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4156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39935.2

申请日:

2008.09.03

公开号:

CN101387161A

公开日:

2009.03.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K 1/02公开日:2009031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H5/08; A01K1/00; A01K1/015; A01K67/02

主分类号:

E04H5/08

申请人:

谭善杰

发明人:

谭善杰; 张树村; 王 涛; 曹广兵; 尹申建; 赵加军; 伏广达; 耿国芹; 宁良臣; 胡风龙; 秦 玲; 李成海

地址:

276004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沂州路南段临沂市畜牧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包括猪舍的设计与建造和发酵床的制作,猪舍建筑科学合理,排列有序,冬暖夏凉,便于通风和管理;发酵床内有发酵垫料和分解猪排泄物的发酵剂,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猪的生长。本发明结构设计新颖、合理,在猪舍内设有发酵床,使猪的排泄物分解发酵,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环境不卫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生态猪舍适用于种公猪、母猪、育肥猪和仔猪的饲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措施:
1)、猪舍的设计与建造,具体要求如下:
(1)、猪舍的类型:猪舍的顶棚要建造成单坡式、双坡式、双坡气楼式或不等坡式;
(2)、猪舍的走向和日照:猪舍建造成东西走向,猪舍宽度在8-12m,屋檐高度2.6-3.5m;
(3)、猪舍的跨度和高度:单列式猪舍跨度为8-12m,后墙内侧留出1米宽的人行道,用铁栅隔开,铁栅内侧留出1.2-1.5m宽的水泥平台,放一体式水料桶,剩余空间为发酵床,发酵床每隔4-5m用铁栅分圈,每圈为40-60m2,每圈内设一个水料桶,双列式猪舍人行道设在中间,猪舍跨度为12-16m,猪舍前后檐墙高度为2.6-3.5米;
(4)、猪舍的温度和湿度:仔猪舍温度为25℃-34℃,育肥猪舍为17℃-24℃;湿度为60%-75%;
(5)、猪舍的窗户与通风:采用自然通风,猪舍前后墙设有窗户,要求水泥平台低于窗台10-20cm,每个后窗上安装上一个引风机,猪舍顶棚安装电风扇;
2)、发酵床的制作,具体要求如下:
(1)、发酵床的类型:为地上式、半地上式或地下式,发酵床的底面为土面或沙土面,四周墙皮用水泥抹平,发酵床内放80cm厚的垫料,垫料内混有发酵剂;
(2)、发酵剂的选择:用日本生产的酵母素,用量为垫料重量的0.1-0.15%;
(3)、垫料的选择: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稻壳60公斤、锯末40公斤、发酵剂0.1-0.15公斤、细米糠3公斤;
(4)、发酵垫料的制作:将稻壳、锯末、细米糠、发酵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不断洒水,控制含水量在45%-50%之间,搅拌均匀后堆成梯形,盖上麻袋布保温发酵;
(5)、发酵的时间:7-10天,发酵温度逐渐升高到65℃-70℃,即可;发酵床制作好24小时后即可进猪;
(6)、发酵床的条件:发酵垫料温度为30-35℃,PH值为7-7.5;
(7)、垫料的日常维护:进猪后,当圈舍内有粉尘时,要向垫料表层喷水消除粉尘;每隔7-10天用铁耙将垫料翻耙一遍,发酵床20cm以下温度为40℃,PH值为7-8,圈舍湿度为60%-75%,一批猪育肥出栏后,要将发酵床垫料翻起,搅拌均匀,堆积发酵一周,然后摊平备用,当发酵床垫料压实变少,要在上层补充新垫料填平发酵床,厚度始终保持在80cm,继续进猪,连续使用2-3年,待发酵垫料腐烂,猪的排泄物比例过高,发酵效果不好时停止使用,彻底清除作为有机肥料,重新换上新垫料,继续发酵使用。

