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组装方法以及车身组装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身组装方法以及车身组装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44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04 C N 1 0 4 3 3 4 4 4 5 A (21)申请号 201380029537.4 (22)申请日 2013.02.21 2012-127349 2012.06.04 JP B62D 65/00(2006.01) B23P 19/00(2006.01) B23P 19/04(2006.01) B23P 21/00(2006.01) (71)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藤崎明夫 小岛秀人 石川佳男 松上芳隆 (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
2、21 代理人海坤 (54) 发明名称 车身组装方法以及车身组装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节省空间且经济性的车 身组装方法以及车身组装装置。车身组装方法包 括:利用第一夹具(9)对底板总成(1)进行保持 的第一保持工序(S2);利用第二夹具对车顶拱部 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工序(S3);连结第一夹具和 第二夹具的夹具连结工序(S4);通过第一夹具和 第二夹具对侧面内部总成进行保持的第三保持工 序(S5);以及通过焊接处理来形成内部骨架的焊 接工序(S6S9)。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12.04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
3、2013/054321 2013.02.21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183321 JA 2013.12.12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4445 A CN 104334445 A 1/1页 2 1.一种车身组装方法,其是使用底板组件、侧面内部组件以及车顶拱部来形成车身的 内部骨架的车身组装方法, 所述车身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第一夹具将所述底板组件以定位在规定的保持位置上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一。
4、保 持工序; 利用第二夹具将所述车顶拱部以定位在规定的保持位置上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二保 持工序; 在所述第一保持工序及第二保持工序之后,连结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由此 使所述底板组件和车顶拱部相互定位的夹具连结工序; 在所述夹具连结工序之后,利用所述第一夹具以及第二夹具将所述侧面内部组件以一 部分相对于所述底板组件以及车顶拱部抵接且被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三保持工序;以 及 在所述第三保持工序之后,通过焊接处理将所述底板组件、车顶拱部以及侧面内部组 件结合,从而形成内部骨架的焊接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工序包括: 对全部焊接位置中的一部分的焊接。
5、位置进行焊接处理的第一焊接工序; 在所述第一焊接工序之后,解除所述第二夹具对所述车顶拱部以及侧面内部组件的保 持,使所述第二夹具退避到规定位置的第二夹具退避工序;以及 在所述第二夹具退避工序之后,对剩余的焊接位置进行焊接处理的第二焊接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装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焊接工序之后且在所述第二焊接工序之前,解除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 夹具的连结的一部分。 4.一种车身组装装置,其是使用底板组件、侧面内部组件以及车顶拱部来形成车身的 内部骨架的车身组装装置, 所述车身组装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焊接部; 将所述底板组件以定位在规定的保持位置上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一夹具;。
6、 将所述车顶拱部以定位在规定的保持位置上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二夹具;以及 通过将保持有所述底板组件的第一夹具与保持有所述车顶拱部的第二夹具相互连结, 由此将该底板组件和车顶拱部相互定位的连结部, 所述第一夹具以及第二夹具具有如下功能:将所述侧面内部组件以一部分相对于由所 述连结部定位了的底板组件以及车顶拱部抵接且被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 所述焊接部具有如下功能:对通过所述第一夹具以及第二夹具保持的底板组件、车顶 拱部以及侧面内部组件实施焊接,从而形成内部骨架。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34445 A 1/5页 3 车身组装方法以及车身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利用底板组件、侧。
