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42642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48614.9

申请日:

2014.07.22

公开号:

CN104085394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W 30/02申请日:20140722|||公开

IPC分类号:

B60W30/02(2012.01)I; B60W10/08; B60W10/18(2012.01)I; B60W10/20

主分类号:

B60W30/02

申请人:

山东交通学院

发明人:

杨福广; 阮久宏; 李贻斌; 裴文慧; 荣学文; 尹占芳; 朱梅梅

地址:

250357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代理人:

王书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采用“控制器+分配器”结构,控制器输入信号为车辆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偏差,输出信号为维持车身横摆稳定的需求力矩Mdes,分配器依据车辆状态和Mdes分层次的形成车轮的制动、驱动和主动转向指令,该方法在保证车辆横摆稳定的前提下,充分优先利用车轮制动力矩进行能量回馈,达到提高能量回馈效率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的偏差形成需求力矩Mdes,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 
(2)计算当前四个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M时的对应力臂Li,i为车轮编号,i=1,2,3,4,分别代表车辆的左前轮,右前论,左后轮,右后轮; 
(3)根据需求力矩Mdes方向,确定使用驱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所使用的车轮编号n,确定使用制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的车轮编号m;如果Mdes>0则n=2,4;m=1,3;如果Mdes<0则n=1,3;m=2,4; 
(4)计算当前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允许的制动力的下界Fb_min_m,Fb_min_m<0;计算当前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允许的驱动力的上界Fd_max_n,Fd_max_n>0; 
(5)根据车轮形成需求力矩Mdes时的对应力臂Li,确定当前状态下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b_min,Mb_max]以及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d_min,Md_max]; 
(6)如果需求力矩Mdes∈[Mb_min,Mb_max],则仅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力矩指令,按照“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在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考虑回馈制动效率,将Mdes在车轮m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其驱动力矩指令都是0,另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步骤(6)依据Mdes的不同,具体实现过程分三种情况: 
情况1,如果Mdes>0: 
①将“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1+T3    (a-1); 
②将“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b-1)和式(c-1): 
Mdes=-(T1L1+T3L3)/R   (b-1), 

式中,Tm是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制动时Tm<0;Lm是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b_min_m为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允许制动力下界,Fb_min_m<0;m=1,3; 
③将式(a-1)、(b-1)、(c-1)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d-1)式: 

④采用单纯形法对式(d-1)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Tm,m=1,3;对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其力矩指令Tn=0,n=2,4;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情况2,如果Mdes<0: 
①将“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2+T4    (a-2); 
②将“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b-2)和式(c-2): 
Mdes=(T2L2+T4L4)/R  (b-2), 

式中:Tm是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制动时Tm<0;Lm是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b_min_m为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允许制动力下界,Fb_min_m<0;m=2,4; 
③将式(a-2)、(b-2)、(c-2)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d-2)式: 

④采用单纯形法对式(d-2)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指令Tm,m=2,4;对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力矩指令Tn=0,n=1,3;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情况3,如果Mdes=0,则Ti=0,i=1,2,3,4,即各个车轮的力矩指令均为0,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7)如果需求力矩且车轮合成附着系数s*不大于期望的合成附着系数sd*,则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力矩指令和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力矩指令为0; 
步骤(7)依据Mdes的不同,其具体实现过程分两种情况: 
情况1,如果Mdes>0: 
①Tm=Fb_min_m,m=1,3;Tn=0,n=2,4;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情况2,如果Mdes<0: 
①Tm=Fb_min_m,m=2,4;Tn=0,n=1,3;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8)如果需求力矩且s*>sd*,则同时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和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力矩指令,并形成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在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按照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将(Mdes-Mb_max)在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否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 
步骤(8)中,依据Mdes的大小,其具体实现过程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1,Mdes>0: 
①Tm=Fb_min_m,m=1,3;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③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将“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2+T4     (e-1); 
④将“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间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f-1)和(g-1): 
Mdes-Mb_max=(T2L2+T4L4)/R   (f-1), 

式中:n是使用驱动力矩车轮的编号,n=2,4;Tn是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驱动时Tn>0;Ln是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 
⑤将式(e-1)、(f-1)、(g-1)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 

