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4933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2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26678.5

申请日:

2015.09.26

公开号:

CN105196419A

公开日:

2015.12.3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8C 5/18申请日:20150926|||公开

IPC分类号:

B28C5/18; B28C5/08; B28C7/16

主分类号:

B28C5/18

申请人:

陈卡丹

发明人:

陈卡丹

地址:

325023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垟坑村3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包括底板、回收装置、滚轮装置、搅拌装置、旋转装置、推动装置及握持装置,底板上设有矩形孔及密封块,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横杆、定位块及回收箱,滚轮装置包括支撑块、滚轮及矩形块,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框、密封垫、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一紧固环、第三固定环、第二紧固环、第一支架及挡板,旋转装置包括电机、转轴、转轮、第二支撑杆、第二横杆、第三支撑杆、第三横杆、第四支撑杆、第四横杆、第五支撑杆及第一斜杆,推动装置包括气缸、推动杆、第一推动块、第二推动块,握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固定块及握持杆。本发明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效率高且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回收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装置左右两侧的滚轮装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搅拌装置、位于所述搅拌装置右侧的旋转装置、位于所述搅拌装置左侧的推动装置及位于所述推动装置左侧的握持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矩形孔及位于下方的密封块,所述回收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定位块及位于所述定位块一侧的回收箱,所述滚轮装置包括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滚轮及位于所述支撑块一侧的矩形块,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框、位于所述搅拌框下方的密封垫、位于所述搅拌框周围的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方的第二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方的第一紧固环、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环上方的第三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三固定环上方的第二紧固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的第一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挡板,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转轮、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左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左侧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左侧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左侧的第五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左侧的第一斜杆,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右侧 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右侧的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上方的第二推动块,所述握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右侧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左侧的握持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密封块呈长方体,所述密封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矩形孔的正下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的横截面成直角梯形,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箱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回收箱的侧边与所述定位块的侧面接触,所述回收箱的上表面与所述密封块的下表面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支撑块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滚轮呈圆柱体状,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支撑块轴转连接,所述矩形块呈长方体,所述矩 形块水平放置,所述矩形块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搅拌框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密封垫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搅拌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密封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紧固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环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二固定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上设有第一滑动环,所述第一滑动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滑动环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环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紧固环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紧固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紧固环的下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紧固环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挡板呈长方体,所述挡板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且与所述第一支架轴转连接,所述挡 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密封垫的下表面紧密接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搅拌框的下方,所述第三固定环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转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轮呈圆柱体,所述转轮呈倾斜状,所述转轮的侧面上设有第二锯齿,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转轴滑动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L型,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转轮轴转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支撑杆呈L型,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上端呈倾斜状,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呈L型,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顶靠在所述挡板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二推动块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二推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的右表面顶靠在所述挡板的左表面上。

