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3912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60731.7

申请日:

2014.07.28

公开号:

CN104120276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22B15/00; C22B3/46

主分类号:

C22B15/00

申请人:

成都派莱克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华业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东三环路二段龙潭工业园宝耳路2号2-314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是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属于海绵铜的制备工艺,主要解决了现有海绵铜的生产工艺复杂且铜收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由步骤(1)-步骤(3)组成:(1)将粒径小于20mm的原生铜矿石与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在反应池中反应;(2)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置换池组中,该置换池组由两个以上的置换池组成,且每个置换池中均放置有铁粉;(3)当第一个置换池中99%以上的铁粉均置换成铜后,将固体取出制成海绵铜,当固体取出后再添加铁粉作为最后一个置换池,而第二个置换池则作为第一个置换池。本发明具有提高液体中铜的收率、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粒径小于20mm的原生铜矿石颗粒放置在反应池中,并加入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直至淹没固体颗粒;
(2)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置换池组中的第一个置换池中,该置换池组由两个以上的置换池组成,且每个置换池中均放置有铁粉;
液体在第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后,将前一个置换池中的液体引流到下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当第一个置换池中液体引流出后,及时用反应池中的液体进行补充;
(3)置换池中的铁粉与溶液中的铜元素经过分段式置换后生产出海绵铜;
上述步骤(2)中溶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45℃-5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中每隔30min搅拌一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置换池中液体流入与流出之间的搅拌次数为1-3次。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置换池流出的液体均放置在液体收集池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当第一个置换池中的铁粉置换生产出海绵铜后,将反应池的液体直接引流到第二个置换池中,将第二个置换池作为第一个置换池,而将第一个置换池中的固体取出后再添加铁粉作为最后一个置换池。

说明书

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铜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从铜矿石中提取铜的方法有多种,如常规的铜矿石提取方法,包括铜矿石破碎—铜矿石磨粉—铜矿石粉浮选—提纯烘干的步骤。其中,铜矿石粉浮选步骤需要将经过研磨的铜矿石粉进入浮选机,通过与浮选机中添加的各种化学溶剂发生作用,浮选机通过脉石、附属金属矿物质、铜的亲水性等特性的不同,而将铜矿分与之分离。该方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设备投入成本高,且筛选出的铜收率较低。
现阶段也有许多利用硫酸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步骤主要是在反应池中通过硫酸提取出铜矿石中的铜,然后在一个净化池中分批次加入铁粉。因而该工艺操作复杂,液体中铜的收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海绵铜的生产工艺复杂且铜收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液体中铜的收率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
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粒径小于20mm的原生铜矿石颗粒放置在反应池中,并加入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直至淹没固体颗粒;
(2)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置换池组中的第一个置换池中,该置换池组由两个以上的置换池组成,且每个置换池中均放置有铁粉;
液体在第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后,将前一个置换池中的液体引流到下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当第一个置换池中液体引流出后,及时用反应池中的液体进行补充;
(3)置换池中的铁粉与溶液中的铜元素经过分段式置换后生产出海绵铜;
上述步骤(2)中溶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45℃-55℃。
为了达到最好地反应效果,所述反应池中每隔30min搅拌一次。所述每个置换池中液体流入与流出之间的搅拌次数为1-3次。
进一步,所述最后一个置换池流出的液体均放置在液体收集池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由于采用分段提取的方法对液体中的铜元素进行置换,通过分段式的多次置换,有效提高液体中铜的收率,其收率可高达99%以上,同时铁粉置换成铜的效率也可高达99%以上,效果极其显著;
2、本发明采用的设备简单,有效节约设备的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反应池,2-置换池,3-液体收集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其采用的设备如图1所示。
第一步:将粒径小于20mm的原生铜矿石与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在反应池中反应;
即,首先将原生铜矿石破碎成粒径小于20mm的颗粒状,然后将颗粒放置在反应池中,最后将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添加到反应池中,当硫酸溶液刚好淹没原生铜矿石颗粒即可。
本实施例中硫酸溶液的浓度选择为53%,同时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使硫酸溶液将原生铜矿石中的铜提取出来,每隔30min对反应池中物体进行一次搅拌。
第二步: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置换池组中与铁粉进行分段式置换,该置换池组由两个以上的置换池构成,且每个置换池中均放置有铁粉。
即,反应池中液体流出至第一个置换池中,在第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后,再将第一个置换池中的液体引流到下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一直到所有置换池均与该反应池中液体反应后再排出或通入液体收集池中,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置换池组中置换池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分别命名为第一置换池、第二置换池、第三置换池和第四置换池。且每个置换池中液体与铁粉的反应时间优选为1.5h,在该反应时间内分别对每个置换池进行3次搅拌,即每隔23min-27min进行一次搅拌。
本实施例中本步骤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每隔一段时间对反应池中的液体进行检测,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第一置换池中;同时,再在反应池中添加浓度为53%的硫酸溶液直至淹没固体颗粒,当原生铜矿石中铜提取完成后更换原生铜矿石。
②反应池中引出的液体与铁粉在第一置换池中发生置换反应,反应期间每隔25min进行一次搅拌,液体与铁粉在第一置换池中反应1.5h后将第一置换池中液体引出至第二置换池中。
③与第一置换池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第二置换池中液体与其内铁粉反应后引出至第三置换池中,第三置换池中液体与其内铁粉反应后引出至第四置换池中,第四置换池中液体与其内铁粉反应后引出到液体收集池中。
通过分段式的方法将液体与铁粉相接触,有效提高液体中铜的收取效率。
第三步:当第一个置换池中的铁粉均置换成铜后,将固体取出制成海绵铜,当固体取出后再添加铁粉作为最后一个置换池,而第二个置换池则作为第一个置换池。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置换池中的铁粉均置换成铜后,取出第一置换池,然后将第一置换池中的固体取出后制成海绵铜,再在第一置换池中添加铁粉作为第四置换池;同时,将反应池的液体直接引流到第二置换池中,将第二置换池作为第一置换池,第三置换池作为第二置换池,第四置换池作为第三置换池。
上述第一步到第三步中,溶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45℃-55℃,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0℃。
具体液体流动过程为:第四置换池中的液体与铁粉充分反应后,通过泵将第四置换池中的液体抽入到液体收集池中,此时第四置换池中仅仅只有固体存在,此时,再将第三置换池中液体通过泵抽入第四置换池中,然后将第二置换池中液体通过泵抽入第三置换池中,再将第一置换池中液体通过泵抽入第二置换池中,最后将反应池中液体通过泵抽入第一置换池中。
本发明后期的置换过程中是采用较高浓度铜溶液与较低含量固体铁粉进行置换或较低浓度铜溶液与较高含量固体铁粉进行置换,在提高液体中铜收率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置换的时间,效果极其显著。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经过检测得知,铁粉中置换出铜的含量可高达99%以上,液体中铜的收集效率也高达99%以上,显著地提高了铜的收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0276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20276A21申请号201410360731722申请日20140728C22B15/00200601C22B3/4620060171申请人成都派莱克科技有限公司地址610000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东三环路二段龙潭工业园宝耳路2号2314室72发明人林华业54发明名称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的是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属于海绵铜的制备工艺,主要解决了现有海绵铜的生产工艺复杂且铜收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由步骤(1)步骤(3)组成(1)将粒径小于20MM的原生铜矿石与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在反应池中反应。

