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44251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91648.X

申请日:

2013.03.20

公开号:

CN103195458A

公开日:

2013.07.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21D 23/04申请公布日:201307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23/04申请日:20130320|||公开

IPC分类号:

E21D23/04; E21D23/06

主分类号:

E21D23/04

申请人:

徐州天能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温荣升; 孟昭扑; 孙林

地址:

221006 江苏省徐州市西郊火花路中段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代理人:

高坤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涉及矿山设备。左、右顶梁端部各只用一根液压支柱Ⅰ支撑,中部顶梁用五根液压支柱Ⅱ支撑。中部顶梁的下部设置托架,托架通过托架浮动导向组件与中部顶梁滑动连接,托架与中部顶梁之间有间隙,可以上下浮动。左、右顶梁通过托架浮动组件与托架梁端部连接,两者之间有间隙,可以上下浮动。工作面向前延伸时,通过两侧的左、右顶梁和中部顶梁的交替向前移动,实现端头处的顶板不间断支撑和设备的机械移动。中部顶梁宽度大,解决了转载机无法安装设备不能配套的问题。本支架的支护及移动完全机械化操作,极大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劳动效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它包括左顶梁(4)、右顶梁(1)、中部顶梁(2)和液压支柱(5);所述的左、右顶梁(4、1)为矩形管,所述的矩形管的由液压支柱Ⅰ(5)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2)矩形方管,中部顶梁(2)由液压支柱Ⅱ(5‑1)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顶梁(4、1)端部各只用一根液压支柱Ⅰ(5)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2)四角各用一根液压支柱Ⅱ(5‑1)支撑,中部顶梁(2)的后端加装一根液压支柱Ⅰ(5‑1)支撑;
所述的中部顶梁(2)的下部设置托架(3),所述的托架(3)由两根平行的托架梁(3‑1)和两根托架连接梁(3‑2)连接组成井字形架板;托架(3)通过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与中部顶梁(2)连接;所述的中部顶梁(2)下部制作导向槽(2‑1),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上有导向轮(8‑1),所述的中部顶梁(2)通过导向轮(8‑1)和导向槽(2‑1)实现与托架(3)之间的前后滑动连接;托架(3)与中部顶梁(2)之间有间隙;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内装有弹簧Ⅱ(8‑3),在弹簧Ⅱ(8‑3)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之间可以上下浮动;
所述的左、右顶梁(4、1)下部垂直固定轴(9),所述的轴(9)通过托架浮动组件(7)与托架梁(3‑1)端部连接;托架(3)与左、右顶梁(4、1)之间有间隙;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7)内装有弹簧Ⅰ(7‑2),在弹簧Ⅰ(7‑2)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左、右顶梁(4、1)之间可以上下浮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顶梁(2)与托架(3)之间设置推移油缸(6),所述的推移油缸(6)驱动中部顶梁(2)与托架(3)之间的前后滑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包括:导向轮(8‑1)、轴(8‑2)和弹簧Ⅱ(8‑3);所述的导向轮(8‑1)位于导向槽(2‑1)内,所述的弹簧Ⅱ(8‑3)位于托架梁(3‑1)内,所述的轴(8‑2)穿过导向轮(8‑1)和弹簧Ⅱ(8‑3),并用螺母Ⅱ(8‑5)锁紧在轴(8‑2)上,在弹簧Ⅱ(8‑3)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之间可以上下浮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Ⅱ(8‑3)外侧有套筒Ⅱ(8‑4),所述的套筒Ⅱ(8‑4)上端固定在托架梁(3‑1)上;所述的套筒Ⅱ(8‑4)下端有盖板(8‑6),所述的盖板(8‑6)通过弹簧挡圈安装在套筒Ⅱ(8‑4)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7)包括:套筒Ⅰ(7‑1)、弹簧Ⅰ(7‑2)和螺母Ⅰ(7‑3);所述的套筒Ⅰ(7‑1)内孔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圆形管,套筒Ⅰ(7‑1)固定在托架梁(3‑1)上,套筒Ⅰ(7‑1)下端大孔内装有弹簧Ⅰ(7‑2),弹簧Ⅰ(7‑2)的下端用螺母Ⅰ(7‑3)固定在轴(9)上。

