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内蒸发排放控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箱内蒸发排放控制系统.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9629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 N 1 0 2 9 9 6 2 9 1 A *CN102996291A* (21)申请号 201210401999.1 (22)申请日 2012.09.11 61/533330 2011.09.12 US 13/602651 2012.09.04 US F02M 25/08(2006.01) F02M 37/04(2006.01) (71)申请人 TI集团自动推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美国密执安州 (72)发明人 MN卡姆巴赫什 EJ斯特尔策列基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
2、72001 代理人陶梅 傅永霄 (54) 发明名称 箱内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内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其 包括与燃料箱内的热发生器物理接触的燃料蒸气 吸附单元。所述热发生器可以是燃料泵,该燃料 泵在吹扫循环中加热所述吸附单元,因此在吹扫 循环中提高了捕获的燃料蒸气的解吸率。燃料蒸 气吸附单元和/或附加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可位 于箱容积内靠近燃料箱的进入开口,使得进入的 燃料可以在再补给燃料事件期间冷却所述吸附单 元,因此在再补给燃料事件期间提高了吸附单元 的吸附效率。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包括: 燃料箱; 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和 热发生器,其在位于燃料箱内的热连通区域处与燃料蒸气吸附单元物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其中热发生器为燃料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 燃料泵模块,其具有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燃料泵,其中热连通区域位于外壳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其中燃料泵是热发生器,且燃料蒸气吸 附单元位于模块的外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其中燃料蒸气吸附单。
4、元在热连通区域处 至少部分地围绕热发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附加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 该附加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位于燃料箱内并与其它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可操作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其中燃料蒸气吸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定 位成靠近燃料箱的箱进口,使得进入的燃料通过箱进口流入燃料箱,并被引向燃料蒸气吸 附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 燃料系统模块,其包括连接到一起的安装法兰、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和热发生器,其中 所述模块的一部分延伸远离安装法兰并延伸进入箱容积。 9.一种控制燃料蒸发排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 在再补给燃料事件期间利用液体燃料冷却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和 在吹扫循环中利用燃料箱内生成的热量加热燃料蒸气吸附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加热步骤包括利用燃料泵产生的热量加热燃料 蒸气吸附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再补给燃料事件期间利用液体燃料冷却独立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加热步骤期间,将含有燃料蒸气的气体引导进入并通过附加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96291 A 1/6页 3 箱内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0001 相关申请 0002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1年9月12。