说明书

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猪舍,通常采用露天猪舍圈养的方式,这种猪舍,存在环境不卫生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环境不卫生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其要点在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措施:
1)、猪舍的设计与建造,具体要求如下:
(1)、猪舍的类型:猪舍的顶棚要建造成单坡式、双坡式、双坡气楼式或不等坡式;
(2)、猪舍的走向和日照:猪舍建造成东西走向,猪舍宽度在8-12m,屋檐高度2.6-3.5m;
(3)、猪舍的跨度和高度:单列式猪舍跨度为8-12m,后墙内侧留出1米宽的人行道,用铁栅隔开,铁栅内侧留出1.2-1.5m宽的水泥平台,放一体式水料桶,剩余空间为发酵床,发酵床每隔4-5m用铁栅分圈,每圈为40-60m2,每圈内设一个水料桶,双列式猪舍人行道设在中间,猪舍跨度为12-16m,猪舍前后檐墙高度为2.6-3.5米;
(4)、猪舍的温度和湿度:仔猪舍温度为25℃-34℃,育肥猪舍为17℃-24℃;湿度为60%-75%;
(5)、猪舍的窗户与通风:采用自然通风,猪舍前后墙设有窗户,要求水泥平台低于窗台10-20cm,每个后窗上安装上一个引风机,猪舍顶棚安装电风扇;
2)、发酵床的制作,具体要求如下:
(1)、发酵床的类型:为地上式、半地上式或地下式,发酵床的底面为土面或沙土面,四周墙皮用水泥抹平,发酵床内放80cm厚的垫料,垫料内混有发酵剂;
(2)、发酵剂的选择:用日本生产的酵母素,用量为垫料重量的0.1-0.15%;
(3)、垫料的选择: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稻壳60公斤、锯末40公斤、发酵剂0.1-0.15公斤、细米糠3公斤;
(4)、发酵垫料的制作:将稻壳、锯末、细米糠、发酵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不断洒水,控制含水量在45%-50%之间,搅拌均匀后堆成梯形,盖上麻袋布保温发酵;
(5)、发酵的时间:7-10天,发酵温度逐渐升高到65℃-70℃,即可;发酵床制作好24小时后即可进猪;
(6)、发酵床的条件:发酵垫料温度为30-35℃,PH值为7-7.5;
(7)、垫料的日常维护:进猪后,当圈舍内有粉尘时,要向垫料表层喷水消除粉尘;每隔7-10天用铁耙将垫料翻耙一遍,发酵床20cm以下温度为40℃,PH值为7-8,圈舍湿度为60%-75%,一批猪育肥出栏后,要将发酵床垫料翻起,搅拌均匀,堆积发酵一周,然后摊平备用,当发酵床垫料压实变少,要在上层补充新垫料填平发酵床,厚度始终保持在80cm,继续进猪,连续使用2-3年,待发酵垫料腐烂,猪的排泄物比例过高,发酵效果不好时停止使用,彻底清除作为有机肥料,重新换上新垫料,继续发酵使用。
本发明结构设计新颖、合理,在猪舍内设有发酵床,使猪的排泄物分解发酵,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环境不卫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生态猪舍适用于种公猪、母猪、育肥猪和仔猪的饲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按下述要求建造:
1)、猪舍的设计与建造:猪舍建筑要科学合理,排列有序,冬暖夏凉,便于通风和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猪舍类型:猪舍顶棚分为单坡式、双坡式,双坡气楼式或不等坡式;
(2)、猪舍的走向和日照:猪舍东西走向通风透光效果好,根据太阳的变化规律和采光需要,猪舍宽度为8-12m,屋檐高度为2.6-3.5m,冬季发酵床采光面积最大,时间最长,夏季基本无阳光射入;
(3)、猪舍的跨度和高度:应根据场地灵活确定,单列式猪舍跨度以8-12m为宜,后墙内侧留出1米宽的人行道,用铁栅隔开,铁栅内侧留出1.2-1.5m宽的水泥平台,放一体式水料桶,供猪自由采食和夏天乘凉,剩余空间为发酵床,发酵床每隔4-5m用铁栅分圈,每圈为40-60m2,每圈一个水料桶,双列式猪舍人行道设在中间,猪舍跨度以12-16m为宜,其他设计与单列式相同,猪舍前后檐墙高度以2.6-3.5米为宜;
