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49566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9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08274.0

申请日:

2011.11.29

公开号:

CN103135157A

公开日:

2013.06.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5/30申请日:20111129|||公开

IPC分类号:

G02B5/30

主分类号:

G02B5/30

申请人: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邱大任; 陈姿颖; 洪维泽; 徐得玲; 陈秋芳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207号36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闻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复合型位相差板的制备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支撑板,并于其表面上,形成一光配向膜,再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一表面涂布一第一液晶涂布材料,使其固化形成第一位相差板。将该第一位相差板的第一表面黏贴于一第二支撑板之上,接着使该光配向膜与该第一支撑板剥离,以使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曝露。最后,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上涂布一第二液晶涂布材料,使其固化以形成第二位相差板。藉此,仅需使用单一光配向膜,即可制得两个位相差板,故可有效减少配向膜的使用量,因此具有较低廉的工艺成本,且可制得薄型化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其包含:
(a)提供一第一支撑板;
(b)于该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涂布一光配向树脂,并以一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该光配向树脂,使其进行光配向反应,以形成一光配向膜;
(c)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一表面上涂布一第一液晶涂布材料,并以一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使其固化以形成一第一位相差板;
(d)将该第一位相差板的第一表面黏贴于一第二支撑板之上,再使该光配向膜与该第一支撑板剥离,以使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曝露;以及
(e)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上涂布一第二液晶涂布材料,再以一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使其固化以形成一第二位相差板。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为20~1000mJ/cm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为170~500mJ/cm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为不小于5mJ/cm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为不小于20mJ/cm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光配向膜的涂布厚度为10nm~1μm。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光配向树脂为光致交联型光配向树脂。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光配向树脂具有选自于肉桂酸酯基(cinnamate)、香豆素酯基(coumarin)、苯基苯乙烯酮基(Chalcone)、马来酰亚胺基(maleimide)、喹啉酮基(quinolinone)及双苯亚甲基(bisbenzylidene)所组成的族群,至少其中之一官能基团。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是具有压克力官能基的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是具有压克力官能基的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支撑板的材料为玻璃、三醋酸纤维素树脂(Triacetyl Cellulose)、聚酯系树脂(polyester‑based resin)、醋酸系树脂(acetate‑based resin)、聚醚砜系树脂(polyethersulfone‑based resin)、聚碳酸酯系树脂(polycarbonate‑based resin)、聚酰胺系树脂(polyamide‑based resin)、聚酰亚胺系树脂(polyimide‑based resin)、聚烯烃系树脂(polyolefin‑based resin)、丙烯酸酯系树脂(acrylic‑based resin)、聚氯乙烯系树脂(poly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聚苯乙烯系树脂(polystyrene‑based resin)、聚乙烯醇系树脂(polyvinyl alcohol‑based resin)、聚芳酯系树脂(polyarylate‑based resin)、聚苯硫系树脂(polyphenylene sulfide‑based resin)、聚二氯亚乙烯系树脂(polyvinylidene chloride‑based resin)或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methyl)acrylic‑based resin)。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支撑板的材料为玻璃、三醋酸纤维素树脂(Triacetyl Cellulose)、聚酯系树脂(polyester‑based resin)、醋酸系树脂(acetate‑based resin)、聚醚砜系树脂(polyethersulfone‑based resin)、聚碳酸酯系树脂(polycarbonate‑based resin)、聚酰胺系树脂(polyamide‑based resin)、聚酰亚胺系树脂(polyimide‑based resin)、聚烯烃系树脂(polyolefin‑based resin)、丙烯酸酯系树脂(acrylic‑based resin)、聚氯乙烯系树脂(poly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聚苯乙烯系树脂(polystyrene‑based resin)、聚乙烯醇系树脂(polyvinyl alcohol‑based resin)、聚芳酯系树脂(polyarylate‑based resin)、聚苯硫系树脂(polyphenylene sulfide‑based resin)、聚二氯亚乙烯系树脂(polyvinylidene chloride‑based resin)或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methyl)acrylic‑based resin)。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支撑板为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扩散膜、扩散板、导光板、增亮膜、可挠式面板或触控面板。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是经一增进离型效果的表面处理。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步骤(b)中,于该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涂布该光配向树脂后,进一步包含一对该光配向树脂进行干燥的步骤。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步骤(c)中,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一表面上涂布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后,进一步包含一对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进行干燥的步骤。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步骤(e)中,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上涂布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后,进一步包含一对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进行干燥的步骤。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步骤(d)之后且于该步骤(e)之前,进一步包含以一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上的步骤。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的偏极方向相异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的偏极方向。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大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
一种经由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制得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复合型位相差板,其包含:
(a)一支撑板;
(b)一第一位相差板,其设置于该支撑板之上;
(c)一光配向膜,其设置于该第一位相差板之上;以及
(d)一第二位相差板,其设置于该光配向膜上,
其中,该光配向膜用以配向该第一位相差板及该第二位相差板。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其中该第一位相差板与该第二位相差板具有不同的配向方向。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以光配向法制备位相差板的方法,特别是一种以光配向法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液晶分子在不同轴向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此为液晶分子所具有的复折射性(birefringence),使得光在照射通过液晶分子时,光偏极方向被改变并发生光学延迟现象(optical retardation)而产生位相差,此即为液晶分子的光学异方性(optical anisotropic)。由于液晶的光学异方性会改变光偏振方向,因此可用以调控光线透过率,达到显示上的明暗效果,进而应用于显示器上;另一方面,也由于该光学异方性所造成的光学延迟现象,使得液晶分子膜层可以应用做为位相差板(optical retarder)。应用时可根据所需求的位相差值,将位相差板搭配于液晶显示器上,降低液晶显示器的漏光并提升显示对比,达到广视角的效果。
不论是应用于显示器或是位相差板上,液晶分子都必须经由配向(aligned)才可被有效地利用。液晶的配向最早是经由通过在配向膜表面上所形成的一种具特定方向的微沟槽结构(microgroove structure),使得配置于配向膜上的液晶分子依微沟槽结构的该特定方向(即为配向方向)进行顺向性排列,进而得到配向的效果。
此种配向膜的制造方式,已知技术大多是采用接触式刷磨法(rubbing)在配向膜表面上刷磨出一道道的微沟槽结构,但是刷磨法并不适用于大面积的配向,其无法在显示器大尺寸化的要求下达到足够的良率;且在刷磨过程当中易于配向膜表面产生细微颗粒、纤维污染或静电等问题(参见US6649231,进而影响到液晶分子于其上排列的配向效果。另一方面,于一个配向膜上进行多区域的配向亦不易经由通过刷磨法达到,其需经多道的刷磨工艺,且有产品良率不高、配向膜表面易出现缺陷及颗粒污染等问题,无法利用该方法满足显示器以多区域配向来达到广视角表现的需求。
为克服前述刷磨法工艺的缺点,非接触式的配向方法即应运而生。于美国专利US5389698中便提到一种光配向方法,其以线性偏极化紫外光针对光致交联型光配向树脂进行照射,使得此类树脂分子因受到线性偏极紫外光的影响,而沿着所需的预设方向进行顺向性排列,之后经由交联反应而固定后,即可形成一光配向膜。此种光配向膜配向液晶的方式是经由通过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光配向膜表面上树脂分子的凡得瓦力得以沿该预设方向分布,并进而驱使液晶分子依该预设方向(即为配向方向)进行顺向性排列(M.Schadt,JJAP,1992,终而得到配向的效果。前述沿该预设方向分布的凡得瓦力,是导因于光配向膜表面分子的官能基团或侧链接构的特定方向分布,使得光配向膜表面的电子云或偶极分布具有方向性。
光配向方法的优点是不需摩擦或接触配向膜的表面,即可诱导液晶分子具有一特定方向的顺向性排列,解决了传统刷磨法所产生的颗粒和静电问题。另一方面,光配向法可以应用于可挠曲或具弧形的基板表面上,能克服已知接触法需使用硬且平的基板的限制,因此可适用于roll to roll的连续工艺,大量生产。此外,光配向方法亦可应用于在已配向的液晶膜层上再形成一配向层,并进行不同方向的配向,而不会损害到下层已配向液晶膜层的膜面,藉以形成具有多个不同配向方向的配向膜与液晶膜层的复合型位相差板,且光配向法的配向方向可任意设定,而这是已知刷磨法难以做到的。
为配合不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对位相差值的需求,已知可利用前述光配向法将多个不同配向方向的配向膜与液晶膜层堆栈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位相差板,用以降低液晶显示器的漏光缺陷。举例来说,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的液晶显示器,需要一正型A板及一负型C板搭配的复合型位相差板以补偿所需求的位相差值,才可使液晶显示器达到较佳的对比及广视角效果;或是增亮膜(bright enhancement film)内所用的胆固醇型液晶需要一正型A板及一正型C板搭配的复合型位相差板来提升其对比并改善色偏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应用都是使用两层位相差板,而在制作上已知作法必须使用至少两层配向膜,以使做为位相差板的液晶膜层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配向方向。美国专利US6717644中即提到了一种包含两层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配向方向或是不同的位相差值)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其使用了两层配向膜用以分别配向两层液晶分子。但已知配向膜的材料成本相当昂贵,此两层配向膜的使用便会使得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成本大为增加,且亦会增加位相差板的厚度,不利于显示器薄型化的需求。
