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36184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9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12141.3

申请日:

2014.12.23

公开号:

CN104554312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1D 27/00申请公布日:20150429|||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1D 27/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锦宏东路88号变更后: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锦宏东路88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1D 27/00申请日:20141223|||公开

IPC分类号:

B61D27/00

主分类号:

B61D27/00

申请人: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效宙; 王建军; 刘振环; 于大伟; 何文辉; 汪科成; 许晴; 钟元木; 刘玉文; 马利军

地址:

26611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锦宏东路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罗满; 陕芳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该电取暖装置包括安装板和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罩板,两者形成容纳电加热器的容纳腔,所述电加热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于车体侧墙,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末端具有供地板型材插接的卡槽。该电取暖装置能够简化安装工序,提高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轨道车辆的电取暖装置,包括安装板(11)和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1)的罩板(12),两者形成容纳电加热器(13)的容纳腔,所述电加热器(13)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的顶部固定于车体侧墙(20),所述安装板(11)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的末端具有供地板型材(30)插接的卡槽(111a)。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12)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压板(121),所述压板(1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固接,并所述压板(121)能够将地板布(31)压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的顶部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车体侧墙(20)固接的侧板(112),及与所述侧板(112)设为一体的插接部(113);
所述罩板(12)的顶部具有向下弯折的折板(122);
所述插接部(113)具有两个插槽,一者供内装侧墙板(21)插接,另一者供所述折板(122)插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安装板(11)的本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14)。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13)包括隔热板(131)和加热元件(132),所述隔热板(131)位于所述安装板(11)和所述加热元件(132)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具有朝向车体内的安装凸部(115),所述电加热器(13)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凸部(115)。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131)为填充有隔热材料的不锈钢板。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132)为金属PTC电加热管。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11)和所述罩板(12)均为铝合金型材。

10.  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安装于所述车体的侧墙的电取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取暖装置(10)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取暖装置。

