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4899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59411.6

申请日:

2012.05.22

公开号:

CN102678123A

公开日:

2012.09.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21C 41/18申请公布日:201209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C 41/18申请日:20120522|||公开

IPC分类号:

E21C41/18; E21D11/00

主分类号:

E21C41/18

申请人:

山东科技大学

发明人:

郭忠平; 亓佳利; 王付清; 段会强; 赵庆杰

地址: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王连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顺槽内超前工作面25m补打锚杆;(2)贴待留巷位置处的巷道壁布设挡煤木板,同时在该处的巷道边缘支设单体液压支柱;(3)工作面采出后在待留巷位置沿顺槽方向架设多个方形木垛;(4)在各木垛之间打挑顶眼,在工作面推过两个控顶距距离后装药挑顶;(5)所述单体液压支柱在滞后工作面45m时回撤出巷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在顺槽内超前工作面25m补打锚杆,所述补打锚杆包括垂直顺槽的轴线方向打四
排锚杆,排距为1.2m,每排四根锚杆,锚杆规格为Φ18×2000mm;
(2)贴待留巷位置处的巷道壁布设挡煤木板,同时在待留巷位置处的巷道边缘支设单体
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每隔0.8m布设一根,单体液压支柱的底部加装大铁鞋,接顶时使用
木料接顶,并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MPa;
(3)工作面采出后,在待留巷位置处沿顺槽方向架设多个方形木垛,木垛接顶接底,木
垛与木垛之间中心间距小于等于2.4m,木垛离巷道上帮边缘至少200mm;
(4)在各木垛之间打挑顶眼,打完挑顶眼后立即在木垛间垒砌矸石袋,其中矸石袋为硬
质钢丝袋,并在矸石袋四周支设切顶木点柱,在工作面推过两个控顶距距离后装药挑顶;
(5)所述单体液压支柱在滞后工作面45m时回撤出巷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挑顶包括布置炮眼,炮眼
的布置方式为沿木垛边缘进钻,共打3个炮眼,炮眼间距大于等于900mm,炮眼深度小于等
于3.0m。

说明书

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在煤矿井下沿空留巷低成本、高效快速、稳定成型好的沿空留巷方法,
其特别适用于在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的沿空留巷。

背景技术

在绿色开采、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无煤柱开采技术作为一个“既老又新”的课题,不
但降低了巷道万吨掘进率而且取消了区段间煤柱的煤炭资源损失。说它“老”是因为沿空
留巷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提出并在个别煤矿试验并取得成功;说它是“新”是因为对于
沿空留巷的普遍适用性还没有定论,特别是沿空留巷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巷旁支护的参数设
计还没有形成规范。

在沿空留巷中巷旁支护体需要满足强度足够大、切顶及时、密闭性又好能防漏风、有
一定的可缩性来适应基本顶的运动。我国于1991年引了进国外的高水充填技术,先后在不
同矿井试验成功了泵送高水速凝充材料巷旁充填技术,这是沿空留巷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但采用矿用泵送高水固化充填材料进行巷旁充填,施工工艺复杂,设备占用多,墙体的强
度低,很难承受滞后工作面的压力,成本比较高,工时消耗多。

本留巷技术的提出是通过建立巷旁侧力学结构并结合数值模拟做出的,并对合理的切
顶厚度经现场试验及时做出调整,最终总结出一种适应本条件下的留巷方法,从而为相同
条件下的沿空留巷提供借鉴之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低成本、成型好安全
高效可靠的无煤柱新型留巷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结合现场总结出一套适应本条件下的留
巷方法及施工工艺的留巷技术,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顺槽内超前工作面25m补打锚杆,所述补打锚杆垂直顺槽的轴线方向打4排锚
杆,排距为1.2m,每排4根锚杆,锚杆规格为Φ18×2000mm;

(2)贴待留巷位置处的巷道壁布设挡煤木板,同时在待留巷位置处的巷道边缘支设单
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每隔0.8m布设一根,单体液压支柱的底部加装大铁鞋,接顶时
使用木料接顶,并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MPa;

(3)工作面采出后,在待留巷位置处沿顺槽方向架设多个方形木垛,木垛接顶接底,
木垛与木垛之间中心间距小于等于2.4m,木垛离巷道上帮边缘至少200mm;

(4)在各木垛之间打挑顶眼,打完挑顶眼后立即在木垛间垒砌矸石袋,其中矸石袋为
硬质钢丝袋,并在矸石袋四周支设切顶木点柱,在工作面推过两个控顶距距离后装药挑顶;