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533,330和 于2012年9月4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No.13/602,651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内 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4 由于车辆制造商寻求提高燃料效率并降低环境影响,对车辆及其燃料系统的燃料 蒸气的蒸发排放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车辆燃料储存箱包括箱容积,在该箱容积中通常部 分地填充有液体燃料,并且部分地填充有燃料蒸气和/或其它气体。在燃料箱补给的过程 中燃料蒸气从箱容积移出。为了防止燃料蒸气进入大气,已经提出各种在箱补给事件期间 捕获蒸气的系统,例如加装在车辆内的车载。
7、燃料再补给蒸气回收(ORVR)系统或加装在燃 料分送设备内的蒸气回收系统。ORVR系统可通过如下方式运行:引导从燃料箱移出的气体 经过吸附材料以捕获燃料蒸气并在车辆运行期间引导捕获的燃料蒸气流到车辆发动机的 进气侧。这些类型的系统会增加车辆的成本、重量和复杂性,且这些因素的中某些可能与 ORVR系统的益处相悖。 发明内容 0005 根据一个实施例,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包括燃料箱、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和与燃料蒸 气吸附单元在位于燃料箱内的热连通区域处物理接触的热发生器。 0006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用于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燃料系统模块包括燃料泵模块,该 燃料泵模块具有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燃料泵。所述燃料系。
8、统模块还包括燃料蒸气吸附单 元,该燃料蒸气吸附单元位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燃料泵物理接触。 0007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控制燃料蒸发排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再补给燃料事件 期间利用液体燃料冷却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和在吹扫(purge)循环中利用燃料 箱内生成的热量加热燃料蒸气吸附单元。 附图说明 0008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各种实施例和最佳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 0009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车辆燃料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描述的排放控制系统的实施例可以设置为通过在燃料箱补给事件期间冷却 燃料蒸气吸附材料并在吹扫循环期间加热燃料蒸气吸附材。
9、料来管理所述系统内的热能传 说 明 书CN 102996291 A 2/6页 4 递,从而提高总体系统效率。所述系统在燃料箱补给事件期间利用燃料蒸气吸附材料捕获 移出的燃料蒸气。所述吸附过程是放热的;即,当燃料蒸气被吸附材料吸附时放出热能。这 提高了所述材料的温度,这会降低其吸附能力或效率。在车辆正常运行期间所发生的吹扫 循环中,系统释放捕获的燃料蒸气。在吹扫循环中,燃料从吸附材料中解吸出来。所述解吸 过程是吸热的,因此冷却吸附材料并降低解吸效率。已经发明出了可帮助缓和这些效率问 题的新元件、装置和方法。 0011 更详细地参考附图,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10的剖视图。系 统1。