因此,开发一种成本较低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制造方法,是有其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提供一第一支撑板;(b)于该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涂布一光配向树脂,并以一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该光配向树脂,使其进行光配向反应(photo‑alignment),以形成一光配向膜;(c)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一表面涂布一第一液晶涂布材料,并以一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使其固化以形成一第一位相差板;(d)将该第一位相差板的第一表面黏贴于一第二支撑板之上,接着使该光配向膜与该第一支撑板剥离,以使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曝露;以及(e)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上涂布一第二液晶涂布材料,以一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使其固化藉以形成一第二位相差板。
根据本发明所指出的制备方法,仅需使用单一光配向膜,即可制得两个位相差板,故可有效减少配向膜的使用量,因此具有较低廉的工艺成本,且可制得薄型化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因应用光配向法,故亦可同步解决已知刷磨法制备复合性位相差板,于配向膜表面上产生颗粒与静电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由通过前述方法所制备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因其可较已知复合型位相差板少使用一层配向膜,故而可进一步减少其厚度,达成薄型化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光配向树脂分子进行光配向反应的示意图。
图2是形成一光配向膜的示意图。
图3是形成一第一位相差板的示意图。
图4是将第一位相差板黏贴于第二支撑板上及将光配向膜与第一支撑板剥离的示意图。
图5是形成一第二位相差板的示意图。
图6是以一异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偏极方向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3:光配向树脂分子
16: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
161:预设偏极方向
22:第一支撑板
221:上表面
23:光配向树脂
24:光配向膜
241:第一表面
242:第二表面
33: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34:第一位相差板
341:第一表面
36: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42:第二支撑板
50:复合型位相差板
53: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54:第二位相差板
56: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66: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
661:预设偏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即提出一种复合型位相差板的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前述已知技术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使熟习本发明领域的技艺者便于了解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以下配合参阅图1至图6,示例说明本发明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参阅图2,根据本发明所揭示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首先,提供一第一支撑板22。
接着,于该第一支撑板22的上表面221涂布一光配向树脂23,并以一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照射该光配向树脂23,使其进行光配向反应,以形成一光配向膜24。
已知,光配向树脂经光照射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根据所发生的不同机制的光化学反应,可大致分为:光致异构型、光致交联型,及光致裂解型三种类型。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光配向树脂并无特别的限制,较佳为光致交联型光配向树脂。
参阅图1,以光致交联型光配向树脂为例,其经由线性偏极紫外光(polarized ultraviolet)照射后,此类型光配向树脂分子13会进行交联反应。于交联过程中,整体光配向树脂分子13会因受到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的影响,沿着所需的预设偏极方向161进行顺向性排列,并经由交联反应而固定,此过程即为光配向反应。
光配向树脂23是指具有可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官能基团的树脂,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光配向树脂23的官能基团,包含但不仅限于,选自于肉桂酸酯基(cinnamate)、香豆素酯基(coumarin)、苯基苯乙烯酮基(Chalcone)、马来酰亚胺基(maleimide)、喹啉酮基(quinolinone)及双苯亚甲基bis(benzylidene)所组成的族群,至少其中一种官能基团。
已知,线性偏极紫外光指是具有单一线性偏极方向的平面光,是以一般非线性偏极紫外光(non‑polarized ultraviolet)经筛除其它方向的偏极光,仅留下所需的单一线性方向的偏极光而得,一般可利用偏光膜或光栅即可筛得线性偏极紫外光。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即为一般光源所散发出来的光,又称为圆偏极光,其于各方向上等强度分布,进行全方向照射。
前述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照射光配向树脂的剂量,熟习技艺者可依需求,例如:使用的设备种类、光配向树脂的种类等,选择适合的照射剂量。已知,光致交联型光配向树脂仅需以照射剂量不小于5mJ/cm2的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即可进行光配向反应,因此为使应用于本发明中的光配向树脂可顺利进行光配向反应,照射的剂量较佳为不小于5mJ/cm2。
前述于第一支撑板22的上表面221涂布光配向树脂23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制,实施者可考虑实施的便利性加以选择,包含但不仅限于,旋转涂布(spin coating)、线棒涂布(bar coating)、浸沾式涂布(dip coating)、狭缝式涂布(slot coating),或卷对卷涂布(roll to roll coating)等涂布方式。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光配向树脂23的涂布厚度并无特别的限制,且其并不影响将液晶分子配向的功能,为便于操作上的便利性及成本上的考虑,以10nm~1μm为较佳,又以10nm~50hm为更佳。
另外,于该第一支撑板22的上表面221涂布该光配向树脂23后,可进一步对该光配向树脂进行干燥,将光配向树脂中所包含辅助涂布用的溶剂除去,保持涂布层表面干燥以利于后续的加工处理或保存。例如,可经由通过加热板干燥、烘箱干燥或真空干燥等,熟习技艺者所熟知的任何其它可施加的方法,皆可因其实施上的便利性加以选择,于本发明中并无特别的限制。
参阅图3,于该光配向膜24的第一表面241上涂布一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并以一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36照射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使其固化形成一第一位相差板34。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其涂布于光配向膜24的第一表面241上时,会受到光配向膜表面分子凡得瓦力的作用,进而驱使光配向膜24上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中的液晶分子依该预设方向(即为配向方向)进行顺向性排列,液晶分子因而得到配向的效果。
前述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因其具有可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压克力官能基,因此经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36照射后会使得压克力官能基中的不饱和双键彼此交联而固化形成液晶分子膜层。又,由于液晶分子在不同轴向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称之为复折射性),使得光通过液晶分子时,光的偏极方向被改变并发生光学延迟现象(optical retardation),因而产生位相差。已知,经配向的液晶分子膜层,因其液晶分子具有特定方向顺向性排列,因此具有均一的复折射性(birefringence),故可以被应用做为位相差板(optical retarder)。位相差板所需求的位相差值可经由通过下列方程式(a)而被计算出来:
Ro=Δn·d                                                   (a)
其中,Ro为位相差值;Δn为不同轴向的折射率差值,即复折射率;d为液晶分子膜层厚度。Δn其是属于液晶材料本身具有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液晶材料具有不同的Δn值;液晶分子膜层厚度则可经由通过涂布方式及参数加以调控,以达到不同的位相差值。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的涂布方式并无特别限制,实施者可考虑实施的便利性加以选择,包含但不仅限于,旋转涂布(spin coating)、线棒涂布(bar coating)、浸沾式涂布(dip coating)、狭缝式涂布(slot coating),或卷对卷涂布(roll to roll coating)等涂布方式。并且,可进一步地经由通过转速、使用的线棒规格或卷绕转速等方式,加以调控液晶分子膜层的涂布厚度。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包含但不仅限于,具有压克力官能基的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
另外,于光配向膜24的第一表面241上涂布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后,可进一步对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进行干燥,将第一液晶涂布材料中所包含辅助涂布用的溶剂除去,保持涂布层表面干燥以利于后续的加工处理或保存。例如,可经由通过加热板干燥、烘箱干燥或真空干燥等,熟习技艺者所熟知的任何其它可施加的方法,皆可因其实施上的便利性加以选择。
前述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36的照射能量,实施者可依照所使用的液晶涂布材料的种类、所使用的设备种类,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液晶涂布材料包含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为使其可固化形成液晶分子膜层,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以20~1000mJ/cm2为较佳,又以170~500mJ/cm2为更佳。
其中,该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36的照射能量,仅用以将液晶涂布材料于具有预设方向顺向性排列的状态下固化。然而,已知技术所使用的照射剂量约为1500~5000mJ/cm2,远大于本发明可应用的范围,这些能量会穿透液晶分子膜层,对光配向膜表面的电子云或偶极分布造成破坏,使得光配向膜表面分子失去配向性,因此无法再进一步地驱使液晶分子排列。然而,光配向膜即使失去了驱使液晶分子排列的功能,并不影响已固化成形的液晶分子膜层的配向结果,此即已知以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的高照射能量固化,可形成单一位相差板而仍不影响其光学性质的表现,及已知光配向膜的两面配向性无法被利用的主要原因。
参阅图4,将第一位相差板34的第一表面341黏贴于一第二支撑板42之上。
前述第一位相差板34的第一表面341黏贴于第二支撑板42上的黏贴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例如,经由通过于第一位相差板34与第二支撑板42间施予一感压胶或UV胶等黏着剂加以黏贴,或于第二支撑板42上做一黏着性表面处理等,熟习技艺者亦可选用其它可以使此两者黏合的方法,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此举。
接着,使该光配向膜24与该第一支撑板22剥离,以使该光配向膜24的第二表面242曝露。
