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炉排料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449066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8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77984.3

申请日:

2012.11.22

公开号:

CN102925614A

公开日:

2013.02.1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21B 13/02申请公布日:201302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1B 13/02申请日:20121122|||公开

IPC分类号:

C21B13/02

主分类号:

C21B13/02

申请人: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蜀生; 王涛; 戴文军; 郑军; 张涛; 郭敏; 陈凌

地址:

400013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炉排料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两根分料管的下料管、设置在下料管进口部或者分料管出口部的闸阀、设置于分料管上并位于闸阀下方的旋转卸料阀、与旋转卸料阀出口或分料管出口连接的上密封阀、与上密封阀出口连接的排料料罐、与排料料罐出口连接的料流调节阀和与料流调节阀出口连接的下密封阀,所述排料料罐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本竖炉排料装置通过各分料管料流路径上设备的交错工作,可实现炉料的连续排料,保证竖炉系统连续高效作业;其排料料罐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能实现竖炉在常压和带压情况下的顺利排料,保障排料装置可靠稳定工作;本竖炉排料装置中各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单独进行检修,可节省检修时间,降低维护费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至少两根分料管的下料管、设置在下料管进口部或者分料管出口部的闸阀、设置于分料管上并位于闸阀下方的旋转卸料阀、与旋转卸料阀出口或分料管出口连接的上密封阀、与上密封阀出口连接的排料料罐、与排料料罐出口连接的料流调节阀和与料流调节阀出口连接的下密封阀,所述排料料罐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阀设置于分料管的出口部,所述闸阀的出口和旋转卸料阀进口通过波纹管连接,所述旋转卸料阀和上密封阀进口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阀设置于下料管的进口部,所述分料管出口和上密封阀的进口通过波纹管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1的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管的出口段上设置有捅料口。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包括具有一个进料口和两个出料口的分料管头和两根与粉料管头出料口连接的分料管,所述分料管呈V形布置。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阀的出口设置有尾部排料管。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尾部排料管下方的带式物料输送机。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料罐外壁上沿其周向均匀布置有排料料罐支撑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料罐上设置有上密封阀检修门。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阀的阀箱上设置有下密封阀检修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竖炉排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竖炉的排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直接还原铁由于其具有成分稳定、有害杂质低、粒度均匀等诸多优点,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近几年,全球直接还原铁产量的增长率达到9%,可见其发展潜力相当巨大。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有很多种,其中气基竖炉是主流技术,生产的直接还原铁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75%左右。
竖炉排料装置是直接还原竖炉的关键设备,其工作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竖炉能否正常生产。竖炉为连续排料,对于常压操作竖炉排料相对容易,但对于带压操作竖炉排料则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竖炉排料装置,以实现竖炉在常压和带压两种工况下均能可靠稳定的连续热排料或者连续冷排料。
本发明竖炉排料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两根分料管的下料管、设置在下料管进口部或者分料管出口部的闸阀、设置于分料管上并位于闸阀下方的旋转卸料阀、与旋转卸料阀出口或分料管出口连接的上密封阀、与上密封阀出口连接的排料料罐、与排料料罐出口连接的料流调节阀和与料流调节阀出口连接的下密封阀,所述排料料罐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
进一步,所述闸阀设置于分料管的出口部,所述闸阀的出口和旋转卸料阀进口通过波纹管连接,所述旋转卸料阀和上密封阀进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闸阀设置于下料管的进口部,所述分料管出口和上密封阀的进口通过波纹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分料管的出口段上设置有捅料口;
进一步,所述下料管包括具有一个进料口和两个出料口的分料管头和两根与粉料管头出料口连接的分料管,所述分料管呈V形布置;
进一步,所述下密封阀的出口设置有尾部排料管;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尾部排料管下方的带式物料输送机;
进一步,所述排料料罐外壁上沿其周向均匀布置有排料料罐支撑装置;
进一步,所述排料料罐上设置有上密封阀检修门;
进一步,所述下密封阀的阀箱上设置有下密封阀检修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竖炉排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竖炉排料装置通过各分料管料流路径上设备的交错工作,可实现炉料的连续排料,保证竖炉系统连续高效作业。
2、本竖炉排料装置的排料料罐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能实现竖炉在常压和带压情况下的顺利排料,保障排料装置可靠稳定工作。
