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声减振装置.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448492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84621.3

申请日:

2011.09.22

公开号:

CN102953447A

公开日:

2013.03.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84申请日:20110922|||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84; E04B1/86; E04B1/98; E06B1/64; E04B2/82

主分类号:

E04B1/84

申请人:

贾猛虎

发明人:

贾猛虎; 王江华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林业大学北路11#柏儒苑1-1-1401室

优先权:

2011.08.19 CN 201110240591.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代理人:

叶树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主要用在对建筑物内部的隔声减振领域中,安装在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建物用于感应空气中的声波振动,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阻尼体和隔振板,所述阻尼体位于所述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建物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振板位于所述第一建物与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内部安装材料及隔断材料如:门、窗等设施,因其内部噪声而产生振动形成的低频噪声,同时,本装置安装简单,容易实施,对建筑物原墙体结构不需要改进,就可得到很好的隔声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在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建物用于感应空气中的声波振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阻尼体和隔振板,所述阻尼体由可发生柔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所述阻尼体位于所述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建物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振板位于所述第一建物与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包括上下两层阻尼板,所述装置还包括钢结构,所述钢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下两层阻尼板之间。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立方体或者半球体。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的形状为半球体时,所述阻尼体的球形顶部切削形成顶部平面,所述顶部平面与所述阻尼体的底部平面平行。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还包括角钢件,所述角钢件的一侧边外部连接所述第一建物,所述角钢件的另一侧边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下方。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振板,所述第二隔振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阻尼体之间。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和连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阻尼体内的最下端,位于所述阻尼体底部上方。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物包括门、窗或者隔断墙。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建物包括建筑物墙体或地面。

