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385564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4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30955.X

申请日:

2011.10.27

公开号:

CN102503901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7D 249/08申请日:20111027授权公告日:20140618终止日期:2015102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249/08申请日:20111027|||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49/08; A61K31/4196; A61P31/10

主分类号:

C07D249/08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

发明人:

章杰兵; 周国华; 吴秋业; 邹燕; 赵庆杰; 俞世冲; 柴晓云; 胡宏岗; 汪亭

地址: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夏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类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选自氢、C1~4烷基、卤素、氰基、硝基、氨基或C1~4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n为1~5的整数。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抗真菌活性强,与现有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抗真菌谱广等优点,因此可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类氮唑类化合物及其盐, 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 其中, R 选自氢、 C1 ~ 4 烷基、 卤素、 氰基、 硝基、 氨基或 C1 ~ 4 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 n 为 1 ~ 5 的整数。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 其特征在于 R 选自 C1 ~ 4 烷基、 卤素或 C1 ~ 4 烷 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 其特征在于 R 选自 F、 Cl 或 Br 中的一种或几 种。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 其特征在于 n 为 1、 2 或 3。
5: 根据权利要求 1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 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 :
6: 根据权利要求 1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为盐酸盐、 硝酸盐、 氢溴酸盐或甲烷磺酸盐。
7: 权利要求 1 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反应, 其中, R 选自氢、 C1 ~ 4 烷基、 卤素、 氰基、 硝基、 氨基或 C1 ~ 4 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 n为 1 ~ 5 的整数。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1)2, 4- 二氟苯 (1) 与氯乙酰氯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傅克反应生成 2- 氯 -2’ , 4’ 二氟苯乙酮 (2) ; 2 2) 化 合 物 2 与 三 氮 唑、 氯 化 三 乙 基 苄 基 铵 和 碳 酸 钾 在 CH2Cl2 中 0-5 ℃ 反 应, 生成 2-(1H-1, 2, 4- 三唑 -1- 基 )-2’ , 4’ - 二氟苯乙酮 (3) ; 3) 中间体 3 与溴丙炔和锌粉在 N, N- 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中反应, 生成 5-(1H-1, 2, 4- 三唑 -1- 基 )-4-(2, 4- 二氟苯基 )- 戊炔 -2- 醇中间体 4 ; 4) 中间体 4 与叠氮钠、 取代溴苄在二甲亚砜、 五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钠中反应, 生成目 标化合物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氟苯基 )-3-(1- 取代苄基 -1H-1, 2, 3三 唑 -4- 基 )-2- 醇 (5)。
9: 权利要求 1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为白色念珠菌、 新生隐球菌、 近 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红色毛癣菌、 克鲁氏念珠菌、 羊毛状小孢子菌或薰烟曲霉菌。

