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4339150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4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79538.5

申请日:

2015.05.28

公开号:

CN104863063A

公开日:

2015.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22/00申请日:20150528|||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2/00; E02D27/12

主分类号:

E01D22/00

申请人:

北京特希达交通设施顾问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书仁; 姚建群; 于殿卜; 于文志; 谭长瑞

地址:

102200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37号6号楼4层103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具体步骤分为:施工平台搭设、水下桩基表面处理、FRP玄武岩网格安装、PVC复合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本发明基于PVC复合模板代替传统定型钢模板,PVC复合模板造价较低、安装时仅需人工配合即可完成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保证施工的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投入成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固步骤如下:
I、施工平台搭设
在圆形桥墩(2)的外侧利用钢管、扣件搭设回字形脚手架平台(1),宽度130cm,脚手架平台(1)的内侧距桥墩(2)的最近点为50cm,脚手架平台(1)内孔的纵向宽度为220cm,脚手架平台长和宽的尺寸均为480cm;
II、水下桩基表面处理
a、病害情况核实
施工前,首先对水下桥墩桩基的病害情况进行核实;
b、水下桩基表面处理
水下桩基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桩基表面进行处理;二是对桩基底部周围河床进行平整;
桩身加固前对对桩身表面进行清理;
检查桩身表面外漏钢筋,对外露钢筋除锈处理;
桩底处理;
c、FRP玄武岩网格安装
水下桩基表面处理工作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FRP玄武岩网格(4)的安装工作,FRP玄武岩网格运至现场后,将其围绕在桩身四周,利用扎丝将其绑扎成直径1.7m的圆柱形,周长5.34m;FRP玄武岩网格,单个网格尺寸为10cm×5cm,整体尺寸为1×6m,共需三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搭接制成FRP玄武岩网格笼,每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围绕桩身一周,竖向搭接长度70cm,横向搭接长度10cm;搭接区域内所有网格节点均采用扎丝绑扎牢固;
在FRP玄武岩网格笼上每隔一段距离绑扎限位器(3)即混凝土垫块,限位器(3)的竖向间隔为0.8m,横向间距0.8m,以环绕桩身方向等间距布设为宜;限位器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尺寸10×5×10cm,作为FRP玄武岩网格与 PVC复合模板的限位装置;以防FRP玄武岩网格与桩身、PVC复合模板间的空间过小,设置紧贴在一起;
玄武岩网格安装完成后,即可下水就位;
d、PVC复合模板安装
根据病害情况、FRP玄武岩网格水下结构确定PVC复合模板(6)采用1.0cm厚PVC板制成内径1.9m高3m的圆柱型模板;为方便拼装,将PVC复合模板分成四块高1.5m半圆柱型模板,各半圆柱型模板采用PVC板条制成的法兰配合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为加强PVC复合模板的刚度,在模板外侧每隔30cm设置一道铁皮带;
PVC复合模板采用工厂预制,预制完成后,首先进行拼装验收,验收完毕后经物流运输至施工现场备用;
待桥墩FRP玄武岩网格就位完毕后,即可进行PVC复合模板的现场拼装;
首先采用人工配合手拉葫芦、钢丝绳将首节PVC复合模板在施工平台上就位,利用高强螺栓、垫片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并将铁皮带拧紧在首节PVC复合模板的外侧;拼装完成后保证首节模板的顶面为同一水平面,以利于第二节PVC复合模板的拼装;
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沉入水中,直至其顶面位于施工平台下沿为止,方便第二节PVC复合模板的拼装;利用人工将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搬到首节PVC复合模模板上方,对齐横向连接法兰的螺栓孔,穿入螺栓后拧紧螺栓,再进行竖向连接法兰的连接工作;
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整个PVC复合模板的拼装验收工作;验收完毕后,进行PVC复合模板的入水就位工作;
PVC复合模板入水时,利用铁片制作四个吊点对称布置在第二节PVC复合模板外侧的中上部,通过手拉葫芦起吊下沉、潜水员的水下引导,使其能避开玄武岩网格及混凝土垫块顺利沉入水底就位;采用草袋包裹级配碎石等重物在 PVC复合模板底部将模板埋住,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跑浆,埋置深度以30~40cm为宜,草袋内外埋设两层;
PVC复合模板就位完毕,经水下检查,验收后,即可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工作;
e、混凝土浇筑
灌注的混凝土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混凝土拌合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拌合,每组拌合时间约10min;
混凝土灌注采用水下灌注法,利用10cm×4m的PVC管配合PVC漏斗、接头等制成水下灌注导管;将导管I和导管II分别插入模板内侧、FRP玄武岩网格外侧的桩基加固区域,导管底距河床10cm;首先对模板内浇筑区域进行封底浇筑,浇筑高度10~15cm,以防整体浇筑时,基底承受压力过大,造成模板底部翻浆、模板开裂现象的发生;
封底浇筑完成12h后即可进行正式浇筑;考虑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水中流动性、自密实性,正式浇筑采用双导管水下灌注法,即将两套导管对称布置在桩基外围,同时进行灌注;
拌合好的混凝土经自制拌料斗底部的圆孔流入PVC漏斗,经PVC管灌入水下桩基加固区域;
灌注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灌注量、导管埋深情况,对导管进行拔管、截短处理,使混凝土埋深不大于1.5~2m;
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高度后,缓慢向上拔起导管,直至导管地面略低于混凝土面,缓慢浇筑混凝土直至水下混凝土溢出PVC复合模板;再拔出导管,依靠混凝土自身流动性、自密实性,完成水下自流平后,潜水员对PVC复合模板顶面、外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使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平整、模板外侧清洁;
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拆模检查;
浇筑过程中,在拌合好的混凝土中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现场同步条件下养生,待施工完成后7d将试件带回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7d、28d混凝土强度实验。

