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353553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4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21634.7

申请日:

2014.07.04

公开号:

CN104108216A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B32B 27/08合同备案号:2018320000039让与人:常州大学受让人: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申请日:20140704申请公布日:20141022授权公告日:20160224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8030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32B 27/08申请日:20140704|||公开

IPC分类号:

B32B27/08; B32B27/36; C08F293/00; C08F299/08

主分类号:

B32B27/08

申请人:

常州大学

发明人:

张洪文; 陆枫潇; 常舰; 姜彦; 俞强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代理人:

王美华;任晓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增加其透光率和疏水性的工艺方法。以聚苯乙烯作为引发剂,通过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S-PDMS),将所得聚合物旋涂于聚酯(PET)薄膜表面,改善薄膜表面的增透及疏水性等。该方法制备的增透膜性能稳定,且能满足电子显示器及其他光学元件的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为,将聚苯乙烯引发剂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出聚苯乙烯-聚硅氧烷共聚物,将聚苯乙烯-聚硅氧烷共聚物配成溶液,旋涂于聚酯薄膜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氯化亚铜、2,2-联吡啶,充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最后注入引发剂α-溴代异丁酸乙酯、苯乙烯,密闭,置于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产物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PS-Br引发剂;
(2)将α,ω-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溶于甲苯后,注入充分干燥的单口烧瓶中,并加入三乙胺,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甲基丙烯酰氯于反应体系中,避光反应3h后撤去冰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用甲醇/水混合溶液沉淀得到油状产物,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
(3)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氯化亚铜、2,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分别将步骤(1)中得到的PS-Br引发剂、步骤(2)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溶解于甲苯后,注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恒温油浴搅拌反应12h,产物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PS-PDMS共聚物;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星形PS-PDMS共聚物溶解于甲苯中配制成溶液,旋涂到聚酯薄膜表面,涂覆后置于烘箱内热处理1h。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苯乙烯、α-溴代异丁酸乙酯、氯化亚铜、2,2-联吡啶的摩尔比为100-650:1:1:3,PS-Br引发剂分子量为8000-50000。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α,ω-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为5000-26000,溶于甲苯后的浓度为0.37g/mL。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α,ω-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丙烯酰氯、三乙胺的摩尔量比为1:6:6。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PS-Br引发剂、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氯化亚铜、2,2-联吡啶的摩尔比为1:1:1:3。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所述的聚酯薄膜为常州裕兴绝缘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75μm的双向拉伸PET薄膜,PET薄膜在涂覆前被剪裁成面积大小为3×3cm的薄片,依次用洗洁精、蒸馏水、丙酮洗涤,随后将PET薄膜薄片放入70℃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取出密封保存。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旋涂为,采用匀胶机进行旋涂,使用北京杰雅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J-250A的匀胶机,涂覆时间为30S,分为两段,第一时间段10s,转速为600r/min;第二时间段20s,转速1000r/min。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增加其透光率和疏水性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聚硅氧烷(PDMS)是一种半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以Si-O键交替连接形成无机主链,Si原子与有机基团直接相连,它具有耐高低温性强、高疏水性、良好的透气性等,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但聚硅氧烷的低玻璃化转变温度、机械性能差等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将聚硅氧烷与其他高分子结合,制备含聚硅氧烷链段的嵌段、接枝及其它共聚物,有效地改善聚硅氧烷的这些性能。将聚硅氧烷与光学透明的高分子材料进行聚合,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拥有高分子材料和无机光学材料的双重性能,在透光性、耐高温、耐划痕、可调折射率、易加工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热塑性饱和聚酯的一员,是塑料包装材料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聚酯薄膜综合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聚酯(PET)薄膜具有较好的气体阻隔性,良好的力学性能,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及电气绝缘性能和优良的光学性能等。但疏水性不强,透光率方面也很难达到相关技术要求。 
在现有的研究中,以溶胶-凝胶法制备增透膜为主,并且基体通常为玻璃,有关通过旋涂聚合物对聚酯薄膜进行光学改性的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聚酯(PET)薄膜在实际使用中,疏水性不强,透光率方面也很难达到相关技术要求;现有技术中,有关聚酯薄膜光学改性的技术还比较少。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将聚苯乙烯引发剂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不同硅氧烷含量的聚苯乙烯-聚硅氧烷共聚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旋涂于PET薄膜表面。 
具体步骤为: 
(1)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bpy),充分络合后抽真空- 通氮气,最后注入引发剂(α-溴代异丁酸乙酯)、苯乙烯,密闭,置于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产物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PS-Br引发剂, 
