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勘探放收线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4654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20302.7

申请日:

2014.07.04

公开号:

CN104150288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5H 75/38申请公布日:201411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H 75/38申请日:20140704|||公开

IPC分类号:

B65H75/38; B65H75/44

主分类号:

B65H75/38

申请人:

黑龙江科技大学

发明人:

康健; 杨永超; 代少军; 张继忠; 林井祥

地址:

15002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野外勘探放(收)线器,涉及一种野外勘探中用于远距离放(收)探测线的工具。针对远距离野外放(收)探测线困难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由手动转轴杆(1)、轴承(2)、探测线滚筒(3)和底座(4)四部分构成,所述探测线滚筒(3)的两端安装有轴承(2),轴承(2)设置在底座(4)的中心处,手动转轴杆(1)与探测线滚筒(3)固定连接并带动探测线滚筒(3)旋转。本发明野外勘探放(收)线器质轻、使用方便,具有原理简单、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收)线器由手动转轴杆(1)、轴承(2)、探测线滚筒(3)和底座(4)四部分构成,探测线滚筒(3)的两端安装有轴承(2),轴承(2)设置在底座(4)的中心处,手动转轴杆(1)与探测线滚筒(3)固定连接并带动探测线滚筒(3)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转轴杆(1)的把柄呈“Z”型弯曲状,弯曲间距在0.15-0.25m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转轴杆(1)总长1.2-1.5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为径向止推滚动轴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线滚筒(3)的直径在0.3-0.5m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为三角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腰边相等且不小于0.6m,底边不大于0.9m,底边大于两腰边。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通过锚栓和手动转轴杆(1)锚固。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和探测线滚筒(3)之间用光滑垫片隔离。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线滚筒(3)和底座(4)之间用光滑垫片隔离。

说明书

野外勘探放(收)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勘探中用于远距离放(收)探测线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200-3000m远距离野外放(收)探测线的工具。
背景技术
野外勘探中,探测线的布置一般只凭借工作人员徒手放出和收回,或者用一些简单的辅助设备,探测线在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必要的情况下探测线需布置多砸,此过程在勘探过程中工作量大,施工时间长,耗费大量探测时间,目前尚未有发明完善此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远距离野外放(收)探测线困难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理简单、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野外勘探放(收)线器,由手动转轴杆、轴承、探测线滚筒和底座四部分构成,探测线滚筒的两端安装有轴承,轴承设置在底座的中心处,手动转轴杆与探测线滚筒固定连接并带动探测线滚筒旋转。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手动转轴杆的把柄弯曲易受力;轴承使用径向止推滚动轴承,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且减小摩擦力;底座是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应用时可以良好的稳定其重心,使其不易出现倾斜、侧翻等失稳状况。
2、通过使用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野外探测过程中探测线线布置工艺的工作效率。
3、各部件所需材料在市场上比较常见,供给量大,很容易购买,加工容易。
4、本发明野外勘探放(收)线器质轻、使用方便,且对探测线布置这项工艺的适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野外勘探放(收)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手动转轴杆1:通过对其转动来实现探测线的放出和收回;
二、轴承2:作为手动转轴杆1和底座4的连接,转动手动转轴杆1时可减小摩擦;
三、探测线滚筒3:转动手动转轴杆1时,探测线缠绕(散开)在其滚筒上;
四、底座4:整个器材具有稳定的重心,不易出现倾斜、侧翻等失稳状况;
所述底座4由左底座和右底座组成,轴承2镶嵌在中心切出圆孔的底座4内,探测线滚筒3安装在轴承2上且位于左底座和右底座之间,手动转轴杆1的一端贯穿轴承2中心和中空的探测线滚筒3,手动转轴杆1与探测线滚筒3固定连接并带动探测线滚筒3旋转。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手动转轴杆1的把柄呈“Z”型弯曲状,弯曲间距在0.15-0.25m之间,手动转轴杆1总长1.2-1.5m。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不同的是,所述轴承2为径向止推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不同的是,所述探测线滚筒3的直径在0.3-0.5m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四不同的是,所述底座4为三角形,一般两腰边相等且不小于0.6m,底边不大于0.9m,底边要大于两腰边。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五不同的是,所述手动转轴杆1嵌入在探测线滚筒3边缘处应用焊接的方法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六不同的是,所述轴承2外边缘与底座4圆孔边缘应用焊接的方法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七不同的是,所述底座4两端外侧用锚栓和手动转轴杆1锚固。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八不同的是,所述轴承2和探测线滚筒3、探测线滚筒3和底座4用光滑垫片隔离。
现场实践时,将各部件连接好后,到达野外工作地点对探测线的放出(收回),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右底座外端锚栓取出,再将右底座卸下,然后将探测线放在探测线滚筒3上,最后将右底座按上,锚栓锚固。
打开线头,转动手动转轴杆1,探测线从探测线滚筒3上放出。反之,则是收回探测线的方法。