7、面内部组件以及车顶拱部来形成车身的内部骨架的 车身组装方法以及车身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利用底板部件、侧面部件以及车顶部件来组装车身的车身组装方法, 已知有将保持各部件的各夹具连结并对各部件在彼此临时组装的状态下进行焊接的方法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在此方法中,分别通过底板夹具、侧面夹具以及车顶夹具将底板部件、侧面部件以 及车顶部件保持,在此状态下连结底板夹具、侧面夹具以及车顶夹具,从而进行底板部件、 侧面部件以及车顶部件的临时组装。然后,保持该临时组装状态而将各夹具一体地搬运,同 时在多个加工台上对底板部件、侧面部件以及车顶部件进行焊接而实施临时拼合。 00。
8、04 在临时拼合后,解除各夹具的连结,并将各夹具分离卸下,之后再进行加焊。由此 来完成主体。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349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但是,根据上述以往的车身组装方法,需要用于将各夹具一体进行搬运的搬运设 备、在运达地的各加工台上能够进行临时焊接、加焊用的多台焊接机。即,在实施该车身组 装方法时,需要增设各种设备。因此,就这种车身组装方法而言,需要确保增设设备的费用 和/或设置场所。 0010 鉴于以往的技术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空间且经济性的车身组装 方法以及车身组装装。
9、置。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 本发明的车身组装方法是使用底板组件、侧面内部组件以及车顶拱部来形成车身 的内部骨架的车身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第一夹具将所述底板组件以定位在规 定的保持位置上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工序;利用第二夹具将所述车顶拱部以定位在 规定的保持位置上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工序;在所述第一保持工序及第二保持工序 之后,连结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由此使所述底板组件和车顶拱部相互定位的夹 具连结工序;在所述夹具连结工序之后,利用所述第一夹具以及第二夹具将所述侧面内部 组件以相对于所述底板组件以及车顶拱部被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三保持工序;以及在 。
10、所述第三保持工序之后,通过焊接处理将所述底板组件、车顶拱部以及侧面内部组件结合, 从而形成内部骨架的焊接工序。 说 明 书CN 104334445 A 2/5页 4 0013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利用连结着的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将底板组件、侧面内部组 件以及车顶拱部以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并同时对这些部件实施焊接处理,由此来形成内 部骨架。因此,没有必要像以往那样,在保持各组件的组装状态的同时将各夹具一体地搬运 到多个加工台上并在各加工台上进行临时焊接和/或加焊。 0014 即,能够在一个加工台上由底板组件、侧面内部组件以及车顶拱部来形成内部骨 架。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的许多设备,所以能够提供省空。
11、间且经济性的车身组装方法。 0015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焊接工序包括:对全部焊接位置中的一部分的焊接位 置进行焊接处理的第一焊接工序;在所述第一焊接工序之后,解除所述第二夹具对所述车 顶拱部以及侧面内部组件的保持,使所述第二夹具退避到规定位置的第二夹具退避工序; 以及在所述第二夹具退避工序之后,对剩余的焊接位置进行焊接处理的第二焊接工序。 0016 由此,在第一焊接工序中,即使第二夹具存在,也可以对无焊接障碍的一部分焊接 位置进行焊接处理,从而使底板组件、车顶拱部以及侧面内部组件临时结合,其后,使第二 夹具退避之后,对会因第二夹具的存在而有焊接障碍的剩余焊接位置进行焊接处理,由此 能够。
12、使底板组件、车顶拱部以及侧面内部组件完全地结合。 0017 另外,在此情况下,可以在所述第一焊接工序之后且在所述第二焊接工序之前,解 除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的连结的一部分。由此,对于会因这一部分的连结而产生 了焊接障碍的焊接位置,也能够在第二焊接工序中进行焊接处理。 0018 本发明的车身组装装置为使用底板组件、侧面内部组件以及车顶拱部来形成车身 的内部骨架的车身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焊接部;将所述底板组件以定位在规定的 保持位置上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一夹具;将所述车顶拱部以定位在规定的保持位置上的状 态进行保持的第二夹具;以及通过将保持有所述底板组件的第一夹具与保持有所述车顶拱 部。
13、的第二夹具相互连结,由此将该底板组件和车顶拱部相互定位的连结部,所述第一夹具 以及第二夹具具有如下功能:将所述侧面内部组件以相对于由所述连结部定位了的底板组 件以及车顶拱部被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所述焊接部具有如下功能:将通过所述第一夹具 以及第二夹具保持的底板组件、车顶拱部以及侧面内部组件利用焊接处理进行结合,从而 形成内部骨架。 0019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与上述的车身组装方法的情况相同,由于能够在一个加工台 上由底板组件、车顶拱部以及侧面内部组件来形成内部骨架,所以可以提供省空间且经济 性的车身组装装置。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表示用于形成车身的内部骨架的各组件的立体图。 0021 图。