(5)所述单体液压支柱在滞后工作面45m时回撤出巷道。

优选所述装药挑顶包括布置炮眼,炮眼的布置方式为沿木垛边缘进钻,共打3个炮眼,
炮眼间距大于等于900mm,炮眼深度小于等于3.0m。

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效用在于:本发明通过巷旁架设木垛、垛与垛之间打挑顶眼垒
砌矸石袋加切顶木点柱,巷内打锚杆支护,并在靠采空侧巷帮打单体支柱加挡煤木板的方
式进行留巷。通过单体支柱、木垛、矸石袋、木点柱共同组成支护体,最终在采空区形成
冒落矸石和人工支护体的共同承载体。该沿空留巷操作简便,架设速度快,工人劳动强度
低,对工作面生产影响小,成本低,安全可靠性好,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特点。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势体现在:

(1)本发明工人施工难度小、操作方便、工艺简单,在下区段掘巷时可以预先打锚杆,
即加强了巷道支护又为接下来留巷省下工时。

(2)本发明通过巷旁木垛与矸石袋交替垒砌,从而实现了“软硬结合,刚柔并济”,
既满足巷旁顶板适当的下沉又能及时有效地支护顶板。在巷旁侧强制放顶及时切断巷道靠
采空区侧的直接顶,有效减小了巷旁充填体所承受的压力,保持巷道稳定性的同时也实现
了采空区的封闭,防止漏风和煤的自然发火及有害气体进入工作面。

(3)本发明的应用可以使整个采区完全取消区段煤柱,在较大幅度地降低掘进率的同
时可使整个采区回采率提高10~15%,缩短采区的准备时间,在该条件下一般可使采区巷道
的万吨掘进率降低25~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沿空留巷方法中木垛和矸石袋的布置方式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木垛,2-木点柱,3-矸石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坚硬石灰岩顶板(即不垮顶、顶板完整的石灰岩顶板)下,对薄煤层开采过程中,
在顺槽内超前工作面25m补打锚杆,沿巷道轴线方向每隔1.2m打1排锚杆,每排打4根锚
杆,每排锚杆中各锚杆的间距从采空侧依次是0.7m、1.0m、1.5m、1.5m。

打完锚杆紧接着在超前工作面15m的待留巷位置布设1排单体液压支柱(护帮柱),要
求每隔0.8m打1棵单体液压支柱,支设单体液压支柱时要穿大铁鞋,增强底部稳定性,支
柱接顶时要加木料接顶,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MPa,在所支的单体液压支柱一侧一定要背好
挡煤木板来解决巷帮岩石的片帮问题。

参见附图1,沿巷道轴线方向紧接着布置木垛,架设木垛时必须清理好底板,做到底板
平整,接顶接底严实。木垛支设好后按由下向上、由里向外的顺序将木垛接不实的地方加
木楔,确保木垛接顶。架设木垛时应以底面方木平行于工作面为原则,上面以此类推,并
在原有“井”字型方形木垛底部两条方木基础上再在中间加设一根,最上面(接顶方木)
方木则以垂直工作面为最优。架设木垛时离巷道上帮边缘不宜太近,需离巷帮边缘至少
200mm距离,木垛与木垛中心间距小于等于2.4m,木垛与木垛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
1.2m。

随着木垛的架设,在木垛之间打挑顶眼,打完挑顶眼后无需装药,立即在木垛之间垒
砌硬质钢丝袋制成的矸石袋及在其四周支设切顶木点柱,矸石袋内矸石取自卧底矸石及工
作面内出矸。工作面推进一般2个控顶距的距离,或矸石袋滞后工作面3架木垛距离时装
药放炮挑顶。装药挑顶过程中需要布置炮眼,炮眼的布置方式为沿木垛边缘进钻,共打3
个炮眼,各炮眼间距大于等于900mm,炮眼深度小于等于3.0m。

单体液压支柱滞后工作面45m时再依次把单体液压支柱回撤出巷道。如有需要,可在
局部断层和二合顶部位另外支设木点柱加强支护。

本发明所述的沿空留巷方法特别适用于坚硬石灰岩顶板下的薄煤层,因现场坚硬石灰
岩顶多为二合顶,通过巷道内及时补打锚杆来形成组合梁(拱)结构,从而提高了顶板的
整体强度。

