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储层流体的系统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生产储层流体的系统和方法.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2456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03 C N 1 0 4 0 2 4 5 6 4 A (21)申请号 201280046213.7 (22)申请日 2012.07.18 13/190,078 2011.07.25 US E21B 33/122(2006.01) E21B 19/16(2006.01) E21B 19/08(2006.01) (71)申请人新一代服务创新计划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美国德克萨斯州 (72)发明人达丽尔V马赞蒂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孙皓晨 姚卫华 (54) 发明。
2、名称 用于生产储层流体的系统和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人工提升系统,其从钻井孔移除 储层流体。气体提升系统设置在通过封隔器锚固 的第一油管柱中,并且井下泵或者柱塞提升件可 以与第二油管柱一起定位。双柱锚固件可以与第 一油管柱一起设置,以限制第二油管柱的运动。在 不干扰第一油管柱的情况下,第二油管柱能够利 用开关工具与双柱锚固件可移除地附接。单向阀 也可以用来允许储层流体仅仅沿一个方向流入第 一油管柱。第二油管柱可以定位在第一油管柱中, 并且注入气体可以沿着第一和第二油管柱之间的 环形部向下行进。双向流动连接器可以将第二柱 锚固到第一柱,并且允许壳体管道环形部中的储 层液体穿过连接器而传。
3、送到井下泵。注入气体可 以被允许沿竖向穿过双向流动连接器,以将液体 从井下泵下方提升到井下泵上方。双向流动连接 器防止向下注入的气体干扰流过双向流动连接器 的储层流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来自储层的气体 将储层液体从井下泵下方提升到井下泵上方。第 一油管柱可以包含井下泵送系统或者在封隔器组 件上方的柱塞提升件。封隔器下方的同中心管道 系统可以利用来自储层的气体提升液体。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3.21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US2012/047178 2012.07.18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160。
4、97 EN 2013.01.31 (51)Int.Cl.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9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24564 A CN 104024564 A 1/4页 2 1.一种钻井孔中的人工提升系统,所述钻井孔从地面延伸到具有储层流体的储层,所 述人工提升系统包括: 位于所述钻井孔中的壳体; 第一油管柱,其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封隔器密封地接合,并且延伸穿过所述封隔 器; 双向流动连接器,其附接在所述第一油管柱中; 第二油管柱,其在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下方设置在所述第一油。
5、管柱的一部分中;以及 第三油管柱,其在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上方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柱的一部分中,并且 包括流体排出装置,所述流体排出装置被构造成使储层中的流体移动到地面; 其中所述第一油管柱被构造成将压缩气体从地面向下传送穿过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 以便与所述储层流体混合,并且将所述储层流体提升穿过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油管柱之间 的环形部; 其中所述第三油管柱的端部与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被构造成允许向下的压缩气体和被提升的储层流体在彼此 不接触的情况下同时穿过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所述排出装置是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
