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5080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66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80009958.0

申请日:

2006.05.22

公开号:

CN101151422A

公开日:

2008.03.2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B 2/74申请公布日:20080326|||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74; E05C19/16; E05F13/02; E06B3/94

主分类号:

E04B2/74

申请人: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后藤诚一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优先权:

2005.5.23 JP 149529/2005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恩田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洪 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该分隔装置包括一吸附机构(14、16),其中该吸附机构,在沿着悬挂轨道可移动支承的分隔部件端部,可转动地支承移动框(3),通过将上述移动框(3)沿着上述悬挂轨道移动,可将分隔部件拉出和折叠,在拉出上述移动框(3)时,将该移动框保持在其相对面(9);该分隔装置还包括一解除机构(10),其中该解除机构(10),使操纵手柄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移动框(3)上,在上述操纵手柄上,依靠该操纵手柄的转动,可使上述移动框(3)相对于上述相对面转动,从而解除上述吸附机构(14、16)的吸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该分隔装置包括一吸附机构,其中该吸附机构,将移动框可转动地支承在沿着悬挂轨道可移动地支承的分隔部件端部上,通过使上述移动框沿着上述悬挂轨道移动,可将主体部拉出和折叠,在拉出上述移动框时,将该移动框保持在其相对面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解除机构,其中该解除机构,将操纵手柄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移动框上,在上述操纵手柄上,依靠该操纵手柄的转动,使上述移动框相对于上述相对面转动,从而解除上述吸附机构的吸附。

2.
  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解除机构按以下方式构成,即:通过将手柄轴相对于上述移动框可转动地支承在垂直方向,从而构成上述操纵手柄,让设于上述操纵手柄一端的挤压部件碰及上述相对面,让该操纵手柄转动,来使得上述移动框相对于上述相对面可以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解除机构按以下方式构成,即:通过将上述操纵手柄相对于上述移动框可转动地支承在水平方向,在上述操纵手柄上,设置依靠该操纵手柄的转动,让挤压部件进退的齿条一齿轮机构,借助上述操纵手柄的转动,让上述挤压部件碰及上述相对面,来使得上述移动框相对于上述相对面可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记载的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压部件朝着上述移动框的中心方向延设。

5.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压部件用柔软材料做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相对面上,用双面胶带粘接有上述挤压部件所碰及的墙面框。

7.
  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墙面框上,装有与上述移动框的磁铁互相吸附的吸附板。

8.
  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附板,将露出部从上述墙面框的透孔露出,并用双面胶带将该露出部的两侧部,粘接在上述墙面框的背面以及该墙面框的安装面上。

