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归属于″瘿病″范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瘿者,由忧虑气结所生”,宋·严用和《济生方·瘿瘤论治》谓:;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指出本病起因与地理环境及一七情内伤有关。一般认为,本病常见原因有情志失调、饮食失宜、素体阴虚、房室劳倦、肾虚火郁、气血虚弱等。其基本病机是痰、气、瘀壅结颈前,属本虚标实。其本虚在肝脾肾,尤以肝为要,标实为气痰火壅结,其中肝的病理变化及气的病理变化贯穿于病情之始终。初病多为肝郁气结、痰瘀凝结:病久则气阴两虚、肾精亏损。综合临床分析,本病常见证型有气滞痰凝、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虚风动四种证型。治疗以气血并调,理气为先,补虚为要,其中调理五脏,以肝为重。因此清泻肝火,化痰理气散结为治疗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具有清火化痰、理气散结作用,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还在于公开一种中药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及配比如下(按重量份):
山羊角4-7重量份 栀子4-6重量份 浙贝母4-6重量份
夏枯草4-6重量份 玄参2-4重量份 五味子1-3重量份
柴 胡1-3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优选配比为(按重量份):
山羊角5.76重量份 栀子4.59重量份 浙贝母4.59重量份
夏枯草4.59重量份 玄参2.87重量份 五味子1.74重量份
柴 胡1.74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优选配比为(按重量份):
山羊角4.5重量份 栀子5.7重量份 浙贝母4重量份
夏枯草5.7重量份 玄参2.5重量份 五味子2.5重量份
柴 胡1.5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优选配比为(按重量份):
山羊角6.5重量份 栀子4.2重量份 浙贝母5.7重量份
夏枯草4.2重量份 玄参3.5重量份 五味子1.5重量份
柴 胡2.5重量份
本发明上述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加入下列辅料:
乳糖1-4重量份 甜蜜素15-30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所加入辅料优选配比为(按重量份):
乳糖2.62重量份 甜蜜素23.2重量份
本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以上七味,山羊角切成薄片,以高能粉碎机粉成细粉(60-140目),其余药材适当粉碎备用;取山羊角细粉加水12-24倍量,浸泡1-3小时后煎煮4-8小时,滤过、药液浓缩、干燥备用;滤渣与夏枯草、玄参及柴胡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6-8倍量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7-9倍量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在40-60℃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另器收集,备用;其余三味栀子、五味子与浙贝母用8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合并两次乙醇提取液和上述另器收集的含醇药液,浓缩,真空干燥成干膏,加入山羊角干燥提取物研细,得本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可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体制剂、滴丸等。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颗粒剂由如下方法制成:将上述药物组合物过80-120目筛后加入适量乳糖及甜蜜素,以70-90%乙醇为粘合剂,过12目筛,制成颗粒。
本发明所述山羊角可用羚羊角代替,羚羊角的用量是山羊角的1/6至1/8。
本组合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含有如下鉴别和/或含量测定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质量控制方法中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为:
鉴别方法选自如下方法中地一种或几种:
