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4456557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8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2217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04 C N 1 0 4 3 2 2 1 7 3 A (21)申请号 201410660387.3 (22)申请日 2014.11.13 A01B 79/00(2006.01) (71)申请人西南大学 地址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72)发明人刘涓 吕家恪 魏朝富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谢殿武 (54) 发明名称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 。

2、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 m 和 长度L划分;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 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S3.确 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 下公式确定高度差:B m H/(cot-cot)其中, 为改造的目标坡度;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 高度h,并修建坎埂;能够对坡度较大较大且不规 则的区域进行有效改造,从而提高缓坡地的利用 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22173 A CN 1。

3、04322173 A 1/1页 2 1.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 m 和长度L 划分; 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 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 B m H/(cot-cot) 其中,为改造的目标坡度; 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 S5.在选定的区域单元内进行表土剥离,然后在剥离表土的区域开挖土方或者回填入 土方,控制区域单元内的地面坡度小于; S6.回填表土,并控制回填表土后的坡度小于。 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每隔 一设定的距离设置一个定位点,且在设定的距离内出现坡度陡变,则在坡度陡变点设置定 位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若相邻 两个区域单元的的坡度 1 10, 2 10,且| 1 - 2 |3,那么返回步骤S1,重 新划分区域单元,并且扩大区域单元的宽度B m 和长度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若坎埂 高度h1m,建土坎埂;若坎埂高度为1h2m,则修建石质坎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6。 。

5、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22173 A 1/3页 3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地改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山地丘陵地区存在如下特点:绝大部分区域地形起伏大,耕地台面的坡度大,而且 土层薄,因此在山地丘陵地区的可耕地面积少,而且由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可耕地 的利用率低,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造成这个区域不能采用机械化 的设备耕地,在耕种过程中还采用原始的耕种方式,比如采用人工挖地松土,用动物来作为 劳动力耕地,因而造成耕种效率极为低下,因此,需要改造成缓坡地才能适应机械化耕作, 缓。

6、坡地指通过工程改造以沟、路、坎分割的田面坡度整体在6以下(局部不大于10)的 面积较大、能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或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耕作地块。 0003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对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地进行改造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土 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够适应于机械耕种,提高耕种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丘陵地区缓坡地改造方法,能够有效提 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够适应于机械耕种,提高耕种效率。 000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 m 和长 度L划分; 0007 。

7、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 0008 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 0009 B m H/(cot-cot) 0010 其中,为改造的目标坡度; 0011 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 0012 S5.在选定的区域单元内进行表土剥离,然后在剥离表土的区域开挖土方或者回 填入土方,控制区域单元内的地面坡度小于; 0013 S6.回填表土,并控制回填表土后的坡度小于。 0014 进一步,在步骤S2中,每隔一设定的距离设置一个定位点,且在设定的距离内出 现坡度陡变,则在坡度陡变点设置定位点。 0015 。

8、进一步,步骤S2中,若相邻两个区域单元的的坡度 1 10, 2 10,且 | 1 - 2 |3,那么返回步骤S1,重新划分区域单元,并且扩大区域单元的宽度B m 和长度 L。 0016 进一步,步骤S4中,若坎埂高度h1m,建土坎埂;若坎埂高度为1h2m,则 修建石质坎埂。 0017 进一步,6。 说 明 书CN 104322173 A 2/3页 4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缓坡地进行改造,能够对坡度较大较大且不规 则的区域进行有效改造,从而提高缓坡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够利于机械化(至少小型的机 械设备)耕种,并且利于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耕种效率以及粮食的产量。 附图说明 001。

9、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 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 m 和长 度L划分,其中,N为泛指的数目,区域单元的多少是根据目标区域的大小以及每个区域单 元的宽度及长度决定; 0023 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即 是说,在划分区域时基本按照矩形区域划分,在目标区域内的边角部分,按照类似矩形的方 式划分,比如按照梯形划分,但不会影响最终的改。

10、造效果,其中,区域单元的长度是指沿着 区域单元的等高线方向为长度,而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为宽度; 0024 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 0025 B m H/(cot-cot) 0026 其中,为改造的目标坡度; 0027 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在理论上,相邻的区域单元的高度 差与坎埂高度是相等的,但是在实际确定坎埂高度的时候,还要考虑各区域单元的实际状 况:比如土质的厚度以及坡度大小等; 0028 S5.在选定的区域单元内进行表土剥离,然后在剥离表土的区域开挖土方或者回 填入土方,控制区域单元内的地面坡度小于,在对区域单元的表土剥。

11、离时,表土的剥离厚 度为20cm为宜,但是并不是一定按照20cm的标准进行剥离,当表土玻璃后,对剥离后的区 域进行降坡处理,即是说:对于陡坡的上端进行土方挖掘,如存在母质或者延时,还需要进 行爆破处理,而对于陡坡的下端进行土方的回填,使最终的回填表土后的坡度小于,但是 对于局部区域,比如目标区域的边角地区或者对于母质岩层较多的地区,进行降坡处理的 难度较大,工程量巨大,因此的取值可以放宽到10,但是不能大于10; 0029 S6.回填表土,并控制回填表土后的坡度小于,回填表土后,土层的厚度一般为 50-60cm,但是取50cm为最佳值,利于作物的根系的发展并且施工难度较小,其中6。 0030 。

12、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每隔一设定的距离设置一个定位点,且在设定的距离 内出现坡度陡变,则在坡度陡变点设置定位点,比如,设定的距离为5m,那么定位点就每隔 5米设置一个,若在设定的距离内出现坡度陡变,比如定位点A和定位点B之间的间隔为5 米,但是A和B之间突然出现坡度增大的区域,那么在该区域上同样设置一个定位点F,通过 这种方式,能够根据这些定位点得到各区域单元的原始地面坡度。每两个点就可以得到 一个坡度值,因此可以得到一个单元内的平均原始地面坡度。而根据和来计算土 说 明 书CN 104322173 A 3/3页 5 的挖填方量,利于对表土剥离后的挖土量和回填量进行计算,并确定合适的工作量。

13、,提高效 率,其中,对于挖土量和回填量的计算方式可以由现有的计算方法,比如:由-的绝对 值确定原始地面坡度与目标地面坡度的坡度差,然后根据地块的横断面形状计算该坡度差 情况下的挖土体积和回填体积,即挖土量和回填量。 0031 本实施例中,步骤S2中,若相邻两个区域单元的的坡度 1 10, 2 10, 且| 1 - 2 |3,那么返回步骤S1,重新划分区域单元,并且扩大区域单元的宽度B m 和 长度L,能够划分出尽量大的区域单元作为一个地块,在满足能够改造为小于6地块的前 提下,尽可能大地规划,利于改造以及改造后的耕种。 0032 本实施例中,步骤S4中,若坎埂高度h1m,建土坎埂;若坎埂高度为1h2m, 则修建石质坎埂。 0033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CN 104322173 A 1/1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22173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