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熔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应熔墨器.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5771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24 C N 1 0 4 0 5 7 7 1 1 A (21)申请号 201410090277.8 (22)申请日 2014.03.12 13/849078 2013.03.22 US B41J 2/175(2006.01) (71)申请人施乐公司 地址美国康涅狄格州 (72)发明人 MA阿特伍德 TP福利 DA古特贝勒特 FB塔玛兹戈麦斯 (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代理人李献忠 (54) 发明名称 感应熔墨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熔化装置,所述熔化装置通 过将交流电流穿过。
2、以围绕外壳的线圈布置的电导 体而将固体墨水熔化成液体墨水。液体墨水从储 存器、通过滑阀布置传到第一和第二室中。滑阀 布置一次只允许液体墨水进入一个室。当第一室 被填充时,压力施加到第二室。施加到第二室的 压力将第二室中的液体墨水推动通过过滤器和出 口。当第一室填充到预定水平时,压力不再施加到 第二室并且施加到第一室。施加到第一室的压力 移动滑阀布置以阻塞第一室。当压力施加到第一 室时,第二室填充有液体墨。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8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8页 (10)申。
3、请公布号 CN 104057711 A CN 104057711 A 1/1页 2 1.一种固体喷墨打印机中用于熔化相变墨水的熔化组件,其包括: 与周围环境热绝缘的多个熔化装置,所述多个熔化装置的每个熔化装置包括: 基本上由铁质材料组成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入口、出口、与所述入口流体地连通的储 存器以及与所述储存器和所述出口流体地连通的一对室; 以围绕所述外壳的多个环配置的电导体; 与所述外壳内的所述一对室流体连通的压力源; 定位在所述一对室和所述储存器之间的第一阀,所述第一阀配置成选择性地操作以使 熔融相变墨水能够流动到所述一对室中;以及 定位在所述压力源和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室的每一个之间的一对。
4、压力入口,所述压力入 口配置成选择性地操作以使来自所述压力源的加压流体能够进入所述外壳并且将熔融相 变墨水从所述室推动到所述出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组件,所述第一阀还配置成一次只允许熔融相变墨水流 动到所述一对室中的一个室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组件,所述第一阀还配置成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组件,其还包括: 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一对室中的至少一个室内以生成指 示所述至少一个室内的液体相变墨水的量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化组件,其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和所述压力源,所述控制器 配置成从。
5、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接收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室内的液体相变墨水的量的信号,并 且响应超出预定阈值的信号,操作所述压力源以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组件,所述储存器还包括: 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布置成提供加热表面区域以熔化相变墨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组件,所述一对室中的每个室还包括: 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布置成提供加热表面区域以熔化相变墨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组件,每个熔化装置还包括: 电能的交流源,所述电能的交流源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电导体以使交流电流穿过所述 电导体并且产生电磁场,所述电磁场与所述外壳的铁质材料相互作用以将所述铁质材料加 热。
