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449277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10730.X

申请日:

2012.10.25

公开号:

CN102921417A

公开日:

2013.02.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J 23/72申请日:20121025|||公开

IPC分类号:

B01J23/72; B01J35/10; C02F1/30

主分类号:

B01J23/72

申请人:

常州大学

发明人:

马建锋; 邹静; 李定龙; 杨彦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铝盐按照铜:铝=2:1~4:1的摩尔比配置成总浓度为2~4mol/L的溶液;滴加50%~70%NaOH溶液调节pH值至8~10,老化,固液分离,烘干,得到铜铝水滑石;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为1:1~1:2混合,按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3~5mmol丙烯酸的量将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60~70℃恒温搅拌5~6h,老化12~24h,再加入过硫酸铵,加热60~90℃,反应8~10h,去离子水洗,70~90℃烘干,研磨,将粉末加热到600~700℃,真空煅烧后加入到浓度为20%~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可,工艺简单。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如下步骤:
1)将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铝盐按照铜:铝=2:1~4:1的摩尔比配置成总浓度为2~4 mol/L的溶液;
2)向该溶液中滴加50%~70% 的NaOH 溶液调节pH值至8~10,滴加时在300~400 rpm下快速搅拌60~120分钟,滴加完成后在60~70℃条件下老化24~48 h,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2~3遍,在70~90℃下烘干,得到铜铝水滑石;
 3)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为1:1~1:2混合,按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3~5mmol丙烯酸的量,将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在60~70℃恒温搅拌5~6 h,老化12~24 h,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酸聚合,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5~15 mmol,加热到60~90℃,反应8~10 h,用去离子水洗2~3遍,70~90℃烘干,研磨,过20~40目筛得到粉末;
 4)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600~700℃,真空煅烧2~4 h,冷却至室温;
5)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可,每克粉末对应5~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材料可以作为有机废水处理用催化剂。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所呈现的新颖性质以及在光电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使得其研究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具有高分散性能的的纳米氧化铜,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纳米材料在磁性材料、光吸收、化学活性、热阻和催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以及电极活性材料,同时还可作为涂料添加剂、抗菌材料、传感材料。目前有关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有:室温固相反应法、反应磁控溅射沉积法、溶胶‑凝胶法、醇热法等等,但大多数报道中合成的纳米结构氧化铜极易团聚、分布不均匀且尺寸迥异,乱无章。利用阳极氧化铝模板为基底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铜虽较为规整,但是工艺较为复杂,而且产率较低,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不易团聚、分布均匀、工艺简单的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如下步骤:1)将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铝盐按照铜:铝=2:1~4:1的摩尔比配置成总浓度为2~4 mol/L的溶液;2)向该溶液中滴加50%~70% 的NaOH 溶液调节pH值至8~10,滴加时在300~400 rpm下快速搅拌60~120分钟,滴加完成后在60~70℃条件下老化24~48 h,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2~3遍,在70~90℃下烘干,得到铜铝水滑石;3)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为1:1~1:2混合,按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3~5mmol丙烯酸的量,将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在60~70℃恒温搅拌5~6 h,老化12~24 h,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酸聚合,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5~15 mmol,加热到60~90℃,反应8~10 h,用去离子水洗2~3遍,70~90℃烘干,研磨,过20~40目筛得到粉末;4)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600~700℃,真空煅烧2~4 h,冷却至室温;5)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可,每克粉末对应5~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催化剂形成纳米层结构,具有纳米效应,有利于发挥催化效应。
2. 层状结构有利于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促进吸附,进而让催化效果更好。
3. 催化剂固定在纳米碳板上,不易团聚,有利于充分发挥纳米效应。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可溶性的铜盐(如氯化铜)和可溶性的铝盐(如氯化铝)按照铜:铝=2:1~4:1摩尔比的量配置成总浓度为2~4 mol/L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50%~70% 的NaOH 溶液调节pH值至8~10,滴加时在300~400 rpm下快速搅拌60~120分钟,滴加完成后在60~70℃条件下老化24~48 h,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2~3遍,在70~90℃下烘干,得到铜铝水滑石,在此过程中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1:1~1:2的比例混合,按照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3~5mmol丙烯酸的量,将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在60~70℃恒温搅拌5~6 h,老化12~24 h,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酸聚合,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5~15 mmol,加热到60~90℃,反应8~10 h,用去离子水洗2~3遍,70~90℃烘干,研磨,过20~40目筛得到粉末,在该过程中,将丙烯酸先通过阴离子交换,引入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的层间,再通过引发剂引发聚会,得到聚丙烯酸。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600~700℃,真空煅烧2~4 h,冷却至室温,该过程中水滑石层间的聚丙烯酸碳化,形成厚度在纳米尺度的碳片。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每克粉末对应5~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将层间的氧化铝溶解,得到纳米碳层间隔开的氧化铜片层,层间有洗去氧化铝得到的孔洞。
   以下提供本发明的3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将氯化铜和氯化铝按照铜:铝=2:1摩尔比的量配置成总浓度为2 mol/L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50%的NaOH 溶液调节pH值至8,滴加时在300 rpm下快速搅拌60分钟,滴加完成后在60℃条件下老化24 h,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2遍,在70℃下烘干,得到铜铝水滑石,在此过程中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按照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3mmol丙烯酸的量,将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在60℃恒温搅拌5 h,老化12 h,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酸聚合,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5mmol,加热到60℃,反应8 h,用去离子水洗2遍,70℃烘干,研磨,过20目筛得到粉末;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600℃,真空煅烧2 h,冷却至室温;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每克粉末对应5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将层间的氧化铝溶解,得到纳米碳层间隔开的氧化铜片层,层间有洗去氧化铝得到的孔洞。
将得到的氧化铜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将1g该催化剂加入到500 mL 浓度为25mg/L 的酸性红废水中,在500w金卤灯照射下,反应25 min,脱色率为97.1%,催化剂分离后可以重复利用。
实施例2
将硝酸铜和硫酸铝按照铜:铝=4:1摩尔比的量配置成总浓度为4 mol/L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70% 的NaOH 溶液调节pH值至10,滴加时在400 rpm下快速搅拌120分钟,滴加完成后在70℃条件下老化48 h,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3遍,在90℃下烘干,得到铜铝水滑石,在此过程中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1:2的比例混合,按照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5mmol丙烯酸的量,将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在70℃恒温搅拌6 h,老化24 h,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酸聚合,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15mmol,加热到90℃,反应10 h,用去离子水洗3遍,90℃烘干,研磨,过40目筛得到粉末;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700℃,真空煅烧4 h,冷却至室温;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每克粉末对应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将层间的氧化铝溶解,得到纳米碳层间隔开的氧化铜片层,层间有洗去氧化铝得到的孔洞。
将得到的氧化铜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将1g该催化剂加入到500 mL 浓度为30 mg/L 的金橙7废水中,在500w金卤灯照射下,反应25 min,脱色率为98.2%,催化剂分离后可以重复利用。
实施例3
将氯化铜和硝酸铝按照铜:铝=3:1摩尔比的量配置成总浓度为3mol/L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60% 的NaOH 溶液调节pH值至9,滴加时在350 rpm下快速搅拌120分钟,滴加完成后在70℃条件下老化36 h,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3遍,在80℃下烘干,得到铜铝水滑石,在此过程中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1:2的比例混合,按照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4mmol丙烯酸的量,将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在65℃恒温搅拌6 h,老化18 h,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酸聚合,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10 mmol,加热到80℃,反应9 h,用去离子水洗3遍,80℃烘干,研磨,过30目筛得到粉末;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700℃,真空煅烧3 h,冷却至室温;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每克粉末对应7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将层间的氧化铝溶解,得到纳米碳层间隔开的氧化铜片层,层间有洗去氧化铝得到的孔洞。
将得到的氧化铜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将1g该催化剂加入到500 mL 浓度为30 mg/L 的玫瑰红B废水中,在500w金卤灯照射下,反应25 min,脱色率为96.7%,催化剂分离后可以重复利用。