说明书

一种隔声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内部对低频噪声的治理所提供的一种隔声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新的交通运输、特殊工艺厂房、及家庭公共娱乐场所的建设,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另外,也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噪声源,其中主要为频率在200赫兹左右的的低频噪声,低频噪声的产生主要有,平板的振动:如大型建筑物墙体、道路桥梁、溢水水坝水流等;气流的振动:如空气压缩机等压缩膨胀;气体非常态激振:如大型送风机的旋转失速;空气的急速压缩、开放:如爆破、铁路列车高速通过隧道等原因引起,这些噪声的存在,一方面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人体产生危害,虽然低频噪声对生理的直接影响没有高频噪声那么明显,而低频噪声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另外长时间噪声的持续作用,也同时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妨碍使用安全。因此,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噪声治理,减少低频噪声带来的危害。
低频噪声的特点是噪声能量集中在低频,频率越低噪声越高,随着频率的增长其噪声降低,低频噪声治理难度很大,几乎所有的吸声材料对低频噪声都不敏感,因此依靠阻性材料对低频噪声能量进行吸附效果极差,低频噪声有很强的声频辐射能量,强烈的低频噪声能使金属板材钢筋混凝土产生振动,主体振动必然导致结构发声,以及出现结构导声,又由于各种材料的振动频率不同,其振动发出的声音明显程度也会不同,低频噪声是结构传声的主要声源,由于低频噪声造成的低频传声而使治理噪声采用的隔声结构产生振动,又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治理噪声不能解决低频结构传声,必然会严重影响其隔声降噪的效果。
由于以上方法在低频噪声治理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因此就急需一种有效的针对低频噪声的隔声降噪的方法,从声音在建筑物内部产生、传递的途径上进行低频噪声治理。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低频噪声治理上受到建筑本身结构的局限性,对于大部分“吸声”、“隔声”结构,在实施后,本身也产生振动,出现噪声二次污染;同时,门、窗等建筑材料使用玻璃,隔声构件大部分使用较薄的冷轧板材,其振动频率与地板、墙体不同,较为敏感,严重影响了隔声构件的隔声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低频降噪技术上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小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内部由于空气振动而产生的结构传声。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隔声减振装置解决:其中,隔声减振装置,安装在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建物用于感应空气中的声波振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阻尼体和隔震板,所述阻尼体由可发生柔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所述阻尼体位于所述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建物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体固定连接;所述隔震板位于所述第一建物与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内部安装材料的及隔断材料如:门、窗等设施,因其内部噪声而产生振动形成的低频噪声,同时,本装置安装简单,容易实施,对建筑物原墙体结构不需要改进,就可得到很好的隔音效果。
在一种优选结构中,阻尼体包括上下两层阻尼板,所述装置还包括钢结构,所述钢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下两层阻尼板之间。在需要较大的安装强度时,可有效提高固定阻尼板的承载强度。
在一种优选结构中,阻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立方体或者半球体。并且当所述阻尼体的形状为半球体时,所述阻尼体的球形顶部切削形成顶部平面,所述顶部平面与所述阻尼体的底部平面平行。在对不同建筑构件的安装场合下,可以适应更多的安装要求,于此同时保持安装强度。
在另一种优选结构中,所述连接板还包括角钢件,所述角钢件的一侧边外部抵接所述第一建物,所述角钢件的另一侧边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下方。针对建筑构件需垂直安装在建筑物地面时,增大安装面积,提供一种新的固定方式。
在进一步改进中,还包括第二隔振板,所述第二隔振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阻尼体之间。进一步减小安装面的振动,从而得到更好的隔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和墙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和墙体之间的立体分解图;
图3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门框、隔断和地面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以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为例,如图1描述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和墙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隔声减振装置安装在建筑物墙体18与窗体外框19之间,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11、阻尼体12、13、14和隔振板15,其中阻尼体12、14由可发生柔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位于建筑物墙体18与窗体外框19之间,并固定在建筑物墙体18上,其中连接板11为“Z”形钢板或具有一定变形系数的金属材料,同时根据安装的需要此连接板11也可以为平板或其他形状,钢板的厚度根据实际安装的窗体外框19或其他建筑材料外框的重量及安装要求所决定,同时为了增加安装部分的使用寿命,可将连接板11进行金属热加工或电镀处理,从而获得更好的防腐蚀性,其中连接板11的一端与窗体外框1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尼体12固定连接;隔振板15位于阻尼体14与建筑物墙体18之间,阻尼体12、14和隔振板15固定连接在建筑物墙体18上。
其中阻尼体中还可以安装钢结构13,当预安装窗体外框19重量较重时,或需要较大的安装强度时,为了进一步对阻尼体结构进行加固,因此可以在阻尼体中间安装钢结构,钢结构与连接板11、阻尼体12、14固定连接,为了不使振动通过阻尼体12、14和钢结构13的连接构件17传导给建筑物墙体18,因此其连接构件的长度的最下端,应位于所述阻尼体底部上方,在此实施例中阻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在以上实施例中的窗体外框19也可以是门体外框,其中建筑物墙体还可以为地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安装建筑结构不能满足安装要求时,可以通过在原建筑结构上安装型材等方式,对本装置给予实施。
通过以上隔声减振装置,可以有效减少由振动产生的低频噪声,因为不需要对原建筑结构进行改造的,就可以进行安装实施,因此使用灵活,安装方便,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安装要求,灵活设计连接结构及阻尼结构,从而更好的满足安装要求,达到更好的减振隔声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图2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和墙体之间的立体分解图,当窗体外框27接收到室内由于声波产生的振动时,首先通过固定连接将此振动传导给连接板21,连接板21通过固定连接将上述振动传到给阻尼体22、24,及钢结构23,阻尼体22、23、24对传导的振动进行阻尼,形成一次振动阻尼,并将阻尼后的振动通过固定连接传导给隔振板25,形成二次振动阻尼,隔振板25与建筑物墙体固定连接,将两次振动阻尼的所剩余的振动传导给建筑物墙体,通过两次振动阻尼后,将有效的减少声波振动产生的低频噪声,并效果明显。
通过安装以上隔声减振装置,当用于实验室空气声隔声时,构件总厚度(包括阻尼体厚度和窗体厚度)60mm时,窗体尺寸与安装方法为:2m×1.6m共3.2m2按照施工规范安装时,检测仪器:RTA840系统,该装置所检项目计权隔声量RW=49dB,依据GB/T8485‑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判定该构件的隔声等级为6级(45dB≤RW)具体内容请参照隔声窗GS/XF/49检测报告,报告编号:A07‑09‑16。
通过安装以上隔声减振装置,当用于另一种实验室空气声隔声时,构件总厚度(包括阻尼体厚度可窗体厚度)250mm时,窗体尺寸与安装方法为:2m×1.6m共3.2m2按照施工规范安装时,检测仪器:RTA840系统,该装置为通风窗通风状态时,所检项目计权隔声量RW=42dB,依据GB/T8485‑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判定该构件的隔声等级为5级(40dB≤RW<45dB)、该装置为完全关闭状态时,所检项目计权隔声量RW=52dB,依据GB/T8485‑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判定该构件的隔声等级为6级(45dB≤RW),具体内容请参照隔声窗GS/XF/41检测报告,报告编号:A07‑09‑17。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图3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门框、隔断和地面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隔声减振装置安装在安装于门框、隔断35和地面之间,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32、阻尼体31和隔振板33,其中阻尼体31由可发生柔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位于连接板32与地面之间,并固定在地面上,其中连接板32为平板,连接板32一端与角钢结构33(隔振板还是角钢、还是连接板?)固定连接,并在两组角钢33与连接板32固定结构中,形成空隙,此空隙和将要安装的门框、隔断35的安装宽度相对应,连接板32另一端与阻尼体31固定连接,隔震板34位于门框、隔断35与地面之间,阻尼体31和隔振板34固定连接在地面上。
通过安装以上隔声减振装置,当用于建筑物内两室之间空气声隔声时,依据GB/T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采用频谱修正量C(频谱1)时,计权隔声量为DnT,w+C=61dB,隔声性能分级为9;采用频谱修正量Ctr(频谱2)时,计权隔声量为DnT,w+Ctr=57dB,隔声性能分级为9,报告编号:A09‑03‑22。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隔声减振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隔声减振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隔声减振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隔声减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隔声减振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953447A43申请公布日20130306CN102953447ACN102953447A21申请号201110284621322申请日20110922201110240591620110819CNE04B1/84200601E04B1/86200601E04B1/98200601E06B1/64200601E04B2/8220060171申请人贾猛虎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林业大学北路11柏儒苑111401室72发明人贾猛虎王江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代理人叶树明54发明名称一种隔声减振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主要。