6、到使所述外壳内的相变墨水能够熔化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熔化组件,其还包括: 至少一个热敏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热敏电阻定位在所述外壳内以生成指示所述外壳内 的温度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熔化组件,其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热敏电阻和所述电能的交流源,所 述控制器配置成从所述至少一个热敏电阻接收指示所述外壳内的温度的信号,并且响应来 自所述至少一个热敏电阻的信号小于预定阈值将所述电能的交流源耦合到所述电导体。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57711 A 1/8页 3 感应熔墨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熔化相变墨水的机器,并且具体。
7、地涉及使用感应加热熔化相变 墨水的机器。 背景技术 0002 图8描绘现有技术的连续卷幅(web)喷墨打印机80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打印机 800执行用于在连续介质卷幅上打印的过程。连续卷幅喷墨打印机800包括二十个打印模 块880-899、控制器828、存储器829、引导辊815、引导辊816、预热辊818、顶辊820、调平辊 822、张力传感器852A-852B、854A-854B和856A-856B以及速度传感器,例如编码器860、862 和864。打印模块880-899沿着介质路径P顺序地定位并且形成从第一打印模块880到最 后打印模块899的打印区域以便当打印介质814移动经过打印。
8、模块时在打印介质814上形 成图像。介质卷幅移动通过由辊815和816、预热辊818、顶辊820和调平辊822引导的介 质路径P。加热板819沿着路径邻近辊815被提供。在图6中,顶辊820是“惰”辊,意味着 辊响应接合移动介质卷幅814而旋转,但是否则与打印系统800中的任何马达或其它驱动 机构脱耦。预热辊818、顶辊820和调平辊822均是将介质卷幅814接合在它的表面的一部 分上的主动辊的例子。刷式清洁器824和接触辊826位于介质路径P的一个端部834上。 加热器830和展延器832位于介质路径P的相对端836。 0003 打印系统800的各种子系统、部件和功能的操作和控制借助于控制器。
9、828和存储 器829执行。特别地,控制器828监测介质卷幅814的速度和张力并且确定来自打印模块 880-899的墨滴喷射的定时。控制器828可以用执行编程指令的通用或专用可编程处理器 实现。 0004 如图8中所示,打印模块880-899的每一个包括跨过介质卷幅的第一部段和介质 卷幅的第二部段的宽度布置的打印头的阵列。打印头的阵列中的每个打印头中的喷墨器配 置成将墨滴喷射到介质卷幅814的第一和第二部段的预定位置上。为了为打印模块中的打 印头提供墨水以喷射到连续卷幅814上,固体墨水输送系统接收固体形式的相变墨水,例 如团粒或墨锭,并且然后将固体墨水输送到熔化组件,在所述熔化组件处固体相变。
10、墨水被 加热到足以熔化固体相变墨水的温度。熔融相变墨水然后被输送到储存器,并且随后输送 到打印头模块中的打印头以便喷射到卷幅814的表面上。一旦固体墨熔化,墨水保持在一 定温度,所述温度保持墨水的液态以允许由模块880-899的打印头中的喷墨喷射器喷射墨 水,同时保持足够的粘性以允许墨水附着到卷幅814的表面。在使用固体墨水产生图像的 打印机中,以更快速地和能量高效地产生液体墨水的方式熔化墨水是理想目标。 发明内容 0005 已开发一种用于熔化固体喷墨打印机中的相变墨水的熔化组件。所述熔化组件包 括与周围环境热绝缘的多个熔化装置。每个熔化装置包括基本上由铁质材料组成的外壳。 所述外壳包括入口、。
11、出口、与所述入口流体地连通的储存器以及与所述储存器和所述出口 说 明 书CN 104057711 A 2/8页 4 流体地连通的一对室。每个熔化装置也包括以围绕所述外壳的多个环配置的电导体。每个 熔化装置也包括与所述外壳内的所述一对室流体连通的压力源以及定位在所述一对室和 所述储存器之间的第一阀。所述第一阀配置成选择性地操作以允许熔融相变墨水流动到所 述一对室中。每个熔化装置也包括定位在所述压力源和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室的每一个之间 的一对压力入口。所述压力入口配置成选择性地操作以允许来自所述压力源的加压流体进 入所述外壳并且将来自所述室的熔融相变墨水推动到所述出口中。 附图说明 0006 图1是。
