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3827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20 CN 102938273 A *CN102938273A* (21)申请号 201110234101.1 (22)申请日 2011.08.16 H01B 13/016(2006.01) H01B 13/00(2006.01) (71)申请人 新研创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72)发明人 何建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64 代理人 刘俊 (54) 发明名称 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提供两预先。
2、开有第一 A 切孔、 第二 A 切孔与第一 B 切孔、 第二 B 切孔的复合层, 将该两复合层贴合于 一信号导线上、 下方, 在信号导线两旁开设多个注 孔, 灌入银胶, 再在两复合层处各贴合一预先开有 第一C切孔及第二C切孔的外被层, 所述外被层的 切孔与复合层的切孔对齐, 朝垂直于该信号导线 方向剪裁, 并通过第一 A 切孔、 第二 A 切孔、 第一 B 切孔、 第二 B 切孔、 第一 C 切孔与第二 C 切孔, 形 成两端皆具有信号导线、 绝缘层、 信号隔离层及外 被层的阶层结构的扁平同轴线缆 ; 此种露出阶层 的扁平同轴线缆可以直接接续端子, 省去传统同 轴线须剥料的手续, 扁平同轴线缆。
3、相当薄, 不占空 间, 且容易固定在电子产品内的板子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8 页 1/1 页 2 1. 一种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 (1) 提供两预先开有第一 A 切孔、 第二 A 切孔与第一 B 切孔、 第二 B 切孔的复合层 ; (2) 提供一信号导线, 将该两复合层对称贴合在该信号导线的上方及下方, 并使该信号 导线通过该第一 A 切孔、 第二 A 切孔、 第一 B 切孔及第二 B 切孔。
4、 ; (3) 在该信号导线两旁分别开设一贯穿两复合层的注孔, 并在该两注孔内注入银胶 ; (4)提供至少两预先开有第一C切孔及第二C切孔的外被层, 将该两外被层分别贴合该 两复合层, 并使该两外被层的第一 C 切孔对齐该两复合层的第一 A 切孔及第一 B 切孔, 第二 C 切孔对齐该两复合层的第二 A 切孔及第二 B 切孔 ; (5)朝垂直于该信号导线方向剪裁, 并通过复合层的第一A切孔、 第二A切孔、 第一B切 孔与第二 B 切孔, 以及外被层的第一 C 切孔与第二 C 切孔。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层至少包括 一绝缘层及一信号隔离层, 。
5、该绝缘层上开有该第一A切孔及该第二A切孔, 该信号隔离层上 开有该第一 B 切孔及该第二 B 切孔, 该第一 B 切孔及该第二 B 切孔大于该绝缘层的第一 A 切孔及第二 A 切孔。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 (2) 中, 所述信 号导线的上方及下方是与两绝缘层接触。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 (3) 中, 灌入银 胶可使上方及下方的两信号隔离层导通, 形成可防止噪声干扰的屏蔽。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 (4) 中, 所述两 外被层是与所述两信。
6、号隔离层贴合, 所述外被层的第一 C 切孔及第二 C 切孔大于所述信号 隔离层的第一 B 切孔及第二 B 切孔。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 (5) 中, 剪裁完 成后便形成两端具有阶层状的扁平同轴线缆, 该阶层状由里至外包括该信号导线、 该绝缘 层、 该信号隔离层及该外被层。 7.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 所述信号 隔离层及所述外被层皆为薄膜。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导线为一条 以上, 且其端面可为圆形或椭圆形, 材质可为铜 ; 所述信号隔。