2、用在对建筑物内部的隔声减振领域中,安装在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建物用于感应空气中的声波振动,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阻尼体和隔振板,所述阻尼体位于所述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建物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振板位于所述第一建物与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内部安装材料及隔断材料如门、窗等设施,因其内部噪声而产生振动形成的低频噪声,同时,本装置安装简单,容易实施,对建筑物原墙体结构不需要改进,就可得到很好的隔声效果。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

3、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1页21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在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建物用于感应空气中的声波振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阻尼体和隔振板,所述阻尼体由可发生柔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所述阻尼体位于所述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建物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振板位于所述第一建物与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包括上下两层阻尼板,所述装置还包括钢结。

4、构,所述钢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下两层阻尼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立方体或者半球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的形状为半球体时,所述阻尼体的球形顶部切削形成顶部平面,所述顶部平面与所述阻尼体的底部平面平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还包括角钢件,所述角钢件的一侧边外部连接所述第一建物,所述角钢件的另一侧边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下方。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振板,所述第二隔振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阻尼体之间。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和连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8。

5、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阻尼体内的最下端,位于所述阻尼体底部上方。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物包括门、窗或者隔断墙。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建物包括建筑物墙体或地面。权利要求书CN102953447A1/4页3一种隔声减振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内部对低频噪声的治理所提供的一种隔声减振装置。背景技术0002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新的交通运输、特殊工艺厂房、及家庭公共娱乐场所的建设,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另外,也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噪声源,其中主要为频率在200赫兹左右的的低频噪声,低频噪声的产。