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214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 CN 102921417 A *CN102921417A* (21)申请号 201210410730.X (22)申请日 2012.10.25 B01J 23/72(2006.01) B01J 35/10(2006.01) C02F 1/30(2006.01) (71)申请人 常州大学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 1 号 (72)发明人 马建锋 邹静 李定龙 杨彦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54) 发明名称 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

2、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 方法, 将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铝盐按照铜 : 铝 =2 : 14 : 1 的摩尔比配置成总浓度为 24mol/L 的溶 液 ; 滴加 50%70%NaOH 溶液调节 pH 值至 810, 老化, 固液分离, 烘干, 得到铜铝水滑石 ; 将丙烯 酸和水按体积比为 1 : 11 : 2 混合, 按每克铜铝水 滑石对应 35mmol 丙烯酸的量将铜铝水滑石加 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 6070恒温搅拌 56h, 老化 1224h, 再加入过硫酸铵, 加热 6090, 反 应 810h, 去离子水洗, 7090烘干, 研磨, 将粉 末加热到 。

3、600700, 真空煅烧后加入到浓度为 20%4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可, 工艺简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1 页 2 1. 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采用如下步骤 : 1)将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铝盐按照铜 : 铝 =2 : 14 : 1 的摩尔比配置成总浓度为 24 mol/L 的溶液 ; 2) 向该溶液中滴加 50%70% 的 NaOH 溶液调节 pH 值至 810, 滴加时在 300400 rpm 下快速搅拌 60 120 分钟, 滴。

