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37963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4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7019.3

申请日:

2004.03.18

公开号:

CN1563402A

公开日:

2005.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12P19/34; C12N15/11

主分类号:

C12P19/34; C12N15/11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潘玉春; 孟和; 陈学辉; 崔芳岩; 王启山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方法,用于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首先设计合成T7启动子18bp及含目标基因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DNA寡核苷酸链,两者退火后形成双链DNA,合成T7启动子18bp及含目标基因反向互补序列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DNA寡核苷酸链,两者退火后以两条含T7启动子的目标基因和目标基因反向互补序列的双链DNA链为模板分别转录生成正链RNA和反链RNA,将两条转录后的产物用DNase-I降解反应体系中的DNA,获得正单链RNA和反单链RNA,将两个反应体系中生成的正、负单链RNA退火并纯化后便获得短双链RNA。本发明获得的短双链干扰RNA导入细胞的短双链干扰RNA没有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设计合成T7 启动子18bp及含目标基因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DNA寡核苷酸链, 两者退火后形成双链DNA,合成T7启动子18bp及含目标基因反向互补序列20bp 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DNA寡核苷酸链,两者退火后还形成另一条双链DNA, T7RNA聚合酶在T7启动子引导下,以两条含T7启动子的目标基因和目标基因反向 互补序列的双链DNA链为模板分别转录生成正链RNA和反链RNA,将两条转录后的 产物用DNase-I降解反应体系中的DNA,获得正单链RNA和反单链RNA,将两个反 应体系中生成的正、负单链RNA退火并纯化后便获得短双链RNA。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其特征是,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流程进一步说明如下: (1)目标基因干扰位置的选择 在互联网生物数据库GenBank上查询要干扰基因的mRNA序列,在启始密码子 (ATG)75个碱基后寻找AAG开始的20个碱基序列作为目标基因序列; (2)DNA寡核苷酸链的设计合成 设计合成一条T7启动子DNA寡核苷酸链(18bp),一条含AAG开始的目标基因 正向序列(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的DNA寡核苷酸链(38bp), 一条含AAG开始的目标基因反向序列(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 的DNA寡核苷酸链(38bp); (3)双链DNA模板形成和体外转录 双链DNA模板形成是将合成的T7启动子DNA寡核苷酸链分别同含目标基因正、 反向序列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的DNA寡核苷酸链,先在95℃下变性5分钟, 然后缓慢降温便得到T7启动子互补的双链DNA,其中目标基因序列为单链, 在体外转录中,分别以两条含双链T7启动子和单链目标基因正、反向序列的 DNA链为模板,T7RNA聚合酶在双链T7启动子引导下,以三磷酸核苷混合物(rNTP) 为原料,分别转录合成正向单链RNA和反向单链RNA,此时的转录产物为DNA和 RNA杂合物; (4)短双链干扰RNA的分离、提纯 首先在短双链干扰RNA的分离、提纯过程中增加了酚/氯仿抽提步骤,采用了 酚/氯仿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提纯,然后采用无水冷乙醇沉淀RNA,用70%的冷乙醇 清洗沉淀后自然干燥,用40μl PBS溶解,在反应体系每次可获得20~40μg短双 链干扰RNA。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其特征是, 以所述的双链DNA为模板体外转录形成DNA和RNA杂交链,为了获得单链RNA,实 验用DNAI酶降解DNA和RNA杂交链中的DNA,分别获得了正向单链RNA和反向单 链RNA。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其特 征是,将获得的正向单链RNA和反向单链RNA混合后在95℃下变性5分钟,37℃孵 育1小时后便获得短双链RNA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其特 征是,在转录时,T7启动子DNA寡核苷酸链5′→3′最后一个碱基G-第18个碱 基,被T7 RNA聚合酶纳入RNA序列,即转录生成的RNA的第一个碱基是G,把38 个碱基DNA寡核苷酸链5′端前3个碱基设计为AAG,转录生成的RNA第19、20、 21个碱基为CUU,转录的结果是转录生成的正向、负向RNA单链5′端均以G开始, 3′端均以CUU结尾,其它碱基序列互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其特征是, 当正向、负向RNA单链混合退火时形成碱基互补、两端各有2个悬垂UU的短双链 RNA。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其特征是, 短双链干扰RNA能够低外源报告基因-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表达,而且导入细胞 的短双链干扰RNA没有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说明书