a、取本中药组合物粉末0.5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20-4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将1g栀子对照药材做同样处理,得对照药材供试品。另取栀子阴性样品0.1g,照上述方法处理,作为阴性溶液。再取栀子苷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10∶5-10∶1-2∶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3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b、取本中药组合物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4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将1g五味子对照药材做同样处理,得对照药材供试品。另取:五味子阴性样品0.1g,照上述方法处理,作为阴性供试品溶液,再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0-15∶8-12∶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c、取本中药组合物0.5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6mol/L盐酸10ml,封口,置105-120℃烤箱中加热20-30小时,然后开封滤过,滤液蒸干,加水溶解,滤过,稀释至50ml。取上述样品液5μl点于硅胶G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6∶2-3∶2-3)为展开剂,展开。喷以茚三酮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显紫色的斑点。
(1)本法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特征性成分栀子苷,反应灵敏,无干扰;
(2)本法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特征性成分五味子醇甲,反应灵敏,无干扰;
(3)本法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反应灵敏,无干扰。
含量测定方法为:
栀子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10-20∶8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不低于2000;精密称取栀子苷适量,用甲醇制成每1ml含0.12mg的溶液,然后稀释10倍,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本品,粉碎,混匀,精密称取约100mg,加甲醇20ml,超声提取15-30min,放冷,滤液移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然后稀释5倍,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本品每袋含栀子苷-不得少于60mg,按百分含量计不得少于1.2%。
本中药组合物清火化痰,理气散结。用于瘿病肝胃火盛,气郁痰结证。症见颈前肿大,柔软光滑无结节,烦躁易怒,怕热多汗,心悸失眠,消谷善饥,咽干口渴,形体消瘦,目突手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见以上证候者。
对本中药组合物颗粒制剂(消瘿平亢颗粒)的药效学部分进行初步研究,考察了消瘿平亢颗粒连续给药18日,对甲亢小鼠(L-T4致甲亢,s.c.15011g/kg×2,连续给药14日)耗氧量、常压耐缺氧生存时间、体重增长的影响;对甲亢大鼠(L-T4致甲亢,s.c.150μg/kg×2,连续给药14日)血清T3、T4、FT3、FT4、TSH浓度、体重增长、体温的影响;对正常大鼠吸碘率、TSH兴奋试验的影响;连续给药10日对小鼠碳粒廓清作用及溶血素生成作用的影响。下述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验例1 山羊角提取工艺考查
1、山羊角粉碎程度考查:取粉成不同目数的山羊角细粉各10g,共三份,加入12倍量水浸泡过夜,水煎煮8小时,以山羊角浸膏量为考察指标,结果见表1。
表1提取山羊角粉碎程度考查
细粉目数 60~80 80~100 100~140
浸膏量(g) 0.88 1.02 1.08
可见,粉成80~100目时,收率已接近最高值,结合实际生产的可行性,故确定山羊角最佳粉碎程度为80~100目。
2、加水量考查:取山羊角细粉10g,共四份,加入不同量水浸泡过夜,水煎煮8小时,以山羊角浸膏量为考察指标,结果见表2。
表2提取山羊角加水量考查
加水量 12 16 20 24
浸膏量(g) 0.78 1.22 1.32 1.31
可见,加水16倍量时,收率已接近最高值,故确定加16倍量水为提取山羊角的最佳加水量。
3、提取时间考察:取山羊角细粉10g共五份,加入16倍量水浸泡过夜,水煎煮不同时间,以山羊角浸膏量为考察指标,结果见表3。
表3提取山羊角时间考查
提取时间 4 6 8 10 12
浸膏量(g) 0.65 0.91 1.15 1.21 1.25
可见,加水提取8小时已基本提尽,考虑到山羊角加水量较大,提取液回收困难,而方中玄参、柴胡等药材提取时间过长会全部煮烂,渣、液难于分离,药液难于过滤,入多能提取罐提取更不可行。故水提部分:A.山羊角先加16倍量水单独煎煮6小时B.药渣与柴胡、玄参等合提两次。这样既保证有效成分提尽,又减少提取液,简化回收处理步骤。
实验例2夏枯草、玄参、柴胡等提取条件考查