说明书


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 发 明 涉 及 医 药 技 术 领 域, 是 新 型 氮 唑 类 抗 真 菌 化 合 物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氟苯基 )-3-[1- 取代苄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类化合物, 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 随着广谱抗生素、 抗肿瘤药物、 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腹膜透析、 器官移 植、 放射治疗的普遍开展, 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的迅速蔓延, 白念珠菌、 新生 隐球菌和烟曲霉菌等机会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深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已 上升为第三大传染性疾病,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 大 多存在毒副作用大、 抗菌谱窄、 易产生耐药性等缺陷, 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特别是抗深部真菌 药物十分缺乏, 远不能满足需要。现有抗真菌药物主要为作用于角鲨烯环氧化酶的烯丙胺 类, 作用于羊毛甾醇 14a- 去甲基化酶的氮唑类, 以及作用于细胞壁和 -1, 3-β 葡聚糖合成 酶的脂肽类等。但至今未见氮唑类化合物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氟苯 基 )-3-[1- 取代苄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及其抗真菌活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新的氮唑类化合物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氟苯基 )-3-[1- 取代苄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述化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
     本发明新型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氟苯 基 )-3-[1- 取代苄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
     其中,
     R 选自氢、 C1 ~ 4 烷基、 卤素、 氰基、 硝基、 氨基或 C1 ~ 4 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 R可 以是单取代或多取代, 即 n 为 1 ~ 5 的整数, 当 n 为 2 以上时, 各 R 可以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的化合物中, R 优选选自 C1 ~ 4 烷基、 卤素或 C1 ~ 4 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优选卤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最优选选自 F、 I、 Cl 或 Br 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化合物中, n 优选为 1、 2 或 3, 最优选为 1( 即单取代 ), 此时 R 基团可以
     为 2 位、 3 位或 4 位。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 本发明可以选自如下化合物 :
     本发明所述的盐可以为药学上常用的盐, 其进一步可以为盐酸盐、 硝酸盐、 氢溴酸 盐或甲烷磺酸盐。
     本发明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氟苯基 )-3-[1- 取代苄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类化合物可以为消旋体, 也可以为 R 型或 S 型异构体。
     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可以包括如下反应,
     其中, R 和 n 的定义如上所述。该反应可包括如下步骤 :
     1)2, 4- 二氟苯 (1) 与氯乙酰氯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傅克反应生成 2- 氯 -2’ , 4’ 二氟苯乙酮 (2) ;
     2) 化合物 2 与三氮唑、 氯化三乙基苄基铵和碳酸钾在 CH2Cl2 中 0-5℃反应, 生成 2-(1H-1, 2, 4- 三唑 -1- 基 )-2’ , 4’ - 二氟苯乙酮 (3) ;
     3) 中间体 3 与溴丙炔和锌粉在 N, N- 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中反应, 生成 5-(1H-1, 2, 4- 三唑 -1- 基 )-4-(2, 4- 二氟苯基 )- 戊炔 -2- 醇中间体 4 ;
     4) 中间体 4 与叠氮钠、 取代溴苄在二甲亚砜、 五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钠中反应, 生 成目标化合物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氟苯基 )-3-(1- 取代苄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5)。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 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
     1. 制备中间体 3, 反应路线如下 :
     2. 制备目标化合物, 反应路线如下 ;具体步骤为 :
     1. 制备 2- 氯 -2’ , 4’ - 二氟苯乙酮, 中间体 2
     2, 4- 二氟苯 (1) 与氯乙酰氯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傅克反应生成 2- 氯 -2’ , 4’ 二氟苯乙酮 2 ;
     2. 制备 2-(1H-1, 2, 4- 三唑 -1- 基 )-2’ , 4’ - 二氟苯乙酮, 中间体 3