说明书

说明书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电取暖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电取暖装置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车辆的车体内大都安装有电取暖装置,以便在冬季为旅客供暖。
现有常见的电取暖装置包括安装板、电加热元件及罩板;安装板固定于车体侧墙上,罩板固定于安装板上,并与安装板形成一罩腔,电加热元件设置于该罩腔内,并固定于安装板的滑槽。
通常,将电取暖装置安装于车体侧墙的下部,其底部靠近地板。
车体侧墙的内侧还需要安装内装侧墙板,地板边缘与车体侧墙之间也需设置相应的部件连接过渡,在此基础上,安装电取暖装置时,安装板的上部除了要与车体侧墙固定外,还需与内装侧墙板的下部连接,安装板的下部除了与车体侧墙固定外,还涉及到与地板相应部件的连接。
组装时,上述各连接处均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工序繁复,部分连接处受空间限制,安装不便,导致安装时间长且精度低。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现有的电取暖装置,简化安装工序,提高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电取暖装置,该装置能够简化安装工序,提高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取暖装置的轨道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电取暖装置,包括安装板和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罩板,两者形成容纳电加热器的容 纳腔,所述电加热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于车体侧墙,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末端具有供地板型材插接的卡槽。
本发明提供的电取暖装置能够简化安装工序,提高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具体地,本方案中,电取暖装置的安装板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的末端设置有卡槽,可供地板型材插接,如此,组装时,安装板通过所述卡槽直接插装固定于地板型材,即对电取暖装置的安装位置进行了定位,可省去定位工序,便于后续装配;由于地板型材和车体侧墙连接处的安装空间有限,安装板与地板型材的插接固定方式可以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操作方便,同时也节省了紧固件。
可选地,所述罩板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接,并所述压板能够将地板布压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车体侧墙固接的侧板,及与所述侧板设为一体的插接部;
所述罩板的顶部具有向下弯折的折板;
所述插接部具有两个插槽,一者供内装侧墙板插接,另一者供所述折板插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安装板的本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可选地,所述电加热器包括隔热板和加热元件,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加热元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具有朝向车体内的安装凸部,所述电加热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凸部。
可选地,所述隔热板为填充有隔热材料的不锈钢板。
可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为金属PTC电加热管。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罩板均为铝合金型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安装于所述车体的侧墙的电取暖装置,所述电取暖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取暖装置。
由于上述电取暖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电取暖装置的轨道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轨道车辆的电取暖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安装板与电加热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中:
电取暖装置10,安装板11,第一连接部111,卡槽111a,侧板112,插接部113,第一插槽113a,第二插槽113b,加强筋板114,安装凸部115,罩板12,压板121,折板122,电加热器13,隔热板131,加热元件132;
车体侧墙20,内装侧墙板21;
地板型材30,地板布3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电取暖装置,该装置能够简化安装工序,提高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取暖装置的轨道车辆。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顶、底、内和外等方位词是以图1中所示零部件的位置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基准定义的,其中, 内指的是靠近车体内的一侧,相应地,外指的是远离车体内的一侧;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不应限定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轨道车辆的电取暖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所述电取暖装置10包括安装板11、罩板12和电加热器13;其中,罩板12固定于安装板11,形成容纳电加热器13的容纳腔,电加热器13固定于安装板11。
电取暖装置10通过安装板11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车体内,具体地,电取暖装置10安装于车体侧墙20的下部,靠近地板的位置。
请一并参考图2和图4,图2为图1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该安装板11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11,该第一连接部111的末端具有供地板型材30插接的卡槽111a。
如此,组装时,安装板11通过卡槽111a与地板型材30插装固定,即对电取暖装置10的安装位置进行了定位,省去了定位工序,便于后续装配;这种插装方式不受限于地板型材30和车体侧墙20连接处的狭窄安装空间,操作方便,同时也可节省紧固件。
另外,第一连接部111直接与地板型材30插装固定,实现了地板型材30与车体侧墙20之间的过渡,弥补了地板型材30与车体侧墙20之间的空隙,保证了车体内的美观度。
该安装板11的顶部与车体侧墙20固定。
具体的方案中,安装板11的顶部具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大体呈U形结构,包括与车体侧墙20固接的侧板112,及与侧板112设为一体的插接部113。
具体地,侧板112与车体侧墙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体侧墙20上设置有长圆形的滑槽,螺栓的头部插入该滑槽,并可在滑槽内滑动,如此,可根据实际安装环境确定紧固位置,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请一并参考图5,图5为图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地,插接部113具有第一插槽113a,车体的内装侧墙板21插接固定于第一插槽113a。安装板11与内装侧墙板21采用插装固定方式,操作简便可靠,能够提高安装效率。
请参考图3,并结合图4和图5,其中,图3为图1中罩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方案中,罩板12的截面大体呈U形,其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压板121,具体地,压板121沿罩板12的底边向下弯折;该压板121与安装板11的第一连接部111固接,具体可通过铆螺母固定,提高安装效率。
另外,地板内装的地板布31的边缘可向上延伸,被罩板12的压板121压紧于安装板11的第一连接部111,也就是说,在安装压板121时,一并将地板布31的边缘压紧固定在第一连接部111上,如此,省去了固定地板布31的相关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安装过程,可大幅提高安装效率。
罩板12顶部具有向下弯折的折板122,安装板11的插接部113还具有第二插槽113b,折板122插入第二插槽113b以实现罩板12与安装板11的固定连接。
显然,第二插槽113b位于第一插槽113a的内侧,以方便罩板12和内装侧墙板21的装配。具体地,第一插槽113a和第二插槽113b呈山字形结构。
上述内装侧墙板21、罩板12与安装板11的插接固定方式,可以使罩板12和内装侧墙板21之间很好地过渡,提升车体内的美观度。
由于第二连接部呈U形结构,其宽度比安装板11的本体宽度大,为了增加安装板11的强度,可以在第二连接部和安装板11的本体之间设置加强筋板114,以增强第二连接部和相关结构部件的安装强度。
如图1所示,所述加强筋板114设置于安装板11的本体和插接部113之间。
另外,罩板12上还开设有多个进风口和出风口,具体地,进风 口可以开设在罩板12的底壁,出风口可以开设在罩板12的侧壁;车内的冷空气可以从底部的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后,与电加热器13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热空气从侧壁的出风口进入车体内。
请一并参考图6和图7;图6为图1中安装板与电加热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该实施例中,电加热器13包括加热元件132,加热元件13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若干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两组加热元件132的结构。
为了避免车体与车内之间的热交换,提高电取暖装置10的加热效率,电加热器13还包括隔热板131,组装时,隔热板131设置于加热元件132和安装板11之间。
具体的方案中,加热元件132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于隔热板131,隔热板131再与安装板11固定。
隔热板131与安装板1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简便可靠。
具体地,在安装板11的两端设置朝向车体内的安装凸部115,隔热板131的两端与安装凸部115紧固连接,如此,隔热板131的中部可以避免与安装板11直接接触,进一步减少了热量的传递,提高了电加热器13的加热效率。
具体的方案中,隔热板131可以设为填充有隔热材料的不锈钢板,在确保隔热效果的同时,方便安装。
具体的方案中,加热元件132可以设为金属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加热管。
如此,电加热器13启动时,温度低,电阻值小,输入电流较大,可以使加热器很快发热,提高加热速度;另外,当温度超过预定值,如175℃~180℃,该种加热管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使得发热量降低,从而实现自动调节温度和超温保护的功能,进而提高了电取暖装置1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预定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不限于所给范围。
当然,也可设置单独的超温保护器,对电加热器13进行保护, 如此,与金属PTC电加热管自身的温度调节功能配合,实现两级保护,更进一步地提高电取暖装置10的安全性。
实际设置时,加热元件132也可以设为其他结构,如电子加热管等。
此外,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热量损失,罩板12与安装板11的连接处,如罩板12的折板122和第二插槽113b之间,罩板12的压板121和第一连接部111之间均可设置毛毡等隔热材料。
实际设置时,安装板11和罩板12均可选用铝合金型材,可以减轻电取暖装置10的重量。
除了上述电取暖装置10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安装于所述车体的侧墙的电取暖装置10,所述电取暖装置10为上述所述的电取暖装置10。轨道车辆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上述电取暖装置1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电取暖装置10的轨道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电取暖装置,该电取暖装置包括安装板和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罩板,两者形成容纳电加热器的容纳腔,所述电加热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于车体侧墙,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末端具有供地板型材插接的卡槽。该电取暖装置能够简化安装工序,提高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铁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