1、水煎煮条件考查:以得浸膏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正交方案,考察了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三个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每个因素又选取三个水平,见表4。
表4水溶性成分煎煮工艺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
A(煎煮次数) B(加水倍数) C(时间)
1 1 12 3.5
2 2 14 5
3 3 16 6.5
表4中A、B、C各因素的分配关系,设计如下:
表5各号试验因分配关系
称取上述药材50g,按表6随机抽取实验号进行实验,所得煎液回收蒸干并计算煎出率,结果见表6。
表6 L9(34)试验设计和计算表
试验号 因素 评价指标
A B C D 煎出率
煎煮次数 加水倍数 煎煮时间 (%)
1 1(煎煮一次) 1(12倍量) 1(煎煮3.5hrs) 1 33.0
2 2(煎煮二次) 1(12倍量) 2(煎煮5hrs) 2 30.1
3 3(煎煮三次) 1(12倍量) 3(煎煮6.5hrs) 3 23.7
4 1(煎煮一次) 2(14倍量) 2(煎煮5hrs) 3 28.1
5 2(煎煮二次) 2(14倍量) 3(煎煮6.5hrs) 1 29.5
6 3(煎煮三次) 2(14倍量) 1(煎煮3.5hrs) 2 38.4
7 1(煎煮一次) 3(16倍量) 3(煎煮6.5hrs) 2 21.9
8 2(煎煮二次) 3(16倍量) 1(煎煮3.5hrs) 3 39.7
9 3(煎煮三次) 3(16倍量) 2(煎煮5hrs) 1 32.9
I 83.0 86.8 111.1 ∑y=277.3
II 99.3 96.0 91.1 y=30.8
III 95.0 94.5 74.2
I’ 27.6 28.9 37.0
II’ 33.1 32.0 30.4
III’ 31.7 31.5 24.7
R 5.50 3.1 12.3
2、正交试验结果及结论
①由数据处理结果可得以下结沦:
三因素极差比较结果为:RC>RA>RB(12.3>5.5>3.1),可知各因素对煎出率的影响次序是C>A>B,即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
②各因素中各水平的影响:
A因素:II>I>III(99.3>95.0>83.0)
B因素:II>III>I(96.0>94.5>86.8)
C因素:I>II>III(111.1>91.1>74.2)
因此,本工艺最佳条件为A2B2C1,即煎煮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8倍、6倍,煎煮时间分别为2小时、1.5小时。
3、最佳煎煮工艺验证
对上述最佳煎煮工艺条件进行了小试验证,结果见表7。
表7最佳煎煮工艺条件的验证
试验号 水浸出物(%)
1 31.7
2 32.6
3 30.1
平均 31.4
可见,验证试验结果与正交试验结果一致,因此,确定夏枯草、玄参、柴胡等最佳提取条件为煎煮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8倍、6倍,煎煮时间分别为2小时、1.5小时。
4、选用乙醇沉淀法除去杂质
按上述提取工艺将药材水提取液浓缩10ml(药材∶药液=1∶1.5),加乙醇使含醇量分别为50%、60%、70%,过滤沉淀测定滤速(前10ml所需时间)。合并滤液后移入已恒重的烧杯中,置水浴上蒸至近干,再于烘箱中干燥5小时,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取出,迅速称重,以滤速、浸出物量及TLC法检查柴胡总皂苷是否存在于醇沉淀物中为指标,结果如下:
表8醇沉淀法试验结果
醇沉 前10ml时间
醇沉物
试验号
浸出物(g)
(%) (min)
TLC检查
1 50% 4 0.82 无皂苷斑点
2 60% 2 0.79 无皂苷斑点
3 70% 2 0.78 无皂苷斑点
试验数据表明醇沉浓度提高,滤速明显加快(60%以后),各组浸出物平均值为0.8g,RSD=2.6%,说明醇沉浓度在50~70间无明显影响,薄层色谱法驰未见醇沉淀中有明显的皂苷类成分斑点,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工时等因素,故最佳沉淀浓度选择60%。
实验例3栀子、五味子、浙贝母醇提条件筛选
以上三味药材主要成分均为醇溶性,以臣药栀子中的有效成分栀子苷为评价指标能反映提取的效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提取时间、加醇量、乙醇浓度、提取次数进行了考查。
表9醇提工艺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
A(乙醇浓度 B(加醇倍 C(提取时间 D(提取次
%) 数) h) 数)
1 60 12 5 1
2 70 14 7 2
3 80 16 9 3
1、正交设计结果
表10 L9(34)试验设计和计算表
因素 评价指标
试验号 A B C D 栀子苷含量
乙醇浓度% 加醇倍数 提取时间h 提取次数 (%)
1 1(60) 1(12) 1(5) 1(1) 2.21
2 1 2(14) 2(7) 2(2) 2.43
3 1 3(16) 3(9) 3(3) 1.57
4 2(70) 1 2 3 1.89
5 2 2 3 1 2.31
6 2 3 1 2 1.66
7 3(80) 1 3 2 2.41
8 3 2 1 3 2.62
9 3 3 2 1 1.74
