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4383878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5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63180.3

申请日:

2011.12.28

公开号:

CN102660835A

公开日:

2012.09.1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D04B 15/68申请公布日:201209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4B 15/68申请日:20111228|||公开

IPC分类号:

D04B15/68

主分类号:

D04B15/68

申请人: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发明人:

A·迪博尔德; S·迈耶

地址:

德国罗伊特林根

优先权:

2010.12.28 DE 102010056426.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李永波;杨国治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具有设置在针床(100)上的织针(10),所述织针在其后端上具有可以沉降到针床(100)内和高过其提升的传动踵(4),其中织针(10)具有针座(NB),织针(10)的部分不向下从针座凸出。

权利要求书

1.针织机,具有至少一个针床(100),在其针道(115)内能够纵向移动
地支承着织针(10、10′、10″、10′″),其中织针(10、10′、10″、10′″)具有设置
在其后端上的传动踵(4、4′、4″、4′″),该传动踵在织针(10、10′、10″、10′″)
未选取的情况下在其无效位置中不从针床(100)的顶面凸起并且该传动踵在织
针(10、10′、10″、10′″)选取的情况下能够进入激活位置,在该位置中它从针
床(100)的顶面凸起,以及其中织针(10、10′、10″、10′″)具有通过其针杆(1、
1′、1″、1′″)最下方的面和传动踵(4、4′、4″、4′″)的底面形成的针座(NB),
织针利用该针座至少分区域靠置在针道(115)的底部上并且该针座在传动踵(4、
4′、4″、4′″)的所有位置中这样确定织针(10、10′、10″、10′″)的下终结面,使
得织针(10、10′、10″、10′″)的全部部分都处于该终结面的里面或上面。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踵(4、4′、4″、4′″)通
过沿织针纵向(30、30′、30′″)导入力能够从其未激活位置进入其激活位置。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织针(10、10′、10″、10′″)
能够回转地设置在针道(115)内并且传动踵(4、4′、4″、4′″)通过织针(10、
10′、10″、10′″)的回转运动能够提升。
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踵(4、4′、4″、
4′″)与针杆(1、1′、1″、1′″)刚性连接。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踵(4、4′、4″、
4′″)能够通过附加插入件(20、20″)在针道(115)内运动到传动踵底面的下
面而从其未激活位置进入其激活位置。
6.按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踵(4、4′、4″、
4′″)在其激活位置中利用其底面支撑在针底上和/或附加的处于针道(115)内的
插入件(20、20′、20″)上。
7.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针杆(1′、1″、1′″)
上设置了用于将制动作用导入到织针(10、10′、10″、10′″)上的部件(8′、8″、
8′″)。
8.按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织针(10、10′、
10″、10′″)上构成至少一个抵靠面(5、5′、5″、5′″),该抵靠面在织针(10、10′、
10″、10′″)的传动踵(4、4′、4″、4′″)沉降到针床(100)内时贴靠在至少一个
基本上横向于织针(10、10′、10″、10′″)的纵向定向的锁定面(101)上。
9.按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织针(10、10′、10″、
10′″)具有仅一个传动踵(4、4′、4″、4′″)。
10.按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织针(10、10′、
10″、10′″)一体或多部分地构成。

说明书

针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具有至少一个针床,在其针道内可以纵向移动地
支承着织针,其中,织针具有传动踵。

背景技术

公知具有织针的各种各样的针织机,其中传动踵与针杆刚性连接。这种针
织机的特征在于,经由传动踵,力的导入通过针织三角(Strickschloss)仅须传
递到织针本身内且无须经由例如联接部位或弹性元件传递到针织的部件上。

EP 0189602B1公开了一种织针,其中传动踵与针杆刚性连接。但传动踵
却处于织针的中间区域内,该织针因此较长。DE 19625652A1和CN 101629355
A同样介绍了织针,其中传动踵设置在针杆的中间区域内。这些织针在针道纵
向上需要较宽的针床。

DE 2137680介绍了一种织针,其中传动踵设置在针杆的末端上。但在这里
织针不是停留在针床上,而是处于引起传动踵上升和下降的回转杆上。织针的
传动踵的激活因此非常复杂。