(4)、猪舍的温度和湿度:仔猪舍温度控制在25℃-34℃,育肥猪舍17℃-24℃;湿度在60%-75%,有利于猪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5)、猪舍的窗户与通风:生物环保猪舍以自然通风比较经济实用,猪舍前后墙留窗要大,床面低于窗台10-20cm,通风效果好,在每个后窗上安装上一个引风机,猪舍顶棚安装电风扇,便于夏季抽风降温,在发酵床一侧设置1.2-1.5m宽的水泥平台,便于猪到水泥台上乘凉;
2)、发酵床的制作,具体要求如下:
(1)、发酵床的类型:发酵床分为地上式、半地上式和地下式三种类型,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确定,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发酵床应采用地上式,防止因水位过高造成发酵垫料霉变,山区丘岭地下水位较低,可采用半地下式或地下式,无论哪种形式,发酵床底面必须是土面或沙土面,不能抹水泥地面,四周墙皮用水泥抹平,发酵床厚度以80cm左右为宜;
(2)、发酵剂的选择:用日本产酵母素,用量为垫料重量的0.1-0.15%,为了降低成本,用国产EM液等生物制剂用量为300-500ml/立方米;
(3)、发酵垫料的选择:发酵垫料是关系到发酵是否成功和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各组分的配比是:稻壳60公斤、锯末40公斤、发酵剂0.1-0.15公斤、细米糠3公斤,也可加入20%-30%的玉米秸等农作物秸杆粗糠代替部分稻壳和锯末,为发酵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碳源,由猪的排泄物提供氮源,发酵垫料的碳氮比以25∶1为宜,碳氮比越高,使用时间越长;
(4)、发酵垫料的制作:将稻壳、锯末、草粉、细米糠、发酵剂等按比例混合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不断洒水,含水量在45%-50%之间,搅拌均匀后堆成梯形,盖上麻袋布保温,开始发酵;
(5)、发酵时间:一般为7-10天,冬天气温较低时,发酵时间可稍长些,发酵温度逐渐升高到65℃-70℃,即为发酵成功,发酵成功的垫料铺开后有酒曲香味,发酵床厚度为80cm左右,24小时后即可进猪;
(6)、发酵床的条件:要营养、透气、保水、保温、并具有适宜的酸碱度,营养就是要有充足的碳源和氮源,垫料透气性好,有利于发酵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猪粪尿的分解,发酵垫料的湿度以45%-50%为宜,初次发酵垫料手握成团,指间不出水,松手后垫料自然散开,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发酵,发酵垫料保持30℃以上的温度,温度过低影响发酵,发酵垫料中的微生物适宜生长在中微碱性性环境,PH值以7.5左右为宜,过酸PH<5.0或过碱PH>8.0都不利于垫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猪粪尿的发酵分解;
(7)、垫料的日常维护:进猪后如发现圈舍内有粉尘,说明水分偏少,可向垫料表层适当喷水,消除粉尘,每隔7-10天用铁耙或旋耕耙将垫料翻耙一遍,便于充分发酵,以无氨无臭味为宜,发酵床20cm以下温度40℃左右,PH值7-8,圈舍湿度60%-75%,一批猪育肥出栏后,要将发酵床垫料翻起,搅拌均匀,堆积发酵一周左右,杀死垫料中的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然后摊平备用,如果发酵床垫料压实变少,可在上层撒上一定的稻壳、锯末、草粉等填平,厚度始终保持80cm,继续进猪,连续使用2-3年,待发酵垫料腐烂,猪的排泄物比例过高,发酵效果不好时停止使用,彻底清除作为有机肥料,重新换上新垫料,继续发酵使用。

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猪舍的建造方法,包括猪舍的设计与建造和发酵床的制作,猪舍建筑科学合理,排列有序,冬暖夏凉,便于通风和管理;发酵床内有发酵垫料和分解猪排泄物的发酵剂,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猪的生长。本发明结构设计新颖、合理,在猪舍内设有发酵床,使猪的排泄物分解发酵,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环境不卫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生态猪舍适用于种公猪、母猪、育肥猪和仔猪的饲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