3、本竖炉排料装置中各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单独进行检修,并设置了检修门,可大大节省检修时间,降低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竖炉排料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竖炉排料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料管、2‑闸阀、3‑旋转卸料阀、4‑上密封阀、5‑排料料罐、6‑料流调节阀、7‑下密封阀、8‑均排压接口、9‑波纹管、10‑捅料口、11‑分料管头、12‑尾部排料管、13‑带式物料输送机、14‑支撑装置、15‑上密封阀检修门、16‑阀箱、17‑下密封阀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包括具有两根分料管1的下料管、设置在分料管出口部的闸阀2、设置于分料管1上并位于闸阀2下方的旋转卸料阀3、与旋转卸料阀3出口连接的上密封阀4、与上密封阀4出口连接的排料料罐5、与排料料罐5出口连接的料流调节阀6和与料流调节阀6出口连接的下密封阀7,所述排料料罐5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8。
本实施例中所述闸阀2为插板阀,能可靠截断料流,且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当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闸阀。
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具有两根分料管1,相应的也具有两个闸阀2、两个旋转卸料阀3、两个上密封阀4、两个排料料罐5、两个料流调节阀6和两个下密封阀7,在以下的排料过程描述中两个闸阀2分别为第一闸阀和第二闸阀,两个旋转卸料阀3分别为第一旋转卸料阀和第二旋转卸料阀,两个上密封阀4分别为第一上密封阀和第二上密封阀,两个排料料罐5分别为第一排料料罐和第二排料料罐,两个料流调节阀6分别为第一料流调节阀和第二料流调节阀,两个下密封阀7分别为第一下密封阀和第二下密封阀。当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料管1的数量还可根据需要具体设置,其数量可以上两根以上的其他值。
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的详细工作过程如下:
下料管的进料口与竖炉本体的出料口连接,当竖炉本体向第一排料料罐加料时,第二排料料罐初始状态为料满,且对应的第二上密封阀、第二料流调节阀和第二下密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排料料罐内压力与分料管1内的压力一致。首先,通过均排压口,8对第二排料料罐内的压力进行泄压,直至与料罐外部环境压力相一致,此后,打开第二排料料罐对应的第二下密封阀的阀板,若干秒后打开第二料流调节阀的阀板,紧接着炉料不断地从第二排料料罐卸料至物料运输带,物料运输带连续不断地运行将物料送走。
当第二排料料罐中炉料完全放空后,依次关闭第二料流调节阀的阀板和第二下密封阀的阀板,随后对第二排料料罐通过均排压口8充入均压气体,直至第二排料料罐内的压力与分料管1内的压力相一致后,打开第二上密封阀的阀板,若干秒后启动第二排料料罐对应的第二旋转卸料阀,炉料开始在第二旋转卸料阀的驱动下不断地排至第二排料料罐,即开始了第二排料料罐的装料过程。
启动第二排料料罐对应的第二旋转卸料阀的同时,第一排料料罐刚好装料已完成,此时依次关闭第一排料料罐对应的第一旋转卸料阀和第一上密封阀的阀板,然后第一排料料罐则开始了和上述第二排料料罐相一致的泄压、排料等过程。
上述过程即为第一排料料罐和第二排料料罐相互交错工作的一个周期,通过上述过程的循环,即可实现竖炉炉料排放的连续作业。
本实施例的竖炉排料装置,当分料管1中气压在接近常压的工况下,其排料与上述带压操作的排料过程类似,但不需要进行均排压的操作过程。
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通过各分料管料流路径上设备的交错工作,可实现炉料的连续排料,保证竖炉系统连续高效作业;并且在排料料罐上设置均排压接口,实现了竖炉在常压和带压情况下的顺利排料,保障了排料装置可靠稳定工作。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闸阀2的出口和旋转卸料阀3进口通过波纹管9连接,可补偿排料系统各设备安装制造误差。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分料管1的出口段上设置有捅料口10,通过捅料口10可观察下料管1中下料情况,并且在下料管堵塞时可通过捅料口10捅料以疏通分料管1。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下料管包括具有一个进料口和两个出料口的分料管头11和两根与粉料管头11出料口连接的分料管1;下料管采用组合式结构,便于制造、维修和更换,且所述分料管1呈V形布置,分料管1布置结构紧凑,倾斜角度大,有利于物料下落。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下密封阀7的出口设置有尾部排料管12,尾部排料管12可将排料导向输料机,并可减小下料时的粉尘。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本竖炉排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尾部排料管12下方的带式物料输送机13,带式物料输送机13用于将排料运走,避免排料堆积。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排料料罐5的外壁上沿其周向均匀布置有排料料罐支撑装置14,排料料罐5通过支撑装置14支撑在钢结构上,安装固定方便。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排料料罐5上设置有上密封阀检修门15,方便对排料料罐5和上密封阀4进行检修。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下密封阀7的阀箱16上设置有下密封阀检修门17,便于对下密封阀7进行检修。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中,所述闸阀2设置于下料管的进口部,所述分料管1出口和上密封阀4的进口通过波纹管9连接;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的其它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其工作过程也与实施例一相同。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竖炉排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竖炉排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竖炉排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竖炉排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竖炉排料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2561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 CN 102925614 A *CN102925614A* (21)申请号 201210477984.3 (22)申请日 2012.11.22 C21B 13/02(2006.01) (71)申请人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00013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 1 号 (72)发明人 王蜀生 王涛 戴文军 郑军 张涛 郭敏 陈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54) 发明名称 一种竖炉排料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炉排料装置,。