DE 2646410A1中最后示出了具有刚性连接在针杆末端上的传动踵的织
针,其中,该织针的传动踵在织针的未激活位置上却不能降到针床内。相反,
织针由其他针床插入件通过直线运动从回拉位置进入推进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其中织针按照结构简单的方式可以
在激活和未激活位置中移调并可以在有利的力条件下得以驱动并且该针织机可
以装备在织针纵向上狭窄的针床。

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至少一个针床的针织机得以实现,在针床的针道内可
以纵向移动地支承着织针,其中,织针具有设置在其后端上的传动踵,该传动
踵在织针未选取的情况下在其未激活位置中不从针床的顶面凸起并在织针选取
的情况下可以进入激活位置,在激活位置中它从针床的顶面凸起,以及其中织
针具有通过其针杆最下方的面和传动踵的底面形成的针座,织针利用该针座至
少分区域靠置在针道的底部上并且针座在传动踵的所有位置中这样确定织针的
下终结面,使织针的全部部分都处于该终结面的里面或上面。

依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的特点在于,其织针具有设置在其后端上的传动踵,
该传动踵可以缩短织针的结构并实现通过针织机的三角为推进和回拉织针带来
最佳的力导入。此外,针踵可以在沉入针床内的未激活位置与从针床升起的激
活位置之间移调。织针在此方面这样构成,使针座形成最下方的平面,由此该
织针可以比部分向下从针座伸出的织针更加有利地制造。依据本发明的针织机
的另一个优点在于,织针至少分区域由针道的底部支撑,也就是说,无需回转
杆或用于支承和移动织针的类似物。

传动踵从其未激活位置移调到其激活位置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在针织机的
第一构成方案中,传动踵通过沿织针纵向导入力而可以从其未激活位置进入其
激活位置。但织针也可以回转设置在针道内并且传动踵通过织针的回转运动可
以提升到其激活位置中。

为实现三角(Schlossteil)到织针上的最佳的力导入,传动踵此外可与针杆
刚性连接。但原则上传动踵也可以弹性或通过活节与针杆连接。

在依据本发明的针织机一种优选的构成中,传动踵可以通过附加插入件在
针道内运动到传动踵底面的下方而从其未激活位置进入其激活位置。这种插入
件可以由针织机的选取装置加载并由此实施到织针的传动踵下面的运动以及提
升传动踵。

其他优点在于,传动踵在其激活位置中利用其底面支撑在针底上和/或附加
的处于针道内的插入件上。由此可以防止传动踵例如通过由织针导入的力意外
地又被压回到针床中。插入件在此方面优选也可以通过运动到传动踵底面的下
面来引起织针的选取。

此外,在针杆上可以设置用于将制动作用导入到织针上的元件。因此可以
有针对性地对织针在针道内的运动进行制动,以便在传动踵脱离与三角的嵌合
的情况下防止不确定的织针运动。

在织针上此外可以构成至少一个抵靠面,该抵靠面在织针的传动踵降到针
床内时贴靠在至少一个基本上横向于织针的纵向定向的锁定面上。通过该措施
可以防止织针在尽管织针未被选取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纱线在织针运动方向上作
用的力而被不希望地向前牵拉。因此可以避免与对面的织针冲突以及对处于针
钩上的线圈产生不利影响。

为实现特别简单的三角结构此外具有优点的是,织针具有仅一个传动踵。
于是在针织系统内也只是为该传动踵设置了与踵相应的三角曲线
(Schlosskurven)。

依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的织针既可以一体地也可以多部分地构成。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针织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a、b示出第一织针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1c-e示出针床的针道连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图1a、b所示织针的剖面图;

图2a、b示出第二织针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2c-e示出针床连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图2a、b所示织针的截面图;

图3a、b示出第三织针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3c-e示出针床的针道连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图3a、b所示织针的剖面图;

