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以及具有这种阀的驾驶员辅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阀以及具有这种阀的驾驶员辅助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0311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N 103003112 A *CN103003112A* (21)申请号 201180034268.1 (22)申请日 2011.05.18 102010031334.3 2010.07.14 DE B60T 8/36(2006.01) F16K 31/06(2006.01) (71)申请人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地址 德国斯图加特 (72)发明人 H施佩尔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苏娟 (54) 发明名称 电磁阀以及具有这种阀的驾驶员辅助装置 (57) 摘要 本。
2、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阀(1), 其具有与所述电 磁阀 (1) 的密封元件 (3) 作用连接以使该密封元 件移动的衔铁 (2) 以及布置在所述衔铁 (2) 的端 侧的衔铁配对件(10), 其中, 在所述衔铁(2)的引 导凹口 (13) 中可轴向运动地支承有可与所述衔 铁配对件(10)形成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14), 并 且所述中间元件 (14) 在其背离所述衔铁配对件 (10) 的一侧与弹簧元件 (21) 处于作用连接。在 此规定, 通过设置在所述中间元件 (14) 上的摆动 支座(30)建立所述支撑接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 驾驶员辅助装置。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
3、013.01.10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P2011/058072 2011.05.18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07210 DE 2012.01.19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电磁阀 (1), 该电磁阀具有与所述电磁阀 (1) 的密封元件 (3) 作用连接以使该 密封元件移动的衔铁(2)以及布置在所述衔铁(2)的端侧的衔铁配对件(10), 其中, 在所述 衔铁 (2) 。
4、的引导凹口 (13) 中能轴向运动地支承有能与所述衔铁配对件 (10) 形成支撑接触 的中间元件 (14), 并且所述中间元件 (14) 在其背离所述衔铁配对件 (10) 的一侧与弹簧元 件 (21) 处于作用连接, 其特征在于, 通过设置在所述中间元件 (14) 上的摆动支座 (30) 建 立所述支撑接触。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元件 (14) 在其面对所述衔铁 配对件 (10) 的一侧具有横截面减小的接触区域 (29) 以构成所述摆动支座 (30)、 特别是在 所述接触区域 (29) 的区域中为球形、 球缺形或锥形。 3.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
5、述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元件 (14) 至少由 基体 (24) 和与所述基体 (24) 相连接的、 具有所述接触区域 (29) 的支撑件 (25) 组成。 4.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铁配对件 (10) 具有 配对元件 (26), 该配对元件与所述中间元件 (14) 共同作用以建立所述支撑接触。 5.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对元件 (26) 至少局 部地接合到所述衔铁配对件 (10) 中。 6.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元件 (14) 穿过设 置在所述衔铁(2)的面对所。