I 6.21 6.51 6.49 6.26 ∑y=18.84
II 5.86 7.36 4.17 6.50 y=2.09
III 6.77 4.97 6.29 6.08
I’ 2.07 2.17 2.16 2.09
II’ 1.95 2.45 1.39 2.16
III’ 2.26 1.66 2.09 2.03
R 0.31 0.79 0.77 0.13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本工艺最佳条件为A3B2C1D2,即80%乙醇加醇量为药材14倍,煎煮时间为5小时,分两次提取。
2、验证试验
表11最佳醇提工艺条件的验证
试验号 栀子苷含量(%) 五味子醇甲含量(%)
1 2.01 0.33
2 1.92 0.29
3 2.21 0.39
平均 2.05 0.34
故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及以往经验,最终确定醇提最佳工艺为即80%乙醇提取两次,加醇量分别为药材8倍、6倍,回流提取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
实验例4浓缩工艺
为了考察水提取液浓缩条件,取处方量药材共60g按提取工艺进行提取,以浓缩时间及浓缩至不同蜜度后醇沉液所含的柴胡总皂苷含量为指标进行了试验。实验结果见表12。
表12水提液浓缩条件考查
醇沉液总皂苷含量
药液密度 时间(min)
(%)
1.10 62 28.7
1.15 85 25.1
1.20 120 22.3
1.25 154 20.5
1.30 180 20.8
从表中数据可知,水提液浓缩至密度1.10~1.15时间较短,成分不易发生变化,总皂苷含量较高,回收密度过高,提取液过于粘稠不易醇沉;而醇沉液密度低则体积过大不易处理,过高会影响吸附力,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上述指标,选择水提液最佳回收密度为1.10~3.15。
实验例5干燥工艺的研究
本工艺采用真空干燥制备总提取物。由于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的不同造成活性成分的破坏程度、干浸膏的收率不同。为此,以不同干燥温度下活性成分含量和干浸膏的收率为指标,考察真空干燥。实验如下:
取1/100处方量药材,按确定的工艺提取与精制。将水提醇沉药液和乙醇提取液浓缩减压浓缩至适当的浸膏即可进行真空干燥(>650mmHg,温度60~100℃,干燥时间8小时),收集干燥物,称重,再测定药液中栀子苷的量。结果见表13。
表13干燥工艺的考查
干燥温度(℃) 栀子苷(%) 干燥物g
60 5.8 21
80 5.4 19
100 4.5 15
由表中可以看出温度较低(60℃),含水分较多,易结块;温度过高(100℃),会使提取物焦糊,含量降低,故真空干燥控制最佳温度应在80℃左右。
实验例6制剂成型工艺的筛选
1.甜味剂的筛选:
为调节本品的口感,选用了甜菊糖、蔗糖、甜蜜素配成不同浓度来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4。
表14甜味剂的筛选比较结果
甜味剂种类 甜菊糖 蔗糖 甜蜜素
用量(g/g) 1∶60 1∶80 1∶100 1∶5 1∶3 1∶1 1∶60 1∶80 1∶100
味道 * * * * * ** * *** **
外观性状 棕色颗粒 棕色颗粒 棕色颗粒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甜蜜素,既可以改善颗粒剂的味道,且外观性状未发生改变,并以1∶80比例最佳。
2.稀释剂的选择
分别以糊精、预胶化淀粉和乳糖及稀释剂,从外观、溶解度及粒度等方面进行考查
表15稀释剂类别考查
稀释剂种类 外观 溶解性 粒度
糊精 易吸湿 适中 适中
预胶化淀粉 适中 适中 适中
乳糖 适中 适中 适中
考虑到糊精易吸湿,发粘;预胶化淀粉成本较高,故选择以乳糖作为稀释剂。
3.乳糖用量考查:
将药液浓缩成清膏,湿法制粒,加入的乳糖用量较大,故先将药液干燥后再制粒,可减少乳糖的加入量。
表16乳糖用量考查结果
用量 1∶1 1∶2 1∶3
外观性状 颜色深、较粘 颜色较浅、粘性适中 碎末多
故优选最佳处方为提取物:乳糖=1∶2。
4.润湿剂的选择
将真空干燥的提取物分别以50%乙醇、65%乙醇及8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比较结果如下:
表17润湿剂考查结果
乙醇浓度 50% 65% 80%
外观性状 太粘、不易制粒 较粘 粘性适中,碎末少
5.粒度的选择
分别过10目、12目及24目筛制粒,考查颗粒粒度,结果表明10目筛装量差异较大,24目筛粒度小,粉末多,12目筛粒度适中为最佳粒度。
实验例7对代谢率的影响(耗氧量实验法)
