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389276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7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22907.9

申请日:

2014.12.02

公开号:

CN104464303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08G 1/04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魏笑笙 张凡博变更后:魏笑笙 张凡博 张一鸣 张启运|||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8G 1/04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合肥圣博瑞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23号紫荆阁1005室变更后权利人: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阜阳北路绿都新村2栋112室登记生效日:201504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8G1/048申请日:20141202|||公开

IPC分类号:

G08G1/048; H05B37/02

主分类号:

G08G1/048

申请人:

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笑笙; 张凡博

地址:

230022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23号紫荆阁100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9

代理人:

汤茂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智能卡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包括车距检测单元、触发单元、驱动单元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车距检测单元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恢复低亮度照明。通过对车辆距离的监控,实现电光源发光单元的照明功能、在车辆靠近时逐渐增亮的功能以及当车辆行驶到触发位置时爆闪抓拍的功能,防止突然爆闪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同时节能减耗。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距检测单元(10)、触发单元(20)、驱动单元(30)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40),车距检测单元(10)用于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20)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20)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40)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恢复低亮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分为多个等级,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为阶梯式逐渐变亮;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度逐渐变亮的整个过程中的工作频率大于等于人眼融合频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单元(30)以频率恒定、增加单次闪光能量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或以单次闪光能量恒定、增加频率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到再恢复低亮状态的间隔时间为0.5~10秒。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在维持低亮度常规照明功能时以满足照明需求的最小功率工作,其工作频率大于等于人眼融合频率。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距检测单元(10)包括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1、12);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1)设置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1)有信号输出;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2)设置 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位于该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第一光电传感器(11)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12)的上限阈值;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2)外设置有遮光件(14),遮光件(14)使得第二光电传感器(12)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1、12)输出电信号的有无进行逻辑运算后即为所述的控制信号。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距检测单元(10)包括第一、二、三光电传感器(11、12、13);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1)设置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1)有信号输出;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2)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位于该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第一光电传感器(11)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12)的上限阈值;所述的第三光电传感器(13)外设置有遮光件(14),遮光件(14)使得第三光电传感器(13)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或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以外的汽车灯光;第一、二、三光电传感器(11、12、13)输出电信号的有无进行逻辑运算后即为所述的控制信号。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距检测单元(10)为雷达或地感线圈或激光测距仪或红外线测距设备;所述的触发单元(20)为雷达或地感线圈或虚拟线圈。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为脉冲氙灯或LED灯或红外灯。