6、述衔铁配对件(10)的一侧的通孔(15), 其中, 所述通孔(15)形 成用于所述中间元件 (14) 的径向引导装置 (28)。 7.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 (15) 的横截面与 所述引导凹口 (13) 的横截面相比更小。 8.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元件 (21) 至少局 部地、 优选地卡紧地包围所述中间元件 (14)。 9.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元件 (21) 通过设 置在所述中间元件 (14) 上的保持突出部 (23) 作用在所述中间元件 (14) 上。 10. 一。
7、种驾驶员辅助装置、 特别是 ABS、 TCS 或 ESP 装置, 该装置带有至少一个特别是根 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电磁阀 (1), 其中, 所述电磁阀 (1) 具有与所述电磁阀 (1) 的密封元件 (3) 作用连接以使该密封元件移动的衔铁 (2) 和布置在所述衔铁 (2) 端侧 的衔铁配对件 (10), 其中, 在所述衔铁 (2) 的引导凹口 (13) 中能轴向运动地支承有能与所 述衔铁配对件 (10) 形成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 (14), 并且所述中间元件在其背离所述衔铁 配对件(10)的一侧与弹簧元件(21)处于作用连接, 其特征在于, 通过设置在所述中间元件 (14) 上的摆动。
8、支座 (30) 建立所述支撑接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03112 A 2 1/5 页 3 电磁阀以及具有这种阀的驾驶员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阀, 其具有与电磁阀的密封元件作用连接以使该密封元件移 动的衔铁以及布置在该衔铁的端侧的衔铁配对件, 其中, 在衔铁的引导凹口中可轴向运动 地支承有可与衔铁配对件形成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 并且该中间元件在其背离衔铁配对件 的一侧与弹簧元件处于作用连接。此外, 本发明涉及一种驾驶员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开头提及的类型的电磁阀。它们通常用于驾驶员辅助装置、 特 别是 ABS、 TCS、 或 E。
9、SP 装置。该电磁阀具有特别是轴向可移动地布置在该电磁阀中的衔铁。 该衔铁与电磁阀的密封元件作用连接, 从而在该衔铁移动时也使该密封元件移动。该密封 元件通常设置成用于封闭或打开电磁阀的阀孔。如果密封元件布置成用于封闭阀孔, 则其 通常位于不仅分配给阀孔而且分配给密封元件的电磁阀阀座中。例如, 密封元件被插入衔 铁的凹口中并且被保持在该凹口中, 其中, 该凹口优选地设置在衔铁的背离衔铁配对件的 端侧上。 0003 除了衔铁, 电磁阀还具有衔铁配对件, 其例如构造成磁极铁心。 该磁极铁心通常相 对于电磁阀的壳体位置固定地被保持, 而衔铁可相对于壳体移动。 为了引起该移动, 衔铁和 衔铁配对件共同。
10、作用。 在此, 衔铁配对件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线圈, 而衔铁由可磁化的或磁 性的材料构成。 衔铁配对件设置在衔铁的端侧。 通常, 衔铁和衔铁配对件如此相对布置, 即, 它们与衔铁的移动无关地不可相互形成连接。 在衔铁和衔铁配对件之间或者更确切地说衔 铁的面对衔铁配对件的端侧和衔铁配对件的面对衔铁的端侧之间相应地存在间隙、 所谓的 气隙或工作气隙。该气隙的大小取决于衔铁相对于衔铁配对件的位置。该气隙的大小在衔 铁移动时相应地变化。 0004 衔铁和衔铁配对件一起形成调整装置。 可由该调整装置产生的实现衔铁移动的磁 力以工作气隙的大小为特征。这意味着, 磁力与工作气隙的大小有关, 其中, 在工作气隙。
