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67388A43申请公布日20121107CN102767388ACN102767388A21申请号201210225403722申请日20120703E21F5/0420060171申请人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地址056201河北省邯郸市高开区联通南路16号72发明人杨景旺刘承宇董涛刘旭张顺利王金宝师红麟54发明名称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包括阀组控制系统、喷雾气水混合腔和喷嘴,所述阀组控制系统的底部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压力水源和压力风源,阀组控制系统的右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冲击波接收板,冲击波接收板。
2、下方设有与阀组控制系统连接的机控气动阀,阀组控制系统的顶端分别通过输水管和输风管连接喷雾气水混合腔,喷雾气水混合腔的右端面上设有若干呈扇形排列的喷嘴。本发明的降尘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炮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尤其是呼吸性粉尘的浓度,还可以借助压风将掘进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瓦斯吹散,防止掘进头瓦斯积聚;消灭放炮时的火焰,极大地方便煤矿各种现场的使用,起到一物多用的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包括阀组控制系统1、喷雾气水混合腔2和喷嘴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控。
3、制系统1的底部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压力水源4和压力风源5,阀组控制系统1的右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冲击波接收板6,冲击波接收板6下方设有与阀组控制系统1连接的机控气动阀7,阀组控制系统1的顶端分别通过输水管8和输风管9连接喷雾气水混合腔2,喷雾气水混合腔2的右端面上设有若干呈扇形排列的喷嘴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控制系统1包括分别与输水管8和输风管9连接的联通气动水阀10和气动气阀11,联通气动水阀10和气动气阀11通过管路汇合后连接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的底端通过管路分别连接气体过滤器13和机控气动阀7,气体过滤器13的。
4、左端连接在气动气阀11下方的输风管9上,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的右端通过管路连接单向阀14,单向阀14通过管路与机控气动阀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接收板6的顶端活动连接在阀组控制系统1的右端面上,冲击波接收板6的左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弹簧15,弹簧15的左端连接有固定在阀组控制系统1右端面上的微调螺栓1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14与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之间的连接管路外壁上通过管路还连接微调控制阀17,微调控制阀17的底端通过管路与外部空气连通。权利要求书CN102767388A。
5、1/3页3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背景技术0002目前,粉尘仍旧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浓度的粉尘尤其是呼吸性粉尘是诱发工人尘肺病的直接原因,因此降低粉尘浓度,尤其是呼吸性粉尘的浓度非常必要,也是主要的技术难题。近年来,炮掘工作面降尘措施主要是洒水降尘,其机理是尘粒和雾滴不断发生碰撞、润湿、凝聚、增重而不断沉降。但多数矿井的水压难以达到理想的降尘效果。目前国内市场上生产的电动放炮自动喷雾装置存在高突瓦斯矿井放炮必须停电不能使用的问题,不能实现放炮自动喷雾,难以实现放炮与喷雾同步,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发明内容000。
6、3为了解决放炮与喷雾同步、增加喷雾效果、减少放炮事故发生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采用机械自动喷雾,为了增加水与粉尘的接触机会,通过压力风与压力水的良好配合,使降尘水气化。0004本发明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包括阀组控制系统、喷雾气水混合腔和喷嘴,所述阀组控制系统的底部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压力水源和压力风源,阀组控制系统的右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冲波接收板,冲击波接收板下方设有与阀组控制系统连接的机控气动阀,阀组控制系统的顶端分别通过输水管和输风管连接喷雾气水混合腔,喷雾气水混合腔的右端面上设有若干呈扇形排列的喷嘴。0005本发明的。
7、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所述阀组控制系统包括分别与输水管和输风管连接的联通气动水阀和气动气阀,联通气动水阀和气动气阀通过管路汇合后连接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的底端通过管路分别连接气体过滤器和机控气动阀,气体过滤器的左端连接在气动气阀下方的输风管上,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的右端通过管路连接单向阀,单向阀通过管路与机控气动阀连接。0006本发明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所述冲击波接收板的顶端活动连接在阀组控制系统的右端面上,冲击波接收板的左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弹簧,弹簧的左端连接有固定在阀组控制系统右端面上的微调螺栓。0007本发明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