6、提升系统,其中所述排出装置是柱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其在所述封隔器的上方 附接至所述第一油管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其在所述封隔器的下方 附接至所述第一油管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包括圆柱形本体, 所述圆柱形本体具有厚度、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从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第二端部的中 心孔;侧表面;设置成从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通道;以及设 置成从所述侧表面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中心孔的第二通道;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不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7、人工提升系统,其中具有多个从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厚度 至所述第二端部的通道;并且 具有多个从所述侧表面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中心孔的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油管柱借助于开关工具和泥浆 锚固件与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所述泥浆锚固件包括第一端部开口而第 二端部闭合的管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油管柱的端部在所述第一油 管柱中与处于所述封隔器上方的衬套连接。 11.一种利用人工提升系统从钻井孔生产储层流体的方法,所述钻井孔从地面延伸到 储层,所述方法包括: 使第一油管柱穿过设置在壳体中的封隔。
8、器而定位在钻井孔中; 将压缩气体从地面注入所述第一油管柱,并且所述压缩气体向下穿过与所述第一油管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24564 A 2/4页 3 柱附接的双向流动连接器; 使所述压缩气体向下运动穿过在所述封隔器上方与所述第一油管柱附接的第二油管 柱; 使所述压缩气体与所述储层流体混合; 将混合后的压缩气体和储层流体提升穿过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油管柱之间的环形 部; 在将压缩气体向下注入穿过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的步骤期间,在提升的储层流体不与 向下的压缩气体接触的情况下,使提升的储层流体运动穿过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以及 利用设置在第三油管柱中的排出装置将所述储层流体排出到地面,所述第三。
9、油管柱在 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的上方定位在所述第一油管柱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排出装置是泵。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排出装置是柱塞。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混合后的压缩气体和储层流体运动穿过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封隔器 的上方附接至所述第一油管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混合后的压缩气体和储层流体运动穿过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在所述封隔器 的下方附接至所述第一油管柱。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向流动连接器包括圆柱形本体,所述圆 柱形本体具有:厚度;第一端。
10、部;第二端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中心孔;侧 表面;设置成从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通道;设置成从所述侧 表面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中心孔的第二通道;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不相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具有多个从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厚 度至所述第二端部的通道;并且 具有多个从所述侧表面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中心孔的通道。 18.一种用于钻井孔的设备,所述钻井孔从地面延伸到具有储层流体的储层,所述设备 包括: 圆柱形本体,其具有厚度、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中 心孔,以及侧表面; 其中第一通道被设置成从所述第。
