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震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9695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10 C N 1 0 4 1 9 6 9 5 1 A (21)申请号 201410422076.3 (22)申请日 2014.08.25 F16F 13/20(2006.01) (71)申请人桂来强 地址 400717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吉安村石 涧沟组38号 (72)发明人桂来强 (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50211 代理人方洪 (54) 发明名称 减震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器,橡胶外罩(1)的 两端敞口,在橡胶外罩(1)的上端固定上底座 (2),橡胶外罩(1。
2、)的下端固定下底座(4),上底座 (2)和下底座(4)分别将橡胶外罩(1)的两端密 封,使橡胶外罩(1)内形成密闭腔室(6),并在密 闭腔室(6)内设有相互扣接的上连接扣(7)和下 连接扣(8)。本发明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施容 易;通过橡胶外罩和压力气体的双重减震效果良 好,能够有效减小车身振动,大大提高了乘骑的舒 适性;同时,能够将过载时发动机的左右摆动量 减小到5mm以内,从而有效避免了倒挡器、传动轴 十字节损坏或者消声器断裂。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
3、(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96951 A CN 104196951 A 1/1页 2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橡胶外罩(1)的两端敞口,在橡胶外罩(1)的上端固定上 底座(2),该上底座(2)上设有上螺杆(3),橡胶外罩(1)的下端固定下底座(4),该下底座 (4)上设有下螺杆(5),所述上底座(2)和下底座(4)分别将橡胶外罩(1)的两端密封,使 橡胶外罩(1)内形成密闭腔室(6),并在密闭腔室(6)内设有相互扣接的上连接扣(7)和下 连接扣(8),所述上连接扣(7)为“”形,上连接扣(7)的顶部与上底座(2)相固定,下连 接扣(8)为“”形,下连接扣(8)的底部与下底座(4)相。
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2)为圆形,并通过硫化成 型与橡胶外罩(1)相固定,上底座(2)的边缘向下翻边,形成上裙边(2a),该上裙边(2a)包 覆于橡胶外罩(1)内;所述上螺杆(3)垂直固定在上底座(2)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4)为圆形,下螺杆(5) 垂直固定在下底座(4)的中心位置,下底座(4)的边缘向上翻边,形成第二裙边(4a),该第 二裙边(4a)固套于金属镶环(9)上,所述金属镶环(9)套装在橡胶外罩(1)的下端,金属 镶环(9)和橡胶外罩(1)通过硫化成型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
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闭腔室(6)中设有压力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气体为惰性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连接扣(7)或下连 接扣(8)的迂回处包覆有橡胶套(10)。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196951 A 1/3页 3 减震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减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三轮摩托车上用于发动机减震的减震器一般为弹簧式结构,主要由弹簧起 减震作用,所存在的不足在于: 0003 1)弹簧的自由度大,整车过载时不能抵御发动机的左右摆动,这样发动机的左右 摆动。
6、量较大,达20-30mm,由此会造成倒挡器、传动轴十字节损坏或者消声器断裂。 0004 2)弹簧易疲劳,不耐用,使用寿命没有保障。 0005 3)减震效果较差,会影响驾乘的舒适性。 0006 4)弹簧敞露在外,会影响三轮摩托车整车的外观美感。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良好的减震器。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减震器,橡胶外罩(1)的两端敞口,在橡胶外罩(1) 的上端固定上底座(2),该上底座(2)上设有上螺杆(3),橡胶外罩(1)的下端固定下底座 (4),该下底座(4)上设有下螺杆(5),所述上底座(2)和下底座(4)分别将橡胶外罩(1)的 两。
7、端密封,使橡胶外罩(1)内形成密闭腔室(6),并在密闭腔室(6)内设有相互扣接的上连 接扣(7)和下连接扣(8),所述上连接扣(7)为“”形,上连接扣(7)的顶部与上底座(2) 相固定,下连接扣(8)为“”形,下连接扣(8)的底部与下底座(4)相固定。 0009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上螺杆与发动机托架连接,下螺杆与车架连接。当发动机工作 的时候,发动机的振动通过发动机托架传递给上底座,使上底座向上或向下运动。在上底座 运动的过程中,橡胶外罩压缩或拉伸,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本发明在橡胶外罩的减震作用 下,减震效果良好,使传递到车架的振动很小,从而有效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 0010 在上底座向下运动。
8、时,上连接扣也一起向下运动,上连接扣运动到最低点由下底 座限位,使上底座不能继续向下运动;同理,上连接扣随上底座向上运动到最高位置时,上 连接扣由下连接扣勾住限位,使上底座不能继续向上运动。通过以上限位方式能够使本发 明的伸缩范围不超过设定值,以此来抵御发动机的左右摆动,使得过载时发动机的左右摆 动量大大减小,从而有效避免了倒挡器、传动轴十字节损坏或者消声器断裂,进一步提高了 驾乘的舒适性。 0011 另外,构成减震器的零部件少,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组装容易,生产效率 高。橡胶外罩不易发生疲劳损坏,使得整个减震器的耐用性好,使用寿命长。 0012 所述上底座(2)为圆形,并通过硫化成型与。