巷旁侧根据“应集多载”及“先柔后刚”支护理念设计木垛与矸石袋交替垒砌,并在
木垛侧支设切顶木点柱配合人工强制放顶,及时切落直接顶来降低支护体上的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专利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
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78123A43申请公布日20120919CN102678123ACN102678123A21申请号201210159411622申请日20120522E21C41/18200601E21D11/0020060171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地址266590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72发明人郭忠平亓佳利王付清段会强赵庆杰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代理人王连君54发明名称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57摘要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顺槽内超前工作面25M补打锚杆;(2)贴待留巷位置处的巷道壁布。

2、设挡煤木板,同时在该处的巷道边缘支设单体液压支柱;(3)工作面采出后在待留巷位置沿顺槽方向架设多个方形木垛;(4)在各木垛之间打挑顶眼,在工作面推过两个控顶距距离后装药挑顶;(5)所述单体液压支柱在滞后工作面45M时回撤出巷道。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1页21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在顺槽内超前工作面25M补打锚杆,所述补打锚杆包括垂直顺槽的轴线方向打四排锚杆,排距为12M,每排四根锚杆,锚杆规格为182000MM;(2)贴待留巷位置处。

3、的巷道壁布设挡煤木板,同时在待留巷位置处的巷道边缘支设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每隔08M布设一根,单体液压支柱的底部加装大铁鞋,接顶时使用木料接顶,并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MPA;(3)工作面采出后,在待留巷位置处沿顺槽方向架设多个方形木垛,木垛接顶接底,木垛与木垛之间中心间距小于等于24M,木垛离巷道上帮边缘至少200MM;(4)在各木垛之间打挑顶眼,打完挑顶眼后立即在木垛间垒砌矸石袋,其中矸石袋为硬质钢丝袋,并在矸石袋四周支设切顶木点柱,在工作面推过两个控顶距距离后装药挑顶;(5)所述单体液压支柱在滞后工作面45M时回撤出巷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挑顶包括布置。

4、炮眼,炮眼的布置方式为沿木垛边缘进钻,共打3个炮眼,炮眼间距大于等于900MM,炮眼深度小于等于30M。权利要求书CN102678123A1/3页3一种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应用在煤矿井下沿空留巷低成本、高效快速、稳定成型好的沿空留巷方法,其特别适用于在坚硬石灰岩顶板下薄煤层的沿空留巷。背景技术0002在绿色开采、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无煤柱开采技术作为一个“既老又新”的课题,不但降低了巷道万吨掘进率而且取消了区段间煤柱的煤炭资源损失。说它“老”是因为沿空留巷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提出并在个别煤矿试验并取得成功;说它是“新”是因为对于沿空留巷的普遍适用性还没有。

5、定论,特别是沿空留巷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巷旁支护的参数设计还没有形成规范。0003在沿空留巷中巷旁支护体需要满足强度足够大、切顶及时、密闭性又好能防漏风、有一定的可缩性来适应基本顶的运动。我国于1991年引了进国外的高水充填技术,先后在不同矿井试验成功了泵送高水速凝充材料巷旁充填技术,这是沿空留巷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但采用矿用泵送高水固化充填材料进行巷旁充填,施工工艺复杂,设备占用多,墙体的强度低,很难承受滞后工作面的压力,成本比较高,工时消耗多。0004本留巷技术的提出是通过建立巷旁侧力学结构并结合数值模拟做出的,并对合理的切顶厚度经现场试验及时做出调整,最终总结出一种适应本条件下的留巷方法,从。

6、而为相同条件下的沿空留巷提供借鉴之作用。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低成本、成型好安全高效可靠的无煤柱新型留巷技术。0006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结合现场总结出一套适应本条件下的留巷方法及施工工艺的留巷技术,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0007(1)在顺槽内超前工作面25M补打锚杆,所述补打锚杆垂直顺槽的轴线方向打4排锚杆,排距为12M,每排4根锚杆,锚杆规格为182000MM;0008(2)贴待留巷位置处的巷道壁布设挡煤木板,同时在待留巷位置处的巷道边缘支设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每隔08M布设一根,单体液压支柱的底部加装大铁鞋,接顶时使。

7、用木料接顶,并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MPA;0009(3)工作面采出后,在待留巷位置处沿顺槽方向架设多个方形木垛,木垛接顶接底,木垛与木垛之间中心间距小于等于24M,木垛离巷道上帮边缘至少200MM;0010(4)在各木垛之间打挑顶眼,打完挑顶眼后立即在木垛间垒砌矸石袋,其中矸石袋为硬质钢丝袋,并在矸石袋四周支设切顶木点柱,在工作面推过两个控顶距距离后装药挑顶;0011(5)所述单体液压支柱在滞后工作面45M时回撤出巷道。0012优选所述装药挑顶包括布置炮眼,炮眼的布置方式为沿木垛边缘进钻,共打3个说明书CN102678123A2/3页4炮眼,炮眼间距大于等于900MM,炮眼深度小于等于30M。0。