11、一端部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第二端部; 其中第二通道被设置成从所述侧表面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中心孔;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不相交;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被构造成使来自地面的压缩气体穿过,以用于与储层流体混合并且 提升所述储层流体;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通道被构造成使提升的储层流体穿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具有多个从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厚 度至所述第二端部的通道;并且 其中具有多个从所述侧表面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中心孔的通道。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24564 A 3/4页 4 20.一种使钻井孔中的储层流体运动到地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圆柱形本体定位在钻井。
12、孔中;其中所述圆柱形本体具有:厚度;第一端部;第二端 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中心孔;侧表面;设置成从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 厚度至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通;设置成从所述侧表面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中心孔的第二通 道;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不相交; 使压缩气体从地面向下运动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以及 使储层流体运动穿过所述第二通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具有多个从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厚 度至所述第二端部的通道;并且 其中具有多个从所述侧表面贯穿所述厚度至所述中心孔的通道。 22.一种用于移动储层流体的系统,包括: 钻井孔,其从地面延伸到具有储层流体的储层; 位。
13、于所述钻井孔中的壳体; 第一油管柱,其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封隔器密封地接合,并且延伸穿过所述封隔 器; 坯料附属物,其处于连接在所述第一油管柱中的上部穿孔的附属物和下部穿孔的附属 物之间; 第二油管柱,其在所述下部穿孔附属物的下方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柱的一部分中; 流体排出装置,其在所述上部穿孔的附属物的上方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柱中,并且被 构造成使储层流体运动到地面; 其中所述第二油管柱被构造成将储层流体传送到所述第一油管柱; 其中所述下部穿孔的附属物被构造成使储层流体从所述第一油管柱传送到所述壳体 和所述第一油管柱之间的环形部;并且 其中所述上部穿孔的附属物被构造成使储层流体从所述环形部传送到。
14、所述第一油管 柱。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所述排出装置是泵。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中所述排出装置是柱塞。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人工提升系统,其还包括附接在所述第二油管柱中的单向 阀。 26.一种用于从钻井孔生产储层流体的方法,所述钻井孔从地面延伸到储层,所述方法 包括: 将第一油管柱穿过设置在壳体中的封隔器而定位在钻井孔中; 使储层流体运动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柱的一部分中的第二油管柱; 使储层流体从所述第一油管柱穿过附接在所述第一油管柱中的下部穿孔的附属物而 传送到所述第一油管柱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环形部; 使储层流体从所述环形部穿过附接在。
