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43974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1547.2

申请日:

2009.01.12

公开号:

CN101481989A

公开日:

2009.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6B5/10; E06B3/70; B60J5/04

主分类号:

E06B5/10

申请人: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申学开; 温秀梅; 时西芳; 彭桂玲; 朱志军

地址:

241009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宝泰;朱成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在汽车前门采用前高后低布置的并排的两个防撞杆,后门采用前低后高布置的单一的防撞杆,一方面有利于前碰传力:防撞杆能分担窗台线(BELT-LINE)处加强板的传力,有效的将车身前碰的力传到后方,使车身乘员仓的刚性得到加强,从而乘员仓安全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侧碰中前门防撞杆后面低,后门防撞杆前面低,位于B柱的下端,此处B柱截面大,强度高,提高了抵抗侧碰入侵的能力。前排座椅R点位于前门并排的两防撞杆之间,使得防撞杆能有效的阻止侧门的侧向入侵保护乘员胯部以下部位。前门并排的防撞杆和后门单一的防撞杆位于碰撞器的突起的碰撞面中间位置,这样防撞杆在侧碰时能迅速的起到作用,阻止侧门入侵,给予乘员最大的生存空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杆,包括防撞杆本体、防撞杆前支架和防撞杆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前支架和防撞杆后支架分别焊接在防撞杆本体两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本体是热成型高强度钢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成型高强度钢管后门为直径28mm,屈服强度1470MPa,壁厚2.0mm的热成型高强度钢管,前门为直径32mm,屈服强度1470MPa,壁厚2.0mm的热成型高强度钢管。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前后支架采用屈服强度为340MPa的高强度钢。

5、
  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杆,其中,每个汽车车门防撞杆分别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本体是热成型高强度钢管。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成型高强度钢管后门为直径28mm,屈服强度1470MPa,壁厚2.0mm的热成型高强度钢管,前门为直径32mm,屈服强度1470MPa,壁厚2.0mm的热成型高强度钢管。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前后支架采用屈服强度为340MPa的高强度钢。

9、
  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在前门采用前高后低布置和在后门采用前低后高布置。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在前门包括前门上防撞杆和前门下防撞杆,前门上防撞杆和前车门下防撞杆并排布置。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前排座椅R点位于前门并排的两防撞杆之间。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在后门采用单一布置,后门防撞杆的前端位于B柱的下端。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并排的两防撞杆位于前门碰撞器的突起的碰撞面中间位置。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防撞杆位于后门碰撞器的突起的碰撞面中间位置。

说明书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M1类汽车侧门的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保险公司、相关机构对新车安全的评定和国家、地区的法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上。对于侧碰,采用一般冷成型的单一的防撞杆或防撞板已经很难满足这些要求,即很难达到所需的碰撞安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汽车侧门防撞结构难以达到所需的碰撞安全要求,而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车门,其大大提高了整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杆,包括防撞杆本体、防撞杆前支架和防撞杆后支架,防撞杆前支架和防撞杆后支架分别焊接在防撞杆本体两端。
防撞杆本体是热成型高强度钢管。热成型高强度钢管后门为直径28mm,屈服强度1470MPa,壁厚2.0mm的热成型高强度钢管,前门为直径32mm,屈服强度1470MPa,壁厚2.0mm的热成型高强度钢管。防撞杆前后支架采用屈服强度为340MPa的高强度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和上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杆,汽车车门防撞杆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
车门本体上至少布置一个防撞杆,防撞杆在前门采用前高后低布置,后门采用前低后高布置。
防撞杆在前门包括前门上防撞杆和前门下防撞杆,前门上防撞杆和前门下防撞杆并排布置。前排座椅R点位于前门并排的两防撞杆之间。
防撞杆本体在后门采用单一布置,后门防撞杆的前端位于B柱的下端。
前门并排的两防撞杆和后门单一的防撞杆位于侧面碰撞器的突起的碰撞面中间位置。如美国的侧面碰撞法规FMVSS214、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和欧洲新车评价程序EU-NCAP所规定的突起的碰撞面中间位置。
本发明的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在前门并排的防撞杆采用前高后低布置,后门单一的防撞杆采用前低后高布置,一方面有利于前碰传力:防撞杆能分担窗台线(BELT-LINE)处加强板的传力,有效的将车身前碰的力传到后方,使车身乘员仓的刚性得到加强,从而乘员仓安全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侧碰中前门防撞杆后面低,后门防撞杆前面低,位于B柱的下端,此处B柱截面大,强度高,提高了抵抗侧碰入侵的能力。
前排座椅R点位于前门并排的两防撞杆之间。因为乘员在侧碰的过程中,胯部以上的部位可以绕H点向车内转动,能适当的回避侧碰时车门的入侵,减少伤害。但胯部以下就没法动了,所以防撞杆要能有效的阻止侧门的侧向入侵保护乘员胯部以下部位。防撞杆通过H点(R点)能有效保护乘员。
前门并排的防撞杆和后门单一的防撞杆位于碰撞器的突起的碰撞面中间位置,这样防撞杆在侧碰时能迅速的起到作用,阻止侧门入侵,给予乘员最大的生存空间。
附图说明
图1:典型车门结构中本发明所述的车门防撞杆布置位置、数量与相关碰撞因子(如碰撞力F,R点等)的关系示意图;
图2:典型车门结构中本发明中所述的车门防撞杆的布置位置与侧面碰撞器的关系示意图;
图3:本发明后门防撞杆爆炸图;
图4:本发明前门并排防撞杆爆炸图。
图中标记:1、后门防撞杆后支架;2、后门防撞杆本体;3、后门防撞杆前支架;4、前门上防撞杆本体;5、前门上防撞杆前支架;6、前门上防撞杆后支架;7、前门下防撞杆前支架;8、前门下防撞杆本体;9、前门下防撞杆后支架;10、后门防撞杆;11、前门上防撞杆;12、前门下防撞杆;13、碰撞器;14、碰撞器的突起的碰撞面;15、前门防撞杆;16、R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前门并排防撞杆前高后低布置,后门防撞杆前低后高布置。R点位于前门并排的两防撞杆之间,后门后防撞杆前部位于B柱最大截面处,即B柱下端。
前门并排的防撞杆和后门单一的防撞杆位于美国的侧面碰撞法规FMVSS214、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和欧洲新车评价程序EU-NCAP所规定的碰撞器的突起的碰撞面中间位置。
后门防撞杆后支架1和后门防撞杆前支架3与后门防撞杆本体2先焊接成一体,再通过点焊与后车门内板连接。
前门上防撞杆本体4与前门上防撞杆前支架5和前门上防撞杆后支架6通过焊接成一体,再通过点焊与前车门内板连接。
前门下防撞杆本体8与前门下防撞杆前支架7和前门下防撞杆后支架9通过焊接成一体,再通过点焊与前车门内板连接。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在汽车前门采用前高后低布置的并排的两个防撞杆,后门采用前低后高布置的单一的防撞杆,一方面有利于前碰传力:防撞杆能分担窗台线(BELT-LINE)处加强板的传力,有效的将车身前碰的力传到后方,使车身乘员仓的刚性得到加强,从而乘员仓安全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侧碰中前门防撞杆后面低,后门防撞杆前面低,位于B柱的下端,此处B柱截面大,强度高,提高了抵抗侧碰入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