6、生主要有,平板的振动如大型建筑物墙体、道路桥梁、溢水水坝水流等;气流的振动如空气压缩机等压缩膨胀;气体非常态激振如大型送风机的旋转失速;空气的急速压缩、开放如爆破、铁路列车高速通过隧道等原因引起,这些噪声的存在,一方面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人体产生危害,虽然低频噪声对生理的直接影响没有高频噪声那么明显,而低频噪声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另外长时间噪声的持续作用,也同时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妨碍使用安全。因此,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噪声治理,减少低频噪声带来的危害。0003低频噪声的特点是噪声能量集中在低频,频率越低噪声越高,随着频率的增长其噪声降低,低频噪声治理难度很大,几乎所有的。

7、吸声材料对低频噪声都不敏感,因此依靠阻性材料对低频噪声能量进行吸附效果极差,低频噪声有很强的声频辐射能量,强烈的低频噪声能使金属板材钢筋混凝土产生振动,主体振动必然导致结构发声,以及出现结构导声,又由于各种材料的振动频率不同,其振动发出的声音明显程度也会不同,低频噪声是结构传声的主要声源,由于低频噪声造成的低频传声而使治理噪声采用的隔声结构产生振动,又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治理噪声不能解决低频结构传声,必然会严重影响其隔声降噪的效果。0004由于以上方法在低频噪声治理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因此就急需一种有效的针对低频噪声的隔声降噪的方法,从声音在建筑物内部产生、传递的途径上进行低频噪声治理。000。

8、5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0006在低频噪声治理上受到建筑本身结构的局限性,对于大部分“吸声”、“隔声”结构,在实施后,本身也产生振动,出现噪声二次污染;同时,门、窗等建筑材料使用玻璃,隔声构件大部分使用较薄的冷轧板材,其振动频率与地板、墙体不同,较为敏感,严重影响了隔声构件的隔声效果。发明内容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低频降噪技术上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小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内部由于空气振动而产生的结构传声。0008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隔声减振装置解决其中,隔声减振装置,安装在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建物用于感应空气中。

9、的声波振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阻尼体和隔震板,所述阻尼体由可发生柔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所述阻尼体位于所述第一建物和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所述说明书CN102953447A2/4页4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建物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体固定连接;所述隔震板位于所述第一建物与第二建物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建物上。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0010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内部安装材料的及隔断材料如门、窗等设施,因其内部噪声而产生振动形成的低频噪声,同时,本装置安装简单,容易实施,对建筑物原墙体结构不需要改进,。

10、就可得到很好的隔音效果。0011在一种优选结构中,阻尼体包括上下两层阻尼板,所述装置还包括钢结构,所述钢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下两层阻尼板之间。在需要较大的安装强度时,可有效提高固定阻尼板的承载强度。0012在一种优选结构中,阻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立方体或者半球体。并且当所述阻尼体的形状为半球体时,所述阻尼体的球形顶部切削形成顶部平面,所述顶部平面与所述阻尼体的底部平面平行。在对不同建筑构件的安装场合下,可以适应更多的安装要求,于此同时保持安装强度。0013在另一种优选结构中,所述连接板还包括角钢件,所述角钢件的一侧边外部抵接所述第一建物,所述角钢件的另一侧边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下方。针对建筑构件需。

11、垂直安装在建筑物地面时,增大安装面积,提供一种新的固定方式。0014在进一步改进中,还包括第二隔振板,所述第二隔振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阻尼体之间。进一步减小安装面的振动,从而得到更好的隔振效果。附图说明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0016图1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和墙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和墙体之间的立体分解图;0018图3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门框、隔断和地面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0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以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为例。

12、,如图1描述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和墙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隔声减振装置安装在建筑物墙体18与窗体外框19之间,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11、阻尼体12、13、14和隔振板15,其中阻尼体12、14由可发生柔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位于建筑物墙体18与窗体外框19之间,并固定在建筑物墙体18上,其中连接板11为“Z”形钢板或具有一定变形系数的金属材料,同时根据安装的需要此连接板11也可以为平板或其他形状,钢板的厚度根据实际安装的窗体外框19或其他建筑材料外框的重量及安装要求所决定,同时为了增加安装部分的使用寿命,可将连接板11进行金属热加工或电镀处理,从而获得更好的防腐蚀性,其中连接板。

