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360235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0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10350.0

申请日:

2015.01.09

公开号:

CN104524887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46/12申请日:20150109|||公开

IPC分类号:

B01D46/12; B01D46/00; B01D53/00

主分类号:

B01D46/12

申请人:

成都冠禹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鸿

地址:

611730四川省成都市郫县郫筒镇望丛东路14号1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框体内部的固定块、位于固定块左右两侧的第一净化腔、位于框体上方的进气装置、位于进气装置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位于框体内部的第二净化腔及位于框体下方的出气装置,第一净化腔的左右侧及上下侧分别设有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进气装置包括第一密封装置、进气管、密封圈、第三过滤板及第二倾斜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钩装置、卡扣块及第二定位钩装置,第一定位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杆、顶靠杆及位于顶靠杆右侧的第一卡钩,第二定位钩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杆及第二卡钩,卡扣块呈长方体,卡扣块的一侧面与进气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卡扣块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呈三角形的凹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包括框体(1)、位于 所述框体(1)内部的固定块(2)、位于所述固定块(2)左右两侧的第一净化腔(3)、 位于所述框体(1)上方的进气装置(4)、位于所述进气装置(4)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 (5)、位于所述框体(1)内部的第二净化腔(6)及位于所述框体(1)下方的出气装置(7), 所述第一净化腔(3)的左右侧及上下侧分别设有第一过滤板(31)及第二过滤板(32),所 述进气装置(4)包括第一密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装置下方的进气管(45)、位于 所述进气管(45)下端周围的密封圈(47)、位于所述进气管(45)下方的第三过滤板(48) 及位于所述第三过滤板(48)左右两侧的第二倾斜板(49),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第 一定位钩装置(5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钩装置(51)右侧的卡扣块(52)及位于所述卡 扣块(52)上方的第二定位钩装置(53),所述第一定位钩装置(51)包括第一支撑块(511)、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51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5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512)上 方的顶靠杆(513)及位于所述顶靠杆(513)右侧的第一卡钩(514),所述第二定位钩 装置(53)包括第二支撑块(53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533)左侧的第二支撑杆(532) 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32)左侧的第二卡钩(531),所述卡扣块(52)呈长方体,所 述卡扣块(52)的一侧面与所述进气管(4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块(52)的 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呈三角形的凹槽(521),所述第一卡钩(514)与所述顶靠杆(513)呈 100至120度角,所述第一卡钩(514)与所述顶靠杆(513)一体成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的上端设有 一垫板(21),所述垫板(21)的两侧设有第一倾斜板(22),所述垫板(21)呈长方体, 所述垫板(21)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22) 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倾斜板(22)的一端与所述垫板(21)的侧面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5)呈空心圆 柱体,所述进气管(45)的下端穿过所述框体(1)上表面延伸至所述框体(1)的内部, 所述第三过滤板(48)位于所述框体(1)的内部,所述第三过滤板(48)的上表面与所 述进气管(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板(49)呈倾 斜状,所述第二倾斜板(49)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过滤板(48)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 二倾斜板(49)位于所述框体(1)的内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7)的截面呈直 角梯形,所述密封圈(47)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 定位块(4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41)下方的第一定位轴(4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轴(42) 下方的第一凹字框(43)、位于所述第一凹字框(43)右侧的第一本体(44)及位于所述第一 本体(44)下方的进气管道(46)。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麻醉剂相继问世及吸入式全麻醉手术的逐渐增加,手术 室中的麻醉废气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麻醉废气不仅会污染手术室的环境,也会对医务人员 产生一定的伤害,特别是从事麻醉工作人员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其流产、骨骼抵制和恶性肿 瘤的发病率较非手术室工作人员高许多。
