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449056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47689.1

申请日:

2012.05.11

公开号:

CN102677891A

公开日:

2012.09.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11/38申请日:20120511|||公开

IPC分类号:

E04G11/38; E04G11/50

主分类号:

E04G11/38

申请人: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发明人:

王振中

地址:

200063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4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代理人:

任永武;祝莲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该模板系统包括:钢梁;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底模模板、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其中,所述钢梁包括腹板和位于腹板端部的翼缘,所述腹板上设置托杆连接件;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通过所述托杆连接件与所述钢梁连接;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所述底模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杆上,且紧顶在所述钢梁的翼缘的下端面上。本发明的模板系统,省去压型钢板和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节省造价,且能加快施工速度,省时省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包括:钢梁;以及自上而下依
次设置的底模模板、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其中,
所述钢梁包括腹板和位于腹板端部的翼缘,所述腹板上设置托杆连接件;
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通过所述托杆连接件与所述钢梁连接;
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
所述底模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杆上,且紧顶在所述钢梁的翼缘的下端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模板为木模板或钢
模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连接件为角钢或钢
板,焊接在所述腹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部通过
紧固螺栓与所述托杆连接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具有2根以上钢
梁,两根以上第二托杆,两根以上第一托杆,且具有一块以上底模模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杆的长度为1~10m,
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0.5~50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杆直接搁置在所
述第二托杆上,或通过卡件与所述第二托杆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托杆和/或第二托杆为钢
结构托杆,截面为圆形或四边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为0.05~0.5m,所述四边形的边
长为0.05~0.5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
二托杆上,且与所述第二托杆相垂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是一体成型的,或
由钢板或型钢通过焊接或铆接而成。

说明书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钢结构房屋或厂房会采用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制作现浇钢筋混凝土
楼板过程中,模板系统虽然是辅助性结构,但在混凝土施工中却至关重要。制
作与安装模板系统的劳动力用量约占混凝土工程总用量的28~45%。对结构复
杂的工程,立模与绑扎钢筋所占的时间,比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长得多,因此模
板系统的设计与组装工艺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可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底模和支撑系统制作楼板,即需要采
用木模板或钢模板做底模,底模下设置支撑系统来承受现浇混凝土板施工阶段
或使用阶段的荷载作用,保证刚度和强度。这种模板系统可以重复使用,造价
较低。但支撑系统多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占据下部空间,且搭建和拆除
都费时费力,影响施工速度。

此外,钢结构房屋或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可以采用压型钢板
铺在钢梁之上作为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底模,压型钢板可以承受现浇混凝土板施
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荷载作用,保证刚度和强度。为加强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的
结合力,宜在钢板上预焊栓钉或压制双向加劲肋。采用压型钢板做底模,不需
要额外的模板支撑系统,是一种无支撑的模板系统,且因压型板不需拆卸,可
减少工地劳动力,但是压型钢板的造价非常高。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无支撑的模板系统,省去满堂脚手
架支撑系统的同时,节省造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无支撑的模板系统,替代目前常用的压
型钢板体系,节省材料成本。

本发明的模板系统,包括:钢梁;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底模模板、第一
托杆和第二托杆,其中,

所述钢梁包括腹板和位于腹板端部的翼缘,所述腹板上设置托杆连接件;

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通过所述托杆连接件与所述钢梁连接;

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

所述底模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杆上,且紧顶在所述钢梁的翼缘的下端面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底模模板为木模板或钢模板。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托杆连接件为角钢或钢板,焊接在所述腹板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部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托杆连接件连
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模板系统具有2根以上钢梁,两根以上第二托杆,两根
以上第一托杆,且具有一块以上底模模板。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托杆的长度为1~10m,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
0.5~50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托杆的长度为1.2~5m,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
1~30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托杆的长度为1.5~3m,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
2.5~20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托杆直接搁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或通过卡件与
所述第二托杆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第一托杆和/或第二托杆为钢结构托杆,截面为圆形或四边
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为0.05~0.5m,所述四边形的边长为0.05~0.5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且与所述第二托杆
相垂直。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钢梁是一体成型的,或由钢板或型钢通过焊接或铆接
而成。