野外勘探放收线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野外勘探放收线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野外勘探放收线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外勘探放收线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勘探放收线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0288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0288A21申请号201410320302722申请日20140704B65H75/38200601B65H75/4420060171申请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地址150027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72发明人康健杨永超代少军张继忠林井祥54发明名称野外勘探放收线器57摘要一种野外勘探放收线器,涉及一种野外勘探中用于远距离放收探测线的工具。针对远距离野外放收探测线困难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由手动转轴杆1、轴承2、探测线滚筒3和底座4四部分构成,所述探测线滚筒3的两端安装有轴承2,轴承2设。

2、置在底座4的中心处,手动转轴杆1与探测线滚筒3固定连接并带动探测线滚筒3旋转。本发明野外勘探放收线器质轻、使用方便,具有原理简单、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50288ACN104150288A1/1页21一种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收线器由手动转轴杆1、轴承2、探测线滚筒3和底座4四部分构成,探测线滚筒3的两端安装有轴承2,轴承2设置在底座4的中心处,手动转轴杆1与探测线滚筒3固定连接并带动探测线滚筒3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

3、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转轴杆1的把柄呈“Z”型弯曲状,弯曲间距在015025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转轴杆1总长121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为径向止推滚动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线滚筒3的直径在0305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为三角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腰边相等且不小于06M,底边不大于09M,底边大于两腰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通过。

4、锚栓和手动转轴杆1锚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和探测线滚筒3之间用光滑垫片隔离。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线滚筒3和底座4之间用光滑垫片隔离。权利要求书CN104150288A1/2页3野外勘探放收线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勘探中用于远距离放收探测线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2003000M远距离野外放收探测线的工具。背景技术0002野外勘探中,探测线的布置一般只凭借工作人员徒手放出和收回,或者用一些简单的辅助设备,探测线在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必要的情况下探测线需布置多砸,此过程在勘探过程中工作量大,施工时间长。

5、,耗费大量探测时间,目前尚未有发明完善此工艺。发明内容0003针对远距离野外放收探测线困难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理简单、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5一种野外勘探放收线器,由手动转轴杆、轴承、探测线滚筒和底座四部分构成,探测线滚筒的两端安装有轴承,轴承设置在底座的中心处,手动转轴杆与探测线滚筒固定连接并带动探测线滚筒旋转。000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00071、本发明手动转轴杆的把柄弯曲易受力;轴承使用径向止推滚动轴承,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且减小摩擦力;底座是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应用时可以良好的稳定其重心,使其不易。

6、出现倾斜、侧翻等失稳状况。00082、通过使用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野外探测过程中探测线线布置工艺的工作效率。00093、各部件所需材料在市场上比较常见,供给量大,很容易购买,加工容易。00104、本发明野外勘探放收线器质轻、使用方便,且对探测线布置这项工艺的适用性较高。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发明野外勘探放收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0013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野外勘探放收线器分以下四个部分00。

7、14一、手动转轴杆1通过对其转动来实现探测线的放出和收回;0015二、轴承2作为手动转轴杆1和底座4的连接,转动手动转轴杆1时可减小摩擦;说明书CN104150288A2/2页40016三、探测线滚筒3转动手动转轴杆1时,探测线缠绕散开在其滚筒上;0017四、底座4整个器材具有稳定的重心,不易出现倾斜、侧翻等失稳状况;0018所述底座4由左底座和右底座组成,轴承2镶嵌在中心切出圆孔的底座4内,探测线滚筒3安装在轴承2上且位于左底座和右底座之间,手动转轴杆1的一端贯穿轴承2中心和中空的探测线滚筒3,手动转轴杆1与探测线滚筒3固定连接并带动探测线滚筒3旋转。0019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

8、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手动转轴杆1的把柄呈“Z”型弯曲状,弯曲间距在015025M之间,手动转轴杆1总长1215M。0020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不同的是,所述轴承2为径向止推滚动轴承。0021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不同的是,所述探测线滚筒3的直径在0305M之间。0022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四不同的是,所述底座4为三角形,一般两腰边相等且不小于06M,底边不大于09M,底边要大于两腰边。0023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五不同的是,所述手动转轴杆1嵌入在探测线滚筒3边缘处应用焊接的方法连接。0024具体实施方式。

9、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六不同的是,所述轴承2外边缘与底座4圆孔边缘应用焊接的方法连接。0025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七不同的是,所述底座4两端外侧用锚栓和手动转轴杆1锚固。0026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八不同的是,所述轴承2和探测线滚筒3、探测线滚筒3和底座4用光滑垫片隔离。0027现场实践时,将各部件连接好后,到达野外工作地点对探测线的放出收回,具体操作方法如下0028将右底座外端锚栓取出,再将右底座卸下,然后将探测线放在探测线滚筒3上,最后将右底座按上,锚栓锚固。0029打开线头,转动手动转轴杆1,探测线从探测线滚筒3上放出。反之,则是收回探测线的方法。说明书CN104150288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5028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