图4a、b示出第三织针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并且

图4c-e示出针床的针道连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图4a、b所示织针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1b示出具有针杆1的织针10,在该针杆上在其前端处连接针颈2
并且在该针颈上再连接针钩3。在其远离针钩3的后端上,织针10具有传动踵
4,用于借助这里未示出的三角将运动导入到织针10。针杆1如同织针10的其
他所有部分那样作为抗弯刚性的元件构成。针杆1的底面和传动踵4的底面形
成针座NB,织针10的部分不向下伸出到该针座的下方。传动踵4在其靠近针
杆1的一侧具有抵靠面5,其可与针床100的锁定面101(图1c)贴靠。

图1c-e以剖面图示出处于针道115区域内的针床100,织针10可以水平移
动地插入该区域内。它由罩轨110在垂直方向上固定在针道115内。在织针10
的后面,以提升导针片为形式的另外的插入件20处于针道115内,该插入件同
样借助罩轨210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插入件20也具有传动踵21,在该传动踵上
通过这里未示出的三角可以将直线运动导入插入件20。在图1c中,织针10和
插入件20各自处于其未激活位置中。织针10的传动踵4完全沉入针床100内。
织针10的传动踵4的抵靠面5贴靠在针床100的锁定面101上,由此织针10
不能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进行运动。插入件20在其靠近织针10的末端上具有
斜面22,该斜面通过插入件在梳隙300方向上的移动可与织针10的传动踵4
上的斜面6贴靠。如果插入件20现在箭头方向30上运动,那么产生图1d所示
的情况。织针10的传动踵4利用其斜面6在插入件20的斜面22上向上在箭头
方向40上滑动并被导入其工作位置中。插入件现在可以由这里未示出的三角向
传动踵4内运动并因此导入织针10内。在图1e中,织针通过未示出的三角在
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以便参与针织过程。织针10的传动踵4的抵靠面在此
方面要么在针道115的底部的面104上滑动,要么在插入件20的顶面23上滑
动。由此可靠防止传动踵意外沉入其未激活位置中。

图2a、b示出织针10′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织针10的区别在于,在针杆1′
的下部区域内构成支臂8′,该支臂在传动踵4的方向上延伸并至少在其靠近传
动踵4′的末端上向左或向右弯曲,也就是从织针10′的一面伸出,如图2b所示。
由此它与针道115的在图1b中未示出的壁接触,从而制动织针10′。

如图2c所示,织针10′利用区域7′靠置在横向于织针10′的运动方向插入针
床100内的以丝线103为形式的圆柱形元件上。在图2c中,织针10′和与图1
中的插入件相应的插入件20各自处于其未激活位置中。传动踵4′完全沉入针床
100内。传动踵4′的抵靠面5′贴靠在针床100的锁定面101上,从而织针10′不
能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插入件20在其靠近织针10′的末端上也具有斜面
22,该斜面通过插入件20在梳隙300方向上的移动可与织针10′的传动踵4′上的
斜面6′贴靠。

如果现在将插入件20继续在箭头方向30′上移动,那么传动踵4′通过斜面
6′和22向上在箭头方向40′上导入其工作位置中,这一点在图2d中示出。传动
踵可以由这里未示出的三角捕获并由此使织针10′在纵向上运动。在图2e中,
织针10′通过这里未示出的三角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以便执行针织物形成
的活动。织针10′的传动踵4′的支承面在此方面要么在针道115的底部中的面104
上滑动,要么在插入件20的顶面23上滑动。织针10借助支臂8′的制动防止织
针10在针道115内失控地甩动。

图3a和3b示出另一种织针10″,与图2a、b所示织针10′的区别在于,为
制动织针10″在针杆1″的一侧或两侧固定了附加的元件8″。

如图3c至e所示,为提升针踵4″使用了以双臂杠杆为形式的杠杆件20′。
杠杆件20′的臂A和B可以绕转动点D回转。

在图3c中,织针10″和杠杆件20′各自处于其未激活位置中。织针10″的传
动踵4″完全沉入针床100内。织针10″的传动踵4″的抵靠面5″贴靠在针床100
的锁定面101上,从而织针10″不能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传动踵4″在其底
面上具有面6″,传动踵利用该面靠置在杠杆件20′的臂A的顶面22′上。如图3d
所示,通过将力沿箭头方向30″导到杠杆件20′的臂B上,杠杆件20′绕其转动点
D回转,由此臂A向上运动,这样也使传动踵4″在箭头方向40″上提升到其激
活位置中。传动踵4″现在可以由这里未示出的三角加载并由此使织针10′沿针道
115运动。

