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44414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7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08789.8

申请日:

2013.04.01

公开号:

CN103195383A

公开日:

2013.07.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21B 23/00申请日:20130401授权公告日:20150819终止日期:2016040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23/00申请日:20130401|||公开

IPC分类号:

E21B23/00

主分类号:

E21B23/00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发明人:

宋显民; 刘清友; 孙成林; 祝效华; 石昌帅; 胡慧莉; 干洋洋

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由本体、投送臂机构、阀底支撑收缩机构、下导向机构四部分构成。其中本体由绳帽、上本体、下本体、下尖头构成;投送臂机构由上凸轮、上挡爪、上凸轮轴、上挡抓轴、上挡抓扭簧、手臂爪、手臂抓支撑弹簧、手臂抓下弹簧、手臂抓下轴、投捞爪连接套、投捞爪、投送头构成;阀底支撑收缩机构由固定螺钉、支撑弹簧片、滑钩、拉杆、中凸轮、中凸轮轴、中挡爪、中档抓扭簧,中档抓轴构成;下导向机构由下凸轮、下凸轮轴、下挡爪、下挡爪轴、下挡爪扭簧、导向块轴、导向块、导向块支撑弹簧构成。本发明可以准确地将气举阀投送至工作筒偏孔内,以及避免气举管柱内卡投送装置的事故发生。

权利要求书

1.   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由本体、投送臂机构、阀底支撑收缩机构、下导向机构四部分构成;其中本体由绳帽(1)、上本体(2)、下本体(25)、下尖头(34)构成;投送臂机构部分由上凸轮(3)、上挡爪(4)、上凸轮轴(5)、上挡爪轴(6)、上挡爪扭簧(7)、手臂爪(8)、手臂爪支撑弹簧(9)、手臂爪下弹簧(10)、手臂爪下轴(11)、投捞爪连接套(12)、投捞爪(13)、投送头(14)构成;阀底支撑收缩机构由固定螺钉(16)、支撑弹簧片(17)、滑钩(18)、拉杆(19)、中凸轮(20)、中凸轮轴(21)、中挡爪(22)、中挡爪扭簧(23)、中挡爪轴(24)构成;下导向机构由下凸轮(26)、下凸轮轴(27)、下挡爪(28)、下挡爪轴(29)、下挡爪扭簧(30)、导向块轴(31)、导向块(32)、导向块支撑弹簧(33)构成;投捞器上本体(2)内有本体槽(35)、扩孔槽(36)、扩孔槽口(37)、滑道(38)、通槽(39)、口袋(4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送臂机构和下导向机构之间有一组通槽(39),并增加中部凸轮(20)和中挡爪(22),在本体槽(35)内安装一个支撑弹簧片(17),在支撑弹簧片(17)底端的本体槽(35)内有一扩孔槽(36)和扩孔槽口(37),在气举阀(15)底端位置有一滑道(38),用于容纳滑钩(18),滑钩(18)沿滑道(38)轴向滑动,并限制径向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簧片外形呈倒V字形,上部长,下部短,底部较上部宽;其上部安置在本体槽(35)内,靠固定螺钉(16)定位,其下部在自由状态时向上弯曲,其最下端受扩孔槽口(37)限制而始终容纳于扩孔槽(36)内,当受气举阀(15)径向加压时,呈平直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底支撑收缩机构收缩时靠滑钩(18)钩住气举阀(15)底端的气举阀出气孔(41);支撑时通过中凸轮(20)和中挡爪(22)带动拉杆(19),并进而带动滑钩(18)脱离气举阀(15)底端的气举阀出气孔(4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钩上部呈细钩状,下端呈平板状,可在滑道(38)内滑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筒在直井、斜井或大斜度井中,或者工作筒偏孔(44)处于井筒径向的上部或下部,均能将气举阀(15)投送至工作筒偏孔(44)内,而不会收缩并通过工作筒主通道(43);当气举阀(15)从投送头(14)意外脱落时,不会卡于油管和支撑弹簧片(17)的间隙,而会沿着滑钩(18)和中凸轮(20)的上平面进入口袋(40)内,避免气举管柱内卡投送装置的事故发生。