     2 与三氮唑, 氯化三乙基苄基铵 (TEBA) 和碳酸钾在 CH2Cl2 中 0-5℃反应 5 小时, 接 着在室温反应 12 小时, 生成 2-(1H-1, 2, 4- 三唑 -1- 基 )-2’ , 4’ - 二氟苯乙酮 3 ;
     3. 制备 5-(1H-1, 2, 4- 三唑 -1- 基 )-4-(2, 4- 二氟苯基 )- 戊炔 -2- 醇, 中间体 4
     中间体 (3) 与溴丙炔, 锌粉在 N, N- 二甲基甲酰胺 (DMF) 和四氢呋喃 (THF) 中 60℃ 反应 4 小时, 生成 5-(1H-1, 2, 4- 三唑 -1- 基 )-4-(2, 4- 二氟苯基 )- 戊炔 -2- 醇中间体 4。
     4. 制备目标化合物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氟苯基 )-3-)1- 取代 苄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5
     中间体 4 与叠氮钠、 取代溴苄在二甲亚砜、 五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钠中反应, 生成 目标化合物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氟苯基 )-3-(1- 取代苄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5。
     本发明化合物通过药理实验, 表明对深部真菌抗真菌活性强, 特别是表 1 中所列 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与现有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相比, 具有高效、 低毒、 抗真菌 谱广等优点, 因此可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 特别是抗白色念珠菌、 新生隐球菌、 近平滑念珠 菌、 热带念珠菌、 红色毛癣菌、 克鲁氏念珠菌、 羊毛状小孢子菌或薰烟曲霉菌等真菌药物。
     本发明制备方法产率高, 化合物抗真菌效果好, 且具有高效、 低毒、 抗真菌谱广等
     优点, 本发明为制备抗真菌药物提供了新的氮唑类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1 : 制备中间体 2-(1H-1, 2, 4- 三唑 -1- 基 )-2’ , 4’ - 二氟苯乙酮
     1、 制备 2- 氯 -2’ , 4’ - 二氟苯乙酮
     无水三氯化铝 200g(1.494mol) 和间二氟苯 150g(1.30mol) 置于 1000mL 三颈瓶 中, 室温下搅拌, 慢慢滴加氯乙酰氯 150g(1.30mol), 滴加完毕后继续于室温下搅拌 30 分 钟, 慢慢升温至 45℃, 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 4.5 小时, 按常规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 析出固 体, 过滤 ; 滤液用二氯甲烷 800mL 分两次萃取, 合并二氯甲烷提取液, 水洗至中性, 无水硫酸 钠干燥, 过滤, 回收溶剂后得固体, 合并两次所得固体用乙醇重结晶, 得 2- 氯 2’ , 4’ - 二氟苯 乙酮 215g, 收率 88.2%, 熔点 : 46-48℃。
     2、 制备 2-(1H-1, 2, 4- 三唑 -1- 基 )-2’ , 4’ - 二氟苯乙酮
     将三氮唑 54g(0.4mol)、 TEBA0.8g、 无水碳酸钾 82g(0.3mol) 加 400mLCH2Cl2 中得悬 浮液 ; 将 2- 氯 -2’ , 4’ - 二氟苯乙酮 76g(0.4mol) 溶于 60mLCH2CI2 中, 于冰浴条件下将其滴 加入上述 400mL 悬浮液中, 约 2 小时滴完, 滴毕后在 0 ~ 5℃反应 5 小时, 常温反应 24 小时。 然后过滤, 滤饼用 CH2Cl2 洗数次, 收集滤液, 滤液用水洗 3 次, 每次 200mL, 无水 Na2SO4 干燥, 蒸出 CH2Cl2。将残留物溶于 200mL 无水乙酸乙酯中, 搅拌下滴加浓硝酸, 至黄色固体不再析 出为止 ; 过滤, 滤饼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数次, 干燥, 将其溶于 200mL 水, 用 30%的 NaOH 水溶 液 (w/w) 调 pH 值为 9, 析出固体, 过滤, 干燥得粗品, 用正己烷∶乙酸乙酯 (V/V)1 ∶ 1 重结 晶, 得化合物 76g, 收率 41.7%, 熔点 : 104 ~ 105℃。
     实施例 2 : 制备 5-(1H-1, 2, 4- 三唑 -1- 基 )-3-(2, 4- 二氟苯基 )- 戊炔 -2- 醇
     将溴丙炔 5.33g(44.8mmol) 加入 20mL N, N- 二甲基甲酰胺 - 四氢呋喃混合溶液 ( 体积比 DMF ∶ THF = 1 ∶ 1) 中, 再加入 5g(22.4mmol)2-(1H-1, 2, 4- 三唑 -1- 基 )-2’ , 4’ - 二氟苯乙酮, 室温下磁力搅拌, 使充分溶解。 再分批加入 4.36g(66.7mmol) 锌粉 ( 用 2% 的盐酸、 水洗数次, 真空干燥 )。室温下磁力搅拌, 2-5min 后反应液沸腾, 待反应液停止沸腾 后升高反应温度至 60℃, 磁力搅拌 7h。 将反应液倒入 4M 盐酸中, 乙酸乙酯萃取 (40mL×3), 乙酸乙酯层再用水洗调 PH 至 7 左右, 乙酸乙酯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4h, 过滤, 减压抽取溶剂 得产物 4g, 收率 67.9%。
     实施例 3 : 制备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氟苯基 )-3-[1-(2- 氟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 表 1 中化合物 5a)
     25mL 茄形瓶中加入叠氮钠 100mg(1.4mmol), 邻氟溴苄 200mg(1.2mmol), 二甲亚 砜 15mL, 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 6h。然后加入 5-(1H-1, 2, 4- 三唑 -1- 基 )-3-(2, 4- 二氟苯 基 )- 戊炔 -2- 醇 200mg(0.76mmol), 抗坏血酸钠 20mg, CuSO4·5H2O 25mg, 水 1mL, 室温搅拌 反应 10min, 将反应液倒入稀氨水中, 乙酸乙酯萃取 (20mL×2), 乙酸乙酯层用稀盐酸酸化 (20mL×2), 分出水层, 水层用 Na2CO3 调 PH 至 7 左右, 乙酸乙酯萃取 (20mL×2), 乙酸乙酯层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4h, 过滤, 减压抽取溶剂得产物 1-(1H-1, 2, 4- 三唑 -1- 基 )-2-(2, 4- 二 氟苯基 )-3-[1-(2- 氟苯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206mg, 收率 65.5%。( 光谱数 据见表 1)。表 1 中化合物 5b, 5c, 5d, 5e, 5f, 5g, 5h, 5i 制备时采用相应 R 基团的取代溴苄作为 原料, 方法同实施例 3。