现有技术的全麻醉废气净化器一般是一次性使用,而且净化器拆封打开后需要立刻使用, 无论一次性手术中处理的废气量多少,使净化器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然而中国专利公告号 CN202844839U揭示了一种可以方便打开与关闭,并且可以循环使用的空气净化器,其包括筒 体、筒体上下端的上盖及下盖等结构,然而其中废气与净化材料的接触面积较小,无法实现 有效的净化,同时其进气管不使用时,需要将进气管拉到上端,使用不方便,并且该空气净 化器在打开和关闭时,在其进气管和出气管无法实现有效的密封,使得使用时造成废气的泄 露,不仅不能实现有效的净化,而且污染了环境。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块左 右两侧的第一净化腔、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进气装置、位于所述进气装置左右两侧的固定装 置、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第二净化腔及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出气装置,所述第一净化腔的左 右侧及上下侧分别设有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第一密封装置、位于所 述第一密封装置下方的进气管、位于所述进气管下端周围的密封圈、位于所述进气管下方的 第三过滤板及位于所述第三过滤板左右两侧的第二倾斜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钩装 置、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钩右侧的卡扣块及位于所述卡扣块上方的第二定位钩装置,所述第一 定位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上方的顶靠杆及位于所述顶靠杆右侧的第一卡钩,所述第二定位钩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块、位 于所述第二支撑块左侧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二卡钩,所述卡扣块呈 长方体,所述卡扣块的一侧面与所述进气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块的上下表面分别 设有一呈三角形的凹槽。
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呈梯形,所述框体的中间部分呈长方形,所述框体呈空心状。
所述固定块的上端设有一垫板,所述垫板的两侧设有第一倾斜板,所述垫板呈长方体, 所述垫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倾 斜板的一端与所述垫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净化腔呈梯形,所述第一净化腔内放置有净化材料。
所述进气管呈空心圆柱体,所述进气管的下端穿过所述框体上表面延伸至所述框体的内 部,所述第三过滤板位于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三过滤板的上表面与所述进气管的下表面 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倾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倾斜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过滤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倾斜板位于所述框体的内部。
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密封圈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下方的第一定位轴、位于所述 第一定位轴下方的第一凹字框、位于所述第一凹字框右侧的第一本体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下 方的进气管道。
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顶靠杆呈100至120度角,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顶靠杆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设有多层过滤网,能够对全麻醉废气进行充分过滤,使得过 滤后的空气含有的有害物质很低。同时进入本发明中的全麻醉废气能够与净化材料进行充分 接触,从而进一步降低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本发明还有固定装置,能够对进气管进行位置 固定,使得不论其是打开还是关闭,都能够固定其相对位置,使用方便简单。并且在进气管 及出气管的开口处均设有密封装置,不会导致内部的气体进入外部,也不会导致外部的气体 进入内部,从而在净化过程中,能够充分对废气进行净化,而不会导致废气进入外部及外部 气体进入内部影响其净化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框体;2-固定块;21-垫板;22-第一倾斜板;3-第一净化腔;31-第一过滤板; 32-第二过滤板;4-进气装置;41-第一定位块;42-第一定位轴;43-第一凹字框;44-第一本 体;441-第一通孔;442-第二通孔;443-密封环;45-进气管;46-进气管道;461-支撑柱; 47-密封圈;48-第三过滤板;49-第二倾斜板;5-固定装置;51-第一定位钩装置;511-第一 支撑块;512-第一支撑杆;513-顶靠杆;514-第一卡钩;52-卡扣块;53-第二定位钩装置; 531-第二卡钩;532-第二支撑杆;533-第二支撑块;6-第二净化腔;7-出气装置;71-第四过 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包括框体1、位于所述框体1内部的固 定块2、位于所述固定块2左右两侧的第一净化腔3、位于所述框体1上方的进气装置4、位 于所述进气装置4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5、位于所述框体1内部的第二净化腔6及位于所述 框体1下方的出气装置7。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框体1的左右两侧呈梯形,所述框体1的中间呈长方形,所述 框体1呈空心状,所述框体1中间部分的上下端为开口。所述固定块2呈长方体,所述固定 块2位于所述框体1内部的中心处。所述固定块2的上端设有一垫板21,所述垫板21的两 侧设有第一倾斜板22。所述垫板21呈长方体,所述垫板21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块2的上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22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倾斜板22的一端与所述垫板21的侧面 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净化腔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块2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净化腔3呈梯形,所述第一净化腔3的相互平行的较短的一边与所述固定块2的侧 面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废气与所述第一净化腔3较长的一边接触,使其对废气进行充分净化, 所述第一净化腔3内放置有净化材料。