15、所述第一油管柱中的上部穿孔的附属物而传送 到所述第一油管柱;以及 利用排出装置将所述储层流体排出到地面,所述排出装置在所述上部穿孔的附属物上 方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柱中。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24564 A 4/4页 5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排出装置是泵。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排出装置是柱塞。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储层流体运动穿过与所述第二油管柱附接的单向阀。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24564 A 1/10页 6 用于生产储层流体的系统和方法 0001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
16、是2007年12月10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的美国申请No.12/001,152的部分 继续申请,该美国申请为了所有的目的在这里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0003 有关联邦资助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0004 N/A 0005 参考微缩附件 0006 N/A 背景技术 0007 1.技术领域 0008 本发明涉及部署在低下油井和气井中的生产系统和方法。 0009 2.背景技术 0010 由于储层不具有提供足够能量以将钻井孔液体运送到地面的能力,许多油井和气 井在其开采期内在某些位置处将会产生积液。钻井孔中累积的液体可能导致钻井停止流动 或以减小的速率流动。为了增大或重新建立生产,操作者使钻井处于人工提升。
17、,人工提升 被限定为通过将一种能量形式施加到钻井孔中而将钻井孔液体移出到地面的方法。当前,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最常用的人工提升系统是井下泵送系统、柱塞提升系统和压缩空气系 统。 0011 最受欢迎的井下泵形式是抽油杆式泵。其包括双球和座部组件以及包含柱塞的泵 筒。一系列抽油杆将井下泵连接到地面处的泵千斤顶。地面处的泵千斤顶提供杆的往复运 动,继而提供往复运动,以使泵进行行程运动,泵为流体排出装置。当泵进行行程运动时,泵 上方的流体通过重力作用进给到泵腔室中,然后被泵送到生产管道上,并且从钻井孔中泵 出到地面设备。其它井下泵系统包括渐进腔体、喷射、电动潜油泵以及其它。 0012 柱塞提升系统利用。
18、压缩气体来提升自由活塞,以从钻井孔中的管道底部行进到地 面。大多数柱塞提升系统通过在钻井中周期性地闭合而利用来自储层的能量,以便在钻井 孔中产生压力。然后,钻井快速打开,这产生压差,并且当柱塞行进到地面时,其提升已经累 积在柱塞上方的储层液体。与泵类似,柱塞也是流体排出装置。 0013 压缩气体系统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歇的。如它们的名字所表明的,连续系统将气体 连续地注入到钻井孔中,间歇系统间歇地注入气体。在两种系统中,压缩气体均流入到钻井 的壳体-管道环面中,并且沿着钻井孔向下行进到容纳在油管柱中的气体提升阀。如果与 阀附近的管道内的压力相比,壳体-管道环面中的气体压力足够高,那么气体提升阀将处。
19、 于打开位置,接下来允许壳体-管道环面中的气体进入管道,从而将管道中的液体从钻井 孔提升出去。连续气体提升系统高效地工作,直到储层具有消耗或部分消耗驱动,这在流体 被移除时导致储层中压力下降。当储层压力消耗到气体提升压力在储层上导致显著的背压 的点时,连续气体提升系统变得效率低下,并且钻井的流量下降,直到操作该系统是不经济 的。间歇气体提升系统间歇地施加该背压,因此可以在比连续系统长的时间段内经济地操 说 明 书CN 104024564 A 2/10页 7 作。间歇系统不如连续系统通用,原因是在间歇基础上操作地面设备具有困难且花费高。 0014 水平钻孔被提出,以触及不规则的化石能源储存,从而。
20、增强碳氢化合物的回收。定 向钻孔被提出,以触及距钻井孔地面位置一定距离处的化石能源储存。通常,这些钻孔方法 均开始于竖向孔或井。在该竖向井的某一点处,钻孔工具开始转向,这最终使得钻孔工具相 对于竖向位置进入偏离位置。 0015 不实际的是,将大多数人工提升系统安装在定向或水平钻进的偏离区段中,或者 深深地安装到竖向井的穿孔区段中,原因是由于磨损和/或夹带在液体中的固体和气体与 泵的操作干涉,使得安装在这些区域中的井下设备可能是效率低下的,或者可能承受高维 修成本。因此,大多数操作者仅仅将井下人工提升设备在储层上方安装在钻井孔的竖向部 分中。在具有较长穿孔间隔的许多竖向井中,由于以上因素,使得许。
21、多操作者选择在钻井中 不安装人工提升设备。井下泵系统、柱塞提升系统和压缩气体提升系统的目的不在于回收 存在于井下设备下方的任何液体。因此,在许多竖向、定向和水平钻井中,从数百到数千英 尺范围的液柱可能存在于井下人工提升设备下方。因为当前人工提升系统的限制,在消耗 或部分消耗驱动定向会水平钻孔的钻井中以及在具有较长穿孔间隔的竖向井中,相当多碳 氢化合物储量不能够利用常规方法回收。因此,当前技术的主要问题在于,不能够提升位于 常规井下人工提升设备下方的储层液体。 0016 需要提供一种人工提升系统,其能够在定向或水平钻井孔的偏离区段中以及在具 有较长穿孔间隔的竖向井中回收液体。 0017 需要提供。