其中,苯乙烯、α-溴代异丁酸乙酯、氯化亚铜、2,2-联吡啶的摩尔比为100-650:1:1:3,PS-Br引发剂分子量为8000-50000,要求单体转化率达到80%以上; 
(2)将α,ω-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溶于甲苯后,注入充分干燥的单口烧瓶中,并加入三乙胺,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甲基丙烯酰氯于反应体系中,避光反应3h后撤去冰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1)混合溶液沉淀得到油状产物,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 
步骤(2)中的三乙胺在这里作为缚酸剂,与步骤(2)反应中生成的HCl反应生成铵盐,起到促进反应向生成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的方向进行, 
步骤(2)中,α,ω-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为5000-26000,α,ω-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溶于甲苯后的浓度为0.37g/mL,α,ω-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丙烯酰氯、三乙胺的摩尔量比为1:6:6; 
(3)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分别将步骤(1)中得到的PS-Br引发剂、步骤(2)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溶解于甲苯后,注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恒温油浴搅拌反应12h,产物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PS-PDMS共聚物, 
步骤(3)中,PS-Br引发剂、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氯化亚铜、2,2-联吡啶的摩尔比为1:1:1:3,而由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较大,且链柔性较好,在实际投料时通常过量添加;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星形PS-PDMS共聚物溶解于甲苯中配制成溶液,旋涂到聚酯薄膜表面,涂覆后置于烘箱内热处理1h, 
步骤(4)中的聚酯薄膜为常州裕兴绝缘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75μm的双向拉伸PET薄膜,PET薄膜在涂覆前被剪裁成面积大小为3×3cm的薄片,依次用洗洁精、蒸馏水、丙酮洗涤,随后将PET薄膜薄片放入70℃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取出密封保存, 
采用匀胶机进行旋涂,使用北京杰雅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J-250A的匀胶机,涂覆时间为30S,分为两段:第一时间段10s,转速为600r/min;第二时间段20s,转速1000r/min,经一系列对比性实验得出,匀胶机在此设置下增透膜效果最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合成的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为一种具有无机结构的聚合物,硅氧烷含量在15%-50%(质量分数wt%)之间,拥有高分子材料和无机光 学材料的双重性能,在透光性、耐高温、可调折射率、易加工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用于制备光学增透膜。 
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以柔性的无规线条状Si-O-Si主链为核,刚性链伸展在外面,由于Si-O键的键能高,键角大,Si-O-Si主链柔软,侧链甲基或苯基对主链有屏蔽等特殊性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疏水性,可以用来改善聚酯薄膜的疏水性能。通过涂覆表层增透疏水膜的方式,简便、有效地改善薄膜光学性能和润湿性能,在工业生产生活以及人们现实生活中提高PET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路线图,其中:a代表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PS-Br引发剂);b代表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c代表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星形共聚物。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A)和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B)的红外谱图。观察图2可以看出,对比图2-A和2-B可以明显发现,在1265cm-1和1100cm-1处都出现相应的吸收峰,分别是Si-C的对称振动和Si-O-Si的不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表明产物中都存在二甲基硅氧烷单元;而图2-b在3083cm-1,3060cm-1和3027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归属于苯环中C-H振动的特征吸收峰;在1602cm-1,1496cm-1的吸收峰属于苯环骨架的C-H伸缩振动特征峰,说明产物B中存在PS链段。红外光谱表明,成功合成了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图3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核磁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化学位移δH1=6.22ppm处出现单峰,是与酯基相连的不饱和双键上氢的信号峰,由此得出反应成功得到了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 
图4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核磁谱图。化学位移δH1=4.01ppm处对应的是聚合物中酯基相连的亚甲基的氢化学位移,δH2=0.14处对应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段中的Si-CH3的化学位移。此外,通过核磁谱图可以看出,有两个较强的化学位移(δ=6.5和δ=7.0处),分别对应嵌段共聚物中苯环上的两个化学位移峰:6.5对应邻位两个氢,7.0对应间位两个氢和对位一个氢。因此,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星形PS-PDMS 共聚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1812g氯化亚铜(CuCl),0.8028g的2,2-联吡啶(Bpy),充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260μL引发剂(α-溴代异丁酸乙酯)、20mL苯乙烯,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保存。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8200,分子量分布为1.36。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称取30g分子量为5000的PDMS溶于70ml甲苯,并用N2鼓泡10min后注入充分干燥的单口烧瓶中,加入三乙胺2ml,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2ml甲基丙烯酰氯于反应瓶中,避光反应3h后撤去冰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用甲醇/水混合溶液沉淀,将油状产物70℃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密封低温保存。 
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红外谱图和核磁谱图分别如图2、图3所示。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100g氯化亚铜(CuCl),0.0468g的2,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1.0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5g,N2鼓气10min后加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呋喃溶解,甲醇沉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核磁谱图如附图4所示。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 