12、包括外壳和电导体的熔化装置的前视透视图。 0007 图2是图1的熔化装置的前视横截面图。 0008 图3是图1的熔化装置的侧视透视横截面图。 0009 图4是图1的熔化装置的一部分的后视横截面图。 0010 图5是处于第一位置的图1的熔化装置的阀布置的前视横截面图。 0011 图6是处于第二位置的图1的熔化装置的阀布置的前视横截面图。 0012 图7是包括图1的熔化装置的熔化组件的前视平面图。 0013 图8是现有技术的连续卷幅喷墨打印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图1是用于相变墨水打印机、例如图8中所示的打印机800中的熔化装置100的 示意图。熔化装置100包括外壳104、电导体。
13、108、交流电流(AC)源112、温度控制器114、 压力源116和压力控制器118。外壳104基本上由铁质材料、例如模铸钢组成。电导体108 配置成作为单环感应线圈环绕或围绕外壳104。AC源112通过开关110可操作地连接到电 导体108,所述开关由控制器114操作以选择性地将交流电流耦合到电导体108。因此,温 度控制器114调节通过导体108的交流电流的流动。压力源116通过阀122可操作地连接 到外壳104内的两个加压室,所述阀由压力控制器118操作以选择性地加压加压室并且调 节外壳104内的空间的加压。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器114和压力控制器118包 括在单个操作控制器中。。
14、温度控制器114和压力控制器118分别连接到AC源112和压力 源116以选择性地启动每个源。 0015 外壳104包括一对压力端口144、固体墨水入口148和熔融墨水出口152。每个压 力端口144配置成与可操作地连接到阀122的管道146配合以允许加压空气进入外壳104 内的两个加压室中的一个。固体墨水入口148配置成接收固体相变墨水并且将固体墨水输 送到外壳104中的固体墨水供应室154(图2)中。熔融墨水出口152配置成从外壳104内 的加压室释放熔融相变墨水。 0016 现在参见图2,描绘沿着图1中的虚线2-2获得的熔化装置100的横截面。如图所 示,外壳104还包括熔化室156、滑。
15、阀布置160(在图5和图6中显示)、第一加压室164、第 二加压室168、过滤器172和收集区域176。熔化室156与固体墨水供应室154相邻并且与 之流体连通。第一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与熔化室156相邻并且与之流体连通。滑 阀布置160(在图5和图6中显示)定位在第一加压室164、第二加压室168和熔化室156 内。过滤器172与第一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相邻并且与之流体连通。收集区域 说 明 书CN 104057711 A 3/8页 5 176与过滤器172并且与熔融墨出口152相邻并且与之流体连通。 0017 更具体地,熔化室156通向固体墨水供应室164以允许固体相变。
16、墨水重力馈送远 离入口148并且允许固体相变墨水分散并且自由流动到熔化室156中。熔化室156包括滑 阀区域196(在图3和图4中显示)、底表面200、第一多个翅片204、第二多个翅片208和 分流器210。底表面200朝着滑阀区域196向下倾斜。第一多个翅片204和第二多个翅片 208从熔化室156的底表面200向上并且大致垂直地延伸,但是不完全延伸到固体墨供应室 154。第一多个翅片204的每个翅片平行于第一多个翅片204的其它翅片布置。类似地,第 二多个翅片208的每个翅片平行于第二多个翅片208的其它翅片布置。在至少一个实施例 中,第一多个翅片204的翅片也平行于第二多个翅片208的翅。
17、片布置。分流器210定位成 分流通过开口148进入室156的固体墨水单元以撞到第一或第二多个翅片。 0018 第一多个翅片204的翅片彼此间隔开使得从固体墨水供应室154接收的固体相变 墨水能够在第一多个翅片204的每个翅片之间分散并且自由流动。类似地,第二多个翅片 208的翅片彼此间隔开使得从固体墨水供应室154接收的固体相变墨水能够在第二多个翅 片208的每个翅片之间分散并且自由流动。另外,第一多个翅片204通过间隙212与第二 多个翅片208间隔开。间隙212与滑阀区域196(在图3和图4中显示)大致对准并且布 置成使得收集在熔化室156的底表面200上的熔融相变墨水沿着底表面200重力。
18、馈送到间 隙212并且表面200朝着滑阀区域196倾斜以允许熔融墨水流动到滑阀布置160(在图5 和图6中显示)中。 0019 第一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彼此并排布置、通过中间隔板216彼此分离并 且彼此大致相同。第一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布置在熔化室156之下并且经由滑阀 布置160与熔化室流体连通以经由重力馈送滑阀布置160接收来自熔化室156的熔融相变 墨水。 0020 第一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的每一个具有顶表面220、外壁224、滑阀区域 228(在图3和图3中显示)和多个翅片232。第一加压室164的顶表面220和第二加压室 168的顶表面220与熔化室15。
