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1726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8 C N 1 0 4 3 1 7 2 6 8 A (21)申请号 201410592245.8 (22)申请日 2014.10.30 G05B 19/418(2006.01) (71)申请人林波荣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南3楼 2-303 申请人张春晖 (72)发明人林波荣 张春晖 (54) 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 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 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其 主要目标与核心。
2、是基于用户群体实时反馈的环境 需求进行建筑室内环境品质的定制,同时实现节 能。该系统包括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基于移动互联 网的定位与室内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室内环境 控制系统和服务器。其中,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能对 室内各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基于移 动互联网的定位与室内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可实 现室内人员的精确定位,并通过移动APP进行室 内环境满意度投票,将“广大群众”的真实“实时环 境感受”与客观“环境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使用 者和投票者,从而及时地对室内环境进行优化调 节,改善用户对室内环境的感受和满意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
3、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17268 A CN 104317268 A 1/2页 2 1.一种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包括室 内环境监测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与室内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和服务器,其主要目标与核心是基于用户群体实时反馈的环境需求进行建筑室内环境品质 的定制,同时实现节能。所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与室内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由人员定 位系统与“群体投票”反馈系。
4、统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 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由大量的室内环境监测传感器组成, 它们被安装在建筑内部,能够对室内各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 服务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PM2.5浓度传感器、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与噪音传感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 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定位系统采用的定位技术不同于一般的GPS或蓝牙 GPS定位技术,而是以移动设备(平板电脑。
5、、智能手机、穿戴式智能设备等)作为定位标签, 通过wi定位、无线脉冲定位或室内GPS定位等方式来进行室内人员的精确定位,定位精度 在5米以内。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 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群体投票”反馈系统通过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 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上的APP收集人们在某特定时刻、地点下对室内环境品质的评 价与满意度投票,并以所收集到的大量投票结果作为室内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调节的主 要依据,投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对室内温度、湿度、空气品质、光环境、声环境等方面的 满意度。除了进行满意度投票之外,用户通过该APP。
6、也能看到整个建筑内各传感器的实时 监测数据,同时还能看到附近投票者的满意度评价,并与自己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从而判断 是否是自己的个人原因而造成的不满意。上述“群体投票”反馈系统采用的是一种“匿名” 的反馈方式,只采集投票者的位置与投票信息,而不会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 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控制逻辑以室内环境满 意度反馈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包括人员定位和“群体投票”结果)作为主要依据并适当参 考室内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结果,当“群体投票”反馈人数不低于一定的人员密度指标(如 0.25人/m。
7、 2 ,由建筑类型与空间功能决定)且超过70的用户进行了相同的投票时,则针 对相应区域执行该投票所对应的调节策略,调节对象为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等, 调节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偏热(冷)时,空调系统则采取降低(提高) 送风温度或增加(减少)送风量的措施;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湿度较大(小)时,空调系 统则针对相应区域进行除(加)湿;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空气品质不佳时,则可结合CO2、 PM2.5和VOC的浓度实测结果采取增大新风量或空气净化等措施;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太 暗(亮)时,照明系统则通过增加(减少)灯具开启数量来进行调节,或是对智能遮阳系统 进行调节;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