14、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组装装置的主视图以及俯视图。 0022 图3是表示由图2的车身组装装置实施的工序的流程图。 0023 图4是表示在图3的工序中的焊接处理中的焊接点的一个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通过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实施方式中的车身组 装装置形成的车身的内部骨架利用作为底板组件的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2,作为侧面内部 说 明 书CN 104334445 A 3/5页 5 组件的两个侧面内部总成3、以及挡风玻璃4来形成。车顶拱部2由前部车顶拱部5、中央 车顶拱部6以及后部车顶拱部7构成。 0025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的车身组装装置具备:作为。
15、焊接部的焊接机器人8;以将 底板总成1定位在规定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保持底板总成1的第一夹具9;以将车顶拱部2 以及挡风玻璃4定位在规定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保持车顶拱部2以及挡风玻璃4的第二夹具 10;将第一夹具9和第二夹具10相互连结的前侧连结部11以及后侧连结部12。 0026 前侧连结部11以及后侧连结部12通过将保持底板总成1的第一夹具9和保持车 顶拱部2以及保持挡风玻璃4的第二夹具10连结,从而将底板总成1和车顶拱部2以及挡 风玻璃4相互定位。前侧连结部11以及后侧连结部12分别在车身的左右方向上对称的位 置上各设置2个。 0027 第一夹具9以及第二夹具10具有以下功能:将侧面内部总成3以。
16、相对于由前侧连 结部11及后侧连结部12定位了的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2以及挡风玻璃4一部分抵接且被 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焊接机器人8利用焊接处理对由第一夹具9以及第二夹具10通过 上述方式保持的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2、挡风玻璃4以及侧面内部总成3进行连结,从而形 成内部骨架。 0028 第一夹具9通过将底板总成1支承在如图2所示的落座位置P1P4上,由此将 底板总成1保持为定位了的状态。在落座位置P1、P2上,插入定位用的放水销。在车身的 左右方向上对称的位置上,分别定义一组落座位置P1P4。 0029 另外,第一夹具9将左右的侧面内部总成3分别在如图2所示的保持位置P5P7 上以被定位的状态。
17、进行保持。这种保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向设置在侧面内部总成3的板 材上的定位用的孔内插入定位用的销,并通过夹紧装置从突出的销的前端侧将该板材向夹 具侧夹紧。 0030 第二夹具10将前部车顶拱部5、中央车顶拱部6以及后部车顶拱部7分别在图2所 示的保持位置P8P10上以被定位的状态进行支承,并将挡风玻璃4在保持位置P11上以 被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在车身的左右方向上对称的位置上分别定义一组保持位置P8 P11。 0031 保持位置P8P10上的保持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彼此对应的车顶拱部2的板材 上设置的定位用的孔中插入定位用的销,同时在该定位用的孔的前后方向上将车顶拱部2 的各端部夹紧。保持位置。
18、P11上的保持通过夹紧装置等来进行。 0032 另外,第二夹具10将左右的侧面内部总成3分别在图2所示的保持位置P12P15 上以被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保持位置P12上的保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向设置在侧面内 部总成3的板材上的定位用的孔中插入定位用的销,并对定位用的孔附近的多个部位进行 夹紧。另外,保持位置P13P15上的保持通过对侧面内部总成3的板材进行夹紧来进行。 0033 前侧连结部11包括设置在第一夹具9上的前侧对接支柱13上的第一夹具9侧的 连结部和设置在对应的第二夹具10上的位置处的第二夹具10侧的连结部。后侧连结部12 包括设置在第一夹具9上的后侧对接支柱14上的第一夹具9侧的连。
19、结部和设置在对应的 第二夹具10上的位置处的第二夹具10侧的连结部。 0034 图3表示由车身组装装置进行的内部骨架形成工序的流程图。当内部骨架形成工 序开始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第一夹具9上的前侧对接支柱13保持为立起的状态(步骤 说 明 书CN 104334445 A 4/5页 6 S1)。 0035 然后,进行利用第一夹具9将底板总成1以定位在规定的保持位置上的状态进行 保持的第一保持工序(步骤S2)。即,底板总成1由往返传送设备搬运过来,被第一夹具9 接收。此时,第一夹具9如上所述那样将底板总成1支承在落座位置P1P4上。由此,底 板总成1相对于第一夹具9被定位,并由第一夹具9保持。。
20、 0036 接着,进行利用第二夹具10将车顶拱部2以及挡风玻璃4以定位在规定的保持位 置上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工序(步骤S3)。该保持如上所述在保持位置P8P10以 及P11上被定位的状态下进行。 0037 然后,进行通过将第一夹具9和第二夹具10连结而使底板总成1与车顶拱部2及 挡风玻璃4相互定位的夹具连结工序(步骤S4)。该连结通过前侧连结部11以及后侧连结 部12来进行。 0038 接着,进行第三保持工序(步骤S5)。该第三保持工序为:通过第一夹具9以及第 二夹具10将侧面内部总成3以相对于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2以及挡风玻璃4一部分抵接 且被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 0039 即,分别保。
