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43455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20780.8

申请日:

2015.03.19

公开号:

CN104762346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P 19/22申请日:20150319|||公开

IPC分类号:

C12P19/22; C12P19/18; C12P19/16; C12P19/14; C12P19/12; C12P19/04

主分类号:

C12P19/22

申请人:

江苏省奥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楼志华; 丁红辉; 郝马俊; 徐娟; 汪涵

地址:

213300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经济开发区康平路1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代理人:

周海斌; 姚姣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包括:淀粉调浆,以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加入脱支酶和CGT酶协同作用;加入β-淀粉酶、麦芽糖淀粉酶和活性炭,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一次结晶并过滤,将固形物淋洗去杂即得精制β-环糊精,将母液色谱分离并浓缩即得超高麦芽糖浆。本发明淀粉转化率高,仅需一次脱色和一次结晶,步骤精简,同时还能制备获得超高麦芽糖浆,大幅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以淀粉和水制备质量浓度为20-30%的淀粉浆;将淀粉浆的pH值调节至5.4-5.8,并向淀粉浆中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混匀后,升温至105℃-110℃喷射蒸煮5-8分钟,随后闪蒸至94℃-99℃并层流60-90分钟;将DE值控制在2-4,并灭酶;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0℃-65℃,并向其中加入脱支酶和CGT酶;之后,使浆液降温至55℃-60℃,加入环己烷,充分反应12-15小时后,升温至95℃-100℃蒸馏回收环己烷;
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5℃-68℃,并向其中加入β-淀粉酶、麦芽糖淀粉酶和活性炭,调节浆液的pH值至5.0-5.2,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20-24小时后,灭酶;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浆液以一次结晶方式进行结晶、然后过滤,过滤所得固形物经纯水淋洗去杂后即得精制β-环糊精;将过滤所得母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β-环糊精浆和高麦芽糖浆,将β-环糊精浆合并入下一周期制备工艺的第三步所得浆液,用以结晶、过滤,并将高麦芽糖浆进行浓缩获得干基重量比≥70%且麦芽糖质量浓度≥75%的超高麦芽糖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淀粉浆的质量浓度以纯淀粉重量计算;耐高温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4-8单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第二步中,脱支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3.0单位,CGT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5单位;环己烷的加入重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3-1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第三步中,β-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700-1000单位、麦芽糖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100-150单位,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每100ml浆 液0.2-0.25g。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制备淀粉浆在液化喷射器中进行。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第二步中,所述脱支酶为普鲁兰酶、异淀粉酶。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第四步中,结晶时采用低温结晶方式;色谱分离时采用模拟移动床。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淀粉浆的质量浓度为以纯淀粉计20%,淀粉浆的pH值调节至5.8,耐高温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4单位,于108℃喷射蒸煮,闪蒸至98℃并层流80分钟;第二步中,将第一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0℃,脱支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单位,CGT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单位,环己烷的加入重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3%,加入环己烷后充分反应12小时,升温至98℃蒸馏回收环己烷;第三步中,β-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800单位、麦芽糖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120单位,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每100ml浆液0.25g,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24小时,升温灭酶。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淀粉浆的质量浓度为以纯淀粉计25%,淀粉浆的pH值调节至5.6,耐高温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6单位,于110℃喷射蒸煮,闪蒸至96℃并层流60分钟;第二步中,将第一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0℃,脱支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3单位,CGT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4单位,环己烷的加入重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3%,加入环己烷后充分反应14小时;第三步中,β-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900单位、麦芽糖淀粉酶的 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150单位,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每100ml浆液0.25g,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21小时,升温灭酶。