2、 包括具有 至少两根分料管的下料管、 设置在下料管进口部 或者分料管出口部的闸阀、 设置于分料管上并位 于闸阀下方的旋转卸料阀、 与旋转卸料阀出口或 分料管出口连接的上密封阀、 与上密封阀出口连 接的排料料罐、 与排料料罐出口连接的料流调节 阀和与料流调节阀出口连接的下密封阀, 所述排 料料罐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本竖炉排料装置 通过各分料管料流路径上设备的交错工作, 可实 现炉料的连续排料, 保证竖炉系统连续高效作业 ; 其排料料罐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 能实现竖炉在 常压和带压情况下的顺利排料, 保障排料装置可 靠稳定工作 ; 本竖炉排料装置中各设备采用模块 化设计, 可单独进行检修, 可节省。

3、检修时间, 降低 维护费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具有至少两根分料管的下料管、 设置在下料 管进口部或者分料管出口部的闸阀、 设置于分料管上并位于闸阀下方的旋转卸料阀、 与旋 转卸料阀出口或分料管出口连接的上密封阀、 与上密封阀出口连接的排料料罐、 与排料料 罐出口连接的料流调节阀和与料流调节阀出口连接的下密封阀, 所述排料料罐上设置有均 排压接口。 2. 根据权利要求 。

4、1 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闸阀设置于分料管的出口 部, 所述闸阀的出口和旋转卸料阀进口通过波纹管连接, 所述旋转卸料阀和上密封阀进口 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闸阀设置于下料管的进口 部, 所述分料管出口和上密封阀的进口通过波纹管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分料管的出口段上设置有捅料 口。 5. 根据权利要求 1-4 中任一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料管包括具有 一个进料口和两个出料口的分料管头和两根与粉料管头出料口连接的分料管, 所述分料管 呈 V 形布置。 6. 。

5、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密封阀的出口设置有尾 部排料管。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设置在尾部排料管下方 的带式物料输送机。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排料料罐外壁上沿其周向 均匀布置有排料料罐支撑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排料料罐上设置有上密封 阀检修门。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竖炉排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密封阀的阀箱上设置有 下密封阀检修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25614 A 2 1/3 。

6、页 3 一种竖炉排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炼铁设备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竖炉的排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直接还原铁由于其具有成分稳定、 有害杂质低、 粒度均匀等诸多优点, 在钢铁冶金 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最近几年, 全球直接还原铁产量的增长率达到9%, 可见其发展潜力 相当巨大。 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有很多种, 其中气基竖炉是主流技术, 生产的直接还原铁产 量已占到总产量的 75左右。 0003 竖炉排料装置是直接还原竖炉的关键设备, 其工作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竖炉能 否正常生产。 竖炉为连续排料, 对于常压操作竖炉排料相对容易, 但对于带压操作竖炉排料 则比较困难。 。