称取0.1g步骤(3)中得到的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置于干燥的小瓶中,用量筒量取1mL甲苯倒入瓶中,待共聚物完全溶解后,用匀胶机将溶解液均匀地涂覆于聚酯 薄膜表面,之后将旋涂好的聚酯薄膜置于60℃真空烘箱中热处理1h,取出即得到光学用增透聚酯薄膜。 
其中,聚酯薄膜为常州裕兴绝缘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75μm的双向拉伸PET薄膜,在涂覆前,将PET薄膜剪裁成面积大小为3×3cm的薄片,依次用洗洁精、蒸馏水、丙酮洗涤,随后将PET薄膜放入真空烘箱中70℃真空干燥12h,取出密封保存。 
另外,使用的匀胶机为北京杰雅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J-250A的匀胶机,涂覆时间为30S,分为两段涂覆:第一时间段10s,转速为600r/min;第二时间段20s,转速1000r/min。 
实施例2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1224g氯化亚铜(CuCl),0.5762g的2,2-联吡啶(Bpy),充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180μL引发剂(α-溴代异丁酸乙酯)、30mL苯乙烯,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保存。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18900,分子量分布为1.39。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称取30g分子量为12000的PDMS溶于70ml甲苯,并用N2鼓泡10min后注入充分干燥的单口烧瓶中,加入三乙胺2ml,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2ml甲基丙烯酰氯于反应瓶中,避光反应3h后撤去冰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用甲醇/水混合溶液沉淀,将油状产物70℃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密封低温保存。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050g氯化亚铜(CuCl),0.0234g的2,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1.0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0g,N2鼓气10min后加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呋喃溶解,甲醇沉 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实施例3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0568g氯化亚铜(CuCl),0.2920g的2,2-联吡啶(Bpy),充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113μL引发剂(α-溴代异丁酸乙酯)、30mL苯乙烯,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保存。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26100,分子量分布为1.38。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称取30g分子量为26000的PDMS溶于70ml甲苯,并用N2鼓泡10min后注入充分干燥的单口烧瓶中,加入三乙胺2ml,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2ml甲基丙烯酰氯于反应瓶中,避光反应3h后撤去冰盐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用甲醇/水混合溶液沉淀,将油状产物70℃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密封低温保存。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033g氯化亚铜(CuCl),0.0156g的2,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1.0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0g,N2鼓气10min后加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呋喃溶解,甲醇沉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实施例4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0489g氯化亚铜(CuCl),0.2270g的2,2-联吡啶(Bpy),充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133μL引发剂(α-溴代异丁酸乙酯)、40mL苯乙烯,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保存。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36100,分子量分布为1.37。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同实施例1中所示。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025g氯化亚铜(CuCl),0.0117g的2,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0.5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0g,N2鼓气10min后加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呋喃溶解,甲醇沉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实施例5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0242g氯化亚铜(CuCl),0.1190g的2,2-联吡啶(Bpy),充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54μL引发剂(α-溴代异丁酸乙酯)、30mL苯乙烯,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保存。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44800,分子量分布为1.33。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同实施例1中所示。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020g氯化亚铜(CuCl),0.00936g的2,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0.5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0g,N2鼓气10min后加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呋喃溶解,甲醇沉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改性后的PET薄膜的光学性能,通过测试其透光率获得:使用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WGT-S型透光率/雾度测定仪,将改性后的PET薄膜放到仪器上测试,可通过仪器直接读出结果,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改性后的PET薄膜的润湿性通过测试其表面水接触角获得:使用北京哈科试验仪器厂生产的,HARKE-SPCA型接触角测定仪,25℃下,将4μL的蒸馏水滴在薄膜表面,测量水滴的接触角,具体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实施例1-例5所得增透聚酯薄膜的透光率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硅氧烷含量的共聚物改性后,聚酯薄膜透光率增大,聚酯薄膜的光学性能明显改善。 
表2 实施例1-例5所得增透聚酯薄膜的表面润湿性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硅氧烷含量的共聚物改性后,聚酯薄膜的水接触角明显增大,疏水性能显著提高。 

