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44013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66790.X

申请日:

2004.09.29

公开号:

CN1614065A

公开日:

2005.05.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22C 23/02申请日:20040929授权公告日:20060531终止日期:20140929|||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编: 200240变更后权利人:上海爱尔思轻合金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松江高科技园区九泾路1501号 邮编: 201615登记生效日:2009.6.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22C23/02; C22C1/02

主分类号:

C22C23/02; C22C1/02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陈永军; 王渠东; 翟春泉; 丁文江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属于金属材料类,冶金类及塑性加工类领域。合金包含的各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3-9%Al,0.1-0.5%Mn,0.01-0.5%Ti,0.05-0.5%Zn,杂质元素小于0.02%,其余为Mg。制备工艺如下:在熔剂保护熔炼条件下,将工业纯镁完全熔化后,分别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Al-Mn中间合金、Al-Ti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合金元素Al,Ti,Mn,Zn,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捞去表面浮渣后进行铸造。铸锭在380~420℃均匀化处理3~8h,在410℃保温30~60分钟,然后进行塑性变形。本发明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明显提高了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该工艺是细晶强化和变形强化于一体的高强变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扩大了Mg-Al基镁合金的应用范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镁合金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3-9%Al,0.1-0.5%Mn,0.01-0.5%Ti,0.05-0.5%Zn,杂质元素Fe<0.005%,Cu<0.014%,Ni<0.002%,其余为Mg,制备工艺如下:在气体或覆盖剂保护条件下,将工业纯镁完全熔化后,分别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Al-Ti中间合金,Al-Mn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合金元素Al,Ti,Mn,Zn,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捞去表面浮渣后进行铸造,然后将铸锭进行塑性变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制备工艺分为合金的熔炼过程和塑性变形过程,其中熔炼过程在气体或覆盖剂保护条件下进行,以下对其作进一步的限定,步骤如下:
(1)熔炼Mg:在熔炼炉中加入烘干的工业纯镁,加热熔炼;
(2)加Al,Mn和Zn:在680℃~700℃加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和Al-Mn中间合金;
(3)加Ti:在720℃下加入Al-Ti中间合金,保温20分钟后搅拌3~6分钟,以使Ti充分熔化;
(4)铸造:在720℃下继续保温约15分钟,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合金液使成分均匀,在720℃~730℃的浇铸温度下静置10分钟,然后捞去表面浮渣后进行铸造,铸造方法可采用压铸、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或砂铸;
(5)变形:铸锭在380~420℃均匀化处理3~8h,在410℃保温30~60分钟,采用挤压工艺或扎制工艺塑性加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变形镁合金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挤压工艺,采用以下两种中的任意一种:
①铸态直接挤压,在模具温度为400℃时进行第一次挤压,挤压比为9~20,接着,将挤压件在310℃保温30分钟,模温300℃下进行第二次挤压,挤压比为9~20;
②固溶后挤压,铸锭在415℃固溶20h,在模具温度为400℃时进行第一次挤压,挤压比为9~20,接着,将挤压件在310℃保温30分钟,模温300℃下进行第二次挤压,挤压比为9~20。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铸造方法采用压铸、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或砂铸。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扎制工艺,循环轧制9道次,每一道次的压缩比为14%,在每一道次轧制之前加热10分钟。