22、一种人工提升系统,其能够在具有较长穿孔间隔的竖向井中以及在具有 较小壳体直径的定向或水平钻井孔的偏离区段中回收液体。 0018 需要降低具有较长穿孔间隔的竖向井以及具有偏离或水平区段的钻井中的人工 提升点。 0019 需要提供高速体积的注入气体,以更加有效地从钻井孔扫除储层液体。 0020 需要提供更加有效的、成本更加低廉的钻井孔液体移除方法。 0021 需要较低成本的人工提升方法,其用于具有较长穿孔间隔的竖向井以及具有偏离 或水平区段的钻井。 0022 需要较低成本的且更加有效的人工提升方法,其用于仍具有充分的储层能量和储 层气体以将液体从井下人工提升设备下方提升到井下人工提升设备上方的钻井。
23、。 0023 最后,需要提供更加有效的气体和固体分离方法,以降低具有偏离或水平区段的 钻井以及具有较长穿孔间隔的竖向井中的提升点。 发明内容 0024 本发明公开了气体辅助的井下系统,其是人工提升系统,被设计成通过结合有双 管道布置而回收定向、竖向和水平钻井孔中的经过的碳氢化合物。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油 管柱包括气体提升系统,第二油管柱包括井下泵送系统。在第一油管柱中,优选地为间歇式 的气体提升系统用来将储层流体从井下泵下方提升到封隔器组件上方,在该封隔器处流体 被捕集。当更多的储层流体添加到封隔器上方时,流体水平在井下泵上方在壳体环形部中 上升,该井下泵安装在相邻的第二油管柱中,捕集的储层流。
24、体通过井下泵被泵送到地面。在 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油管柱包括井下柱塞系统。当储层流体添加到封隔器上方时,流体水 说 明 书CN 104024564 A 3/10页 8 平在井下柱塞上方在壳体环形部中上升,该井下柱塞安装在相邻的第二油管柱中,捕集的 储层流体通过井下柱塞系统被提升到地面。 0025 双柱锚固件可以与第一油管柱一起设置,以限制第二油管柱的运动。在不干扰第 一油管柱的情况下,第二油管柱能够利用开关工具与双柱锚固件可移除地附接。单向阀也 可以用来允许储层流体仅仅沿一个方向流入第一油管柱。单向阀可以在封隔器下方设置在 第一油管柱中,以允许在封隔器下方捕集的压力释放到第一油管柱中。阀提供用。
25、于在封隔 器下方捕集的气体到地面的路径。储层上所得的减小的背压可以使得生产增加。 0026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油管柱可以定位在第一油管柱中,并且注入气体可以沿 着第一和第二油管柱之间的环形部向下行进。第二柱可以容纳流体排出装置,例如井下泵 送系统或柱塞提升系统。双向流动连接器可以将第二柱锚固到第一柱,并且允许壳体管道 环形部中的储层液体穿过锚固件而传送到井下泵。在一个实施例中,双向流动连接器可以 是圆柱形本体,其具有厚度、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中心 孔以及侧表面。第一通道可以设置成从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穿过所述厚度。第二通道可以 设置成从侧表面到中心孔穿过所述厚度。
26、,其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不相交。注入气体可以 被允许沿竖向穿过双向流动连接器,以将液体从井下泵下方提升到井下泵上方。双向流动 连接器防止注入气体与流过双向流动连接器的储层液体接触。还可以想到的是,除了第一 通道之外的多个通道和除了第二通道之外的多个通道。 002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来自储层的气体将储层液体从例如井下泵或柱塞的流体排出 装置下方提升到流体排出装置上方。第一油管柱可以包括处于封隔器组件上方的流体排出 装置。坯料附属物可以在流体排出装置下方、在上部穿孔的附属物和下部穿孔的附属物之 间定位在第一油管柱中。处于第一油管柱中且位于下部穿孔的附属物下方的第二油管柱可 以利用来自储层的气体提。
27、升液体。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特性和目的,必须参考以下的附图,其中相同的部件采 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其中: 0029 图1示出了定向或水平钻井孔,其安装有现有技术的常规杆式泵送系统。 0030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定向或水平钻井孔中的常规气体提升系统。 0031 图3示出了采用杆式泵和气体提升系统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0032 图4示出了与图3类似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没有内部气体提升阀。 0033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其具有Y形块状物。 0034 图6示出了与图5类似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没有内部气体提升阀。 0035 图7示出了与图3类。