⑥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1)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2,4; 
⑦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2,4; 
情况2,Mdes<0: 
①Tm=Fb_min_m,m=2,4;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③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将“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 
minJ=T1+T3   (e-2); 
④将“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间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f-2)和(g-2): 
Mdes-Mb_max=-(T1L1+T3L3)/R     (f-2), 

式中:n是使用驱动力矩车轮的编号,n=1,3;Tn是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驱动时Tn>0;Ln是各个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 
⑤将式(e-2)、(f-2)、(g-2)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 

⑥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2)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1,3; 
⑦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进行分配,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1,3。 

说明书

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考虑能量回馈效率时的横摆稳定性控制方法,属于电动车辆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与内燃机车辆、单电机中央驱动型电动车辆、两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辆等相比,在底盘结构、模块化设计、整车动力学控制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能量回馈制动技术是电动车辆增加续航里程、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关键手段之一。 
现有的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的横摆稳定性控制系统由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与主动转向控制子系统组成,两个子系统采用“平行”协调方式,普遍使用独立的控制器,分别根据车辆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的偏差独自形成控制量。其中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采用驱动与制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有两种方法:(1)采用驱(制)动外前轮、制(驱)动内后轮的方法;(2)驱动左(右)侧车轮、制动右(左)侧车轮。上述协调方法中没有考虑能量回馈效率问题,能量回馈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系统中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主动转向控制子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控制器+分配器”的分层协调控制方法,依据车辆横摆控制器需求,分层次的形成车轮的制动、主动转向和驱动指令,达到提高能量回馈效率的目的,在维持车辆横摆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取得更高能量回馈效率。 
本发明的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1)根据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的偏差形成需求力矩Mdes,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 
(2)计算当前四个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M时的对应力臂Li,i为车轮编号,i=1,2,3,4,分别代表车辆的左前轮,右前论,左后轮,右后轮; 
(3)根据需求力矩Mdes方向,确定使用驱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所使用的车轮编号n,确定使用制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的车轮编号m;如果Mdes>0则n=2,4;m=1,3;如果Mdes<0则n=1,3;m=2,4; 
(4)计算当前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允许的制动力的下界Fb_min_m,Fb_min_m<0;计算当前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允许的驱动力的上界Fd_max_n,Fd_max_n>0; 
(5)根据车轮形成需求力矩Mdes时的对应力臂Li,确定当前状态下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 m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b_min,Mb_max]以及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d_min,Md_max]; 
(6)如果需求力矩Mdes∈[Mb_min,Mb_max],则仅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力矩指令,按照“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在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考虑回馈制动效率,将Mdes在车轮m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其驱动力矩指令都是0,另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步骤(6)依据Mdes的不同,具体实现过程分三种情况: 
情况1,如果Mdes>0: 
①将“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1+T3   (a-1); 
②将“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b-1)和式(c-1): 
Mdes=-(T1L1+T3L3)/R   (b-1), 
Fb_min_mTmR,m=1,3---(c-1),]]>
式中,Tm是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制动时Tm<0;Lm是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b_min_m为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允许制动力下界,Fb_min_m<0;m=1,3; 
③将式(a-1)、(b-1)、(c-1)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d-1)式: 
minJ=T1+T3s.t.Mdes=-(T1L1+T3L3)/RFb_min_mTmR<0,m=1,3---(d-1),]]>
④采用单纯形法对式(d-1)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Tm,m=1,3;对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其力矩指令Tn=0,n=2,4;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情况2,如果Mdes<0: 
①将“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2+T4   (a-2); 
②将“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b-2)和式(c-2): 
Mdes=(T2L2+T4L4)/R(b-2), 
Fb_min_mTmR,m=2,4---(c-2),]]>
式中:Tm是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制动时Tm<0;Lm是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b_min_m为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允许制动力下界,Fb_min_m<0;m=2,4; 
③将式(a-2)、(b-2)、(c-2)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d-2)式: 
minJ=T2+T4s.t.Mdes=(T2L2+T4L4)/RFb_min_mTmR<0,m=2,4---(d-2),]]>
④采用单纯形法对式(d-2)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指令Tm,m=2,4;对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力矩指令Tn=0,n=1,3;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情况3,如果Mdes=0,则Ti=0,i=1,2,3,4,即各个车轮的力矩指令均为0,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7)如果需求力矩且车轮合成附着系数s*不大于期望的合成附着系数sd*,则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力矩指令和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力矩指令为0; 
步骤(7)依据Mdes的不同,其具体实现过程分两种情况: 
情况1,如果Mdes>0: 