7、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竖炉排料装置, 以实现竖炉在常压和带压两 种工况下均能可靠稳定的连续热排料或者连续冷排料。 0005 本发明竖炉排料装置, 包括具有至少两根分料管的下料管、 设置在下料管进口部 或者分料管出口部的闸阀、 设置于分料管上并位于闸阀下方的旋转卸料阀、 与旋转卸料阀 出口或分料管出口连接的上密封阀、 与上密封阀出口连接的排料料罐、 与排料料罐出口连 接的料流调节阀和与料流调节阀出口连接的下密封阀, 所述排料料罐上设置有均排压接 口。 0006 进一步, 所述闸阀设置于分料管的出口部, 所述闸阀的出口和旋转卸料阀进口通 过波纹管连接, 所述旋转卸料。

8、阀和上密封阀进口连接 ; 进一步, 所述闸阀设置于下料管的进口部, 所述分料管出口和上密封阀的进口通过波 纹管连接 ; 进一步, 所述分料管的出口段上设置有捅料口 ; 进一步, 所述下料管包括具有一个进料口和两个出料口的分料管头和两根与粉料管头 出料口连接的分料管, 所述分料管呈 V 形布置 ; 进一步, 所述下密封阀的出口设置有尾部排料管 ; 进一步, 还包括设置在尾部排料管下方的带式物料输送机 ; 进一步, 所述排料料罐外壁上沿其周向均匀布置有排料料罐支撑装置 ; 进一步, 所述排料料罐上设置有上密封阀检修门 ; 进一步, 所述下密封阀的阀箱上设置有下密封阀检修门。 0007 本发明的有益。

9、效果 : 本发明竖炉排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1、 本竖炉排料装置通过各分料管料流路径上设备的交错工作, 可实现炉料的连续排 料, 保证竖炉系统连续高效作业。 0008 2、 本竖炉排料装置的排料料罐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 能实现竖炉在常压和带压情 说 明 书 CN 102925614 A 3 2/3 页 4 况下的顺利排料, 保障排料装置可靠稳定工作。 0009 3、 本竖炉排料装置中各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 可单独进行检修, 并设置了检修门, 可大大节省检修时间, 降低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竖炉排料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竖炉排料装置的第二种实。

10、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1 附图标记说明 : 1- 下料管、 2- 闸阀、 3- 旋转卸料阀、 4- 上密封阀、 5- 排料料罐、 6-料流调节阀、 7-下密封阀、 8-均排压接口、 9-波纹管、 10-捅料口、 11-分料管头、 12-尾部 排料管、 13-带式物料输送机、 14-支撑装置、 15-上密封阀检修门、 16-阀箱、 17-下密封阀检 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3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 包括具有两根分料管 1 的下料管、 设置在分 料管出口部的闸阀2、 设置于分料管1上并位于闸阀2下方的旋转卸料阀3、 。

11、与旋转卸料阀3 出口连接的上密封阀 4、 与上密封阀 4 出口连接的排料料罐 5、 与排料料罐 5 出口连接的料 流调节阀6和与料流调节阀6出口连接的下密封阀7, 所述排料料罐5上设置有均排压接口 8。 0014 本实施例中所述闸阀 2 为插板阀, 能可靠截断料流, 且其结构简单, 便于实施, 当 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闸阀。 0015 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 具有两根分料管 1, 相应的也具有两个闸阀 2、 两个旋转 卸料阀 3、 两个上密封阀 4、 两个排料料罐 5、 两个料流调节阀 6 和两个下密封阀 7, 在以下的 排料过程描述中两个闸阀 2 分别为第一闸阀和第二闸阀, 。

12、两个旋转卸料阀 3 分别为第一旋 转卸料阀和第二旋转卸料阀, 两个上密封阀 4 分别为第一上密封阀和第二上密封阀, 两个 排料料罐 5 分别为第一排料料罐和第二排料料罐, 两个料流调节阀 6 分别为第一料流调节 阀和第二料流调节阀, 两个下密封阀 7 分别为第一下密封阀和第二下密封阀。当然在不同 实施方式中, 所述分料管 1 的数量还可根据需要具体设置, 其数量可以上两根以上的其他 值。 0016 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的详细工作过程如下 : 下料管的进料口与竖炉本体的出料口连接, 当竖炉本体向第一排料料罐加料时, 第二 排料料罐初始状态为料满, 且对应的第二上密封阀、 第二料流调节阀和第二下密。