所述左侧第一净化腔3的左侧及右侧第一净化腔3的 右侧设有第一过滤板31,所述第一过滤板31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板31的一端与所述框 体1的左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净化腔3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过滤板31可以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板31设有四个,且左右两侧 各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净化腔3的上下表面设有第二过滤板32,所述第二过滤板32的一端 与所述框体1的上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板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净化腔3的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板32可以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板32设有四个, 且上下各设有两个。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进气装置4包括第一密封装置、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定 位块4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41下方的第一定位轴4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轴42下方的第一 凹字框43、位于所述第一凹字框43右侧的第一本体44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44下方的进气 管道46。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装置下方的进气管45、位于所述进气管45下端周围的密封圈47、 位于所述进气管45下方的第三过滤板48及位于所述第三过滤板48左右两侧的第二倾斜板 49。所述进气管45呈空心圆柱体,所述进气管45的下端穿过所述框体1上表面延伸至所述 框体1的内部,所述第三过滤板48位于所述框体1的内部,所述第三过滤板48的上表面与 所述进气管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49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倾斜板49倾斜的 角度与所述第一倾斜板22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二倾斜板49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过滤板48 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49位于所述框体1的内部。所述进气管45向上移动至最 高高度时,此时所述第二倾斜板49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1上内壁紧密接触,由于第二倾斜板 49与所述第三过滤板4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板48与所述进气管45固定连接,,从而使 得所述进气管45无法继续向上移动。所述密封圈47的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密封圈47的下 表面与所述框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47呈环形,且包围在所述进气管45下端 的周围,所述密封圈47与所述进气管45上下滑动连接。当所述进气管45向下移动至最低位 置时,所述第三过滤板48的下表面与所述垫板21的上表面紧密连接接触,所述左右两侧的 第二倾斜板49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左右两侧的第一倾斜板22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所述第一定位块41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定位轴4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定位轴42的直径 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块41的直径,所述第一定位轴4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定位块41的下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轴42穿过所述第一凹字框43的一端的上下表面,且延伸至其下方。 所述第一凹字框43呈凹字型,所述第一凹字框43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45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凹字框4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本体44的上方,当所述第一本体44向上移动到最 高位置时,所述第一本体4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凹字框43另一端的下表面紧密接触。所述 第一定位轴42穿过所述第一凹字框43的上下表面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本体44的位置。所述第 一本体4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本体44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一通孔441及位于所述第一 通孔441左侧的第二通孔442。所述第一通孔441与所述第二通孔44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 通孔441与所述第二通孔442上端设有一通道,所述通道呈水平状,所述通道使得所述第一 通孔441与所述第二通孔442相通。所述进气管道4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441连接,使得 所述进气管道46中的废气进入到所述第一通孔441内,所述进气管道46设有支撑柱461, 所述支撑柱46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461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进气管道46穿过所述支撑柱461的左右表面使得所述进气管道46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进 气管45的上端插入到所述第二通孔442内,所述进气管4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通孔442滑动 连接,所述进气管45上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通孔44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通道上表面 的左端设有密封环443,所述密封环443的下方正对所述进气管45的上表面,从而当所述进 气管45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密封环443上时,所述第一通孔441中的废气无法进入到进气管 45内,从而实现了密封效果。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第一定位钩装置5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钩51 右侧的卡扣块52及位于所述卡扣块52上方的第二定位钩装置53。