说明书

说明书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智能卡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卡口在夜间工作时,灯光系统需要对行人和车辆提供常规的照明功能、对摄像机提供摄录像补光功能以及爆闪抓拍补光功能。对于常规照明,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在能够提供足够照明亮度的前提下光强越小越好;对于摄像机摄录像补光,所需的光强要比仅仅维持常规照明的光强大很多;而爆闪抓拍时的光强就更大了。
现有卡口通常采用恒定功率的LED灯或者LED频闪灯加氙气爆闪灯组合的方式进行补光,其中LED灯用于常规照明和摄像机补光,氙气爆闪灯用于抓拍补光。这种组合方式存在诸多缺点:其一,将不同类型的补光灯叠加在一起,结构和控制都比较复杂,提高了安装和维护成本;其二,由于常规照明、摄像机摄录像补光所需要的灯光强度不同,恒定功率的LED灯很难同时满足这两种状况的需求,如果过亮则造成能源浪费,过暗则造成摄像机补光不足;其三,氙气爆闪灯和LED灯之间的光强差别太大,容易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能够根据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自动变光,避免突然爆闪造成司乘人员视觉干扰。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包括车距检测单元、触发单元、驱动单元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车距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接收 到控制信号后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恢复低亮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对车辆距离的监控,实现电光源发光单元在常态下保持低亮维持照明功能、在车辆靠近时逐渐增亮的功能以及当车辆行驶到触发位置时爆闪抓拍的功能;电光源发光单元由低亮度到爆闪间有个持续变亮的过程,不再直接爆闪,防止突然爆闪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扰,即能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也达到了节能减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车距检测单元和触发单元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参阅图1,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包括车距检测单元10、触发单元20、驱动单元30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40,车距检测单元10用于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20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20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40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恢复低亮度。通过车距检测单元10和可调亮度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之间的联动,实现了在车辆要到达卡口之前,电光源发光单元40由常规照明的亮度逐渐变亮,直到抓拍补光时爆闪后恢复常规照明亮度,由于这里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在爆闪前有个逐渐变亮的过程,使得司乘人员对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爆闪有 个提前的适应过程,不会出现爆闪导致的眩光现象,提高了司乘人员夜间驾车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分为多个等级,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为阶梯式逐渐变亮。持续性的变量,控制比较复杂,这里提供多个等级,然后阶梯式变亮,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简化系统的控制,节约成本。如果周期性重复的频闪光源作用到视网膜上,当频闪光的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人眼会对之产生一明一暗交替变化的闪烁感觉。这是因为光源在有光和无光间变化时,人眼在亮度感觉上能辨识出它们的差异所致,因此这里设定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度逐渐变亮的整个过程中的工作频率大于等于人眼融合频率,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连续的发光。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单元30以频率恒定、增加单次闪光能量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或以单次闪光能量恒定、增加频率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当驱动单元30以前种方式工作时,恒定的频率为x赫兹,其中x是人眼融合频率倍数,x取大于等于1的一个整数值;当驱动单元30以后种方式工作时,这里的多倍增频是指在x赫兹的基础上,按整数倍增加,这时闪光能量不变。在具体应用时,也可以用同时增加频率、单次闪光能量的方式进行,但同样地,这样控制就会更复杂,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仅调整一个参数来实现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变化。
优选地,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到再恢复低亮状态的间隔时间为0.5~10秒,这个时间间隔可以优选1~3秒,1~3秒的时间间隔可以保证人眼能够适应电光源发光单元40亮度的变化过程。间隔时间可以任意设置,人眼在这个时间间隔下基本可以适应电光源发光单元40光强变化的过程。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在维持低亮度常规照明功能时以满足照明需求的最小功率工作,其工作频率大于等于人眼融合频率,此时,需要保证日常照明所需要的亮度。
车距检测单元10可以通过采用雷达或者地感线圈或者激光测距仪 或者红外线测距设备的多种方式实现,比如通过雷达测量车辆距离卡口的距离和速度,来判定车辆到卡口的时间,然后根据该时间值开启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变光功能。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下面提供了两种成本较低的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下两个实施例在本公司同日申请的专利《智能卡口车距检测装置及方法》中有详细介绍,这里只进行简要的描述:
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距检测单元10包括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1、12;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1设置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1有信号输出;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2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低于该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第一光电传感器11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12的上限阈值;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2外设置有遮光件14,遮光件14使得第二光电传感器12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1、12输出电信号的有无进行逻辑运算后即为所述的控制信号。
当第一光电传感器11有信号输出时,说明有车辆开着远光灯进入区域B;当第二光电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时,说明有车辆开着近光灯进入区域A。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开始增加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输出功率使其亮度逐渐增加,在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1、12的输出端分别进行简单的模数转换,有信号输出就为高电平,无信号输出就为低电平,再对两路数字信号进行异或运算即得到所述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驱动单元就开始工作。该方案无需对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1、12的输出电信号进行具体的量化,所以成本非常低,处理起来非常的容易。
参阅图2,实施例二:所述的车距检测单元10包括第一、二、三光电传感器11、12、13;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1设置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1有信号输出;所述的第二光电 传感器12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位于该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第一光电传感器11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12的上限阈值;所述的第三光电传感器13外设置有遮光件14,遮光件14使得第三光电传感器13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或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以外的汽车灯光;第一、二、三光电传感器11、12、13输出电信号的有无进行逻辑运算后即为所述的控制信号。
当第一光电传感器11有信号输出时,说明有车辆开着远光灯进入区域B;当第二光电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且第三光电传感器30无信号输出时,说明有车辆开着近光灯进入区域A。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开始增加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输出功率使其亮度逐渐增加。后续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其都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运算得到控制信号。
优选地,电光源发光单元40可以使用常规卡口通用的设备以减小更改成本,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可以是脉冲氙灯或LED灯或红外灯或其他电光源发光灯。
优选地,触发单元20可以使用常规卡口通用的设备以减小更改成本,所述的触发单元20为雷达或地感线圈或虚拟线圈。

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22907.9 (22)申请日 2014.12.02 G08G 1/048(2006.01) H05B 37/02(2006.01) (71)申请人 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 23 号紫 荆阁 1005 室 (72)发明人 魏笑笙 张凡博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4109 代理人 汤茂盛 (54) 发明名称 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智能卡口技术领域,特 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 包括车距检测单元、触。

2、发单元、驱动单元以及电光 源发光单元,车距检测单元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 的距离,当该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 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 光单元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 ;当车辆到达触 发单元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输出信号至驱动单 元,驱动单元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 元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 恢复低亮度照明。通过对车辆距离的监控,实现电 光源发光单元的照明功能、在车辆靠近时逐渐增 亮的功能以及当车辆行驶到触发位置时爆闪抓拍 的功能,防止突然爆闪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扰, 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同时节能减耗。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6430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64303 A 1/2 页 2 1.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车距检测单元 (10)、触 发单元 (20)、驱动单元 (30) 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 (40),车距检测单元 (10) 用于检测车 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 (30),驱动单元 (30) 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的亮 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 ;当车。