28、似的另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双柱锚固件和开关工具。 0036 图8示出了与图7类似的另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没有内部气体提升阀。 0037 图9示出了与图7类似的另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单向阀。 0038 图10是图9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示出为处于完全竖向钻井孔中。 0039 图11是与图11类似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安装有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柱塞提升系 统以取代井下泵系统,并且没有地面罐和双柱锚固件。 0040 图12示出了处于竖向钻井孔中的采用双向流动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 说 明 书CN 104024564 A 4/10页 9 0041 图13是图12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处于水平钻井孔中。 0042 图。
29、13A是双向流动连接器的等轴视图。 0043 图13B是沿图13的线13A-13A截取的截面图。 0044 图13C是图13A的俯视图。 0045 图13D是与图13B类似的截面图,不同的是双向流动连接器在第一端部处利用第 一管状件通过螺纹附接,在第二端部处利用第二管状件通过螺纹附接。 0046 图14是图13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安装有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柱塞提升系统来取 代井下泵系统。 0047 图15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其采用源自于储层的气体,以将液体从钻井孔的弯曲 或水平区段提升。 0048 图16是图15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示出为竖向钻井孔中。 0049 图17是图16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安装。
30、有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柱塞提升系统来取 代井下泵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图1示出了处于定向或水平钻井孔中的现有技术常规杆式泵系统的一个例子。如 图1所示,包含泵送的液体13的管道1安装在壳体6内。泵5在管道1的端部处连接在最 靠近储层9的密封接头48中。抽油杆11从泵5的顶部连接,并且沿竖向继续到地面12。 形状为圆柱形的壳体6围绕管道1且可以与管道1同轴线,并且在一端上在管道1和泵5 下方延伸,在另一端上沿竖向延伸到地面12。在壳体6下方是弯曲部8和侧向部10,该侧 向部被钻过储层9。 0051 过程如下:储层流体7从储层9产生并且进入侧向部10,沿弯曲部8和壳体6上 升。因为储层流体。
31、7通常是多相的,所以它们分离成环形气体4和液体17。环形气体4从 储层流体7分离并且在环形部2中上升,该环形部是在管道1和壳体6之间形成的空隙空 间。环形气体4沿着环形部2继续上升,然后从钻井中流出而流到地面12。液体17通过 在泵5上方的液体17的重量所产生的重力作用而进入泵5,并且进入泵5而变成泵送的液 体13,该泵送的液体沿着管道1向上行进到地面12。泵5并不是限制性的,而是可以为任 何井下泵或泵送系统,例如渐进腔体、喷射、电动潜油泵以及其它。 0052 图2示出了处于定向或水平钻井孔中的现有技术常规气体提升系统的一个例子。 参考图2,在壳体6内,管道1连接到封隔器14和常规的气体提升阀。
32、22。在壳体6下方是 弯曲部8和侧向部10,该侧向部被钻过储层9。过程如下:储层流体7从储层9进入侧向部 10,沿弯曲部8和壳体6上升,并且进入管道1。封隔器14提供压力隔离,该压力隔离允许 由壳体6和管道1之间的空隙空间形成的环形部2的压力由于注入气体16的注入而增大。 当环形部2中的压力充分地增大时,常规的气体提升阀22打开并且允许注入气体16从环 形部2进入管道1,然后与储层流体7混合而变成混合流体18。这使流体柱变轻,混合流体 18沿着管道1上升,然后从钻井流出到地面12。 0053 图3示出了在水平或偏离钻井孔中采用井下泵和气体提升系统的实施例。参考图 3,在壳体6内,管道1开始于地。
33、面12,并且包括内部气体提升阀15、衬套25和内部管道21。 内部管道21可以例如同中心地处于管道1中。衬套25可以是一段管,其目的是利用其外 说 明 书CN 104024564 A 5/10页 10 径和内径通过螺纹连接管接头。衬套25可以在其外径的一端或两端处具有管螺纹,并且在 其内径的一端或两端处具有管螺纹。还可以想到其它类型的衬套和连接装置。管道1密封 地接合到封隔器14。管道1和内部管道21在封隔器14下方延伸穿过弯曲部8而延伸到钻 孔通过储层9的侧向部10中。在壳体6内且与管道1相邻的是管道3,该管道3包括连接 到泵5的抽油杆11。泵5通过密封接头48连接到管道3的端部。管道3不是。
34、密封地接合 到封隔器14。 0054 过程可以如下:储层流体7进入侧向部10并且进入管道1。储层流体7与注入气 体16混合,以变成混合流体18,该混合流体沿着腔室环形部1上升,该环形部是在内部管道 21和管道1之间形成的空隙空间。然后,混合流体18通过穿孔的附属物24中的孔离开。 混合气体41从混合流体18分离并且在环形部2中上升,该环形部2由壳体6和管道1和 管道3之间的空隙空间形成。然后,混合气体41在地面12处进入流动管线30,并且进入压 缩机38而变成压缩气体33,并且通过流动管线31行进到地面罐34。压缩机38不是限制 性的,原因是如果能够获得另一个压缩气体源(例如压缩气体来自管线)。