说明书

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后续的加工使用,是否混合均匀是决定混凝土品质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低下,搅拌效果不理想,无法使得混凝土得到充分的混合,进而会影响到后期的使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所述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回收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装置左右两侧的滚轮装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搅拌装置、位于所述搅拌装置右侧的旋转装置、位于所述搅拌装置左侧的推动装置及位于所述推动装置左侧的握 持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矩形孔及位于下方的密封块,所述回收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定位块及位于所述定位块一侧的回收箱,所述滚轮装置包括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滚轮及位于所述支撑块一侧的矩形块,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框、位于所述搅拌框下方的密封垫、位于所述搅拌框周围的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方的第二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方的第一紧固环、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环上方的第三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三固定环上方的第二紧固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的第一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挡板,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转轮、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左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左侧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左侧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左侧的第五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左侧的第一斜杆,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右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右侧的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上方的第二推动块,所述握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右侧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左侧的握持杆。
所述密封块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密封块呈长方体,所述密封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通孔位于所述矩形孔的正下方。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的横截面成直角梯形,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箱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回收箱的侧边与所述定位块的侧面接触,所述回收箱的上表面与所述密封块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支撑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支撑块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滚轮呈圆柱体状,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支撑块轴转连接,所述矩形块呈长方体,所述矩形块水平放置,所述矩形块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搅拌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搅拌框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密封垫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搅拌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密封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紧固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环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二固定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表面与所述 搅拌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上设有第一滑动环,所述第一滑动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滑动环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环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紧固环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紧固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紧固环的下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紧固环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挡板呈长方体,所述挡板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且与所述第一支架轴转连接,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密封垫的下表面紧密接触。
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搅拌框的下方,所述第三固定环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转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轮呈圆柱体,所述转轮呈倾斜状,所述转轮的侧面上设有第二锯齿,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转轴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 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L型,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转轮轴转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支撑杆呈L型,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上端呈倾斜状,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呈L型,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顶靠在所述挡板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二推动块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二推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的右表面顶靠在所述挡板的左表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效率高且效果好,使得混凝土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合,搅拌的均匀,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品质,保证了混凝土的稳定,并且更容易的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下方的回收装置2、位于所述回收装置2左右两侧的滚轮装置3、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搅拌装置4、位于所述搅拌装置4右侧的旋转装置5、位于所述搅拌装置4左侧的推动装置6及位于所述推动装置6左侧的握持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矩形孔11及位于下方的密封块12。所述矩形孔11呈长方体状,所述密封块1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呈圆柱体状,所述密封块12呈长方体,所述密封块12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矩形孔1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与所述矩形孔11的大小相同。
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装置2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之间的第一横杆22、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2上方的定位块24及位于所述定位块24一侧的回收箱23。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2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2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定位块2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定位块24的横截面成直角梯形,所述定位块2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24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24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回收箱23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2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回收箱23的侧边与所述定位块24的侧面接触,所述回收箱23的上表面与所述密封块12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回收箱2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正下方。
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装置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滚轮装置3包括支撑块31、位于所述支撑块31下方的滚轮32及位于所述支撑块31一侧的矩形块33。所述支撑块31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支撑块31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支撑块31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31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呈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一凹槽311 自所述支撑块31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所述滚轮32呈圆柱体状,所述滚轮3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311中且与所述支撑块3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滚轮3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311中旋转。所述矩形块33呈长方体,所述矩形块33水平放置,所述矩形块33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块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3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搅拌框41、位于所述搅拌框41下方的密封垫42、位于所述搅拌框41周围的第一固定环4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43上方的第二固定环45、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45上方的第一紧固环44、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环44上方的第三固定环46、位于所述第三固定环46上方的第二紧固环47、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环43上的第一支架48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48上的挡板49。所述搅拌框41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搅拌框41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密封垫42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搅拌框41的下表面与所述密封垫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43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43呈倾斜放置,所述第一固定环43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4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环44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紧固环44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4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环44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二固定环45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固定环45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4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45上设有第一滑动环451,所述第一滑动环451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滑动 环45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环4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环45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紧固环44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环451采用合金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三固定环46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三固定环46的内表面与所述搅拌框4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46倾斜放置。所述第二紧固环47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紧固环47的下表面与所述搅拌框4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4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紧固环47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46采用合金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架48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4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4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8的另一端呈向左下方倾斜且设有第一凹槽481,所述第一凹槽481呈长方体状。所述挡板49呈长方体,所述挡板49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481且与所述第一支架48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挡板49围绕所述第一支架48旋转,所述挡板49的上表面与所述密封垫42的下表面紧密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5包括电机51、位于所述电机51下方的转轴52、位于所述转轴52下方的转轮53、位于所述电机51下方的第二支撑杆54、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4左侧的第二横杆56、位于所述第二横杆56左侧的第三支撑杆55、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55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左侧的第四支撑杆57、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57左侧的第四横杆59、位于所述第四横杆59左侧的第五支撑杆58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58左侧的第一斜杆50。所述电机51位于所述搅拌框41的下方,第三固定环46与所述电机51固 定连接。所述转轴52呈圆柱体,所述转轴52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第二转轴52的上端与所述电机5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51带动所述转轴52旋转,所述转轴52的下端与所述转轮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轮53呈圆柱体,所述转轮53呈倾斜状,所述转轮53的侧面上设有第二锯齿,所述第一锯齿与所述第二锯齿相互齿合在一起。所述第二支撑杆5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5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4的上端与所述电机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55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撑杆55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55的上端与所述转轴52滑动连接,从而对所述转轴5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横杆5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56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56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5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5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57呈L型,所述第四支撑杆57的上端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支撑杆57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四支撑杆57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57的上端与所述转轮5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转轮53可以在所述第四支撑杆57的上端旋转。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5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5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58呈L型,所述第五支撑杆58的上端呈倾斜状,所述第五支撑杆58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五支撑杆58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上端 与所述第二固定环4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59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59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横杆59的左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58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59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5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50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5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50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58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6包括气缸61、位于所述气缸61右侧的推动杆62、位于所述推动杆62右侧的第一推动块63、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63上方第二推动块64。所述气缸6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62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62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62的左端与所述气缸61连接,使得所述气缸61带动所述推动杆62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推动块63呈L型,所述推动杆6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6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6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63的右表面呈倾斜状且顶靠在所述挡板49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二推动块6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二推动块6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推动块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64的右表面呈倾斜状且顶靠在所述挡板49的左表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握持装置7包括第一固定架7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71右侧的第二固定架72、位于所述气缸61左侧的固定块74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71左侧的握持杆73。所述第一固定架71呈L型,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架71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固定架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71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固定架72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7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7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72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74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74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架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71的右表面与所述气缸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73呈圆柱体,所述握持杆73呈水平状,所述握持杆7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7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搅拌的混凝土放入到搅拌框41内,由于密封垫42及挡板49的设置,使得混凝土在所述搅拌框41内且不会流出,然后启动电机51,使得转轴52带动所述转轮53旋转,进而使得第一紧固环44旋转,由于第一紧固环44与所述搅拌框4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搅拌框41旋转。由于第一固定环43、第二固定环45及第三固定环46的设置,从而可以对所述搅拌框41起到较为稳定的固定作用。搅拌完毕后,启动气缸61,使得推动杆62带动所述第一推动块63向左移动,使得第一推动块63及第二推动块64一起向左移动,使得所述挡板49围绕所述第一支架48旋转,进而使得挡板49与所述密封垫42的下表面不再接触,使得搅拌框41内的混凝土流出,穿过所述矩形孔11进入到回收箱23中,使用者可以握住握持杆73将其移动到任何需要的位置,操作移动简单快捷,节约了时间成本。至此,本发明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新式混凝土搅拌系统,包括底板、回收装置、滚轮装置、搅拌装置、旋转装置、推动装置及握持装置,底板上设有矩形孔及密封块,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横杆、定位块及回收箱,滚轮装置包括支撑块、滚轮及矩形块,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框、密封垫、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一紧固环、第三固定环、第二紧固环、第一支架及挡板,旋转装置包括电机、转轴、转轮、第二支撑杆、第二横杆、第三支撑杆、第三横杆、第四支撑杆、第四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加工水泥、黏土或石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