说明书

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投送气举阀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钢丝投捞专用工具由产生上下冲击力的标准钢丝工具(包括绳帽、加重杆、振击器、万向节)和打捞投放气举阀的专用工具(包括造斜工具、投放工具和提升工具)组成。目前气举阀井下投送操作在直井条件下可以成功,在斜井较大的井筒条件下无法投送成功。分析气举阀井下投送过程,发现导致投送失败的原因有如下三点:一是目前气举投捞工具串长度较长(>5m)且通过球铰联接的活动体,下部在导向体作用下轴向旋转,而上部按原有的角度下行,并会阻碍下部导向体的旋转,从而使导向性变差;二是随着井斜增加,进入扶正体内后,对准(气举阀在扶正体槽内下行对准偏孔)操作困难;即由于阀体长度长、阀体重力大、投捞工具串较长、投送器不具备支撑功能等原因,气举阀进入扶正体向下投送时,阀底端相对于阀囊上口会下垂或相错一定角度,从而造成气举阀不能进入到阀囊内,而从主通道通过。三是随着井斜增加,下冲力过小,气举阀在偏孔内向下滑动困难,即气举阀进入阀囊所需要的下冲力只能来自于向下振击的振击器,而无法利用以一定速度下放的投捞器所产生的惯性力,所以下冲力较小,且随着井斜增加,靠振击器产生的向下砸击力会进一步减弱,导致气举阀投送无法成功。 
总之,因为目前没有针对大斜度井条件下能够成功投送的投送装置,同时目前投送器不适应大斜度井井况,且在其基础上无论怎么样的改进完善都无法满足大斜度井投送要求,所以需要完全抛开目前钢丝投捞专用工具及类似原理,发明大斜度井气举阀投送装置,以满足大斜井条件下成功投送气举阀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没有大斜度井条件下能够成功投送气举阀的井下投送装置,而提供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满足大斜井条件下成功投送气举阀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由本体、投送臂机构、阀底支撑收缩机构、下导向机构四部分构成。其中本体由绳帽、上本体、下本体、下尖头构成;投送臂机构部分由上凸轮、上挡爪、上凸轮轴、上挡爪轴、上挡爪扭簧、手臂爪、手臂爪支撑弹簧、手臂爪下弹簧、手臂爪下轴、投捞爪连接套、投捞爪、投送头构成;阀底支撑收缩机构由固定螺钉、支撑弹簧片、滑钩、拉杆、中凸轮、中凸轮轴、中挡爪、中挡爪扭簧、中挡爪轴构成;下导向机构由下凸轮、下凸轮轴、下挡爪、下挡爪轴、下挡爪扭簧、导向块轴、导向块、导向块支撑弹簧构成。投捞器上本体内有本体槽、扩孔槽、扩孔槽口、滑道、通槽、口袋。
所述上本体,其特征在于:在上部的投送臂机构和下部的下导向机构之间有一组通槽并增加中部凸轮和中挡爪,在本体槽内安装一个支撑弹簧片,在支撑弹簧片底端的本体槽内有一扩孔槽和扩孔槽口,在气举阀底端位置有一滑道,用于容纳滑钩,滑钩沿滑道轴向滑动,并限制径向移动。
所述支撑弹簧片,其特征在于:其外形呈倒V字形,上部长,下部短,底部较上部宽;其上部安置在本体槽内,靠固定螺钉定位,其下部在自由状态时向上弯曲,其最下端受扩孔槽口限制而始终容纳于扩孔槽内,当受气举阀径向加压时,呈平直状态。
所述阀底支撑收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收缩时靠滑钩钩住气举阀底端的气举阀出气孔;支撑时通过中凸轮和中挡爪带动拉杆,并进而带动滑钩脱离气举阀底端的气举阀出气孔。 
所述滑钩,其特征在于:上部呈细钩状,下端呈平板状,可在滑道内滑动。 