在图3e内,织针10″通过三角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以便执行针织物
形成的活动。织针10″的传动踵4″的支承面在此方面要么在针道115底部内的面
104上滑动,要么在杠杆件20′的顶面22′上滑动。通过元件8″制动织针10″并因
此该织针不会失控地在针道115内甩动。

图4a、b示出第四织针10′″,其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与图2的织针10′相应,
其中,在针杆1′″的下部区域内构成的支臂8′″从传动踵4′″在针颈2′″的方向上延
伸。该支臂8′″在其末端上也向左或向右弯曲,因此从织针10′″的一侧伸出,如
图4b所示。由此该支臂与针道115的壁接触并使织针10′″制动。

如图4c所示,为提升传动踵4′″使用插入件20″,其与插入件20的区别在
于,在其靠近针踵4′″的末端上具有凸缘24″。织针10′″和插入件20″各自在图4c
中处于其未激活位置上,也就是说,织针10′″的传动踵4′″完全沉入针床100内。
针床100在这里具有斜面105。通过插入件20″在梳隙300的方向上移动,凸缘
24″可与针踵4′″后端上的垂直面6′″贴靠。依据图4d,插入件20″在箭头方向30″
上移动,由此织针10′″的传动踵4′″利用其斜面5′″在针床100内的斜面105上向
上在箭头方向40′″上导入其激活位置中。该传动踵从该位置利用这里未示出的三
角捕获并由此将运动导入织针10′″内。图4e示出可以施加针织功能的挺针位置
上的织针10′″。织针10′″的传动踵4′″的支承面在织针10′″于针道115内运动时,
要么在针道115底部中的面104上滑动,要么在插入件20″的顶面22″上滑动。
在此方面,织针10′″的运动借助支臂8′″制动。

针织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针织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针织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织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织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608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9.12 C N 1 0 2 6 6 0 8 3 5 A *CN102660835A* (21)申请号 201110463180.3 (22)申请日 2011.12.28 102010056426.5 2010.12.28 DE D04B 15/68(2006.01) (71)申请人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地址德国罗伊特林根 (72)发明人 A迪博尔德 S迈耶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李永波 杨国治 (54) 发明名称 针织机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具有。

2、设置在针床 (100)上的织针(10),所述织针在其后端上具有 可以沉降到针床(100)内和高过其提升的传动踵 (4),其中织针(10)具有针座(NB),织针(10)的 部分不向下从针座凸出。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1页 2 1.针织机,具有至少一个针床(100),在其针道(115)内能够纵向移动地支承着织针 (10、10、10、10),其中织针(10、10、10、10)具有设置在其后端上的传动 踵(4、4、4、4),该传。

3、动踵在织针(10、10、10、10)未选取的情况下在其无 效位置中不从针床(100)的顶面凸起并且该传动踵在织针(10、10、10、10)选取 的情况下能够进入激活位置,在该位置中它从针床(100)的顶面凸起,以及其中织针(10、 10、10、10)具有通过其针杆(1、1、1、1)最下方的面和传动踵(4、4、 4、4)的底面形成的针座(NB),织针利用该针座至少分区域靠置在针道(115)的底部 上并且该针座在传动踵(4、4、4、4)的所有位置中这样确定织针(10、10、10、 10)的下终结面,使得织针(10、10、10、10)的全部部分都处于该终结面的里 面或上面。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

4、织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踵(4、4、4、4)通过沿织针 纵向(30、30、30)导入力能够从其未激活位置进入其激活位置。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织针(10、10、10、10)能够回转 地设置在针道(115)内并且传动踵(4、4、4、4)通过织针(10、10、10、10) 的回转运动能够提升。 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踵(4、4、4、4)与 针杆(1、1、1、1)刚性连接。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踵(4、4、4、4)能 够通过附加插入件(20、20)在针道(115)内运动到传动踵底面的下面而从其未激活位置 进入其激活。