本发明的模板系统,无需搭建从地面或下层楼面到本次现浇楼板的满堂脚手
架,不占下部空间,加快施工速度,省时省力。且可重复使用,可替代压型钢板,
节约成本,降低造价。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
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
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支撑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无支撑模板系
统,利用在楼层钢梁上预留的连接件与托杆及底模模板连接形成模板系统,无需
搭建从地面或下层楼面到本次现浇楼板的满堂脚手架,不占下部空间,加快施工
速度,省时省力。且可重复使用,可替代压型钢板,节约成本,降低造价。在此
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术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通常指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
浇筑混凝土,经养护、拆模板而制作的楼板。

模板系统:在混凝土施工中用以使混凝土成型的构造设施,通常包括面板
体系和支撑体系。面板体系包括面板和所联系的肋条。支撑体系包括纵横支撑、
承托梁、承托桁架、悬臂梁、悬臂桁架、支柱、斜撑与拉条等。

压型钢板:薄钢板经冷压或冷轧成型的钢材,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主要用于围护结构、楼板,也可用于其他构筑物。根据不同使用功能要求,压
型钢板可压成波形、双曲波形、肋形、V形、加劲型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
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
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
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
本发明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模板系统,包括:钢梁1;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底
模模板4、第一托杆3和第二托杆2,其中,

所述钢梁1包括腹板11和位于腹板11端部的翼缘12,所述腹板11上设置托杆连
接件7;

所述第二托杆2的两端通过所述托杆连接件7与所述钢梁1连接;

所述第一托杆3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2上;

所述底模模板4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杆3上,且紧顶在所述钢梁1的翼缘12的下端
面上。

所述钢梁1为工字钢,包括普通工字钢、轻型工字钢、H型钢梁。

所述腹板11和所述翼缘12是一体成型的,或由钢板或型钢通过焊接或铆接而
成。

所述托杆连接件7为角钢或钢板,焊接在所述腹板11上。托杆连接件7与钢梁1
连接,为承受模板系统及混凝土楼板施工荷载的受力部件。

所述底模模板4为木模板或钢模板。

所述第二托杆2的两端部通过紧固螺栓6与所述托杆连接件7连接,需要安装固
定时拧紧,拆卸时拧松即可。

所述第一托杆3可以直接搁置在所述第二托杆2上,或通过卡件与所述第二托
杆2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杆3与所述第二托杆2相垂直。

所述第二托杆2和所述第一托杆3是支承撑底模模板4的受力构件,将底模模板
4固定并把荷载传递给托杆连接件7。

另外,所述第一托杆3也可以是和底模模板4组合成一体的,直接搁置在所述
第二托杆2上,或通过卡件与所述第二托杆2连接。

所述第一托杆3和第二托杆2均可采用为钢结构托杆,截面为圆形或四边形,
所述圆形的直径为0.05~0.5m,所述四边形的变长为0.05~0.5m。

所述第二托杆2的长度为1~10m,根据钢梁1的实际间距进行选择,优选为
1.2~5m。更优地,为1.5~3m。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0.5~50m,使用时可以拼接。

所述模板系统具有两根以上(较佳为4跟以上)钢梁1,两根组成一跨,3根组
成二跨,依此类推。所述模板系统具有两根以上第二托杆2,具有两根以上第一托
杆3,具有一块以上底模模板4。具体的数量,按照实际需要,根据楼面大小、钢
梁的长度、跨度等因素计算确定。

本发明的模板系统,安装时只需要拧紧紧固螺栓6等简单步骤,不需电焊、射
钉等固定压型钢板的措施,也无需搭建从地面或下层楼面到本次现浇楼板的满堂
脚手架,在底模模板4上浇注混凝土,成型后形成楼板5。松开紧固螺栓6,进行拆
卸,可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利用在楼层钢梁上预留的托杆连接件与托杆及底模模板连接,形
成模板系统,不占下部空间,加快施工速度,省时省力。

(2)本发明把底模模板连接于楼层钢梁上,省去压型钢板的使用,节省造价。

(3)本发明构件重量较轻,可以直接在楼层上部安装,在层高较高、面积大
的现浇楼板工程中可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4)本发明的模板系统在拆除后重复使用,节省材料成本,并且比压型钢板
的楼板厚度减小。

(5)本发明的安装只需要拧紧紧固螺栓,不需电焊、射钉等固定压型钢板的
措施,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少,更安全。

本发明提到的上述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案说明书
所揭示的所有特征可与任何组合物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可
以被任何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别说明,
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