说明书

说明书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属于水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水下桥梁墩身、桩基的加固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围堰抽水、钢模板浇筑砼施工工艺,围堰抽水需大量的施工工期,约占总工期的60%,且围堰费用较高、施工危险性很大;墩身、桩基加固采用的定型钢模板虽可重复利用,但单套模板造价高、安装时需机械配合,水上作业时对施工平台的面积和承载力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
为解决以上固定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具体加固步骤如下:
I、施工平台搭设
在圆形桥墩的外侧利用钢管、扣件搭设回字形脚手架平台,宽度130cm,脚手架平台的内侧距桥墩的最近点为50cm,脚手架平台内孔的纵向宽度为220cm,脚手架平台长和宽的尺寸均为480cm;
II、水下桩基表面处理
a、病害情况核实
施工前,首先对水下桥墩桩基的病害情况进行核实;
b、水下桩基表面处理
水下桩基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桩基表面进行处理;二是对桩基底部周围河床进行平整;
桩身加固前对对桩身表面进行清理;
检查桩身表面外漏钢筋,对外露钢筋除锈处理;
桩底处理;
c、FRP玄武岩网格安装
水下桩基表面处理工作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FRP玄武岩网格的安装工作,FRP玄武岩网格运至现场后,将其围绕在桩身四周,利用扎丝将其绑扎成直径1.7m的圆柱形,周长5.34m;FRP玄武岩网格,单个网格尺寸为10cm×5cm,整体尺寸为1×6m,共需三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搭接制成FRP玄武岩网格笼,每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围绕桩身一周,竖向搭接长度70cm,横向搭接长度10cm;搭接区域内所有网格节点均采用扎丝绑扎牢固;
在FRP玄武岩网格笼上每隔一段距离绑扎限位器即混凝土垫块,限位器的竖向间隔为0.8m,横向间距0.8m,以环绕桩身方向等间距布设为宜;限位器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尺寸10×5×10cm,作为FRP玄武岩网格与PVC复合模板的限位装置;以防FRP玄武岩网格与桩身、PVC复合模板间的空间过小,设置紧贴在一起;
玄武岩网格安装完成后,即可下水就位;
d、PVC复合模板安装
根据病害情况、FRP玄武岩网格水下结构确定PVC复合模板采用1.0cm厚PVC板制成内径1.9m高3m的圆柱型模板;为方便拼装,将PVC复合模板分成四块高1.5m半圆柱型模板,各半圆柱型模板采用PVC板条制成的法兰配合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为加强PVC复合模板的刚度,在模板外侧每隔30cm设置一道铁皮带;
PVC复合模板采用工厂预制,预制完成后,首先进行拼装验收,验收完毕后经物流运输至施工现场备用;
待桥墩FRP玄武岩网格就位完毕后,即可进行PVC复合模板的现场拼装;
首先采用人工配合手拉葫芦、钢丝绳将首节PVC复合模板在施工平台上就位,利用高强螺栓、垫片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并将铁皮带拧紧在首节PVC复合模板的外侧;拼装完成后保证首节模板的顶面为同一水平面,以利于第二节PVC复合模板的拼装;
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沉入水中,直至其顶面位于施工平台下沿为止,方便第二节PVC复合模板的拼装;利用人工将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搬到首节PVC复合模模板上方,对齐横向连接法兰的螺栓孔,穿入螺栓后拧紧螺栓,再进行竖向连接法兰的连接工作;
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整个PVC复合模板的拼装验收工作;验收完毕后,进行PVC复合模板的入水就位工作;
PVC复合模板入水时,利用铁片制作四个吊点对称布置在第二节PVC复合模板外侧的中上部,通过手拉葫芦起吊下沉、潜水员的水下引导,使其能避开玄武岩网格及混凝土垫块顺利沉入水底就位;采用草袋包裹级配碎石等重物在PVC复合模板底部将模板埋住,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跑浆,埋置深度以30~40cm为宜,草袋内外埋设两层;