9、橡胶外罩(1)相固定,上底座(2)的边 缘向下翻边,形成上裙边(2a),该上裙边(2a)包覆于橡胶外罩(1)内;所述上螺杆(3)垂 直固定在上底座(2)的中心位置。以上结构一方面上底座造型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另一 方面,上底座采用硫化工艺与橡胶外罩固定,对橡胶外罩上端口的密封性好,能有效防止压 说 明 书CN 104196951 A 2/3页 4 力气体泄流。同时,上底座的上裙边镶嵌在橡胶外罩内,不仅能增加橡胶外罩上端的结构强 度,而且上底座与橡胶外罩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两者连接的牢固性及可靠性好。 0013 所述下底座(4)为圆形,下螺杆(5)垂直固定在下底座(4)的中心位置,下底座 (4)的。
10、边缘向上翻边,形成第二裙边(4a),该第二裙边(4a)固套于金属镶环(9)上,所述 金属镶环(9)套装在橡胶外罩(1)的下端,金属镶环(9)和橡胶外罩(1)通过硫化成型固 定。以上结构一方面金属镶环与橡胶外罩固定牢靠,另一方面,下底座安装到金属镶环上既 方便又快捷,在确保不脱落的同时,对橡胶外罩下端口的密封性好,能有效防止压力气体泄 流。 0014 在所述密闭腔室(6)中设有压力气体。在橡胶外罩伸缩缓冲减震的同时,橡胶外 罩内密闭腔室的容积随之发生变化,使密闭腔室内的压力气体压缩或膨胀,也起到缓冲减 震的作用;本发明在橡胶外罩和压力气体的双重减震作用下,减震效果更好,能进一步提高 驾乘的舒适性。
11、。 0015 为了增强安全性,所述压力气体为惰性气体。 0016 为了防止上下连接扣之间发生磨损,并避免产生撞击噪音,在所述上连接扣(7) 或下连接扣(8)的迂回处包覆有橡胶套(10)。 0017 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通过橡胶外罩和压力气体的双 重减震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小车身振动,大大提高了乘骑的舒适性;同时,能够将过载时 发动机的左右摆动量减小到5mm以内,从而有效避免了倒挡器、传动轴十字节损坏或者消 声器断裂。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在三轮摩托车上,也可以用于通机等其它高频低幅发动机 减震。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9 图2为图1的A-A剖视。
12、图。 0020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21 图4为上下连接扣的扣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3 实施例1 0024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由橡胶外罩1、上底座2、上螺杆3、下底座4、 下螺杆5、上连接扣7、下连接扣8、金属镶环9和橡胶套10等构成。其中,橡胶外罩1沿轴 心线开孔,并且橡胶外罩1的上下两端敞口。在橡胶外罩1的上端设置上底座2,上底座2 为圆形,并通过硫化成型与橡胶外罩1相固定。上底座2的边缘向下翻边,形成上裙边2a, 该上裙边2a包覆于橡胶外罩1内。在上底座2的中心位置设置上螺杆3,该上螺杆3与上 底座。
13、2相垂直,上螺杆3的下端与上底座2相固定。上底座2将橡胶外罩1的上端口密封; 当然,作为等同的替换,也可以由上底座2和上螺杆3共同将橡胶外罩1的上端口密封。 0025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橡胶外罩1的下端设置下底座4,该下底座4为圆形。下 底座4的中心位置设有下螺杆5。下螺杆5和上螺杆3位于一条直线上,且下螺杆5垂直于 说 明 书CN 104196951 A 3/3页 5 下底座4,下螺杆5的上端与下底座4相固定或连为一体。下底座4的边缘向上翻边,形成 第二裙边4a,该第二裙边4a固定套装于金属镶环9上,而金属镶环9套装在橡胶外罩1的 下端,金属镶环9和橡胶外罩1通过硫化成型固定。以上下。
14、底座4与金属镶环9之间的固 定方式可以是铆接,也可以在金属镶环9的外壁设置环槽,而下底座4的第二裙边4a上设 置一圈与环槽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凸棱,该凸棱嵌入金属镶环9外壁的环槽中。 0026 如图2、图4所示,下底座4将橡胶外罩1的下端口密封,橡胶外罩1内形成密闭腔 室6,该密闭腔室6中设有压力气体,压力气体的压力略高于标准大气压,压力气体的压力 值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压力气体优选为惰性气体,具体采用哪种惰性气体也可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在密闭腔室6内设有上连接扣7和下连接扣8,上连接扣7为“”形,上连接扣7 顶部的两端与上底座2焊接固定。下连接扣8为“”形,下连接扣8与上连接扣7扣接在 一起,下连。
15、接扣8底部的两端与下底座4相焊接固定。在其中一个连接扣的迂回处包覆有 橡胶套10,以避免上、下连接扣7、8发生磨损及产生异响;当然,也可以在上、下两个连接扣 7、8的迂回处均包覆橡胶套10。 002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8 上螺杆3与发动机托架连接,下螺杆5与车架连接。当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发动机 的振动通过发动机托架传递给上底座2,使上底座2向上或向下运动。在上底座2运动的过 程中,橡胶外罩1压缩或拉伸,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同时,橡胶外罩1内密闭腔室6的容积 随之发生变化,使密闭腔室6内的压力气体压缩或膨胀,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在橡胶外 罩1和压力气体的双重减震作用下,减震效果良。
16、好。 0029 在上底座2向下运动时,上连接扣7也一起向下运动,上连接扣7运动到最低点由 下底座4限位,使上底座2不能继续向下运动;同理,上连接扣7随上底座2向上运动到最 高位置时,上连接扣7由下连接扣8勾住限位,使上底座4不能继续向上运动。通过以上限 位方式能够使本发明的伸缩范围不超过设定值,以此来抵御发动机的左右摆动,使得过载 时发动机的左右摆动量大大减小。 0030 实施例2 0031 本实施例中,密闭腔室6中设置有与外界大气压相等的空气。本实施例的其余结 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说 明 书CN 104196951 A 1/2页 6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96951 A 2/2页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96951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