11、变 小时, 该磁力非常剧烈地 ( 通常呈指数式 ) 增加。在工作气隙变小时的这种非常剧烈强的 增加损害了电磁阀的连续的可调节性或者说比例性。 0005 通常, 电磁阀具有产生弹簧力的弹簧元件, 该弹簧力朝向确定位置的方向挤压衔 铁。如果电磁阀例如为无电流关闭的电磁阀, 则磁力如此指向, 即, 朝向关闭位置的方向挤 压衔铁, 在该关闭位置中密封元件位于电磁阀的阀座中, 从而封闭阀孔。然而备选地, 电磁 阀也可构造成无电流打开的电磁阀, 在该电磁阀中, 弹簧力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挤压衔铁, 在该打开位置中, 密封元件打开阀座。 在制造以及装配该电磁阀时必要的是, 设定弹簧元件 的预紧力。在从现有技术。
12、中已知的电磁阀中, 这伴随很大的费用。通过在衔铁的引导凹口 中布置可与衔铁配对件形成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 可简化弹簧力或者说预紧力的设定。在 此, 该中间元件可轴向地运动地支承, 即, 可在引导凹口之内移动。 0006 因此, 不再必要的是, 将弹簧元件直接布置在衔铁和衔铁配对件之间。相反地, 在 衔铁和衔铁配对件之间的作用连接通过由弹簧元件加载弹簧力的中间元件建立。由此, 例 说 明 书 CN 103003112 A 3 2/5 页 4 如在无电流关闭的电磁阀中产生以下作用 : 当未给电磁阀通电时、 即不借助于调整装置产 生磁力或所产生的磁力小于由弹簧元件引起的弹性力时, 由衔铁配对件向前挤。
13、压衔铁。当 密封元件设置在衔铁上, 使得弹簧元件在其背离中间元件的一侧支撑在密封元件上时, 可 例如通过反复地将密封元件压入衔铁中获得弹簧力或者说预紧力。在已装配的电磁阀中, 该弹簧力因此通过衔铁、 密封元件和中间元件张紧在阀座和衔铁配对件之间产生。 优选地, 该弹簧元件可布置在引导凹口中。 0007 然而, 在电磁阀的这种实施方案中在中间元件和衔铁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 例如通过由弹簧元件施加到中间元件上的横向力和 / 或通过中间元件相对于衔铁配对件 的倾斜引起。 后者的情况例如在特别是由公差引起的衔铁相对于衔铁配对件倾斜时或在衔 铁配对件倾斜布置时出现。横向力对衔铁的引导性能的影响通过在。
14、衔铁配对件和 / 或中间 元件上的贴靠面的粗糙度增加而进一步加强。然而, 摩擦力的产生引起电磁阀的效率降低 并且特别是意味着最小可实现的操作时间的增加。 发明内容 0008 相反地, 带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特征的电磁阀具有的优点为, 减小了在中间元件 和衔铁配对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根据本发明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即, 通过设置在中间元 件上的摆动支座建立支撑接触。这意味着, 中间元件与衔铁配对件形成接触或者说位于该 衔铁配对件上的方式使得允许或辅助中间元件相对于衔铁配对件的倾斜或者说摆动。在 此, 该倾斜或者说摆动特别是绕至少一根基本上垂直于电磁阀纵轴线的轴线进行。 在此, 该 轴线优选地。
15、位于衔铁配对件或附属于衔铁配对件的配对元件的端面中。以这种方式, 通过 中间元件相对于衔铁或衔铁配对件的倾斜不会产生横向力。然而, 相对于电磁阀的传统的 构造方案至少减小了产生的横向力。由此, 也减小了在中间元件和衔铁之间的摩擦力。原 则上, 可任意设计摆动支座。 仅仅必须允许以上描述的中间元件相对于衔铁配对件的倾斜, 使得这种倾斜不会引起或有利于横向力的产生。 0009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 中间元件在其面对衔铁配对件的一侧具有横截面减 小的接触区域以构成摆动支座、 特别是在接触区域的区域中为球形、 球缺形或锥形。 横截面 减小的接触区域特别是理解为, 中间元件的横截面朝衔铁配对件的方。
16、向例如持续地减小。 中间元件与衔铁配对件形成支撑接触以形成摆动支座的接触区域相应地具有与中间元件 的背离衔铁配对件的区域相比更小的横截面。在中间元件的横截面持续减小时, 特别地得 到中间元件的锥形形状。即, 该中间元件在接触区域的区域中设计成锥形。然而也证实为 有利的是, 中间元件在接触区域的区域中球形的或球缺形的设计方案。 0010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 中间元件至少由基体和与基体相连接的、 具有接触 区域的支撑件构成。在此, 该基体和支撑件优选地固定地相互连接。在此, 通常规定, 仅仅 是支撑件具有横截面减小的接触区域, 即, 该接触区域不设在基体上。例如, 这可通过以下 方式实现,。