说明书

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大通道端头部位支护用的悬移式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与回采巷道的交汇处称为端头,用于端头部位的支护称为端头支护。端头部位是刮板输送机与转载机等设备的交汇点,又是人行通道、通风、运料及输煤的咽喉部位。端头支护的好坏,是决定工作面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据有关安全部门统计,在端头部位出现的人身伤亡事故占井下事故的一半以上。如在普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顶梁组成的端头支护方式进行支护,支护的安全性能差,工人劳动强度大,支护工作效率低。
近年来,新型的支护设备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在煤矿得到推广使用,但在端头支护的方法是采用两组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并联在一起使用,由于每个支架上两根液压支柱在宽度方向的中心距较小,无法安装转载机,给使用带来不便。
因此,急需一种通道宽阔、安全、高效并且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设备“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通道宽阔、安全、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它包括左顶梁、右顶梁、中部顶梁和液压支柱。所述的左、右顶梁为矩形管,所述的矩形管的由液压支柱Ⅰ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矩形方管,中部顶梁由液压支柱Ⅱ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顶梁端部各只用一根液压支柱Ⅰ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四角各用一根液压支柱Ⅱ支撑,中部顶梁的后端加装一根液压支柱Ⅰ支撑。
所述的中部顶梁的下部设置托架,所述的托架由两根平行的托架梁和两根托架连接梁连接组成井字形架板;托架通过托架浮动导向组件与中部顶梁连接。所述的中部顶梁下部制作导向槽,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上有导向轮,所述的中部顶梁通过导向轮和导向槽实现与托架之间的前后滑动连接。托架与中部顶梁、之间有间隙;托架浮动导向组件内装有弹簧Ⅱ,在弹簧Ⅱ的作用下,托架梁与中部顶梁之间可以上下浮动。
所述的左、右顶梁下部垂直固定轴,所述的轴通过托架浮动组件与托架梁端部连接;托架与左、右顶梁之间有间隙;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内装有弹簧Ⅰ,在弹簧Ⅰ的作用下,托架梁与左、右顶梁之间可以上下浮动。
所述的中部顶梁与托架之间设置推移油缸,所述的推移油缸驱动中部顶梁与托架之间的前后滑动。
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轮、轴和弹簧Ⅱ。所述的导向轮位于导向槽内,所述的弹簧Ⅱ位于托架梁内,所述的轴穿过导向轮和弹簧Ⅱ,并用螺母Ⅱ锁紧在轴上,在弹簧Ⅱ的作用下,托架梁与中部顶梁之间可以上下浮动。
所述的弹簧Ⅱ外侧有套筒Ⅱ,所述的套筒Ⅱ上端固定在托架梁上;所述的套筒Ⅱ下端有盖板,所述的盖板通过弹簧挡圈安装在套筒Ⅱ上。
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包括:套筒Ⅰ、弹簧Ⅰ和螺母Ⅰ。所述的套筒Ⅰ内孔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圆形管,套筒Ⅰ固定在托架梁上,套筒Ⅰ下端大孔内装有弹簧Ⅰ,弹簧Ⅰ的下端用螺母Ⅰ固定在轴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左、右顶梁和中部顶梁之间移动方便、快捷。大幅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中部顶梁宽度大,解决了转载机无法安装的问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实现了设备的均衡配套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D向视图。
图5是图2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故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右顶梁,2、中部顶梁,2‑1、导向槽,3、托架,3‑1、托架梁,3‑2、托架连接梁,4、左顶梁,5、液压支柱Ⅰ,5‑1、液压支柱Ⅱ,6、推移油缸,7、托架浮动组件,7‑1、套筒Ⅰ,7‑2、弹簧Ⅰ,7‑3、螺母Ⅰ,7‑4、垫圈,8、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1、导向轮,8‑2、轴,8‑3、弹簧Ⅱ,8‑4、套筒Ⅱ,8‑5、螺母Ⅱ,8‑6、盖板,9、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它包括左顶梁4、右顶梁1、中部顶梁2和液压支柱5。所述的左、右顶梁4、1为矩形管,所述的矩形管的由液压支柱Ⅰ5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2矩形方管,中部顶梁2由液压支柱Ⅱ5‑1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顶梁4、1端部各只用一根液压支柱Ⅰ5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2四角各用一根液压支柱Ⅱ5‑1支撑,中部顶梁2的后端加装一根液压支柱Ⅰ5‑1支撑;