5、位置。 6.按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踵(4、4、4、4)在其 激活位置中利用其底面支撑在针底上和/或附加的处于针道(115)内的插入件(20、20、 20)上。 7.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针杆(1、1、1)上设置 了用于将制动作用导入到织针(10、10、10、10)上的部件(8、8、8)。 8.按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织针(10、10、10、10) 上构成至少一个抵靠面(5、5、5、5),该抵靠面在织针(10、10、10、10) 的传动踵(4、4、4、4)沉降到针床(100)内时贴靠在至少一个基本上横向于织针 (10、1。

6、0、10、10)的纵向定向的锁定面(101)上。 9.按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织针(10、10、10、10) 具有仅一个传动踵(4、4、4、4)。 10.按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织针(10、10、10、10) 一体或多部分地构成。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60835 A 1/4页 3 针织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具有至少一个针床,在其针道内可以纵向移动地支承着 织针,其中,织针具有传动踵。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具有织针的各种各样的针织机,其中传动踵与针杆刚性连接。这种针织机的 特征在于,经由传动踵,力的导入通过针织三。

7、角(Strickschloss)仅须传递到织针本身内 且无须经由例如联接部位或弹性元件传递到针织的部件上。 0003 EP 0189602B1公开了一种织针,其中传动踵与针杆刚性连接。但传动踵却处于织 针的中间区域内,该织针因此较长。DE 19625652A1和CN 101629355A同样介绍了织针,其 中传动踵设置在针杆的中间区域内。这些织针在针道纵向上需要较宽的针床。 0004 DE 2137680介绍了一种织针,其中传动踵设置在针杆的末端上。但在这里织针不 是停留在针床上,而是处于引起传动踵上升和下降的回转杆上。织针的传动踵的激活因此 非常复杂。 0005 DE 2646410A1中最。

8、后示出了具有刚性连接在针杆末端上的传动踵的织针,其中, 该织针的传动踵在织针的未激活位置上却不能降到针床内。相反,织针由其他针床插入件 通过直线运动从回拉位置进入推进位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其中织针按照结构简单的方式可以在激活 和未激活位置中移调并可以在有利的力条件下得以驱动并且该针织机可以装备在织针纵 向上狭窄的针床。 0007 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至少一个针床的针织机得以实现,在针床的针道内可以纵向 移动地支承着织针,其中,织针具有设置在其后端上的传动踵,该传动踵在织针未选取的情 况下在其未激活位置中不从针床的顶面凸起并在织针选取的情况下可以进入激活位置。

9、,在 激活位置中它从针床的顶面凸起,以及其中织针具有通过其针杆最下方的面和传动踵的底 面形成的针座,织针利用该针座至少分区域靠置在针道的底部上并且针座在传动踵的所有 位置中这样确定织针的下终结面,使织针的全部部分都处于该终结面的里面或上面。 0008 依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的特点在于,其织针具有设置在其后端上的传动踵,该传动 踵可以缩短织针的结构并实现通过针织机的三角为推进和回拉织针带来最佳的力导入。此 外,针踵可以在沉入针床内的未激活位置与从针床升起的激活位置之间移调。织针在此方 面这样构成,使针座形成最下方的平面,由此该织针可以比部分向下从针座伸出的织针更 加有利地制造。依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的另。

10、一个优点在于,织针至少分区域由针道的底部支 撑,也就是说,无需回转杆或用于支承和移动织针的类似物。 0009 传动踵从其未激活位置移调到其激活位置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在针织机的第一构 成方案中,传动踵通过沿织针纵向导入力而可以从其未激活位置进入其激活位置。但织针 说 明 书CN 102660835 A 2/4页 4 也可以回转设置在针道内并且传动踵通过织针的回转运动可以提升到其激活位置中。 0010 为实现三角(Schlossteil)到织针上的最佳的力导入,传动踵此外可与针杆刚性 连接。但原则上传动踵也可以弹性或通过活节与针杆连接。 0011 在依据本发明的针织机一种优选的构成中,传动踵可以通。