8、噪声过大时,则可播放适合的掩蔽背景声来降低噪声对人 的干扰。上述调节策略不仅可以提升室内环境品质与人员满意度,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 能源浪费,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17268 A 2/2页 3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 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 控制系统主要适用但不局限于规模和人流量都较大的公共建筑(如航站楼、火车站、办公 建筑、酒店、商场等)的开敞式区域。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17268 A 1/4页 4 一种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
9、环境监测、 反 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环境品质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 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品质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如今,室内环境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规模和人流量都较大的公 共建筑(如航站楼、火车站、办公建筑、酒店、商场等)里,室内环境品质尤为重要。针对这 些建筑,目前已有个别案例采用了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对室内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的收集,并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人为的调节。这样一种方式,只采集到了客观监测数据,并以此来进行调 节,而忽略了人的主观感受,这是比较片面的;而且,人为调节是一个复。
10、杂而麻烦的过程,在 实际之中,往往可能会因为疏漏或调节不当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大多数没有室内 环境监测系统的建筑中,使用者甚至对室内环境品质毫不知情,在耗费了大量运行能耗的 情况下,却不能提供一个让人满意的室内环境,可谓是费力而不讨好。 0003 因此,以基于用户群体实时反馈的环境需求进行建筑室内环境品质的定制、并同 时实现节能为目标和核心,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 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它包括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与室内环 境满意度反馈系统和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对室内温湿度、CO2浓度、 PM2.5浓度、VOC浓度、。
11、照度、噪声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更重要的是,室内环境反馈 系统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较为精确的室内人员定位和实时的室内环境满意度“群体投 票”,将“广大群众”的真实“实时环境感受”即“主观感受”投票,以及客观“环境监测 数据”,及时反馈给使用者和投票者,从而及时地对室内环境进行优化调节,改进用户对室 内环境的感受和满意度。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室内环境品质和使用者群体满意度,还避免 了不必要的能耗,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室内环境实时监测、室内人员满意度反馈、室内环境 优化控制为一体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与方法,能够基于用户群体实时反馈的环境需求进行。
12、 建筑室内环境品质的定制,提高室内环境品质和使用者群体满意度,同时实现节能。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包括 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与室内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室内环境控制系 统和服务器,其主要目标与核心是基于用户群体实时反馈的环境需求进行建筑室内环境品 质的定制,同时实现节能。 0007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与室内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 说 明 书CN 104317268 A 2/4页 5 由人。
13、员定位系统与“群体投票”反馈系统组成。 0008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由大量的室内环境监测传感器组 成,它们被安装在建筑内部,能够对室内各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网络及时反馈 给服务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PM2.5浓度传感 器、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与噪音传感器。 0009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人员定位系统采用的定位技术不同于一般的GPS或 蓝牙GPS定位技术,而是以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穿戴式智能设备等)作为定位 标签,通过wi定位、无线脉冲定位或室内GPS定位等方式来进行室内人员的精确。
14、定位,定 位精度在5米以内。 0010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群体投票”反馈系统通过移动设备(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上的APP收集人们在某特定时刻、地点下对室内环境品 质的评价与满意度投票,并以所收集到的大量投票结果作为室内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调 节的主要依据,投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对室内温度、湿度、空气品质、光环境、声环境等 方面的满意度。除了进行满意度投票之外,用户通过该APP也能看到整个建筑内各传感器 的实时监测数据,同时还能看到附近投票者的满意度评价,并与自己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从 而判断是否是自己的个人原因而造成的不满意。上述“群体投票”反馈系统采用的是。
15、一种 “匿名”的反馈方式,只采集投票者的位置与投票信息,而不会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0011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控制逻辑以室内 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包括人员定位和“群体投票”结果)作为主要依据 并适当参考室内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结果,当“群体投票”反馈人数不低于一定的人员密度 指标(如0.25人/m 2 ,由建筑类型与空间功能决定)且超过70的用户进行了相同的投票 时,则针对相应区域执行该投票所对应的调节策略,调节对象为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通风 系统等,调节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偏热(冷)时,空调系统则采取降低 (提高)送风温度或增加。