35、,那么其对于本设 计而言是不重要的。 0055 然后,压缩气体33行进穿过流动管线32,该流动管线32连接到致动阀35。该致 动阀35根据在地面罐34中实现的时间或压力而打开和关闭。当被致动时,阀35打开,压 缩气体33流过致动阀35,并且行进穿过流动管线32,进入到管道1中而变成注入气体16。 注入气体16沿管道1向下行进到内部气体提升阀15,该内部气体提升阀在正常情况下是闭 合的,由此防止注入气体16沿着管道1向下流动。管道1中在内部气体提升阀15上方的 足够高的压力使得内部气体提升阀15打开,并且允许注入气体16穿过内部气体提升阀15。 然后,注入气体16进入内部管道21,并且最终与储层。
36、流体7混合而变成混合流体18,该过 程再次开始。液体17和混合气体41从混合流体18分离,液体17在环形部2中下落,并且 在封隔器14上方被捕集。混合气体41沿着环形部2上升,如上所述。当更多的液体17加 入到环形部2时,液体17在泵5上方上升且通过重力作用进给到泵5中而变成泵送的液体 13,该泵送的液体13沿着管道3向上行进到地面12。 0056 图4示出了与图3中的设计类似的可选实施例,除了其不采用内部气体提升阀15。 0057 图5示出了在水平或偏离钻井孔中采用井下泵和气体提升系统的另一个可选实 施例,其具有与图3不同的井下构造。参考图5,在壳体6内,管道1包括内部气体提升阀 15并且密。
37、封地接合到封隔器14。封隔器14优选地是双封隔器组件,并且连接到Y形块状 物50,该Y形块状物继而连接到腔室外部管道55。腔室外部管道55在壳体6下方继续穿 过弯曲部8并且进入到钻孔通过储层9的侧向部10中。内部管道21通过腔室衬套22固 定到Y形块状物50的管状构件中通向下部管道区段37的管状构件。内部管道21可以与 腔室外部管道55同中心。内部管道21在Y形块状物50和腔室外部管道55内延伸穿过弯 曲部8而延伸到侧向部10中。第二油管柱装置包括下部区段37和上部区段36。下部区段 37包括在单向阀28上方连接的穿孔的附属物24,然后密封地接合在封隔器14中。 0058 穿孔的附属物24在其。
38、上端部处闭合,并且连接到上部管道区段36。上部管道区 段36包括气体护罩58、穿孔的内部管状构件57、交叉附属物59和管道3,该管道3包含泵 5和抽油杆11。气体护罩58的形状为管状,并且在其下端部处闭合而在其上端部处打开。 其围绕穿孔的内部管状构件57,该内部管状构件57在气体护罩58上方延伸到交叉附属物 说 明 书CN 104024564 A 10 6/10页 11 59,并且连接到管道3,管道3继续延伸到地面12。泵5在交叉附属物59上方,并且泵5的 下端部容纳在管道3中,泵5连接到抽油杆11,该抽油杆11继续延伸到地面12。环形气体 4沿着环形部2向上行进到流动管线30中,该流动管线3。
39、0连接到压缩机38,该压缩机38 压缩环形气体4以变成压缩气体33。压缩机38不是限制性的,原因是如果能够获得另一个 压缩气体源(例如压缩气体来自管线),那么其对于本设计而言是不重要的。 0059 压缩气体33通过流动管线31流动到地面罐34,该地面罐34连接到第二流动管 线32,该流动管线32连接到致动阀35。该致动阀35根据在地面罐34中实现的时间或压 力而打开和关闭。当致动阀35打开时,压缩气体33流过致动阀35,并且行进穿过流动管线 32,进入到管道1中而变成注入气体16。注入气体16沿管道1向下行进到内部气体提升 阀15,该内部气体提升阀在正常情况下是闭合的,由此防止注入气体16沿着。
40、管道1向下流 动。管道1中在内部气体提升阀15上方的足够高的压力使得内部气体提升阀15打开,并 且允许注入气体16穿过内部气体提升阀15、穿过Y形块状物50而进入腔室环形部19,该 腔室环形部19是在内部同中心管道21和腔室外部管道55之间的空隙空间。注入气体16 被迫沿着腔室环形部19向下流动,原因是其上端部被腔室衬套25隔离。注入气体16将储 层流体7排出,以变成混合流体18,该混合流体18沿着内部同中心管道21向上行进。 0060 混合流体18从内部同中心管道21流出,进入Y形块状物50的管状构件之一,穿 过封隔器14和固定阀28,然后穿过穿孔的附属物24而进入环形部2,在该环形部2处,。
41、气 体分离且上升而变成环形气体4以继续该循环。液体17从混合流体18分离,通过重力作 用下落,并且在封隔器14上方被捕集在环形部2中,从而由于固定阀28而被阻止回流到穿 孔的附属物24中。当液体17在环形部2中累积时,它们在泵5上方上升,并通过重力作用 被迫进入气体护罩58内,且进入穿孔的管状构件57,在该管状构件处,它们沿着交叉附属 物59向上行进,以进入泵5,在该泵5处,它们变成泵送的液体13并且沿着管道3被向上泵 送到地面12。 0061 图6示出了与图5中的设计类似的本发明可选实施例,除了其不采用内部气体提 升阀15。 0062 图7示出了与图3类似的可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具有井下锚固组。
42、件或双柱锚固件 20,该井下锚固组件或双柱锚固件20与第一油管柱1一起设置,并且利用开关工具26与第 二油管柱一起安装和附接。参考图7,第一油管柱1处于壳体6内。第一油管柱1开始于地 面12处,并且包含内部气体提升阀15、衬套25、穿孔的附属物24和内部管道21。穿孔的附 属物24可得自德克萨斯州的WeatherfordInternational of Houston,等等。管道1接合 到双柱锚固件20,且延伸穿过该双柱锚固件20,并且接合到封隔器14,且延伸穿过该封隔 器14。内部管道21连接到衬套25,延伸穿过穿孔的附属物24、双柱锚固件20、封隔器14, 并且终止于管道1的端部前方。双柱。