所述的中部顶梁2的下部设置托架3,所述的托架3由两根平行的托架梁3‑1和两根托架连接梁3‑2连接组成井字形架板。托架3通过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与中部顶梁2连接。所述的中部顶梁2下部制作导向槽2‑1,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上有导向轮8‑1,所述的中部顶梁2通过导向轮8‑1和导向槽2‑1实现与托架3之间的前后滑动连接。中部顶梁2与托架3之间设置推移油缸6,所述的推移油缸6驱动中部顶梁2与托架3之间的前后滑动。托架3与中部顶梁2之间有间隙;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内装有弹簧Ⅱ8‑3,在弹簧Ⅱ8‑3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之间可以上下浮动。
所述的左、右顶梁4、1下部垂直固定轴9,所述的轴9通过托架浮动组件7与托架梁3‑1端部连接;托架3与左、右顶梁4、1之间有间隙;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7内装有弹簧Ⅰ7‑2,在弹簧Ⅰ7‑2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左、右顶梁4、1之间可以上下浮动。
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包括:导向轮8‑1、轴8‑2和弹簧Ⅱ8‑3。所述的导向轮8‑1位于导向槽2‑1内,所述的弹簧Ⅱ8‑3位于托架梁3‑1内,所述的轴8‑2穿过导向轮8‑1和弹簧Ⅱ8‑3,并用螺母Ⅱ8‑5锁紧在轴8‑2上,在弹簧Ⅱ8‑3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之间可以上下浮动。
所述的弹簧Ⅱ8‑3外侧有套筒Ⅱ8‑4,所述的套筒Ⅱ8‑4上端固定在托架梁3‑1上;所述的套筒Ⅱ8‑4下端有盖板8‑6,所述的盖板8‑6通过弹簧挡圈安装在套筒Ⅱ8‑4上。套筒Ⅱ8‑4的作用是保护弹簧Ⅱ8‑3和轴8‑2不受污染。
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7包括:套筒Ⅰ7‑1、弹簧Ⅰ7‑2和螺母Ⅰ7‑3。所述的套筒Ⅰ7‑1内孔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圆形管,套筒Ⅰ7‑1固定在托架梁3‑1上,套筒Ⅰ7‑1下端大孔内装有弹簧Ⅰ7‑2,弹簧Ⅰ7‑2的下端用螺母Ⅰ7‑3固定在轴9上。
如图2、3、5所示:托架浮动组件7和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可以使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和左、右顶梁4、1之间可以上下浮动,这种上下浮动的作用优点是.:不管端头支架上方的巷道顶板是否有高差,中部顶梁2和左、右顶梁4、1都可以接触到巷道顶板,达到中部顶梁2和左、右顶梁4、1对巷道顶板的有效支撑。
A、如果中部顶梁2上部巷道顶板高于左顶梁4或右顶梁1上部巷道顶板时,中部顶梁2在液压支柱的支撑力作用下升高,导向轮8‑1、轴8‑2跟随中部顶梁2一起升高,弹簧Ⅱ8‑3被压缩,补偿了上部巷道顶板的高度差。
B、如果左顶梁4或右顶梁1上部巷道顶板高于中部顶梁2上部巷道顶板时,左顶梁4或右顶梁1在液压支柱的支撑力作用下升高,轴9跟随左顶梁4或右顶梁1升高,弹簧弹簧Ⅰ,7‑2被压缩,补偿了上部巷道顶板的高度差。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是:
当巷道向前延伸,需要移动端头液压支架时,先将左、右顶梁4、1下部的液压支柱Ⅰ5缩回,左、右顶梁4、1及液压支柱Ⅰ5的重量通过托架3压在中部顶梁2上。向推移油缸6注液,活柱伸出推动托架3,并且带动两侧的左、右顶梁4、1移动一个步距,然后将左、右顶梁4、1下的液压支柱Ⅰ5注液,使之伸出,完成移动一个步距后的支护。
当巷道继续向前延伸需要移动端头液压支架时,先将中部顶梁2下部的液压支柱Ⅱ5‑1缩回,中部顶梁2及液压支柱Ⅱ5‑1的重量通过托架3压在左、右顶梁4、1上,向推移油缸6另一端注液,活柱缩回拉动托架3,并且带动中部顶梁2移动一个步距,然后将中部顶梁2下的液压支柱Ⅱ5‑1注液伸出,又完成了移动一个步距后的支护。
通过两侧的左、右顶梁4、1和中部顶梁2的交替向前移动,实现了端头处的顶板不间断支撑和设备的机械移动。
如图1、2、3和图6所示: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与故有技术及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比较,本实施例的优点是:解决了转载机无法安装设备不能配套的问题。本支架的支护及移动完全机械化操作,极大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劳动效率。

