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337906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97182.X

申请日:

2014.12.18

公开号:

CN104723392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6D 5/34申请日:20141218|||公开

IPC分类号:

B26D5/34

主分类号:

B26D5/34

申请人: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发明人:

滨村聪司; 大井弘義

地址:

日本长野县

优先权:

2013-260822 2013.12.18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是用于确定均配置在介质(M)上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二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的边界确定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检测工序,检测形成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内的表示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的基准标记来掌握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工序,根据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确定工序,根据使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推算出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上述边界的位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边界确定方法,用于确定均配置在介质上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 二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该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检测工序,检测形成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内的表示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 位置的基准标记来掌握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
预测工序,根据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 的位置信息;以及
确定工序,根据使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 的位置信息推算出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上述边 界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是在上述介质上相互邻接地配 置的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图像区域,
上述预测工序是使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以及上 述第二图像区域的形状信息来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的工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是在上述介质上配置成矩阵状 的多个矩形的图像区域中的邻接的两个图像区域,
上述预测工序是通过使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平行移动的推算 来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的工序。

4.  一种边界确定方法,用于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域 沿X方向和Y方向以矩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中确定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 置,该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S1)检测在上述介质的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内的最接近被设定为上述 介质的基准位置的原点的角部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来掌握第一基准点的位 置;
(S2)检测在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内的与形成有上述第一基准标记 的角部不同的角部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来掌握第二基准点的位置;
(S3)检测在上述介质的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内的最接近上述原点的角 部形成的空白检测用的基准标记,来掌握空白检测用的参照基准点的位置; 以及
(S4)根据上述第一基准点、上述第二基准点以及使用上述空白检测用的 参照基准点推算出的与该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邻接的X方向和Y方向的空 白的宽度,确定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述(S1)~(S3)的工序,并且代替上述(S4)的工序而包括以下工序:
(S6)检测在上述介质的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内的最接近上述原点的角 部形成的第三基准标记,来掌握第三基准点的位置;
(S7)检测在上述介质的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内的最接近上述原点的角 部形成的第四基准标记,来掌握第四基准点的位置;
(S8)在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内的与上述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中 的形成有第三基准标记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上述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 中的第三基准点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的位置;
(S9)在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内的与上述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中 的形成有第四基准标记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上述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 中的第四基准点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的位置;以及
(S10)根据上述第一基准点、上述第二基准点、上述第一预测基准点、上 述第二预测基准点以及使用上述空白检测用的参照基准点推算出的与该第1 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邻接的X方向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确定上述第1行第1 列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

6.  一种边界确定方法,用于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域 沿X方向和Y方向以M行N列的矩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中确定各图像区域 的边界的位置,其中,M、N为自然数,该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实施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界确定方法,之后包括以下工序:
(S21)与上述(S1)的工序重复或者不重复地,检测在上述介质的第m行第n 列的各图像区域内的最接近上述介质的上述原点的角部形成的第一基准标 记,来掌握第一基准点的位置,其中,1≤m≤M,1≤n≤N,M和N为自然 数;
(S22)与上述(S2)的工序重复或者不重复地,检测在上述第m行第n列的各 图像区域内的与形成有上述第一基准标记的角部不同的角部形成的第二基 准标记,来掌握第二基准点的位置;
(S23)在上述介质的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内的与第m行第k-1列的图 像区域中的形成有第二基准标记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的图 像区域中的第二基准点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的位置,其中,k=n+1, 2≤k≤N-1;
(S24)在上述介质的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内的与第m行第k+1列的 图像区域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 的图像区域中的第一基准点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的位置;以及
(S25)使用该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中的上述第一基准点、上述第二 基准点、上述第一预测基准点、上述第二预测基准点以及上述空白的宽度, 确定上述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

7.  一种介质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
实施上述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边界确定方法,来确定上述边 界的位置,
接着,在根据上述边界的位置推算出的规定位置进行上述介质的切割。

