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顶加顶针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顶加顶针结构.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226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 CN 102922635 A *CN102922635A* (21)申请号 201210449749.5 (22)申请日 2012.11.12 B29C 33/44(2006.01) (71)申请人 凡嘉科技 (无锡) 有限公司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工业园 锡达路 230 号 (72)发明人 夏远富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2227 代理人 杜丹盛 (54) 发明名称 斜顶加顶针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斜顶加顶针结构, 其确保斜顶 。
2、移动过程中产品不会跟着斜顶横向运动, 使得斜 顶和产品完成脱离。 其包括前模仁、 后模仁、 型腔、 斜顶、 针板座, 所述前模仁、 后模仁围成所述型腔, 所述斜顶贯穿所述后模仁的斜导孔后顶装于所述 型腔, 所述斜顶的底部卡装于所述针板座的水平 向直线导槽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斜导孔的一侧 开有一段竖直面, 横向顶针的后端顶装于所述竖 直面, 所述横向顶针的前端顶装于所述型腔, 所述 横向顶针和其上部型腔的凸出位置留有距离, 所 述横向顶针横向贯穿所述斜顶内部, 所述横向顶 针安装有弹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斜顶加顶针结构, 其包括前模仁、 后模仁、 型腔、 斜顶、 针板座, 所述前模仁、 后模仁围 成所述型腔, 所述斜顶贯穿所述后模仁的斜导孔后顶装于所述型腔, 所述斜顶的底部卡装 于所述针板座的水平向直线导槽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斜导孔的一侧开有一段竖直面, 横向 顶针的后端顶装于所述竖直面, 所述横向顶针的前端顶装于所述型腔, 所述横向顶针和其 上部型腔的凸出位置留有距离, 所述横向顶针横向贯穿所述斜顶内部, 所述横向顶针安装 有弹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22635 A 。
4、2 1/1 页 3 斜顶加顶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模具的结构技术领域, 具体为斜顶加顶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一些产品模具的斜顶结构, 由于斜顶胶位比较多, 斜顶在运动时产品会跟着斜顶 横向运动, 达不到斜顶和产品脱离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斜顶加顶针结构, 其确保斜顶移动过程中产品不会 跟着斜顶横向运动, 使得斜顶和产品完成脱离。 0004 斜顶加顶针结构,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 其包括前模仁、 后模仁、 型腔、 斜顶、 针板 座, 所述前模仁、 后模仁围成所述型腔, 所述斜顶贯穿所述后模仁的斜导孔后顶装于所述型 腔, 所述斜顶的底部。
5、卡装于所述针板座的水平向直线导槽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斜导孔的一 侧开有一段竖直面, 横向顶针的后端顶装于所述竖直面, 所述横向顶针的前端顶装于所述 型腔, 所述横向顶针和其上部型腔的凸出位置留有距离, 所述横向顶针横向贯穿所述斜顶 内部, 所述横向顶针安装有弹簧。 0005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后, 斜顶顺着角度往上运动时, 横向顶针后端由于有后模 仁的竖直面顶住, 且在弹簧的作用下, 横向顶针相对是不会往后退的, 而斜顶往斜度运动 时, 是会在横向上脱离产品的, 这样顶针就起到了顶出斜顶的作用了, 当弹簧力消失且竖直 面运行结束后, 斜顶带动横向顶针的前端脱离型腔, 其确保斜顶移动过程。
6、中产品不会跟着 斜顶横向运动, 使得斜顶和产品完成脱离。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是本发明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07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 1, 其包括前模仁 1、 后模仁 2、 型腔 3、 斜顶 4、 针板座 5, 前模仁 1、 后模仁 2 围成型 腔 3, 斜顶 4 贯穿后模仁 2 的斜导孔 6 后顶装于型腔 3, 斜顶 4 的底部卡装于针板座 5 的水 平向直线导槽 7 内, 斜导孔 6 的一侧开有一段竖直面 8, 横向顶针 9 的后端顶装于竖直面 8, 横向顶针9的前端顶装于型腔3, 横向顶针9和其上部型腔3的凸出位置10留有距离, 横向 顶针 9 横向贯穿斜顶 4 内部, 横向顶针 9 安装有弹簧 11。 说 明 书 CN 102922635 A 3 1/1 页 4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2635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