说明书

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琴褶帘子(accordion curtain)或折叠门等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风琴褶帘子,是将可伸缩成蛇腹状的帘布,在墙面间拉出或折叠到一侧墙面,以此来适当区划室内空间的一种帘子。这样的风琴褶帘子,当拉出帘布,使得其操作框碰及墙面的时候,由于作用于帘布的复原力,操作框会往后退,在其与墙面之间产生间隙。
因此,一般在移动框和墙面之间,都设置有利用磁铁吸附力的固定装置,当移动框移动到碰及墙面时,靠此固定装置阻止操作框后退,使帘布保持在全闭合状态。
具备了这种固定装置的风琴褶帘子,如果增强磁铁的吸附力,从墙面拉开操作框时就需要很大的操作力。另一方面,如果减弱磁铁的吸附力,则不能牢靠地保持操作框。因此,需要在确保有足够吸附力的同时,还可使操作框容易从墙面拉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减轻打开操作之时操作力的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在此分隔装置中,包括可伸缩的分隔部件,并依靠吸附机构的吸附力,使分隔部件保持在全闭合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该分隔装置包括一吸附机构,其中该吸附机构,将移动框可转动地支承在沿着悬挂轨道可移动地支承的分隔部件端部上,通过使上述移动框沿着上述悬挂轨道移动,可将主体部拉出和折叠,在拉出上述移动框时,将该移动框保持在其相对面上;该分隔装置还包括一解除机构,其中该解除机构,将操纵手柄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移动框上,在上述操纵手柄上,依靠该操纵手柄的转动,使上述移动框相对于上述相对面转动,从而解除上述吸附机构的吸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风琴褶帘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操纵手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操纵手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操纵手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在操纵手柄内的扭转螺旋弹簧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扭转螺旋弹簧动作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操纵手柄动作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操纵手柄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操纵手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操纵手柄动作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墙面框及吸附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动作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分隔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风琴褶帘子,在伸缩成缩放状的框架1前后两侧,装有面材2,构成主体部(分隔部件),在该框架1一端的支轴1a上,可相对转动地装着移动框3,在另一端的支轴1b上,可相对转动地装着固定框4。
上述固定框4固定在墙面5上,在上述移动框3前后两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装有操纵手柄6。
另外,上述框架1,通过多个小滑轮可移动地被悬吊支承在悬挂轨道上,通过操作操纵手柄6,可使框架1和面材2沿着悬挂轨道伸缩。
如图2~图4所示,上述操纵手柄6,其圆棒状手柄轴7的下端附近,以转动轴8为支点,相对于移动框3可转动地被支承着,并可沿着移动框3的移动方向,在从图2所示状态到图6所示状态的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
在上述手柄轴7的下端,形成有朝着跟移动框3方向相对的柱面(相对面)9凸出的挤压部件10,该挤压部件10,采用橡胶状的柔软材料做成。上述挤压部件10,做成从手柄轴7的下端部,到移动框3附近的范围内凸出的结构。
如图3及图5所示,在上述转动轴8内,配设有作为赋能机构的扭转螺旋弹簧12,该扭转螺旋弹簧12的一端13a,固定在转动轴8上,另一端13b固定在上述移动框3上。于是,如图6所示,当从图5所示状态将手柄轴7转动时,扭转螺旋弹簧12就会蓄积能量,在其作用力的作用下,手柄轴7松开之后,便恢复到图5所示的状态。
在上述移动框3内,在柱面9的相对面上,镶嵌着软垫材料11,以防止跟柱面9碰撞发出声响。