①Tm=Fb_min_m,m=1,3;Tn=0,n=2,4;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情况2,如果Mdes<0: 
①Tm=Fb_min_m,m=2,4;Tn=0,n=1,3;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8)如果需求力矩且s*>sd*,则同时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和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力矩指令,并形成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的大 小与(Mdes-Mb_max)有关;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在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按照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将(Mdes-Mb_max)在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否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 
步骤(8)中,依据Mdes的大小,其具体实现过程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1,Mdes>0: 
①Tm=Fb_min_m,m=1,3;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③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将“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2+T4    (e-1); 
④将“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间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f-1)和(g-1): 
Mdes-Mb_max=(T2L2+T4L4)/R  (f-1), 
TnRFd_max_n,n=2,4---(g-1),]]>
式中:n是使用驱动力矩车轮的编号,n=2,4;Tn是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驱动时Tn>0;Ln是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 
⑤将式(e-1)、(f-1)、(g-1)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 
minJ=T2+T4s.t.Mdes-Mb_max=(T2L2+T4L4)/R0<TnRFd_max_n,n=2,4---(h-1),]]>
⑥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1)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2,4; 
⑦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2,4; 
情况2,Mdes<0: 
①Tm=Fb_min_m,m=2,4;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③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将“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 
minJ=T1+T3    (e-2); 
④将“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间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f-2)和(g-2): 
Mdes-Mb_max=-(T1L1+T3L3)/R   (f-2), 
TnRFd_max_n,n=1,3---(g-2),]]>
式中:n是使用驱动力矩车轮的编号,n=1,3;Tn是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驱动时Tn>0;Ln是各个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 
⑤将式(e-2)、(f-2)、(g-2)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 
minJ=T1+T3s.t.Mdes-Mb_max=-(T1L1+T3L3)/R0<TnRFd_max_n,n=1,3---(h-2),]]>
⑥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2)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1,3; 
⑦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进行分配,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1,3。 
本发明在保证车辆横摆稳定的前提下,充分优先利用车轮制动力矩进行能量回馈,达到提高能量回馈效率的目的,在维持车辆横摆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取得更高能量回馈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的总体思想是:在保证车辆横摆稳定的前提下,充分优先利用车轮制动力矩进行能量回馈。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采用“控制器+分配器”结构,控制器输入信号为车辆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偏差,输出信号为维持车身横摆稳定的需求力矩Mdes,分配器依据车辆状态和Mdes分层次的形成 车轮的制动、驱动和主动转向指令。该方法在保证车辆横摆稳定的前提下,充分优先利用车轮制动力矩进行能量回馈,达到提高能量回馈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器根据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的偏差形成需求力矩Mdes,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 
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可以使用陀螺仪传感器测量,车辆期望横摆角速度可以通过公知方法获得(参见文献:①质心侧偏角相图在车辆ESC系统稳定性控制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33(1):42-46;②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8):1-5),需求力矩Mdes根据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角速度的偏差可以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等多种公知方法获得。 
(2)计算当前四个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Li,i为车轮编号,i=1,2,3,4,分别代表车辆的左前轮,右前论,左后轮,右后轮。 
车辆底盘结构尺寸(轮距、轴距、几何中心)已知,车轮转向角度可以通过编码器等角度传感器测量,则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Fx_i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Li可通过公知的几何方法计算。 
(3)根据需求力矩Mdes方向,确定使用驱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所使用的车轮编号n,确定使用制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的车轮编号m;如果Mdes>0则n=2,4;m=1,3;如果Mdes<0则n=1,3;m=2,4。 
如步骤(2)所述,车辆底盘结构尺寸(轮距、轴距、几何中心)已知,车轮转向角度可以通过编码器等角度传感器测量,在车轮上施加制动力矩时,可判定该车轮形成的横摆力矩方向。如Mdes>0,则制动1号和3号车轮可形成与Mdes方向一致的横摆力矩,驱动2号和4号车轮可形成与Mdes方向一致的横摆力矩,所以Mdes>0时n=2,4;m=1,3;同理,如果Mdes<0则n=1,3;m=2,4。 
(4)计算当前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允许的制动力的下界Fb_min_m,Fb_min_m<0;计算当前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允许的驱动力的上界Fd_max_n,Fd_max_n>0。 
Fb_min_m和Fd_max_n分别为第m个和第n个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的下界与上界,可使用公知方法获得(参见文献:①Estimation of tire grip margin us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J].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04,vol.41,sup:421-430;②《使用电子助力转向系统估计轮胎附着力极限》[J],《车辆系统动力学》杂志,2004,vol.41, sup:421-430;③Estimation of lateral grip margin based on self-aligning torque for vehicle dynamics enhancement[J].SAE Paper,No.2004-01-1070;④《车辆动力学控制中基于自回正力矩的轮胎侧向附着力极限估计》[J],SAE论文,No.2004-01-1070)。 
(5)根据车轮形成需求力矩Mdes时的对应力臂Li,确定当前状态下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b_min,Mb_max]以及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d_min,Md_max]。 
在步骤(3)和步骤(4)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几何方法得到控制子系统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b_min,Mb_max]以及驱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d_min,Md_max]。 