10、0适用于车辆、船舶、或其他移动的或静止的带有动力装置的设备,诸如使用液态存储 燃料的燃烧发动机。汽油、酒精、或柴油发动机驱动的车辆或设备、混合动力车辆,或带有车 载烃重整器的燃料电池供电车辆是蒸发排放控制系统10的潜在应用的一些实例。系统10 可包括燃料箱12和燃料系统模块14。 0012 燃料箱12是存储液态燃料16的元件,所述液态燃料例如为诸如汽油的烃类燃料。 箱12包括一个或多个至少部分地限定了存储容积20的壁18,存储容积20也被称为所述箱 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箱12包括分别穿透箱壁形成的进入开口22和模块开口24。进入 开口22是在填充或再补给燃料事件期间燃料通过其流入存储容积的开。
11、口,模块开口24是 系统10装配时燃料系统模块14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的开口。各开口22和24可位于沿着任 一箱壁的任意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进入开口22位于箱12底部附近并可靠近模块14 的某些元件,模块开口24沿着箱12顶部布置。这种布置的一些优势将在下面更详细讨论。 0013 燃料供给管26的一端,如图所示但不是必要地包括于系统10中,所述一端流体连 接到进入开口22和位于进入开口处或邻近进入开口或位于供给管26内的进口止回阀28。 箱12可以利用已知技术以任何形状或尺寸形成,例如通过成形和焊接金属元件,或通过吹 塑适宜的包括一层或多层材料的塑料材料。 0014 所示的燃料系统模块14包括。
12、热发生器30、第一燃料蒸气吸附单元32、第二燃料蒸 气吸附单元34、盖或安装法兰36、液体-蒸气分离器38、新鲜空气阀门40、和各种流体导管 42-50。通常,所示的模块14进行如下工作:通过在必要时(例如在再补给燃料事件期间) 引导燃料蒸气经过吸附单元32、34以捕获来自存储容积20的燃料蒸气,然后在期望时将捕 获的来自吸附单元的燃料蒸气引导到某个其他有用的位置,例如在发动机运行时引导到发 动机进气侧。需指出,用于吸附单元32、34的称呼“第一”和“第二”是随机的,不一定表示 沿着任一流动路径的位置顺序或次序,它们也不表示重要性、优选度、尺寸、容量、或系统中 其他吸附单元的存在。例如,至少在。
13、某些应用中,燃料系统模块14仅包括一个燃料蒸气吸 附单元。所述系统的其他吸附单元也可被称为附加燃料蒸气吸附单元。 0015 如图所示,系统装配时,可将热发生器30和吸附单元32、34置于所述箱内。吸附 单元32、34中的一个或两个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与热发生器物理接触的部分。更具体地,热 发生器30可包括至少一个与吸附单元32、34中的一个或两个的至少一个表面物理接触的 表面。在所示的实例中,第一吸附单元32与热发生器30相邻,第二吸附单元34靠近箱12 的进入开口22。这种和其他布置可以为系统10内的热能提供有利的管理,将在下文更详细 地描述。 0016 热发生器30是局部地从某种其他形式的能量。
14、(如电能)产生热能的元件。在本 实施例中,热发生器是燃料泵30,其是燃料泵模块52的一部分,其中所示的泵模块52还包 说 明 书CN 102996291 A 3/6页 5 括外壳54和一个或多个过滤器56。燃料泵30位于外壳54内并将液体燃料自其底部的进 入侧吸入模块52,并加压液体燃料以经由导管48通过安装法兰36内的开口传递到某个其 他的车辆元件,诸如燃料喷射系统。燃料泵30是电力驱动的,其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和热 能(例如,通过电动机)。机械能加压液体燃料,并且热能从泵模块传递或耗散到或通过某 个其他元件。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某些热能传递到吸附单元32。其它类型的箱内热发生器 可被包括在系统。
15、10内,诸如电驱动电阻加热器,燃料泵驱动器,热敏电阻等。 0017 燃料蒸气吸附单元32可包括外壳58和第一和第二通达口60和62。外壳58至 少部分地填充有燃料蒸气吸附材料64,诸如颗粒碳和/或活性碳。每个通达口60、62与外 壳58内部流体连通并被布置为使得燃料蒸气可以通过通达口之在本实施例中是第一 通达口60进入外壳以被吸附材料吸附,并在燃料泵工作期间(即,在吹扫循环期间)通 过该相同的通达口离开外壳。燃料蒸气和/或其他气体可以在通达口60和62之间的任一 方向上沿着外壳58内的内部路径流动,所述内部路径寻求最大化流动气体和吸附材料64 之间的表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通达口60通过图示的。