另外,如图4所示,在上述操纵手柄6上方及下方的至少两处,上述软垫材料11被切除,在其切除部分,分别镶嵌着磁铁(吸附机构)14。并且,在磁铁14的端面,即在与柱面9相对的面,露出有轭板15。
在上述柱面9中,在与上述各磁铁14相对向的位置上,装有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吸附板16。于是,当移动框3被拉出到柱面9的近旁,轭板15碰及吸附板16时,在磁铁14吸附力的作用下,轭板15便被吸附板16吸住。
下面,就以上所述构成的风琴褶帘子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闭合风琴褶帘子时,操作操纵手柄6,使移动框3移动到柱面9一侧。于是,主体部随着移动框3,边拉伸边移动。此时,操纵手柄6的手柄轴7,如图2所示,保持垂直状态。
若将移动框3移动到碰及柱面9,则如图4所示,轭板15被吸附板16吸附,移动框3保持与柱面9紧贴的状态。因此,在此状态下,面材2抵抗框架的复原力,让主体部保持在全闭合状态。
在打开处于全闭合状态的主体部时,如图6所示,将操纵手柄6朝主体部的打开方向转动。于是,因为挤压部件10碰及柱面9,如图7所示,移动框3便以支轴1b作为转动支点而转动。
借助上述动作,靠近首先被操纵的手柄轴7的一块轭板15,被从吸附板16拉开,接着,另一块轭板15被从吸附板16拉开。
移动框3被从吸附板16拉开之后,如果通过操纵手柄6的操作,将移动框3沿着悬挂轨道移动的话,则主体部可折叠到固定框4的一侧。
按如上所述构成的风琴褶帘子,可以获得如下所示的作用效果。
(1)通过操作操纵手柄6,将移动框3移动,可使风琴褶帘子的主体部沿着悬挂轨道拉出,或折叠进去。
(2)因为可使装在移动框3的磁铁14吸附在柱面9的吸附板16上,所以,当将主体部拉出到全闭合状态的时候,可使移动框3保持在与柱面9紧贴的状态,使主体部保持在全闭合的状态。
(3)当从移动框3被保持在柱面9的状态打开主体部的时候,通过操纵手柄6的转动操作,可使移动框3相对于柱面9转动,将磁铁14的轭板15依次从吸附板16拉开。因此,可减轻将移动框3从柱面9拉开所需的操作力。
(4)通过操纵手柄6的转动操作,利用杠杆的作用,可以使移动框3相对于柱面9转动。因此,可减轻将移动框3从柱面9拉开的操作力。
(5)因为利用了杠杆的作用,所以可以在不让操纵手柄6大型化的情况下,确保将移动框3从柱面9拉开所需的操作力。因此,可防止因操纵手柄6大型化导致的美观受到影响或成本上升。
(6)因为将操纵手柄6的挤压部件10延设到移动框3的近旁,所以即使在柱面9的幅度狭窄的情况下,也可保证将挤压部件10碰及柱面9。
(7)借助设置在操纵手柄6内的扭转螺旋弹簧12,可在操纵手柄6不操作的时候,使手柄轴7自动回复到垂直方向。
(8)只要将具备一个磁极的磁铁14配设在移动框3内就可以,对该磁极的配置完全没有限制。因此,可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
(第二实施方式)
图8表示第二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相对于朝两面打开的风琴褶帘子的移动框3,分别安装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操纵手柄6的一种方式。在此情况下,对相对向的操纵手柄6的挤压部件10进行按压,就可拉开彼此的轭板15。
因此,朝两面打开的风琴褶帘子可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相对向的移动框3内,需安装具备可相互吸附的磁极的磁铁。
(第三实施方式)
图9~图11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此实施方式是利用把转动轴心作为垂直方向的操纵手柄来使齿轮转动,通过咬合于该齿轮上的齿条,将挤压部件朝柱面凸出。
如图9所示,操纵手柄17做成日文片假名的“コ”字形状,在其上下两端部形成的支轴18,可转动地支承在设于移动框3的轴承部19上。另外,在轴承部19上形成有将操纵手柄17的转动角度限制在所定范围内的限制面20,可在从图10所示状态到图11所示状态范围之内转动。
在上述各支轴18上,齿轮21与其形成为一体,在与该齿轮21相对向的位置,在上述轴承部19上,挤压部件22沿着移动框3的移动方向,可滑动地被支承着。
在上述挤压部件22上,咬合在齿轮21上的齿条23与其形成为一体。于是,当借助操纵手柄17的转动,齿轮21转动时,各挤压部件22,便跟随着从移动框3向柱面9进退。
在上述挤压部件22的前端部,朝移动框3的中心方向,弯曲成直角,即使在柱面9的幅度狭窄的情况下,挤压部件22的前端部也可碰及柱面9。
在上述各支轴18上,卷装着扭转螺旋弹簧24,该扭转螺旋弹簧24的一端,支承在设于轴承部19上的卡定部25,另一端支承在设于操纵手柄6的卡定部26。并且,当如图11所示那样,从如图10所示的状态转动操纵手柄17,则扭转螺旋弹簧24积蓄能量,生成让操纵手柄17回复到图10所示状态所需的赋能(作用)力。