(6)如果需求力矩Mdes∈[Mb_min,Mb_max],则仅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力矩指令,按照“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在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考虑回馈制动效率,将Mdes在车轮m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其驱动力矩指令都是0,另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步骤(6)依据Mdes的不同,其具体过程实现过程分三种情况: 
情况1,如果Mdes>0: 
①将“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1+T3   (a-1); 
②将“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b-1)和式(c-1): 
Mdes=-(T1L1+T3L3)/R   (b-1), 
Fb_min_mTmR,(m=1,3)---(c-1),]]>
式中,Tm是作用于车轮m,m=1,3的制动力矩指令,制动时Tm<0;Lm是车轮m(m=1,3)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b_min_m为车轮m(m=1,3)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允许制动力下界,Fb_min_m<0; 
③将式(a-1)、(b-1)、(c-1)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d-1)式: 
minJ=T1+T3s.t.Mdes=-(T1L1+T3L3)/RFb_min_mTmR<0,(m=1,3)---(d-1),]]>
④采用单纯形法对式(d-1)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车轮m(m=1,3)的制动力矩指令Tm,对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2,4)其力矩指令Tn=0,另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情况2,如果Mdes<0: 
①将“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2+T4   (a-2); 
②将“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b-2)和式(c-2): 
Mdes=(T2L2+T4L4)/R   (b-2), 
Fb_min_mTmR,(m=2,4)---(c-2),]]>
式中:Tm是作用于车轮m(m=2,4)的制动力矩指令,制动时Tm<0;Lm是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m=2,4),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b_min_m为车轮m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允许制动力下界,Fb_min_m<0; 
③将式(a-2)、(b-2)、(c-2)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d-2)式: 
minJ=T2+T4s.t.Mdes=(T2L2+T4L4)/RFb_min_mTmR<0,(m=2,4)---(d-2),]]>
④采用单纯形法对式(d-2)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m=2,4的指令Tm,对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1,3)其力矩指令Tn=0,另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情况3,如果Mdes=0,则Ti=0,i=1,2,3,4,即各个车轮的力矩指令均为0,另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 
(7)如果需求力矩且车轮合成附着系数s*不大于期望的合成附着系数sd*,则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力矩指令和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力矩指令为0; 
合成附着系数s*可通过公知方法获得(参见文献:李道飞,喻凡.基于最优轮胎力分配的车辆动力学集成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42(6):887-891)。 
步骤(7)依据Mdes的不同,其具体过程实现过程分两种情况: 
情况1,如果Mdes>0: 
①Tm=Fb_min_m(m=1,3);Tn=0(n=2,4);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情况2,如果Mdes<0: 
①Tm=Fb_min_m(m=2,4);Tn=0(n=1,3);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8)如果需求力矩且s*>sd*,则同时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和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力矩指令,并形成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在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按照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将(Mdes-Mb_max)在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否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 
步骤8中,依据Mdes的符号,其具体实现过程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1,Mdes>0: 
①Tm=Fb_min_m(m=1,3);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③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将“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2+T4   (e-1); 
④将“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间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f-1)和(g-1): 
Mdes-Mb_max=(T2L2+T4L4)/R   (f-1), 
TnRFd_max_n,(n=2,4)---(g-1),]]>
式中:n是使用驱动力矩车轮的编号,n=2,4;Tn是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驱动时Tn>0;Ln(n=2,4)是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2,4)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 
⑤将式(e-1)、(f-1)、(g-1)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 
minJ=T2+T4s.t.Mdes-Mb_max=(T2L2+T4L4)/R0<TnRFd_max_n,n=2,4---(h-1),]]>
⑥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1)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车轮n(n=2,4)的驱动力矩指令Tn; 
⑦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n=2,4)上进行分配,得到车轮n(n=2,4)的驱动力矩指令Tn; 
情况2,Mdes<0: 
①Tm=Fb_min_m(m=2,4); 
②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 
③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将“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 
minJ=T1+T3      (e-2); 
④将“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间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f-2)和(g-2): 
Mdes-Mb_max=-(T1L1+T3L3)/R    (f-2), 
TnRFd_max_n,(n=1,3)---(g-2),]]>
式中:n是使用驱动力矩车轮的编号,n=1,3;Tn是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驱动时Tn>0;Ln是各个车轮n(n=1,3)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1,3)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 
⑤将式(e-2)、(f-2)、(g-2)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 
minJ=T1+T3s.t.Mdes-Mb_max=-(T1L1+T3L3)/R0<TnRFd_max_n,n=1,3---(h-2),]]>
⑥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2)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1,3)的驱动力矩指令Tn。 
⑦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n=1,3)进行分配,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1,3)的驱动力矩指令Tn,车轮垂向载荷可以采用传感器测量悬架变形方式获得。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ECU中通过软件编程实现。 

