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镜头.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202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31 C N 1 0 4 2 5 2 0 2 7 A (21)申请号 201410455830.3 (22)申请日 2014.09.09 G02B 7/04(2006.01) (71)申请人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地址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珠江路 169号 申请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柯延锋 萧启宏 何文中 林颖芳 (54) 发明名称 镜头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包含镜筒以及第一转 环。镜筒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 出部,其中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位于第一。
2、定 位部的两侧。第一转环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挡墙 以及第二挡墙,其中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位于第 二定位部的两侧。当第一转环设置于镜筒上时,第 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且第一挡墙与 第二挡墙分别止挡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相对 第一定位部的轴线转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2027 A CN 104252027 A 1/1页 2 1.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镜筒,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
3、与该第二突出部位 于该第一定位部的两侧;以及 第一转环,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挡墙以及第二挡墙,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位于该 第二定位部的两侧; 其中,当该第一转环设置于该镜筒上时,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且该 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分别止挡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相对该第一定位部的轴线 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墙限制该第一突出部相对该第一 定位部的该轴线朝第一方向转动,该第二挡墙限制该第二突出部相对该第一定位部的该轴 线朝第二方向转动,且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环还具有第三挡墙以及第四挡墙, 该第。
4、三挡墙与该第一挡墙相对,该第四挡墙与该第二挡墙相对,当该第一转环设置于该镜 筒上时,该第一突出部位于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三挡墙之间,且该第二突出部位于该第二挡 墙与该第四挡墙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转环,其中该第一转环具有两第 一卡合部,该第二转环具有两第二卡合部,当该第二转环设置于该镜筒上时,该两第一卡合 部分别与该两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筒还具有第三定位部,该第二转环具有 第四定位部,当该第二转环设置于该镜筒上时,该第三定位部与该第四定位部相互卡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为定位柱,该第。
5、二定位部为定 位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应用于相机或投影机。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52027 A 1/4页 3 镜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镜头,尤指一种以卡固方式组装镜筒与转环的镜头。 背景技术 0002 镜头为相机与投影机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元件,一般而言,镜头可分为伸缩镜头 (亦即,变焦镜头)与定焦镜头,两者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焦距值。定焦镜头的焦距值是一个 单一的数值,而伸缩镜头的焦距值则是一段范围。与定焦镜头相较,伸缩镜头上多了一个用 来调整焦距值的转环。使用者可转动此转环,以选择所欲的焦距值。目前,镜头上的转环都 是以螺丝直接锁附于镜筒上。
6、。然而,在以螺丝将转环锁附于镜筒上时,有可能因为锁附的力 道过大,而使镜筒中的透镜组偏离预定的光路,进而对镜头的成像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卡固方式组装镜筒与转环的镜头,以解决上述问 题。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包含: 0005 镜筒,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二突出 部位于该第一定位部的两侧;以及 0006 第一转环,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挡墙以及第二挡墙,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位 于该第二定位部的两侧; 0007 其中,当该第一转环设置于该镜筒上时,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 且该第一挡墙与。
7、该第二挡墙分别止挡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相对该第一定位部的 轴线转动。 0008 较佳的,该第一挡墙限制该第一突出部相对该第一定位部的该轴线朝第一方向转 动,该第二挡墙限制该第二突出部相对该第一定位部的该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且该第一 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 0009 较佳的,该第一转环还具有第三挡墙以及第四挡墙,该第三挡墙与该第一挡墙相 对,该第四挡墙与该第二挡墙相对,当该第一转环设置于该镜筒上时,该第一突出部位于该 第一挡墙与该第三挡墙之间,且该第二突出部位于该第二挡墙与该第四挡墙之间。 0010 较佳的,还包含第二转环,其中该第一转环具有两第一卡合部,该第二转环具有两 第二卡合部,当该。
8、第二转环设置于该镜筒上时,该两第一卡合部分别与该两第二卡合部相 互卡固。 0011 较佳的,该镜筒还具有第三定位部,该第二转环具有第四定位部,当该第二转环设 置于该镜筒上时,该第三定位部与该第四定位部相互卡固。 0012 较佳的,该第一定位部为定位柱,该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孔。 0013 较佳的,该镜头应用于相机或投影机。 0014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于镜筒上设置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且于第 说 明 书CN 104252027 A 2/4页 4 一转环上设置对应的第二定位部、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因此,组装人员可藉由使第一定位 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而将第一转环设置于镜筒上。在将第一。
9、转环设置于镜筒上后,第 一挡墙与第二挡墙即会分别止挡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相对第一定位部的轴线转动,使 得第一转环固定于镜筒上。此外,本发明于第一转环上设置两第一卡合部,且于第二转环上 设置对应的两第二卡合部。因此,在将第一转环设置于镜筒上后,组装人员可使两第一卡合 部分别与两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固,而将第二转环设置于镜筒上。由于本发明是以卡固方式 组装镜筒与转环,可避免现有技术以螺丝锁附对镜头成像的影响。 0015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 解。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镜头的立体图。 0017 图2为图1中的镜头的爆炸图。 001。