7、离层为导电塑料薄膜 ; 所述绝 缘层及所述外被层可为 PI 塑料膜、 Tefelon 膜、 橡胶膜或 PVC 膜。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隔离层与所 述绝缘层结合成所述复合层前, 在信号隔离层上预先以银胶印刷有可防止噪声干扰的隔离 图案。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及步骤 (4) 中所述的贴合是以热熔胶贴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38273 A 2 1/4 页 3 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输高速讯号的同轴线的制造方法, 特别涉及一。
8、种扁平同轴 线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同轴线结构包括在中央具有一条信号导线, 该信号导线被一绝缘层包覆, 绝缘层外围有一信号隔离层, 信号隔离层外围是一外被层。 其制作方式是将各层叠放后, 利 用压出机压出, 形成端面呈圆形的同轴线。然后再采用人工剥皮方式来引出信号导线及隔 离层, 相当费工。 0003 在结构上, 由于受压出机压出, 同轴线端面呈圆形, 较难平贴在电子产品的板子 上, 且因同轴线有一定的直径 ( 厚度 ), 故产品外壳体积须随之增大, 产品很难达到轻薄的 诉求。另一方面, 也因同轴线端面呈圆形, 较难固定在板子上。 0004 经本发明人仔细研究后发现, 可以。
9、从改变同轴线的制造方式来改变同轴线的结 构。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藉由此制造方法 来完成两端具有导线、 绝缘层、 信号隔离层预留长度的扁平同轴线缆, 以省去传统须以人工 剥料引出导线及绝缘层的工序。 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藉由此制造方法来完成 扁平如薄膜状的扁平同轴线缆, 以解决传统圆形端面线缆, 增厚了产品外壳尺寸的问题, 以 及扁平状的线缆可以解决传统圆形端面线缆较难固定在板子上的问题。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 : 0008 (1) 提。
10、供两预先开有第一 A 切孔、 第二 A 切孔与第一 B 切孔及第二 B 切孔的复合 层 ; 0009 (2) 提供一信号导线, 将该两复合层对称贴合在该信号导线的上方及下方, 并使该 信号导线通过该第一 A 切孔、 第二 A 切孔、 第一 B 切孔及第二 B 切孔 ; 0010 (3) 在该信号导线两旁分别开设一贯穿两复合层的注孔, 并在该两注孔内注入银 胶 ; 0011 (4)提供至少两预先开有第一C切孔及第二C切孔的外被层, 将该两外被层分别贴 合该两复合层, 并使该两外被层的第一 C 切孔对齐该两复合层的第一 A 切孔及第一 B 切孔, 第二 C 切孔对齐该两复合层的第二 A 切孔及第二。
11、 B 切孔 ; 0012 (5)朝垂直于该信号导线方向剪裁, 并通过复合层的第一A切孔、 第二A切孔、 第一 B 切孔与第二 B 切孔, 以及外被层的第一 C 切孔与第二 C 切孔。 0013 其中, 所述复合层包括绝缘层及信号隔离层, 预先在绝缘层、 信号隔离层及外被层 上分别开设第一 A 切孔、 第二 A 切孔与第一 B 切孔、 第二 B 切孔与第一 C 切孔及第二 C 切 说 明 书 CN 102938273 A 3 2/4 页 4 孔, 且使外被层的切孔大于信号隔离层的切孔, 信号隔离层的切孔大于绝缘层的切孔, 便会 在切孔处形成导线、 绝缘层、 信号隔离层及外被层的阶层状, 切断后,。
12、 便形成两端具有导线、 绝缘层、 信号隔离层预留长度的扁平同轴线缆, 可以直接在两端对应接续端子, 省去人工剥 料工序。 0014 绝缘层、 信号隔离层及外被层皆制成薄膜状, 然后相互贴合, 完成的线缆相当轻 薄, 不占空间, 使电子产品的外壳体积可以设计得更轻薄。 且扁平状的同轴线可以平贴在电 子产品内部的板上, 较传统圆形端面的同轴线好固定。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扁平同轴线缆制造流程图 ; 0016 图 2 为其中一复合层的俯视图 ; 0017 图 2A 为图 2 的剖面图 ; 0018 图 3 为其中一复合层与信号导线接触的俯视图 ; 0019 图 3A 为两复合层与信号。