说明书

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具体是一种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属于金属材料类,冶金类及塑性加工类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业、汽车业的迅猛发展,航天器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轻量化就成为永恒的追求。镁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比弹性摸量,日益成为材料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镁合金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规模只有铝业的1/50,钢铁工业的1/160,其主要原因是,90%镁合金构件来自压铸方式获得,限制了产品的品种和类型;大多数镁合金结构件局限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小体积零件。而镁合金热变形(如挤压,扎制等)后合金地组织得到细化,铸造缺陷消除,比铸造镁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延展性,更多样化的力学性能。常规Mg-Al基镁合金如AM50A、AZ31和AZ91D等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低廉的成本,但是其室温力学性能明显不足,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根据著名的霍尔-佩奇(Hall-Petch)公式,晶粒细化可以明显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对Mg-Al基镁合金而言,可以加入合金元素细化铸态组织中粗大的β(Mg17Al12)相,获得细小,弥散的晶界强化相,也可以通过塑性变形细化铸态组织。经文献检索发现,于翔等人在《金属成形工艺》,2004,22:41-45)上发表的“变形对MB15镁合金及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介绍的采用MB15合金,利用挤压比为24和65进行挤压,结果认为,通过挤压变形,可以显著细化镁合金晶粒,明显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延伸率等综合机械性能。晶粒大小由铸态的100~200μm减小到挤压态的6~12μm,抗拉强度提高到270~330MPa,屈服强度提高到220~268MPa,延伸率在8.5%~19%之间。但是,由于该挤压工艺采用一次大挤压比挤压成形,挤压力大,变形不均匀性和应力分布不均匀度增加,加工硬化严重,从而限制了该工艺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的不足,提出一种加微量Ti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通过加入微量Ti细化基体中粗大的Mg17Al12相,同时通过塑性变形工艺,使合金的晶粒破碎、组织更细化、成份更均匀、内部更致密,使其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该工艺是细晶强化和变形强化于一体的高强变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扩大了Mg-Al基镁合金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高强变形镁合金的各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3-9%Al,0.1-0.5%Mn,0.01-0.5%Ti,0.05-0.5%Zn,杂质元素Fe<0.005%,Cu<0.015%,Ni<0.002%,其余为Mg。制备工艺如下:首先在气体或覆盖剂保护条件下,将工业纯镁完全熔化后,分别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Al-Mn中间合金、Al-Ti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合金元素Al,Mn,Zn,Ti,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捞去表面浮渣后进行铸造,然后将铸锭进行塑性变形。
以下对本发明工艺进一步说明,步骤如下:
(1)熔炼Mg:在熔炼炉中加入烘干的工业纯镁,加热熔炼;
(2)加Al,Mn和Zn:在680℃~700℃加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和Al-Mn中间合金;
(3)加Ti:在720℃下加入Al-Ti中间合金,保温20分钟后搅拌3~6分钟,以使Ti充分熔化;
(4)铸造:在720℃下继续保温约15分钟,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合金液使成分均匀,在720℃~730℃的浇铸温度下静置10分钟,然后捞去表面浮渣后进行铸造,铸造方法可采用压铸、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或砂铸。
(5)塑性变形:铸锭在380~420℃均匀化处理3~8h,在410℃保温30~60分钟,然后采用挤压或扎制工艺进行塑性加工。
所述的挤压工艺,采用以下两种中的任意一种:
①铸态直接挤压,在模具温度为400℃时进行第一次挤压,挤压比为9~20;接着,将挤压件在310℃保温30分钟,模温300℃下进行第二次挤压,挤压比为9~20。
②固溶后挤压,铸锭在415℃固溶20h,在模具温度为400℃时进行第一次挤压,挤压比为9~20;接着,将挤压件在310℃保温30分钟,模温300℃下进行第二次挤压,挤压比为9~20。
所述的扎制工艺,铸锭在380~420℃均匀化处理3~8h,在410℃保温30~60分钟,然后循环轧制9道次,每一道次的压缩比为14%,在每一道次轧制之前加热1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变形镁合金的显微组织明显细化,粗大的Mg17Al12相转变为细小的条状或颗粒状,由连续分布变为孤立的弥散分布。以Mg-5Al-0.5Ti合金为例,晶粒尺寸由40um锐减为10um,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292Mpa、屈服强度145MPa,延伸率为22%;即新合金的强度与目前常用的AZ91D镁合金相比显著提高,而合金成本则与AZ91D相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提供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合金成分(重量百分比):9.0%Al、0.03%Ti、0.3%Mn、0.05%Zn,杂质元素小于0.02%,其余为Mg。