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5394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5394A21申请号201410348614922申请日20140722B60W30/02201201B60W10/08200601B60W10/18201201B60W10/2020060171申请人山东交通学院地址250357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72发明人杨福广阮久宏李贻斌裴文慧荣学文尹占芳朱梅梅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4代理人王书刚54发明名称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57摘要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采用“控。

2、制器分配器”结构,控制器输入信号为车辆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偏差,输出信号为维持车身横摆稳定的需求力矩MDES,分配器依据车辆状态和MDES分层次的形成车轮的制动、驱动和主动转向指令,该方法在保证车辆横摆稳定的前提下,充分优先利用车轮制动力矩进行能量回馈,达到提高能量回馈效率的目的。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5394ACN104085394A1/4页21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的偏。

3、差形成需求力矩MDES,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2计算当前四个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M时的对应力臂LI,I为车轮编号,I1,2,3,4,分别代表车辆的左前轮,右前论,左后轮,右后轮;3根据需求力矩MDES方向,确定使用驱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所使用的车轮编号N,确定使用制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的车轮编号M;如果MDES0则N2,4;M1,3;如果MDES0;5根据车轮形成需求力矩MDES时的对应力臂LI,确定当前状态下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B_MIN,MB_MAX以及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D_MIN,MD_MAX;6如果。

4、需求力矩MDESMB_MIN,MB_MAX,则仅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力矩指令,按照“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在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考虑回馈制动效率,将MDES在车轮M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其驱动力矩指令都是0,另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步骤6依据MDES的不同,具体实现过程分三种情况情况1,如果MDES0将“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1T3A1;将“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B1和式C1MDEST1L1T3L3/RB1,式中,TM是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

5、制动时TM0TMFB_MIN_M,M1,3;TN0,N2,4;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情况2,如果MDESSD,则同时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和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力矩指令,并形成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在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按照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将MDESMB_MAX在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N的驱动力矩。

6、指令,否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步骤8中,依据MDES的大小,其具体实现过程分为两种情况情况1,MDES0TMFB_MIN_M,M1,3;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将“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2T4E1;权利要求书CN104085394A3/4页4将“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间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F1和G1MDESMB_MAXT2L2T4L4/RF1,式中N是使用驱动力矩车轮的编号,N2,4;TN是车轮N的驱动。

7、力矩指令,驱动时TN0;LN是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将式E1、F1、G1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1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2,4;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2,4;情况2,MDES0;LN是各个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

8、上界;将式E2、F2、G2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2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1,3;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权利要求书CN104085394A4/4页5N进行分配,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1,3。权利要求书CN104085394A1/9页6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考虑能量回馈效率时的横摆稳定性控制方法,属于电动车辆控制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与内燃机车辆。