17、 即, 支撑件构造成固定在基体上、 特别是焊接在基体上的球体。因为接触区域设 在支撑件上, 特别有利的是, 支撑件由足够硬的材料、 特别是硬化的金属构成。 此外, 中间元 件的该两件式的或多件式的设计方案允许, 以成本适宜的制造方法构造基体。在已知的电 磁阀中通常将中间元件构造成车削件。 然而, 如果支撑件与基体分离, 则例如也可借助于成 型过程、 特别是冷镦制造基体。以这种方式, 可实现明显的成本降低。 说 明 书 CN 103003112 A 4 3/5 页 5 0011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 衔铁配对件具有配对元件, 该配对元件与中间元件 共同作用以建立支撑接触。 由此规定, 中间。
18、元件不直接位于衔铁配对件的基体上、 而是相反 地位于衔铁配对件的配对元件上, 以建立支撑接触。 例如, 该配对元件为衔铁配对件的突出 部, 该突出部朝衔铁或中间元件的方向延伸。 0012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 配对元件至少局部地接合到衔铁配对件中。以这种 方式, 配对元件可固定在衔铁配对件上。特别是, 通过配对元件卡紧地接合到衔铁配对件 中, 可提供对电磁阀的调整, 其中, 卡紧力的大小使得在电磁阀的正常的运行中不会发生配 对元件相对于衔铁配对件移动。相应地, 该配对元件仅仅可以在调整电磁阀时通过外力的 影响被插入衔铁配对件中或从衔铁配对件中移出。 通过这样以不同的程度将配对元件插入 到。
19、衔铁配对件中, 可由此对电磁阀进行设定、 特别是对预紧力进行设定。 0013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 中间元件穿过设置在衔铁的面对衔铁配对件的一侧 的通孔, 其中, 该通孔形成用于中间元件的径向引导装置。 由此, 除了引导凹口, 在衔铁中构 造了该通孔。优选地, 不仅引导凹口而且通孔由相同的凹口构成, 为了该目的, 该相同的凹 口例如构造成在衔铁中的阶梯孔。 为了通过通孔提供中间元件的径向引导, 优选的是, 与在 引导凹口中相比, 中间元件在该通孔中具有沿中间元件的轴向看更大的区域。 例如, 该通孔 穿过衔铁的面对衔铁配对件的端面。该通孔与中间元件的尺寸相匹配, 使得中间元件能够 容易地在。
20、轴向的方向上运动, 然而其在径向的方向上可靠地被保持。 0014 例如, 通过以下方式构造该径向引导装置 : 中间元件的尺寸基本上相当于通孔的 尺寸, 从而中间元件贴靠在通孔的壁上。 然而特别有利的是, 中间元件仅仅局部地具有与通 孔的尺寸相当的尺寸, 从而仅仅在中间元件的该区域中设有径向引导装置。相应地并非设 置成, 中间元件连续地贴靠在用于形成径向引导装置的通孔的壁上, 而是其仅仅设置用于 中间元件的在轴向上延伸的一个区域。在此, 中间元件的基体可例如具有与支撑件相比更 小的横截面, 该支撑件与基体相连接并且具有接触区域, 并且支撑件的尺寸 ( 在横截面中 观察 ) 相当于通孔的尺寸。在这。
21、种设计方案中, 通过在支撑件和通孔的壁之间的接触得到 径向引导装置, 而基体不与壁处于接触。 0015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 通孔的横截面与引导凹口的横截面相比更小。以这 种方式, 在衔铁中构造有用于中间元件的末端挡块, 其限制中间元件在轴向的方向上的运 动。 为了该目的, 中间元件的背离衔铁配对件的区域比通孔更大, 从而中间元件不可穿过该 通孔。 0016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 弹簧元件至少局部地、 优选地卡紧地包围中间元件。 特别是为了在径向的方向上支撑弹簧元件, 可规定, 弹簧元件至少局部地包围中间元件。 相 应地, 该弹簧元件在径向的方向上位于引导凹口的壁和中间元件之间。 。
22、在此, 该弹簧元件优 选地构造成螺旋弹簧。 附加地可规定, 卡紧地实现该包围, 从而通过弹簧元件的卡紧式包围 产生的弹簧力可被施加到中间元件上。 0017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 弹簧元件通过设置在中间元件上的保持突出部作用 在中间元件上。相应地, 该中间元件具有例如位于径向的方向上的保持突出部。当弹簧元 件在径向的方向上至少局部地包围该中间元件时, 特别地设置为这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中, 该包围用于支撑弹簧元件, 而弹簧力通过保持突出部传递到中间元件上。 0018 此外, 本发明涉及一种驾驶员辅助装置、 特别是 ABS、 TCS 或 ESP 装置, 其具有至少 说 明 书 CN 1030。