所述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不论工作筒处于直井、斜井或大斜度井的任何井斜条件下,不论工作筒偏孔处于井筒径向的上部、下部或其它任何位置,均能将气举阀投送至工作筒偏孔内,而不会收缩并通过工作筒主通道。当气举阀从投送头意外脱落时,不会卡于油管和支撑弹簧片的间隙,而会沿着滑钩和中凸轮的上平面进入口袋内,避免气举管柱内卡投送装置的事故发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优点:本装置填补了现有的大斜度井气举阀投送领域的技术空白。只要向下趋动力满足的情况下,无论工作筒所处井段是从直井到大斜度井的任何井斜条件下,大斜度井中工作筒偏孔在径向上无论是处于上部、下部或其它任何位置,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均能将气举阀投送到工作筒偏孔内;当气举阀从投送头意外脱落时,不会卡于油管和支撑弹簧片的间隙,而会沿着滑钩和中凸轮的上平面进入到投捞器的口袋内,避免气举投捞时卡投送装置的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的阀底支撑收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由A‑A截面获得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由B‑B截面获得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由C‑C截面获得的剖视图;
图6所示为由D‑D截面获得的剖视图;
图7所示为由E‑E截面获得的剖视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滑钩(18)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支撑弹簧片(17)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器井下投送过程示意图,其中:a为投送装置下行至工作筒底部;b为投送装置上行至工作筒上部;c为投送装置上冲至工作筒内部导向;d为气举阀进入到偏孔内并锁定;e为投送装置上行提出工作筒。
图中:1.绳帽,2.上本体,3. 上凸轮,4.上挡爪,5. 上凸轮轴,6. 上挡爪轴,7. 上挡爪扭簧,8. 手臂爪,9. 手臂爪支撑弹簧,10. 手臂爪下弹簧,11. 手臂爪下轴,12. 投捞爪连接套,13.投捞爪,14.投送头,15.气举阀,16.固定螺钉,17. 支撑弹簧片,18.滑钩,19.拉杆,20.中凸轮,21. 中凸轮轴,22. 中挡爪,23. 中挡爪扭簧,24. 中挡爪轴, 25.下本体,26.下凸轮,27. 下凸轮轴,28.下挡爪,29. 下挡爪轴,30. 下挡爪扭簧,31. 导向块轴,32.导向块,33. 导向块支撑弹簧,34.下尖头,35.本体槽,36.扩孔槽,37.扩孔槽口,38.滑道,39.通槽,40.口袋,41. 气举阀出气孔,42.工作筒导向体,43.工作筒主通道,44.工作筒偏孔,45.工作筒下部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0所示,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由本体、投送臂机构、阀底支撑收缩机构、下导向机构四部分构成。其中本体由绳帽1、上本体2、下本体25、下尖头34构成;投送臂机构部分由上凸轮3、上挡爪4、上凸轮轴5、上挡爪轴6、上挡爪扭簧7、手臂爪8、手臂爪支撑弹簧9、手臂爪下弹簧10、手臂爪下轴11、投捞爪连接套12、投捞爪13、投送头14构成;阀底支撑收缩机构由固定螺钉16、支撑弹簧片17、滑钩18、拉杆19、中凸轮20、中凸轮轴21、中挡爪22、中挡爪扭簧23、中挡爪轴24构成;下导向机构由下凸轮26、下凸轮轴27、下挡爪28、下挡爪轴29、下挡爪扭簧30、导向块轴31、导向块32、导向块支撑弹簧33构成。投捞器上本体2内有本体槽35、扩孔槽36、扩孔槽口37、滑道38、通槽39、口袋40。