9、、单电机中央驱动型电动车辆、两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辆等相比,在底盘结构、模块化设计、整车动力学控制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能量回馈制动技术是电动车辆增加续航里程、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关键手段之一。0003现有的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的横摆稳定性控制系统由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与主动转向控制子系统组成,两个子系统采用“平行”协调方式,普遍使用独立的控制器,分别根据车辆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的偏差独自形成控制量。其中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采用驱动与制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有两种方法1采用驱制动外前轮、制驱动内后轮的方法;2驱动左右侧车轮、制动右左侧车轮。上述协调方法中没有考虑能量回馈效率问。

10、题,能量回馈效率低。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系统中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主动转向控制子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控制器分配器”的分层协调控制方法,依据车辆横摆控制器需求,分层次的形成车轮的制动、主动转向和驱动指令,达到提高能量回馈效率的目的,在维持车辆横摆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取得更高能量回馈效率。0005本发明的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00061根据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的偏差形成需求力矩MDES,规定逆时针方向。

11、为正;00072计算当前四个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M时的对应力臂LI,I为车轮编号,I1,2,3,4,分别代表车辆的左前轮,右前论,左后轮,右后轮;00083根据需求力矩MDES方向,确定使用驱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所使用的车轮编号N,确定使用制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的车轮编号M;如果MDES0则N2,4;M1,3;如果MDES0;00105根据车轮形成需求力矩MDES时的对应力臂LI,确定当前状态下使用制动力矩的说明书CN104085394A2/9页7车轮M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B_MIN,MB_MAX以及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D_M。

12、IN,MD_MAX;00116如果需求力矩MDESMB_MIN,MB_MAX,则仅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力矩指令,按照“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在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考虑回馈制动效率,将MDES在车轮M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其驱动力矩指令都是0,另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0012步骤6依据MDES的不同,具体实现过程分三种情况0013情况1,如果MDES00014将“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1T3A1;0015将“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B1和式C10016。

13、MDEST1L1T3L3/RB1,00170018式中,TM是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制动时TM00035TMFB_MIN_M,M1,3;TN0,N2,4;0036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0037情况2,如果MDESSD,则同时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和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力矩指令,并形成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在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按。

14、照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将MDESMB_MAX在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否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0041步骤8中,依据MDES的大小,其具体实现过程分为两种情况0042情况1,MDES00043TMFB_MIN_M,M1,3;0044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0045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将“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2T4E1;0046将“满足MDESMB_MAX需求与轮胎间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

15、式F1和G10047MDESMB_MAXT2L2T4L4/RF1,00480049式中N是使用驱动力矩车轮的编号,N2,4;TN是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驱动时TN0;LN是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0050将式E1、F1、G1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说明书CN104085394A4/9页900510052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1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2,4;0053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车轮。

16、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2,4;0054情况2,MDES0;LN是各个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0063将式E2、F2、G2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00640065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2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1,3;0066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进行分配,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TN,N1,3。0067本发明在保证车辆横摆稳定的前提下,充分优先利用车轮制动力矩进行能量回馈,达到。

17、提高能量回馈效率的目的,在维持车辆横摆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取得更高能量回馈效率。具体实施方式0068本发明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的总体思想是说明书CN104085394A5/9页10在保证车辆横摆稳定的前提下,充分优先利用车轮制动力矩进行能量回馈。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采用“控制器分配器”结构,控制器输入信号为车辆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偏差,输出信号为维持车身横摆稳定的需求力矩MDES,分配器依据车辆状态和MDES分层次的形成车轮的制动、驱动和主动转向指令。该方法在保证车辆横摆稳定的前提下,充分优先利用车轮制动力矩进行能量回馈,达到提高能量回馈效率的目的。0069本。

18、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701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器根据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横摆角速度的偏差形成需求力矩MDES,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0071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可以使用陀螺仪传感器测量,车辆期望横摆角速度可以通过公知方法获得参见文献质心侧偏角相图在车辆ESC系统稳定性控制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3314246;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815,需求力矩MDES根据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理想角速度的偏差可以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等多种公知方法获得。00722计算当前四个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

19、的对应力臂LI,I为车轮编号,I1,2,3,4,分别代表车辆的左前轮,右前论,左后轮,右后轮。0073车辆底盘结构尺寸轮距、轴距、几何中心已知,车轮转向角度可以通过编码器等角度传感器测量,则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FX_I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LI可通过公知的几何方法计算。00743根据需求力矩MDES方向,确定使用驱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所使用的车轮编号N,确定使用制动力矩形成需求力矩MDES的车轮编号M;如果MDES0则N2,4;M1,3;如果MDES0,则制动1号和3号车轮可形成与MDES方向一致的横摆力矩,驱动2号和4号车轮可形成与MDES方向一致的横摆力矩,所以MD。