23、03112 A 5 4/5 页 6 一个特别是根据以上实施方案所述的电磁阀, 其中, 该电磁阀具有与电磁阀的密封元件作 用连接以使该密封元件移动的衔铁和布置在该衔铁端侧的衔铁配对件, 其中, 在衔铁的引 导凹口中可轴向运动地支承有可与衔铁配对件形成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 并且该中间元件 在其背离衔铁配对件的一侧与弹簧元件处于作用连接。在此规定, 通过设置在中间元件处 的摆动支座建立该支撑接触。 附图说明 0019 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解释本发明, 而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在此, 唯一 的附图示出了电磁阀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附图显示了电磁阀 1, 其例如为在此未示出的驾。
24、驶员辅助装置的组成部分。该电 磁阀 1 具有与电磁阀 1 的密封元件 3 作用连接的衔铁 2。该密封元件 3 与构造在阀体 4 中 的阀座 5 共同作用, 以打开或中断在电磁阀 1 的输入联接部 6 和输出联接部 7 之间的流动 连接。在在此未示出的实施例中, 输出联接部 7 配有过滤器 8。附加地或备选地, 当然输入 联接部 6 也可配有过滤器 ( 在此未示出 )。相应于用于轴向流入和径向流出 ( 相对于电磁 阀1的纵轴线9)的输入联接部6和输出联接部7的布置方案, 设计了在此示出的电磁阀1。 然而, 显然也可设置任意的流入方向以及流出方向。 0021 除了衔铁 2, 电磁阀 1 具有衔铁配。
25、对件 10, 其与衔铁 2 一起形成电磁阀 1 的操纵装 置11。 该衔铁配对件10例如构造成磁极铁心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导电的线圈, 从而可借助于 该衔铁配对件10通过将电压施加到线圈(即通过给电磁阀1通电)来将磁力施加到衔铁2 上。衔铁 2 相对于纵轴线 9 可轴向移动地支承, 其中, 该支承特别是借助于电磁阀 1 的壳体 12 实现。在此, 在该壳体 12 处也位置固定地保持有衔铁配对件 10 和阀体 4。由此, 衔铁 2 能够以受借助于衔铁配对件 10 产生的磁力影响的方式相对于衔铁 2 或阀体 4 在轴向方向 上移动。在图中示出的电磁阀 1 为无电流关闭的电磁阀 1。这意味着, 只要不给。
26、电磁阀 1 通 电、 即不借助于衔铁配对件 10 产生磁力, 密封元件 3 密封地位于阀座 5 中。 0022 为了改进在制造电磁阀 1 期间的可设定性, 在衔铁 2 的引导凹口 13 中布置中间元 件 14。在此, 该中间元件 14 可轴向运动地支承并且可与衔铁配对件 10 形成支撑接触。除 了引导凹口 13, 衔铁 2 具有通孔 15, 其中, 该引导凹口 13 和通孔 15 优选地由阶梯孔 16 形 成。该通孔 15 具有比引导凹口 13 更小的横截面、 特别是更小的直径。同时, 中间元件 14 由引导区段 17 和贯穿区段 18 构成。引导区段 17 布置在引导凹口 13 中, 而贯穿。
27、区段 18 至 少局部地位于通孔 15 中。在此, 引导区段 17 具有比贯穿区段 18 更大的横截面、 特别是更 大的直径。就此而言, 在衔铁 2 中形成用于中间元件 14 的末端挡块 19。该末端挡块 19 防 止中间元件 14 朝衔铁配对件 10 的方向从衔铁 2 或者说阶梯孔 16 中移出。 0023 通过贯穿区段 18 与引导区段 17 相比更小的尺寸, 几乎整个极面 ( 为衔铁配对件 10 的端面的表面的形式 ) 可被用于传递磁力。 0024 在衔铁 2 的背离中间元件 14 的一侧, 在阶梯孔 16 中插入密封元件 3。在此, 该密 封元件 3 优选地被压入阶梯孔 16 中, 使。