所述第一定位钩装置51 包括第一支撑块5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51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5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512上方的顶靠杆513及位于所述顶靠杆513右侧的第一卡钩514。所述第一支撑块511的下 表面与所述框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12呈长条状,所述第一支撑杆512 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511的上端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512与所述第一支撑块 511可以相对旋转。所述顶靠杆513与所述第一支撑杆512垂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512 的上表面与所述顶靠杆5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杆513呈长条状。所述第一卡钩514 与所述顶靠杆513呈一定角度,本实施方式优选100至120度,所述第一卡钩514与所述顶 靠杆513一体成型。所述卡扣块52呈长方体,所述卡扣块52的右表面与所述进气管45的外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块5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呈三角形的凹槽521,所述顶靠杆513 的左端顶靠在所述卡扣块52下表面的凹槽521中,所述第一卡钩514卡扣在所述卡扣块52 的上表面的凹槽521中。所述第二定位钩装置53包括第二支撑块53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 533左侧的第二支撑杆532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32左侧的第二卡钩531,所述第二定位钩 装置53用于使得第一定位钩装置51固定在所述卡扣块52上。所述第二支撑块533呈长方体, 所述第二支撑块533的一表面与所述进气管4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32呈长 条状,所述第二支撑杆53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533的左端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支 撑杆532与所述第二支撑块533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二卡钩531呈钩状,所述第二卡钩531 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32一体成型。当所述第一卡钩514卡钩在所述卡扣块52上表面的凹槽 521中时,所示第二卡钩531卡扣在所述顶靠杆513的左端,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钩装置 51固定在所述卡扣块52上,从而使得所述进气管45处于最低位置而不会上升,从而有利于 其密封。所述第二净化腔6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净化腔6与所述框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净化腔6的内部装有净化材料,从而对废气进行净化。所述出气装置7与所述进气 装置4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出气装置7包括第二密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装置上方的 出气管及位于所述出气管内的第四过滤板71,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包括第二定位块、位于所述 第二定位块上方的第二定位轴、位于所述第二定位轴上方的第二凹字框、位于所述第二凹字 框右侧的第二本体及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上方的出气管道。所述出气装置7与所述进气装置4 唯一不同的结构在于所述出气装置7中的第四过滤板71位于所述出气装置7中的出气管的内 部,所述出气装置7的其他结构与所述进气装置4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本发明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工作时,首先将全麻醉废气通过进 气管道46接触,所述废气进入到所述第一通孔441内,然后通过通道进入到第二通孔442内, 然后进入到进气管45内,然后穿过所述第三过滤板48进入到所述框体1的内部,经过所述 框体1内部的第一过滤板31及第二过滤板32的过滤及第一净化腔3及第二净化腔6的净化 作用,充分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最后穿过第四过滤板71进入到出气装置7中,进而 排出。此时固定装置5中的顶靠杆513的左端顶靠在所述卡扣块52下表面的凹槽521中,所 述第一卡钩514顶靠在所述进气管45的外表面上,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钩装置51与所述卡扣 块52的位置相对固定。且此时所述第一本体44的上表面顶靠在第一凹字框43的一端的下表 面上。若需要停止使用时,首先向下按动所述第一定位块41,所述第一定位块41带动所述 第一定位轴42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定位轴42推动所述第一本体44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密封 环443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进气管45的上表面上,此时所述进气管道46中进来的空气无法 进入到所述进气管45中,然后通过第一定位轴42固定所述第一本体44的位置。然后将顶靠 杆513脱离所述卡扣块52下表面的凹槽521,向下移动所述进气管45,当其移动到最低位置 时,将第一卡钩514卡扣在所述卡扣块52上表面的凹槽521中,将第二卡钩531卡扣在所述 顶靠杆513的左端,从而使得第一定位钩装置51与所述卡扣块52的位置相对固定,然后当 框体1内部的废气全部经过净化且经过所述出气装置7排出后,将出气装置7中的密封装置 密封。至此,本发明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工作流程描述完毕。

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全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框体内部的固定块、位于固定块左右两侧的第一净化腔、位于框体上方的进气装置、位于进气装置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位于框体内部的第二净化腔及位于框体下方的出气装置,第一净化腔的左右侧及上下侧分别设有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进气装置包括第一密封装置、进气管、密封圈、第三过滤板及第二倾斜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钩装置、卡扣块及第二定位钩装置,第一定位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