19、6的底表面200成一体地形成。第一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 室168的每一个的多个翅片232从顶表面220向下并且大致垂直地延伸,但是不完全延伸 到过滤器172。第一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的外壁224与中间隔板216大致平行地 布置。第一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中的多个翅片232从外壁224延伸到中间隔板 216并且大致垂直于外壁224和中间隔板216布置。 0021 第一加压室164的多个翅片232的翅片彼此间隔开使得经由滑阀布置160从熔化 室156接收的熔融相变墨水能够在多个翅片232的每个翅片之间分散并且自由流动。类似 地,第二加压室168的多个翅片232的翅片彼此间隔开使。
20、得经由滑阀布置160从熔化室156 接收的熔融相变墨水能够在多个翅片232的每个翅片之间分散并且自由流动。另外,第一 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两者通向过滤器172从而当压力施加到第一加压室164和第 二加压室168时允许熔融相变墨水离开第一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并且通过过滤器 172。通过改变由电导体中的AC电流生成的电磁场加热加压室中的翅片以将熔融墨水保持 在适当温度。 0022 现在参见图3,描绘沿着图1中的虚线3-3获得的熔化装置100的横截面以更清楚 地示出外壳104内的特征。仅仅外壳104的第二加压室168在图3中可见。然而第一加压 说 明 书CN 104057711 。
21、A 4/8页 6 室164与第二加压室168大致相同。因此,第二加压室168的特征的描述也适用于第一加 压室164。如图所示,第二加压室168具有与滑阀区域228相对布置的通过壁224的压力入 口236并且多个翅片232插入压力入口236和滑阀区域228之间。 0023 压力入口236延伸通过外壳104到达压力端口144,因此第二加压室168经由压力 端口144和压力入口236与阀122(在图1中显示)流体连通。滑阀区域228配置成可移 动地接收滑阀布置160(在图5和图6中显示)的至少一部分。多个翅片232基本上由与 外壳104相同的材料组成。 0024 现在参见图4,描绘沿着图1中的虚线4。
22、-4获得的外壳104的横截面以更清楚地 示出外壳104内的特征。如图所示,滑阀布置160布置在熔化室156的滑阀区域196、第一 加压室164的滑阀区域228和第二加压室168的滑阀区域228内。滑阀布置160包括阀 室264、第一进入管道268、第一差动管道270、第二进入管道272、第二差动管道274和滑阀 276。阀室264水平地延伸通过进入和差动管道以允许滑阀在阀室内平移。第一进入管道 268与熔化室156、阀室264和第一加压室164流体连通。第二进入管道272与熔化室156、 阀室264和第二加压室168流体连通。第一差动管道270与阀室264和第一加压室168流 体连通。第二差动。
23、管道274与阀室264和第二加压室168流体连通。当滑阀276如图5中 所示定位在阀室264中时,滑阀布置160处于第一位置。当滑阀276如图6中所示定位在 阀室264中时,滑阀布置160处于第二位置。 0025 参见图5和图6,显示滑阀布置160的横截面图的示意图以更清楚地示出滑阀布置 160的特征。阀室264大致成形为圆柱形腔孔,其具有第一止挡件266a、第二止挡件266b、 阀室轴线280、阀室直径284和阀室长度288。阀室264通过第一加压室164的滑阀区域 228和第二加压室168的滑阀区域228形成使得阀室轴线280大致垂直于中间隔板216布 置。第一止挡件266a从第一加压室1。
24、64的滑阀区域228和熔化室156的滑阀区域196延 伸并且朝着阀室轴线280向内突出。类似地,第二止挡件266b从第二加压室168的滑阀区 域228和熔化室156的滑阀区域196延伸并且朝着阀室轴线280向内突出。 0026 第一进入管道268大致成形为具有第一进入管道直径290和第一进入管道轴线 292的腔孔。第一进入管道268通过熔化室156的底表面200形成并且延伸到阀室264中 使得第一进入管道轴线292大致垂直于阀室轴线280。第一进入管道268经由阀室264将 熔化室156流体地连接到第一加压室164。类似地,第二进入管道272大致成形为具有第 二进入管道直径294和第二进入管道。
25、轴线296的腔孔。第二进入管道272通过熔化室156 的底表面200形成并且延伸到阀室264中使得第二进入管道轴线296大致垂直于阀室轴线 280。第二进入管道272经由阀室264将熔化室156流体地连接到第二加压室168。第一进 入管道轴线292和第二进入管道轴线296沿着阀室轴线280彼此间隔开距离300。 0027 滑阀276大致成形为具有阀芯长度304的阀芯。阀芯长度304小于阀室长度288 以允许滑阀276在阀室264内沿着阀室轴线280移动。滑阀276包括具有基部直径的基部 圆柱308,具有第一台肩直径320、第一台肩长度324和第一台肩外面326的第一台肩316, 以及具有第二台。