21、持左右的侧面内部总成3的各搬运手15(参照图2)以侧面内部总成3 的下端朝向底板总成1侧的状态使侧面内部总成3下降。此时,由于侧面内部总成3的与 前侧对接支柱13对应的位置的下端是敞开的,所以侧面内部总成3不与前侧对接支柱13 发生干涉。 0040 当侧面内部总成3到达规定的下降位置时,搬运手15使侧面内部总成3向底板总 成1以及车顶拱部2方向移动。由此,侧面内部总成3以一部分与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2 以及挡风玻璃4抵接且相对于第一夹具9以及第二夹具10被定位的方式,由第一夹具9以 及第二夹具10保持。 0041 即,第一夹具9如上所述将左右的侧面内部总成3在如图2所示的保持位置P5 P7上以。
22、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第二夹具10将左右的侧面内部总成3分别在如图2所示的 保持位置P12P15上以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另外,当该保持完成时,各搬运手15解除 对侧面内部总成3的保持并退避。 0042 然后,进行通过焊接处理将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2、侧面内部总成3以及挡风玻璃 4结合从而形成内部骨架的焊接工序(步骤S6S9)。该焊接工序由第一焊接工序(步骤 S6)、第二夹具退避工序(步骤S7)、对接支柱退避工序(步骤S8)以及第二焊接工序(步骤 S9)构成。 0043 在第一焊接工序(步骤6)中,对全部焊接位置中的一部分进行焊接处理。即,焊 接机器人8在规定的全部焊接点中对预先确定的一部分进行点。
23、焊,使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 2、侧面内部总成3以及挡风玻璃4结合,从而临时形成内部骨架。 0044 在第二夹具退避工序(步骤7)中,第二夹具10解除对车顶拱部2、侧面内部成品 3以及挡风玻璃4的保持,退避到不会妨碍第二焊接工序的规定位置(步骤S7)。 0045 在对接支柱退避工序(步骤S8)中,第一夹具9和第二夹具10的连结的一部分被 解除。即,在解除通过前侧连结部11所进行的连结的同时,将处于立起状态的第一夹具9 的左右的前侧对接支柱13分别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放倒并配置在退避位置上(步骤8)。 0046 然后,在第二焊接工序(步骤S9)中,焊接机器人8对剩余的焊接点进行点焊。此 说 明 书CN。
24、 104334445 A 5/5页 7 时,由于第二夹具10以及前侧对接支柱13位于退避位置,所以不会由此而对剩余的焊接点 的焊接处理产生妨碍。由此,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2、侧面内部总成3以及挡风玻璃4彼此 被完全结合,从而完成内部骨架。 0047 对完成的内部骨架随后进行外板等的安装。由此,形成车身。 0048 图4表示上述的第一焊接工序(步骤S6)和第二焊接工序(步骤S9)的焊接处理 中的焊接点的一个实例。如图4所示,第一焊接工序中的焊接点W1和第二焊接工序中的焊 接点W2被设定成:数量基本相同,且在执行了第二夹具退避工序(步骤S7)以及对接支柱 退避工序(步骤S8)之后,能维持底板总成1。
25、、车顶拱部2、侧面内部总成3以及挡风玻璃4 的位置关系,且不会对第二焊接工序(步骤S9)中的焊接处理产生妨碍。 0049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连结起来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将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 2、侧面内部总成3以及挡风玻璃4以彼此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并同时对这些部件进行焊 接处理,从而形成内部骨架。为此,没有必要像以往那样在多个加工台上进行临时组装和/ 或加焊,而是可以在一个加工台上由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2、侧面内部总成3以及挡风玻璃 4来形成内部骨架。所以,能够实现车身制造中的省空间化和成本降低。 0050 另外,在第一焊接工序(步骤S6)中,即使存在第二夹具10,通过对不妨碍焊接的 一部。
26、分焊接位置进行焊接处理,由此使底板总成1、车顶拱部2、侧面内部总成3以及挡风玻 璃4临时结合,其后,使第二夹具退避而对剩余的焊接位置进行焊接处理,由此能够使底板 总成1、车顶拱部2、侧面内部总成3以及挡风玻璃4无障碍地结合。 0051 另外,在此情况下,由于在第一焊接工序(步骤S6)之后且在第二焊接工序(步骤 S9)之前,解除由前侧连结部11进行的对第一夹具9与第二夹具10的连结,并使前侧对接 支柱13退避,所以对于会因前侧对接支柱13的存在而产生焊接障碍的焊接位置,也能够在 第二焊接工序(步骤S9)中无障碍地进行焊接处理。 0052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53 本发明应用于利用底板组件、侧面内部组件以及车顶拱部来形成车身的内部骨 架。此时,可以在一个加工台上形成内部骨架。 0054 符号说明 0055 1底板总成(底板组件)、2车顶拱部、3侧面内部总成(侧面内部组件)、4挡风玻 璃、9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11前侧连结部、12后侧连结部。 说 明 书CN 104334445 A 1/4页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34445 A 2/4页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34445 A 3/4页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34445 A 10 4/4页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34445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