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
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77891A43申请公布日20120919CN102677891ACN102677891A21申请号201210147689122申请日20120511E04G11/38200601E04G11/5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地址200063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409号72发明人王振中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代理人任永武祝莲君54发明名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该模板系统包括钢梁;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底模模板、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其中,所述钢梁。

2、包括腹板和位于腹板端部的翼缘,所述腹板上设置托杆连接件;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通过所述托杆连接件与所述钢梁连接;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所述底模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杆上,且紧顶在所述钢梁的翼缘的下端面上。本发明的模板系统,省去压型钢板和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节省造价,且能加快施工速度,省时省力。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1页21一种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包括钢梁;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底模模板、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其中,所述钢梁包括腹板和位于腹板端部的翼缘,所述腹板上设置托杆。

3、连接件;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通过所述托杆连接件与所述钢梁连接;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所述底模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杆上,且紧顶在所述钢梁的翼缘的下端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模板为木模板或钢模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连接件为角钢或钢板,焊接在所述腹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部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托杆连接件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具有2根以上钢梁,两根以上第二托杆,两根以上第一托杆,且具有一块以上底模模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4、托杆的长度为110M,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0550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杆直接搁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或通过卡件与所述第二托杆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托杆和/或第二托杆为钢结构托杆,截面为圆形或四边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为00505M,所述四边形的边长为00505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且与所述第二托杆相垂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是一体成型的,或由钢板或型钢通过焊接或铆接而成。权利要求书CN102677891A1/4页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

5、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无支撑模板系统。背景技术0002钢结构房屋或厂房会采用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制作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过程中,模板系统虽然是辅助性结构,但在混凝土施工中却至关重要。制作与安装模板系统的劳动力用量约占混凝土工程总用量的2845。对结构复杂的工程,立模与绑扎钢筋所占的时间,比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长得多,因此模板系统的设计与组装工艺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0003目前,可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底模和支撑系统制作楼板,即需要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做底模,底模下设置支撑系统来承受现浇混凝土板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荷载作用,保证刚度和强度。这种模板系统可。

6、以重复使用,造价较低。但支撑系统多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占据下部空间,且搭建和拆除都费时费力,影响施工速度。0004此外,钢结构房屋或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可以采用压型钢板铺在钢梁之上作为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底模,压型钢板可以承受现浇混凝土板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荷载作用,保证刚度和强度。为加强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的结合力,宜在钢板上预焊栓钉或压制双向加劲肋。采用压型钢板做底模,不需要额外的模板支撑系统,是一种无支撑的模板系统,且因压型板不需拆卸,可减少工地劳动力,但是压型钢板的造价非常高。0005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无支撑的模板系统,省去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的同时,节省造价。发明。

7、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无支撑的模板系统,替代目前常用的压型钢板体系,节省材料成本。0007本发明的模板系统,包括钢梁;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底模模板、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其中,0008所述钢梁包括腹板和位于腹板端部的翼缘,所述腹板上设置托杆连接件;0009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通过所述托杆连接件与所述钢梁连接;0010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0011所述底模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杆上,且紧顶在所述钢梁的翼缘的下端面上。001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底模模板为木模板或钢模板。001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托杆连接件为角钢或钢板,焊接在所述腹板上。001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

8、二托杆的两端部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托杆连接件连接。001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模板系统具有2根以上钢梁,两根以上第二托杆,两根以上第一托杆,且具有一块以上底模模板。001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托杆的长度为110M,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说明书CN102677891A2/4页40550M。001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托杆的长度为125M,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130M。001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托杆的长度为153M,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2520M。001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托杆直接搁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或通过卡件与所述第二托杆连接。0020在另一优选例中,第一托杆和/或第二托杆为钢。

9、结构托杆,截面为圆形或四边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为00505M,所述四边形的边长为00505M。002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托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上,且与所述第二托杆相垂直。002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钢梁是一体成型的,或由钢板或型钢通过焊接或铆接而成。0023本发明的模板系统,无需搭建从地面或下层楼面到本次现浇楼板的满堂脚手架,不占下部空间,加快施工速度,省时省力。且可重复使用,可替代压型钢板,节约成本,降低造价。0024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

