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料筒仓.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4359864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2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82744.6

申请日:

2014.11.24

公开号:

CN104528212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88/54申请日:20141124|||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8/54; B65D88/64; B65D90/00

主分类号:

B65D88/54

申请人: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斌; 万军; 尹友中; 姜方宁; 张劲

地址:

41001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36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代理人:

唐轶; 吴贵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料筒仓,包括筒仓外筒和进料管,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第一分料管,所述第一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与所述进料管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第二分料管,所述第二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第二弧形段连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降低物料在储料筒仓内的自由降落高度,防止物料在筒仓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过高引起的离析。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储料筒仓,包括筒仓外筒和进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
第一分料管,所述第一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弧 形段与所述进料管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第二分料管,所述第二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第二弧 形段连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
第三分料管,所述第三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弧形段和第三出口段,所述第三弧 形段连接至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三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料管还包括第一直线段,所述 第二弧形段通过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和/或,所述第 三分料管还包括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三弧形段通过所述第二直线段连接至所述第二弧形段 的壁面上的出口。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位于所述 第一弧形段的中部,和/或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中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设置为平行于所述进料管, 和/或所述第二直线段设置为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段。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 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段的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喇叭口形状。

7.  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
物料降速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出 口段的出口中的至少一个的下方;
所述物料降速机构包括:集料锥,设置在所述筒仓外筒内部的集料筒内,所述集料锥 的上部开口的直径大于下部开口的直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降速机构还包括:
第一减速板,连接至所述集料锥并位于所述集料锥的上方;
和/或第二减速板,连接至所述集料锥并位于所述集料锥的下方。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
分流锥,设置在所述集料锥的下方,所述分流锥的上部开口的直径小于下部开口的 直径,且所述分流锥的上部开口的直径等于所述集料筒的外径,从而将所述集料筒包围 在其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料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锥在锥面上开设有多组分流孔, 每组所述分流孔在所述锥面的水平面投影的不同半径距离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开设。