昆明种小白鼠98只,♀♂各半,体重18-22g。按体重均匀分为7组,每组14只。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他巴唑阳性对照组、消瘿丸阳性对照组、三个剂量消瘿平亢颗粒给药组,剂量见表18。给药和检测顺序按照2次拉丁方实验设计。每隔1日称体重1次。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0.2ml/10g)溶媒(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8日。于给药的第1日至第14日除空白对照组外每组给予L-T4生理盐水溶液(s.c.,150ug/kg/d×2),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0.1ml/10g)生理盐水。测定耗氧量前动物禁食禁水12小时。测定时室温18~20℃。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参照文献方法,将一只动物置于干燥器内,盖好盖子,使装置密闭。待动物活动稳定后,通入氧气,使水压计的水柱由零点开始上升,上升至5cmH20时,停止通入氧气,立刻开始记录时间。实验进行20分钟时,停止实验,记录水压计的刻度。并立刻将滴定管内的水放入装置中,使水压计的液面恢复到实验开始时的高度为止。记录由滴定管放入装置中的水容积,即为该动物的耗氧量。实验结果以t-检验统计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消瘿平亢颗粒1.72g/kg、4.31g/kg连续给药18日,可明显降低甲亢小鼠耗氧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01)(见表1)。上述指标优于他巴唑及消瘿五海丸。
表18消瘿平亢颗粒对L-T4致甲亢小鼠耗氧量的影响( X±sd,n=14)
组别 剂量 耗氧量
(g/kg/d) (O2ml/g/10min)
空白对照 —— 0.75±0.11
模型 —— 1.21±0.20***
消瘿平亢颗粒 0.69 1.08±0.39
1.72 0.88±0.17ΔΔΔ
4.31 0.96±0.12ΔΔΔ
消瘿五海丸 7.7 1.07±0.29
他巴唑 2.31×10-2 1.09±0.10Δ
***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ΔΔΔ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实验例8对代谢率和体重的影响(缺氧窒息实验法)
昆明种小白鼠70只,每组10只,体重18-22g,♀♂各半。分组及给药剂量同上述实验。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将每只动物分别放入盛有15g钠石灰的容积250ml的磨口处涂有凡士林的磨口瓶中,瓶口密封后,开始计时直至动物死亡为其耐缺氧时间。实验结果以t-检验统计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消瘿平亢颗粒各剂量组、消瘿五海丸组和他巴唑组对小鼠耐缺氧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见表19)。0.69g/kg、1.72g/kg、4.31g/kg连续给药18日对甲亢小鼠体重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优于他巴唑及消瘿五海丸(见表20)。
表19消瘿平亢颗粒对L-T4致甲亢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的影响( X±sd,n=10)
组别 剂量(g/kg/d) 时间(min)
空白对照 —— 26.00±6.16
模型 —— 19.39±6.58*
消瘿平亢颗粒 0.69 17.74±5.40
1.72 22.94±7.84
4.31 25.97±9.33
消瘿五海丸 7.7 22.66±8.14
他巴唑 2.31×10-2 25.00±5.48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表20消瘿平亢颗粒对L-T4致甲亢小鼠体重增长的影响( x±sd,n=10)
组别 剂量 体重(给药前) 体重(给药后) 体重增长(%)
(g/kg/d) (g) (g)
空白对照 —— 18.7±1.0 28.5±2.9 52.5±17.1
模型 —— 18.6±0.9 23.5±3.0** 26.2±17.0**
消瘿平亢颗粒 0.69 19.2±1.0 28.5±1.9 48.8±13.9
1.72 18.9±0.9 25.8±3.1 36.8±16.6
4.31 18.9±1.0 27.6±2.1 46.9±15.9
消瘿五海丸 7.7 19.2±0.9 22.0±1.5 14.7±7.5
他巴唑 2.31×10-2 19.4±1.2 23.9±3.4 23.5±19.7
**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ΔΔΔ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Δ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实验例9 T3、T4血浓度测定
Wistar大鼠70只,♂,体重180-220g,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他巴唑组、消瘿五海丸组、三个剂量消瘿平亢颗粒给药组,剂量见表21。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2.0ml/100g)溶媒(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8日。于给药的第1日至第14日除空白对照组外每组给予L-T4生理盐水溶液(s.c.,150ug/kg×2,8:00am,4:00pm),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0.1ml/100g)生理盐水。于第1次给药前(9:30am)测定各组动物正常肛温,体重。于末次给药后1h(9:30am)测量肛温,体重后,眼眶静脉丛取血,离心血清(2500rPm,10min),做T3、T4、FT3、FT4、TSH检测。取甲状腺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