43、锚固件20可得自俄克拉荷马州的Kline Oil Tools of Tulsa,等等。还可以想到其它类型的双柱锚固件20。内部管道21可以处于管道1中。 管道1在双柱锚固件20延伸穿过双柱锚固件20,在封隔器14下方延伸穿过封隔器14,穿过 弯曲部8并且进入到钻孔通过储层9的侧向部10中。第二油管柱3处于壳体6内并且与 第一油管柱1相邻。第二油管柱3包括穿孔的附属物23、抽油杆11、泵5、密封接头48和开 关工具26。第二油管柱3可以利用开关工具26选择性地接合到双柱锚固件20。开关工具 26可得自俄克拉荷马州的D&LOil Tools of Tulsa,并且可得自德克萨斯州的Weatherf。
44、ord 说 明 书CN 104024564 A 11 7/10页 12 International of Houston,等等。还可以想到其它类型的开关工具26和附接装置。开关 工具26可以设置有穿孔的附属物23,该穿孔的附属物23可以与第二油管柱3附接。 0063 用于图7的过程与用于图3的过程类似。通过用第一油管柱1支撑第二油管柱3, 双柱锚固件20用来固定第二油管柱3。固定是重要的,原因是在较深的泵应用中,机械泵5 可能引起第二油管柱3运动,这继而可能导致管状构件的磨损。运动还可能导致机械泵操 作停止或者变得效率低下。开关工具26允许第二油管柱3选择性地从双柱锚固件20连接 或断开,而不。
45、会干扰第一油管柱1。双柱锚固件20使得泵中的效率低下最小化,并且使得用 来修复油管柱上的磨损的昂贵维修最少。该运动是由井下泵送系统引起的第二油管柱的运 动所导致的。 0064 图8示出了与图7中的设计类似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除了其不采用内部气体提 升阀15。 0065 图9示出了与图7的设计类似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图9包括单向阀28, 该单向阀在封隔器14下方设置在第一油管柱1上。参考图9,当压力条件有利时,单向阀 28打开,以允许储层气体27进入腔室环形部1。单向阀28可以是反向流动止回阀,可得自 德克萨斯州的Weatherford International of Houston,。
46、等等。还可以想到其它类型的单 向阀28。尽管仅仅示出了一个单向阀28,但是可以想到,对于所有实施例而言可以具有不 止一个单向阀28。单向阀28可以与承载器一起通过螺纹设置,该承载器为例如常规的管道 可取回芯轴或气体提升芯轴。还可以想到其它连接类型、承载器和芯轴。 0066 单向阀28用来允许流体仅仅沿一个方向从外侧流到装置内侧。在图9-14中,单向 阀28可以在封隔器14下方设置在第一油管柱1中,以便将封隔器14下方捕集的压力通风 到第一油管柱1中。在竖向井应用中,这种通风可能有助于优化人工提升系统的功能。单 向阀28具有至少两个功能:(1)其提供用于在封隔器14下方捕集的储层气体27到地面的。
47、 路径,以及(2)其通过减小储层上的背压而增加了产品。现在可以理解,单向阀28可以定 位在第一油管柱1上的位置处,例如在封隔器14下方,该位置与注入气体16初始与储层流 体在内部管道21终止的地方混合所在位置不同。注入气体16可以初始在第一位置处与储 层流体7混合,并且单向阀28可以在第二位置处设置在第一油管柱1上。单向阀28可以 设置在储层9上方,但是也可以想到其它的位置。单向阀28允许捕集的流体的通风,并且 允许沿仅仅一个方向流动。 0067 图10示出了图9的实施例处于完全竖向的钻井孔中。 0068 现在可以理解,具有开关工具26的双柱锚固件或双管道锚固件20以及单向阀28 可以独立地使。
48、用、一起使用或者完全不使用。对于偏离、水平或竖向钻井孔应用中的所有实 施例,可以具有:(1)气体提升阀15、双柱锚固件20和处于封隔器14下方的单向阀28,(2) 没有气体提升阀15、没有双柱锚固件20且没有处于封隔器14下方的单向阀28,或(3)上 述的任意组合或排列。在所有实施例中,地面罐34和致动阀35也是可选的。 0069 图11为与图10类似的实施例,其中泵5和抽油杆11已经被替换为可供选择的实 施例的柱塞提升系统,并且没有地面罐34且没有单向阀28。参考图11,过程如下。初始, 致动阀37在地面12处打开,这允许从管道3流动到地面12。致动阀35打开,而致动阀36 闭合。可能从钻井。
49、或管线散发的供应气体46被压缩机38压缩,并且压缩气体33流过流动 管线31,穿过致动阀35和流动管线32,并且进入管道1而变成注入气体16,然后该注入气 说 明 书CN 104024564 A 12 8/10页 13 体沿着管道1向下流动,穿过气体提升阀15,且穿过内部管道21。在内部管道21的端部处, 注入气体16与储层流体7结合以变成混合流体18,该混合流体沿着腔室环形部19上升,并 且流过穿孔的附属物24而进入环形部2。液体17下落到环形部2的底部。 0070 当较多的液体添加到环形部2时,它们最终在柱塞5上方上升,进入管道3,并且在 穿孔的附属物24上方上升,这可能导致注入压力上升,由此发出信号使得致动阀35闭合, 致动阀39打开,且致动阀37闭合。然后,压缩气体33流过致动阀36,穿过流动管线30,并 且进入环形部2而变成注入气体16。当足够体积的注入气体16已经添加到环形部2时, 环形部2中的压力充分上升,以发出信号使得致动阀37打开,致动阀36闭合,且致动阀35 打开。该压差将柱塞45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