16、导管46连接到第二燃料蒸气吸附 单元34,通达口62通过导管50经由阀门40和安装法兰36内的开口与大气连通。可替代 地,通达口60可以直接连接到液体-蒸气分离器38或某个其它元件。设置吸附单元32使 得气体在再补给燃料事件期间从第一通达口60流到第二通达口62,在吹扫循环期间以相 反的方向从第二通达口62流到第一通达口60。 0018 本实施例中,吸附单元外壳58整体位于泵模块外壳54内。吸附单元外壳58至少 部分地限定了同样位于泵模块外壳54内的热连通区域66,在该区域吸附单元32与燃料泵 30物理接触。如图所示,吸附单元外壳在热连通区域可至少部分地围绕燃料泵30。在所示 的实施例中,燃料。
17、泵30是大致圆柱形的,且由为大致环形或套筒状的外壳58围绕。布置燃 料泵30和外壳58使得燃料泵30的外表面65与外壳58的内表面67紧密接触。在本例中, 各表面65、67为大致圆柱形,但是可以是任何形状。在本例中,该表面接触的区域限定了燃 料泵30和吸附单元32之间的热连通区域66。外壳58可以被构造为至少在热连通区域66 比其他公知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更导热,以促进或最大化对离开燃料泵或其它热发生器30 并进入吸附材料64的热能的传导,尤其是在吹扫循环中。例如,在热连通区域66,外壳58 可包括壁厚相对较小的金属部分,或包括被制造成相对精确的尺寸的表面,以最大化与热 发生器30的表面接触。到。
18、示的圆柱/套筒布置仅是说明性的,因为其它布置,例如那些寻 求增大热连通区域66的总体表面积的布置,也是可能的。 0019 第二燃料蒸气吸附单元34同样位于燃料箱12内,且可操作地与第一燃料蒸气吸 附单元32连接。第二吸附单元34可与第一吸附单元32的操作相似,并可包括外壳68和 第一和第二通达口70和72。外壳68可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燃料蒸气吸附材料74,例如活性 碳,但是该材料没有必要与吸附材料64相同。各个通达口70、72与外壳68的内部流体连 通。燃料蒸气和/或其它气体可以在通达口70和72之间的任一方向沿着外壳68内的内 部路径流动,所述内部路径寻求最大化流动气体和吸附材料74之间的表面。
19、接触。在本实施 例中,通达口72与第一吸附单元32的第一通达口60相互流体连通,因此燃料蒸气可以从 一个吸附单元流到另一个吸附单元。 0020 在所示的实例中,第二燃料蒸气吸附单元34布置为燃料系统模块14的一部分,使 得当与燃料箱12一起装配时,车辆再补给燃料期间其定位在进入的液体燃料流内或附近。 说 明 书CN 102996291 A 4/6页 6 例如,如图所示,吸附单元34可定位成靠近燃料箱进入开口22,因此进入的燃料通过所述 进入开口流入燃料箱12并被引向吸附单元34。可替代地或额外地,第一燃料蒸气吸附单元 32可定位成靠近进入开口22以在补给事件期间便于冷却。燃料系统模块14也可被。
20、构造和 布置成使得当该模块装配到燃料箱时吸附单元32、34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或邻近燃料箱12 内部的底部。这可允许吸附单元在补给事件的早期浸入到液体燃料中,并在再补给燃料期 间定位在液体燃料的自然冷却部分中。 0021 外壳68可至少部分地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诸如金属材料,以促进或最大化吸附材 料74和液体燃料16之间的热能传递。外壳68可具有其它促进热能传递的特征,例如相对 较小的壁厚(例如,沿着最接近进入开口22的外壳顶部)或寻求增大或最大化其与箱内液 体燃料和外壳68内的吸附材料74两者接触的总体表面积的形状。 0022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单元34也包括吹扫口76。吸附单元34可以是多室碳罐。
21、,其构 造和布置成使得燃料蒸气和/或其它气体可以相对于通达口72在任一方向并沿着外壳68 内的内部路径流动,所述内部路径寻求最大化流动气体和吸附材料74之间的表面接触。在 所示的实例中,通达口70通过导管42连接到液体-蒸气分离器38,通达口72通过导管46 连接到第一吸附单元32。吹扫口76通过导管44经由安装法兰36中的开口最终连接到车 辆发动机的进气侧或某个其它车辆元件。吸附单元34被设置成使得在再补给燃料事件期 间气体从第一通达口70流动到第二通达口72,以及在吹扫循环期间从第二通达口72流动 到吹扫口76。再补给燃料期间通达口70和吹扫循环期间吹扫口76之间的切换可通过多种 公知的技。
22、术实现。例如,发动机操作期间发动机进气侧形成的真空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打 开或关闭一个或多个阀门以允许蒸气流过导管44,并阻止流体流过导管42。或者液体-蒸 气分离器38可包括或者可操作作为止回阀,因此在吹扫循环期间流体仅被允许从通达口 72经由单元34流到吹扫口76。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省略第二蒸气吸附单元34,并且第 一蒸气吸附单元32包括与以上结合单元34描述的吹扫口类似的吹扫口。在这样的实施例 中,第一吸附单元32可定位成靠近进入开口22或以另外的方式位于进入的液体燃料流内 或附近,使得其可以在补给事件期间由液体燃料冷却。 0023 安装法兰36是用于模块开口24的封闭件。其还可作为连。