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特别是一种以T7RNA聚合酶催化体外转录合成小干扰RNA的方法,用于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早期的转基因试验中,人们试图通过增加某个功能基因的拷贝而提高它的表达,然而一些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这种现象在植物上被称作共抑制,在真菌上被称作压制。Su等1995年在用反义RNA阻断线虫基因表达的试验中发现,反义和正义RNA都阻断了基因的表达,他们对这个结果很不理解。直到Fire等1998年在线虫上的研究证明,在正义RNA也阻断了基因表达的试验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在体外转录正义RNA时产生的双链RNA,他们称这种双链RNA对基因表达的阻断作用为RNA干扰。

    目前RNAi的作用机理已被基本阐明,即当生物体内由于RNA病毒感染、转座子的转录产物以及外源导入基因产生双链RNA时,会诱发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激活机体RNA聚合酶III,并将双链RNA切割成若干个短双链干扰RNA。这种短双链干扰RNA同RNA聚合酶III、RNA解旋酶等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短双链干扰RNA的指导下复合物同mRNA中地同源部分结合,在RNA聚合酶III的作用下将长链RNA切断,结果是病毒被清除,转座子或外源导入基因表达被阻断,同时与其同源的细胞基因组中的基因表达也被阻断。

    RNA干扰现象自从在线虫中被揭示以来,由于能特异、高效地阻断基因的表达,而引起生物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目前已在真菌、拟南芥、水螅、锥虫、涡虫、果蝇、斑马鱼、小鼠等生物中发现了这种基因沉默现象。在线虫中由于双链RNA的导入方式极为方便(浸泡或喂食即可),故RNA干扰已用于高通量的基因功能研究。在果蝇、斑马鱼、小鼠等生物中也已开展了胚胎发育方面的研究。但受dsRNA导入方式和胚胎发育特点的影响,脊椎动物中的RNAi研究目前更多地集中在细胞水平上。RNAi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特异性强、可在不同时相并同时失活多个目标基因等优点,因此是利用反向遗传学了解基因功能较为理想的工具。

    实施RNA干扰技术主要有合成干扰用双链RNA、双链RNA导入细胞或体内、RNA干扰效应的检测和观察三部分内容,而获得双链RNA是进行RNA干扰研究的首要步骤。尤其对哺乳动物而言,长的双链RNA由于激活机体病毒防御机制而引起多种基因非特异性限制,只有21~23个核苷酸对的短双链RNA才能特异性阻断基因的表达,这对干扰用双链RNA合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近两年,国外学者对体外和体内转录生成双链干扰RNA方法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一些已经迅速转化成商品进入了市场,同化学合成法相比较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目前获得双链干扰RNA主要有三种办法,即化学合成法、体外转录法和体内转录法。由于化学合成法的造价太高一般不被采用;体内转录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在体外构建能表达双链RNA的载体,再将载体转移到细胞内由细胞自发转录生成双链RNA,这样在长期稳定表达载体的细胞株中,双链RNA能够长期发挥阻断基因的作用。虽然体内转录法有明显的优势,但仍局限于少数物种和细胞系,载体表达效率及其作用规律还在研究之中。体外转录法有多种形式,但基本作法是以目标基因mRNA上的一段同源DNA序列为模板,并将其同T7启动子引物褪火结合,然后在T7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成RNA,两个互补的RNA褪火结合成双链RNA。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Olivier Donzé and Didier Picard.RNA interference inmammalian cells using siRNAs synthesized with T7 RNA polymerase.Nucl.Acids.Res.2002,30:e46[作者:Olivier Donzé and Didier Picard,文章题目:用T7 RNA聚合酶合成的短双链干扰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RNA干扰研究;杂志:核酸研究(英国),2002,30:e46]。该文献在38个碱基的寡核苷酸转录模板设计上,其5’端开始的2个碱基是随机选取的,其结果转录出的RNA 3’端末尾2个碱基也是随机的。本发明则在38个碱基的寡核苷酸转录模板设计上有很大改动,既5’端开始的2个碱基选取2个腺嘌呤,其结果转录出的RNA 3’端末尾2个碱基是尿嘧啶。当转录出的正、负两条单链RNA退火形成双链RNA时,两端各垂悬的尿嘧啶。许多RNA干扰研究认为,这种结构的双链RNA及其同RNA聚合酶III、RNA解旋酶等结合形成复合物更容易同目标基因的mRAN结合并切断它,从而更有效地敲低目标基因的表达。另外,文献对合成的短双链RNA直接用乙醇沉淀后溶解,未进行任何的提纯。本发明则采用酚-氯仿抽提法,祛出了大部分反应体系中的蛋白质等杂质,得到高纯度的短双链RNA,确保了进行RNA干扰研究时细胞或机体对导入短双链RNA的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特别是以T7RNA聚合酶催化体外转录合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使其将是一套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短双链干扰RNA合成方法,为大范围、高通量进行RNA干扰研究提供短双链干扰RNA合成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首先设计合成T7启动子18bp及含目标基因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DNA寡核苷酸链,两者退火后形成双链DNA,合成T7启动子18bp及含目标基因反向互补序列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DNA寡核苷酸链,两者退火后还形成另一条双链DNA,T7 RNA聚合酶在T7启动子引导下,以两条含T7启动子的目标基因和目标基因反向互补序列的双链DNA链为模板分别转录生成正链RNA和反链RNA,将两条转录后的产物用DNase-I降解反应体系中的DNA,获得正单链RNA和反单链RNA,将两个反应体系中生成的正、负单链RNA退火并纯化后便获得短双链RNA。