在本体中,绳帽1与上本体2、上本体2与下本体25、下本体25与下尖头34分别通过丝扣联接;在投送臂机构中,上本体2的上部设有对称的两个通槽,上凸轮3位于两通槽之间,由设在上本体2上的上凸轮轴5支撑,上凸轮3与上挡爪4通过上挡爪轴6联接,通过上挡爪扭簧7,使上挡爪4相对于上凸轮3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自动回复原位,当其受顺时针(向下)阻力时,上挡爪4会带动上凸轮3顺时针旋转;手臂爪8的上部通过轴与投捞器上本体2联接,其中部在槽内容纳手臂爪支撑弹簧9,其下部通过手臂爪下轴11与投捞爪连接套12联接,且在手臂爪下轴11的径向下部槽内放置手臂爪支撑弹簧9,投捞爪连接套12通过销与投捞爪13联接,投捞爪13与投送头14螺纹联接。 
在阀底支撑收缩机构中,支撑弹簧片17的上端通过固定螺钉16与上本体2的本体槽35固定,其下部容纳于上本体2内的扩孔槽36内;拉杆19上端与滑钩18通过销轴联接,其下端通过中挡爪轴24与中凸轮20联接;上本体2的气举阀15底部位置设有对称的两个通槽39,凸轮20位于两通槽39之间,由中凸轮轴21支撑,中凸轮20与中挡爪22通过中挡爪轴24联接,中挡爪扭簧23可使中挡爪22相对于中凸轮20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自动回复原位,当其受顺时针(向下)阻力时,中挡爪22会带动中凸轮20顺时针旋转。 
在下导向机构当中,下本体25的下部设有对称的两个通槽,下凸轮26位于两通槽之间,由下凸轮轴27支撑,下凸轮26与下挡爪28通过下挡爪轴29联接,通过下挡爪扭簧30使下挡爪28相对于下凸轮26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自动回复原位,当其受顺时针(向下)阻力时,下挡爪28会带动下凸轮26顺时针旋转。导向块32的上部与下凸轮26在上端面接触,中部通过导向块轴31固定于下本体25上,下部受导向块支撑弹簧33支撑,可张开一定角度,也可收缩。
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的投送操作细节:①连接气举阀15、收缩下导向块32、收缩气举阀15上下部过程:在下井之前,在手臂的投捞爪13上连接投送头14,在投送头14和气举阀15上部压盖对应小孔中以销入铁丝方式联接,之后使上凸轮3上部扇面顶住手臂爪8的上端面,从而使手臂爪8和气举阀15收于本体槽35内,与此同时,滑钩18向上部移动钩住气举阀15底部的出气孔41,从而将支撑弹簧片17压平并使底部进入到上本体2的扩孔槽36;下凸轮26上部扇面顶住导向块32上端面,使导向块32内收。
②下放于工作筒底部的过程:用钢丝携带投送装置从井口下入油管,并快速下放,投送装置的上中下三个凸轮3、20、26的挡爪4、22、28径向垂直伸出,并分别在挡爪扭簧7、24、30作用下,可向上自由转动一定角度后回复到原有径向垂直位置。
③上提张开过程,即撑开导向块32和手臂爪8过程:当本投送装置下行至预定偏心工作筒的下部再上提时,上挡爪4向下带动上凸轮3逆时针转动,则手臂爪8带动气举阀15上部径向向外弹开;继续上提,当中挡爪22遇台阶后向下带动中凸轮20逆时针转动时,从而通过连杆19带动滑钩18沿轴线下移,则气举阀15底部受支撑弹簧片17弹力作用被完全支撑出本体槽35外,支撑弹簧片17的底部由于受到扩孔槽口37限位作用而始终收于扩孔槽36内。继续上提,下挡爪28向下带动下部下凸轮26逆时针转动,则导向块32下边一部分失去限制后在导向块支撑弹簧33的作用下弹出。
④下冲、导向扶正、对准、进入偏孔44及锁紧过程:当本井下投送装置上提到工作筒以上10m米后,快速下放,则导向块32在工作筒导向体42作用下带动投送器径向旋转,并使气举阀15对准工作筒偏孔44;由于在下放过程中气举阀15底部的支撑片17始终处于弹出状态,则气举阀15底部处于本体槽35外部,因而在大斜度井中气举阀15底部不会由于重力作用而径向向下偏移,而是对准工作筒偏孔44,并进入工作筒的偏孔内44,并被锁定在偏孔44内。
⑤释放过程:上提钢丝带动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投送头14与气举阀15顶部压盖的对应细孔上的钢丝被剪断,气举阀15锁于偏孔44内,上提钢丝则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被提出。

