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混吹铁水预处理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铁的精炼领域。主要涉及铁水的预处理。
通常,转炉炼钢均采用铁水为原料。大部分的高炉铁水或化铁炉中的铁水都含有较高的磷、硫。采用这种铁水直接炼钢,将会给炼钢工艺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增加原材料消耗、冶炼时间长、炉令低等。为此,对于高硫、高磷铁水通常都应进行铁水预处理,即进行铁水的“三脱”(脱硅、脱硫、脱磷)预处理,然后再进行炼钢。
在现有技术中,“三脱”方法很多,日本住友公司所采用的SRP法《铁水专用炉脱磷工艺》就是铁水预处理方法之一(《O Yamase et al.Tetsu-to-Hagame》VOL 73<1987>,A27)。该方法以普通炼钢用顶底复吹转炉为铁水预处理的容器,采用底部大流量吹氮、顶部吹氧和低碱度底造渣工艺(终渣碱度2.0-2.5),并以转炉精炼渣(返回渣)为脱磷剂。该方法能够达到一定的脱硅、脱硫和脱磷效果,但仍存在如下缺点:
(1)、脱P脱S效率低,平均脱P效率≤75%,脱S效率则很低。
(2)、适用范围窄,只适用于含P量≤0.1%的铁水,对于含P≥0.2%铁水,其脱P效率更低,满足不了后期炼钢精炼对含P量的要求。
(3)、如果预处理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过度脱C,致使预处理后,铁水中含C量过低,给随后的炼钢操作带来化渣难、低温等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量减少脱C量,又能显著提高脱P、脱S效率的氮—氧混吹铁水预处理方法。
针对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以普通炼钢用的顶底复吹转炉为铁水预处理的容器,并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1)、在保持底枪喷吹氮气的同时,顶枪在喷吹4-6分钟氧气后,进行氧气和氮气的混合喷吹,直至预处理完毕。氧、氮混合的比例(体积比)为:氧气60-80%,氮气20-40%。
(2)、采用高碱度造渣工艺,终渣碱度控制在3.0-4.0。
顶枪在喷吹4-6分钟的氧气,实现脱Si后,再进行氧气和氮气的混合喷吹,一方面仍造成一定的氧化气氛进行脱磷,另一方面,由于混入了氮气,增加了顶部的供气强度,强化了对熔池的搅拌,促进熔池内金属液和渣的良好混合,促成了金属液和炉渣地大面积接触,造成脱P、脱S的良好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从实验的观察中可看出,单一依靠底枪吹氮,所造成的对熔池的搅拌是不够的,它只能使熔池中金属液的自身翻动,而渣不能很好地卷入金属液中,造成渣—金属液接触面积较小。本发明,由于顶枪喷吹氧、氮,在保证熔池供氧量不过高,避免了碳的大量烧损的情况下,又增加了顶部供气强度,弥补了底部供气不足,促进了金属液—渣更好地接触和反应,取得更良好地工艺效果。
采用高碱度造渣工艺,终渣控制碱度在3.0-4.0范围内,其目的也是为了更有效地脱P。碱度高,则渣中CaO含量高,脱P能力强,根据平衡原理,在渣—金属液接触反应时,金属液中的P就会更容易地进入渣中,加速了P的去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脱P、脱S效果好,平均脱P效率达>90%,最高脱P>93%;最高脱S效率>50%。
(2)、能有效地抑制了脱碳的反应,使铁水处理后的终点碳可提高3.5%以上,为后续的半钢冶炼创造了有利条件。
(3)、由于顶枪喷吹氧、氮复合气体,提高了顶部供气强度,加强了搅拌,因引可缩短整个预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
实施例
采用了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100公斤级的热模拟炉上进行3炉铁水预处理试验。所采用的3炉原始铁水成份及每炉铁水装入量如表1所示。铁水装炉后,随即顶吹氧气,底吹氮气,顶吹氧一定时间后,顶吹改为氧、氮混合气体,直至预处理完毕,在开吹的同时加入渣料。铁水经预处理后,分析了最终铁水的成分和终渣碱度。
为了对比,在实施本发明的同时,采用了同样装备及铁水,以现有的SRP方法,对铁水进行了预处理,其结果也列入了相应的表中,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技术方案工艺参数、经预处理后的最终铁水成份和冶金效果分别列入了表2、表3和表4。
表1实施例及对比例铁水原始成分(重量%)及每炉装入量(Kg) 成分 炉号 化 学 成 分(重量%) 装炉量 (公斤) C Si Mn P SFe 60本发明 1 4.57 0.56 0.23 0.374 0.015余 60 2 4.32 0.57 0.22 0.38 0.016余 60 3 4.41 0.55 0.24 0.36 0.015余 60对比例 4.57 0.56 0.23 0.374 0.015余 60
表2实施例及对比例技术方案的工艺参数 炉号参数 本 发 明 对比例 1 2 3 开吹温度℃ 1375.6 1377.0 1379.0 1405.3 终点温度℃ 1340.0 1341.0 1342.0 1360.0 吹炼时间 分钟 17 16 18 20 顶 吹 供氧制度 变流量 变流量 变流量 恒流量 单吹氧时 间(分钟) 5.0 4.5 4.0 20 供氧强度 Nm3/min.t 0.80 0.80 0.81 0.843 供氮强度 Nm3/min.t 0.3 0.3 0.3 底 吹 底吹气体 氮气 氮气 氮气 氮气 供气强度 Nm3/min.t 0.549 0.550 0.551 0.557
表3实施例及对比例处理后的最终铁水成分(重量%) 成份炉号 C Si Mn P S Fe本发明 1 3.70 0.1 0.14 0.038 0.008 余 2 3.69 0.12 0.15 0.039 0.009 余 3 3.71 0.11 0.13 0.024 0.007 余对比例 3.17 0.1 0.1 0.088 0.011 余表4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技术方案冶金效果 炉号参数 本 发 明 对比例 1 2 3脱磷效率% 89.8 89.7 89.4 76.4脱硫效率% 46.6 43.7 46.6 20.0碳烧损% 0.571 0.598 0.565 0.581终渣碱度R 3.0 3.01 3.02 3.02渣钢磷分配比Lg(P)/[P] 1.4 1.45 1.432 1.75表观脱磷速度l/min 0.1 0.105 0.110 0.115氧气脱P效率η0 22.1 22.3 27.01 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