4、加完成后在 6070条件下老化 2448 h, 老化完成后固液分 离, 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 23 遍, 在 7090下烘干, 得到铜铝水滑石 ; 3) 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为 1 : 11 : 2 混合, 按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 35mmol 丙烯 酸的量, 将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 在 6070恒温搅拌 56 h, 老化 1224 h, 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酸聚合, 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 515 mmol, 加热到 6090, 反应 810 h, 用去离子水洗 23 遍, 7090烘干, 研磨, 过 2040 目筛得到粉末 ; 4) 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 在真。

5、空条件下加热到 600700, 真空煅烧 24 h, 冷却至室温 ; 5) 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 20%4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可, 每克粉末对应 510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21417 A 2 1/3 页 3 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该材料可以作为有机废水处理用 催化剂。 背景技术 0002 纳米材料所呈现的新颖性质以及在光电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 使得其研究受到了 科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具有高分散性能的的纳米氧化铜, 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纳米材料在 磁性材料、 光吸收、 化学活性、 。

6、热阻和催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作催化剂和催 化剂载体以及电极活性材料, 同时还可作为涂料添加剂、 抗菌材料、 传感材料。目前有关纳 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有 : 室温固相反应法、 反应磁控溅射沉积法、 溶胶 - 凝胶法、 醇热法等 等, 但大多数报道中合成的纳米结构氧化铜极易团聚、 分布不均匀且尺寸迥异, 乱无章。利 用阳极氧化铝模板为基底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铜虽较为规整, 但是工艺较为复杂, 而且产 率较低, 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出一种不易团聚、 分布均匀、 工艺简单 的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

7、案是采用如下步骤 : 1) 将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铝盐按照铜 : 铝 =2 : 14 : 1 的摩尔比配置成总浓度为 24 mol/L 的溶液 ; 2) 向该溶液中滴加 50%70% 的 NaOH 溶液调节 pH 值至 810, 滴加时在 300400 rpm 下快速搅拌 60 120 分钟, 滴加完成 后在 6070条件下老化 2448 h, 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 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 23 遍, 在 7090下烘干, 得到铜铝水滑石 ; 3) 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为 1 : 11 : 2 混合, 按每克 铜铝水滑石对应 35mmol 丙烯酸的量, 将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 在 60。

8、70恒 温搅拌 56 h, 老化 1224 h, 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酸聚合, 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 铵的量为 515 mmol, 加热到 6090, 反应 810 h, 用去离子水洗 23 遍, 7090烘干, 研磨, 过 2040 目筛得到粉末 ; 4) 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 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 600700, 真空煅烧 24 h, 冷却至室温 ; 5) 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 20%40% 的氢氧 化钠溶液中即可, 每克粉末对应 510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1. 催化剂形成纳米层结构, 具有纳米效应, 有利于发挥催化效应。 0006 2。

9、. 层状结构有利于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 可以促进吸附, 进而让催化效果更好。 0007 3. 催化剂固定在纳米碳板上, 不易团聚, 有利于充分发挥纳米效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将可溶性的铜盐 (如氯化铜) 和可溶性的铝盐 (如氯化铝) 按照铜 : 铝 =2 : 14 : 1 摩 尔比的量配置成总浓度为 24 mol/L 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 50%70% 的 NaOH 溶液调节 说 明 书 CN 102921417 A 3 2/3 页 4 pH 值至 810, 滴加时在 300400 rpm 下快速搅拌 60 120 分钟, 滴加完成后在 6070条 件下老化 2448 h, 老化完成。

10、后固液分离, 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 23 遍, 在 7090下烘 干, 得到铜铝水滑石, 在此过程中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将丙烯 酸和水按体积比 1 : 11 : 2 的比例混合, 按照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 35mmol 丙烯酸的量, 将 铜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 在 6070恒温搅拌 56 h, 老化 1224 h, 再加入过硫 酸铵引发丙烯酸聚合, 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 515 mmol, 加热到 6090, 反 应 810 h, 用去离子水洗 23 遍, 7090烘干, 研磨, 过 2040 目筛得到粉末, 在该过程中, 将丙烯酸先通过阴离子交换, 引。

11、入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的层间, 再通过引发剂引发聚会, 得到聚丙烯酸。 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 在真空条件下加 热到 600700, 真空煅烧 24 h, 冷却至室温, 该过程中水滑石层间的聚丙烯酸碳化, 形成 厚度在纳米尺度的碳片。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 20%4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每克 粉末对应 510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将层间的氧化铝溶解, 得到纳米碳层间隔开的氧化铜片 层, 层间有洗去氧化铝得到的孔洞。 0009 以下提供本发明的 3 个实施例 : 实施例 1 将氯化铜和氯化铝按照铜 : 铝 =2 : 1 摩尔比的量配置成总浓度为 2 mol/L。