26、肩直径332、第二台肩长度336和第二台肩外面338的第二台肩328。基部 直径312小于第一台肩直径320和第二台肩直径322。第一台肩直径320与第二台肩直径 332大致相同。滑阀276配置成紧密地配合在阀室264内,但是仍然在压力下在室264内滑 动。因此,第一台肩直径320和第二台肩直径332略小于阀室直径284。 说 明 书CN 104057711 A 5/8页 7 0028 第一台肩长度324与第二台肩长度336大致相同。滑阀276尺寸确定成并且配置 成使得当第一台肩316与第一进入管道268对准时,第二台肩328不与第二进入管道272 对准。更具体地,第一台肩长度324比第一进入。
27、管道直径290长使得当滑阀布置160处于 第一位置(在图5中显示)时,第一台肩316与第一进入管道268对准,并且第一台肩316 完全阻止熔化室156和第一加压室164之间的流体连接。类似地,第二台肩长度336比第 二进入管道直径294长使得当滑阀布置160处于第二位置(在图6中显示)时,第二台肩 328与第二进入管道272对准,并且第二台肩328完全阻止熔化室156和第二加压室168之 间的流体连接。另外,阀芯长度304比距离300大使得当滑阀布置160处于第一位置(在 图5中显示)时,第一台肩316与第一进入管道268对准,并且第二台肩328不与第二进入 管道272对准。类似地,当滑阀布置。
28、处于第二位置(在图6中显示)时,第二台肩328与第 二进入管道272对准,并且第一台肩316不与第一进入管道268对准。因此,一次只有第一 加压室164和第二加压室168中的一个与熔化室156流体连通。 0029 返回图4,过滤器172与第一加压室164(在图2中显示)和第二加压室168相邻 并且与之流体连通以接收来自第一加压室164(在图2中显示)和第二加压室168的液体 相变墨水。过滤器172邻接中间隔板216使得第一加压室164在过滤器172处不与第二加 压室168流体连通。过滤器172由具有这样的孔隙率的材料组成,该孔隙率阻止无辅助的 流体通过过滤器172。换句话说,当流体收集并且停留。
29、在过滤器172上时,过滤器172阻止 流体并且用作基本无孔屏障。然而,当附加压力施加到流体时,过滤器172用作多孔屏障并 且变形以允许流体通过。 0030 返回图2,收集区域176与过滤器172相邻并且与之流体连通以接收来自过滤器 172的经过滤的液体相变墨水。收集区域176也与出口152相邻并且与之流体连通以从收 集区域176并且从外壳104排出经过滤的液体相变墨水。当压力施加到收集区域176时,收 集区域176中的包括液体相变墨水的流体通过出口152排出并且不通过过滤器172返回。 0031 在操作中,首先参见图1,当开始打印操作时,温度控制器114将信号传输到AC源 112以生成交流电流。
30、。温度控制器114也操作开关110以将AC源112连接到电导体108从 而将交流电流提供给电导体108或断开。当开关110将AC源112连接到电导体108时,当 交流电流穿过电导体108时由螺旋电导体108围绕的外壳104受到由导体生成的变化电磁 场。由于外壳104基本上由铁质材料组成,因此变化电磁场在外壳和翅片中产生涡电流,当 所述涡电流克服外壳104和翅片204、208和232的铁质材料内的电阻时它们生成热。因此, 交流电流将外壳104以及由与外壳104相同的铁质材料制造的外壳104内的所有部件加热 到均匀预定温度。预定温度大于相变墨水的熔化温度。预定温度例如为大约115摄氏度。 0032。
31、 温度传感器(未显示)配置成检测外壳104和/或由与外壳104相同的铁质材料 制造的外壳104内的部件的温度并且将检测温度传输到温度控制器114。温度传感器例如 可以是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例如可以整合到外壳104中、熔化室156中或第一多个翅片 204或第二多个翅片208(在图2中显示)中的翅片中。当从温度传感器传输到温度控制器 114的检测温度小于预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114操作开关110以将AC源112连接到电导 体108从而加热外壳104和部件。当从温度传感器传输到温度控制器114的检测温度大于 预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114操作开关110以将AC源112从电导体108断开从而停止加热 外。
32、壳104和部件。 说 明 书CN 104057711 A 6/8页 8 0033 现在参见图3,固体相变墨水通过入口148被推动到外壳104中。固体相变墨水穿 过入口148并且进入固体墨水供应室154。推动固体相变墨水通过入口148的压力与重力 一起导致固体相变墨水从固体墨水供应室154移动到熔化室156中,其中固体相变墨水在 第一多个翅片204和第二多个翅片208之间自由分散并且移动。由于第一多个翅片204和 第二多个翅片208与外壳104一起被加热到预定温度,因此接触并且围绕熔化室156内的 第一多个翅片204和第二多个翅片208移动的相变墨水被加热到大于它的熔化温度的温度 并且熔化成液体。