     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上实施例, 其余目标化合物制备时, 采用相应 R 基团的取 代溴苄作为原料, 方法同上。
     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本发明部分目标化合物的 R 产率和核磁氢谱数据见表 1。
     表 1. 本发明部分化合物的 R 基团、 产率和核磁氢谱数据表
     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理实验 :
     ( 一 ) 实验方法 : 采用常规的体外抑菌实验方法 ( 详见 :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5, 39(5) : 1169)
     (1) 实验菌株
     本实验选用了以下 8 种常见的人体致病标准真菌菌株作为筛选对象 :
     深部真菌 : 白色念珠菌, 新生隐球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
     浅部真菌 : 红色毛癣菌 ;
     皮下真菌 : 羊毛状小孢子丝菌, 克鲁氏念珠菌, 熏烟曲霉菌。
     (2) 试验方法
     菌悬液配制 : 上述真菌经 YEPD 液体培养基 35℃培养 16 小时, 两次活化, 用血细胞 4 5 计数板计数, 以 RPM1640 液体培养基调整菌浓度至 1X10 ~ 1X10 个 /mL。
     药液配制 : 取本发明待测化合物溶于二甲亚砜, 配成 8.0mg/mL 的药物储存液, 实 验前用 RPM1640 稀释成 640μg/mL。
     接种 : 96 孔 板 1 号 孔 加 RPM1640 100μl 作 空 白 对 照, 3-12 号 孔 各 加 菌 悬 液 100μl, 2 号孔加菌悬液 180μl 和药液 20μl, 2-11 号孔的药物浓度 10 级倍比稀释, 各孔药 物浓度分别为 64、 32、 16、 8、 4、 2、 1、 0.0.5、 0.25、 0.125μl/mL。12 号孔不加药液, 作阳性对 照。药物对照为氟康唑 (FCZ.)、 伊曲康唑 (ICZ.)、 酮康唑 (KCZ.)、 活力康唑 (VCZ.) 和特比 萘酚 (TRB.)。
     培养及检测 : 设阳性对照孔光密度值 (OD 值 ) 为 100%, 以光密度值比阳性对照孔 低于 80%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值 (MIC80)。
     ( 二 ) 实验结果
     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见表 2。 表 2 部分目标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最小抑菌浓度值 (MIC80, μg/mL)
     注: C.alb. 白色念珠菌, C.neo. 新生隐球菌, C.par. 近平滑念珠菌 C.tro. 热带念 珠菌, T.rub. 红色毛癣菌, C.kru. 克鲁氏念珠菌, M.gyp. 羊毛状小孢子菌, A.fum 薰烟曲霉 菌, KCZ. 酮康唑, FCZ. 氟康唑, VCZ. 活力康唑, ICZ. 伊曲康唑, TRB. 特比萘酚。
     化 合 物 5a :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 氟 苯 基 )-3-[1-(2- 氟 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化 合 物 5b :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 氟 苯 基 )-3-[1-(3- 氟 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化 合 物 5c :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 氟 苯 基 )-3-[1-(4- 氟 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化 合 物 5d :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 氟 苯 基 )-3-[1-(2- 氯 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化 合 物 5e :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 氟 苯 基 )-3-[1-(3- 氯 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化 合 物 5f :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 氟 苯 基 )-3-[1-(4- 氯 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化 合 物 5g :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 氟 苯 基 )-3-[1-(2- 溴 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化 合 物 5h :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 氟 苯 基 )-3-[1-(3- 溴 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化 合 物 5i : 1-(1H-1, 2, 4- 三 唑 -1- 基 )-2-(2, 4- 二 氟 苯 基 )-3-[1-(4- 溴 苯 基 )-1H-1, 2, 3 三唑 -4- 基 ]-2- 醇
     由表 2 可见, 本发明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 其中多个化合物对所选真菌 的体外抑制活性远强于两性霉素 B 和特比奈芬, 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及其盐类可用于制备抗 真菌药物。10

