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防滑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阻尼防滑材料.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584985.7 (22)申请日 2014.10.27 D06M 13/11(2006.01) D06M 15/693(2006.01) D06M 15/01(2006.01) D06M 15/17(2006.01) D06M 101/04(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市长城机床附件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朱辛庄 320 号 (72)发明人 方学金 王燕生 马薇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453 代理人 李冬梅 苗源 (54) 发明名称 一种阻尼防滑材。
2、料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防滑材料,所述阻尼 防滑材料包含麻质纺织材料和涂覆在所述麻质纺 织材料上的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的 混合物。本发明的阻尼防滑材料在具有良好阻尼 性能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防滑效果。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9927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499274 A 1/1 页 2 1.一种阻尼防滑材料,所述阻尼防滑材料包含麻质纺织材料和涂覆在所述麻质纺织材 料上的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的混合物。。
3、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麻质纺织材料的厚度为 0.2-1.0mm。 3.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麻质纺织材料的厚度为 0.4-0.8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 和固化剂的质量比为 10:1 至 10:3。 5.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 物和固化剂的质量比为 10:1.5 至 10:2.5。 6.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 物和固化剂的质量比为 10:1.8 至 10。
4、:2.0。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 合物为改性沥青。 8.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 物为三聚甲醛和丁基橡胶共混改性的沥青。 9.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化剂为松香胶粘 剂。 10.制备如权利要求 1-9 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 包括 : (1) 以所述麻质纺织材料作为骨架,用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的混合物进 行涂覆 ;和 (2) 自然晾干后,平整定型。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99274 A 1/4。
5、 页 3 一种阻尼防滑材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阻尼防滑材料,尤其涉及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等中使用的阻尼防滑 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阻尼是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 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阻尼材料是将固体机械振动能转变为 热能而耗散的材料,主要用于振动和噪声控制。材料的阻尼性能可根据它耗散振动能的能 力来衡量,评价阻尼大小的标准是阻尼系数。阻尼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工业中,阻尼材料的使用增强了汽车的密闭性,降低振动,减少噪音,提高了轿车的 舒适性 ;在建筑工程中,阻尼材料的应用,一方。
6、面可以降低风振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 使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与地震周期发生偏移,从而将这些自然危害降低到最小,保证了人们 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机械工业中,采用阻尼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械噪声和减轻机械 振动,使其平稳、安静地运转、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兵器工业中,坦克传 动部分 ( 变速箱、传动箱 ) 的振动是一个复杂振动,频率范围较宽,高性能阻尼锌铝合金和 减振耐磨表面熔敷材料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主战坦克传动部分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在 现代航天、航空工业中,阻尼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喷气机等控制盘或陀螺仪的外 壳,阻尼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卫星、航天飞船发回信息的准确性。