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195383A43申请公布日20130710CN103195383ACN103195383A21申请号201310108789822申请日20130401E21B23/0020060171申请人西南石油大学地址6105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72发明人宋显民刘清友孙成林祝效华石昌帅胡慧莉干洋洋54发明名称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由本体、投送臂机构、阀底支撑收缩机构、下导向机构四部分构成。其中本体由绳帽、上本体、下本体、下尖头构成;投送臂机构由上凸轮、上挡爪、上凸轮轴、上挡抓轴、上挡抓扭簧、手臂爪、手臂抓支撑弹簧。

2、、手臂抓下弹簧、手臂抓下轴、投捞爪连接套、投捞爪、投送头构成;阀底支撑收缩机构由固定螺钉、支撑弹簧片、滑钩、拉杆、中凸轮、中凸轮轴、中挡爪、中档抓扭簧,中档抓轴构成;下导向机构由下凸轮、下凸轮轴、下挡爪、下挡爪轴、下挡爪扭簧、导向块轴、导向块、导向块支撑弹簧构成。本发明可以准确地将气举阀投送至工作筒偏孔内,以及避免气举管柱内卡投送装置的事故发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195383ACN103195383A1/1页21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由本体、投送臂机构、阀底。

3、支撑收缩机构、下导向机构四部分构成;其中本体由绳帽(1)、上本体(2)、下本体(25)、下尖头(34)构成;投送臂机构部分由上凸轮(3)、上挡爪(4)、上凸轮轴(5)、上挡爪轴(6)、上挡爪扭簧(7)、手臂爪(8)、手臂爪支撑弹簧(9)、手臂爪下弹簧(10)、手臂爪下轴(11)、投捞爪连接套(12)、投捞爪(13)、投送头(14)构成;阀底支撑收缩机构由固定螺钉(16)、支撑弹簧片(17)、滑钩(18)、拉杆(19)、中凸轮(20)、中凸轮轴(21)、中挡爪(22)、中挡爪扭簧(23)、中挡爪轴(24)构成;下导向机构由下凸轮(26)、下凸轮轴(27)、下挡爪(28)、下挡爪轴(29)、下挡爪。

4、扭簧(30)、导向块轴(31)、导向块(32)、导向块支撑弹簧(33)构成;投捞器上本体(2)内有本体槽(35)、扩孔槽(36)、扩孔槽口(37)、滑道(38)、通槽(39)、口袋(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送臂机构和下导向机构之间有一组通槽(39),并增加中部凸轮(20)和中挡爪(22),在本体槽(35)内安装一个支撑弹簧片(17),在支撑弹簧片(17)底端的本体槽(35)内有一扩孔槽(36)和扩孔槽口(37),在气举阀(15)底端位置有一滑道(38),用于容纳滑钩(18),滑钩(18)沿滑道(38)轴向滑动,并限制径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

5、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簧片外形呈倒V字形,上部长,下部短,底部较上部宽;其上部安置在本体槽(35)内,靠固定螺钉(16)定位,其下部在自由状态时向上弯曲,其最下端受扩孔槽口(37)限制而始终容纳于扩孔槽(36)内,当受气举阀(15)径向加压时,呈平直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底支撑收缩机构收缩时靠滑钩(18)钩住气举阀(15)底端的气举阀出气孔(41);支撑时通过中凸轮(20)和中挡爪(22)带动拉杆(19),并进而带动滑钩(18)脱离气举阀(15)底端的气举阀出气孔(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

6、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钩上部呈细钩状,下端呈平板状,可在滑道(38)内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筒在直井、斜井或大斜度井中,或者工作筒偏孔(44)处于井筒径向的上部或下部,均能将气举阀(15)投送至工作筒偏孔(44)内,而不会收缩并通过工作筒主通道(43);当气举阀(15)从投送头(14)意外脱落时,不会卡于油管和支撑弹簧片(17)的间隙,而会沿着滑钩(18)和中凸轮(20)的上平面进入口袋(40)内,避免气举管柱内卡投送装置的事故发生。权利要求书CN103195383A1/4页3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投送气举。