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0390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0 C N 1 0 2 5 0 3 9 0 1 A *CN102503901A* (21)申请号 201110330955.X (22)申请日 2011.10.27 C07D 249/08(2006.01) A61K 31/4196(2006.01) A61P 31/10(2006.01) (71)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联勤部药 品仪器检验所 地址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72)发明人章杰兵 周国华 吴秋业 邹燕 赵庆杰 俞世冲 柴晓云 胡宏岗 汪亭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天华。

2、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218 代理人夏平 (54) 发明名称 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类氮唑 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类化 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选自氢、C 1 4 烷基、卤素、氰基、硝基、氨基或C 14 烷氧基中 的一种或几种;n为15的整数。药理实验 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抗真菌活性强,与现有临 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抗 真菌谱广等优点,因此可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

3、2 页 说明书 7 页 1/2页 2 1.一类氮唑类化合物及其盐,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 R选自氢、C 14 烷基、卤素、氰基、硝基、氨基或C 14 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n为15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其特征在于R选自C 14 烷基、卤素或C 14 烷 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其特征在于R选自F、Cl或Br中的一种或几 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其特征在于n为1、2或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其特征在于所述。

4、的盐为盐酸盐、 硝酸盐、氢溴酸盐或甲烷磺酸盐。 7.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反应, 其中,R选自氢、C 14 烷基、卤素、氰基、硝基、氨基或C 14 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n为 15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2,4-二氟苯(1)与氯乙酰氯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傅克反应生成 2-氯-2,4二氟苯乙酮(2);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03901 A 2/2页 3 2)化合物2与三氮唑、氯化三乙基苄基铵和碳酸钾在CH 2 Cl 2 中0-5反应,生成 2-(1H-1,2,4-三唑-1-基)-2,4-二氟苯乙酮(。

5、3); 3)中间体3与溴丙炔和锌粉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中反应,生成5-(1H-1, 2,4-三唑-1-基)-4-(2,4-二氟苯基)-戊炔-2-醇中间体4; 4)中间体4与叠氮钠、取代溴苄在二甲亚砜、五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钠中反应,生成目 标化合物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取代苄基-1H-1,2,3三 唑-4-基)-2-醇(5)。 9.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为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近 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克鲁氏念珠菌、羊毛状。

6、小孢子菌或薰烟曲霉菌。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03901 A 1/7页 4 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新型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1-(1H-1,2,4-三 唑-1-基)-2-(2,4-二氟苯基)-3-1-取代苄基-1H-1,2,3三唑-4-基-2-醇类化合物, 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腹膜透析、器官移 植、放射治疗的普遍开展,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的迅速蔓延,白念珠菌、新生 隐球菌和烟曲霉菌等机会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深部真菌感染在。

7、临床上已 上升为第三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大 多存在毒副作用大、抗菌谱窄、易产生耐药性等缺陷,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特别是抗深部真菌 药物十分缺乏,远不能满足需要。现有抗真菌药物主要为作用于角鲨烯环氧化酶的烯丙胺 类,作用于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的氮唑类,以及作用于细胞壁和-1,3-葡聚糖合成 酶的脂肽类等。但至今未见氮唑类化合物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 基)-3-1-取代苄基-1H-1,2,3三唑-4-基-2-醇及其抗真菌活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新的氮唑类化合物1-(1H-1,2,4。

