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井溢洪道.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4516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71737.4

申请日:

2014.07.31

公开号:

CN104088259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8/06申请日:20140731|||公开

IPC分类号:

E02B8/06

主分类号:

E02B8/06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戴晓兵

地址:

41001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香樟东路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卢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井溢洪道,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部通过过渡段与竖井顶部连接,所述竖井底部与消力井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一侧与退水隧洞连通;所述消力井内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退水隧洞均通过通气管与外部连通。本发明能确保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同时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竖井溢洪道,包括溢流堰(1),所述溢流堰(1)底部通过过渡段(2)与竖井(3)顶部连接,所述竖井(3)底部与消力井(4)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4)一侧与退水隧洞(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井(4)内设置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4)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2)与所述退水隧洞(5)均通过通气管(7)与外部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的顶部通过通气管(7)与外部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竖井溢洪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过渡段(2)连通的通气管、与所述退水隧洞(5)连通的通气管互通。

说明书

一种竖井溢洪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竖井溢洪道的泄洪消能领域,特别是一种竖井溢洪道。 
背景技术
竖井溢洪道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洪消能,如图1所示,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溢流堰1、过渡段2、竖井3、消力井4及退水隧洞5。退水隧洞与竖井(或消力井)连接。
竖井溢洪道的水流经过溢流堰,在溢流堰曲线下端形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在过渡段脱离竖井井壁,并在竖井空腔内自由跌落,在跌落过程中与空气发生剪切和卷吸作用,挟带大量的气体射入消力井内的水体中,引发激烈的碰撞、剪切和掺混,消刹大量的能量;水流在竖井(或消力井)内以有压流或明流的方式转向进入退水隧洞,再流入下游河渠。
竖井内自由跌落的水流卷吸掺气,呈乳白色泡沫状。水流高速射入消力井,与消力井内的水体发生碰撞,产生强烈的激溅和弹射,水流表面翻滚涌动,消力井内水流形成大尺度的漩涡运动。激溅和弹射的水体拍击退水隧洞进口区段的顶部,对洞顶混凝土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翻滚涌动的水流以明流的方式转向进入退水隧洞时,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极不稳定。因此,为了确保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同时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竖井溢洪道内需要有一种稳定水流流态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竖井溢洪道,确保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同时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井溢洪道,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部通过过渡段与竖井顶部连接,所述竖井底部与消力井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一侧与退水隧洞连通;所述消力井内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退水隧洞均通过通气管与外部连通。
所述退水隧洞进口顶部通过通气管与外部连通,通气管能够更好地排放掺气水流内部溢出的气泡,进一步保证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
与所述过渡段连通的通气管、与所述退水隧洞连通的通气管互通,施工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竖井溢洪道的消力井内设置连通管,连通管将退水隧洞进口与水流激溅区在平面上发生分离,从而避免激溅水体拍击退水隧洞洞顶,确保了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翻滚涌动的水流经过连通管的调整,水流能够平稳地转向进入退水隧洞,从而改善了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当退水隧洞的水流由明流流动转变为有压流动时,与过渡段连通的通气管能够向竖井内补气,与退水隧洞顶部连通的通气管能够排放掺气水流内部溢出的气泡,进一步保证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竖井溢洪道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包括溢流堰1,所述溢流堰1底部通过过渡段2与竖井3顶部连接,所述竖井3底部与消力井4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4一侧与退水隧洞5连通;所述消力井4内设置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4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2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均通过通气管7与外部连通。
本发明中,竖井溢洪道进口采用环型溢流堰,环型直径4m,堰顶上游曲线为1/4圆弧曲线,堰顶下游为1/4椭圆曲线;过渡段2采用渐扩方式与竖井3连接;竖井采用内径为3m的圆形竖井;竖井底部设消力井4;连通管6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均采用内径为2m的圆形管道;退水隧洞5与连通管的竖直段连通,退水隧洞进口的底部高程比消力井井底高程高4m,退水隧洞为城门洞型结构;通气管7分别与过渡段下端及退水隧洞进口顶部连通,通气管7上端与大气相通,通气管内径为0.5m。 