4、辆到达触发单元 (20) 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 (20) 输出信号至驱 动单元 (30),驱动单元 (30) 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爆闪实现抓拍补光 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恢复低亮度。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光 源发光单元 (40) 的亮度分为多个等级,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从低亮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为 阶梯式逐渐变亮 ;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从低亮度逐渐变亮的整个过程中的工作频率大于 等于人眼融合频率。 3.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驱动 单元 (3。

5、0) 以频率恒定、增加单次闪光能量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或以单次闪光能量恒定、增 加频率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 4.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光 源发光单元 (40) 从低亮到再恢复低亮状态的间隔时间为 0.5 10 秒。 5.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光 源发光单元 (40) 在维持低亮度常规照明功能时以满足照明需求的最小功率工作,其工作 频率大于等于人眼融合频率。 6.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车距 检测单元 (10) 包括第一、二光电传感器 (11。

6、、2) ;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设置有下 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有信号输出 ;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位于该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有信号输出 ;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的上限阈 值 ;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外设置有遮光件 (14),遮光件 (14) 使得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 ;第一、二光电传感器 (11、2) 输出电 信号的有无进行逻辑运算后即为所述的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

7、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车距 检测单元 (10) 包括第一、二、三光电传感器 (11、12、13) ;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设置 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有信号输出 ;所述的第二光电传 感器 (12) 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位于该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 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 ;第一光电传感器(11)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12)的上 限阈值 ;所述的第三光电传感器 (13) 外设置有遮光件 (14),遮光件 (14) 使得第三光电传 感器 (13) 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或只能接。

8、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 域以外的汽车灯光 ;第一、二、三光电传感器 (11、2、13) 输出电信号的有无进行逻辑运算 后即为所述的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车距 检测单元 (10) 为雷达或地感线圈或激光测距仪或红外线测距设备 ;所述的触发单元 (20) 为雷达或地感线圈或虚拟线圈。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4303 A 2/2 页 3 9.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光 源发光单元 (40) 为脉冲氙灯或 LED 灯或红外灯。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4303 A。

9、 1/3 页 4 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智能卡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 补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卡口在夜间工作时,灯光系统需要对行人和车辆提供常规的照明功能、对摄 像机提供摄录像补光功能以及爆闪抓拍补光功能。对于常规照明,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应该 是在能够提供足够照明亮度的前提下光强越小越好 ;对于摄像机摄录像补光,所需的光强 要比仅仅维持常规照明的光强大很多 ;而爆闪抓拍时的光强就更大了。 0003 现有卡口通常采用恒定功率的LED灯或者LED频闪灯加氙气爆闪灯组合的方式进 行补光,其中 LED 灯用于常规照明和。

10、摄像机补光,氙气爆闪灯用于抓拍补光。这种组合方 式存在诸多缺点 :其一,将不同类型的补光灯叠加在一起,结构和控制都比较复杂,提高了 安装和维护成本 ;其二,由于常规照明、摄像机摄录像补光所需要的灯光强度不同,恒定功 率的 LED 灯很难同时满足这两种状况的需求,如果过亮则造成能源浪费,过暗则造成摄像 机补光不足 ;其三,氙气爆闪灯和 LED 灯之间的光强差别太大,容易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 扰。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能够根据车辆与 卡口之间的距离自动变光,避免突然爆闪造成司乘人员视觉干扰。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11、: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 装置,包括车距检测单元、触发单元、驱动单元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车距检测单元用于检 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 元,驱动单元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的亮度从低亮度逐 渐增加 ;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接收到 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恢复低亮度。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对车辆距离的监控,实现电光源 发光单元在常态下保持低亮维持照明功能、在车辆靠近时逐渐增亮的功能以及当车辆行。

12、驶 到触发位置时爆闪抓拍的功能 ;电光源发光单元由低亮度到爆闪间有个持续变亮的过程, 不再直接爆闪,防止突然爆闪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扰,即能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也达到 了节能减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 0008 图 2 是本发明车距检测单元和触发单元布置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4464303 A 2/3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图 1 至图 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0010 参阅图 1,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包括车距检测单元 0、触发单 元 20、驱动单元 30 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 40,车距检测单元 10 用于。

13、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 距离,当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 30,驱动单元 30 接 收到控制信号后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 ;当 车辆到达触发单元20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20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接收到 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40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恢复低 亮度。通过车距检测单元 10 和可调亮度的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之间的联动,实现了在车辆 要到达卡口之前,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由常规照明的亮度逐渐变亮,直到抓拍补光时爆闪后 恢复常规照明亮度,由于这里的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在爆闪前。