8、-三唑-1-基)-2-(2, 4-二氟苯基)-3-1-取代苄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述化合物的用途。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0007 本发明新型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 基)-3-1-取代苄基-1H-1,2,3三唑-4-基-2-醇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0008 0009 其中, 0010 R选自氢、C 14 烷基、卤素、氰基、硝基、氨基或C 14 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R可 以是单取代或多取代,即n为15的整。

9、数,当n为2以上时,各R可以相同或不同。 0011 本发明的化合物中,R优选选自C 14 烷基、卤素或C 14 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优选卤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最优选选自F、I、Cl或Br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 本发明的化合物中,n优选为1、2或3,最优选为1(即单取代),此时R基团可以 说 明 书CN 102503901 A 2/7页 5 为2位、3位或4位。 0013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本发明可以选自如下化合物: 0014 0015 本发明所述的盐可以为药学上常用的盐,其进一步可以为盐酸盐、硝酸盐、氢溴酸 盐或甲烷磺酸盐。 0016 本发明1-(1H-1,2,4-三唑-1-基)-。

10、2-(2,4-二氟苯基)-3-1-取代苄基-1H-1, 2,3三唑-4-基-2-醇类化合物可以为消旋体,也可以为R型或S型异构体。 0017 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反应, 0018 0019 其中,R和n的定义如上所述。该反应可包括如下步骤: 0020 1)2,4-二氟苯(1)与氯乙酰氯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傅克反应生成 2-氯-2,4二氟苯乙酮(2); 0021 2)化合物2与三氮唑、氯化三乙基苄基铵和碳酸钾在CH 2 Cl 2 中0-5反应,生成 2-(1H-1,2,4-三唑-1-基)-2,4-二氟苯乙酮(3); 0022 3)中间体3与溴丙炔和锌粉在N,N-二甲基甲。

11、酰胺和四氢呋喃中反应,生成 5-(1H-1,2,4-三唑-1-基)-4-(2,4-二氟苯基)-戊炔-2-醇中间体4; 0023 4)中间体4与叠氮钠、取代溴苄在二甲亚砜、五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钠中反应,生 成目标化合物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取代苄基-1H-1,2, 3三唑-4-基)-2-醇(5)。 0024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5 1.制备中间体3,反应路线如下: 0026 说 明 书CN 102503901 A 3/7页 6 0027 2.制备目标化合物,反应路线如下; 0028 0029 具体步骤为: 0。

12、030 1.制备2-氯-2,4-二氟苯乙酮,中间体2 0031 2,4-二氟苯(1)与氯乙酰氯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傅克反应生成 2-氯-2,4二氟苯乙酮2; 0032 2.制备2-(1H-1,2,4-三唑-1-基)-2,4-二氟苯乙酮,中间体3 0033 2与三氮唑,氯化三乙基苄基铵(TEBA)和碳酸钾在CH 2 Cl 2 中0-5反应5小时,接 着在室温反应12小时,生成2-(1H-1,2,4-三唑-1-基)-2,4-二氟苯乙酮3; 0034 3.制备5-(1H-1,2,4-三唑-1-基)-4-(2,4-二氟苯基)-戊炔-2-醇,中间体4 0035 中间体(3)与溴丙炔,锌粉在N,。

13、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四氢呋喃(THF)中60 反应4小时,生成5-(1H-1,2,4-三唑-1-基)-4-(2,4-二氟苯基)-戊炔-2-醇中间体4。 0036 4.制备目标化合物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取代 苄基-1H-1,2,3三唑-4-基)-2-醇5 0037 中间体4与叠氮钠、取代溴苄在二甲亚砜、五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钠中反应,生成 目标化合物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取代苄基-1H-1,2,3 三唑-4-基)-2-醇5。 0038 本发明化合物通过药理实验,表明对深部真菌抗真菌。