PVC复合模板就位完毕,经水下检查,验收后,即可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工作;
e、混凝土浇筑
灌注的混凝土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混凝土拌合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拌合,每组拌合时间约10min;
混凝土灌注采用水下灌注法,利用10cm×4m的PVC管配合PVC漏斗、接头等制成水下灌注导管;将导管I和导管II分别插入模板内侧、FRP玄武岩网格外侧的桩基加固区域,导管底距河床10cm;首先对模板内浇筑区域进行封底浇筑, 浇筑高度10~15cm,以防整体浇筑时,基底承受压力过大,造成模板底部翻浆、模板开裂现象的发生;
封底浇筑完成12h后即可进行正式浇筑;考虑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水中流动性、自密实性,正式浇筑采用双导管水下灌注法,即将两套导管对称布置在桩基外围,同时进行灌注;
拌合好的混凝土经自制拌料斗底部的圆孔流入PVC漏斗,经PVC管灌入水下桩基加固区域;
灌注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灌注量、导管埋深情况,对导管进行拔管、截短处理,使混凝土埋深不大于1.5~2m;
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高度后,缓慢向上拔起导管,直至导管地面略低于混凝土面,缓慢浇筑混凝土直至水下混凝土溢出PVC复合模板;再拔出导管,依靠混凝土自身流动性、自密实性,完成水下自流平后,潜水员对PVC复合模板顶面、外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使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平整、模板外侧清洁;
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拆模检查;
浇筑过程中,在拌合好的混凝土中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现场同步条件下养生,待施工完成后7d将试件带回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7d、28d混凝土强度实验。
本发明基于PVC复合模板代替传统定型钢模板,PVC复合模板造价较低、安装时仅需人工配合即可完成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保证施工的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平台搭设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FPR玄武岩网格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PVC复合模板安装。
图4为混凝土浇筑灌注平面图。
图中:1、脚手架平台;2、桥墩;3、限位器;4、FRP玄武岩网格;5、高强螺栓;6、PVC复合模板;7、导管I;8、导管II。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加固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平台搭设
如图1所示,在圆形桥墩2的外侧利用钢管、扣件等搭设回字形脚手架平台1,宽度130cm(也可按购买的木板的宽度确定),脚手架平台1的内侧距桥墩2的最近点约50cm,脚手架平台1内孔的纵向宽度为220cm,脚手架平台长和宽的尺寸均为480cm。
2、水下桥墩基表面处理
2.1、病害情况核实
施工前,首先对水下桥墩桩基的病害(桩基混凝土破损、腐蚀,桩基钢筋外露、钢筋锈蚀、钢筋断裂,桩基缩径、冲刷掏空等)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病害实际情况、水位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工艺调整。
以九江市北港湖水下桥墩基加固工程为例(24-1#桩)。
24-1#桥墩病害复核:(1)该桩自河床以上2m范围内2/3及50cm范围内1/3的保护层有脱落现象,最大面积20cm×30cm;(2)露筋现象普遍,纵筋处有可伸入整个手掌的缝隙;(3)箍筋腐蚀严重,有的甚至断裂;(4)桩基与桥墩交接处有错位现象,平台最大宽度25cm,最小宽度10cm;(5)河床不平整,最大高差20cm。
测量24-1#桩水下桥墩长:水面至河床高度为3.7m、3.7m、3.5m、3.65m。水面至桩顶高度为0.4m。即水下桥墩长约为3.3m