23、接其他元件(诸如分离 器38、阀门40、所示的各种导管、或其他元件)的结构。在本实例中,燃料系统模块14包括 连接在一起的安装法兰36、第一和第二燃料蒸气吸附单元32,34和热发生器30,使得所述 模块14的一部分延伸离开安装法兰36并延伸进入箱容积20。如图所示的法兰36包括各 种形成于其中的开口和/或用于连接外部软管或其他导管以传递流体到系统10或从系统 10传递流体的配件78。法兰36通过公知的方法连接到箱12,诸如机械紧固、粘接、焊接或 其它连接技术。法兰36和开口24中的一个或两个可包括唇部或密封表面,使得当模块14 装配到箱时,开口24封闭并对流体密封。 0024 液体-蒸气分离器。
24、38在允许燃料进入蒸气吸附单元之前使液体与气体分离。如 图所示,分离器38优选地位于或靠近箱12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其连接到法兰36。其运行 以允许液体燃料流回存储的燃料的液体部分中,所述液体燃料例如是,当燃料箱近乎填满 时的所存储的液体燃料16的上面部分,或与分离器38接触时凝结成液体的蒸气燃料。在 本实施例中,其连接到第二吸附单元的通达口70,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连接到第一吸 附单元32。 说 明 书CN 102996291 A 5/6页 7 0025 新鲜空气阀门40是布置为阻止向大气流动的阀门,其将在系统内形成可由压力 传感器监测的压力差。这可用于测试对泄漏的系统完整性。在一个实施。
25、例中,阀门40是由 可以改变该阀门的位置的螺线管操作的。 0026 导管42-50是在系统元件之间运送燃料蒸气和/或其他气体的流体运送器。因此, 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是可选的,因为一些元件可被设计为直接相互连接而无需使用独立的 导管。这些导管(若被包括的话)优选由耐受系统中的特定燃料的化学成分的材料构成。 某些导管(若适用的话)可由相对刚性的材料构成,诸如金属材料或非弹性体或半刚性塑 料材料。例如,在导管被用于限定系统内的尺寸或距离的情况下,导管可这样构造。例如, 导管42-46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由这样的材料构成以保证第二吸附单元34与法兰36恰当地 间隔开以在安装单元34时有效地将其定位在箱12。
26、的底部附近。 0027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系统10的各种元件可如下文所述那样在燃料补给事件和 吹扫循环的背景下一起有利地操作。对于给定车辆,当填充有液体燃料16的箱12的容积 20的部分变得足够小,使得车辆操作者决定重新填充燃料箱时,通常发生燃料填充或燃料 再补给事件。这通常但不总是意味着呈含有燃料蒸气的气体的形式的容积20的部分与是 液体燃料的部分相比相对较大。填充液体燃料液位以上的容积20的空间的蒸气通常是燃 料蒸气和车辆运行中进入燃料箱的空气的混合物。燃料填充事件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 常仅持续几分钟。当开始再补给燃料时,随着液体燃料进入箱容积20,箱内的气体混合物压 力升高。通过允许。
27、气体流出容积20流向大气来释放所述压力。一个或多个燃料吸附单元 沿着通往大气的路径布置以将燃料蒸气从气体混合物中除去以在该混合物被排放到大气 中时最小化或消除燃料蒸气在混合物中的量。 0028 在所示实施例的燃料填充事件期间,来自箱容积20的气体流经分离器38,并且任 何液体返回到其下方的存储液体燃料16中。流体流继续流过导管42进入第二蒸气吸附单 元34,在这里吸附材料74放热地吸附来自气体混合物的烃或其他类型的燃料。该流继续通 过导管46进入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称作烃洗刷器(hydrocarbon scrubber)的第一吸附单 元32以去除任何从其流经的混合物中残留的燃料蒸气。燃料泵30此。
28、时不操作,因为通常车 辆发动机在再补给燃料时是关闭的。最后,剩余气体,通常为不含燃料的空气,通过法兰36 内的开口排放到大气。利用图1所示的吸附单元34定位成靠近燃料进入开口22的布置, 吸附单元34由进入的燃料冷却。例如,从地下存储燃料箱进入的燃料通常温度为59 F。 不冷却的话,某些吸附单元可达到高达180F甚至更高的温度。随着温度升高,吸附材料 74的吸附能力下降,即给定量的吸附材料表面积在较高温度时无法吸附其在较低温度时所 能吸附的量的燃料蒸气。因此,通过在特定的有用时间保持吸附材料冷却,所述的和所示的 布置提高了给定量的吸附材料所能吸附的燃料蒸气(例如,烃)的量,所述特定的有用时间 。