为使剥离程序更易于实施,该第一支撑板22的上表面221可预先选择性地施予一增进离型效果的表面处理。增进离型效果的表面处理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在此可举出的例子,包含但不仅限于,贴覆离型膜或涂布具有离型效果的树脂层等,熟习技艺者所熟知的任何其它可施加的方法皆可被应用,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此举。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支撑板22与第二支撑板42的材料可分别为,包含但不仅限于,玻璃、三醋酸纤维素树脂(Triacetyl Cellulose)、聚酯系树脂(polyester‑based resin)、醋酸系树脂(acetate‑based resin)、聚醚砜系树脂(polyethersulfone‑based resin)、聚碳酸酯系树脂(polycarbonate‑based resin)、聚酰胺系树脂(polyamide‑based resin)、聚酰亚胺系树脂(polyimide‑based resin)、聚烯烃系树脂(polyolefin‑based resin)、丙烯酸酯系树脂(acrylic‑based resin)、聚氯乙烯系树脂(poly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聚苯乙烯系树脂(polystyrene‑based resin)、聚乙烯醇系树脂(polyvinyl alcohol‑based resin)、聚芳酯系树脂(polyarylate‑based resin)、聚苯硫系树脂(polyphenylene sulfide‑based resin)、聚二氯亚乙烯系树脂(polyvinylidene chloride‑based resin)或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methyl)acrylic‑based resin)。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材料可分别依使用需求选用,两者可为相同或不同。
为了操作上的便利性,及节省材料、工艺成本等考虑,本发明所揭示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制作时,可直接施加于其拟应用的光学膜层组合上。因此,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支撑板42的种类,包含但不仅限于,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扩散膜、扩散板、导光板、增亮膜、可挠式面板或触控面板。
参阅图5,于该光配向膜24的第二表面242上涂布一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再以一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56照射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因其具有可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压克力官能基,经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56照射后会使得压克力官能基中的不饱和双键彼此交联而固化形成液晶分子膜层,可以被应用做为位相差板,即为第二位相差板54。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其涂布于光配向膜24的第二表面242上时,会被光配向膜表面分子驱使排列而具有预设方向的顺向性排列。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包含但不仅限于,具有压克力官能基的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
前述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56的照射能量,实施者可依照所使用的液晶涂布材料的种类、所使用的设备种类,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只要可使液晶涂布材料达成固化目的者,皆可被应用于本发明中,并无特别的限制。另外,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液晶涂布材料53包含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为使其可固化形成液晶分子膜层,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以不小于20mJ/cm2为佳。
此外,由于光配向膜24已不需再做进一步的利用,因此即使光配向膜受到过高的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56的能量照射,因而失去了诱导液晶分子排列的功能,仍不影响已固化成形的液晶分子膜层的配向结果。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涂布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制,实施者可考虑实施的便利性加以选择,包含但不仅限于,旋转涂布(spin coating)、线棒涂布(bar coating)、浸沾式涂布(dip coating)、狭缝式涂布(slot coating),或卷对卷涂布(roll to roll coating)等涂布方式。并且,实施者可依需求进一步地经由通过转速、使用的线棒规格或卷绕转速加调控液晶分子膜层的涂布厚度。
另外,于光配向膜24的第二表面242上涂布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后,可进一步对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进行干燥,将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中所包含辅助涂布用的溶剂除去,保持涂布层表面干燥以利于后续的加工处理或保存。例如,可经由通过加热板干燥、烘箱干燥或真空干燥等,熟习技艺者所熟知的任何其它可施加的方法,皆可因其实施上的便利性加以选择。
参阅图6,根据本发明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方面,于光配向膜24的第二表面242上涂布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之前,可进一步包含以另一预设偏极方向661相异于前述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66照射第二表面242的步骤,以使得第二表面242上光配向膜分子得以沿不同预设方向进行顺向性排列。藉此,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涂布于第二表面242上时,就可具有一相异于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的顺向性排列的方向,进而形成一种第一位相差板34与第二位相差板54具有不同顺向性排列方向(即配向方向)的复合型位相差板50。
为制备上述的具有不同配向方向的复合型位相差板50,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66的照射剂量,于本发明中亦无特别的限制,只要是大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的照射剂量即可,光配向膜24才可受到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66的影响,改变其顺向性排列方向,实施者可考虑实施上的便利性,选择适当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66的照射剂量。但较高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66的照射剂量,需要长时间的照射且较耗能。因此,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66的照射剂量以不大于1000mJ/cm2为较佳,又以不大于500mJ/cm2为更佳。
另一方面,若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的照射剂量过高,会使得光配向膜24的第二表面242上的树脂分子于受到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照射后,沿单一的预设偏极方向161进行顺向性排列并且完全交联固化,而无法再因受到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66的照射而改变其顺向性排列方向(此时为完全交联固化状态,并不破坏其既有配向性)。因此,于制造一种第一位相差板34与第二位相差板54具有不同顺向性排列方向的复合型位相差板时,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的照射剂量以不使得光配向膜24完全固化为原则。可实施于本发明的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的照射剂量以不大于300mJ/cm2为佳。
本发明亦提出一种依据前述方法所制得的复合型位相差板50,其包含:
(a)一支撑板42;
(b)一第一位相差板34,其设置于该支撑板42之上;
(c)一光配向膜24,其设置于该第一位相差板34之上;以及
(d)一第二位相差板54,其设置于该光配向膜24上,
其中,该光配向膜24用以配向该第一位相差板34及该第二位相差板54,且该第一位相差板34与该第二位相差板54具有不同的配向方向。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仅需使用单一光配向膜,即可制得两个位相差板,故可有效减少配向膜的使用量,因此具有较低廉的工艺成本,且可制得薄型化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因应用光配向法,故亦可同步解决已知刷磨法制备复合性位相差板于配向膜表面上产生颗粒与静电的问题。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复合型位相差板,因其可较已知复合型位相差板少使用一层配向膜,故而可进一步减少其厚度,达成薄型化的功效。以下列举数个实施例以更详尽阐述本发明的方法,然其仅为例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实施例
光配向膜的制备
将光配向树脂涂布于基材上,再经由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后固化形成一光配向膜,包含下列步骤:
1.将甲乙酮(methylethylketone)与环戊酮(cyclopentanone)以1∶1的重量比例,配制成混合溶剂3.5g。
2.取光配向树脂0.5g(瑞士Rolic,型号ROP103,肉桂酸酯系,固含量10%),加入步骤1所配制的混合溶剂3.5g,将光配向树脂的固含量稀释至1.25%。
3.将步骤2所配制的光配向树脂,以旋转涂布法(spin coating,3000rpm,40s)涂布于聚酯系基材PET(日本Toyobo,型号A4100,10cm×10cm×100μm)表面上使其展平后,将其置于恒温为100℃的烘箱内烘烤两分钟以去除溶剂,再取出静置待其回复至室温。
4.将步骤3回复至室温的光配向树脂,以照射剂量为20mJ/cm2的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交联且具有顺向性排列,形成一光配向膜。
液晶涂布液的制备
液晶涂布液A:取2g光致交联型液晶涂布材料(德国Merck,型号03011,固含量30%),加入环戊酮1g,配制成固含量为20%的液晶涂布液A。
液晶涂布液B:光致交联型液晶涂布材料(瑞士Rolic,型号Rof5101,固含量30%),不需经由稀释调整可直接取用。
液晶涂布液C:取光致交联型液晶固体1.35g(德国BASF,型号LC242)、旋光剂材料0.11g(德国BASF,型号LC756)以及光起始剂0.07g(美国Ciba,型号TPO),添加甲苯以充份溶解,配制成固含量为29.2%的液晶涂布液C。
A.制备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实施例1:
(1.1)取3g液晶涂布液A,以旋转涂布法(spin coating,3000rpm,40秒)涂布于光配向膜上之后,将其置于恒温为80℃的烘箱内烘烤5分钟以去除溶剂,之后再取出静置待其回复至室温。接着通以氮气并同时以照射剂量为2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美国Fusion,型号Fusion UV chamber)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一位相差板。可利用检偏仪及位相差值检测仪(日本王子技测,型号Kobra)确认其配向效果是否良好。
(1.2)以感压胶将第一位相差板的第一表面黏贴至一三醋酸纤维素基材TAC(日本Konica,10cm×10cm×80μm)上,并使光配向膜与PET剥离,使得光配向膜原与PET的接触面(即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得以曝露于空气中。
(1.3)再取3g液晶涂布液B,以旋转涂布法(spin coating,1000rpm,40秒)涂布于剥离后的光配向膜表面上使其展平,再将其置于恒温为55℃的烘箱内烘烤5分钟以去除溶剂,再取出静置待其回复至室温。接着通以氮气并同时以照射剂量为47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二位相差板。制备而成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可利用检偏仪及位相差值检测仪确认其配向效果是否良好。
实施例2:
(2.1)实施方式如步骤(1.1)所述,但以照射剂量为17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一位相差板。
(2.2)实施方式如步骤(1.2)所述。
(2.3)实施方式如步骤(1.3)所述。
实施例3:
(3.1)实施方式如步骤(1.1)所述,但将液晶涂布液置换为5g液晶涂布液C,并以照射剂量为30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一位相差板。
(3.2)实施方式如步骤(1.2)所述。
(3.3)实施方式如步骤(1.3)所述。
实施例4:
(4.1)实施方式如步骤(1.1)所述,但将液晶涂布液置换为3g液晶涂布液B,并以照射剂量为47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一位相差板。
(4.2)实施方式如步骤(1.2)所述。
(4.3)实施方式如步骤(1.3)所述,但将液晶涂布液置换为5g液晶涂布液C,并以照射剂量为30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二位相差板。
实施例5:
(5.1)实施方式如步骤(4.1)所述,但以照射剂量为70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一位相差板。
(5.2)实施方式如步骤(4.2)所述。
(5.3)实施方式如步骤(4.3)所述。
实施例6:
(6.1)实施方式如步骤(4.1)所述,但以照射剂量为98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一位相差板。
(6.2)实施方式如步骤(4.2)所述。
(6.3)实施方式如步骤(4.3)所述。
比较例7:
(7.1)实施方式如步骤(4.1)所述,但以照射剂量为110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一位相差板。
(7.2)实施方式如步骤(4.2)所述。
(7.3)实施方式如步骤(4.3)所述。
实施例中照射第一位相差板所使用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的照射剂量与复合型位相差板的配向效果的比较汇整如同表1所述。
表1复合型位相差板的配向效果比较