2、;(2)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置换池组中,该置换池组由两个以上的置换池组成,且每个置换池中均放置有铁粉;(3)当第一个置换池中99以上的铁粉均置换成铜后,将固体取出制成海绵铜,当固体取出后再添加铁粉作为最后一个置换池,而第二个置换池则作为第一个置换池。本发明具有提高液体中铜的收率、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0276ACN104120276A1/1页21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3、(1)将粒径小于20MM的原生铜矿石颗粒放置在反应池中,并加入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直至淹没固体颗粒;(2)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置换池组中的第一个置换池中,该置换池组由两个以上的置换池组成,且每个置换池中均放置有铁粉;液体在第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后,将前一个置换池中的液体引流到下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当第一个置换池中液体引流出后,及时用反应池中的液体进行补充;(3)置换池中的铁粉与溶液中的铜元素经过分段式置换后生产出海绵铜;上述步骤(2)中溶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45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中每隔30MI。

4、N搅拌一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置换池中液体流入与流出之间的搅拌次数为13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置换池流出的液体均放置在液体收集池中。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当第一个置换池中的铁粉置换生产出海绵铜后,将反应池的液体直接引流到第二个置换池中,将第二个置换池作为第一个置换池,而将第一个置换池中的固体取出后再添加铁粉作为最后一个置换池。权利要求书CN104120276A1/3页3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铜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段式制。

5、备海绵铜的工艺。背景技术0002现有从铜矿石中提取铜的方法有多种,如常规的铜矿石提取方法,包括铜矿石破碎铜矿石磨粉铜矿石粉浮选提纯烘干的步骤。其中,铜矿石粉浮选步骤需要将经过研磨的铜矿石粉进入浮选机,通过与浮选机中添加的各种化学溶剂发生作用,浮选机通过脉石、附属金属矿物质、铜的亲水性等特性的不同,而将铜矿分与之分离。该方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设备投入成本高,且筛选出的铜收率较低。0003现阶段也有许多利用硫酸制备海绵铜的工艺,其步骤主要是在反应池中通过硫酸提取出铜矿石中的铜,然后在一个净化池中分批次加入铁粉。因而该工艺操作复杂,液体中铜的收率较低。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海绵铜的。