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195458A43申请公布日20130710CN103195458ACN103195458A21申请号201310091648X22申请日20130320E21D23/04200601E21D23/0620060171申请人徐州天能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地址221006江苏省徐州市西郊火花路中段72发明人温荣升孟昭扑孙林74专利代理机构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32220代理人高坤明54发明名称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涉及矿山设备。左、右顶梁端部各只用一根液压支柱支撑,中部顶梁用五根液压支柱支撑。中部顶梁的下部设置托。

2、架,托架通过托架浮动导向组件与中部顶梁滑动连接,托架与中部顶梁之间有间隙,可以上下浮动。左、右顶梁通过托架浮动组件与托架梁端部连接,两者之间有间隙,可以上下浮动。工作面向前延伸时,通过两侧的左、右顶梁和中部顶梁的交替向前移动,实现端头处的顶板不间断支撑和设备的机械移动。中部顶梁宽度大,解决了转载机无法安装设备不能配套的问题。本支架的支护及移动完全机械化操作,极大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劳动效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195458ACN103195458A。

3、1/1页21一种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它包括左顶梁(4)、右顶梁(1)、中部顶梁(2)和液压支柱(5);所述的左、右顶梁(4、1)为矩形管,所述的矩形管的由液压支柱(5)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2)矩形方管,中部顶梁(2)由液压支柱(51)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顶梁(4、1)端部各只用一根液压支柱(5)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2)四角各用一根液压支柱(51)支撑,中部顶梁(2)的后端加装一根液压支柱(51)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2)的下部设置托架(3),所述的托架(3)由两根平行的托架梁(31)和两根托架连接梁(32)连接组成井字形架板;托架(3)通过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与中部顶。

4、梁(2)连接;所述的中部顶梁(2)下部制作导向槽(21),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上有导向轮(81),所述的中部顶梁(2)通过导向轮(81)和导向槽(21)实现与托架(3)之间的前后滑动连接;托架(3)与中部顶梁(2)之间有间隙;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内装有弹簧(83),在弹簧(83)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之间可以上下浮动;所述的左、右顶梁(4、1)下部垂直固定轴(9),所述的轴(9)通过托架浮动组件(7)与托架梁(31)端部连接;托架(3)与左、右顶梁(4、1)之间有间隙;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7)内装有弹簧(72),在弹簧(72)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左、右顶梁(4。

5、、1)之间可以上下浮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顶梁(2)与托架(3)之间设置推移油缸(6),所述的推移油缸(6)驱动中部顶梁(2)与托架(3)之间的前后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包括导向轮(81)、轴(82)和弹簧(83);所述的导向轮(81)位于导向槽(21)内,所述的弹簧(83)位于托架梁(31)内,所述的轴(82)穿过导向轮(81)和弹簧(83),并用螺母(85)锁紧在轴(82)上,在弹簧(83)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之间可以上下浮动。4根据权利要。

6、求3所述的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83)外侧有套筒(84),所述的套筒(84)上端固定在托架梁(31)上;所述的套筒(84)下端有盖板(86),所述的盖板(86)通过弹簧挡圈安装在套筒(84)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7)包括套筒(71)、弹簧(72)和螺母(73);所述的套筒(71)内孔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圆形管,套筒(71)固定在托架梁(31)上,套筒(71)下端大孔内装有弹簧(72),弹簧(72)的下端用螺母(73)固定在轴(9)上。权利要求书CN103195458A1/3页3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