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1)按照上述成分配置合金,在电阻坩埚炉中加入工业纯镁,同时采用FS60.5%/CO2混合气体保护;(2)待镁完全熔化后,在680℃加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Al-10Mn中间合金;(3)在720℃加入Al-10Ti中间合金,保温20分钟后搅拌3分钟,以使Ti充分熔化;(4)在720℃下继续保温约15分钟,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合金液使成分均匀,在720℃的浇铸温度下静置10分钟,然后捞去表面浮渣后在低压铸造炉内采用氮气给压进行低压铸造;(5)铸锭在420℃均匀化处理3h,在410℃下保温30分钟,采用铸态直接挤压工艺,在模具温度为400℃时进行第一次挤压,挤压比为20;接着,将挤压件在310℃保温30分钟,模温300℃下进行第二次挤压,挤压比为9。本实施例的合金的晶粒大小为8μm,常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达到288MPa,140MPa,20%。
实施例2:
合金成分(重量百分比):3.0%Al、0.1%Mn、0.5%Zn,0.2%Ti,杂质元素小于0.02%,其余为Mg。
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1)按照上述成分配置合金,在电阻坩埚炉中加入工业纯镁,加热熔炼,同时撒少量覆盖剂(JDF)0.3Kg在坩埚底部;(2)待镁完全熔化后,在700℃加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Al-10Mn中间合金;(3)在720℃加入Al-10Ti中间合金、保温20分钟后搅拌6分钟,以使Ti充分熔化;(4)在720℃下继续保温约15分钟,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合金液使成分均匀,在730℃的浇铸温度下静置10分钟,然后捞去表面浮渣后在低压铸造炉内采用氮气给压进行低压铸造。(5)铸锭在380℃均匀化处理5h,然后采用固溶后挤压工艺,铸锭在415℃固溶20h,然后在410℃下保温60分钟,在模具温度为400℃时进行第一次挤压,挤压比为16;接着,将挤压件在310℃保温30分钟,模温300℃下进行第二次挤压,挤压比为14。本实施例的合金的晶粒大小为15μm,常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273MPa,135MPa,17%。
实施例3:
合金成分(重量百分比):5.0%Al、0.5%Ti、0.3%Mn、0.2%Zn,杂质元素小于0.02%,其余为Mg。
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1)按照上述成分配置合金,在电阻坩埚炉中加入工业纯镁,加热熔炼,同时撒少量覆盖剂(JDF)0.3Kg在坩埚底部;(2)待镁完全熔化后,在690℃加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Al-10Mn中间合金;(3)在720℃加入Al-10Ti中间合金,保温20分钟后搅拌5分钟,以使Ti充分熔化;(4)在720℃下继续保温约15分钟,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合金液使成分均匀,在730℃的浇铸温度下静置10分钟,然后捞去表面浮渣后在低压铸造炉内采用氮气给压进行低压铸造。(5)铸锭在400℃均匀化处理8h,在410℃下保温40分钟,然后循环轧制9道次,每一道次的压缩比为14%,在每一道次轧制之前加热10分钟。本实施例的合金的晶粒大小为10μm,常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292MPa,145MPa,22%。
实施例4:
合金成分(重量百分比):8%Al、0.01%Ti、0.5%Mn、0.4%Zn,杂质元素小于0.02%,其余为Mg。
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1)按照上述成分配置合金,在电阻坩埚炉中加入工业纯镁,加热熔炼,同时采用FS60.5%/CO2混合气体保护;(2)待镁完全熔化后,在700℃加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Al-10Mn中间合金;(3)在720℃加入Al-10Ti中间合金,保温20分钟后搅拌6分钟,以使Ti充分熔化;(4)在720℃下继续保温约15分钟,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合金液使成分均匀,在730℃的浇铸温度下静置10分钟,然后捞去表面浮渣后在低压铸造炉内采用氮气给压进行低压铸造。(5)铸锭在400℃均匀化处理3h,在410℃下保温60分钟,采用铸态直接挤压工艺,在模具温度为400℃时进行第一次挤压,挤压比为9;接着,将挤压件在310℃保温30分钟,模温300℃下进行第二次挤压,挤压比为20。本实施例的合金的晶粒大小为6μm,常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285MPa,143Mpa,21%。

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高强变形镁合金制备工艺,属于金属材料类,冶金类及塑性加工类领域。合金包含的各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39Al,0.10.5Mn,0.010.5Ti,0.050.5Zn,杂质元素小于0.02,其余为Mg。制备工艺如下:在熔剂保护熔炼条件下,将工业纯镁完全熔化后,分别以工业纯铝、工业纯锌、AlMn中间合金、AlTi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合金元素Al,Ti,Mn,Zn,待合金元素全部溶解后,用工具搅拌使其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