28、得其卡紧地被保持在该阶梯孔 16 中。该密封元件 3 在其背离阀座 5 的一侧具有用于布置在密封元件 3 和中间元件 14 之间的弹簧元件 21 的 说 明 书 CN 103003112 A 6 5/5 页 7 支撑面 20。在此, 该中间元件 14 具有用于弹簧元件 21 的支承面 22。该支承面 22 位于从 中间元件 14 的基体 24 在径向的方向上向外延伸的保持突出部 23 上。该弹簧元件 21 至少 局部地在径向的方向上包围中间元件 14, 从而弹簧元件 21 在径向的方向上布置在中间元 件 14 和阶梯孔 16( 或更确切地说引导凹口 13) 的壁之间。以这种方式, 可实现中间元。
29、件 14 和 / 或弹簧元件 21 的轴向引导。优选地, 在此弹簧元件 21 的外径小于保持突出部 23 的直 径且小于引导凹口 13 的直径。此外有利的是, 保持突出部 23 的直径基本上相当于引导凹 口 13 的直径, 从而保持突出部 23 与引导凹口的壁一起形成中间元件 14 或者更确切地说其 基体 24 的径向引导装置。 0025 除了基体 24, 中间元件 14 具有支撑件 25, 其固定在基体 24 上、 特别是焊接在基体 上。该支撑件 25 以球体的形式存在, 然而备选地, 半球形的设计方案或锥形的设计方案也 是可行的。在第一种情况中, 圆形侧朝向衔铁配对件 10。通过支撑件 2。
30、5 实现与衔铁配对 件 10 的支撑接触。在此, 支撑件 25 与配对元件 26 形成接触, 该配对元件 26 被压入衔铁配 对件 10 的凹口 27 中并且由此卡紧地被保持在衔铁配对件上。由此, 通过反复地压入配对 元件 26, 可在其制造时设定弹簧元件 21 在电磁阀 1 中的预紧力。附加地或备选地, 在电磁 阀 1 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 也可通过将密封元件 3 压入衔铁 2 中设定例如构造成螺 旋弹簧的弹簧元件 21 的预紧力。有利的是, 支撑件 25 和 / 或配对元件 26 由硬化的材料、 特别是硬化的金属构成。以这种方式保证了电磁阀 1 的良好的耐用性和运行安全性。 0026。
31、 在通孔 15 的在其中设有支撑件 25 的区域中, 减小通孔 15 的尺寸、 特别是与支撑 件 25 的尺寸相匹配, 使得形成径向引导装置 28。同时, 在横截面中观察, 基体的尺寸小于 支撑件 25 的尺寸。由此, 仅仅是支撑件 25 与通孔 15 的壁接触以形成径向引导装置, 而对 于贯穿区段 18 的其它区域来说不是这种情况。以这种方式, 减小了在中间元件 14 和衔铁 2 之间的在这两个元件彼此相对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0027 同时, 支撑件25形成横截面减小的接触区域29, 其可与配对元件26形成接触以建 立在中间元件 14 和衔铁配对件 10 之间的支撑接触。通过接触区域 29。
32、 的横截面减小的形 状, 得到摆动支座 30, 通过该摆动支座建立该支撑接触。该摆动支座 30 产生以下作用 : 使 中间元件 14 和衔铁配对件可相对于彼此倾斜, 而不会产生使在中间元件 14 和衔铁 2 之间 的摩擦力增大的横向力。由此, 摆动支座 30 也用于减小所述摩擦力。 0028 弹簧元件 21 产生作用到中间元件 14 上的弹簧力, 其中, 该弹簧元件 21 支撑在相 对于衔铁 2 位置固定地布置的密封元件 3 上。弹簧力朝向衔铁配对件 10 的方向挤压中间 元件14。 如果给电磁阀1通电, 即, 相应的、 在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朝向衔铁配对件10的方 向指向的磁力作用到衔铁 2 。
33、上, 则使衔铁 2 向衔铁配对件 10 运动。一旦衔铁 2 已经到达相 对于衔铁配对件 10 的轴向位置 ( 在该轴向位置中中间元件 14 与衔铁配对件 10 处于接触 或支撑接触 ), 中间元件 14 移动到引导凹口 13 中, 即, 向密封元件 3 移动。在此, 进一步张 紧弹簧元件 21。如果取消磁力, 则弹簧力使衔铁 2 又被衔铁配对件 10 向前挤压。因此, 在 在此提出的实施方式中, 同样借助于中间元件 14 实现衔铁 2 的回位, 其中, 该中间元件 14 始终与衔铁配对件10处于支撑接触。 然而, 同样可规定, 使用另一弹簧元件(在此未示出) 以用于回位。 在这种情况中, 中间元件14可以在衔铁2的至少一个位置中与衔铁配对件10 间隔开并且在衔铁 2 和衔铁配对件 10 朝向彼此运动时才与衔铁配对件 10 形成支撑接触。 说 明 书 CN 103003112 A 7 1/1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03112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