由表1可知,当照射第一位相差板所使用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的照射能量为1100mJ/cm2时,其配向方向即无法以检偏仪辨识,表示过高的照射能量导致光配向膜的配向能力遭到破坏,使预设方向的顺向性排列不明显而不易辨识其配向方向。因此,根据本发明制备方法所使用的照射第一位相差板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能量,以20~1000mJ/cm2为较佳。
B.制备具有不同配向方向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比较例8:
(8.1)实施方式如步骤(1.1)所述,但将液晶涂布液置换为3g液晶涂布液B,并以照射剂量为700mJ/cm2的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一位相差板。
(8.2)实施方式如步骤(1.2)所述。
(8.3)实施方式如步骤(1.3)所述。
比较例9:
(9.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
(9.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1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即光配向膜之的第二表面)。
(9.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比较例10:
(10.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
(10.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2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0.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比较例11:
(11.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但所选用之的光配向膜是利用照射剂量为30mJ/cm2的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交联且具有顺向性排列。
(11.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3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1.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比较例12:
(12.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但所选用之的光配向膜是利用照射剂量为100mJ/cm2的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交联且具有顺向性排列。
(12.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5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2.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比较例13:
(13.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但所选用之的光配向膜是利用照射剂量为100mJ/cm2的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交联且具有顺向性排列。
(13.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10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3.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实施例14:
(14.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
(14.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25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4.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实施例15:
(15.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
(15.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3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5.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实施例16:
(16.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
(16.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5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6.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实施例17:
(17.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但所选用之的光配向膜是利用照射剂量为30mJ/cm2的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交联且具有顺向性排列。
(17.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4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7.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实施例18:
(18.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但所选用之的光配向膜是利用照射剂量为30mJ/cm2的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交联且具有顺向性排列。
(18.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6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8.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实施例19:
(19.1)实施方式如步骤(8.1)所述,但所选用之的光配向膜是利用照射剂量为100mJ/cm2的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使其交联且具有顺向性排列。
(19.2)实施方式如步骤(8.2)所述,并再以照射剂量为150mJ/cm2且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剥离后之的光配向膜表面。
(19.3)实施方式如步骤(8.3)所述。
实施例中偏极方向正交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之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的照射剂量与配向效果的比较汇整如同表2所述。
表2二次照射光配向膜的配向效果比较