13、11的一端与窗体外框1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尼体12固定连接;隔振板15位于阻尼体14与建筑物墙体18之间,阻尼体12、14和隔振板15固定连接在建筑物墙体18上。0021其中阻尼体中还可以安装钢结构13,当预安装窗体外框19重量较重时,或需要较说明书CN102953447A3/4页5大的安装强度时,为了进一步对阻尼体结构进行加固,因此可以在阻尼体中间安装钢结构,钢结构与连接板11、阻尼体12、14固定连接,为了不使振动通过阻尼体12、14和钢结构13的连接构件17传导给建筑物墙体18,因此其连接构件的长度的最下端,应位于所述阻尼体底部上方,在此实施例中阻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00。

14、22在以上实施例中的窗体外框19也可以是门体外框,其中建筑物墙体还可以为地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安装建筑结构不能满足安装要求时,可以通过在原建筑结构上安装型材等方式,对本装置给予实施。0023通过以上隔声减振装置,可以有效减少由振动产生的低频噪声,因为不需要对原建筑结构进行改造的,就可以进行安装实施,因此使用灵活,安装方便,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安装要求,灵活设计连接结构及阻尼结构,从而更好的满足安装要求,达到更好的减振隔声效果。0024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图2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窗体和墙体之间的立体分解图,当窗体外框27接收到室内由于声波产生的振动时,首先通过固定连接将此振动传导给连接。

15、板21,连接板21通过固定连接将上述振动传到给阻尼体22、24,及钢结构23,阻尼体22、23、24对传导的振动进行阻尼,形成一次振动阻尼,并将阻尼后的振动通过固定连接传导给隔振板25,形成二次振动阻尼,隔振板25与建筑物墙体固定连接,将两次振动阻尼的所剩余的振动传导给建筑物墙体,通过两次振动阻尼后,将有效的减少声波振动产生的低频噪声,并效果明显。0025通过安装以上隔声减振装置,当用于实验室空气声隔声时,构件总厚度包括阻尼体厚度和窗体厚度60MM时,窗体尺寸与安装方法为2M16M共32M2按照施工规范安装时,检测仪器RTA840系统,该装置所检项目计权隔声量RW49DB,依据GB/T8485。

16、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判定该构件的隔声等级为6级45DBRW具体内容请参照隔声窗GS/XF/49检测报告,报告编号A070916。0026通过安装以上隔声减振装置,当用于另一种实验室空气声隔声时,构件总厚度包括阻尼体厚度可窗体厚度250MM时,窗体尺寸与安装方法为2M16M共32M2按照施工规范安装时,检测仪器RTA840系统,该装置为通风窗通风状态时,所检项目计权隔声量RW42DB,依据GB/T8485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判定该构件的隔声等级为5级40DBRW45DB、该装置为完全关闭状态时,所检项目计权隔声量RW52DB,依据GB/T848。

17、5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判定该构件的隔声等级为6级45DBRW,具体内容请参照隔声窗GS/XF/41检测报告,报告编号A070917。0027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图3示出了一种隔声减振装置安装于门框、隔断和地面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隔声减振装置安装在安装于门框、隔断35和地面之间,所述隔声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板32、阻尼体31和隔振板33,其中阻尼体31由可发生柔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位于连接板32与地面之间,并固定在地面上,其中连接板32为平板,连接板32一端与角钢结构33隔振板还是角钢、还是连接板固定连接,并在两组角钢33与连接板32固定结构中,形成空隙,此空隙和将要安。

18、装的门框、隔断35的安装宽度相对应,连接板32另一端与阻尼体31固定连接,隔震板34位于门框、隔断35与地面之间,阻尼体31和隔振板34固定连接在地面上。说明书CN102953447A4/4页60028通过安装以上隔声减振装置,当用于建筑物内两室之间空气声隔声时,依据GB/T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采用频谱修正量C频谱1时,计权隔声量为DNT,WC61DB,隔声性能分级为9;采用频谱修正量CTR频谱2时,计权隔声量为DNT,WCTR57DB,隔声性能分级为9,报告编号A090322。0029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953447A1/3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953447A2/3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2953447A3/3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295344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