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0821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22 C N 1 0 4 1 0 8 2 1 6 A (21)申请号 201410321634.7 (22)申请日 2014.07.04 B32B 27/08(2006.01) B32B 27/36(2006.01) C08F 293/00(2006.01) C08F 299/08(2006.01) (71)申请人常州大学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 号 (72)发明人张洪文 陆枫潇 常舰 姜彦 俞强 (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代理人王美华。

2、 任晓岚 (54) 发明名称 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特 别涉及一种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 酯薄膜,增加其透光率和疏水性的工艺方法。以聚 苯乙烯作为引发剂,通过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 酯大分子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星 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S-PDMS), 将所得聚合物旋涂于聚酯(PET)薄膜表面,改善 薄膜表面的增透及疏水性等。该方法制备的增透 膜性能稳定,且能满足电子显示器及其他光学元 件的使用要求。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08216 A CN 104108216 A 1/1页 2 1.一种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 为,将聚苯乙烯引发剂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出聚 苯乙烯-聚硅氧烷共聚物,将聚苯乙烯-聚硅氧烷共聚物配成溶液,旋涂于聚酯薄膜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具体步骤为, (1)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氯化亚铜、2,2-联吡啶,充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最后注 入引发剂-溴。

4、代异丁酸乙酯、苯乙烯,密闭,置于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产物洗涤后,真空 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PS-Br引发剂; (2)将,-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溶于甲苯后,注入充分干燥的单口烧瓶中,并 加入三乙胺,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甲基丙烯酰氯于反应体系中,避光 反应3h后撤去冰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用甲醇/水混合溶液沉淀得到油状 产物,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 (3)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氯化亚铜、2,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 氮气,分别将步骤(1)中得到的PS-Br引发剂、步骤(2)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 分子单体,溶。

5、解于甲苯后,注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恒温油浴搅拌反应12h,产物洗涤后,真 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PS-PDMS共聚物;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星形PS-PDMS共聚物溶解于甲苯中配制成溶液,旋涂到聚酯薄 膜表面,涂覆后置于烘箱内热处理1h。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步骤(1)中,苯乙烯、-溴代异丁酸乙酯、氯化亚铜、2,2-联吡啶的摩尔比为 100-650:1:1:3,PS-Br引发剂分子量为8000-5000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2)中所述的,-羟基封端。

6、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为5000-26000,溶于甲苯后 的浓度为0.37g/mL。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2)中所述的,-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丙烯酰氯、三乙胺的摩尔量比 为1:6:6。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PS-Br引发剂、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氯化亚铜、2, 2-联吡啶的摩尔比为1:1:1:3。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4)中所述的聚酯薄膜为常州裕兴绝缘有限公司生产的。

7、,厚度为75m的双向拉伸 PET薄膜,PET薄膜在涂覆前被剪裁成面积大小为33cm的薄片,依次用洗洁精、蒸馏水、丙 酮洗涤,随后将PET薄膜薄片放入70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取出密封保存。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4)中所述的旋涂为,采用匀胶机进行旋涂,使用北京杰雅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 产的,型号为YJ-250A的匀胶机,涂覆时间为30S,分为两段,第一时间段10s,转速为600r/ min;第二时间段20s,转速1000r/min。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108216 A 1/7页 3 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

8、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 聚物改性聚酯薄膜,增加其透光率和疏水性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聚硅氧烷(PDMS)是一种半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以Si-O键交替连接形成无机主链, Si原子与有机基团直接相连,它具有耐高低温性强、高疏水性、良好的透气性等,广泛应用 于各个行业。但聚硅氧烷的低玻璃化转变温度、机械性能差等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通 过将聚硅氧烷与其他高分子结合,制备含聚硅氧烷链段的嵌段、接枝及其它共聚物,有效地 改善聚硅氧烷的这些性能。将聚硅氧烷与光学透明的高分子材料进行聚合,得到有机-无 机杂化材料,拥有高分子材。