实验结果表明:消瘦平亢颗粒1.20g/kg、3.0g/kg连续给药18日,可明显降低甲亢大鼠血清T3、FT3浓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极其显著(P<0.05或P<0.001),其中1.20g/kg对FT3的降低作用优于他巴唑。3.00g/kg可显著降低甲亢大鼠血清T3、FT3浓度。上述两个剂量对血清T3/T4也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对血清TSH浓度无明显影响(P>0.05) (见表21、表22)。
消瘿平亢颗粒0.48g/kg、3.0g/kg连续给药18日对甲亢大鼠体重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或极其显著(P<0.01或P<0.001),作用优于他巴唑(见表23)。消瘿平亢颗粒各剂量组连续给药18日对甲亢大鼠体温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或极其显著(P<0.01或P<0.001)(见表24)。组织学检查表明,空白对照组甲状腺滤泡大小基本一致,内含胶质,未见吸收空泡。模型对照组滤泡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少数大滤泡,内含胶质多少不等,可见吸收空泡。消瘿平亢颗粒大、中剂量组和他巴唑组滤泡基本一致,内含胶质,可见少许吸收空泡。消瘿平亢颗粒小剂量组和消瘿五海丸组滤泡大小不一,内含胶质多少不等,可见吸收空泡。
表21消瘿平亢颗粒对L-T4致甲亢( x±sd,n=10)
组别 剂量 T4(ug/dl) T3(ng/ml) T3/T4
(g/kg/d)
空白对照 —— 3.15±0.69 0.43±0.15 0.14±0.06
模型 —— 8.84±2.79*** 1.16±0.15*** 0.15±0.09
消瘿平亢颗粒 0.48 11.24±1.71Δ 1.24±0.26 0.11±0.03
1.2 13.24±2.63ΔΔ 0.92±0.14ΔΔ 0.07±0.01Δ
3.0 11.30±3.07 0.91±0.30Δ 0.08±0.02Δ
消瘿五海丸 5.4 14.36±3.07ΔΔΔ 1.01±0.32 0.07±0.02Δ
他巴唑 1.60×10-2 7.44±1.64 0.84±0.21ΔΔΔ 0.12±0.03
***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ΔΔΔ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Δ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表22消瘿平亢颗粒对L-T4致甲亢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影响( x±sd,n=10)
组别 剂量 FT4(Pmol/l) FT3(Pmol/l) TSH
(g/kg/d)
空白对照 —— 5.67±2.00 1.27±0.47 0.33±0.05
模型 —— 21.67± 4.68±1.29*** 0.30±0.05
3.37***
消瘿平亢颗粒 0.48 21.80±2.96 3.78±0.96 0.28±0.03
1.2 30.17±6.09ΔΔ 2.65±0.49ΔΔΔ 0.28±0.05
3.0 24.75±7.04 3.25±1.30Δ 0.26±0.04
消瘿五海丸 5.4 27.36±10.25 4.73±1.24 0.28±0.04
他巴唑 1.60×10-2 16.47±5.11 3.09±0.78 0.37±0.07
***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ΔΔΔ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Δ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表23消瘿平亢颗粒对L-T4致甲亢大鼠甲亢体重的影响( x±sd,n=10)
组别 剂量 实验产体重(g) 实验后体重(g) 体重增长 增长百分率(%)
(g/kg/d) (g)
空白对照 —— 198±9 264±12 66.3±12.1 33.65±6.89
模型 —— 198±9 226±13*** 28.6±7.3*** 14.46±3.45***
消瘿平亢颗粒 0.48 196±8 235±10 38.8±4.9 19.77±2.59ΔΔΔ
1.20 196±8 231±15 35.8±11.7 18.28±5.91
3.00 196±9 236±10 40.7±3.1ΔΔΔ 20.82±1.66ΔΔΔ
消瘿五海丸 5.4 195±9 224±13 29.1±10.1 14.98±5.27
他巴唑 1.60×10-2 195±9 217±14 22.6±9.1 11.58±4.56
***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ΔΔΔ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Δ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表24消瘿平亢颗粒对L-T4致甲亢大鼠体温的影响( x±sd,n=10)
组别 剂量 实验前体温 实验后体温 体温增加 增长百分率