20、ES0时N2,4;M1,3;同理,如果MDES0。0077FB_MIN_M和FD_MAX_N分别为第M个和第N个车轮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的下界与上界,可使用公知方法获得参见文献ESTIMATIONOFTIREGRIPMARGINUSINGELECTRICPOWERSTEERINGSYSTEMJVEHICLESYSTEMDYNAMICS,2004,VOL41,SUP421430;使用电子助力转向系统估计轮胎附着力极限J,车辆系统动力学杂志,2004,VOL41,SUP421430;ESTIMATIONOFLATERALGRIPMARGINBASEDONSELFALIGNINGTORQ。

21、UEFORVEHICLEDYNAMICSENHANCEMENTJSAEPAPER,NO2004011070;车辆动力学控制中基于自回正力矩的轮胎侧向附着力极限估计J,SAE论文,NO2004011070。00785根据车轮形成需求力矩MDES时的对应力臂LI,确定当前状态下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B_MIN,MB_MAX以及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能够形成的横摆说明书CN104085394A106/9页11力矩范围MD_MIN,MD_MAX。0079在步骤3和步骤4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几何方法得到控制子系统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B_MIN,MB_MAX以及驱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

22、系统能够形成的横摆力矩范围MD_MIN,MD_MAX。00806如果需求力矩MDESMB_MIN,MB_MAX,则仅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的力矩指令,按照“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在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考虑回馈制动效率,将MDES在车轮M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M的制动力矩指令,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其驱动力矩指令都是0,另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都是0;0081步骤6依据MDES的不同,其具体过程实现过程分三种情况0082情况1,如果MDES00083将“最大限度使用制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1T3A1;0084将“满足需求力矩MDES与轮胎附着力限制。

23、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B1和式C10085MDEST1L1T3L3/RB1,00860087式中,TM是作用于车轮M,M1,3的制动力矩指令,制动时TM00105TMFB_MIN_MM1,3;TN0N2,4;0106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0107情况2,如果MDESSD,则同时形成使用制动力矩的车轮M和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力矩指令,并形成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的大小与MDESMB_MAX有关,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在满足MDE。

24、SMB_MAX需求与轮胎附着力限制的前提下,按照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将MDESMB_MAX在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上进行分配,得到期望作用于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否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上进行分配;0111步骤8中,依据MDES的符号,其具体实现过程分为两种情况0112情况1,MDES00113TMFB_MIN_MM1,3;0114车轮的主动转向指令根据MDESMB_MAX,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得到;0115如果MDESMB_MAXMD_MIN,MD_MAX,将“最小限度使用驱动力矩”原则描述为下式MINJT2T4E1;0116将“满足MDESMB_M。

25、AX需求与轮胎间附着力限制的前提”分别描述为式F1和G10117MDESMB_MAXT2L2T4L4/RF1,说明书CN104085394A128/9页1301180119式中N是使用驱动力矩车轮的编号,N2,4;TN是车轮N的驱动力矩指令,驱动时TN0;LNN2,4是车轮N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2,4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0120将式E1、F1、G1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01210122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1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车轮NN2,4的驱动力矩指令TN;0123如果则按照车。

26、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车轮NN2,4上进行分配,得到车轮NN2,4的驱动力矩指令TN;0124情况2,MDES0;LN是各个车轮NN1,3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附着力形成横摆力矩时的对应力臂;R为轮胎滚动半径,FD_MAX_N为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1,3与地面间沿着轮胎滚动方向的驱动力上界;0133将式E2、F2、G2认为是线性规划问题,写为下式01340135采用单纯形法对式H2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1,3的驱动力矩指令TN。0136如果则按照车轮垂向载荷比例将MDESMB_MAX在说明书CN104085394A139/9页14车轮NN1,3进行分配,得到使用驱动力矩的车轮NN1,3的驱动力矩指令TN,车轮垂向载荷可以采用传感器测量悬架变形方式获得。0137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ECU中通过软件编程实现。说明书CN104085394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