14、有个逐渐变亮的过程,使得司 乘人员对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的爆闪有个提前的适应过程,不会出现爆闪导致的眩光现象, 提高了司乘人员夜间驾车的安全性。 0011 优选地,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分为多个等级,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 亮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为阶梯式逐渐变亮。持续性的变量,控制比较复杂,这里提供多个等 级,然后阶梯式变亮,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简化系统的控制,节约成本。如果周期性重复的 频闪光源作用到视网膜上,当频闪光的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人眼会对之产生一明一暗交替 变化的闪烁感觉。这是因为光源在有光和无光间变化时,人眼在亮度感觉上能辨识出它们 的差异所致,因此这里设定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15、 从低亮度逐渐变亮的整个过程中的工作频 率大于等于人眼融合频率,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连续的发光。 0012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单元 30 以频率恒定、增加单次闪光能量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 或以单次闪光能量恒定、增加频率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当驱动单元 30 以前种方式工作 时,恒定的频率为 x 赫兹,其中 x 是人眼融合频率倍数,x 取大于等于 1 的一个整数值 ;当驱 动单元30以后种方式工作时,这里的多倍增频是指在x赫兹的基础上,按整数倍增加,这时 闪光能量不变。在具体应用时,也可以用同时增加频率、单次闪光能量的方式进行,但同样 地,这样控制就会更复杂,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仅调整一个参数来实现电光。

16、源发光单元 40 的亮度变化。 0013 优选地,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到再恢复低亮状态的间隔时间为0.5 10 秒,这个时间间隔可以优选 1 3 秒,1 3 秒的时间间隔可以保证人眼能够适应电光源 发光单元 40 亮度的变化过程。间隔时间可以任意设置,人眼在这个时间间隔下基本可以适 应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光强变化的过程。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在维持低亮度常规照明 功能时以满足照明需求的最小功率工作,其工作频率大于等于人眼融合频率,此时,需要保 证日常照明所需要的亮度。 0014 车距检测单元 10 可以通过采用雷达或者地感线圈或者激光测距仪或者红外线测 距设备的多种方式实现,。

17、比如通过雷达测量车辆距离卡口的距离和速度,来判定车辆到卡 口的时间,然后根据该时间值开启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的变光功能。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 案,下面提供了两种成本较低的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下两个实施例在本公司同日申请 的专利智能卡口车距检测装置及方法中有详细介绍,这里只进行简要的描述 : 0015 实施例一 :所述的车距检测单元10包括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1、12 ;所述的第一光 说 明 书CN 104464303 A 3/3 页 6 电传感器11设置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1有信号输出 ;所述 的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低于该上限阈值和。

18、下限阈值之间 时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有信号输出 ;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的上限阈值 ;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外设置有遮光件 14,遮光件 14 使得第二光电传感 器 12 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 ;第一、二光电传感器 11、2 输出电信 号的有无进行逻辑运算后即为所述的控制信号。 0016 当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有信号输出时,说明有车辆开着远光灯进入区域 B ;当第二 光电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时,说明有车辆开着近光灯进入区域A。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开 始增加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的输出功率使其亮度逐渐增加,在第一、二光电传感器 1。

19、1、2 的 输出端分别进行简单的模数转换,有信号输出就为高电平,无信号输出就为低电平,再对两 路数字信号进行异或运算即得到所述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驱动单元就开始 工作。该方案无需对第一、二光电传感器 11、12 的输出电信号进行具体的量化,所以成本非 常低,处理起来非常的容易。 0017 参阅图 2,实施例二 :所述的车距检测单元 10 包括第一、二、三光电传感器 11、2、 13 ;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设置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有信号输出 ;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 12 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位于该上限阈值 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传。

20、感器 12 有信号输出 ;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的下限阈值高于第 二光电传感器 12 的上限阈值 ;所述的第三光电传感器 13 外设置有遮光件 14,遮光件 14 使 得第三光电传感器 13 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或只能接收到位于近 光灯识别区域以外的汽车灯光 ;第一、二、三光电传感器 11、2、13 输出电信号的有无进行 逻辑运算后即为所述的控制信号。 0018 当第一光电传感器 11 有信号输出时,说明有车辆开着远光灯进入区域 B ;当第二 光电传感器 12 有信号输出且第三光电传感器 30 无信号输出时,说明有车辆开着近光灯进 入区域 A。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开始增加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的输出功率使其亮度逐渐增 加。后续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其都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运算得到 控制信号。 0019 优选地,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可以使用常规卡口通用的设备以减小更改成本,所述 的电光源发光单元 40 可以是脉冲氙灯或 LED 灯或红外灯或其他电光源发光灯。 0020 优选地,触发单元 20 可以使用常规卡口通用的设备以减小更改成本,所述的触发 单元 20 为雷达或地感线圈或虚拟线圈。 说 明 书CN 104464303 A 1/1 页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64303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号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