11、过附加插入件在针道内 运动到传动踵底面的下方而从其未激活位置进入其激活位置。这种插入件可以由针织机的 选取装置加载并由此实施到织针的传动踵下面的运动以及提升传动踵。 0012 其他优点在于,传动踵在其激活位置中利用其底面支撑在针底上和/或附加的处 于针道内的插入件上。由此可以防止传动踵例如通过由织针导入的力意外地又被压回到针 床中。插入件在此方面优选也可以通过运动到传动踵底面的下面来引起织针的选取。 0013 此外,在针杆上可以设置用于将制动作用导入到织针上的元件。因此可以有针对 性地对织针在针道内的运动进行制动,以便在传动踵脱离与三角的嵌合的情况下防止不确 定的织针运动。 0014 在织针上。

12、此外可以构成至少一个抵靠面,该抵靠面在织针的传动踵降到针床内时 贴靠在至少一个基本上横向于织针的纵向定向的锁定面上。通过该措施可以防止织针在尽 管织针未被选取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纱线在织针运动方向上作用的力而被不希望地向前牵 拉。因此可以避免与对面的织针冲突以及对处于针钩上的线圈产生不利影响。 0015 为实现特别简单的三角结构此外具有优点的是,织针具有仅一个传动踵。于是在 针织系统内也只是为该传动踵设置了与踵相应的三角曲线(Schlosskurven)。 0016 依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的织针既可以一体地也可以多部分地构成。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借助附图对针织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13、 0018 图1a、b示出第一织针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0019 图1c-e示出针床的针道连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图1a、b所示织针的剖面图; 0020 图2a、b示出第二织针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0021 图2c-e示出针床连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图2a、b所示织针的截面图; 0022 图3a、b示出第三织针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0023 图3c-e示出针床的针道连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图3a、b所示织针的剖面图; 0024 图4a、b示出第三织针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并且 0025 图4c-e示出针床的针道连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图4a、b所示织针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图1a和1b示出具有针杆1的织针。

14、10,在该针杆上在其前端处连接针颈2并且在 该针颈上再连接针钩3。在其远离针钩3的后端上,织针10具有传动踵4,用于借助这里未 示出的三角将运动导入到织针10。针杆1如同织针10的其他所有部分那样作为抗弯刚性 的元件构成。针杆1的底面和传动踵4的底面形成针座NB,织针10的部分不向下伸出到 该针座的下方。传动踵4在其靠近针杆1的一侧具有抵靠面5,其可与针床100的锁定面 101(图1c)贴靠。 0027 图1c-e以剖面图示出处于针道115区域内的针床100,织针10可以水平移动地 说 明 书CN 102660835 A 3/4页 5 插入该区域内。它由罩轨110在垂直方向上固定在针道115内。

15、。在织针10的后面,以提升 导针片为形式的另外的插入件20处于针道115内,该插入件同样借助罩轨210在垂直方向 上固定。插入件20也具有传动踵21,在该传动踵上通过这里未示出的三角可以将直线运 动导入插入件20。在图1c中,织针10和插入件20各自处于其未激活位置中。织针10的 传动踵4完全沉入针床100内。织针10的传动踵4的抵靠面5贴靠在针床100的锁定面 101上,由此织针10不能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进行运动。插入件20在其靠近织针10的末 端上具有斜面22,该斜面通过插入件在梳隙300方向上的移动可与织针10的传动踵4上 的斜面6贴靠。如果插入件20现在箭头方向30上运动,那么产生图。

16、1d所示的情况。织针 10的传动踵4利用其斜面6在插入件20的斜面22上向上在箭头方向40上滑动并被导入 其工作位置中。插入件现在可以由这里未示出的三角向传动踵4内运动并因此导入织针10 内。在图1e中,织针通过未示出的三角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以便参与针织过程。织 针10的传动踵4的抵靠面在此方面要么在针道115的底部的面104上滑动,要么在插入件 20的顶面23上滑动。由此可靠防止传动踵意外沉入其未激活位置中。 0028 图2a、b示出织针10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织针10的区别在于,在针杆1的下部 区域内构成支臂8,该支臂在传动踵4的方向上延伸并至少在其靠近传动踵4的末端上 向左或向右弯。