    方法流程如下:

    1、目标基因干扰位置的选择

    在互联网生物数据库GenBank上查询要干扰基因的mRNA序列,在启始密码子(ATG)75个碱基后寻找AAG开始的20个碱基序列作为目标基因序列。要求该段序列中G、C含量在30%-45%,并将所选的序列在GenBank等大型生物数据库上进行同源性比较(BLAST),要求该段序列与其它基因无高度同源,否则不能确定为RNA干扰目标序列。

    2、DNA寡核苷酸链的设计与合成

    设计合成一条T7启动子DNA寡核苷酸链(18bp),一条含AAG开始的目标基因正向序列(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的DNA寡核苷酸链(38bp),一条含AAG开始的目标基因反向序列(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的DNA寡核苷酸链(38bp)。

    这样设计的目的:首先18个碱基的T7启动子DNA寡核苷酸同38个碱基的DNA寡核苷酸(含目标基因同源序列和T7启动子寡核苷酸互补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由于T7RNA聚合酶只有在T7启动子为双链时才能转录模板DNA,因此上面形成的双链DNA模板在T7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生成RNA。

    其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转录时,T7启动子DNA寡核苷酸链5′→3′的最后一个碱基G,在转录时被T7RNA聚合酶纳入RNA序列,即转录生成的RNA的第一个碱基是G。另由于把38个碱基DNA寡核苷酸链5′端前3个碱基设计为AAG,转录生成的RNA第19、20、21个碱基为CUU。因此,转录的结果是转录生成的正向、负向RNA单链5′端均以G开始,3′端均以CUU结尾,其它碱基序列互补。当正向、负向RNA单链混合退火时形成碱基互补、两端各有2个悬垂UU的短双链RNA。这种结构是进行RNA干扰所希望的。

    3、双链DNA模板形成和体外转录

    将合成的T7启动子DNA寡核苷酸链分别同含目标基因正、反向序列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的DNA寡核苷酸链,先在95℃下变性5分钟,然后缓慢降温便得到T7启动子互补的双链DNA,其中目标基因序列为单链。

    在转录反应体系中,分别以两条含双链T7启动子和单链目标基因正、反向序列的DNA链为模板,T7 RNA聚合酶在双链T7启动子引导下,以三磷酸核苷混合物(rNTP)为原料,分别转录合成正向单链RNA和反向单链RNA,此时的转录产物为DNA和RNA杂合物。为了获得单链RNA,实验用DNA I酶降解反应体系中的DNA,分别获得了正向单链RNA和反向单链RNA。将获得的正向单链RNA和反向单链RNA混合后在95℃下变性5分钟,37℃孵育1小时后便获得短双链RNA。

    4、短双链干扰RNA的分离、提纯

    首先在短双链干扰RNA的分离、提纯过程中增加了酚/氯仿抽提步骤,采用了酚/氯仿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提纯,然后采用无水冷乙醇沉淀RNA,用70%的冷乙醇清洗沉淀后自然干燥,用40μl PBS溶解,在反应体系每次可获得20~40μg短双链干扰RNA。由于反应体系中含有蛋白质等多种化学成分,如T7RNA聚合酶、DNAI酶、三磷酸核苷混合物等,因此本发明明显优于现有技术每次可获得1~5μg短双链干扰RNA。

