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片和触摸面板.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448979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电片和触摸面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导电片和触摸面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导电片和触摸面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电片和触摸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电片和触摸面板.pdf(6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16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7 C N 1 0 4 0 1 1 6 3 5 A (21)申请号 201280063631.7 (22)申请日 2012.12.21 2011-281928 2011.12.22 JP 2012-113741 2012.05.17 JP 2012-182678 2012.08.21 JP G06F 3/044(2006.01) G06F 3/041(2006.01) (71)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中村博重 栗城匡志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

2、27 代理人李辉 黄纶伟 (54) 发明名称 导电片和触摸面板 (57) 摘要 导电片具有:基体(30),其具有第1主面和 第2主面;以及第1电极图案(10),其配置在基体 (30)的第1主面上,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金 属细线构成且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1导电 图案(12),各第1导电图案(12)至少在其内部具 有与第1导电图案电分离的子非导通图案(18), 各第1导电图案(12)的面积A和各子非导通图案 (18)的面积B满足5 0112 0113 图5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具有第1电极图案10的导电片1。图5示出第1电极图 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构成的2种第1导电图案12。

3、。多个格子26为大 致均匀的形状。这里,大致均匀除了完全一致的情况以外,还意味着看上去格子26的形状、 大小相同。 0114 各第1导电图案12在一端与第1电极端子14电连接。各第1电极端子14与各 说 明 书CN 104011635 A 7/39页 10 第1布线16的一端电连接。各第1布线16在另一端与端子20电连接。各第1导电图案 12通过第1非导电图案28而电分离。 0115 另外,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要求视觉辨认性的显示器前方的透明导电膜的 情况下,作为第1非导电图案28,形成具有后述断线部的由金属布线构成的虚设图案。另一 方面,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不特意要求视觉辨认性的笔记。

4、本电脑、触摸板等前方的 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作为第1非导电图案28,不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虚设图案而存在 空间。 0116 各第1导电图案12在第1方向(X方向)上延伸且并列排列。各第1导电图案12 具有与各第1导电图案12电分离的缝状的子非导通图案18。各第1导电图案12具有由各 子非导通图案18分割的多个第1导电图案列22。 0117 另外,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要求视觉辨认性的显示器前方的透明导电膜的 情况下,形成具有后述断线部的由金属布线构成的虚设图案作为子非导通图案18。另一方 面,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不特意要求视觉辨认性的笔记本电脑、触摸板等前方的透 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作为子。

5、非导通图案18,不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虚设图案而作为空间 存在。 0118 如图5的上侧所示,第1个第1导电图案12具有另一端敞开的缝状的子非导通图 案18。由于另一端敞开,所以,第1个第1导电图案12成为梳形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 1个第1导电图案12具有2个子非导通图案18,由此,形成3条第1导电图案列22。由于 各第1导电图案列22分别与第1电极端子14连接,所以成为相同电位。 0119 如图5的下侧所示,另外1个第1导电图案12即第2个第1导电图案12在另一 端具有追加的第1电极端子24。缝状的子非导通图案18在第1导电图案12内闭合。通过 设置追加的第1电极端子24,能够容易地进行。

6、各第1导电图案12的检查。在本实施方式 中,第2个第1导电图案12具有2个闭合的子非导通图案18,由此,在第1导电图案12内 形成3条第1导电图案列22。由于各第1导电图案列22分别与第1电极端子14和追加的 第1电极端子24连接,所以成为相同电位。该第1导电图案列是梳形构造的一种变形例。 0120 第1导电图案列22的数量为2条以上即可,在10条以下、优选为7条以下的范围 内,考虑与金属细线的图案设计之间的关系来决定。 0121 并且,3条第1导电图案列22的金属细线的图案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图 5中,各个第1导电图案列22成为不同的形状。在第1个第1导电图案12中,通过使相邻 的山。

7、型的金属布线交叉并使其沿着第1方向(X方向)延伸,构成3条第1导电图案列22 中位于最上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22。位于上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22不是完整的格子26, 而是成为不具有下侧的顶角的构造。通过使相邻的格子26的一边彼此接触并使其沿着第 1方向(X方向)延伸,以2列的方式构成位于中央的第1导电图案列22。通过使相邻的格 子26的顶角彼此接触并使其沿着第1方向(X方向)延伸,进而延长各格子26的一边,构 成位于最下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22。 0122 在第2个第1导电图案12中,位于最上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22和位于最下侧的 第1导电图案列22是实质上相同的格子形状,通过使相邻的格子26的一边彼。