由表2可知,当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不大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的照射能量差时,则会使第二表面的光配向树脂分子不稳定,无法均一地顺向性排列而产生Mura,难以经由通过检偏仪观测其配向及偏转效果。
因此,根据本发明制备方法所使用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的照射能量,必须大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的照射能量,即可使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具有不同于第一表面的配向方向,更进一步地可制备具有不同配向方向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即第一位相差板与第二位相差板的配向方向不同)。

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515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35157 A *CN103135157A* (21)申请号 201110408274.0 (22)申请日 2011.11.29 G02B 5/30(2006.01) (71)申请人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 207 号 36 楼 (72)发明人 邱大任 陈姿颖 洪维泽 徐得玲 陈秋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 司 31100 代理人 闻卿 (54) 发明名称 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57) 摘要 一种复合型位相差板的制备方法,。

2、 包含, 提供 一第一支撑板, 并于其表面上, 形成一光配向膜, 再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一表面涂布一第一液晶涂布 材料, 使其固化形成第一位相差板。 将该第一位相 差板的第一表面黏贴于一第二支撑板之上, 接着 使该光配向膜与该第一支撑板剥离, 以使该光配 向膜的第二表面曝露。 最后, 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 表面上涂布一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使其固化以形 成第二位相差板。藉此, 仅需使用单一光配向膜, 即可制得两个位相差板, 故可有效减少配向膜的 使用量, 因此具有较低廉的工艺成本, 且可制得薄 型化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3 页 附图 3 页 (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5157 A CN 103135157 A *CN103135157A* 1/2 页 2 1. 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其包含 : (a) 提供一第一支撑板 ; (b) 于该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涂布一光配向树脂, 并以一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该 光配向树脂, 使其进行光配向反应, 以形成一光配向膜 ; (c) 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一表面上涂布一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并以一第一非线性偏极紫 外光照射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使其固化以形成一第一位相差板 ; (d) 将该第一。

4、位相差板的第一表面黏贴于一第二支撑板之上, 再使该光配向膜与该第 一支撑板剥离, 以使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曝露 ; 以及 (e) 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上涂布一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再以一第二非线性偏极紫 外光照射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使其固化以形成一第二位相差板。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为 20 1000mJ/cm2。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为 170 500mJ/cm2。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为不小于 5mJ/ cm2。 5. 如权利要求 1 。

5、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为不小于 20mJ/cm2。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光配向膜的涂布厚度为 10nm 1m。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光配向树脂为光致交联型光配向树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光配向树脂具有选自于肉桂酸酯基(cinnamate)、 香豆素酯基 (coumarin)、 苯基苯乙烯酮基 (Chalcone)、 马来酰亚胺基 (maleimide)、 喹啉酮 基 (quinolinone) 及双苯亚甲基 (bisbenzylidene) 所组成的族群, 至少其中之一官能基 团。 9. 如权利要求 1 。

6、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是具有压克力官能基的光致交 联型液晶材料。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是具有压克力官能基的光致 交联型液晶材料。 11.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一支撑板的材料为玻璃、 三醋酸纤维素 树 脂 (Triacetyl Cellulose)、 聚 酯 系 树 脂 (polyester-based resin)、 醋 酸 系 树 脂 (acetate-based resin)、 聚醚砜系树脂 (polyethersulfone-based resin)、 聚碳酸酯系树 脂 (polycarbonate-based re。

7、sin)、 聚酰胺系树脂 (polyamide-based resin)、 聚酰亚胺系 树脂 (polyimide-based resin)、 聚烯烃系树脂 (polyolefin-based resin)、 丙烯酸酯系 树脂 (acrylic-based resin)、 聚氯乙烯系树脂 (poly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 聚 苯乙烯系树脂 (polystyrene-based resin)、 聚乙烯醇系树脂 (polyvinyl alcohol-based resin)、 聚 芳 酯 系 树 脂 (polyarylate-based resin)、 聚 苯 硫。

8、 系 树 脂 (polyphenylene sulfide-based resin)、 聚二氯亚乙烯系树脂 (polyvinylidene chloride-based resin) 或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 (methyl)acrylic-based resin)。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二支撑板的材料为玻璃、 三醋酸纤维素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5157 A 2 2/2 页 3 树 脂 (Triacetyl Cellulose)、 聚 酯 系 树 脂 (polyester-based resin)、 醋 酸 系 树 脂 (acetate-based res。

9、in)、 聚醚砜系树脂 (polyethersulfone-based resin)、 聚碳酸酯系树 脂 (polycarbonate-based resin)、 聚酰胺系树脂 (polyamide-based resin)、 聚酰亚胺系 树脂 (polyimide-based resin)、 聚烯烃系树脂 (polyolefin-based resin)、 丙烯酸酯系 树脂 (acrylic-based resin)、 聚氯乙烯系树脂 (poly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 聚 苯乙烯系树脂 (polystyrene-based resin)、 聚乙烯醇系树脂 (。

10、polyvinyl alcohol-based resin)、 聚 芳 酯 系 树 脂 (polyarylate-based resin)、 聚 苯 硫 系 树 脂 (polyphenylene sulfide-based resin)、 聚二氯亚乙烯系树脂 (polyvinylidene chloride-based resin) 或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 (methyl)acrylic-based resin)。 1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二支撑板为离型膜、 偏光板、 保护膜、 扩散膜、 扩散板、 导光板、 增亮膜、 可挠式面板或触控面板。 1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

11、法, 其中该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是经一增进离型效果的表 面处理。 1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步骤 (b) 中, 于该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涂布该光 配向树脂后, 进一步包含一对该光配向树脂进行干燥的步骤。 1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步骤 (c) 中, 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一表面上涂布该 第一液晶涂布材料后, 进一步包含一对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进行干燥的步骤。 1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步骤 (e) 中, 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上涂布该 第二液晶涂布材料后, 进一步包含一对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进行干燥的步骤。 1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于该。

12、步骤 (d) 之后且于该步骤 (e) 之前, 进一步包 含以一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上的步骤。 19. 如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的偏极方向相异于第一线 性偏极紫外光的偏极方向。 20. 如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大于第一线性 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 21. 一种经由通过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所制得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复合型位相差 板, 其包含 : (a) 一支撑板 ; (b) 一第一位相差板, 其设置于该支撑板之上 ; (c) 一光配向膜, 其设置于该第一位相差板之上 ; 以及 (d) 一第二位相差板。

13、, 其设置于该光配向膜上, 其中, 该光配向膜用以配向该第一位相差板及该第二位相差板。 22. 如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其中该第一位相差板与该第二位相差板具 有不同的配向方向。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5157 A 3 1/13 页 4 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以光配向法制备位相差板的方法, 特别是一种以光配向法制备 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液晶分子在不同轴向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此为液晶分子所具有的复折射 性 (birefringence), 使得光在照射通过液晶分子时, 光偏极方向被改变并发生光。

14、学延 迟现象 (optical retardation) 而产生位相差, 此即为液晶分子的光学异方性 (optical anisotropic)。 由于液晶的光学异方性会改变光偏振方向, 因此可用以调控光线透过率, 达 到显示上的明暗效果, 进而应用于显示器上 ; 另一方面, 也由于该光学异方性所造成的光学 延迟现象, 使得液晶分子膜层可以应用做为位相差板 (optical retarder)。应用时可根据 所需求的位相差值, 将位相差板搭配于液晶显示器上, 降低液晶显示器的漏光并提升显示 对比, 达到广视角的效果。 0003 不论是应用于显示器或是位相差板上, 液晶分子都必须经由配向 (al。