12、 的溶液 ; 向该 溶液中滴加 50% 的 NaOH 溶液调节 pH 值至 8, 滴加时在 300 rpm 下快速搅拌 60 分钟, 滴加 完成后在60条件下老化24 h, 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 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2遍, 在70 下烘干, 得到铜铝水滑石, 在此过程中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 ; 将丙 烯酸和水按体积比1 : 1的比例混合, 按照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3mmol丙烯酸的量, 将铜铝水 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 在 60恒温搅拌 5 h, 老化 12 h, 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酸 聚合, 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5mmol, 加热到60, 反应8 h, 用。

13、去离子水洗2遍, 70烘干, 研磨, 过 20 目筛得到粉末 ; 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 在真空条件下加热 到 600, 真空煅烧 2 h, 冷却至室温 ; 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 20% 的氢氧化钠溶液 中, 每克粉末对应 5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将层间的氧化铝溶解, 得到纳米碳层间隔开的氧化 铜片层, 层间有洗去氧化铝得到的孔洞。 0010 将得到的氧化铜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水处理, 将 1g 该催化剂加入到 500 mL 浓度为 25mg/L 的酸性红废水中, 在500w金卤灯照射下, 反应25 min, 脱色率为97.1%, 催化剂分离 后可以重复利用。 0011 实施例 2 。

14、将硝酸铜和硫酸铝按照铜 : 铝 =4 : 1 摩尔比的量配置成总浓度为 4 mol/L 的溶液 ; 向该 溶液中滴加 70% 的 NaOH 溶液调节 pH 值至 10, 滴加时在 400 rpm 下快速搅拌 120 分钟, 滴 加完成后在 70条件下老化 48 h, 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 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 3 遍, 在 90下烘干, 得到铜铝水滑石, 在此过程中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 ; 将丙烯酸和水按体积比1 : 2的比例混合, 按照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5mmol丙烯酸的量, 将铜 铝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 在 70恒温搅拌 6 h, 老化 24 h, 再加入过硫酸。

15、铵引发丙 烯酸聚合, 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 15mmol, 加热到 90, 反应 10 h, 用去离子水 洗3遍, 90烘干, 研磨, 过40目筛得到粉末 ; 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 在真空条件 下加热到700, 真空煅烧4 h, 冷却至室温 ; 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 说 明 书 CN 102921417 A 4 3/3 页 5 溶液中, 每克粉末对应 10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将层间的氧化铝溶解, 得到纳米碳层间隔开 的氧化铜片层, 层间有洗去氧化铝得到的孔洞。 0012 将得到的氧化铜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水处理, 将 1g 该催化剂加入到 500 mL 。

16、浓度为 30 mg/L 的金橙 7 废水中, 在 500w 金卤灯照射下, 反应 25 min, 脱色率为 98.2%, 催化剂分 离后可以重复利用。 0013 实施例 3 将氯化铜和硝酸铝按照铜 : 铝 =3 : 1 摩尔比的量配置成总浓度为 3mol/L 的溶液 ; 向该 溶液中滴加60% 的NaOH 溶液调节pH值至9, 滴加时在350 rpm下快速搅拌120分钟, 滴加 完成后在70条件下老化36 h, 老化完成后固液分离, 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3遍, 在80 下烘干, 得到铜铝水滑石, 在此过程中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固体 ; 将丙 烯酸和水按体积比 1 : 2 的比例。

17、混合, 按照每克铜铝水滑石对应 4mmol 丙烯酸的量, 将铜铝 水滑石加入到该丙烯酸溶液中, 在 65恒温搅拌 6 h, 老化 18 h, 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丙烯 酸聚合, 每克水滑石对应的过硫酸铵的量为 10 mmol, 加热到 80, 反应 9 h, 用去离子水洗 3 遍, 80烘干, 研磨, 过 30 目筛得到粉末 ; 将得到的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 在真空条件下 加热到700, 真空煅烧3 h, 冷却至室温 ; 将煅烧后的粉末加入到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 液中, 每克粉末对应 7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将层间的氧化铝溶解, 得到纳米碳层间隔开的氧 化铜片层, 层间有洗去氧化铝得到的孔洞。 0014 将得到的氧化铜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水处理, 将 1g 该催化剂加入到 500 mL 浓度为 30 mg/L 的玫瑰红 B 废水中, 在 500w 金卤灯照射下, 反应 25 min, 脱色率为 96.7%, 催化剂 分离后可以重复利用。 说 明 书 CN 102921417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