16、(减少)送风量的措施;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湿度较大(小)时, 空调系统则针对相应区域进行除(加)湿;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空气品质不佳时,则可结合 CO2、PM2.5和VOC的浓度实测结果采取增大新风量或空气净化等措施;当投票结果显示室 内太暗(亮)时,照明系统则通过增加(减少)灯具开启数量来进行调节,或是对智能遮阳 系统进行调节;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噪声过大时,则可播放适合的掩蔽背景声来降低噪声 对人的干扰。上述调节策略不仅可以提升室内环境品质与人员满意度,同时还能避免不必 要的能源浪费,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0012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 测、反馈与控。
17、制系统主要适用但不局限于规模和人流量都较大的公共建筑(如航站楼、火 车站、办公建筑、酒店、商场等)的开敞式区域。 0013 本发明的特点及优势在于: 0014 (1)其主要目标与核心是:基于用户群体实时反馈的环境需求进行建筑室内环境 品质的定制,同时实现节能; 0015 (2)能够对大量的室内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包括但不限于室内温湿度、CO2 浓度、PM2.5浓度、VOC浓度、照度、噪声等; 0016 (3)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室内人员的精确定位,并通过移动APP进行室内环 说 明 书CN 104317268 A 3/4页 6 境满意度投票,将“广大群众”的真实“实时环境感受”即“主观感。
18、受”投票,以及客观 “环境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使用者和投票者,从而及时地对室内环境进行优化调节,改进 用户对室内环境的感受和满意度; 0017 (4)在提高室内环境品质和使用者群体满意度的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实现 了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原理图。 0019 图2为室内人员定位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 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与室内环境满意度反 馈系统、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服务器,其主要目标与核心是基于用户群体实时反馈。
19、的环境 需求进行建筑室内环境品质的定制,同时实现节能。 0021 所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与室内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由人员定位系统与“群体 投票”反馈系统组成。 0022 所述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由大量的室内环境监测传感器组成,它们被安装在建筑内 部,能够对室内各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服务器,具体包括但不 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PM2.5浓度传感器、VOC(挥发性有机化合 物)浓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与噪音传感器。 0023 如图2所示,所述人员定位系统采用的定位技术不同于一般的GPS或蓝牙GPS定 位技术,而是以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穿戴式智能设备。
20、等)作为定位标签,通过 wi定位、无线脉冲定位或室内GPS定位等方式来进行室内人员的精确定位,定位精度在5 米以内。 0024 所述“群体投票”反馈系统通过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眼 镜等)上的APP收集人们在某特定时刻、地点下对室内环境品质的评价与满意度投票,并以 所收集到的大量投票结果作为室内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调节的主要依据,投票内容包括 但不限于用户对室内温度、湿度、空气品质、光环境、声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除了进行满意 度投票之外,用户通过该APP也能看到整个建筑内各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数据,同时还能看 到附近投票者的满意度评价,并与自己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是。
21、自己的个人原 因而造成的不满意。上述“群体投票”反馈系统采用的是一种“匿名”的反馈方式,只采集 投票者的位置与投票信息,而不会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0025 所述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控制逻辑以室内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所收 集到的信息(包括人员定位和“群体投票”结果)作为主要依据并适当参考室内环境参数 的实时监测结果,当“群体投票”反馈人数不低于一定的人员密度指标(如0.25人/m 2 ,由 建筑类型与空间功能决定)且超过70的用户进行了相同的投票时,则针对相应区域执行 该投票所对应的调节策略,调节对象为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等,调节策略包括但 不限于: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偏热(冷)时,空。
22、调系统则采取降低(提高)送风温度或增加 说 明 书CN 104317268 A 4/4页 7 (减少)送风量的措施;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湿度较大(小)时,空调系统则针对相应区域 进行除(加)湿;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空气品质不佳时,则可结合CO2、PM2.5和VOC的浓度 实测结果采取增大新风量或空气净化等措施;当投票结果显示室内太暗(亮)时,照明系统 则通过增加(减少)灯具开启数量来进行调节,或是对智能遮阳系统进行调节;当投票结果 显示室内噪声过大时,则可播放适合的掩蔽背景声来降低噪声对人的干扰。上述调节策略 不仅可以提升室内环境品质与人员满意度,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达到了节能 的目的。 0026 所述基于群体满意度定制和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监测、反馈与控制系统主要适用 但不局限于规模和人流量都较大的公共建筑(如航站楼、火车站、办公建筑、酒店、商场等) 的开敞式区域。 说 明 书CN 104317268 A 1/1页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1726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