13、导线贴合的剖面图 ; 0020 图 4 为其中一复合层开设有注孔的俯视图 ; 0021 图 4A 为两复合层开设有注孔的剖面图 ; 0022 图 5 为在其中一复合层上贴合一外被层的俯视图 ; 0023 图 5A 为在两复合层分别贴合外被层的剖面图 ; 0024 图 6 是表现剪裁方向示意图 ; 0025 图 6A 为完成品剖面图 ; 0026 图 7 为量产时, 线缆尚未切断的示意图 ; 以及 0027 图 8 为本发明扁平同轴线缆连结端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 以使本领域技术 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0029 。
14、请参阅图 1, 图 1 为本发明扁平同轴线缆制造流程图, 包括下列步骤 : 0030 (1)提供两预先开有第一A切孔、 第二A切孔与第一B切孔、 第二B切孔的复合层 ; 0031 (2) 提供一信号导线, 将该两复合层对称贴合在该信号导线的上方及下方, 并使该 信号导线通过该第一 A 切孔、 第二 A 切孔、 第一 B 切孔及第二 B 切孔 ; 0032 (3) 在该信号导线两旁分别开设一贯穿两复合层的注孔, 并在该两注孔内注入银 胶 ; 0033 (4)提供至少两预先开有第一C切孔及第二C切孔的外被层, 将该两外被层分别贴 合该两复合层, 并使该两外被层的第一 C 切孔对齐该两复合层的第一 。
15、A 切孔及第一 B 切孔, 第二 C 切孔对齐该两复合层的第二 A 切孔及第二 B 切孔 ; 0034 (5)朝垂直于该信号导线方向剪裁, 并通过复合层的第一A切孔、 第二A切孔、 第一 B 切孔与第二 B 切孔, 以及外被层的第一 C 切孔与第二 C 切孔。 0035 请参阅图 2 及图 2A, 分别为其中一复合层的俯视图及剖面图。步骤 (1) 的所述复 合层 1 至少包括相互贴合的一绝缘层 11 及一信号隔离层 12。绝缘层 11 及信号隔离层 12 说 明 书 CN 102938273 A 4 3/4 页 5 贴合前, 预先在绝缘层 11 及信号隔离层 12 上分别开有第一 A 切孔 1。
16、11、 第二 A 切孔 112 及 第一 B 切孔 121、 第二 B 切孔 122, 切孔可为方型, 信号隔离层的第一 B 切孔 121 及第二 B 切 孔 122 大于绝缘层的第一 A 切孔 111 及第二 A 切孔 112。信号隔离层 12 表面预先以银胶印 刷有可防止噪声干扰的隔离图案 ( 图未示 )。将绝缘层及信号隔离层的第一 A 切孔 111 与 第一 B 切孔 121 对齐, 及第二 A 切孔 112 与第二 B 切孔 122 对齐后, 以热熔胶贴合绝缘层 11 及信号隔离层 12。从俯视图可见, 透过信号隔离层的第一 B 切孔 121 及第二 B 切孔 122, 可 见部分的绝。
17、缘层 11, 便在信号隔离层 12 及绝缘层 11 的间形成有阶层。信号隔离层 12 及 绝缘层 11 皆制成一大片薄膜状, 以便量产时, 在信号隔离层 12 及绝缘层 11 上分别开设多 数排间隔的第一 B 切孔、 第二 B 切孔及第一 A 切孔、 第二 A 切孔, 但本实施例是取其中一条 扁平同轴线缆的制造方式为例, 故图式上只显示出一个第一切孔与一个第二切孔。信号隔 离层 12 材质可为导电塑料薄膜, 绝缘层 11 材质可为 PI 塑料膜、 Tefelon 膜、 橡胶膜或 PVC 膜。 0036 请参阅图 3 及图 3A, 分别为其中一复合层与信号导线接触的俯视图及两复合层与 信号导线贴。
18、合的剖面图。步骤 (2) 是将信号导线 2 置放在两组对称的复合层 1 之间, 信号 导线 2 是与其中的绝缘层 11 接触, 且信号导线 2 通过绝缘层的第一 A 切孔 111 及第二 A 切 孔 112。以热熔胶将两绝缘层 11 及两信号隔离层 12 贴合, 使信号导线 2 被包夹于两复合 层 1 中。其中, 信号导线 2 的材质可为铜, 可采用单条信号导线或多条信号导线同时包覆, 信号导线 2 的端面可为圆形或椭圆形, 以减小扁平同轴线缆的体积。 0037 请参阅图4及图4A, 分别为其中一复合层开设有注孔的俯视图及剖面图。 步骤(3) 是在上、 下两复合层 1 贴合完成后, 在金属导线。
19、 2 两旁各开设一贯穿两复合层的注孔 13, 注 孔相当细微, 主要是供点注银胶 3, 使上、 下方的信号隔离层 12 互为导通, 可有效防止噪声 的干扰, 藉以达到较佳的遮蔽效果。 0038 请参阅图5及图5A, 分别为在复合层上贴合一外被层的俯视图及剖面图。 步骤(4) 是提供两外被层 4, 每一外被层上开有第一 C 切孔 41 及第二 C 切孔 42, 该第一 C 切孔 41 及 第二 C 切孔 42 大于信号隔离层上的第一 B 切孔 121 及第二 B 切孔 122, 且贴合时, 外被层上 的第一 C 切孔 41 对齐信号隔离层上的第一 B 切孔 121, 外被层上的第二 C 切孔 4。