说明书

说明书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 确定被配置在介质上的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的边界确定方法以及在根 据该边界的位置推算出的规定位置进行介质的切割的介质切割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备对介质实施切割加工(切割)的切割头的切割装置的一例, 已知通过将使切割头向左右往复移动的动作和向前后输送介质的动作组合 进行,来针对被承载台支承的介质进行介质的切割。另一方面,还已知如下 一种打印装置,构成为代替上述切割头而使用从排出喷嘴排出墨的打印头, 在介质的表面印刷图像。
并且,还开发出了搭载有切割头和打印头的切割装置,能够通过该切割 装置连续地进行印刷和切割。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搭载切割头的同时 搭载有打印头的切割装置。
更详细地说,在上述的切割装置中,首先,使用打印头来印刷图像以及 以包围该图像的方式印刷例如4个基准标记(以下有时称为“对准标记”)。然 后,在使用切割头进行切割时,通过检测这些对准标记(基准标记)的位置, 能够掌握相对于对准标记(基准标记)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从而能够在与图像 对应的位置进行切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511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例示那样的切割加工的方法(切割方法)中,例如 图16所示那样,关于介质上的要切割的图像区域,需要在邻接的图像区域 (A1~A6作为一例)之间设置空白S(作为一例,用两点划线表示图16中的图像 区域的边界的位置)。
作为其理由,虽然实施光学地检测对准标记(基准标记)T来推算加工(切 割)所需要的基准位置P的工序,但是此时,例如图17所示那样将基准标记T 形成为L字状,通过检测t1和t2的形状(宽度)来进行基准位置P的推算。因此, 当如图18所示那样在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不设置空白地形成了各图像区域 时,如图像区域A中的基准标记T3与图像区域B中的基准标记T1的边界、或 者图像区域A中的基准标记T4与图像区域B中的基准标记T2的边界、图像区 域A中的基准标记T2与图像区域C中的基准标记T1的边界等所例示的那样, 无法辨别邻接的各图像区域中各个邻接的基准标记,从而导致无法推算基准 位置P。
此外,各图中的斜线部是为了能够检测基准标记而被禁止印刷的区域。
在如上述的方法那样是关于要切割的图像区域必须在邻接的图像区域 之间设置空白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产生不能印刷图像的区域(空白部分), 因此需要至少大出该空白的量的大型的介质,并且可能产生空白部分浪费了 这样的问题。
并且,在上述的方法中,由于必须在各图像区域内在4个地方形成基准 标记T1~T4,因此,首先在形成时(印刷时)花费了时间,此外必须对该4个 地方的基准标记分别进行检测,因此导致在检测时也花费了时间,因此也有 可能产生直到切割各图像区域为止的时间变长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界确定方法和 介质切割方法,能够缩短在确定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时必要的基准标记的 形成、检测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在根据该边界的位置进行介质的切割时,能 够缩短加工时间并能够不使介质浪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如下面公开的那样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上述问 题。
公开的边界确定方法用于确定均配置在介质上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二 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该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检测 工序,检测形成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内的表示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的基 准标记来掌握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工序,根据上述第一图像 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确定工序,根据 使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推算出 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上述边界的位置。由此, 通过包括预测工序,能够在实施确定工序时,使用比实际形成的位置信息更 多的位置信息,因此能够提高边界的确定(推算)精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 是在上述介质上相互邻接地配置的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图像区域,上述预 测工序是使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以及上述第二图像 区域的形状信息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的工序。由此,除了第一 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外还使用第一图像区域和第二图像区域的形状信息 来预测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该第二图像区域 的位置信息的精度。因而,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边界的确定(推算)精度这样 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 是在上述介质上被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矩形的图像区域中的邻接的两个图 像区域,上述预测工序是通过使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平行移动的推 算来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的工序。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运算 方法预测(推算)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