    本发明获得的短双链干扰RNA能够有效地敲低外源报告基因-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表达,而且导入细胞的短双链干扰RNA没有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为大范围、高通量进行RNA干扰研究提供了短双链干扰RNA合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示意图

    图1中,当可供选择的范围是整个基因的全长mRNA时,一般情况下容易在启始密码后75个碱基寻找AAG开始的20个碱基序列。

    图2体外转录合成短双链干扰RNA的电泳检测

    在图2(a)中,1、2泳道为未进行转录的T7同目标基因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形成的正、负双链DNA的酶切产物。3、4泳道为以T7同目标基因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形成的正、负双链DNA为模板转录生成RNA的酶切产物。由电泳结果可知,DNase-I彻底降解了DNA链(泳道1、2);以T7同目标基因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形成的正、负双链DNA为模板的转录产物确为RNA(泳道3、4)。

    在图2(b)中,1、2泳道为转录后DNase-I酶切产物。3、4泳道为转录后未经DNase-I酶切产物。5泳道为转录合成的siRNA。由图2(b)可以看出,转录后经DNase-I酶切和未经酶切产物的迁移率不同,1、2泳道条带的迁移率略大于3、4泳道条带,可能是由于DNase-I降解了转录模板DNA,产物长度有38bp下降到21nt所致。

    图3短双链干扰RNA对鸡成纤维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影响的荧光检测

    在图3中,(a)表示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转染的细胞(b)表示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siGFP共转染的细胞(c)表示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siGAPDH共转染的细胞。观察结果显示,单独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转染组中绿荧光蛋白正常表达;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siGFP共转染组中绿荧光蛋白微弱表达;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siGAPDH共转染组绿荧光蛋白正常表达。结果证明了获得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鸡成纤维细胞存在RNA干扰机制,并且这种对基因表达干扰是特异性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发明内容及其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一步具体描述:

    实施例1

    体外转录合成短双链干扰RNA

    1.转录Buffer和转录反应液

    10×T7转录Buffer:Tris-HCl PH7.9 400mmol/L,MgCL2 60mmol/L,DTT 100mmol/L,NaCl 100mmol/L,Spermidine 20mmol/L)。

    转录反应液:10×T7转录Buffer 5μl,1mmol/L rNTP Mixture,40U RNaseInhibitor,100U T7 RNA polymerase,200pmol dsDNA,0.1U YeastPyrophosphatase,加DEPC处理水至50μl。

    2.DNA寡核苷酸链合成和双链DNA获得

    设计合成T7寡核苷酸和目标寡核苷酸(见图1)。在50μl TE Buffer中(10mMTris-HCI pH8.0,1mmol/L EDTA),每条各加入1nmol,95℃孵育2分钟,关掉热槽,缓慢降温形成双链DNA

    3.转录反应和短双链干扰RNA生成

    将转录反应液(各50μl)于37℃孵育2h。加入5U RNase-Free DNase-I,37℃孵育15min。将两管混合(100μl),95℃孵育5min。37℃孵育1hr。

    4.短双链干扰RNA分离提纯

    加入100μl(等量)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充分混合后12000g离心10min,取上层水相于另一离心管中。加入100μl(等量)的氯仿/异戊醇(24∶1),充分混合后12000g离心10min,取上层水相于另一离心管中。加入10μl的3M NaOCA(pH5.2)。加入2.5倍量的冷无水乙醇,-20℃放置30min,12000g离心10min,回收沉淀,70%的冷乙醇清洗沉淀后自然干燥,用40μl PBS溶解。