33、相变墨水。液体相变墨水积累在熔化室156的底表面200上并且朝着滑阀 区域196重力馈送。 0034 接着,返回图1,压力控制器118将信号传输到压力源116以生成压力。压力控制 器118也操作阀122以将压力源116所生成的压力经由相应的管道146供应到第一加压室 164(在图2中显示)或第二加压室168。通过将压力源116所生成的流体、例如空气传输 通过相应的管道146、通过相应的压力端口144和通过相应的压力入口252进入相应的室 164或168,阀122将压力施加到第一加压室164(在图2中显示)和第二加压室168(在图 3中显示)中的一个。 0035 作为例子,滑阀布置160在第一位。
34、置(在图5中显示)开始。当滑阀布置160处 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加压室164不与熔化室156流体连通,原因是第一进入管道268由第一 台肩316阻塞。然而第二加压室168经由第二进入管道272和阀室264与熔化室156流体 连通。在熔化室的底表面200上的液体相变墨水通过第二进入管道272重力馈送到第二加 压室168中。液体相变墨水在第二加压室168内的多个翅片232(在图3中显示)之间自 由移动和分散,并且积累和停留在过滤器172(在图2中显示)上。由于多个翅片232基本 上由与外壳104相同的铁质材料组成,因此液体相变墨水保持在预定温度并且因此保持液 态。 0036 在第二加压室168填充液。
35、体相变墨水的同时,压力控制器118(在图1中显示)通 过操作阀122以经由相应的管道146(在图1中显示)将压力源116所生成的流体传输到 第一加压室164,从而将压力施加到第一加压室164(在图2中显示)。压力进入第一加压 室164、在滑阀276之下进入第一进入管道268并且穿过第一差动管道270以填充在第一台 肩316的左边的阀室264。因此,压力施加到第一台肩外面326并且在阀室264内向右推动 滑阀276。滑阀276通过第一台肩316与第一止挡件266a的接触在其向右运动上被限制。 当滑阀276在阀室264内向右定位时,第一进入管道268由第一台肩316阻塞。因此,施加 到第一加压室1。
36、64的压力的唯一出口是通过过滤器172。因此,由阀122(在图1中显示) 施加的压力推动液体相变墨水穿过过滤器172(在图3中显示)并且进入收集区域176。由 阀122(在图1中显示)施加的压力还将收集区域176中的经过滤的液体相变墨水通过出 口152喷射到液体墨水输送系统(未显示)中以将墨水输送到打印头、例如打印头28(在 图8中显示),由此排空第一加压室164。 0037 当第一加压室164被排空时,第二加压室168继续填充液体相变墨水。当第二加 压室168中的液体相变墨水的量达到预定量时,第二加压室168中的液位传感器(未显示) 将信号传输到压力控制器118(在图1中显示)。液位传感器例。
37、如可以整合到第二加压室 168的外壁224(在图2中显示)中或第二加压室168内的多个翅片232(在图3中显示) 中。在本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配置成检测正在填充的室中的液体相变墨水的量何时达到 说 明 书CN 104057711 A 7/8页 9 预定最大量。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可以配置成检测正被排空的室中的液体相 变墨水的量何时达到预定最小量。 0038 当第二加压室168中的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压力控制器118时,压力控制器 118停止操作阀122(在图1中显示)将压力源116(在图1中显示)所生成的压力施加到第 一加压室164,并且开始操作阀122以将压力源116所生成的压力。
38、施加到第二加压室168。 如图5中所示,由于第一止挡件266a防止滑阀276一直移动到阀室264的右侧,因此阀室 264内的第二台肩外面338暴露于施加到第二加压室168中并且因此施加到第二差动管道 274中的压力。当阀122通过将流体传输到第二加压室168而施加压力时,压力经由第二差 动管道274施加到第二台肩外面338。将压力施加到第二台肩外面338在阀室264内向左 推动滑阀276。 0039 如图6中所示,滑阀276通过第二台肩316与第二止挡件266b的接触在其向左运 动上被限制。当滑阀276在阀室264内向左定位时,滑阀布置160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第二 进入管道272由第二台肩328。
39、阻塞,同时第一进入管道170不再由第一台肩316阻塞。因 此,当滑阀布置16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加压室164经由第一进入管道268和阀室264与 熔化室156流体连通,并且熔化室156的底表面200上的液体相变墨水通过第一进入管道 268重力馈送到第一加压室164中。液体相变墨水在第一加压室164内的多个翅片232(在 图2中显示)之间自由移动和分散,并且积累和停留在过滤器172(在图2中显示)上。由 于多个翅片232基本上由与外壳104相同的铁质材料组成,因此液体相变墨水保持在预定 温度并且因此保持液态。 0040 在第一加压室164填充液体相变墨水的同时,压力控制器118(在图1中显示)。