8、此接触并使 其沿着第1方向(X方向)延伸,以2列的方式构成位于最上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22和位 于最下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22。通过使相邻的格子26的顶角彼此接触并使其沿着第1方 说 明 书CN 104011635 A 10 8/39页 11 向(X方向)延伸,进而延长各格子26的一边,构成第2个第1导电图案12的中央的第1 导电图案列22。 012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设第1导电图案的12面积为A1、子非导通图案18的面积为 B1时,优选为10B1/(A1+B1)80,进一步优选为40B1/(A1+B1)60。通过 设为该范围,能够增大手指接触导电片1时和手指不接触导电片1时的静电电容之差。即。

9、, 能够提高有无接触的检测精度。 0124 另外,能够如下求出各面积。引出与多个第1导电图案列22相接的假想线,通过 计算由该假想线包围的第1导电图案12和子非导通图案18,求出各面积。 0125 在设第1导电图案列22的宽度的合计宽度为Wa、子非导通图案18的宽度的合计 与第1非导电图案28的宽度的合计为Wb的情况下,优选满足下述式(W1-1)的条件,更优 选满足下述式(W1-2)的条件,更优选满足下述式(W1-3)的条件。并且,优选满足下述式 (W2-1)的条件,更优选满足下述式(W2-2)的条件,更优选满足下述式(W2-3)的条件。 0126 10(Wa/(Wa+Wb)10080(W1-。

10、1) 0127 10(Wa/(Wa+Wb)10060(W1-2) 0128 30(Wa/(Wa+Wb)10055(W1-3) 0129 Wa(Wa+Wb)/2 (W2-1) 0130 (Wa+Wb)/5Wa(Wa+Wb)/2(W2-2) 0131 (Wa+Wb)/3Wa(Wa+Wb)/2(W2-3) 0132 当第1导电图案列22的宽度的合计较小时,由于电极的电阻增大,所以存在触摸 面板的响应变慢的倾向,但是,由于静电电容减小,所以存在接触的手指的识别能力变得优 良的倾向。另一方面,当第1导电图案列22的宽度的合计较大时,由于电极的电阻变低,所 以存在触摸面板的响应变得优良的倾向,但是,由于静。

11、电电容增大,所以存在接触的手指的 识别能力变差的倾向。它们处于折衷关系,但是,通过设为上述式的范围,能够实现触摸面 板的响应和手指的识别能力的最优化。 0133 这里,如图5所示,第1导电图案列22的宽度a1、a2、a3的合计为Wa,子非导通图 案18的宽度b1、b2与第1非导电图案28的宽度b3的合计为Wb。 0134 在图5中,示出在同一面上形成了不具有追加的第1电极端子24的第1个第1导 电图案12和具有追加的第1电极端子24的第2个第1导电图案12的一张导电片1。但 是,不需要混合存在第1个第1导电图案12和第2个第1导电图案12,如仅形成第1个第 1导电图案12或第2个第1导电图案1。

12、2中的任意一方即可。 0135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更加优选在设各第1导电图案列22的宽度的合计宽度为 Wa、各子非导通图案18的宽度的合计与第1非导电图案28的宽度的合计宽度为Wb的情况 下,满足1.0mmWa5.0mm和1.5mmWb5.0mm的关系。当考虑人的平均的手指大 小时,通过将Wa和Wb设为该范围,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接触位置。进而,关于Wa的值,优 选为1.5mmWa4.0mm,更加优选为2.0mmWa2.5mm。并且,关于Wb的值,优选为 1.5mmWb4.0mm,更加优选为2.0mmWb3.0mm。 0136 构成第1电极图案10的金属细线例如具有30m以下的线宽。构成第1电。

13、极图 案10的金属细线例如由金、银、铜等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等导电材料构成。 0137 金属细线的线宽为30m以下,优选为15m以下,更加优选为10m以下,更加 说 明 书CN 104011635 A 11 9/39页 12 优选为9m以下,更加优选为7m以下,金属细线的线宽为0.5m以上,优选为1m以 上。 0138 第1电极图案10包含由交叉的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格子26。格子26包含由金属 细线包围的开口区域。格子26的一边具有900m以下、250m以上的长度。优选一边的 长度为700m以下、300m以上。 0139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导电图案12中,从可视光透射率的观点来看,优选开口率为。