10、0025图1为本发明的无支撑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无支撑模板系统,利用在楼层钢梁上预留的连接件与托杆及底模模板连接形成模板系统,无需搭建从地面或下层楼面到本次现浇楼板的满堂脚手架,不占下部空间,加快施工速度,省时省力。且可重复使用,可替代压型钢板,节约成本,降低造价。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0027术语0028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通常指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经养护、拆模板而制作的楼板。0029模板系统在混凝土施工中用以使混凝土成型的构造设施,通常包括面板体系和支撑体系。面板体系包括面板和所联系的。

11、肋条。支撑体系包括纵横支撑、承托梁、承托桁架、悬臂梁、悬臂桁架、支柱、斜撑与拉条等。0030压型钢板薄钢板经冷压或冷轧成型的钢材,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和构件,主要用于围护结构、楼板,也可用于其他构筑物。根据不同使用功能要求,压型钢板可压成波形、双曲波形、肋形、V形、加劲型等。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0032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说明书CN102677891A3/4页5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

12、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0033实施例0034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模板系统,包括钢梁1;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底模模板4、第一托杆3和第二托杆2,其中,0035所述钢梁1包括腹板11和位于腹板11端部的翼缘12,所述腹板11上设置托杆连接件7;0036所述第二托杆2的两端通过所述托杆连接件7与所述钢梁1连接;0037所述第一托杆3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杆2上;0038所述底模模板4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杆3上,且紧顶在所述钢梁1的翼缘12的下端面上。0039所述钢梁1为工字钢,包括普通工字钢、轻型工字钢、H型钢梁。0040所述腹板11和所。

13、述翼缘12是一体成型的,或由钢板或型钢通过焊接或铆接而成。0041所述托杆连接件7为角钢或钢板,焊接在所述腹板11上。托杆连接件7与钢梁1连接,为承受模板系统及混凝土楼板施工荷载的受力部件。0042所述底模模板4为木模板或钢模板。0043所述第二托杆2的两端部通过紧固螺栓6与所述托杆连接件7连接,需要安装固定时拧紧,拆卸时拧松即可。0044所述第一托杆3可以直接搁置在所述第二托杆2上,或通过卡件与所述第二托杆2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杆3与所述第二托杆2相垂直。0045所述第二托杆2和所述第一托杆3是支承撑底模模板4的受力构件,将底模模板4固定并把荷载传递给托杆连接件7。0046另外,所述第一。

14、托杆3也可以是和底模模板4组合成一体的,直接搁置在所述第二托杆2上,或通过卡件与所述第二托杆2连接。0047所述第一托杆3和第二托杆2均可采用为钢结构托杆,截面为圆形或四边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为00505M,所述四边形的变长为00505M。0048所述第二托杆2的长度为110M,根据钢梁1的实际间距进行选择,优选为125M。更优地,为153M。所述第一托杆的长度为0550M,使用时可以拼接。0049所述模板系统具有两根以上(较佳为4跟以上)钢梁1,两根组成一跨,3根组成二跨,依此类推。所述模板系统具有两根以上第二托杆2,具有两根以上第一托杆3,具有一块以上底模模板4。具体的数量,按照实际需要,根。

15、据楼面大小、钢梁的长度、跨度等因素计算确定。0050本发明的模板系统,安装时只需要拧紧紧固螺栓6等简单步骤,不需电焊、射钉等固定压型钢板的措施,也无需搭建从地面或下层楼面到本次现浇楼板的满堂脚手架,在底模模板4上浇注混凝土,成型后形成楼板5。松开紧固螺栓6,进行拆卸,可重复利用。0051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00521本发明利用在楼层钢梁上预留的托杆连接件与托杆及底模模板连接,形成模板系统,不占下部空间,加快施工速度,省时省力。00532本发明把底模模板连接于楼层钢梁上,省去压型钢板的使用,节省造价。说明书CN102677891A4/4页600543本发明构件重量较轻,可以直接在楼层上部安装,在。

16、层高较高、面积大的现浇楼板工程中可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00554本发明的模板系统在拆除后重复使用,节省材料成本,并且比压型钢板的楼板厚度减小。00565本发明的安装只需要拧紧紧固螺栓,不需电焊、射钉等固定压型钢板的措施,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少,更安全。0057本发明提到的上述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案说明书所揭示的所有特征可与任何组合物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可以被任何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别说明,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0058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说明书CN102677891A1/1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67789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