29、是在燃料填充事件期间,即吸附材料起作用以吸附来自箱容积的蒸气时。第一吸附单元32 也可由进入的液体燃料冷却,这也可提高其吸附效率。 0029 吹扫循环的持续时间长于燃料再补给事件,通常在车辆运行时进了即,当发 动机运行时。吹扫循环期间,使吹扫空气从新鲜空气阀门40流到第一蒸气吸附单元32。空 气流是通过对空气源加压或在流动路径相对端产生真空引起的。当然,可以使用空气以外 的吹扫气体。吹扫循环期间,燃料泵30在其从燃料箱向发动机泵送燃料时产生热量,因此 向吸附材料64加温并降低其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解吸率。存储于吸附单元32中的燃料 说 明 书CN 102996291 A 6/6页 8 蒸气自材。
30、料64解吸出来,并被允许与吹扫空气一起作为混合物流经导管46流向第二吸附 单元34。进入吸附单元34的气体混合物相对于进入吸附单元32的空气会是已被加温的, 因此帮助从单元34的吸附材料74中解吸燃料蒸气。因此,吸附单元32和34在吹扫循环 期间都可由热发生器30直接地或间接地加热。然后,含燃料的气体流出吸附单元34,并经 由导管44从系统中吹扫出去。其可被引导到车辆发动机进气侧用于燃烧,或者被车辆再利 用或再回收。 0030 系统10的所述的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都能在吹扫循环期间加热蒸气吸附单元以 及在填充事件期间冷却蒸气吸附单元。加热和冷却的蒸气吸附单元可以是同一单元或独立 的单元。因此,可。
31、以描述一种控制燃料蒸发排放的方法,其包括在燃料再补给事件期间使用 液体燃料冷却燃料箱中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在吹扫循环期间使用燃料箱内产生的热量加 热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加热步骤可包括使用燃料泵产生的热量加热燃料蒸气吸附单元。该 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再补给燃料事件期间使用液体燃料冷却独立的燃料蒸气吸附单元和/ 或在吹扫循环期间加热独立的燃料吸附单元。如果该系统包括多于一个的燃料蒸气吸附单 元,该方法可包括在加热步骤期间将含有燃料蒸气的气体引导进入并通过附加的燃料蒸气 吸附单元。例如,在图1的实例中,加热步骤可在燃料泵操作期间进行。捕获的燃料从第一 吸附单元32的吸附材料中解吸出来并被引导进入并通过第。
32、二吸附单元34。 0031 所述系统可使用通常被浪费掉或否则变为无用的热能源和热沉,以提高系统性 能。例如,燃料泵通常产生多余的热量,这些多余的热量耗散到大气中,或在箱内燃料泵模 块的情况下耗散到液体燃料容积中。某些燃料泵将提供的电能的高达约70或更多的部分 转换成热能。通过将燃料泵30用作系统10的热发生器,通过实现更有效率的在更短时间 内解吸更大的吸附材料表面积的吹扫循环,所述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同时,从燃料泵到液 体燃料容积的废热传递被保持在最低水平,因此降低了箱内燃料的过度蒸发和吸附单元吸 附能力的不必要使用。 0032 同样,进入典型的燃料箱的冷燃料通常由于吸收来自外部环境或来自相邻。
33、的或附 近的车辆元件的热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升高。相反,上述系统的实施例使用冷燃料作 为热沉以在再补给燃料的有用时间将热量带离一个或多个吸附单元。这样的系统通过使用 现有的加热源和冷却源可提供比其他已知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更高的性能。该提高的性能 可以允许使用质量更轻、成本更低、和采用材料更少的更小系统元件,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车 辆的总体运行效率。虽然一个或多个上述系统元件可以位于燃料箱的外部,但在元件位于 燃料箱内部的情况下将模块14的元件包含到单个组件中可使得装配变得容易和材料处理 变得容易。此外,将所述系统元件和元件间的连接部定位于箱容积内相比于具有外部元件 的系统也可降低总体车辆燃料蒸气排放。 0033 虽然此处公开的本发明的形式组成了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但许多其它形式也是可 能的。此处并不意在提及所有可能的本发明的等同形式或衍生物。需要理解的是,此处使 用的术语仅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 行各种修改。 说 明 书CN 102996291 A 1/1页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96291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