15、igned) 才可 被有效地利用。 液晶的配向最早是经由通过在配向膜表面上所形成的一种具特定方向的微 沟槽结构 (microgroove structure), 使得配置于配向膜上的液晶分子依微沟槽结构的该 特定方向 ( 即为配向方向 ) 进行顺向性排列, 进而得到配向的效果。 0004 此种配向膜的制造方式, 已知技术大多是采用接触式刷磨法 (rubbing) 在配向膜 表面上刷磨出一道道的微沟槽结构, 但是刷磨法并不适用于大面积的配向, 其无法在显示 器大尺寸化的要求下达到足够的良率 ; 且在刷磨过程当中易于配向膜表面产生细微颗粒、 纤维污染或静电等问题(参见US6649231, 进而影响。

16、到液晶分子于其上排列的配向效果。 另 一方面, 于一个配向膜上进行多区域的配向亦不易经由通过刷磨法达到, 其需经多道的刷 磨工艺, 且有产品良率不高、 配向膜表面易出现缺陷及颗粒污染等问题, 无法利用该方法满 足显示器以多区域配向来达到广视角表现的需求。 0005 为克服前述刷磨法工艺的缺点, 非接触式的配向方法即应运而生。于美国专利 US5389698 中便提到一种光配向方法, 其以线性偏极化紫外光针对光致交联型光配向树脂 进行照射, 使得此类树脂分子因受到线性偏极紫外光的影响, 而沿着所需的预设方向进行 顺向性排列, 之后经由交联反应而固定后, 即可形成一光配向膜。此种光配向膜配向液晶 的。

17、方式是经由通过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 使光配向膜表面上树脂分子的凡得瓦力得以沿 该预设方向分布, 并进而驱使液晶分子依该预设方向 ( 即为配向方向 ) 进行顺向性排列 (M.Schadt, JJAP, 1992, 终而得到配向的效果。前述沿该预设方向分布的凡得瓦力, 是导因 于光配向膜表面分子的官能基团或侧链接构的特定方向分布, 使得光配向膜表面的电子云 或偶极分布具有方向性。 0006 光配向方法的优点是不需摩擦或接触配向膜的表面, 即可诱导液晶分子具有一特 定方向的顺向性排列, 解决了传统刷磨法所产生的颗粒和静电问题。 另一方面, 光配向法可 以应用于可挠曲或具弧形的基板表面上, 能克服已知。

18、接触法需使用硬且平的基板的限制, 说 明 书 CN 103135157 A 4 2/13 页 5 因此可适用于 roll to roll 的连续工艺, 大量生产。此外, 光配向方法亦可应用于在已配 向的液晶膜层上再形成一配向层, 并进行不同方向的配向, 而不会损害到下层已配向液晶 膜层的膜面, 藉以形成具有多个不同配向方向的配向膜与液晶膜层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且 光配向法的配向方向可任意设定, 而这是已知刷磨法难以做到的。 0007 为配合不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对位相差值的需求, 已知可利用前述光配向法将多 个不同配向方向的配向膜与液晶膜层堆栈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用以降低液晶 显示器。

19、的漏光缺陷。举例来说, 垂直配向 (vertical alignment) 的液晶显示器, 需要一正 型 A 板及一负型 C 板搭配的复合型位相差板以补偿所需求的位相差值, 才可使液晶显示器 达到较佳的对比及广视角效果 ; 或是增亮膜 (bright enhancement film) 内所用的胆固醇 型液晶需要一正型A板及一正型C板搭配的复合型位相差板来提升其对比并改善色偏的问 题。 0008 诸如此类的应用都是使用两层位相差板, 而在制作上已知作法必须使用至少两层 配向膜, 以使做为位相差板的液晶膜层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配向方向。美国专利 US6717644 中即提到了一种包含两层具有不同功能。

20、(不同配向方向或是不同的位相差值)的复合型位 相差板, 其使用了两层配向膜用以分别配向两层液晶分子。但已知配向膜的材料成本相当 昂贵, 此两层配向膜的使用便会使得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成本大为增加, 且亦会增加位相差 板的厚度, 不利于显示器薄型化的需求。 0009 因此, 开发一种成本较低的复合型位相差板制造方法, 是有其需要的。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0011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包含下列步骤 : (a) 提供一第 一支撑板 ; (b) 于该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涂布一光配向树脂, 并以一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 照射该光配向树。

21、脂, 使其进行光配向反应 (photo-alignment), 以形成一光配向膜 ; (c) 于 该光配向膜的第一表面涂布一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并以一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该第 一液晶涂布材料, 使其固化以形成一第一位相差板 ; (d) 将该第一位相差板的第一表面黏 贴于一第二支撑板之上, 接着使该光配向膜与该第一支撑板剥离, 以使该光配向膜的第二 表面曝露 ; 以及 (e) 于该光配向膜的第二表面上涂布一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以一第二非线 性偏极紫外光照射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使其固化藉以形成一第二位相差板。 0012 根据本发明所指出的制备方法, 仅需使用单一光配向膜, 即可制得两个位相差。

22、板, 故可有效减少配向膜的使用量, 因此具有较低廉的工艺成本, 且可制得薄型化的复合型位 相差板。 0013 此外,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 因应用光配向法, 故亦可同步解决已知刷磨法制备 复合性位相差板, 于配向膜表面上产生颗粒与静电的问题。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是提供一种经由通过前述方法所制备的复合型位相差 板, 因其可较已知复合型位相差板少使用一层配向膜, 故而可进一步减少其厚度, 达成薄型 化的功效。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103135157 A 5 3/13 页 6 0015 图 1 是光配向树脂分子进行光配向反应的示意图。 0016 图 2 是形成一光配向膜的示。

23、意图。 0017 图 3 是形成一第一位相差板的示意图。 0018 图 4 是将第一位相差板黏贴于第二支撑板上及将光配向膜与第一支撑板剥离的 示意图。 0019 图 5 是形成一第二位相差板的示意图。 0020 图 6 是以一异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偏极方向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于光 配向膜的第二表面的示意图。 0021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2 13 : 光配向树脂分子 0023 16 : 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 0024 161 : 预设偏极方向 0025 22 : 第一支撑板 0026 221 : 上表面 0027 23 : 光配向树脂 0028 24 : 光配向膜 0029 241 。

24、: 第一表面 0030 242 : 第二表面 0031 33 : 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0032 34 : 第一位相差板 0033 341 : 第一表面 0034 36 : 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0035 42 : 第二支撑板 0036 50 : 复合型位相差板 0037 53 : 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0038 54 : 第二位相差板 0039 56 : 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0040 66 : 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 0041 661 : 预设偏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即提出一种复合型位相差板的制备方法, 可有效解决 前述已知技术成本较高的问题。 0043 为使熟习本。

25、发明领域的技艺者便于了解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 以下配合参阅图 1 至图 6, 示例说明本发明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 0044 参阅图 2, 根据本发明所揭示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 0045 首先, 提供一第一支撑板 22。 0046 接着, 于该第一支撑板 22 的上表面 221 涂布一光配向树脂 23, 并以一第一线性偏 极紫外光 16 照射该光配向树脂 23, 使其进行光配向反应, 以形成一光配向膜 24。 说 明 书 CN 103135157 A 6 4/13 页 7 0047 已知, 光配向树脂经光照射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根据所发生的不同机制的光化 学反应, 可大致分为 : 光致。

26、异构型、 光致交联型, 及光致裂解型三种类型。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 的光配向树脂并无特别的限制, 较佳为光致交联型光配向树脂。 0048 参阅图 1, 以光致交联型光配向树脂为例, 其经由线性偏极紫外光 (polarized ultraviolet) 照射后, 此类型光配向树脂分子 13 会进行交联反应。于交联过程中, 整体光 配向树脂分子 13 会因受到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 16 的影响, 沿着所需的预设偏极方向 161 进行顺向性排列, 并经由交联反应而固定, 此过程即为光配向反应。 0049 光配向树脂 23 是指具有可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官能基团的树脂, 可应用于本发明 中的光配向树脂 23 。