(g/kg/d) (℃) (℃) (℃) (%)
空白对照 —— 37.90±0.32 38.05±0.38 0.15±0.12 0.34±0.37
模型 —— 37.91±0.33 39.34±0.36 1.43±0.17* 3.77±0.45*
*** ** **
消瘿平亢颗 0.48 37.90±0.22 38.97±0.44 1.07±0.26Δ 2.82±0.68Δ
粒 Δ Δ
1.20 37.93±0.23 38.98±0.43 1.05±0.25Δ 2.77±0.65Δ
Δ ΔΔ
3.00 37.92±0.17 38.23±0.22 0.31±0.15Δ 0.82±0.40Δ
ΔΔΔ ΔΔ### ΔΔ###
消瘿五海丸 5.4 37.90±0.25 38.81±0.39 0.91±0.22Δ 2.40±0.57Δ
ΔΔ ΔΔ ΔΔ
他巴唑 1.60×10-2 37.91±0.22 38.58±0.54 0.67±0.46Δ 1.77±1.22Δ
ΔΔ ΔΔ ΔΔ
***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ΔΔΔ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ΔΔ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p<0.05,与消瘿五海丸对照组相比
实验例10对小鼠碳粒廓清的影响
昆明种小鼠,♀♂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10只。设空白对照组、他巴唑阳性对照组、三个剂量消瘿平亢颗粒给药组,剂量见表8。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10日,给药体积均为20ml/kg,空白对照组给同体积蒸馏水。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每鼠尾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9倍的印度墨汁0.1ml/10g,并在i.v.2、10min于小鼠眼眶静脉丛取血20ul,放入装有2ml 0.1%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摇匀,以试剂空白调零,于680nm处测定OD值。并剖腹取出肝脾,立即称重,按下式计算廓清指数K与吞噬指数α值。实验结果以t检验统计处理。
K=Log0D1-Log0D2t2-t1]]>
α=K1/3×体重/(肝重+脾重)
注:OD1、OD2为不同时间所取血样的光密度,t1、t2为取两血样的时间差。以X±sd表示各组的K。
实验结果表:消瘿平亢颗粒各剂量组连续给药10日,对吞噬指数α无明显影响;1.72g/kg可显著提高小鼠廓清指数(见表25)。
表25消瘿平亢颗粒对小鼠碳粒廓清速率的影响( x±sd,n=10)
组别 剂量(g/kg/d) k a
空白对照 —— 0.046±0.013 5.64±0.76
消瘿平亢颗粒 0.69 0.048±0.009 5.96±0.64
1.72 0.063±0.020*Δ 5.40±0.96
4.31 0.037±0.021 4.80±1.33
他巴唑 2.31×10-2 0.043±0.019 4.71±1.50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Δp<0.05,与他巴唑对照组相比
实验例11对小鼠溶血素的影响
昆明种小鼠,♀♂各半,体重18~22,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10只。设设空白对照组、他巴唑阳性对照组、三个剂量消瘿平亢颗粒给药组,剂量见表9。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0天,给药体积均为20ml/kg,空白对照组给同体积蒸馏水。于第给药8天每鼠i.p.SRBC(3∶5v/v)0.2ml致敏,于末次给药后1d,眼眶取血,离心(2000rpm,10min),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500倍,取稀释血清1ml,与10%SRBC 0.5ml,补体(1∶10豚鼠血清)1ml混合,在37℃温浴30分钟后,冰浴中止反应,离心,取上清液1ml,加入3ml都氏液于7230分光光度计540nm处,测定吸光度A值。根据SRBC计算半数溶血值,计算HC50实验结果以t检验统计处理。
SBRC半数溶血值的测定:取10%SBRC 0.25ml,用都氏液稀释至4ml,摇匀放置10min,540nm的吸光度值即为SBRC半数溶血值。
实验结果表明:消瘿平亢颗粒各剂量组连续给药18日,对大鼠吸碘率均无明显影响(见表26)。
表26瘿平亢颗粒对大鼠吸碘率的影响( x±sd,n=10)
组别 剂量(g/kg/d) 甲状腺重(mg) mg/100g 吸碘率/mg
空白对照 —— 25.9±2.5 9.4±1.0 0.78±0.10
消瘿平亢颗粒 0.48 23.8±2.0* 8.6±0.7* 0.78±0.14
1.20 25.2±3.0 8.9±0.9 0.81±0.08
3.00 25.1±4.4 9.2±1.5 0.84±0.12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实施例1