7、和导弹命中的精确性,目 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天仪表中。 0003 汽车和机械工业中所用的阻尼材料一般有沥青类阻尼材料和橡胶类阻尼材料两 种。前者以沥青为主要材料,加入橡胶、纤维等形成的混合物,目前已有普通型、自粘性和热 熔型阻尼材料。橡胶类阻尼材料是以橡胶为主要材料,再加入环氧树脂等材料混合而成。 0004 沥青类阻尼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减振材料,在其内部的水平方向有较多的纤维物 质。在钣金结构发生振动时,由于纤维物质的布置纵横交错,内摩擦力必然要吸收相当多的 动能量,从而达到减振、阻尼的效果。但现有的沥青类阻尼材料防滑效果都不太理想,在某 些具体应用中,不能在减振的同时获得理想的防滑效果。 000。
8、5 因此,本领域中需要能够同时获得良好的减振和防滑效果的沥青类阻尼防滑材 料。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获得良好的减振和防滑效果的阻尼防滑材 料,所述阻尼防滑材料包含麻质纺织材料和涂覆在所述麻质纺织材料上的共混改性的高分 子聚合物和固化剂的混合物。 0007 在本发明的阻尼防滑材料中,所述麻质纺织材料的厚度可以为 0.2-1.0mm。 0008 在本发明的阻尼防滑材料中,所述麻质纺织材料的厚度可以为 0.4-0.8mm 0009 在本发明的阻尼防滑材料中,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的质量比可以为 说 明 书CN 104499274 A 2/4 页 4 10:1 。
9、至 10:3。 0010 在本发明的阻尼防滑材料中,所述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的质量比可 以为 10:1.5 至 10:2.5。 0011 在本发明的阻尼防滑材料中,所述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的质量比可 以为 10:1.8 至 10:2.0。 0012 在本发明的阻尼防滑材料中,所述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为改性沥青。 0013 在本发明的阻尼防滑材料中,所述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为三聚甲醛和丁基橡 胶共混改性的沥青。其中三聚甲醛 :丁基橡胶的质量比为 1:10 至 1:20,更具体地为 1:10、 1:12、1:14、1:16、1:18或1:20。而三聚甲醛与丁基橡胶的混合。
10、物与沥青的质量比可以 为 1:1.5-1:4,更具体地,为 1:1.5、1:1.8、1:2、1:2.2、1:2.4、1:2.6、1:2.8、1:3.0、1:3.2、 1:3.4、1:3.6、1:3.8 或 1:4.0。 0014 在本发明的阻尼防滑材料中,所述固化剂可以为松香胶粘剂。 0015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制备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阻尼防滑材料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 0016 (1) 以所述麻质纺织材料作为骨架,用所述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的 混合物进行涂覆 ;和 0017 (2) 自然晾干后,平整定型。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 0019 与现有的。
11、沥青阻尼材料相比,本发明的阻尼材料防滑性能大大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1 实施例 1 :制备共混改性的沥青。 0022 (1) 制备共混改性沥青样品 A :按照常规沥青改性方法,将三聚甲醛、丁基橡胶和 沥青按照 1:10:20 的质量比混合,加热至 160 度,搅拌均匀,保温 90 分钟,即获得共混改性 的沥青样品 A。 0023 (2) 制备共混改性沥青样品 B :按照常规沥青改性方法,将三聚甲醛、丁基橡胶和 沥青按照 1:12:40 的质量比混合,加热至 160 度,搅拌均匀,保温 90 分钟,即获得共混改性 的沥青样品 B。
12、。 0024 (3) 制备共混改性沥青样品 C :按照常规沥青改性方法,将三聚甲醛、丁基橡胶和 沥青按照 1:14:40 的质量比混合,加热至 160 度,搅拌均匀,保温 90 分钟,即获得共混改性 的沥青样品 C。 0025 (4) 制备共混改性沥青样品 D :按照常规沥青改性方法,将三聚甲醛、丁基橡胶和 沥青按照 1:16:40 的质量比混合,加热至 160 度,搅拌均匀,保温 90 分钟,即获得共混改性 的沥青样品 D。 0026 (5) 制备共混改性沥青样品 E :按照常规沥青改性方法,将三聚甲醛、丁基橡胶和 沥青按照 1:18:40 的质量比混合,加热至 160 度,搅拌均匀,保温 。
13、90 分钟,即获得共混改性 的沥青样品 E。 0027 实施例 2 :采用实施例 1 中制备的共混改性的沥青样品与固化剂的混合物。 说 明 书CN 104499274 A 3/4 页 5 0028 将实施例中制备的改性沥青样品 A-E 分别与松香胶粘剂混合,混合比例见表 1。 0029 表 1 :共混改性沥青与固化剂的混合比例 0030 0031 0032 实施例 3 :采用实施例 2 中制备的共混改性的沥青样品与固化剂的混合物 1-15 制 备阻尼防滑材料 1-45。 0033 以实施例 2 中制备的混合物 1-15 和麻质纺织材料为原料按照以下步骤制备阻尼 防滑材料 1-45 : 说 明 。
14、书CN 104499274 A 4/4 页 6 0034 (1) 以所述麻质纺织材料作为骨架,用共混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固化剂 的混合 物进行涂覆 ;和 0035 (2) 自然晾干后,平整定型。 0036 其中对于混合物 1-15 中每一种,均采用厚度为 0.2mm、0.6mm 和 1.0mm 三种厚度的 麻质纺织材料作为骨架进行涂覆,例如 :混合物1分别涂覆在0.2mm、0.6mm和1.0mm三种厚 度的麻质纺织材料上,获得阻尼防滑材料 1-3,混合物 2 分别涂覆在 0.2mm、0.6mm 和 1.0mm 三种厚度的麻质纺织材料上,获得阻尼防滑材料 4-6,依次类推。 0037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方法,但本发 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特征以及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特征以及方法 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条件 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 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4499274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