7、阀的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技术背景0002目前钢丝投捞专用工具由产生上下冲击力的标准钢丝工具(包括绳帽、加重杆、振击器、万向节)和打捞投放气举阀的专用工具(包括造斜工具、投放工具和提升工具)组成。目前气举阀井下投送操作在直井条件下可以成功,在斜井较大的井筒条件下无法投送成功。分析气举阀井下投送过程,发现导致投送失败的原因有如下三点一是目前气举投捞工具串长度较长(5M)且通过球铰联接的活动体,下部在导向体作用下轴向旋转,而上部按原有的角度下行,并会阻碍下部导向体的旋转,从而使导向性变差;二是随着井斜增加,进入扶正体内后,对准(气举阀在扶正体槽内下行对准偏孔)操作困难;即由于阀体长度长、阀体。

8、重力大、投捞工具串较长、投送器不具备支撑功能等原因,气举阀进入扶正体向下投送时,阀底端相对于阀囊上口会下垂或相错一定角度,从而造成气举阀不能进入到阀囊内,而从主通道通过。三是随着井斜增加,下冲力过小,气举阀在偏孔内向下滑动困难,即气举阀进入阀囊所需要的下冲力只能来自于向下振击的振击器,而无法利用以一定速度下放的投捞器所产生的惯性力,所以下冲力较小,且随着井斜增加,靠振击器产生的向下砸击力会进一步减弱,导致气举阀投送无法成功。0003总之,因为目前没有针对大斜度井条件下能够成功投送的投送装置,同时目前投送器不适应大斜度井井况,且在其基础上无论怎么样的改进完善都无法满足大斜度井投送要求,所以需要完。

9、全抛开目前钢丝投捞专用工具及类似原理,发明大斜度井气举阀投送装置,以满足大斜井条件下成功投送气举阀的要求。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没有大斜度井条件下能够成功投送气举阀的井下投送装置,而提供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满足大斜井条件下成功投送气举阀的要求。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由本体、投送臂机构、阀底支撑收缩机构、下导向机构四部分构成。其中本体由绳帽、上本体、下本体、下尖头构成;投送臂机构部分由上凸轮、上挡爪、上凸轮轴、上挡爪轴、上挡爪扭簧、手臂爪、手臂爪支撑弹簧、手臂爪下弹簧、手臂爪下轴、投捞爪连接套、投捞爪、投送头构成;阀底支撑收缩机。

10、构由固定螺钉、支撑弹簧片、滑钩、拉杆、中凸轮、中凸轮轴、中挡爪、中挡爪扭簧、中挡爪轴构成;下导向机构由下凸轮、下凸轮轴、下挡爪、下挡爪轴、下挡爪扭簧、导向块轴、导向块、导向块支撑弹簧构成。投捞器上本体内有本体槽、扩孔槽、扩孔槽口、滑道、通槽、口袋。0006所述上本体,其特征在于在上部的投送臂机构和下部的下导向机构之间有一组通槽并增加中部凸轮和中挡爪,在本体槽内安装一个支撑弹簧片,在支撑弹簧片底端的本体槽内有一扩孔槽和扩孔槽口,在气举阀底端位置有一滑道,用于容纳滑钩,滑钩沿滑道轴说明书CN103195383A2/4页4向滑动,并限制径向移动。0007所述支撑弹簧片,其特征在于其外形呈倒V字形,上。

11、部长,下部短,底部较上部宽;其上部安置在本体槽内,靠固定螺钉定位,其下部在自由状态时向上弯曲,其最下端受扩孔槽口限制而始终容纳于扩孔槽内,当受气举阀径向加压时,呈平直状态。0008所述阀底支撑收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收缩时靠滑钩钩住气举阀底端的气举阀出气孔;支撑时通过中凸轮和中挡爪带动拉杆,并进而带动滑钩脱离气举阀底端的气举阀出气孔。0009所述滑钩,其特征在于上部呈细钩状,下端呈平板状,可在滑道内滑动。0010所述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不论工作筒处于直井、斜井或大斜度井的任何井斜条件下,不论工作筒偏孔处于井筒径向的上部、下部或其它任何位置,均能将气举阀投送至工作筒偏孔内,而不会收缩并通过工。