一种竖井溢洪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竖井溢洪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竖井溢洪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竖井溢洪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竖井溢洪道.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8259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8259A21申请号201410371737422申请日20140731E02B8/0620060171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410014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香樟东路16号72发明人戴晓兵74专利代理机构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代理人卢宏54发明名称一种竖井溢洪道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井溢洪道,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部通过过渡段与竖井顶部连接,所述竖井底部与消力井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一侧与退水隧洞连通;所述消力井内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

2、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退水隧洞均通过通气管与外部连通。本发明能确保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同时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8259ACN104088259A1/1页21一种竖井溢洪道,包括溢流堰(1),所述溢流堰(1)底部通过过渡段(2)与竖井(3)顶部连接,所述竖井(3)底部与消力井(4)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4)一侧与退水隧洞(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井(4。

3、)内设置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4)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2)与所述退水隧洞(5)均通过通气管(7)与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的顶部通过通气管(7)与外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竖井溢洪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过渡段(2)连通的通气管、与所述退水隧洞(5)连通的通气管互通。权利要求书CN104088259A1/2页3一种竖井溢洪道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竖井溢洪道的泄洪消能领域,特别是一种竖井溢洪道。背景技术00。

4、02竖井溢洪道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洪消能,如图1所示,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溢流堰1、过渡段2、竖井3、消力井4及退水隧洞5。退水隧洞与竖井(或消力井)连接。0003竖井溢洪道的水流经过溢流堰,在溢流堰曲线下端形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在过渡段脱离竖井井壁,并在竖井空腔内自由跌落,在跌落过程中与空气发生剪切和卷吸作用,挟带大量的气体射入消力井内的水体中,引发激烈的碰撞、剪切和掺混,消刹大量的能量;水流在竖井(或消力井)内以有压流或明流的方式转向进入退水隧洞,再流入下游河渠。0004竖井内自由跌落的水流卷吸掺气,呈乳白色泡沫状。水流高速射入消力井,与消力井内的水体发生碰撞,产生强烈的激溅和弹射,水流表面翻。

5、滚涌动,消力井内水流形成大尺度的漩涡运动。激溅和弹射的水体拍击退水隧洞进口区段的顶部,对洞顶混凝土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翻滚涌动的水流以明流的方式转向进入退水隧洞时,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极不稳定。因此,为了确保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同时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竖井溢洪道内需要有一种稳定水流流态的结构。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竖井溢洪道,确保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同时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井溢洪道,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部通过过渡段与竖井顶部连接,所述竖井底部与。

6、消力井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一侧与退水隧洞连通;所述消力井内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退水隧洞均通过通气管与外部连通。0007所述退水隧洞进口顶部通过通气管与外部连通,通气管能够更好地排放掺气水流内部溢出的气泡,进一步保证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0008与所述过渡段连通的通气管、与所述退水隧洞连通的通气管互通,施工方便。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竖井溢洪道的消力井内设置连通管,连通管将退水隧洞进口与水流激溅区在平面上发生分离,从而避免激溅水体拍。

7、击退水隧洞洞顶,确保了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翻滚涌动的水流经过连通管的调整,水流能够平稳地转向进入退水隧洞,从而改善了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当退水隧洞的水流由明流流动转变为有压流动时,与过渡段连通的通气管能够向竖井内补气,与退水隧洞顶部连通的通气管能够排放掺气水流内部溢出的气泡,进一步保证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说明书CN104088259A2/2页4附图说明0010图1为现有的竖井溢洪道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包括溢流堰1,所述溢流堰1底部通过过渡段2与竖井3顶部连接,所述竖井3底部与消力井。

8、4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4一侧与退水隧洞5连通;所述消力井4内设置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4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2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均通过通气管7与外部连通。0012本发明中,竖井溢洪道进口采用环型溢流堰,环型直径4M,堰顶上游曲线为1/4圆弧曲线,堰顶下游为1/4椭圆曲线;过渡段2采用渐扩方式与竖井3连接;竖井采用内径为3M的圆形竖井;竖井底部设消力井4;连通管6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均采用内径为2M的圆形管道;退水隧洞5与连通管的竖直段连通,退水隧洞进口的底部高程比消力井井底高程高4M,退水隧洞为城门洞型结构;通气管7分别与过渡段下端及退水隧洞进口顶部连通,通气管7上端与大气相通,通气管内径为05M。说明书CN104088259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8825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