2.2、水下桥墩基表面处理
水下桥墩基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桩基表面进行处理;二是对桩基底部周围河床进行平整。
(1)桥墩桩身加固前对对桥墩桩身表面进行清理。利用水下清理设备清除结构表面的水生生物、淤泥等杂质。
(2)检查桥墩桩身表面外漏钢筋,对外露钢筋除锈处理。
(3)桩底处理。对于桩底周边存在沟、坑等影响加固施工的情况,采用填埋方法,利用级配砂石对其行填埋压实,最后由潜水员进行找平,使桩基底部基本保持平顺。对桩基础周围散落的影响加固施工的混凝土等废弃料,加固前对水下施工作业面进行清理,清除影响施工作业的混凝土、石块等水中弃料,营造良好的水下作业环境。
2.3、FRP玄武岩网格安装
FRP:玻璃钢(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亦称玻璃钢或玻璃钢增强塑料,是一种以高分子环氧树脂为基体,玻璃钢或碳纤维等为增强体,经过复合工艺而制成的复合材料。
(1)水下桥墩基表面处理工作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FRP玄武岩网格4的安装工作,FRP玄武岩网格运至现场后,将其围绕在桥墩桩身四周,利用扎丝将其绑扎成直径1.7m的圆柱形(周长5.34m)。FRP玄武岩网格(各个网格的尺寸为10cm×5cm)尺寸1×6m,共需三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搭接制成FRP玄武岩网格笼,每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围绕桥墩桩身一周,竖向搭接长度70cm,横向搭接长度10cm。搭接区域内所有网格节点均采用扎丝绑扎牢固。
(2)在FRP玄武岩网格笼上每隔一段距离绑扎限位器3(混凝土垫块),限位器3的竖向间隔为0.8m,横向间距0.8m,以环绕桥墩桩身方向等间距布设为宜。限位器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尺寸10×5×10cm,作为FRP玄武岩网格与PVC复合模板的限位装置。以防玄武岩网格与桥墩桩身、PVC复合模板间的空间过小,设置紧贴在一起。
(3)玄武岩网格安装完成后,即可下水就位。
2.4、PVC复合模板安装
(1)根据病害情况、FRP玄武岩网格水下结构加固技术确定PVC复合模板6采用1.0cm厚PVC板制成内径1.9m高3m的圆柱型模板。为方便拼装,将PVC复合模板分成四块高1.5m半圆柱型模板,各半圆柱型模板采用PVC板条制成的法兰配合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为加强PVC复合模板的刚度,在模板外侧每隔30cm设置一道铁皮带。模板具体形状如图3所示。
(2)PVC复合模板采用工厂预制,预制完成后,首先进行拼装验收,验收完毕后经物流运输至施工现场备用。
(3)待24-1#桥墩FRP玄武岩网格就位完毕后,即可进行PVC复合模板的现场拼装。
(4)首先采用人工配合手拉葫芦、钢丝绳将首节PVC复合模板在施工平台上就位,利用高强螺栓、垫片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并将铁皮带拧紧在首节PVC复合模板的外侧。拼装完成后保证首节模板的顶面为同一水平面,以利于第二节PVC复合模的拼装。
(5)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沉入水中,直至其顶面位于施工平台下沿为止,方便第二节PVC复合模板的拼装。利用人工将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搬到首节模板上方,对齐横向连接法兰的螺栓孔,穿入螺栓后拧紧螺栓,再进行竖向连接法兰的连接工作。如有模板缝隙,则通过第二节PVC复合模板小量的横向转动来消除模板缝隙。
(6)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整个PVC复合模板的拼装验收工作。验收完毕后,进行PVC复合模板的入水就位工作。
(7)PVC复合模板入水时,利用铁片制作四个吊点对称布置在第二节PVC复合模板外侧的中上部,通过手拉葫芦起吊下沉、潜水员的水下引导,使其能避开玄武岩网格及混凝土垫块顺利沉入水底就位。采用草袋包裹级配碎石等重物在PVC复合模板底部将模板埋住,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跑浆,埋置深度以30~40cm为宜,草袋内外埋设两层。
(8)PVC复合模板就位完毕,经水下检查,验收后,即可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工作。
PVC复合模板的具体技术指标:
1、圆柱形模板直径1.9m,半径0.95m,周长5.966m。制作半幅2.983+0.1=3.083m(每侧加5cm的肋板)