14、 85以上,更加优选为90以上,最优选为95以上。开口率相当于在规定区域中第1电 极图案10的除了金属细线以外的透光性部分在全体中所占的比例。 0140 在上述导电片1中,格子26具有大致菱形的形状。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多边 形。并且,一边的形状除了直线状以外,也可以是弯曲形状,还可以是圆弧状。在设为圆弧 状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是,对置的2边为向外方凸出的圆弧状,另外对置的2边为向内方凸 出的圆弧状。并且,各边的形状也可以是向外方凸出的圆弧和向内方凸出的圆弧连续的波 线形状。当然,各边的形状也可以是正弦曲线。 0141 接着,参照图611对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第1电极图案的例子进行说明。 0。

15、142 图6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 细线的多个格子26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在第1方向(X方向)上延 伸。第1导电图案12具有用于对第1导电图案12进行电分离的缝状的子非导通图案18。 第1导电图案12具有由子非导通图案18分割的多个第1导电图案列22。如图6所示,各 第1导电图案列22由在第1方向(X方向)上排成一列的多个格子26构成。各第1导电 图案列22通过配置在端部的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而电连接。 0143 如图6所示,各第1导电图案列22从在端部沿着第2方向(Y方向)排列的5个 格子26中的第1个格子、第3个格子、。

16、第5个格子朝向第1方向(X方向)延伸。其结果, 第1导电图案12的宽度a1、a2、a3和子非导通图案18的宽度b1、b2成为实质上相同的长 度(格子26的对角线的长度)。 0144 图7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 标号并省略说明。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构成的第1导电图 案12。第1导电图案12在第1方向(X方向)上延伸。第1导电图案12具有用于对第1 导电图案12进行电分离的缝状的子非导通图案18。如图7所示,各第1导电图案列22由 在第1方向(X方向)上排成一列的多个格子26构成。 0145 与图6不同,在图7中,各第1导电。

17、图案列22从沿着第2方向(Y方向)排列的6 个格子26中的第1个格子、第3个格子与第4个格子之间、第6个格子朝向第1方向(X方 向)延伸。即,与图6相比,图7的多个第1导电图案列22以半个格子26的长度的间距排 列。其结果,子非导通图案18的宽度b1、b2比第1导电图案12的宽度a1、a2、a3长。子 非导通图案18的宽度b1、b2为格子26的对角线的1.5倍的长度,第1导电图案12的宽度 a1、a2、a3为格子26的对角线的长度。在图7中,成为子非导通图案18的宽度较宽的第1 电极图案10。 0146 图8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

18、标号并省略说明。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 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在第1方向(X方向)上延伸。第1导电图案 说 明 书CN 104011635 A 12 10/39页 13 12具有用于对第1导电图案12进行电分离的缝状的子非导通图案18。如图8所示,各第 1导电图案列22由在第1方向(X方向)上排列成2列的多个格子26构成。 0147 在图8中,各第1导电图案列22从沿着第2方向(Y方向)排列的6个格子26中 的第1个格子、第3个格子和第4个格子、第5个格子和第6个格子朝向第1方向(X方向) 各延伸2列。其结果,子非导通图案18的宽度b1、b2比第1导。

19、电图案12的宽度a1、a2、a3 短。子非导通图案18的宽度b1、b2为格子26的对角线的长度,第1导电图案12的宽度 a1、a2、a3为格子26的对角线的1.5倍的长度。在图8中,成为第1导电图案12的宽度较 宽的第1电极图案10。 0148 图9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图9所示的第1电极图案10具有基本上与图8所示 的第1电极图案10相同的构造。与图6的不同之处如下所述。在图9中,在第1导电图案 列22的端部以外的部位具有使各第1导电图案列22电连接的连结部27。由于具有连结部 27,所以,即使第1导电图案列22。

20、变长、布线电阻变大,也能够使各第1导电图案列22维持 相同电位。 0149 图10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图10所示的第1电极图案10具有基本上与图6所示 的第1电极图案10相同的构造。与图6不同,在图10中,第1导电图案列22不是3列而 是2列。如果第1电极图案10的第1导电图案列22为2列以上,则能够提高手指的检测 精度。 0150 图11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图11所示的第1电极图案10具有基本上与图6所示 的第1电极图案10相同的。