6、生产工艺复杂且铜收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液体中铜的收率的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0005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1)将粒径小于20MM的原生铜矿石颗粒放置在反应池中,并加入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直至淹没固体颗粒;(2)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置换池组中的第一个置换池中,该置换池组由两个以上的置换池组成,且每个置换池中均放置有铁粉;液体在第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后,将前一个置换池中的液体引流到下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当第一个置换池中液体引流出后,及时用反应池中的液体进行补充;(3)置换池中的铁粉与。

7、溶液中的铜元素经过分段式置换后生产出海绵铜;上述步骤(2)中溶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4555。0006为了达到最好地反应效果,所述反应池中每隔30MIN搅拌一次。所述每个置换池中液体流入与流出之间的搅拌次数为13次。0007进一步,所述最后一个置换池流出的液体均放置在液体收集池中。000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由于采用分段提取的方法对液体中的铜元素进行置换,通过分段式的多次置换,有效提高液体中铜的收率,其收率可高达99以上,同时铁粉置换成铜的效率也可高达99以上,效果极其显著;2、本发明采用的设备简单,有效节约设备的投入成本。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4120276A。

8、2/3页4000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0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反应池,2置换池,3液体收集池。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0012段式制备海绵铜的工艺,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其采用的设备如图1所示。0013第一步将粒径小于20MM的原生铜矿石与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在反应池中反应;即,首先将原生铜矿石破碎成粒径小于20MM的颗粒状,然后将颗粒放置在反应池中,最后将浓度为5055的硫酸溶液添加到反应池中,当硫酸溶液刚好淹没原生铜矿石颗粒即可。0014本实施例中硫酸溶液的浓度选择为53,同。

9、时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使硫酸溶液将原生铜矿石中的铜提取出来,每隔30MIN对反应池中物体进行一次搅拌。0015第二步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置换池组中与铁粉进行分段式置换,该置换池组由两个以上的置换池构成,且每个置换池中均放置有铁粉。0016即,反应池中液体流出至第一个置换池中,在第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后,再将第一个置换池中的液体引流到下一个置换池中反应1H2H,一直到所有置换池均与该反应池中液体反应后再排出或通入液体收集池中,如图1所示。0017本实施例中,置换池组中置换池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分别命名为第一置换池、第二置换池、第三置换池和第四置换池。且每个置换池。

10、中液体与铁粉的反应时间优选为15H,在该反应时间内分别对每个置换池进行3次搅拌,即每隔23MIN27MIN进行一次搅拌。0018本实施例中本步骤的具体过程如下每隔一段时间对反应池中的液体进行检测,当反应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低于3时,将反应池中的液体引出至第一置换池中;同时,再在反应池中添加浓度为53的硫酸溶液直至淹没固体颗粒,当原生铜矿石中铜提取完成后更换原生铜矿石。0019反应池中引出的液体与铁粉在第一置换池中发生置换反应,反应期间每隔25MIN进行一次搅拌,液体与铁粉在第一置换池中反应15H后将第一置换池中液体引出至第二置换池中。0020与第一置换池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第二置换池中液体与其内铁。

11、粉反应后引出至第三置换池中,第三置换池中液体与其内铁粉反应后引出至第四置换池中,第四置换池中液体与其内铁粉反应后引出到液体收集池中。0021通过分段式的方法将液体与铁粉相接触,有效提高液体中铜的收取效率。0022第三步当第一个置换池中的铁粉均置换成铜后,将固体取出制成海绵铜,当固体取出后再添加铁粉作为最后一个置换池,而第二个置换池则作为第一个置换池。说明书CN104120276A3/3页50023即,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置换池中的铁粉均置换成铜后,取出第一置换池,然后将第一置换池中的固体取出后制成海绵铜,再在第一置换池中添加铁粉作为第四置换池;同时,将反应池的液体直接引流到第二置换池中,将第二。

12、置换池作为第一置换池,第三置换池作为第二置换池,第四置换池作为第三置换池。0024上述第一步到第三步中,溶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4555,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0。0025具体液体流动过程为第四置换池中的液体与铁粉充分反应后,通过泵将第四置换池中的液体抽入到液体收集池中,此时第四置换池中仅仅只有固体存在,此时,再将第三置换池中液体通过泵抽入第四置换池中,然后将第二置换池中液体通过泵抽入第三置换池中,再将第一置换池中液体通过泵抽入第二置换池中,最后将反应池中液体通过泵抽入第一置换池中。0026本发明后期的置换过程中是采用较高浓度铜溶液与较低含量固体铁粉进行置换或较低浓度铜溶液与较高含量固体铁粉进行置换,在提高液体中铜收率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置换的时间,效果极其显著。0027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经过检测得知,铁粉中置换出铜的含量可高达99以上,液体中铜的收集效率也高达99以上,显著地提高了铜的收率。002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120276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027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