27、的官能基团, 包含但不仅限于, 选自于肉桂酸酯基 (cinnamate)、 香豆 素酯基 (coumarin)、 苯基苯乙烯酮基 (Chalcone)、 马来酰亚胺基 (maleimide)、 喹啉酮基 (quinolinone) 及双苯亚甲基 bis(benzylidene) 所组成的族群, 至少其中一种官能基团。 0050 已知, 线性偏极紫外光指是具有单一线性偏极方向的平面光, 是以一般非线性偏 极紫外光 (non-polarized ultraviolet) 经筛除其它方向的偏极光, 仅留下所需的单一线 性方向的偏极光而得, 一般可利用偏光膜或光栅即可筛得线性偏极紫外光。而非线性偏极 。

28、紫外光即为一般光源所散发出来的光, 又称为圆偏极光, 其于各方向上等强度分布, 进行全 方向照射。 0051 前述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 16 照射光配向树脂的剂量, 熟习技艺者可依需求, 例 如 : 使用的设备种类、 光配向树脂的种类等, 选择适合的照射剂量。已知, 光致交联型光配 向树脂仅需以照射剂量不小于 5mJ/cm2的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 即可进行光配向反应, 因此 为使应用于本发明中的光配向树脂可顺利进行光配向反应, 照射的剂量较佳为不小于 5mJ/ cm2。 0052 前述于第一支撑板 22 的上表面 221 涂布光配向树脂 23 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制, 实 施者可考虑实施的便利性加以。

29、选择, 包含但不仅限于, 旋转涂布 (spin coating)、 线棒涂布 (bar coating)、 浸沾式涂布 (dip coating)、 狭缝式涂布 (slot coating), 或卷对卷涂布 (roll to roll coating) 等涂布方式。 0053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光配向树脂 23 的涂布厚度并无特别的限制, 且其并不影响 将液晶分子配向的功能, 为便于操作上的便利性及成本上的考虑, 以 10nm 1m 为较佳, 又以 10nm 50hm 为更佳。 0054 另外, 于该第一支撑板 22 的上表面 221 涂布该光配向树脂 23 后, 可进一步对该光 配向树脂进行。

30、干燥, 将光配向树脂中所包含辅助涂布用的溶剂除去, 保持涂布层表面干燥 以利于后续的加工处理或保存。例如, 可经由通过加热板干燥、 烘箱干燥或真空干燥等, 熟 习技艺者所熟知的任何其它可施加的方法, 皆可因其实施上的便利性加以选择, 于本发明 中并无特别的限制。 0055 参阅图 3, 于该光配向膜 24 的第一表面 241 上涂布一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33, 并以 一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36 照射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33, 使其固化形成一第一位相差板 34。 0056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液晶涂布材料33, 其涂布于光配向膜24的第一表面241 上时, 会受到光配向膜表面分子凡得瓦力的作用。

31、, 进而驱使光配向膜 24 上第一液晶涂布材 料 33 中的液晶分子依该预设方向 ( 即为配向方向 ) 进行顺向性排列, 液晶分子因而得到配 说 明 书 CN 103135157 A 7 5/13 页 8 向的效果。 0057 前述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33 因其具有可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压克力官能基, 因此 经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36 照射后会使得压克力官能基中的不饱和双键彼此交联而固 化形成液晶分子膜层。又, 由于液晶分子在不同轴向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 称之为复 折射性 ), 使得光通过液晶分子时, 光的偏极方向被改变并发生光学延迟现象 (optical retardation), 因而产生位。

32、相差。已知, 经配向的液晶分子膜层, 因其液晶分子具有特定方 向顺向性排列, 因此具有均一的复折射性 (birefringence), 故可以被应用做为位相差板 (optical retarder)。位相差板所需求的位相差值可经由通过下列方程式 (a) 而被计算出 来 : 0058 Ro nd (a) 0059 其中, Ro为位相差值 ; n为不同轴向的折射率差值, 即复折射率 ; d为液晶分子膜 层厚度。n 其是属于液晶材料本身具有的物理性质, 不同的液晶材料具有不同的 n 值 ; 液晶分子膜层厚度则可经由通过涂布方式及参数加以调控, 以达到不同的位相差值。 0060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一。

33、液晶涂布材料 33 的涂布方式并无特别限制, 实施者可 考虑实施的便利性加以选择, 包含但不仅限于, 旋转涂布 (spin coating)、 线棒涂布 (bar coating)、 浸沾式涂布 (dip coating)、 狭缝式涂布 (slot coating), 或卷对卷涂布 (roll to roll coating)等涂布方式。 并且, 可进一步地经由通过转速、 使用的线棒规格或卷绕转 速等方式, 加以调控液晶分子膜层的涂布厚度。 0061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33, 包含但不仅限于, 具有压克力官能基 的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 0062 另外, 于光配向膜 24 的第。

34、一表面 241 上涂布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33 后, 可进一步对 该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33 进行干燥, 将第一液晶涂布材料中所包含辅助涂布用的溶剂除去, 保持涂布层表面干燥以利于后续的加工处理或保存。 例如, 可经由通过加热板干燥、 烘箱干 燥或真空干燥等, 熟习技艺者所熟知的任何其它可施加的方法, 皆可因其实施上的便利性 加以选择。 0063 前述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36 的照射能量, 实施者可依照所使用的液晶涂布材 料的种类、 所使用的设备种类, 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 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液晶涂布材料包 含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 为使其可固化形成液晶分子膜层,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非线 性偏。

35、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 以 20 1000mJ/cm2为较佳, 又以 170 500mJ/cm2为更佳。 0064 其中, 该第一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36 的照射能量, 仅用以将液晶涂布材料于具有预 设方向顺向性排列的状态下固化。然而, 已知技术所使用的照射剂量约为 1500 5000mJ/ cm2, 远大于本发明可应用的范围, 这些能量会穿透液晶分子膜层, 对光配向膜表面的电子 云或偶极分布造成破坏, 使得光配向膜表面分子失去配向性, 因此无法再进一步地驱使液 晶分子排列。 然而, 光配向膜即使失去了驱使液晶分子排列的功能, 并不影响已固化成形的 液晶分子膜层的配向结果, 此即已知以非线性偏极紫。

36、外光的高照射能量固化, 可形成单一 位相差板而仍不影响其光学性质的表现, 及已知光配向膜的两面配向性无法被利用的主要 原因。 0065 参阅图 4, 将第一位相差板 34 的第一表面 341 黏贴于一第二支撑板 42 之上。 0066 前述第一位相差板 34 的第一表面 341 黏贴于第二支撑板 42 上的黏贴方法, 并无 说 明 书 CN 103135157 A 8 6/13 页 9 特别的限制。例如, 经由通过于第一位相差板 34 与第二支撑板 42 间施予一感压胶或 UV 胶 等黏着剂加以黏贴, 或于第二支撑板 42 上做一黏着性表面处理等, 熟习技艺者亦可选用其 它可以使此两者黏合的方。

37、法, 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此举。 0067 接着, 使该光配向膜 24 与该第一支撑板 22 剥离, 以使该光配向膜 24 的第二表面 242 曝露。 0068 为使剥离程序更易于实施, 该第一支撑板22的上表面221可预先选择性地施予一 增进离型效果的表面处理。增进离型效果的表面处理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 在此可举出的 例子, 包含但不仅限于, 贴覆离型膜或涂布具有离型效果的树脂层等, 熟习技艺者所熟知的 任何其它可施加的方法皆可被应用, 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此举。 0069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支撑板 22 与第二支撑板 42 的材料可分别为, 包含但不 仅限于, 玻璃、 三醋酸纤。