12、作筒主通道。当气举阀从投送头意外脱落时,不会卡于油管和支撑弹簧片的间隙,而会沿着滑钩和中凸轮的上平面进入口袋内,避免气举管柱内卡投送装置的事故发生。001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优点本装置填补了现有的大斜度井气举阀投送领域的技术空白。只要向下趋动力满足的情况下,无论工作筒所处井段是从直井到大斜度井的任何井斜条件下,大斜度井中工作筒偏孔在径向上无论是处于上部、下部或其它任何位置,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均能将气举阀投送到工作筒偏孔内;当气举阀从投送头意外脱落时,不会卡于油管和支撑弹簧片的间隙,而会沿着滑钩和中凸轮的上平面进入到投捞器的口袋内,避免气举投捞时卡投送装置的事故发生。附图说明0。

13、012图1所示为本发明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的阀底支撑收缩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由AA截面获得的剖视图;图4所示为由BB截面获得的剖视图;图5所示为由CC截面获得的剖视图;图6所示为由DD截面获得的剖视图;图7所示为由EE截面获得的剖视图;图8所示为本发明滑钩(18)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发明支撑弹簧片(17)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发明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器井下投送过程示意图,其中A为投送装置下行至工作筒底部;B为投送装置上行至工作筒上部;C为投送装置上冲至工作筒内部导向;D为气举阀进入到偏孔内并锁定;E为投送装置上行提出工。

14、作筒。0013图中1绳帽,2上本体,3上凸轮,4上挡爪,5上凸轮轴,6上挡爪轴,7上挡爪扭簧,8手臂爪,9手臂爪支撑弹簧,10手臂爪下弹簧,11手臂爪下轴,12投捞爪连接套,13投捞爪,14投送头,15气举阀,16固定螺钉,17支撑弹簧片,18滑钩,19拉杆,20中凸轮,21中凸轮轴,22中挡爪,23中挡爪扭簧,24中挡爪轴,25下本体,26下凸轮,27下凸轮轴,28下挡爪,29下挡爪轴,30下挡爪扭簧,31导向块轴,32导向块,33导向块支撑弹簧,34下尖头,35本体槽,36扩孔槽,37扩孔槽口,说明书CN103195383A3/4页538滑道,39通槽,40口袋,41气举阀出气孔,42工作。

15、筒导向体,43工作筒主通道,44工作筒偏孔,45工作筒下部台阶。具体实施方式0014如图1图10所示,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由本体、投送臂机构、阀底支撑收缩机构、下导向机构四部分构成。其中本体由绳帽1、上本体2、下本体25、下尖头34构成;投送臂机构部分由上凸轮3、上挡爪4、上凸轮轴5、上挡爪轴6、上挡爪扭簧7、手臂爪8、手臂爪支撑弹簧9、手臂爪下弹簧10、手臂爪下轴11、投捞爪连接套12、投捞爪13、投送头14构成;阀底支撑收缩机构由固定螺钉16、支撑弹簧片17、滑钩18、拉杆19、中凸轮20、中凸轮轴21、中挡爪22、中挡爪扭簧23、中挡爪轴24构成;下导向机构由下凸轮26、下凸轮轴。

16、27、下挡爪28、下挡爪轴29、下挡爪扭簧30、导向块轴31、导向块32、导向块支撑弹簧33构成。投捞器上本体2内有本体槽35、扩孔槽36、扩孔槽口37、滑道38、通槽39、口袋40。0015在本体中,绳帽1与上本体2、上本体2与下本体25、下本体25与下尖头34分别通过丝扣联接;在投送臂机构中,上本体2的上部设有对称的两个通槽,上凸轮3位于两通槽之间,由设在上本体2上的上凸轮轴5支撑,上凸轮3与上挡爪4通过上挡爪轴6联接,通过上挡爪扭簧7,使上挡爪4相对于上凸轮3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自动回复原位,当其受顺时针(向下)阻力时,上挡爪4会带动上凸轮3顺时针旋转;手臂爪8的上部通过轴与投捞器上。