21、构造。与图6不同,在图11中,第1导电图案列22不是3列而 是4列。即使第1电极图案10的第1导电图案列22为2列以上、例如5列以上,也能够提 高手指的检测精度。 0151 另外,在图6图11中,能够如下求出各面积。引出与多个第1导电图案列22相 接的假想线,通过计算由该假想线包围的第1导电图案12和子非导通图案18,求出各面积。 0152 0153 图12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第1电极图案10的导电片1。有时对与图5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图12示出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金属细线形成的多 个格子26所构成的2种第1导电图案12。多个格子26为大致均匀的形状。这里,大致均 匀除了。

22、完全一致的情况以外,还意味着看上去格子26的形状、大小相同。 0154 各第1导电图案12在一端与第1电极端子14电连接。各第1电极端子14与各 第1布线16的一端电连接。各第1布线16在另一端与端子20电连接。各第1导电图案 12通过第1非导电图案28而电分离。 0155 另外,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要求视觉辨认性的显示器前方的透明导电膜的 情况下,形成具有后述断线部的由金属布线构成的虚设图案作为第1非导电图案28。另一 方面,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不特意要求视觉辨认性的笔记本电脑、触摸板等前方的 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不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虚设图案而存在空间作为第1非导电图案 28。 说。

23、 明 书CN 104011635 A 13 11/39页 14 0156 如图12的上侧所示,一个第1导电图案即第1个第1导电图案12不具有追加的 第1电极端子24。另一方面,如图12的下侧所示,第1个第1导电图案12具有另外的第1 导电图案追加的第1电极端子24。在图12中,示出在同一面上形成不具有追加的第1电极 端子24的第1个第1导电图案12和具有追加的第1电极端子24的第2个第1导电图案 12的一张导电片1。但是,不需要混合存在第1个第1导电图案12和第2个第1导电图案 12,仅形成第1个第1导电图案12或第2个第1导电图案12中的任意一方即可。 015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电图案。

24、12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造。其周期能 够适当选择。当设各第1导电图案12的面积为A2、子非导通图案18的面积为B2时,满足 10B2/(A2+B2)80的关系。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满足20B2/(A2+B2)50 的关系。进而,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满足30B2/(A2+B2)50的关系。 0158 另外,能够如下求出面积。关于第1导电图案12的面积,利用格子26的单位面 积格子26的数量进行计算。关于子非导通图案18的面积,配置假想的格子26,利用假 想的格子26的单位面积格子26的数量进行计算。 0159 另外,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要求视觉辨认性的显示器前方的透明导电膜的 情况下,。

25、形成具有后述断线部的由金属布线构成的虚设图案作为子非导通图案18。另一方 面,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不特意要求视觉辨认性的笔记本电脑、触摸板等前方的透 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不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虚设图案而存在空间作为子非导通图案18。 0160 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增大手指接触时和手指不接触时的静电电容之差。即,能够 提高手指接触的检测精度。 0161 构成第1电极图案10的金属细线的线宽和构成材料实质上与图5的实施方式相 同。并且,构成第1电极图案10的金属细线的格子26实质上也与图5的实施方式相同。 0162 接着,参照图1322对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第1电极图案的例子进行说明。 0163。

26、 图13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 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18, 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造。 0164 在图13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中,通过利用4个边包围来确定子非导通图案18。 一个边由连接边彼此并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格子26构成。通过利用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 格子26包围子非导通图案18,形成钻石图案(菱形的图案)。相邻的钻石图案彼此电连接。 在图13中,经由格子26的边,相邻的钻石图案彼此电连接。 0165 。

27、图14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 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18, 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造。 0166 在图14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中,通过利用4个边包围来确定子非导通图案18。 通过使连接边彼此并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格子26成为多级来构成一个边。在图14中,一 个边由2级构成,但是不限于2级。 0167 图15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第。