8、,所述单向阀与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外壁上通过管路还连接微调控制阀,微调控制阀的底端通过管路与外部空气连通。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炮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尤其是呼吸性粉尘的浓度,还可以借助压风将掘进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瓦斯吹散,防止掘进头瓦斯积聚;消灭放炮时的火焰,增加降尘水的降尘效果,还可根据使用现场的实际情况实现喷雾时间的无极调节,极大地方便煤矿各种现场的使用,起到一物多用的效果。说明书CN102767388A2/3页4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0。
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中阀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00121、阀组控制系统;2、喷雾气水混合腔;3、喷嘴;4、压力水源;5、压力风源;6、冲击波接收板;7、机控气动阀;8、输水管;9、输风管;10、联通气动水阀;11、气动气阀;12、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3、气体过滤器;14、单向阀;15、弹簧;16、微调螺栓;17、微调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0014如图12所示,一种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包括阀组控制系统1、喷雾。
10、气水混合腔2和喷嘴3,所述阀组控制系统1的底部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压力水源4和压力风源5,阀组控制系统1的右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冲击波接收板6,冲击波接收板6下方设有与阀组控制系统1连接的机控气动阀7,阀组控制系统1的顶端分别通过输水管8和输风管9连接喷雾气水混合腔2,喷雾气水混合腔2的右端面上设有若干呈扇形排列的喷嘴3。0015本发明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所述阀组控制系统1包括分别与输水管8和输风管9连接的联通气动水阀10和气动气阀11,联通气动水阀10和气动气阀11通过管路汇合后连接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的底端通过管路分别连接气体过滤器13和机控气动阀7,。
11、气体过滤器13的左端连接在气动气阀11下方的输风管9上,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的右端通过管路连接单向阀14,单向阀14通过管路与机控气动阀7连接。0016本发明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所述冲击波接收板6的顶端活动连接在阀组控制系统1的右端面上,冲击波接收板6的左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弹簧15,弹簧15的左端连接有固定在阀组控制系统1右端面上的微调螺栓16。0017本发明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所述单向阀14与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之间的连接管路外壁上通过管路还连接微调控制阀17,微调控制阀17的底端通过管路与外部空气连通。0018本发明的煤矿放炮智能控制气水喷雾降尘装置具。
12、体工作时,压力水源2和压力风源3处于压力水、风源承压准备状态。当掘进工作面放炮时产生的冲击波,推动冲击波接收板6使机控气动阀7打开,压力气经气体过滤器13,联通气路使单向阀14打开,压力气体向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的气控端供压力气,联通气动水阀8和气动气阀9开启的气路。在压力气的作用下使联通气动水阀10和气动气阀11同时打开,向喷雾气水混合腔2同时供压力水和压力气,通过喷嘴3喷出,对需要喷雾的地点喷雾降尘,呈扇形排列的喷嘴3可以完全把掘进工作面罩住,有效的阻截粉尘飞扬,把粉尘消灭在产尘地点。说明书CN102767388A3/3页50019设备在喷雾的同时由于单向阀14和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之。
13、间存有压力气体,压力气体的压力大于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左端弹簧的压力时,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始终向联通气动水阀10和气动气阀11供气,使联通气动水阀10和气动气阀11处于开启状态。于此同时调节微调控制阀17不断放气,单向阀14和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之间的压力缓慢递减,当单向阀14和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之间的压力小于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左端弹簧的压力时,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向联通气动水阀10和气动气阀11开启的供气通路关闭,使联联通气动水阀10和气动气阀11同时关闭,喷雾装置停止供压力水和供压力风,喷雾立即停止。通过调节微调螺栓16来调节弹簧15的力度,实现接收冲击波灵敏度的调节。通过调节微调控制阀17的排气量实现对支撑单向气控两位五通阀12开启的工作时间,实现任意调节喷雾装置喷雾时间的目的。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767388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767388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76738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