另外,公开的边界确定方法用于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 域沿X方向和Y方向以矩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中确定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 位置,该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S1)检测在上述介质的 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内的最接近上述介质的原点的角部形成的第一基准 标记,来掌握第一基准点的位置;(S2)检测在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内 的与形成有上述第一基准标记的角部不同的角部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来掌 握第二基准点的位置;(S3)检测在上述介质的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内的最 接近上述介质的原点的角部形成的空白检测用的基准标记,来掌握空白检测 用的参照基准点的位置;以及(S4)根据上述第一基准点、上述第二基准点以 及使用上述空白检测用的参照基准点推算出的与该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 邻接的X方向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确定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的边 界的位置。
由此,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域沿X方向和Y方向以矩 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M中,在各图像区域内仅形成两个基准标记就能够确 定介质M中的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从而能够在根据该边界 的位置设定的规定的切割位置进行该图像区域的切割。因而,能够同时缩短 基准标记的形成(印刷)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检测所需要的时间。由此,能够使 从基准标记的形成直到各图像区域的切割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因此能够大 幅地缩短加工的生产节拍时间,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并且,能够实现在邻接的各图像区域内不将基准标记邻接配置的结构。 因而,即使在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没有空白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各基准标 记的检测,因此能够去掉该空白。由此,能够解决空白部分浪费这样的问题, 并且,介质本身也能够实现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包括上述(S1)~(S3)的工序,并且代替 上述(S4)的工序而包括以下工序:(S6)检测在上述介质的第2行第1列的图像 区域内的最接近上述介质的原点的角部形成的第三基准标记来掌握第三基 准点的位置;(S7)检测在上述介质的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内的最接近上述 介质的原点的角部形成的第四基准标记来掌握第四基准点的位置;(S8)在上 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内的与上述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中的形成有第 三基准标记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上述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中的第三基 准点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的位置;(S9)在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内的与 上述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中的形成有第四基准标记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 用上述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中的第四基准点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的位置; 以及(S10)根据上述第一基准点、上述第二基准点、上述第一预测基准点、上 述第二预测基准点以及使用上述空白检测用的参照基准点推算出的与该第1 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邻接的X方向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确定上述第1行第1 列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由此,仅在介质M中的各图像区域内形成两个 基准标记,就能够获得四点的位置信息(第一基准点、第二基准点、第一预 测基准点、第二预测基准点)以及空白的信息。因而,通过使用该信息进行 边界位置的推算,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推算精度。特别地,在除了空白以外 还存在偏斜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边界位置的推算。