28、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 说 明 书CN 104011635 A 14 12/39页 15 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18, 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造。 0168 在图15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中,通过利用6个边包围来确定子非导通图案18。 6个边中的4个边由连接相邻的格子26的边彼此并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格子26构成。6 个边中的2个边由连接相邻的格子26的顶角彼此并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格子26构成。 0169 图16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29、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 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18, 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造。 0170 关于子非导通图案18的形状,图16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与图13所示的第1 导电图案12相同。但是,与图13不同,在16中,相邻的钻石图案之间通过格子26的顶角 彼此即一点而电连接。但是,子非导通图案18的形状不限于钻石图案。 0171 图17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 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

30、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18, 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造。 0172 在图17中,钻石图案具有交替不同的形状,相邻的子非导通图案18的大小不同。 即,每2个周期出现相同形状。但是,不限于每2个周期,也可以是每3个周期、每4个周期 出现相同形状的情况。 0173 图18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 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18, 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造。 0174 图18所示的第1导电。

31、图案12为基本上与图13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相同的形 状。但是,在位于钻石图案的顶角的格子26中设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突出布线31。 0175 图19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 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18, 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造。 0176 图19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为基本上与图13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相同的形 状。但是,在构成钻石图案的一边的格子26中设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突出布线31。 0177 由于图。

32、18、19所示的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突出布线31,所以,能够扩大用于检测 手指接触的传感器区域。 0178 图20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26 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18, 形成在交点处不具有格子26的X字状构造。在图20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中,呈锯齿状 排列多个格子26。由于以不接触的方式对置配置锯齿状排列的2条格子群,所以,形成不具 有交点的X字状的构造。由于利用锯齿状排列的2条格子群构成X字状构造,所以,能够细。

33、 说 明 书CN 104011635 A 15 13/39页 16 化电极图案,能够微细地检测手指的接触位置。 0179 图21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10 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 26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 18,形成在交点处不具有格子26的X字状构造。在图21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中,与图 20所示的第1导电图案12不同,在锯齿状排列的2条格子群的接近的角部配置有多个格子 26。 0180 图22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有时对与。

34、上述第1电极图案10相 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图22的第1电极图案10具有由基于金属细线的多个 格子26构成的2个第1导电图案12。第1导电图案12通过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子非导通 图案18,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造。 0181 如图22所示,上侧的第1导电图案12具有沿着第1方向(X方向)配置的相同形 状的多个子非导通图案18。并且,如图22所示,下侧的第1导电图案12具有沿着第1方向 的相同形状的子非导通图案18。另一方面,上侧的第1导电图案12和下侧的第1导电图案 12具有不同形状的子非导通图案18。形状不同的第1导电图案12交替排列。通过如上所 述排列,确保了第1电极图案1。

35、0的排列的自由度。 0182 另外,在图13图22的图案中,关于第1导电图案12的面积,利用格子26的单 位面积格子26的数量进行计算。关于子非导通图案18的面积,配置假想的格子26,利 用假想的格子26的单位面积格子26的数量进行计算。 0183 0184 接着,参照附图对第2电极图案进行说明。如图23所示,第2电极图案40由基于 金属细线的多个格子构成。第2电极图案40具有在与第1方向(X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 (Y方向)上延伸且并列排列的多个第2导电图案42。各第2导电图案42通过第2非导电 图案58而电分离。 0185 另外,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要求视觉辨认性的显示器前方的透明导电膜。

36、的 情况下,形成具有后述断线部的由金属布线构成的虚设图案作为第2非导电图案58。另一 方面,在使用导电片1作为配置在不特意要求视觉辨认性的笔记本电脑、触摸板等前方的 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不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虚设图案而存在空间作为第2非导电图案 58。 0186 各第2导电图案42与第2电极端子44电连接。各第2电极端子44与导电性的 第2布线46电连接。各第2导电图案42在一端与第2电极端子44电连接。各第2电极 端子44与各第2布线46的一端电连接。各第2布线46在另一端与端子50电连接。各第 2导电图案42构成为沿着第2方向实质上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方构造。但是,各第2导电图 案42不限于长。

37、方形状。 0187 第2电极图案40也可以在另一端设置追加的第2电极端子54。通过设置追加的 第2电极端子54,能够容易地进行各第2导电图案42的检查。 0188 在图23中,示出将不具有追加的第2电极端子54的第2导电图案42和具有追加 的第2电极端子54的第2导电图案42形成在同一面上的一张导电片1。但是,不需要混合 存在上述第2导电图案42,仅形成一个第2导电图案42即可。 说 明 书CN 104011635 A 16 14/39页 17 0189 构成第2电极图案40的金属细线由实质上与第1电极图案10相同的线宽、实质 上与第1电极图案10相同的材料构成。第2电极图案40包含由交叉的金。