9、料和无机光学材料的双重性能,在透光性、耐高温、耐划痕、可调 折射率、易加工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000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热塑性饱和聚酯的一员,是塑料包装材料中被 广泛使用的一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聚酯薄膜综合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聚 酯(PET)薄膜具有较好的气体阻隔性,良好的力学性能,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及电气绝缘 性能和优良的光学性能等。但疏水性不强,透光率方面也很难达到相关技术要求。 0004 在现有的研究中,以溶胶-凝胶法制备增透膜为主,并且基体通常为玻璃,有关通 过旋涂聚合物对聚酯薄膜进行光学改性的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0、是:聚酯(PET)薄膜在实际使用中,疏水性不强,透光 率方面也很难达到相关技术要求;现有技术中,有关聚酯薄膜光学改性的技术还比较少。 0006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将聚苯乙烯引发剂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 烷酯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不同硅氧烷含量的聚苯乙烯-聚硅氧烷共聚物, 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旋涂于PET薄膜表面。 0008 具体步骤为: 0009 (1)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bpy),充分络合后抽真 空- 通氮气,最后注入引发剂(-溴代异丁酸乙酯)、苯乙烯,密闭,置于恒温油浴。

11、中搅拌 反应,产物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PS-Br引发剂, 0010 其中,苯乙烯、-溴代异丁酸乙酯、氯化亚铜、2,2-联吡啶的摩尔比为 100-650:1:1:3,PS-Br引发剂分子量为8000-50000,要求单体转化率达到80以上; 0011 (2)将,-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溶于甲苯后,注入充分干燥的单口烧瓶 中,并加入三乙胺,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甲基丙烯酰氯于反应体系 中,避光反应3h后撤去冰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 1)混合溶液沉淀得到油状产物,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 说 明 书CN 。

12、104108216 A 2/7页 4 0012 步骤(2)中的三乙胺在这里作为缚酸剂,与步骤(2)反应中生成的HCl反应生成 铵盐,起到促进反应向生成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的方向进行, 0013 步骤(2)中,-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为5000-26000,-羟基 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溶于甲苯后的浓度为0.37g/mL,-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甲 基丙烯酰氯、三乙胺的摩尔量比为1:6:6; 0014 (3)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充分络合, 抽真空-通氮气,分别将步骤(1)中得到的PS-Br引发剂、步骤(2)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聚 硅氧烷酯大分子单。

13、体,溶解于甲苯后,注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恒温油浴搅拌反应12h,产 物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PS-PDMS共聚物, 0015 步骤(3)中,PS-Br引发剂、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氯化亚铜、2,2-联 吡啶的摩尔比为1:1:1:3,而由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较大,且链柔 性较好,在实际投料时通常过量添加; 0016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星形PS-PDMS共聚物溶解于甲苯中配制成溶液,旋涂到聚 酯薄膜表面,涂覆后置于烘箱内热处理1h, 0017 步骤(4)中的聚酯薄膜为常州裕兴绝缘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75m的双向拉 伸PET薄膜,PET薄膜在。

14、涂覆前被剪裁成面积大小为33cm的薄片,依次用洗洁精、蒸馏水、 丙酮洗涤,随后将PET薄膜薄片放入70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取出密封保存, 0018 采用匀胶机进行旋涂,使用北京杰雅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J-250A 的匀胶机,涂覆时间为30S,分为两段:第一时间段10s,转速为600r/min;第二时间段20s, 转速1000r/min,经一系列对比性实验得出,匀胶机在此设置下增透膜效果最好。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合成的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为 一种具有无机结构的聚合物,硅氧烷含量在15-50(质量分数wt)之间,拥有高分子 材料和无机光 学材料的双重性。

15、能,在透光性、耐高温、可调折射率、易加工性等方面具有显 著优势,可以用于制备光学增透膜。 0020 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以柔性的无规线条状Si-O-Si主链为核, 刚性链伸展在外面,由于Si-O键的键能高,键角大,Si-O-Si主链柔软,侧链甲基或苯基对 主链有屏蔽等特殊性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疏水性,可以用来改善聚酯薄膜的疏水性能。通过 涂覆表层增透疏水膜的方式,简便、有效地改善薄膜光学性能和润湿性能,在工业生产生活 以及人们现实生活中提高PET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0021 图1本发明的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路线图,其中:a代表 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PS-Br。