另外,公开的边界确定方法用于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 域沿X方向和Y方向以M行N列的矩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中确定各图像区 域的边界的位置,其中,M、N为自然数,该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实 施具备上述(S1)~(S4)的工序、或者(S1)~(S3)、(S6)~(S10)的工序的边界确 定方法,之后包括以下工序:(S21)与上述(S1)的工序重复或者不重复地,检 测在上述介质的第m行第n列的各图像区域内的最接近上述介质的原点的角 部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来掌握第一基准点的位置,其中,1≤m≤M, 1≤n≤N;(S22)与上述(S2)的工序重复或者不重复地,检测在上述第m行第n 列的各图像区域内的与形成有上述第一基准标记的角部不同的角部形成的 第二基准标记,来掌握第二基准点的位置;(S23)在上述介质的第m行第k列 的各图像区域内的与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中的形成有第二基准标记的 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中的第二基准点预测第一预 测基准点的位置,k=n+1,其中,2≤k≤N-1;(S24)在上述介质的第m行第k 列的各图像区域内的与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 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中的第一基准点预测第 二预测基准点的位置;以及(S25)使用该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中的上述 第一基准点、上述第二基准点、上述第一预测基准点、上述第二预测基准点 以及上述空白的宽度,确定上述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
由此,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域沿X方向和Y方向以矩 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M中,在各图像区域内仅形成两个基准标记就能够确 定介质M中的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从而能够在根据该边 界的位置设定的规定的切割位置进行该图像区域的切割。因而,与上述同样 地,能够同时缩短基准标记的形成(印刷)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检测所需要的时 间。由此,能够使从基准标记的形成直到各图像区域的切割所需要的时间非 常短,因此能够大幅地缩短加工的生产节拍时间,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另外, 能够实现在邻接的各图像区域内不将基准标记邻接配置的结构。因而,即使 在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没有空白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各基准标记的检测, 因此能够去掉该空白。由此,能够解决空白部分浪费这样的问题,并且,介 质本身也能够实现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公开的介质切割方法的特征在于,实施上述的边界确定方法,来 确定上述边界的位置,接着,在根据上述边界的位置推算出的规定位置进行 上述介质的切割。由此,能够使从基准标记的形成直到各图像区域的切割所 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因此能够大幅地缩短加工的生产节拍时间。另外,能够 消除介质的浪费,实现成本的降低。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公开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能够同时缩短在确定介质上 的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时在介质上形成基准标记的时间以及检测该基 准标记的时间。因而,能够大幅地缩短边界的位置确定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根 据边界位置对介质切割加工所需要的时间。另外,能够在进行介质的切割加 工时去掉作为加工对象的介质的空白部分,因此能够消除介质的浪费,实现 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 方法时使用的切割装置的例子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切割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要主视图(部分放 大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切割装置的结构的控制系统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 法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 割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 法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 法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 割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 割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 方法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 方法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 切割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 切割方法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 方法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 方法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 法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 法的说明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 法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切割装置;7:操作部;9:控制运算部;15:夹紧辊;20:介质进 给机构;30:承载台(介质支承单元);40:引导构件;50:切割单元;51: 切割滑架(cutting carriage);52:刀架;53:刀具;54:基准标记检测部;60: 印刷单元;61:印刷滑架;62:打印头;70:维护单元;80:单元驱动装置; M:介质;O:原点;A:图像区域;T1、T2、TR:基准标记;BP1、BP2: 基准点;CP1~CP3:预测基准点;RP:参照基准点。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 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在此,图1~图3表示在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 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时使用的切割装置的例子。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割装置1的概要立体图(从正面方向得到的 概要立体图)。另外,图2是该切割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主视图(部分放大 图)。另外,图3是该切割装置1的控制系统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各图中用 箭头方向表示切割装置1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方向。