说明书

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属于淀粉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所知,β-环糊精为白色的结晶状粉末,由7个葡萄糖单位经α-1.4糖苷键连接成环形而成,是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简称CGT酶)作用于淀粉的产物。β-环糊精的分子中间形成一个穴洞,穴洞具有独特的包接功能,能与许多种物质形成包接结合物,在工业上和医药行业用途很广。
目前,β-环糊精的生产工艺通常采用下述路线:
淀粉调浆,然后加入CGT酶,调整pH在7.8-8.0间,升温约至80℃后液化,再降温至50℃-60℃;补加CGT酶,调节pH值为9.0左右,再加入有沉淀作用的有机溶剂,反应14-48小时,加入α-淀粉酶,调整pH值在6.0-6.5,升温至80℃-85℃保持15-20min(二次液化),继续升温至100℃回收有机溶剂,活性炭脱色,然后结晶得到粗β-环糊精,然后第二次活性炭脱色,分离纯化制得β-环糊精。
然而,上述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采用80℃-85℃低温液化降粘,容易导致液化不均匀,淀粉容易老化,降低淀粉的转化率,淀粉中蛋白絮凝不彻底,影响后续的过滤操作,在高温蒸馏回收有机溶剂中,会加深转化液的颜色。同时,该液化过程需要分批操作,无法实现连续规模化生产。
其次,CGT酶价格昂贵,生产中需两次加入CGT酶,特别是第一次起液化降粘作用的CGT酶,在80℃以上后酶失活,在后续的转化过程中不起作用。同时,由于加酶量大,会进一步加深转化过程的颜色,需要对产品进行两次脱色。这些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
第三,在β-环糊精的转化过程中,对于存在的支链淀粉,无论淀粉酶还 是CGT或糖化酶都无法水解α-1、6糖苷键,导致淀粉利用率降低、转化率不高,而且由支链淀粉产生的支链大分子糊精会增加提取的难度,需要两次结晶操作,方能达到产品纯度,降低了产品的收率,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最后,现有工艺本身转化率不高,又未对残留母液做进一步处理,直接排放母液,不仅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还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经检索发现,申请号201210588555.3申请公布号CN103045701A名称《一种高收率联产抗性糊精、β-环糊精及F42果葡糖浆的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可生产出高纯度的抗性糊精,并有效利用剩余的可消化母液生产β-环糊精和F42果葡糖浆,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率。然而,该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是生产高纯度抗性糊精,并非专门针对β-环糊精的生产,无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淀粉转化率高,仅需一次脱色和一次结晶,步骤精简,同时还能制备获得超高麦芽糖浆,大幅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以淀粉和水制备质量浓度为20-30%的淀粉浆;将淀粉浆的pH值调节至5.4-5.8,并向淀粉浆中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混匀后,升温至105℃-110℃喷射蒸煮5-8分钟,随后闪蒸至94℃-99℃并层流60-90分钟;将DE值控制在2-4,并灭酶;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0℃-65℃,并向其中加入脱支酶和CGT酶;之后,使浆液降温至55℃-60℃,加入环己烷,充分反应12-15小时后,升温至95℃-100℃蒸馏回收环己烷;
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5℃-68℃,并向其中加入β-淀粉酶、 麦芽糖淀粉酶和活性炭,调节浆液的pH值至5.0-5.2,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20-24小时后,灭酶;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浆液以一次结晶方式进行结晶、然后过滤,过滤所得固形物经纯水淋洗去杂后即得精制β-环糊精;将过滤所得母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β-环糊精浆和高麦芽糖浆,将β-环糊精浆合并入下一周期制备工艺的第三步所得浆液,用以结晶、过滤,并将高麦芽糖浆进行浓缩获得干基重量比≥70%且麦芽糖质量浓度≥75%的超高麦芽糖浆。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第一步中,淀粉浆的质量浓度以纯淀粉重量计算;耐高温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4-8单位。
优选地,第二步中,脱支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3.0单位,CGT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5单位;环己烷的加入重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3-10%。
优选地,第三步中,β-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700-1000单位、麦芽糖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100-150单位,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每100ml浆液0.2-0.25g。
优选地,第一步中,制备淀粉浆在液化喷射器中进行。
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
优选地,第二步中,所述脱支酶为普鲁兰酶、异淀粉酶。
优选地,第四步中,结晶时采用低温结晶方式;色谱分离时采用模拟移动床。
优选地,第一步中,淀粉浆的质量浓度为以纯淀粉计20%,淀粉浆的pH值调节至5.8,耐高温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4单位,于108℃喷射蒸煮,闪蒸至98℃并层流80分钟;第二步中,将第一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0℃,脱支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单位,CGT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单位,环己烷的加入重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3%,加入环己烷后充分反应 12小时,升温至98℃蒸馏回收环己烷;第三步中,β-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800单位、麦芽糖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120单位,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每100ml浆液0.25g,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24小时,升温灭酶。
优选地,第一步中,淀粉浆的质量浓度为以纯淀粉计25%,淀粉浆的pH值调节至5.6,耐高温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6单位,于110℃喷射蒸煮,闪蒸至96℃并层流60分钟;第二步中,将第一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0℃,脱支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3单位,CGT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4单位,环己烷的加入重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3%,加入环己烷后充分反应14小时;第三步中,β-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900单位、麦芽糖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150单位,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每100ml浆液0.25g,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21小时,升温灭酶。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及其有益效果如下:
(1)在第一步中,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以连续高温喷射和闪蒸层流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控制DE值,使淀粉能有效液化,并减少淀粉老化,利于提高转化率;此外,该步可以连续进行,无需分批操作,利于连续规模化生产。
(2)在第二步中,在适当时机加入脱支酶和CGT酶进行协同转化,仅需加一次CGT酶,利于降低成本;同时以脱支酶水解支链淀粉,可有效提高淀粉利用率并降低提取难度。
(3)在第三步中,由于第一、二步的工艺控制,浆液颜色不深,脱色难度较小,可同步进行糖化、脱色,糖化过程以β-淀粉酶和麦芽糖淀粉酶转化非环糊精为麦芽糖,从而减少工艺流程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4)在第四步中,由于之前步骤的工艺控制,浆液中没有支链大分子糊精,仅需一次结晶即可;之后,将过滤所得固形物经淋洗去杂即可获得纯度98%以上的精制β-环糊精,同时色谱分离过滤所得母液可获得β-环糊精浆和高麦芽糖浆,β-环糊精浆可合并入下一周期以提高利用率,高麦芽糖浆浓缩 后即得超高麦芽糖浆。如此即可联产精制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大幅提升原料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主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的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包括:
第一步、在液化喷射器中以淀粉和水制备质量浓度为20-30%的淀粉浆,淀粉浆的质量浓度以纯淀粉重量计算,淀粉为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将淀粉浆的pH值调节至5.4-5.8,并向淀粉浆中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耐高温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4-8单位;混匀后,升温至105℃-110℃喷射蒸煮5-8分钟,随后闪蒸至94℃-99℃并层流60-90分钟;将DE值控制在2-4,并灭酶(注:此处灭酶是指使耐高温α-淀粉酶失活);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0℃-65℃,并向其中加入脱支酶(如普鲁兰酶、异淀粉酶)和CGT酶,脱支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3.0单位,CGT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5单位;之后,使浆液降温至55℃-60℃,加入环己烷,环己烷的加入重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3-10%,充分反应12-15小时后,升温至95℃-100℃蒸馏回收环己烷(注:在蒸馏回收环己烷的温度下,脱支酶和CGT酶均失活);
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5℃-68℃,并向其中加入β-淀粉酶、麦芽糖淀粉酶和活性炭,β-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700-1000单位、麦芽糖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100-150单位,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每100ml浆液0.2-0.25g,调节浆液的pH值至5.0-5.2,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20-24小时后,灭酶(注:此处灭酶是指使β-淀粉酶、麦芽糖淀粉酶失活, 例如升温至90℃);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浆液以一次低温结晶方式进行结晶、然后过滤,过滤所得固形物经纯水淋洗去杂后即得精制β-环糊精;采用模拟移动床将过滤所得母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β-环糊精浆和高麦芽糖浆,将β-环糊精浆合并入下一周期制备工艺的第三步所得浆液,用以结晶、过滤,并将高麦芽糖浆进行浓缩获得干基重量比≥70%且麦芽糖质量浓度≥75%的超高麦芽糖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采用上述具体实施的工艺过程,具体参数如下:
第一步中,采用纯淀粉质量含量为84.3%的木薯淀粉1.2t,在液化喷射器中用温水调制质量浓度为以纯淀粉计20%的淀粉浆,淀粉浆的pH值调节至5.8,耐高温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4单位;充分混合后升温至108℃液化喷射蒸煮,再闪蒸至98℃并层流80分钟。
第二步中,将第一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0℃,普鲁兰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单位,CGT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2.5单位,环己烷的加入重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3%,加入环己烷后充分反应12小时,升温至98℃蒸馏回收环己烷,余下的反应液取样测β-环糊精含量为0.79t,转化率为79%(以干物质计)。
第三步中,β-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800单位、麦芽糖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120单位,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每100ml浆液0.25g,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24小时后,升温90℃灭酶;
接着按上述具体实施的工艺过程进行结晶、固形物淋洗、母液处理,获得精制β-环糊精的收率为71%(以干物质计),纯度为98%以上;获得干基重量比72%、麦芽糖质量浓度76%的超高麦芽糖浆0.35t,得率为24.9%(以干物质计);原料综合利用率为95.9%。
而现有技术的精制β-环糊精的收率为50-55%,与此相比本实施例精制β-环糊精收率提高了29-42%,效果显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采用上述具体实施的工艺过程,具体参数如下:
第一步中,采用纯淀粉质量含量为85.9%的玉米淀粉1.45t,在液化喷射器中用温水调制质量浓度为以纯淀粉计25%的淀粉浆,淀粉浆的pH值调节至5.6,耐高温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6单位;充分混合后升温至110℃液化喷射蒸煮,再闪蒸至96℃并层流60分钟。
第二步中,将第一步所得浆液降温至60℃,普鲁兰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3单位,CGT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4单位,环己烷的加入重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3%,加入环己烷后充分反应14小时,升温回收环己烷后余下的反应液取样测β-环糊精含量为1.034t,转化率为83%(以干物质计)。
第三步中,β-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900单位、麦芽糖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克纯淀粉150单位,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每100ml浆液0.25g,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21小时后,升温90℃灭酶;
接着按上述具体实施的工艺过程进行结晶、固形物淋洗、母液处理,获得精制β-环糊精的收率为72%(以干物质计),纯度为98%以上;获得干基重量比73%、麦芽糖质量浓度75%的超高麦芽糖浆0.43t,得率为25.2%(以干物质计);原料综合利用率为97.2%。
而现有技术的精制β-环糊精的收率为50-55%,与此相比本实施例精制β-环糊精收率提高了31-44%,效果显著。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Β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环糊精和超高麦芽糖浆联产制备工艺,包括:淀粉调浆,以耐高温淀粉酶液化;加入脱支酶和CGT酶协同作用;加入淀粉酶、麦芽糖淀粉酶和活性炭,同步进行糖化和脱色;一次结晶并过滤,将固形物淋洗去杂即得精制环糊精,将母液色谱分离并浓缩即得超高麦芽糖浆。本发明淀粉转化率高,仅需一次脱色和一次结晶,步骤精简,同时还能制备获得超高麦芽糖浆,大幅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