16、引发剂);b代表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 c代表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星形共聚物。 0022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A)和星形聚苯乙 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B)的红外谱图。观察图2可以看出,对比图2-A和2-B可以明 显发现,在1265cm -1 和1100cm -1 处都出现相应的吸收峰,分别是Si-C的对称振动和Si-O-Si 的不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表明产物中都存在二甲基硅氧烷单元;而图2-b在3083cm -1 , 3060cm -1 和3027cm -1 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归属于苯环中C-H振动的特征吸收峰;在1602cm -1。

17、 , 说 明 书CN 104108216 A 3/7页 5 1496cm -1 的吸收峰属于苯环骨架的C-H伸缩振动特征峰,说明产物B中存在PS链段。红外 光谱表明,成功合成了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0023 图3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核磁谱图。从图 中可以看出,在化学位移 H1 6.22ppm处出现单峰,是与酯基相连的不饱和双键上氢的信 号峰,由此得出反应成功得到了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 0024 图4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核磁谱图。化学 位移H14.01ppm处对应的是聚合物中酯基相连的亚甲基的氢化学位移,H2。

18、0.14 处对应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段中的Si-CH 3 的化学位移。此外,通过核磁谱图可以看出,有 两个较强的化学位移(6.5和7.0处),分别对应嵌段共聚物中苯环上的两个化 学位移峰:6.5对应邻位两个氢,7.0对应间位两个氢和对位一个氢。因此,核磁共振分析结 果表明,成功合成星形PS-PDMS 共聚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实施例1 0026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0027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1812g氯化亚铜(CuCl),0.8028g的2,2-联吡啶(Bpy),充 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260L引发剂(-溴代异丁酸乙 酯)、20mL苯乙烯。

19、,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0028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 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 保存。 0029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8200,分子量 分布为1.36。 0030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0031 称取30g分子量为5000的PDMS溶于70ml甲苯,并用N 2 鼓泡10min后注入充分干 燥的单口烧瓶中,加入三乙胺2ml,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2ml甲 基丙烯酰氯。

20、于反应瓶中,避光反应3h后撤去冰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用甲 醇/水混合溶液沉淀,将油状产物70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大 分子单体,密封低温保存。 0032 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红外谱图和核磁谱图分别如图2、图3所示。 0033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0034 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100g氯化亚铜(CuCl),0.0468g的2, 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酸聚二甲 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1.0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5g,N 2 鼓气10。

21、min后加 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 呋喃溶解,甲醇沉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 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核磁谱图如附图4所示。 0035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 0036 称取0.1g步骤(3)中得到的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置于干燥的 说 明 书CN 104108216 A 4/7页 6 小瓶中,用量筒量取1mL甲苯倒入瓶中,待共聚物完全溶解后,用匀胶机将溶解液均匀地涂 覆于聚酯 薄膜表面,之后将旋涂好的聚酯薄膜置于60真空烘箱中热处理1h,取出即得 到光学用增透聚。

22、酯薄膜。 0037 其中,聚酯薄膜为常州裕兴绝缘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75m的双向拉伸PET薄 膜,在涂覆前,将PET薄膜剪裁成面积大小为33cm的薄片,依次用洗洁精、蒸馏水、丙酮洗 涤,随后将PET薄膜放入真空烘箱中70真空干燥12h,取出密封保存。 0038 另外,使用的匀胶机为北京杰雅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J-250A的 匀胶机,涂覆时间为30S,分为两段涂覆:第一时间段10s,转速为600r/min;第二时间段 20s,转速1000r/min。 0039 实施例2 0040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0041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1224g氯化亚铜(CuCl),。

23、0.5762g的2,2-联吡啶(Bpy),充 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180L引发剂(-溴代异丁酸乙 酯)、30mL苯乙烯,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0042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 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 保存。 0043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18900,分子 量分布为1.39。 0044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0045 称取30g分子量为12000的PDMS溶于。

24、70ml甲苯,并用N 2 鼓泡10min后注入充分 干燥的单口烧瓶中,加入三乙胺2ml,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2ml 甲基丙烯酰氯于反应瓶中,避光反应3h后撤去冰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用 甲醇/水混合溶液沉淀,将油状产物70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酯 大分子单体,密封低温保存。 0046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0047 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050g氯化亚铜(CuCl),0.0234g的2, 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酸聚二甲 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1.。