40、通 过操作阀122以经由相应的管道146(在图1中显示)将压力源116所生成的流体传输到 第二加压室168,从而将压力施加到第二加压室168(在图2中显示)。压力进入第二加压 室168、在滑阀276之下进入第二进入管道272并且穿过第二差动管道274以填充在第二台 肩328的左边的阀室264。因此,压力施加到第二台肩外面338并且在阀室264内向左推动 滑阀276。滑阀276通过第二台肩328与第二止挡件266b的接触在其向左运动上被限制。 当滑阀276在阀室264内向左定位时,第二进入管道272由第二台肩328阻塞。因此,施加 到第二加压室168的压力的唯一出口是通过过滤器172。因此,由阀。
41、122(在图1中显示) 施加的压力推动液体相变墨水穿过过滤器172(在图3中显示)并且进入收集区域176。由 阀122(在图1中显示)施加的压力还将收集区域176中的经过滤的液体相变墨水通过出 口152喷射到液体墨水输送系统(未显示)中以将墨水输送到打印头28(在图8中显示), 由此排空第二加压室168。 0041 当第二加压室168被排空时,第一加压室164继续填充液体相变墨水。当第一加 压室164中的液体相变墨水的量达到预定量时,第一加压室164中的液位传感器(未显示) 将信号传输到压力控制器118(在图1中显示)。液位传感器例如可以整合到第一加压室 164的外壁224(在图2中显示)中或。
42、第一加压室164内的多个翅片232中。在本实施例 中,液位传感器配置成检测正在填充的室中的液体相变墨水的量何时达到预定最大量。然 而在替代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可以配置成检测正被排空的室中的液体相变墨水的量何时 达到预定最小量。 0042 当第一加压室164中的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压力控制器118时,压力控制器 说 明 书CN 104057711 A 8/8页 10 118停止操作阀122(在图1中显示)将压力施加到第二加压室168,并且再次操作阀122 以将压力施加到第一加压室164。 0043 因此,熔化装置100在熔化室156(在图1中显示)中将固体相变墨水熔化成液体 相变墨水并且通过第。
43、一加压室164(在图2中显示)和第二加压室168(在图2中显示)中 的一个将液体相变墨水连续地传到打印头28(在图8中显示)。以该方式,熔融相变墨水的 可靠供应被提供给打印模块中的打印头,允许更高效地执行打印操作。另外,每次较少的液 体相变墨水保留在室中,允许液体相变墨水的更高效和更均匀加热和温度保持。与现有技 术的熔化装置相比,增加的效率又允许熔化装置100更小并且更紧凑地配置。 0044 如图7中所示,熔化组件400包括布置在板404上的多个熔化装置100a、100b、 100c、100d。熔化装置100a-100d的每一个配置成接收用于打印过程中的不同颜色的固体 相变墨水。例如,熔化装置。
44、100a接收青色固体相变墨水,熔化装置100b接收黄色固体相变 墨水,熔化装置100c接收品红色固体相变墨水,并且熔化装置100d接收黑色固体相变墨 水。在如上所述加热并且过滤墨水之后,熔化装置100a-100d将相应颜色的熔融相变墨水 输送到喷射该颜色的墨水的打印头模块中的打印头。在替代实施例中,熔化组件400可以 包括多于或少于四个的熔化装置。 说 明 书CN 104057711 A 10 1/8页 11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7711 A 11 2/8页 12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7711 A 12 3/8页 13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7711 A 13 4/8页 14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7711 A 14 5/8页 15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7711 A 15 6/8页 16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7711 A 16 7/8页 17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7711 A 17 8/8页 18 图8现有技术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7711 A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