此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所有图中,对具有同一功能的构件附加同 一附图标记,有时省略其重复说明。
作为在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时使用 的切割装置1,列举具备在介质M上扫描的同时进行该介质M的切割的切割单 元50以及在介质M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60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切 割装置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设为不具备印刷单元的结构。
如图1所示,切割装置1主要包括由左右一对支承腿2a、2a构成的支承部 2以及由该支承部2支承并向左右延伸的主体部3。在主体部3的左右端部分别 形成有左主体部5和右主体部6,它们的外周部分被主体罩4覆盖。在左主体 部5的前表面侧设置有由操作开关类、显示装置类等构成的操作部7。在左主 体部5的内部设置有被输入来自操作部7的操作信号的控制运算部9。
上述控制运算部9与后述的各结构构件电连接,通过向它们输出动作信 号来进行动作控制。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对后述的前后驱动电动机的驱 动、左摆动机构11a的驱动、右摆动机构13a的驱动、刀架52的上下运动、打 印头62(排出喷嘴)排出墨的动作、上下移动机构74的驱动、左右驱动电动机 83的驱动、第一连结机构86进行的连结以及第二连结机构87进行的连结进行 控制。另外,对控制运算部9输入后述的基准标记检测部54中的检查光的受 光结果。
在左主体部5与右主体部6之间配设有介质进给机构20、与打印头62相向 的区域被形成为平板状用于支撑印刷和切割的对象即介质M的承载台30、在 该承载台30的上方向左右延伸设置的将后述的滑架沿主扫描方向(Y方向)直 线引导的引导构件40、切割单元50、印刷单元60、维护单元70以及单元驱动 装置80等。
如图2所示,介质进给机构20主要包括以左右并列的方式配设在引导构 件40的下部并旋转自如的多个夹紧辊15以及以从承载台30的上表面突出的 方式设置在该夹紧辊15的下方的进给辊(未图示)。通过前后驱动电动机(未图 示)使该进给辊旋转。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进给辊与夹紧辊15之间夹持介质M 的状态下通过前后驱动电动机使进给辊旋转,能够将介质M向前后输送规定 距离。
如图2所示,切割单元50主要包括切割滑架51、刀架52以及基准标记检 测部54。切割滑架51以相对于形成在引导构件40的前面侧的导轨40a能够左 右移动的方式安装,成为刀架52和基准标记检测部54的安装基座。
刀架52以相对于上述切割滑架51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搭载,刀具53以能 够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刀架52的下端部。基准标记检测部54在其下面 具备发光部(未图示)和受光部(未图示)。形成从该发光部向介质M射出的检查 光的反射光被受光部接受的结构。例如,对受光部的受光灵敏度感度进行设 定使得在未实施印刷的介质M的表面,检查光(强度高的检查光)被反射后由 受光部接受,另一方面,在印刷有后述的基准标记T1~T4的部分中检查光不 发生反射(强度低的检查光被反射)。
根据该结构,获得如下的作用:在通过基准标记检测部54进行了基准标 记的检测之后,根据基于该基准标记推算的基准点来确定边界位置,通过介 质进给机构20使介质M相对于承载台30前后移动,并且在使设置于刀架52的 下部的刀具53的刀尖朝向由承载台30保持的介质M的表面的同时使切割滑 架51左右移动,由此基于介质M的边界位置推算出的规定位置被切割。
印刷单元60主要包括印刷滑架61以及多个打印头62。印刷滑架61与上述 切割滑架51同样地以相对于导轨40a能够左右移动的方式安装,成为打印头 62的安装基座。另外,在印刷滑架61的左面形成有能够与后述的左扣接部12 卡合的卡合部61a。多个打印头62例如包括品红、黄色、青色、黑色各种颜 色。另外,在各打印头62的下面形成有向下方排出墨的多个排出喷嘴(未图 示)。
根据该结构,通过介质进给机构20使介质M相对于承载台30前后移动, 并且在使打印头62的排出喷嘴与由承载台30保持的介质M的表面相向的同 时使印刷滑架61左右移动,在该移动时从排出喷嘴喷射墨,由此期望的文字、 图案被印刷到介质M的表面。
在此,维护单元70是对打印头62进行维护的装置,作为一例,构成为具 有与打印头62的下面的形状相应地形成的(4个)吸引罩71、搭载有该吸引罩71 的台72、维护装置主体73以及设置在该维护装置主体73的内部的上下移动机 构74。
另外,单元驱动装置80主要包括位于引导构件40的左右端部设置的驱动 轮81和从动轮82、驱动该驱动轮81使其旋转的左右驱动电动机83、环绕于两 个轮81、82的带齿的驱动带84以及与带齿的驱动带84连结的驱动滑架85(参 照图2)。在驱动滑架85的左面侧形成有将印刷滑架61与驱动滑架85能够分离 地连结的第一连结机构86。另一方面,在驱动滑架85的右面侧与上述第一连 结机构86同样地构成地形成有将切割滑架51与驱动滑架85能够分离地连结 的第二连结机构87。此外,作为上述第一连结机构86和第二连结机构87,能 够使用例如使卡合突起卡合于卡止孔来进行连结的结构、利用磁性进行连结 的结构等。
根据该结构,通过控制运算部9进行左右驱动电动机83、第一连结机构 86以及第二连结机构87的驱动控制,由此能够进行使切割单元50或印刷单元 60在与驱动滑架85连结的状态下沿着导轨40a左右移动的控制。
如图2所示,在左主体部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置左摆动机构11a的左扣 接部支承部11。能够通过该左摆动机构11a使左扣接部12上下摆动来使印刷 滑架61的卡合部61a与左扣接部12卡合、或者使卡合解除。另一方面,在右 主体部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置右摆动机构13a的右扣接部支承部13。与上述 左扣接部支承部11同样地能够通过右摆动机构13a使右扣接部14上下摆动来 使切割滑架51的卡合部与右扣接部14卡合、或者使卡合解除。