7、液压支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大通道端头部位支护用的悬移式液压支架。背景技术0002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与回采巷道的交汇处称为端头,用于端头部位的支护称为端头支护。端头部位是刮板输送机与转载机等设备的交汇点,又是人行通道、通风、运料及输煤的咽喉部位。端头支护的好坏,是决定工作面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据有关安全部门统计,在端头部位出现的人身伤亡事故占井下事故的一半以上。如在普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顶梁组成的端头支护方式进行支护,支护的安全性能差,工人劳动强度大,支护工作效率低。0003近年来,新型的支护设备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在煤矿得到推广使用。

8、,但在端头支护的方法是采用两组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并联在一起使用,由于每个支架上两根液压支柱在宽度方向的中心距较小,无法安装转载机,给使用带来不便。0004因此,急需一种通道宽阔、安全、高效并且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设备“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发明内容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通道宽阔、安全、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0006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它包括左顶梁、右顶梁、中部顶梁和液压支柱。所述的左、右顶梁为矩形管,所述的矩形管的由液压支柱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矩形方管,中部顶梁由液压支柱支撑。其特征。

9、在于所述的左、右顶梁端部各只用一根液压支柱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四角各用一根液压支柱支撑,中部顶梁的后端加装一根液压支柱支撑。0007所述的中部顶梁的下部设置托架,所述的托架由两根平行的托架梁和两根托架连接梁连接组成井字形架板;托架通过托架浮动导向组件与中部顶梁连接。所述的中部顶梁下部制作导向槽,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上有导向轮,所述的中部顶梁通过导向轮和导向槽实现与托架之间的前后滑动连接。托架与中部顶梁、之间有间隙;托架浮动导向组件内装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托架梁与中部顶梁之间可以上下浮动。0008所述的左、右顶梁下部垂直固定轴,所述的轴通过托架浮动组件与托架梁端部连接;托架与左、右顶梁之间。

10、有间隙;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内装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托架梁与左、右顶梁之间可以上下浮动。0009所述的中部顶梁与托架之间设置推移油缸,所述的推移油缸驱动中部顶梁与托架之间的前后滑动。0010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轮、轴和弹簧。所述的导向轮位于导向槽说明书CN103195458A2/3页4内,所述的弹簧位于托架梁内,所述的轴穿过导向轮和弹簧,并用螺母锁紧在轴上,在弹簧的作用下,托架梁与中部顶梁之间可以上下浮动。0011所述的弹簧外侧有套筒,所述的套筒上端固定在托架梁上;所述的套筒下端有盖板,所述的盖板通过弹簧挡圈安装在套筒上。0012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包括套筒、弹簧和螺母。所述的套筒内。

11、孔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圆形管,套筒固定在托架梁上,套筒下端大孔内装有弹簧,弹簧的下端用螺母固定在轴上。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141、左、右顶梁和中部顶梁之间移动方便、快捷。大幅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00152、中部顶梁宽度大,解决了转载机无法安装的问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实现了设备的均衡配套生产。附图说明001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7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0019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0020图4是图1的D向视图。0021图5是图2的E处局部放大图。0022图6为故有技术。

12、结构示意图。0023图中1、右顶梁,2、中部顶梁,21、导向槽,3、托架,31、托架梁,32、托架连接梁,4、左顶梁,5、液压支柱,51、液压支柱,6、推移油缸,7、托架浮动组件,71、套筒,72、弹簧,73、螺母,74、垫圈,8、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1、导向轮,82、轴,83、弹簧,84、套筒,85、螺母,86、盖板,9、轴。具体实施方式0024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它包括左顶梁4、右顶梁1、中部顶梁2和液压支柱5。所述的左、右顶梁4、1为矩形管,所述的矩形管的由液压支柱5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2矩形方管,中部顶梁2由液压支柱51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顶梁4。