38、属细线构成的多 个格子56,格子56具有实质上与格子26相同的形状。格子56的一边的长度、格子56的开 口率与格子26相同。 0190 0191 图24是对置配置包含梳形构造的第1导电图案12的第1电极图案10以及包含 长方构造的第2导电图案42的第2电极图案40的导电片1的平面图。第1导电图案12 和第2导电图案42正交,通过第1电极图案10和第2电极图案40形成组合图案70。 0192 该组合图案组合了不具有虚设图案的第1电极图案10和不具有虚设图案的第2 导电图案42。 0193 在组合图案70中,在俯视时通过格子26和格子56形成小格子76。即,格子26的 交叉部配置在格子56的开口区。

39、域的大致中央。另外,小格子76的一边具有125m以上、 450m以下的长度,优选一边具有150m以上、350m以下的长度。相当于格子26和格 子56的一边的一半的长度。 0194 图25是对置配置包含X字构造的第1导电图案12的第1电极图案10和包含长 方构造的第2导电图案42的第2电极图案40的导电片1的平面图。第1导电图案12和 第2导电图案42正交,通过第1电极图案10和第2电极图案40形成组合图案70。在组合 图案70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格子26和格子56形成小格子76。 0195 0196 图26是示出明示虚设图案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的例子的平面图。 第1非导电图。

40、案28与第1导电图案12同样由金属细线构成且具有断线部。并且,第1导 电图案12中形成的子非导通图案18与第1导电图案12同样由金属细线构成且具有断线 部。通过利用具有断线部的金属细线构成子非导通图案18和第1非导电图案28,形成与 第1导电图案12电分离的所谓的虚设图案。通过形成虚设图案,第1电极图案10由等间 隔配置的金属细线的格子构成。由此,能够防止视觉辨认性的降低。另外,在图26中,虚设 图案是虚线包围的部分,位于与子非导通图案18和第1非导电图案28对应的位置。 0197 图27是图26的圆形记号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如图27所示,形成为第1非导电 图案28和子非导通图案18的金属细线。

41、具有断线部29,与第1导电图案12电分离。优选断 线部29形成在金属细线的交叉部以外。 0198 在图27中,为了明确第1导电图案12、第1非导电图案28、子非导通图案18,使第 1导电图案12的线宽较粗、使第1非导电图案28和子非导通图案18的线宽较细而夸张进 行图示。 0199 不需要使构成第1非导电图案28和子非导通图案18的全部格子26具有断线部 29。断线部29的长度优选为60m以下,更加优选为1050m、1540m、2040m。 能够在图5图1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中形成虚设图案。 0200 图28是示出具有虚设图案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的例子的平面图。 。

42、第1非导电图案28与第1导电图案12同样由金属细线构成。并且,第1导电图案12中形 成的子非导通图案18与第1导电图案12同样由金属细线构成。通过利用金属细线构成子 非导通图案18和第1非导电图案28,形成与第1导电图案12电分离的所谓的虚设图案。 说 明 书CN 104011635 A 17 15/39页 18 在图28中,虚设图案是粗实线包围的部分,位于与子非导通图案18和第1非导电图案28 对应的位置。通过形成虚设图案,第1电极图案10由等间隔配置的金属细线的格子构成。 由此,能够防止视觉辨认性的降低。 0201 在图28中,形成为第1非导电图案28和子非导通图案18的构成虚设图案的金属。

43、 细线具有断线部,与第1导电图案12电分离。优选断线部形成在金属细线的交叉部以外。 能够在图12图2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图案10中形成虚设图案。 0202 图29是示出具有虚设图案的第2电极图案40的例子的平面图。第2非导电图案 58与第2导电图案42同样由金属细线构成且具有断线部。通过利用金属细线构成第2非 导电图案58,形成与第2导电图案42电分离的所谓的虚设图案。在图29中,虚设图案是虚 线包围的部分,位于与第2非导电图案58对应的位置。通过形成虚设图案,第2电极图案 40由等间隔配置的金属细线的格子构成。由此,能够防止视觉辨认性的降低。 0203 图30是图29的圆形记号包围。