说明书

说明书储料筒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存储和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料筒仓。
背景技术
干混砂浆是散体粉状和颗粒状材料混合均匀而成的混合物。干混砂浆储料筒仓是用于储 存、运输干混砂浆的装置。混合均匀的干混砂浆因不同物料特性的不同,在储存、运输、使 用过程中发生的粉体和颗粒物二次分离现象即为干混砂浆的离析。一般情况下,干混砂浆在 运动过程中都可能产生离析现象,若砂浆离析轻微,对干混砂浆的性能影响不大,但若干混 砂浆离析严重,则对干混砂浆的性能影响严重,会导致干混砂浆成品结构强度不足,成品不 合格,造成干混砂浆的浪费,甚至因建筑结构强度不足而引起重大建筑安全事故。由于干混 砂浆储料筒仓是干混砂浆的主要储存和运输设备,若储料筒仓设计不合理,极易导致干混砂 浆在储存和运输工程中发生严重离析,因此,储料筒仓的防离析设计非常重要。
干混砂浆的离析与物料的堆积特性、储料筒仓的结构设计、干混砂浆的进料和卸料方式 有关,其中储料筒仓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若设计不合理,则会引起干混砂浆在储料筒仓径 向和高度方向上的离析。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储料筒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 储料筒仓包括筒仓体1、集料圆筒2、进料管3、上分料管4、下分料管5、排气管6、喇叭口 7和卸料孔8等结构,由于物料分别通过上下间隔分布的上分料管4和下分料管5进入集料圆 筒2中,故该结构主要通过对物料进行分段式进料来防止物料离析。根据该结构,由于主要 采用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分料管输料来防止物料离析,并且由于具有一定速度的物 料具有较大惯性,物料会沿最便捷和阻力最小的管道进入筒仓内,因此,绝大部分物料都是 沿最顶端分料管进入筒仓,由于筒仓周向面积大,总体高度高,使得物料的防离析效果欠佳。 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料筒仓,通过降低物料在储料筒仓内的自由降落高度, 防止物料在筒仓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过高引起的离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料筒仓,包括筒仓外筒和进 料管,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
第一分料管,所述第一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弧形 段与所述进料管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第二分料管,所述第二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第二弧形 段连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
第三分料管,所述第三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弧形段和第三出口段,所述第三弧形 段连接至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三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料管还包括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二弧形段通过所述第一直线段连 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和/或,所述第三分料管还包括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三 弧形段通过所述第二直线段连接至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中部,和/或所述第二 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段设置为平行于所述进料管,和/或所述第二直线段设置为平行 于所述第一直线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段的出口中 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喇叭口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
物料降速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 段的出口中的至少一个的下方;
所述物料降速机构包括:集料锥,设置在所述筒仓外筒内部的集料筒内,所述集料锥的 上部开口的直径大于下部开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降速机构还包括:
第一减速板,连接至所述集料锥并位于所述集料锥的上方;
和/或第二减速板,连接至所述集料锥并位于所述集料锥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
分流锥,设置在所述集料锥的下方,所述分流锥的上部开口的直径小于下部开口的直径, 且所述分流锥的上部开口的直径等于所述集料筒的外径,从而将所述集料筒包围在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锥在锥面上开设有多组分流孔,每组所述分流孔在所述锥面的水平 面投影的不同半径距离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开设。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利用颗粒流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惯性特性,对物料进料 管路系统进行创新设计,通过改变物料的运动路径,使绝大部分物料先从位于最下面的分料 管流出,然后从位于上面的分料管流出,通过降低物料在储料筒仓内的自由降落高度,防止 物料在筒仓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过高引起的离析。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储料筒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料筒仓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料筒仓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料降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料筒仓在竖直方向上防离析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料筒仓在径向上防离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料筒仓,包括筒仓外筒和进料管, 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
第一分料管,所述第一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弧形 段与所述进料管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第二分料管,所述第二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第二弧形 段连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利用颗粒流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惯性特性,对物料进料 管路系统进行创新设计,通过改变物料的运动路径,使绝大部分物料先从位于最下面的分料 管流出,然后从位于上面的分料管流出,通过降低物料在储料筒仓内的自由降落高度,防止 物料在筒仓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过高引起的离析。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料筒仓的整体结构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的储料筒仓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料筒仓包括筒仓外 筒10、排气管20、集料筒30、物料降速机构40、分流锥50、进料管60、第一分料管70、第 二分料管80和第三分料管90。
其中,进料管60从筒仓外筒10的底部进入筒仓外筒10的内部,用于输送干混砂浆进入 该储料筒仓。第一分料管7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与进 料管60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第二分料管8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 二弧形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第二弧形段连接至第一分料管70的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 所述第二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由于第一分料管70通过第一弧形段与进料管60的出口相连接,物料在从进料管60的出 口排出后,会产生与进料管60有一定弧形转向的角度偏差,当物料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其 自身惯性的作用,在第一分料管70的弧形转向部分运动中,绝大部分物料将由第一出口段的 出口排出。