20、2 对齐信 号隔离层上的第二 B 切孔 122, 从俯视图看, 可由外被层的第一 C 切孔 41 及第二 C 切孔 42 看见部分信号隔离层 12 及部分绝缘层 11, 便在信号隔离层 12、 绝缘层 11 及外被层 4 之间 形成有阶层。外被层 4 也制成一片薄膜状, 以便量产时, 在外被层 4 上开设多数排间隔的第 一 C 切孔 41 及第二 C 切孔 42, 其材质可为 PI 塑料膜、 Tefelon 膜、 橡胶膜或 PVC 膜。两外 被层 4 贴合于上、 下两复合层 1 时, 是以热熔胶贴合。 0039 请参阅图 6、 图 6A, 分别为其中一复合层贴上外被层的俯视图及完成品剖面图。图。
21、 6 主要是表现剪裁方向, 剪裁时是朝垂直于信号导线 2 方向剪裁两刀 ( 如线 a 及 b 所示 ), 其中一刀 ( 线 a) 是通过复合层及外被层的第一 A 切孔 111、 第一 B 切孔 121、 第一 C 切孔 41 中央, 另一刀(线b)是通过复合层及外被层的第二A切孔112、 第二B切孔122、 第二C切孔 42 中央, 如此, 便形成一具有适当长度的扁平同轴线缆, 而此扁平同轴线缆的两端可见阶层 状的信号导线 2、 绝缘层 11、 信号隔离层 12 及外被层 4, 至于信号导线 2 的宽度则视所需而 定, 但剪裁时, 以不破坏所述注孔 13( 参见图 4) 为原则。由于本发明实施。
22、例是以制作一条 扁平同轴线缆的过程为范例, 但实际制作时是为量产, 即, 请参阅图 7 为量产时, 线缆尚未 说 明 书 CN 102938273 A 5 4/4 页 6 切断的示意图。此外, 本实施例的绝缘层、 隔离层及外被层仅显示在信号导线上、 下方各设 置三层, 但实际上会因厂商对于产品规格要求的不同而增、 减各层的数量。 0040 请配合图6A并请参阅图8, 图8为本发明扁平同轴线缆连结端子的示意图。 扁平同 轴线缆的两端均有信号导线 2、 绝缘层 11、 信号隔离层 12 及外被层 4 的阶层露出, 可直接在 两端阶层段分别对应接续端子 5, 以用来连接两相互间隔一段距离的电子设备 。
23、( 图未示 )。 0041 本发明扁平同轴线缆的主要特色在于线的两端具有皆层状的露出, 信号导线、 绝 缘层、 信号隔离层可以直接接续端子, 省去传统同轴线须剥料而露出各层的工序。此外, 本 发明将制作绝缘层、 信号隔离层及外被层的材料制成薄膜状, 以及信号导线可采用椭圆形 端面的信号导线, 使得扁平同轴线缆完成品相当薄, 较传统以挤出方式完成的圆形端面的 同轴线薄, 故不占空间, 使电子产品的外壳体积可以设计得更轻薄。且, 本发明扁平状的同 轴线可以平贴在电子产品内部的板上, 较传统圆形端面的同轴线好固定。 0042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 。
24、式上的限制, 因此, 凡有在相同的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 皆仍应包 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 说 明 书 CN 102938273 A 6 1/8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38273 A 7 2/8 页 8 图 2 图 2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38273 A 8 3/8 页 9 图 3 图 3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38273 A 9 4/8 页 10 图 4 图 4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38273 A 10 5/8 页 11 图 5 图 5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38273 A 11 6/8 页 12 图 6 图 6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38273 A 12 7/8 页 13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38273 A 13 8/8 页 14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38273 A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