14、活性强,特别是表1中所列 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现有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抗真菌 谱广等优点,因此可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特别是抗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近平滑念珠 菌、热带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克鲁氏念珠菌、羊毛状小孢子菌或薰烟曲霉菌等真菌药物。 0039 本发明制备方法产率高,化合物抗真菌效果好,且具有高效、低毒、抗真菌谱广等 说 明 书CN 102503901 A 4/7页 7 优点,本发明为制备抗真菌药物提供了新的氮唑类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0041 实施例1:制备中间体2-(1H-1,2,4-三唑-1-基)-2,4。

15、-二氟苯乙酮 0042 1、制备2-氯-2,4-二氟苯乙酮 0043 无水三氯化铝200g(1.494mol)和间二氟苯150g(1.30mol)置于1000mL三颈瓶 中,室温下搅拌,慢慢滴加氯乙酰氯150g(1.30mol),滴加完毕后继续于室温下搅拌30分 钟,慢慢升温至45,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4.5小时,按常规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析出固 体,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800mL分两次萃取,合并二氯甲烷提取液,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 钠干燥,过滤,回收溶剂后得固体,合并两次所得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2-氯2,4-二氟苯 乙酮215g,收率88.2,熔点:46-48。 0044 2、制备2-(1H-。

16、1,2,4-三唑-1-基)-2,4-二氟苯乙酮 0045 将三氮唑54g(0.4mol)、TEBA0.8g、无水碳酸钾82g(0.3mol)加400mLCH 2 Cl 2 中得悬 浮液;将2-氯-2,4-二氟苯乙酮76g(0.4mol)溶于60mLCH 2 CI 2 中,于冰浴条件下将其滴 加入上述400mL悬浮液中,约2小时滴完,滴毕后在05反应5小时,常温反应24小时。 然后过滤,滤饼用CH 2 Cl 2 洗数次,收集滤液,滤液用水洗3次,每次200mL,无水Na 2 SO 4 干燥, 蒸出CH 2 Cl 2 。将残留物溶于200mL无水乙酸乙酯中,搅拌下滴加浓硝酸,至黄色固体不再析 出为。

17、止;过滤,滤饼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数次,干燥,将其溶于200mL水,用30的NaOH水溶 液(w/w)调pH值为9,析出固体,过滤,干燥得粗品,用正己烷乙酸乙酯(V/V)11重结 晶,得化合物76g,收率41.7,熔点:104105。 0046 实施例2:制备5-(1H-1,2,4-三唑-1-基)-3-(2,4-二氟苯基)-戊炔-2-醇 0047 将溴丙炔5.33g(44.8mmol)加入2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混合溶液 (体积比DMFTHF11)中,再加入5g(22.4mmol)2-(1H-1,2,4-三唑-1-基)-2, 4-二氟苯乙酮,室温下磁力搅拌,使充分溶解。再分批加入4。

18、.36g(66.7mmol)锌粉(用2 的盐酸、水洗数次,真空干燥)。室温下磁力搅拌,2-5min后反应液沸腾,待反应液停止沸腾 后升高反应温度至60,磁力搅拌7h。将反应液倒入4M盐酸中,乙酸乙酯萃取(40mL3), 乙酸乙酯层再用水洗调PH至7左右,乙酸乙酯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4h,过滤,减压抽取溶剂 得产物4g,收率67.9。 0048 实施例3:制备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2-氟苯 基)-1H-1,2,3三唑-4-基-2-醇(表1中化合物5a) 0049 25mL茄形瓶中加入叠氮钠100mg(1.4mmol),邻氟溴苄200mg(1.2。

19、mmol),二甲亚 砜15mL,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6h。然后加入5-(1H-1,2,4-三唑-1-基)-3-(2,4-二氟苯 基)-戊炔-2-醇200mg(0.76mmol),抗坏血酸钠20mg,CuSO 4 5H 2 O 25mg,水1mL,室温搅拌 反应10min,将反应液倒入稀氨水中,乙酸乙酯萃取(20mL2),乙酸乙酯层用稀盐酸酸化 (20mL2),分出水层,水层用Na 2 CO 3 调PH至7左右,乙酸乙酯萃取(20mL2),乙酸乙酯层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4h,过滤,减压抽取溶剂得产物1-(1H-1,2,4-三唑-1-基)-2-(2,4-二 氟苯基)-3-1-(2-氟苯基)-1H-1,。