2、PVC复合模板肋板连接处在两螺栓孔之间均匀布置1~2根加强PVC条,采用双面焊接。
3、如制作模板必须设置焊缝,则设置为横向焊缝,外侧均匀布置加强焊条,焊条不宜过长,需避开钢带位置。
4、高强螺栓为8.8级、直径14cm,模板上设置直径16cm的螺栓孔。
5、模板纵向每隔30cm加设铁皮带(厚3mm、宽5cm)加固,由高强螺栓连接。
2.5、混凝土浇筑
(1)、灌注的混凝土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配置,选用的水泥、掺合料、骨料、外加剂等配合料品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其质量要求稳定并附有品质检验证书。配合比必须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水陆强度比、水下抗分散性、耐久性及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并应经济合理。
(2)、混凝土拌合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拌合,每组拌合时间约10min。
(3)、混凝土灌注采用水下灌注法,利用10cm×4m的PVC管配合PVC漏斗、接头等制成水下灌注导管。将导管I7和导管II8分别插入模板内侧、FRP玄武岩网格外侧的桩基加固区域,导管底距河床10cm。首先对模板内浇筑区域进行封底浇筑,浇筑高度10~15cm,以防整体浇筑时,基底承受压力过大,造成模板底部翻浆、模板开裂等现象发生。
(4)、封底浇筑完成12h后即可进行正式浇筑。考虑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水中流动性、自密实性,正式浇筑采用双导管水下灌注法,即将两套导管对称布置在桩基外围,同时进行灌注。灌注平面图如图4所示:
拌合好的混凝土经自制拌料斗底部的圆孔流入PVC漏斗,经PVC导管灌入水下桥墩基加固区域。
灌注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灌注量、导管埋深情况,对PVC导管进行拔管、截短处理,使混凝土埋深不大于1.5~2m。
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高度后,缓慢向上拔起导管,直至导管地面略低于混凝土面,缓慢浇筑混凝土直至水下混凝土溢出PVC复合模板。再拔出导管,依靠混凝土自身流动性、自密实性,完成水下自流平后,潜水员对PVC复合模板顶面、外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使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平整、模板外侧清洁。
(7)、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拆模检查。本次示范工程的模板不需要拆模,经检验合格后即可交付验收。
(8)、浇筑过程中,在拌合好的混凝土中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现场同步条件下养生,待施工完成后(约7d后)将试件带回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7d、28d混凝土强度实验。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件强度

发明专利采用PVC复合模板代替传统钢模板、FRP玄武岩网格代替钢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水下安装作业,有效地节省了施工工期、减少了施工费用。
PVC复合模板宜可一次性使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PVC复合模板不用拆除,在新浇筑混凝土表面形成新的保护层,防止水流对混凝土的再次冲刷或侵蚀。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具体步骤分为:施工平台搭设、水下桩基表面处理、FRP玄武岩网格安装、PVC复合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本发明基于PVC复合模板代替传统定型钢模板,PVC复合模板造价较低、安装时仅需人工配合即可完成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保证施工的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投入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