13、封阀均处 于关闭状态, 第二排料料罐内压力与分料管 1 内的压力一致。首先, 通过均排压口 ,8 对第 二排料料罐内的压力进行泄压, 直至与料罐外部环境压力相一致, 此后, 打开第二排料料罐 对应的第二下密封阀的阀板, 若干秒后打开第二料流调节阀的阀板, 紧接着炉料不断地从 第二排料料罐卸料至物料运输带, 物料运输带连续不断地运行将物料送走。 0017 当第二排料料罐中炉料完全放空后, 依次关闭第二料流调节阀的阀板和第二下密 封阀的阀板, 随后对第二排料料罐通过均排压口 8 充入均压气体, 直至第二排料料罐内的 压力与分料管 1 内的压力相一致后, 打开第二上密封阀的阀板, 若干秒后启动第二排。

14、料料 说 明 书 CN 102925614 A 4 3/3 页 5 罐对应的第二旋转卸料阀, 炉料开始在第二旋转卸料阀的驱动下不断地排至第二排料料 罐, 即开始了第二排料料罐的装料过程。 0018 启动第二排料料罐对应的第二旋转卸料阀的同时, 第一排料料罐刚好装料已完 成, 此时依次关闭第一排料料罐对应的第一旋转卸料阀和第一上密封阀的阀板, 然后第一 排料料罐则开始了和上述第二排料料罐相一致的泄压、 排料等过程。 0019 上述过程即为第一排料料罐和第二排料料罐相互交错工作的一个周期, 通过上述 过程的循环, 即可实现竖炉炉料排放的连续作业。 0020 本实施例的竖炉排料装置, 当分料管 1 。

15、中气压在接近常压的工况下, 其排料与上 述带压操作的排料过程类似, 但不需要进行均排压的操作过程。 0021 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通过各分料管料流路径上设备的交错工作, 可实现炉料的 连续排料, 保证竖炉系统连续高效作业 ; 并且在排料料罐上设置均排压接口, 实现了竖炉在 常压和带压情况下的顺利排料, 保障了排料装置可靠稳定工作。 0022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 所述闸阀 2 的出口和旋转卸料阀 3 进口通过波纹管 9 连 接, 可补偿排料系统各设备安装制造误差。 0023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 所述分料管 1 的出口段上设置有捅料口 10, 通过捅料口 10 可观察下料管 1 中下料情况。

16、, 并且在下料管堵塞时可通过捅料口 10 捅料以疏通分料管 1。 0024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 所述下料管包括具有一个进料口和两个出料口的分料管 头 11 和两根与粉料管头 11 出料口连接的分料管 1 ; 下料管采用组合式结构, 便于制造、 维 修和更换, 且所述分料管 1 呈 V 形布置, 分料管 1 布置结构紧凑, 倾斜角度大, 有利于物料下 落。 0025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 所述下密封阀 7 的出口设置有尾部排料管 12, 尾部排料 管 12 可将排料导向输料机, 并可减小下料时的粉尘。 0026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 本竖炉排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尾部排料管 12 下方的带 。

17、式物料输送机 13, 带式物料输送机 13 用于将排料运走, 避免排料堆积。 0027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 所述排料料罐 5 的外壁上沿其周向均匀布置有排料料罐 支撑装置 14, 排料料罐 5 通过支撑装置 14 支撑在钢结构上, 安装固定方便。 0028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 所述排料料罐 5 上设置有上密封阀检修门 15, 方便对排 料料罐 5 和上密封阀 4 进行检修。 0029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 所述下密封阀 7 的阀箱 16 上设置有下密封阀检修门 17, 便于对下密封阀 7 进行检修。 0030 实施例二 : 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中, 所述闸阀 2 设置于下料管的进口部。

18、, 所述分 料管 1 出口和上密封阀 4 的进口通过波纹管 9 连接 ; 本实施例竖炉排料装置的其它结构和 实施例一相同, 其工作过程也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1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102925614 A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5614 A 6 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5614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铁的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