44、的部分的放大图。如图30所示,形成为第2非导电 图案58的金属细线具有断线部59,与第2导电图案42电分离。优选断线部59形成在金属 细线的交叉部以外。 0204 在图30中,为了明确第2导电图案42和第2非导电图案58,使第2导电图案42 的线宽较粗、使第2非导电图案58的线宽较细而夸张进行图示。另外,断线部59的长度是 实质上与图27的断线部29相同的长度。 0205 图31明示了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1非导电图案28和第1导电图案12。并且,明 示了在第1导电图案12之间具有断线部、由通过金属细线构成的虚设图案构成的子非导通 图案18。在图31中,虚设图案是虚线包围的部分,位于与子非导通图案。

45、18和第2非导电图 案58对应的位置。通过形成虚设图案,第1电极图案10由等间隔配置的金属细线的格子 构成。由此,能够防止视觉辨认性的降低。特别是在配置在要求视觉辨认性的显示器等的 前面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0206 同样,第2非导电图案58与第2导电图案42同样由金属细线构成。通过与第2 导电图案42电分离、并且利用金属细线构成第2非导电图案58,形成所谓的虚设图案。通 过形成虚设图案,第2电极图案40由等间隔配置的金属细线的格子构成。由此,能够防止 视觉辨认性的降低。由金属细线构成的虚设图案具有断线部,与第1导电图案12和第2导 电图案42电分离。 0207 图32是以使第1导电图案12和第。

46、2导电图案42正交的方式配置具有虚设图案 的第1电极图案10和具有虚设图案的第2电极图案40的导电片1的平面图。第1导电图 案12通过以规定间隔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子非导通图案18,具有周期性交叉的X字状的构 造。通过第1电极图案10和第2电极图案40形成组合图案70。第1非导电图案28、子非 导通图案18和第2非导电图案58由金属细线构成。在图32中,虚设图案是粗实线包围的 部分,位于与第1非导电图案28、子非导通图案18和第2非导电图案58对应的位置。通过 形成虚设图案,第1电极图案10由等间隔配置的金属细线的格子构成。由此,能够防止视 觉辨认性的降低。 0208 接着,对导电片1的制造方法。

47、进行说明。 0209 在制造导电片1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对在透明的基体30的第1主面上具有含 有感光性卤化银盐的乳剂层的感光材料进行曝光,实施显影处理,从而在曝光部和未曝光 说 明 书CN 104011635 A 18 16/39页 19 部中分别形成金属银部(金属细线)和光透射性部(开口区域),作为第1电极图案10。另 外,也可以通过对金属银部实施物理显影和/或镀敷处理,使金属银部承载导电性金属。 0210 或者,也可以通过对透明的基体30的第1主面上形成的铜箔上的光致抗蚀膜进行 曝光,进行显影处理并形成抗蚀剂图案,对从抗蚀剂图案露出的铜箔进行蚀刻,从而形成第 1电极图案10。 0211 。

48、或者,也可以通过在透明的基体30的第1主面上印刷包含金属微粒子的膏,对膏 进行金属镀敷,从而形成第1电极图案10。 0212 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版或凹版印刷版在透明的基体30的第1主面上印刷形成第1 电极图案10。或者,也可以通过喷墨在透明的基体30的第1主面上形成第1电极图案10。 0213 关于第2电极图案40,能够利用与第1电极图案10相同的制造方法在基体30的 第2主面上形成第2电极图案40。 0214 可以使用镀敷预处理材料在透明的基体30上形成感光性被镀敷层并进行曝光, 在进行显影处理后实施镀敷处理,由此在曝光部和未曝光部中分别形成金属部和光透射性 部,形成第1电极图案10和第2电极图案40。另外,也可以通过对金属部实施物理显影和 /或镀敷处理,使金属部承载导电性金属。另外,更具体的内容在日本特开2003-213437、日 本特开2006-64923、日本特开2006-58797、日本特开2006-135271等中进行公开。 0215 如图2所示,在基体30的第1主面上形成第1电极图案10、在基体30的第2主面 上形成第2电极图案40的情况下,按照通常的制法,当采用最初对第1主面进行曝光、然后 对第2主面进行曝光的方法时,有时无法得到具有期望图案的第1电极图案10和第2电极 图案40。 0216 因此,可以优选采用以下所示的制造方法。 02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