山羊角5.76kg 栀子4.59kg 浙贝母4.59kg
夏枯草4.59kg 玄参2.87kg 五味子1.74kg
柴胡1.74kg
辅料:乳糖2.62kg 甜蜜素23.2kg
以上七味,山羊角切成薄片,以高能粉碎机粉成细粉(80目),其余药材适当粉碎备用。取山羊角细粉加水16倍量,浸泡2小时后煎煮6小时,滤过、浓缩、干燥备用;滤渣与夏枯草、玄参及柴胡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50℃)。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另器收集,备用;其余三味栀子、五味子与浙贝母用8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两次乙醇提取液和上述另器收集的含醇药液,浓缩,真空干燥成干膏,加入山羊角干燥提取物研细,过100目筛后加入适量乳糖及甜蜜素,以80%乙醇为粘合剂,过12目筛,制成颗粒,每5g为一袋,分装成袋即得,制备成颗粒1000袋。
实施例2
山羊角4.5重量份 栀子5.7重量份 浙贝母4重量份
夏枯草5.7重量份 玄参2.5重量份 五味子2.5重量份
柴 胡1.5重量份
以上七味,山羊角切成薄片,以高能粉碎机粉成细粉(100目),其余药材适当粉碎备用。取山羊角细粉加水20倍量,浸泡2小时后煎煮8小时,滤过、浓缩、干燥备用;滤渣与夏枯草、玄参及柴胡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50℃)。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另器收集,备用;其余三味栀子、五味子与浙贝母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两次乙醇提取液和上述另器收集的含醇药液,浓缩,真空干燥成干膏,加入山羊角干燥提取物研细,按照常规方法制成胶囊。
实施例3
山羊角6.5重量份 栀子4.2重量份 浙贝母5.7重量份
夏枯草4.2重量份 玄参3.5重量份 五味子1.5重量份
柴 胡2.5重量份
以上七味,山羊角切成薄片,以高能粉碎机粉成细粉(80目),其余药材适当粉碎备用。取山羊角细粉加水16倍量,浸泡1.5小时后煎煮6小时,滤过、浓缩、干燥备用;滤渣与夏枯草、玄参及柴胡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50℃)。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另器收集,备用;其余三味栀子、五味子与浙贝母用7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两次乙醇提取液和上述另器收集的含醇药液,浓缩,真空干燥成干膏,加入山羊角干燥提取物研细,按照常规方法制成滴丸。
实施例4本组合物的鉴别方法:
取本中药组合物粉末0.5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将1g栀子对照药材做同样处理,得对照药材供试品;另取栀子阴性样品0.1g,照上述方法处理,作为阴性溶液;再取栀子苷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实施例5本组合物的鉴别方法:
取本中药组合物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将1g五味子对照药材做同样处理,得对照药材供试品;另取:五味子阴性样品0.1g,照上述方法处理,作为阴性供试品溶液,再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2∶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实施例6本组合物的鉴别方法:
取本中药组合物0.5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6mol/L盐酸10ml,封口,置110℃烤箱中加热24小时,然后开封滤过,滤液蒸干,加水溶解,滤过,稀释至50ml;取上述样品液5μl点于硅胶G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2∶2为展开剂,展开;喷以茚三酮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显紫色的斑点。
实施例7本组合物颗粒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栀子苷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不低于2000;精密称取栀子苷适量,用甲醇制成每1ml含0.12mg的溶液,然后稀释10倍,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本品,粉碎,混匀,精密称取约100mg,加甲醇20ml,超声提取20min,放冷,滤液移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然后稀释5倍,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本品每袋含栀子苷不得少于60mg,按百分含量计不得少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