10、8 图3为图1中的镜头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0019 图4为图1中的镜头沿X-X线的剖面图。 0020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转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镜头1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 镜头1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的镜头1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的镜头1沿 X-X线的剖面图。 0022 如图1至图4所示,镜头1包含镜筒10、第一转环12以及第二转环14。镜头1可 应用于相机、投影机或其它具有成像功能的电子装置,视实际应用而定。于实际应用中,镜 筒10中设置有用以成像的透镜组16。镜筒10具有第一定位部100、第一突出部10。
11、2以及第 二突出部104,其中第一突出部102与第二突出部104位于第一定位部100的两侧。第一转 环12具有第二定位部120、第一挡墙122以及第二挡墙124,其中第一挡墙122与第二挡墙 124位于第二定位部120的两侧。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00的位置与第二定位部120 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突出部102的位置与第一挡墙122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二突出部104的 位置与第二挡墙124的位置相对应。此外,第一转环12可具有两第一卡合部126,且第二转 环14可具有两第二卡合部140,其中两第一卡合部126的位置与两第二卡合部140的位置 相对应。再者,镜筒10可具有第三定位部106,且第二转。
12、环14可具有第四定位部142,其中 第三定位部106的位置与第四定位部142的位置相对应。 0023 于组装镜头1时,组装人员可先将第一转环12的第二定位部120对准镜筒10的 第一定位部100,以使第一定位部100与第二定位部120相互卡固,而将第一转环12设置 于镜筒10上。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00为定位柱,且第二定位部120为定位孔,因此 组装人员可将第一定位部100插入第二定位部120中,以使第一定位部100与第二定位部 120相互卡固。较佳地,可使第一定位部100与第二定位部120以松配合的方式相互卡固, 以避免组装时产生不必要的应力而影响镜头1的成像。然而,经由适当的设计,第。
13、一定位部 100与第二定位部120亦可以紧配合的方式相互卡固,不以松配合为限。需说明的是,本发 说 明 书CN 104252027 A 3/4页 5 明亦可将第一定位部100设计为定位孔,且将第二定位部120设计为定位柱,以达到上述之 卡固效果。 0024 如图4所示,当第一转环12设置于镜筒10上时,第一定位部100即会与第二定位 部120相互卡固,且第一挡墙122与第二挡墙124即会分别止挡第一突出部102与第二突 出部104相对第一定位部100的轴线A转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挡墙122是限制第一突 出部102相对第一定位部100的轴线A朝图1所示的第一方向D1转动,且第二挡墙124是 限。
14、制第二突出部104相对第一定位部100的轴线A朝图1所示的第二方向D2转动,其中第 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反。藉此,即可以卡固方式将第一转环12固定于镜筒10上,且 防止第一转环12相对镜筒10转动。 0025 在将第一转环12设置于镜筒10上后,组装人员可再将第二转环14的第四定位部 142对准镜筒10的第三定位部106,以使第三定位部106与第四定位部142相互卡固,且将 第二转环14的两第二卡合部140对准第一转环12的两第一卡合部126,以使两第一卡合部 126分别与两第二卡合部140相互卡固,而将第二转环14设置于镜筒10上。于此实施例 中,第三定位部106为定位柱,且第四定位部。
15、142为定位孔,因此组装人员可将第三定位部 106插入第四定位部142中,以使第三定位部106与第四定位部142相互卡固。较佳地,可 使第三定位部106与第四定位部142以松配合的方式相互卡固,以避免组装时产生不必要 的应力而影响镜头1的成像。然而,经由适当的设计,第三定位部106与第四定位部142亦 可以紧配合的方式相互卡固,不以松配合为限。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亦可将第三定位部106 设计为定位孔,且将第四定位部142设计为定位柱,以达到上述之卡固效果。此外,第一卡 合部126与第二卡合部140可为相互配合的卡勾,但不以此为限。 0026 如图4所示,当第二转环14设置于镜筒10上时,第三定位。
16、部106即会与第四定位 部142相互卡固,且两第一卡合部126即会分别与两第二卡合部140相互卡固。藉此,即可 以卡固方式将第二转环14固定于镜筒10上。由于第二转环14是与第一转环12相互卡固, 且第一转环12无法相对镜筒10转动,因此第二转环14亦无法相对镜筒10转动。 0027 当镜筒10为可调整焦距值的伸缩镜筒时,使用者即可转动第一转环12与第二转 环14,以带动镜筒10伸长或缩短,进而调整镜头1的焦距值。 0028 请参阅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转环12的立体图。第一转环 12与上述的第一转环12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转环12另具有第三挡墙128以及第 四挡墙130,。
17、其中第三挡墙128与第一挡墙122相对,且第四挡墙130与第二挡墙124相对。 当第一转环12设置于图2中的镜筒10上时,第一突出部102即会位于第一挡墙122与第 三挡墙128之间,且第二突出部104即会位于第二挡墙124与第四挡墙130之间。藉此,即 可利用第一挡墙122与第三挡墙128相互配合,且利用第二挡墙124与第四挡墙130,来防 止第一转环12相对镜筒10转动。需说明的是,图5中与图1至图4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 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9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于镜筒上设置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且于第 一转环上设置对应的第二定位部、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
18、。因此,组装人员可藉由使第一定位 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而将第一转环设置于镜筒上。在将第一转环设置于镜筒上后,第 一挡墙与第二挡墙即会分别止挡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相对第一定位部的轴线转动,使 得第一转环固定于镜筒上。此外,本发明于第一转环上设置两第一卡合部,且于第二转环上 说 明 书CN 104252027 A 4/4页 6 设置对应的两第二卡合部。因此,在将第一转环设置于镜筒上后,组装人员可使两第一卡合 部分别与两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固,而将第二转环设置于镜筒上。由于本发明是以卡固方式 组装镜筒与转环,可避免现有技术以螺丝锁附对镜头成像的影响。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 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CN 104252027 A 1/5页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52027 A 2/5页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52027 A 3/5页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52027 A 4/5页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52027 A 10 5/5页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52027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