25、0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0g,N 2 鼓气10min后加 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 呋喃溶解,甲醇沉 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 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 0048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0049 实施例3 0050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0051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0568g氯化亚铜(CuCl),0.2920g的2,2-联吡啶(Bpy),充 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113L引发剂(-溴代异丁酸乙 。

26、酯)、30mL苯乙烯,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0052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 说 明 书CN 104108216 A 5/7页 7 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 保存。 0053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26100,分子 量分布为1.38。 0054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0055 称取30g分子量为26000的PDMS溶于70ml甲苯,并用N 2 鼓泡10min后注入充分 干燥的单口烧瓶中,加。

27、入三乙胺2ml,置于冰盐浴中搅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2ml 甲基丙烯酰氯于反应瓶中,避光反应3h后撤去冰盐浴,室温下反应1h。离心,取上层清液, 用甲醇/水混合溶液沉淀,将油状产物70真空干燥24h,得到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 酯大分子单体,密封低温保存。 0056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0057 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033g氯化亚铜(CuCl),0.0156g的2, 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酸聚二甲 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1.0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0g,N 2 鼓气10mi。

28、n后加 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 呋喃溶解,甲醇沉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 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 0058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0059 实施例4 0060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0061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0489g氯化亚铜(CuCl),0.2270g的2,2-联吡啶(Bpy),充 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133L引发剂(-溴代异丁酸乙 酯)、40mL苯乙烯,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29、, 0062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 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 保存。 0063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36100,分子 量分布为1.37。 0064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同实施例1中所示。 0065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0066 在干燥且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025g氯化亚铜(CuCl),0.0117g的2, 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

30、酸聚二甲 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0.5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0g,N 2 鼓气10min后加 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 呋喃溶解,甲醇沉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 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 0067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0068 实施例5 0069 (1)大分子引发剂PS-Br的合成 说 明 书CN 104108216 A 6/7页 8 0070 在干燥克氏瓶中加入0.0242g氯化亚铜(CuCl),0.1190g的2,2-联吡啶(Bpy)。

31、,充 分络合后抽真空-通氮气循环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加入54L引发剂(-溴代异丁酸乙 酯)、30mL苯乙烯,密闭,置于12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至粘度明显增大, 0071 反应结束,使用四氢呋喃溶解产物后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其中的铜离子,再用甲 醇沉淀,抽滤后产物于6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PS-Br引发剂,密封低温 保存。 0072 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数均分子量经凝胶色谱(GPC)测定为44800,分子 量分布为1.33。 0073 (2)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同实施例1中所示。 0074 (3)合成星形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0075 在干燥且。

32、充满氮气的克氏瓶中加入0.0020g氯化亚铜(CuCl),0.00936g的2, 2-联吡啶,充分络合,抽真空-通氮气。甲苯8mL溶解步骤(2)合成的甲基丙烯酸聚二甲 基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0.5g和步骤(1)中制备的PS-Br引发剂1.0g,N 2 鼓气10min后加 入上述克氏瓶中,密闭。将克氏瓶放入90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12h。聚合产物用四氢 呋喃溶解,甲醇沉淀,抽滤后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固体,即星形聚苯乙烯-聚二 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密封,低温避光保存。 0076 (4)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0077 改性后的PET薄膜的光学性能,通过测试其透光率获得:使用。

33、上海精密科学仪器 有限公司生产的,WGT-S型透光率/雾度测定仪,将改性后的PET薄膜放到仪器上测试,可 通过仪器直接读出结果,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78 改性后的PET薄膜的润湿性通过测试其表面水接触角获得:使用北京哈科试验仪 器厂生产的,HARKE-SPCA型接触角测定仪,25下,将4L的蒸馏水滴在薄膜表面,测量水 滴的接触角,具体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0079 表1 实施例1-例5所得增透聚酯薄膜的透光率 0080 008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硅氧烷含量的共聚物改性后,聚酯薄膜透光率增大,聚酯薄 膜的光学性能明显改善。 0082 表2 实施例1-例5所得增透聚酯薄膜的表面润湿性 0083 说 明 书CN 104108216 A 7/7页 9 0084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硅氧烷含量的共聚物改性后,聚酯薄膜的水接触角明显增 大,疏水性能显著提高。 说 明 书CN 104108216 A 1/2页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08216 A 10 2/2页 11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08216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层状产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