38、维素树脂 (Triacetyl Cellulose)、 聚酯系树脂 (polyester-based resin)、 醋酸系树脂 (acetate-based resin)、 聚醚砜系树脂 (polyethersulfone-based resin)、 聚碳酸酯系树脂(polycarbonate-based resin)、 聚酰胺系树脂(polyamide-based resin)、 聚酰亚胺系树脂 (polyimide-based resin)、 聚烯烃系树脂 (polyolefin-based resin)、丙 烯 酸 酯 系 树 脂 (acrylic-based resin)、聚 氯 乙。

39、 烯 系 树 脂 (poly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 聚苯乙烯系树脂 (polystyrene-based resin)、 聚乙烯醇系树脂 (polyvinyl alcohol-based resin)、 聚芳酯系树脂 (polyarylate-based resin)、 聚苯硫 系树脂 (polyphenylene sulfide-based resin)、 聚二氯亚乙烯系树脂 (polyvinylidene chloride-based resin) 或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 (methyl)acrylic-based resin)。第一 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材。

40、料可分别依使用需求选用, 两者可为相同或不同。 0070 为了操作上的便利性, 及节省材料、 工艺成本等考虑, 本发明所揭示的复合型位相 差板制作时, 可直接施加于其拟应用的光学膜层组合上。因此,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二 支撑板 42 的种类, 包含但不仅限于, 离型膜、 偏光板、 保护膜、 扩散膜、 扩散板、 导光板、 增亮 膜、 可挠式面板或触控面板。 0071 参阅图 5, 于该光配向膜 24 的第二表面 242 上涂布一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53, 再以 一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56 照射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53, 因其具有可进行光化学反应的 压克力官能基, 经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56 。

41、照射后会使得压克力官能基中的不饱和双键 彼此交联而固化形成液晶分子膜层, 可以被应用做为位相差板, 即为第二位相差板 54。 0072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二液晶涂布材料53, 其涂布于光配向膜24的第二表面242 上时, 会被光配向膜表面分子驱使排列而具有预设方向的顺向性排列。 0073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53, 包含但不仅限于, 具有压克力官能基 的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 0074 前述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56 的照射能量, 实施者可依照所使用的液晶涂布材 料的种类、 所使用的设备种类, 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 只要可使液晶涂布材料达成固化目的 者, 皆可被应用于本发明中,。

42、 并无特别的限制。另外, 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液晶涂布材料 53 包含光致交联型液晶材料, 为使其可固化形成液晶分子膜层,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第二非 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的能量, 以不小于 20mJ/cm2为佳。 0075 此外, 由于光配向膜 24 已不需再做进一步的利用, 因此即使光配向膜受到过高的 第二非线性偏极紫外光 56 的能量照射, 因而失去了诱导液晶分子排列的功能, 仍不影响已 说 明 书 CN 103135157 A 9 7/13 页 10 固化成形的液晶分子膜层的配向结果。 0076 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涂布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53 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制, 实施者 可考虑实施的便利性。

43、加以选择, 包含但不仅限于, 旋转涂布(spin coating)、 线棒涂布(bar coating)、 浸沾式涂布 (dip coating)、 狭缝式涂布 (slot coating), 或卷对卷涂布 (roll to roll coating)等涂布方式。 并且, 实施者可依需求进一步地经由通过转速、 使用的线棒 规格或卷绕转速加调控液晶分子膜层的涂布厚度。 0077 另外, 于光配向膜 24 的第二表面 242 上涂布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53 后, 可进一步对 该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53 进行干燥, 将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53 中所包含辅助涂布用的溶剂除 去, 保持涂布层表面干燥以利于后续。

44、的加工处理或保存。例如, 可经由通过加热板干燥、 烘 箱干燥或真空干燥等, 熟习技艺者所熟知的任何其它可施加的方法, 皆可因其实施上的便 利性加以选择。 0078 参阅图 6, 根据本发明制备复合型位相差板的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方面, 于光配向 膜 24 的第二表面 242 上涂布第二液晶涂布材料 53 之前, 可进一步包含以另一预设偏极方 向 661 相异于前述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 16 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 66 照射第二表面 242 的 步骤, 以使得第二表面 242 上光配向膜分子得以沿不同预设方向进行顺向性排列。藉此, 第 二液晶涂布材料 53 涂布于第二表面 242 上时, 就可具有一。

45、相异于第一液晶涂布材料 33 的 顺向性排列的方向, 进而形成一种第一位相差板 34 与第二位相差板 54 具有不同顺向性排 列方向 ( 即配向方向 ) 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50。 0079 为制备上述的具有不同配向方向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50, 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 66 的照射剂量, 于本发明中亦无特别的限制, 只要是大于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 16 的照射剂量 即可, 光配向膜 24 才可受到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 66 的影响, 改变其顺向性排列方向, 实施 者可考虑实施上的便利性, 选择适当的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 66 的照射剂量。但较高的第二 线性偏极紫外光 66 的照射剂量, 需要长时间的照射且。

46、较耗能。因此, 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 66 的照射剂量以不大于 1000mJ/cm2为较佳, 又以不大于 500mJ/cm2为更佳。 0080 另一方面, 若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16的照射剂量过高, 会使得光配向膜24的第二 表面 242 上的树脂分子于受到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 16 照射后, 沿单一的预设偏极方向 161 进行顺向性排列并且完全交联固化, 而无法再因受到第二线性偏极紫外光 66 的照射而改 变其顺向性排列方向 ( 此时为完全交联固化状态, 并不破坏其既有配向性 )。因此, 于制造 一种第一位相差板 34 与第二位相差板 54 具有不同顺向性排列方向的复合型位相差板时, 第一线性偏极。

47、紫外光 16 的照射剂量以不使得光配向膜 24 完全固化为原则。可实施于本发 明的第一线性偏极紫外光 16 的照射剂量以不大于 300mJ/cm2为佳。 0081 本发明亦提出一种依据前述方法所制得的复合型位相差板 50, 其包含 : 0082 (a) 一支撑板 42 ; 0083 (b) 一第一位相差板 34, 其设置于该支撑板 42 之上 ; 0084 (c) 一光配向膜 24, 其设置于该第一位相差板 34 之上 ; 以及 0085 (d) 一第二位相差板 54, 其设置于该光配向膜 24 上, 0086 其中, 该光配向膜24用以配向该第一位相差板34及该第二位相差板54, 且该第一 。

48、位相差板 34 与该第二位相差板 54 具有不同的配向方向。 0087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 仅需使用单一光配向膜, 即可制得两个位相差板, 故 说 明 书 CN 103135157 A 10 8/13 页 11 可有效减少配向膜的使用量, 因此具有较低廉的工艺成本, 且可制得薄型化的复合型位相 差板。 0088 此外,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 因应用光配向法, 故亦可同步解决已知刷磨法制备 复合性位相差板于配向膜表面上产生颗粒与静电的问题。 0089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复合型位相差板, 因其可较已知复合型位相差板少使用一层配 向膜, 故而可进一步减少其厚度, 达成薄型化的功效。 以下列举。

49、数个实施例以更详尽阐述本 发明的方法, 然其仅为例示说明之用,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后附的 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0090 实施例 0091 光配向膜的制备 0092 将光配向树脂涂布于基材上, 再经由线性偏极紫外光照射后固化形成一光配向 膜, 包含下列步骤 : 0093 1. 将甲乙酮 (methylethylketone) 与环戊酮 (cyclopentanone) 以 1 1 的重量 比例, 配制成混合溶剂 3.5g。 0094 2.取光配向树脂0.5g(瑞士Rolic, 型号ROP103, 肉桂酸酯系, 固含量10), 加入 步骤 1 所配制的混合溶剂 3.5g, 将光配向树脂的固含量稀释至 1.25。 0095 3.将步骤2所配制的光配向树脂, 以旋转涂布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