目前为止关于切割装置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关于使用像这样构 成的切割装置1来确定介质M中的边界的位置的边界确定方法和对介质M进 行切割的介质切割方法。在此,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 法和介质切割方法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 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的说明图。此外,图5中的斜线部分是为了 能够检测基准标记而被禁止印刷的区域(即,被禁止印刷基准标记以外的图 像的区域)(在其它的图也同样)。
在下面的说明中,如图5所示,列举以下情况:针对在规定的各图像区 域内与期望的图像等一起在规定位置形成(即,预先印刷)有基准标记(在本实 施方式中为两个位置的基准标记T1和T2)的介质M确定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 位置,在以该边界的位置作为基准决定的规定的切割位置进行切割。更具体 地说,举例说明从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域沿X方向和Y方向 以M行N列(M、N为自然数)的矩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中依次切出各图像区 域的介质切割方法。
此外,向各图像区域印刷的图像可以分别是同一图像、或不同的图像。 另外,可以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割装置1(印刷单元60)进行向该介质M 的印刷、或者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打印机等(未图示)进行向该介质M的印刷。
图5表示将介质M中的规定位置设定为作为基准点的原点O、将原点O作 为起点将各图像区域A配置成X方向上M行、Y方向上N列的矩阵状的状态。 例如存在以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为A(1,1)、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为A(1, 2)、第m行第n列的图像区域为A(m,n)的方式显示的情况(在此,m,n为自然 数,1≤m≤M、1≤n≤N)。另外,关于各图像区域的轮廓(边界),图中用两 点划线表示,但是实际并未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介质M,准备在各图像区域A内在最接近原点O 的角部形成基准标记(后述的第一基准标记)、在与上述角部在对角线上相向 的角部形成基准标记(后述的第二基准标记)的介质(参照图5)。此外,原点O 可以设定在介质M的四角中的任意位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面向图5中 的纸面设定在了右角,但是设定在左角的情况也与下面说明的过程相同。这 样,只要将基准标记尽可能地形成在靠近介质M的角部等的外边缘部的位 置,就能够确保较大的进行目标印刷的可印刷区域,因此较为优选。顺便提 及,至少在图像区域被配设成矩阵状的情况下,基准标记形状相同且大小相 同并被配设在相同的位置。
首先,说明从介质M切出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的方法的例子(以 下称为“第1例”)。
首先,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1):检测在介质M的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 A(1,1)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预先印刷)的基准标记来掌握 第一基准点BP1的位置。
此外,将在各图像区域A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基准 标记称为“第一基准标记T1”,例如图像区域A(1,1)内的第一基准标记T1表示 为T1(1,1)。
另外,将在各图像区域A内的与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的角部在对角线 上相向的角部形成的基准标记称为“第二基准标记T2”,例如图像区域A(1,1) 内的第二基准标记T2表示为T2(1,1)。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准标记(第一基准标记T1和第二基准标记T2)作 为一例形成为与图17所示的形状相同的L字状。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 可以采用矩形、圆形等形状。
关于步骤S1,更详细地说,将介质M配置在规定位置使得在介质M中形 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1,1)的位置处于安装有基准标记检测部54的切割滑架 51的正下方。接着,使切割滑架51相对于导轨40a向左右方向(Y方向)移动, 来通过基准标记检测部54检测第一基准标记T1(1,1)。这样,设为如下过程: 通过切割滑架51的移动来搜索主扫描方向(Y方向)上附近的基准标记,在没 有该基准标记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不到该基准标记的情况下,搜索介质M输 送方向(X方向)上的基准标记。这是因为主扫描方向(Y方向)上的定位精度通 常高于介质M输送方向(X方向)上的定位精度。
如上所述,在印刷有基准标记的部分处检查光不发生反射,因此根据基 准标记检测部54的受光部中的对检查光的受光结果,能够检测形成为L字状 的基准标记(在此为第一基准标记T1(1,1))的形状(具体地说,边缘(轮廓)形 状),尤其能够检测t1和t2的尺寸、形状。并且,能够使用该检测结果掌握作 为被设定在第一基准标记T1(1,1)内的规定位置的基准点的第一基准点BP1 的位置。此外,在图像区域A(1,1)内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T1(1,1)内的第一基 准点BP1表示为BP1(1,1)。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检测在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 的与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的角部在对角线上相向的角部形成的第二基准 标记T2来掌握第二基准点BP2的位置。
该步骤S2只要通过与上述步骤S1同样的过程实施即可。此外,在图像区 域A(1,1)内的第二基准标记T2(1,1)内形成的第二基准点BP2表示为BP2(1, 1)。
接着,由于在该时间点不清楚是否存在空白,因此实施以下工序(步骤 S3):检测在介质M的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 部形成的空白检测用的基准标记TR来掌握空白检测用的参照基准点RP的位 置。稍后记述该空白检测的详细内容。