13、、1端部各只用一根液压支柱5支撑,所述的中部顶梁2四角各用一根液压支柱51支撑,中部顶梁2的后端加装一根液压支柱51支撑;0025所述的中部顶梁2的下部设置托架3,所述的托架3由两根平行的托架梁31和两根托架连接梁32连接组成井字形架板。托架3通过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与中部顶梁2连接。所述的中部顶梁2下部制作导向槽21,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上有导向轮81,所述的中部顶梁2通过导向轮81和导向槽21实现与托架3之间的前后滑动连接。中部顶梁2与托架3之间设置推移油缸6,所述的推移油缸6驱动中部顶梁2与托架3之间的前后滑动。托架3与中部顶梁2之间有间隙;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内装有弹簧83,在弹簧83。

14、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之间可以上下浮动。说明书CN103195458A3/3页50026所述的左、右顶梁4、1下部垂直固定轴9,所述的轴9通过托架浮动组件7与托架梁31端部连接;托架3与左、右顶梁4、1之间有间隙;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7内装有弹簧72,在弹簧72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左、右顶梁4、1之间可以上下浮动。0027所述的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包括导向轮81、轴82和弹簧83。所述的导向轮81位于导向槽21内,所述的弹簧83位于托架梁31内,所述的轴82穿过导向轮81和弹簧83,并用螺母85锁紧在轴82上,在弹簧83的作用下,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之间可以上下浮动。0028所述的弹。

15、簧83外侧有套筒84,所述的套筒84上端固定在托架梁31上;所述的套筒84下端有盖板86,所述的盖板86通过弹簧挡圈安装在套筒84上。套筒84的作用是保护弹簧83和轴82不受污染。0029所述的托架浮动组件7包括套筒71、弹簧72和螺母73。所述的套筒71内孔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圆形管,套筒71固定在托架梁31上,套筒71下端大孔内装有弹簧72,弹簧72的下端用螺母73固定在轴9上。0030如图2、3、5所示托架浮动组件7和托架浮动导向组件8可以使托架梁31与中部顶梁2和左、右顶梁4、1之间可以上下浮动,这种上下浮动的作用优点是不管端头支架上方的巷道顶板是否有高差,中部顶梁2和左、右顶梁4、1都。

16、可以接触到巷道顶板,达到中部顶梁2和左、右顶梁4、1对巷道顶板的有效支撑。0031A、如果中部顶梁2上部巷道顶板高于左顶梁4或右顶梁1上部巷道顶板时,中部顶梁2在液压支柱的支撑力作用下升高,导向轮81、轴82跟随中部顶梁2一起升高,弹簧83被压缩,补偿了上部巷道顶板的高度差。0032B、如果左顶梁4或右顶梁1上部巷道顶板高于中部顶梁2上部巷道顶板时,左顶梁4或右顶梁1在液压支柱的支撑力作用下升高,轴9跟随左顶梁4或右顶梁1升高,弹簧弹簧,72被压缩,补偿了上部巷道顶板的高度差。0033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是0034当巷道向前延伸,需要移动端头液压支架时,先将左、右顶梁4、1下部的液压支柱5缩回,。

17、左、右顶梁4、1及液压支柱5的重量通过托架3压在中部顶梁2上。向推移油缸6注液,活柱伸出推动托架3,并且带动两侧的左、右顶梁4、1移动一个步距,然后将左、右顶梁4、1下的液压支柱5注液,使之伸出,完成移动一个步距后的支护。0035当巷道继续向前延伸需要移动端头液压支架时,先将中部顶梁2下部的液压支柱51缩回,中部顶梁2及液压支柱51的重量通过托架3压在左、右顶梁4、1上,向推移油缸6另一端注液,活柱缩回拉动托架3,并且带动中部顶梁2移动一个步距,然后将中部顶梁2下的液压支柱51注液伸出,又完成了移动一个步距后的支护。0036通过两侧的左、右顶梁4、1和中部顶梁2的交替向前移动,实现了端头处的顶板不间断支撑和设备的机械移动。0037如图1、2、3和图6所示煤矿井下大通道端头悬移液压支架与故有技术及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比较,本实施例的优点是解决了转载机无法安装设备不能配套的问题。本支架的支护及移动完全机械化操作,极大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劳动效率。说明书CN103195458A1/6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195458A2/6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195458A3/6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3195458A4/6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3195458A5/6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3195458A106/6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3195458A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