉落到同步采摘带 6 上 ; 掉落到同步采摘带 6 上的豆荚被运送到后方 的传送带上, 完成采摘工作。上述过程中, 发育不良的豆荚因其厚度远小于相邻副采摘齿 7 与主采摘齿 2 的间距, 不能被摘掉, 从而可确保采摘到的豆荚都是优良的, 可降低清选的难 度和清选工作量, 提高豆荚采摘质量。 说 明 书 CN 104012243 A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12243 A 6 2/3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12243 A 7 3/3 页 8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12243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