17、本体2联接,其中部在槽内容纳手臂爪支撑弹簧9,其下部通过手臂爪下轴11与投捞爪连接套12联接,且在手臂爪下轴11的径向下部槽内放置手臂爪支撑弹簧9,投捞爪连接套12通过销与投捞爪13联接,投捞爪13与投送头14螺纹联接。0016在阀底支撑收缩机构中,支撑弹簧片17的上端通过固定螺钉16与上本体2的本体槽35固定,其下部容纳于上本体2内的扩孔槽36内;拉杆19上端与滑钩18通过销轴联接,其下端通过中挡爪轴24与中凸轮20联接;上本体2的气举阀15底部位置设有对称的两个通槽39,凸轮20位于两通槽39之间,由中凸轮轴21支撑,中凸轮20与中挡爪22通过中挡爪轴24联接,中挡爪扭簧23可使中挡爪22。

18、相对于中凸轮20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自动回复原位,当其受顺时针(向下)阻力时,中挡爪22会带动中凸轮20顺时针旋转。0017在下导向机构当中,下本体25的下部设有对称的两个通槽,下凸轮26位于两通槽之间,由下凸轮轴27支撑,下凸轮26与下挡爪28通过下挡爪轴29联接,通过下挡爪扭簧30使下挡爪28相对于下凸轮26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自动回复原位,当其受顺时针(向下)阻力时,下挡爪28会带动下凸轮26顺时针旋转。导向块32的上部与下凸轮26在上端面接触,中部通过导向块轴31固定于下本体25上,下部受导向块支撑弹簧33支撑,可张开一定角度,也可收缩。0018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的投送。

19、操作细节连接气举阀15、收缩下导向块32、收缩气举阀15上下部过程在下井之前,在手臂的投捞爪13上连接投送头14,在投送头14和气举阀15上部压盖对应小孔中以销入铁丝方式联接,之后使上凸轮3上部扇面顶住手臂爪8的上端面,从而使手臂爪8和气举阀15收于本体槽35内,与此同时,滑钩18向上部移动钩住气举阀15底部的出气孔41,从而将支撑弹簧片17压平并使底部进入到上本体2的扩孔槽36;下凸轮26上部扇面顶住导向块32上端面,使导向块32内收。0019下放于工作筒底部的过程用钢丝携带投送装置从井口下入油管,并快速下放,说明书CN103195383A4/4页6投送装置的上中下三个凸轮3、20、26的挡。

20、爪4、22、28径向垂直伸出,并分别在挡爪扭簧7、24、30作用下,可向上自由转动一定角度后回复到原有径向垂直位置。0020上提张开过程,即撑开导向块32和手臂爪8过程当本投送装置下行至预定偏心工作筒的下部再上提时,上挡爪4向下带动上凸轮3逆时针转动,则手臂爪8带动气举阀15上部径向向外弹开;继续上提,当中挡爪22遇台阶后向下带动中凸轮20逆时针转动时,从而通过连杆19带动滑钩18沿轴线下移,则气举阀15底部受支撑弹簧片17弹力作用被完全支撑出本体槽35外,支撑弹簧片17的底部由于受到扩孔槽口37限位作用而始终收于扩孔槽36内。继续上提,下挡爪28向下带动下部下凸轮26逆时针转动,则导向块32。

21、下边一部分失去限制后在导向块支撑弹簧33的作用下弹出。0021下冲、导向扶正、对准、进入偏孔44及锁紧过程当本井下投送装置上提到工作筒以上10M米后,快速下放,则导向块32在工作筒导向体42作用下带动投送器径向旋转,并使气举阀15对准工作筒偏孔44;由于在下放过程中气举阀15底部的支撑片17始终处于弹出状态,则气举阀15底部处于本体槽35外部,因而在大斜度井中气举阀15底部不会由于重力作用而径向向下偏移,而是对准工作筒偏孔44,并进入工作筒的偏孔内44,并被锁定在偏孔44内。0022释放过程上提钢丝带动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投送头14与气举阀15顶部压盖的对应细孔上的钢丝被剪断,气举阀15锁于偏孔44内,上提钢丝则大斜度井气举阀井下投送装置被提出。说明书CN103195383A1/8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3195383A2/8页8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195383A3/8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3195383A4/8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3195383A105/8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3195383A116/8页12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3195383A127/8页13图9说明书附图CN103195383A138/8页14图10说明书附图CN103195383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