20、2,3三唑-4-基-2-醇206mg,收率65.5。(光谱数 据见表1)。 说 明 书CN 102503901 A 5/7页 8 0050 表1中化合物5b,5c,5d,5e,5f,5g,5h,5i制备时采用相应R基团的取代溴苄作为 原料,方法同实施例3。 0051 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其余目标化合物制备时,采用相应R基团的取 代溴苄作为原料,方法同上。 0052 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0053 本发明部分目标化合物的R产率和核磁氢谱数据见表1。 0054 表1.本发明部分化合物的R基团、产率和核磁氢谱数据表 0055 0056 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理实验: 0057 (一)。

21、实验方法:采用常规的体外抑菌实验方法(详见: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5,39(5):1169) 0058 (1)实验菌株 0059 本实验选用了以下8种常见的人体致病标准真菌菌株作为筛选对象: 0060 深部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 说 明 书CN 102503901 A 6/7页 9 0061 浅部真菌:红色毛癣菌; 0062 皮下真菌:羊毛状小孢子丝菌,克鲁氏念珠菌,熏烟曲霉菌。 0063 (2)试验方法 0064 菌悬液配制:上述真菌经YEPD液体培养基35培养16小时,两次活化,用血细胞 计数板计数,以RPM1640。

22、液体培养基调整菌浓度至1X10 4 1X10 5 个/mL。 0065 药液配制:取本发明待测化合物溶于二甲亚砜,配成8.0mg/mL的药物储存液,实 验前用RPM1640稀释成640g/mL。 0066 接种:96孔板1号孔加RPM1640 100l作空白对照,3-12号孔各加菌悬液 100l,2号孔加菌悬液180l和药液20l,2-11号孔的药物浓度10级倍比稀释,各孔药 物浓度分别为64、32、16、8、4、2、1、0.0.5、0.25、0.125l/mL。12号孔不加药液,作阳性对 照。药物对照为氟康唑(FCZ.)、伊曲康唑(ICZ.)、酮康唑(KCZ.)、活力康唑(VCZ.)和特比 。

23、萘酚(TRB.)。 0067 培养及检测:设阳性对照孔光密度值(OD值)为100,以光密度值比阳性对照孔 低于80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值(MIC 80 )。 0068 (二)实验结果 0069 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见表2。 0070 表2部分目标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最小抑菌浓度值(MIC 80 ,g/mL) 0071 0072 0073 注:C.alb.白色念珠菌,C.neo.新生隐球菌,C.par.近平滑念珠菌C.tro.热带念 珠菌,T.rub.红色毛癣菌,C.kru.克鲁氏念珠菌,M.gyp.羊毛状小孢子菌,A.fum薰烟曲霉 菌,KCZ.酮康唑,FCZ.氟康唑,VCZ.活力康唑,ICZ。

24、.伊曲康唑,TRB.特比萘酚。 0074 化合物5a: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2-氟苯 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75 化合物5b: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3-氟苯 说 明 书CN 102503901 A 7/7页 10 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76 化合物5c: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4-氟苯 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77 化合物5d:1-(1H-1,2,4-三唑-1-。

25、基)-2-(2,4-二氟苯基)-3-1-(2-氯苯 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78 化合物5e: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3-氯苯 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79 化合物5f: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4-氯苯 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80 化合物5g: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2-溴苯 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81 化合物5h: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3-溴苯 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82 化合物5i: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1-(4-溴苯 基)-1H-1,2,3三唑-4-基-2-醇 0083 由表2可见,本发明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其中多个化合物对所选真菌 的体外抑制活性远强于两性霉素B和特比奈芬,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及其盐类可用于制备抗 真菌药物。 说 明 书CN 102503901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