8、013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效用在于本发明通过巷旁架设木垛、垛与垛之间打挑顶眼垒砌矸石袋加切顶木点柱,巷内打锚杆支护,并在靠采空侧巷帮打单体支柱加挡煤木板的方式进行留巷。通过单体支柱、木垛、矸石袋、木点柱共同组成支护体,最终在采空区形成冒落矸石和人工支护体的共同承载体。该沿空留巷操作简便,架设速度快,工人劳动强度低,对工作面生产影响小,成本低,安全可靠性好,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特点。0014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势体现在0015(1)本发明工人施工难度小、操作方便、工艺简单,在下区段掘巷时可以预先打锚杆,即加强了巷道支护又为接下来留巷省下工时。0016(2)本发明通过巷旁木垛与矸石袋交替垒砌,从而。

9、实现了“软硬结合,刚柔并济”,既满足巷旁顶板适当的下沉又能及时有效地支护顶板。在巷旁侧强制放顶及时切断巷道靠采空区侧的直接顶,有效减小了巷旁充填体所承受的压力,保持巷道稳定性的同时也实现了采空区的封闭,防止漏风和煤的自然发火及有害气体进入工作面。0017(3)本发明的应用可以使整个采区完全取消区段煤柱,在较大幅度地降低掘进率的同时可使整个采区回采率提高1015,缩短采区的准备时间,在该条件下一般可使采区巷道的万吨掘进率降低2530。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发明所述沿空留巷方法中木垛和矸石袋的布置方式平面示意图。0019附图标记如下00201木垛,2木点柱,3矸石袋。具体实施方式0021下面结合。

10、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22在坚硬石灰岩顶板(即不垮顶、顶板完整的石灰岩顶板)下,对薄煤层开采过程中,在顺槽内超前工作面25M补打锚杆,沿巷道轴线方向每隔12M打1排锚杆,每排打4根锚杆,每排锚杆中各锚杆的间距从采空侧依次是07M、10M、15M、15M。0023打完锚杆紧接着在超前工作面15M的待留巷位置布设1排单体液压支柱(护帮柱),要求每隔08M打1棵单体液压支柱,支设单体液压支柱时要穿大铁鞋,增强底部稳定性,支柱接顶时要加木料接顶,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MPA,在所支的单体液压支柱一侧一定要背好挡煤木板来解决巷帮岩石的片帮问题。0024参见附图1,沿巷道轴线方向紧接着布置木垛,架。

11、设木垛时必须清理好底板,做到底板平整,接顶接底严实。木垛支设好后按由下向上、由里向外的顺序将木垛接不实的地方加木楔,确保木垛接顶。架设木垛时应以底面方木平行于工作面为原则,上面以此类推,并在原有“井”字型方形木垛底部两条方木基础上再在中间加设一根,最上面(接顶方木)方木则以垂直工作面为最优。架设木垛时离巷道上帮边缘不宜太近,需离巷帮边缘至少200MM距离,木垛与木垛中心间距小于等于24M,木垛与木垛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2M。0025随着木垛的架设,在木垛之间打挑顶眼,打完挑顶眼后无需装药,立即在木垛之间垒砌硬质钢丝袋制成的矸石袋及在其四周支设切顶木点柱,矸石袋内矸石取自卧底矸石及说明书CN。

12、102678123A3/3页5工作面内出矸。工作面推进一般2个控顶距的距离,或矸石袋滞后工作面3架木垛距离时装药放炮挑顶。装药挑顶过程中需要布置炮眼,炮眼的布置方式为沿木垛边缘进钻,共打3个炮眼,各炮眼间距大于等于900MM,炮眼深度小于等于30M。0026单体液压支柱滞后工作面45M时再依次把单体液压支柱回撤出巷道。如有需要,可在局部断层和二合顶部位另外支设木点柱加强支护。0027本发明所述的沿空留巷方法特别适用于坚硬石灰岩顶板下的薄煤层,因现场坚硬石灰岩顶多为二合顶,通过巷道内及时补打锚杆来形成组合梁(拱)结构,从而提高了顶板的整体强度。0028巷旁侧根据“应集多载”及“先柔后刚”支护理念设计木垛与矸石袋交替垒砌,并在木垛侧支设切顶木点柱配合人工强制放顶,及时切落直接顶来降低支护体上的压力。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专利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2678123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67812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