除了如上所述的操纵手柄17和挤压部件22之外的构成,都跟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于是,在上述的风琴褶帘子中,在将保持于柱面9的移动框3移动到打开方向的时候,当如图11所示那样将操纵手柄17转动时,则挤压部件22凸出,移动框3以支轴1a为支点转动,轭板15从吸附板16依次被拉开。因此,除了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得到的作用效果(1)(2)(3)(8)之外,还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通过操纵手柄17的转动操作,借助齿条-齿轮传动机构,可将挤压部件22凸出,使移动框3相对于柱面9转动。因此,可减轻将移动框3从柱面9拉开的操作力。
(2)借助齿条-齿轮机构,在不需要将操纵手柄17大型化的情况下,便能确保将移动框3从柱面9拉开所需的操作力。因此,可防止由操纵手柄17大型化带来的美观效果下降或成本增加。
(3)因为将挤压部件22的前端部延设到移动框3的近旁,所以即使在柱面9的幅度狭窄的情况下,也保证能让挤压部件22碰及到柱面9。
(4)通过设置在操纵手柄17内的扭转螺旋弹簧24,在操纵手柄17不操作的时候,也可使操纵手柄17自动回复到如图10所示的原来位置。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图14表示第四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将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框碰及的墙面框设置在墙面或柱面,将吸附板装在上述墙面框内的一种方式。凡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均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与移动框3相对向的柱面(也可以是墙面)9上,装有墙面框27。上述墙面框27用铝型材制成,如图13所示,在其里面的两侧近旁,在墙面框27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两根凸条28。而且,凸条28用双面胶带29粘接在上述柱面9上。
上述墙面框27的两侧,朝柱面9一侧弯曲着,使得在将上述凸条28粘接到柱面9的时候,其跟上述柱面9之间不产生间隙。
在与装在上述移动框3的磁铁14以及轭板15相对向的位置,吸附板30在上述墙面框27上露出。也就是说,在墙面框27上,形成有露出吸附板30用的透孔31。上述吸附板30,采用由磁性材料做成的金属板制成。其长度方向中央部被弯曲成台阶状,形成有可嵌合在上述透孔31的露出部32。
上述吸附板30两端部的表里两面,粘贴有双面胶带33,与墙面框27的背面及柱面9粘接。因此,在墙面框27粘接于柱面9的状态下,吸附板30的两端部,以挟在墙面框27和柱面9之间的状态,粘接在墙面框27和柱面9上。
包括了上述墙面框27的风琴褶帘子,当操作操纵手柄17,使移动框3移动到碰及墙面框27时,如图12所示,轭板15就被吸附在吸附板30上。
另外,要解除轭板15和吸附板30之间的吸附,如图14所示,当让操纵手柄17转动时,挤压部件22便挤压墙面框27,使得移动框3转动,轭板15从吸附板30被拉开。
包括了上述构成的墙面框27的风琴褶帘子,可以得到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1)不使用螺钉就可将墙面框27及吸附板30装到柱面9上。因此,即便拆下墙面框27,柱面9或墙面上也不会留下螺钉孔,不会给柱面9或墙面的美观带来影响。
(2)对于不能拧进螺钉材质的柱面9或墙面,也能安装墙面框27。
(3)挤压部件22,因为将墙面框27挤压在与柱面9垂直相交的方向,所以粘接于柱面9的墙面框27不会产生剥落。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按以下方式实施。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操纵手柄,也可使用于折叠门。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墙面框27也可用合成树脂成型。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墙面框27,也可用磁性材料形成,做成不用吸附板30和透孔31的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其中分隔装置包括可伸缩分隔部件,靠吸附机构的吸附力使分隔部件保持在全闭合状态,本发明的开合装置能减轻打开操作时的操作力。

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隔装置的开合装置,该分隔装置包括一吸附机构(14、16),其中该吸附机构,在沿着悬挂轨道可移动支承的分隔部件端部,可转动地支承移动框(3),通过将上述移动框(3)沿着上述悬挂轨道移动,可将分隔部件拉出和折叠,在拉出上述移动框(3)时,将该移动框保持在其相对面(9);该分隔装置还包括一解除机构(10),其中该解除机构(10),使操纵手柄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移动框(3)上,在上述操纵手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