17、曲,也就是从织针10的一面伸出,如图2b所示。由此它与针道115的在图 1b中未示出的壁接触,从而制动织针10。 0029 如图2c所示,织针10利用区域7靠置在横向于织针10的运动方向插入针床 100内的以丝线103为形式的圆柱形元件上。在图2c中,织针10和与图1中的插入件相 应的插入件20各自处于其未激活位置中。传动踵4完全沉入针床100内。传动踵4的 抵靠面5贴靠在针床100的锁定面101上,从而织针10不能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 插入件20在其靠近织针10的末端上也具有斜面22,该斜面通过插入件20在梳隙300方 向上的移动可与织针10的传动踵4上的斜面6贴靠。 0030 如果现。

18、在将插入件20继续在箭头方向30上移动,那么传动踵4通过斜面6 和22向上在箭头方向40上导入其工作位置中,这一点在图2d中示出。传动踵可以由这 里未示出的三角捕获并由此使织针10在纵向上运动。在图2e中,织针10通过这里未示 出的三角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以便执行针织物形成的活动。织针10的传动踵4 的支承面在此方面要么在针道115的底部中的面104上滑动,要么在插入件20的顶面23 上滑动。织针10借助支臂8的制动防止织针10在针道115内失控地甩动。 0031 图3a和3b示出另一种织针10,与图2a、b所示织针10的区别在于,为制动织 针10在针杆1的一侧或两侧固定了附加的元件8。。

19、 0032 如图3c至e所示,为提升针踵4使用了以双臂杠杆为形式的杠杆件20。杠杆 件20的臂A和B可以绕转动点D回转。 0033 在图3c中,织针10和杠杆件20各自处于其未激活位置中。织针10的传动 踵4完全沉入针床100内。织针10的传动踵4的抵靠面5贴靠在针床100的锁定面 101上,从而织针10不能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传动踵4在其底面上具有面6, 传动踵利用该面靠置在杠杆件20的臂A的顶面22上。如图3d所示,通过将力沿箭头 方向30导到杠杆件20的臂B上,杠杆件20绕其转动点D回转,由此臂A向上运动,这 样也使传动踵4在箭头方向40上提升到其激活位置中。传动踵4现在可以由这里。

20、未 说 明 书CN 102660835 A 4/4页 6 示出的三角加载并由此使织针10沿针道115运动。 0034 在图3e内,织针10通过三角在梳隙300的方向上运动,以便执行针织物形成的 活动。织针10的传动踵4的支承面在此方面要么在针道115底部内的面104上滑动, 要么在杠杆件20的顶面22上滑动。通过元件8制动织针10并因此该织针不会失 控地在针道115内甩动。 0035 图4a、b示出第四织针10,其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与图2的织针10相应,其 中,在针杆1的下部区域内构成的支臂8从传动踵4在针颈2的方向上延 伸。该支臂8在其末端上也向左或向右弯曲,因此从织针10的一侧伸出,如图4b。

21、 所示。由此该支臂与针道115的壁接触并使织针10制动。 0036 如图4c所示,为提升传动踵4使用插入件20,其与插入件20的区别在于, 在其靠近针踵4的末端上具有凸缘24。织针10和插入件20各自在图4c中 处于其未激活位置上,也就是说,织针10的传动踵4完全沉入针床100内。针床 100在这里具有斜面105。通过插入件20在梳隙300的方向上移动,凸缘24可与针踵 4后端上的垂直面6贴靠。依据图4d,插入件20在箭头方向30上移动,由此 织针10的传动踵4利用其斜面5在针床100内的斜面105上向上在箭头方向 40上导入其激活位置中。该传动踵从该位置利用这里未示出的三角捕获并由此将运 动导入织针10内。图4e示出可以施加针织功能的挺针位置上的织针10。织针 10的传动踵4的支承面在织针10于针道115内运动时,要么在针道115底部 中的面104上滑动,要么在插入件20的顶面22上滑动。在此方面,织针10的运动 借助支臂8制动。 说 明 书CN 102660835 A 1/4页 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60835 A 2/4页 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60835 A 3/4页 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60835 A 4/4页 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60835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