当物料填满筒仓中位于第一分料管70以下的空间后,第一分料管70将被堵塞,物料则 继续向上运动,经由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进入第二分料管80。第二分料管80具有类似 于第一分料管70的结构,同样地,绝大部分物料将由第二弧形段转向后,通过第二出口段的 出口排出。
由此,本发明主要利用颗粒流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惯性特性,对物料进料管路系统进 行创新设计,通过改变物料的运动路径,使绝大部分物料先从位于最下面的分料管流出,然 后从位于上面的分料管流出,通过降低物料在储料筒仓内的自由降落高度,防止物料在筒仓 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过高引起的离析。
此外,第二分料管80还可以包括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二弧形段通过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 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一直线段可以平行于进料管60,从而有利于在允 许物料流入的情况下引导物料快速流动。
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中部,从而所述第一直线段 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中部,在第一分料管70未被堵塞的情况下,由于物料自身惯性的作 用,当物料在弧形管路中流动时,大部分物料会沿着该弧形管路的既有路线前进,而难以通 过转折度最大的中部出口进入第一直线段,有利于促使大部分物料经由第一分料管70排出, 避免过多物料流向第二分料管80。所述第一出口段或第二出口段的出口可以设计为喇叭口形 状,用于在排出物料时,通过增大出口处的截面积,对流出的物料起到降速作用。
参见图2和图3,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第三分料管90,所述第三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 第三弧形段和第三出口段,所述第三弧形段连接至第二分料管80的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 口,所述第三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
第三分料管90还可以包括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三弧形段通过所述第二直线段连接至第二 分料管80的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类似的,所述第二直线段也可以平行于第一直线段。 并且,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中部,从而所述第二直线 段连接在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中部,在第一分料管70已被堵塞但第二分料管80未被堵塞的情 况下,有利于促使大部分物料经由第二分料管80排出,避免过多物料流向第三分料管90。所 述第三出口段的出口也可以设计为喇叭口形状,
第三分料管90具有类似于第二分料管80的结构,其与第二分料管80之间的连接也类似 于第二分料管80与第一分料管70之间的连接。由此,构成了三段式的分料管结构,在筒仓 外筒10的整体高度较高时,有利于防止物料在筒仓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过高引起的离析。 当然,分料管结构的段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并不限于两段式或三段式,也可以采用多 于三段的分料管结构,其中位于上端的分料管结构均类似于第二分料管80的结构。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储料筒仓还可以包括集料筒30,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出口、 所述第二出口段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段的出口均可以位于集料筒30内,从而防止排出的物 料扩散而引起离析。集料筒3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卸料孔,允许物料通过这些卸料孔从集料 筒30中流出。
如图2-图4所示,所述储料筒仓还可以包括物料降速机构40,其位于所述第一出口段的 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的出口或所述第三出口段的出口的下方。物料降速机构40既可以设置 在集料筒30内,也可以设置在筒仓外筒10内部的其他位置。物料降速机构40的数量可以对 应于分料管的数量。
物料降速机构40可以包括集料锥41,其上部开口的直径大于下部开口的直径,即集料锥 41的内部空间成倒置的圆锥台形状。当物料从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的出 口或所述第三出口段的出口落下后,从集料锥41的上部开口进入集料锥41中,然后撞击到 集料锥41的侧壁内表面,最后从集料锥41的下部出口落下,由此对物料进行了降速。集料 锥41例如可以通过第一支架42连接至集料筒30。
如图4所示,物料降速机构40还可以包括第一减速板43和第二减速板45。其中,第一 减速板43位于集料锥41的上方,并可以通过第二支架44连接至集料锥41。第二减速板45 位于集料锥41的下方,并可以通过第三支架46连接至集料锥41。当然第一减速板43和第 二减速板45也可以分别通过第二支架44和第三支架46连接至集料筒30。
由此,物料落下后,可以首先同第一减速板43碰撞以实现第一次降速,然后落入集料锥 41中进行第二次降速,最后继续下落与第二减速板45碰撞以实现第三次降速。第一减速板 43和第二减速板45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降速需要进行调整。此外,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减 速板43或第二减速板45。
本发明通过在分料管的出口下方设置物料降速机构,使得进入筒仓内部的物料速度急剧 降低,从而有效降低不同物性物料间的速度差,从而极大削弱了物料的离析程度。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所述储料筒仓还可以包括分流锥50,其可以位于对应的集料 锥41的下方,从而有利于将未通过集料锥41的物料进行进一步分散流动。分流锥50的上部 开口的直径小于下部开口的直径,即其内部空间为圆锥台形状,其上部开口的直径可以等于 集料筒30的外径,从而适于将集料筒30包围在分流锥50中。分流锥50的数量可以对应于 物料降速机构40的数量。
分流锥50在锥面上开设有多组分流孔,每组分流孔在锥面的水平面投影的不同半径距离 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开设,使得锥面在不同半径距离上都有落料口,实现对物料进行圆周径 向方向上的全方位分流。该分流孔可以为弧形条形孔,该弧形条形孔的周向长度沿远离分流 锥50的中心的方向递增。
由此,当物料从集料锥41的边缘和集料筒30之间的空隙流出,然后从集料筒30的侧壁 上的卸料孔分散流出后,在分流锥50的作用下,在集料筒30整个周向上沿筒仓外筒10的径 向方向再一次分散流动并最终向下流动到筒仓底部,并且由于分流锥50上开设多组分流孔, 使物料在径向方向不同半径距离上均匀地分成多股料流进行自由降落,防止物料由某一点或 几点降落引起的物料在筒仓径向方向上扩散距离过大引起的径向离析。
根据前述结构,物料在储料筒仓中,通过多段分料管集料、物料降速装置减速、集料筒 分流加分流锥二次分流作用下,物料最终均匀地进入储料筒仓内,完成干混物料的储存和运 输作业。
本发明通过降低物料在筒仓内的沉降高度,降低不同物料间的速度差,以及降低物料在 筒仓内径向方向的径向扩散距离,即通过“三降”多重防离析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物料的离 析。
前面根据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储料筒仓,但该储料筒仓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中所述的 部件和/或连接关系。例如,分料管结构不限于二段式或三段式,也可以设置为多于三段;除 了集料锥之外,物料降速机构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实现物料降速作用的机构和/或部件;物料 降速机构和分流锥的数量可以对应于分料管结构的段数设置,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 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储料筒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储料筒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储料筒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储料筒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料筒仓.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料筒仓,包括筒仓外筒和进料管,所述储料筒仓还包括:第一分料管,所述第一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与所述进料管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第二分料管,所述第二分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第二弧形段连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用于将物料排出。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降低物料在储料筒仓内的自由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