    5.体外转录合成短双链干扰RNA的电泳检测

    由于siRNA片段较小,单链RNA和siRNA间电泳迁移率差异不大,因此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不容易区分,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相对麻烦,另外,单链RNA极容易降解,使依靠电泳检测siRNA合成情况不容易做到。本发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转录前和转录后经DNA I酶消化的产物(图2a),结果1,2泳道未见有任何条带,3,4泳道在DNA酶消化后马上检测可见清晰条带,但该转录、酶切后产物极不稳定,在室温下放置30min以上,便检测不到电泳条带。检测结果证明转录反应成功地转录出单链RNA。对转录后产物酶切及退火结果显示(图2b),1、2泳道转录后DNase-I酶切产物与3、4泳道转录后未经DNase-I酶切产物的电泳条带的迁移率不同,既1、2泳道条带的迁移率略大于3、4泳道条带,其原因可能是由于DNase-I降解了转录模板DNA,产物长度有38bp下降到21nt所致。另外,5泳道为两条单链RNA退火后产物,其电泳条带迁移率同1、2泳道转录后DNase-I酶切产物-单链RNA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双链RNA和单链RNA在结构上的差异所致。电泳检测结果说明本发明成功地转录出RNA,经DNase-I酶切后得到的单链RNA经退火后确实生成了短双链干扰RNA。

    实施例2

    体外转录合成短双链干扰RNA干扰鸡成纤维细胞外源绿荧光蛋白表达

    1.体外转录合成短双链干扰RNA

    按体外转录合成短双链干扰RNA方法要求合成的DNA寡核苷酸序列,T7promoter:5’-taatacgactcactatag-3’;siGFP:Sense 5’-aagaacggcatcaaggtgaactatagtgagtcgtatta-3’,Antisense 5’-aagttcaccttgatgccgttctatagtgagtcgtatta-3’(Accession No:U55763);siGAPDH:Sense 5’-aagcgtgttatcatctcagcctatagtgagtcgtatta-3’,Antisense 5’-aaggctgagatgataacacgctatagtgagtcgtatta-3’(Accession No:K01458)。具体操作和反应体系组成见实施例1。

    2.鸡成纤维细胞培养

    取孵化8-10天的受精蛋,用碘酒或75%酒精擦洗蛋表面,小心取出鸡胚放于无菌培养皿中,去除头部和内脏。胚体用D-Hanks液或PBS液清洗3次,切成1~2mm的小块,转移到容积适中的三角瓶中。加入适量消化液(0.25%胰蛋白酶,0.3mg/ml胶原酶,100IU/ml青霉素,100ug/ml链霉素),一般每10个鸡胚加20ml消化液,密封瓶口。在磁力搅拌器上室温慢速搅拌1小时。加入少量胎牛血清钝化胰蛋白酶。然后通过100目不锈钢筛网,制备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转移到离心管中。800r/min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将细胞沉淀用D-Hanks液或PBS液清洗2次。加入培养液,用吸管吹打制成细胞悬液。记数细胞。以1×106个/ml的密度接种细胞。在37℃,5%CO2条件下于CO2培养箱中培养。

    3.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短双链干扰RNA转染细胞

    细胞转染试剂为Lipofectamine TM2000(Invitrogen)。根据转染试剂说明按如下比例进行转染:在250μl细胞培养液中稀释4μg核酸,轻轻混合后备用。在250μl细胞培养液中稀释10μl细胞转染试剂,轻轻混合后在室温下孵育5min。将上两种稀释液轻轻混合后在室温下孵育20min形成复合体(500μl)。将复合体加入细胞50%以上汇集的6孔培养皿中,轻轻摇动混合。37℃ 5%CO2条件下于CO2培养箱中培养12h后可观察转染效果。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为pEGFP-C1Vector(Clontech)。

    4.细胞转染转染核酸24h后,分别在荧光显微镜(Nikon E600)白光和激发光波长为488nm下观察、记数、拍照。

    5.短双链干扰RNA对绿荧光蛋白表达的影响

    转染细胞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和干扰效果见附图3。在附图3中,(a)表示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转染的细胞(b)表示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siGFP共转染的细胞(c)表示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siGAPDH共转染的细胞。

    观察结果显示,单独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转染组中绿荧光蛋白正常表达;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siGFP共转染组中绿荧光蛋白微弱表达;用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siGAPDH共转染组绿荧光蛋白正常表达。结果证明了本发明获得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鸡成纤维细胞存在RNA干扰机制,并且这种对基因表达干扰是特异性的。

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的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体外转录生成短双链干扰RNA方法,用于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首先设计合成T7启动子18bp及含目标基因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DNA寡核苷酸链,两者退火后形成双链DNA,合成T7启动子18bp及含目标基因反向互补序列20bp和T7启动子反向互补序列18bpDNA寡核苷酸链,两者退火后以两条含T7启动子的目标基因和目标基因反向互补序列的双链DNA链为模板分别转录生成正链RNA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