关于步骤S3,更详细地说,作为该空白检测用的基准标记TR,能够兼 用在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2,2)内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T1(2,2)。另外,作 为该参照基准点RP,能够兼用在第一基准标记T1(2,2)内形成的第一基准点 BP1(2,2)。因而,该步骤S3只要针对图像区域A(2,2)实施与针对图像区域A(1, 1)的步骤S1同样的工序即可。
由此,能够使用参照基准点RP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基准点BP2(1,1)的位置 信息,通过控制运算部9推算图像区域A(1,1)与图像区域A(2,2)之间的X方向 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理论上,能够假拟如下情况:即使在使图像区域A(1, 1)与图像区域A(2,2)无缝邻接地设定的情况下,也由于介质M发生伸缩、图 像数据的形成方法、图像数据形成中使用的打印机的标准等各种原因而在图 像区域A(1,1)与图像区域A(2,2)之间实际产生空白。或者,也能够假拟错误 设置了空白的情况等。因而,通过推算该空白,能够在进行后述的预测基准 点(第一预测基准点、第二预测基准点等)的位置预测时,使用该空白的数据 进行位置校正。
作为具体的空白的推算方法,检测参照基准点RP的位置和第二基准点 BP2(1,1)的位置,通过运算该检测位置相对于理论上的位置向X方向和Y方 向偏移了多少,能够推算各个方向上的空白。在此,将推算出的X方向的空 白的宽度(尺寸)表示为SX、将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尺寸)表示为SY。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与基准点(第二基准点BP2(1,1)、第一 基准点BP1(2,2)等)相距固定距离的位置决定为边界位置的方法,但是不限定 于此,也可以采用通过使用上述推算出的空白来将例如空白宽度(SX、SY) 的中央位置决定为边界位置这样的方法。
通过包括上述的步骤S3的工序,即使在图像区域A的周围存在空白的情 况下,也能够在下面说明的边界位置确定工序中准确地且以比专利文献1所 例示那样的在图像区域的四角形成基准标记并检测的方法更短时间确定边 界位置。并且,起到能够确保可印刷区域(从图像区域中去除制图数据不可 区域后的部分)并使空白减少而能够有效利用介质这样的效果。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4):使用通过目前为止的工序得到的第一基 准点BP1(1,1)的位置信息、第二基准点BP2(1,1)的位置信息以及使用空白检 测用的参照基准点RP推算的与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邻接的X方向 的空白的宽度SX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SY的形状(尺寸)信息,确定第1行第1 列的图像区域A(1,1)中的边界的位置(在此,例示为图5中的用两点划线表示 的位置)。
关于步骤S4,更详细地说,能够使用第一基准点BP1(1,1)的位置信息和 第二基准点BP2(1,1)的位置信息,在控制运算部9中进行运算,推算出第1行 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中的边界的位置、即用以矩形状包围图5中的图像区 域A(1,1)的两点划线表示的边(L1、L2、L3、L4)的位置。在此,通过使用X 方向的空白的宽度SX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SY的形状(尺寸)信息进行校正, 由此由于能够反馈介质M的伸缩的影响,因此能够飞跃式地提高边界位置的 推算精度。因而,能够进行更精细的边界位置确定以及切割加工。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5):根据边界的位置(L1、L2、L3、L4)切割 出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将边界的位 置(L1、L2、L3、L4)作为切割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将根据边界的位置(L1、L2、L3、L4)推算的规定位置作为切割位置。
关于步骤S5,更详细地说,控制运算部9根据在步骤S4中得到的边界的 位置信息对各驱动机构进行控制,使介质M相对于承载台30前后移动的同时 使切割滑架51左右移动,在规定的切割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 为上述的边界的位置)进行介质M的切割。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切割方法。
接着,关于从介质M切出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的方法的其它例 子(以下称为“第2例”)进行说明。
第2例中步骤S1~S3的工序与前述的第1例相同。作为不同点,代替第1 例中的步骤S4、S5的工序,实施下面示出的步骤S6~S11的工序。图6示出第 2例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说明步骤S6。
作为步骤S6,实施以下工序:检测在介质M的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2, 1)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T1(2,1)(对应权利 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三基准标记”),来掌握该基准标记内的第一基准点BP1(2, 1)(对应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三基准点”)的位置。
关于步骤S6,更详细地说,只要针对图像区域A(2,1)实施与在前述的第 1例中说明的针对图像区域A(1,1)的步骤S1同样的工序即可。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7):检测在介质M的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 A(1,2)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T1(1,2)(对应 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四基准标记”),来掌握该基准标记内的第一基准点 BP1(1,2)(对应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四基准点”)的位置。
关于步骤S7,更详细地说,只要针对图像区域A(1,2)实施与在前述的第 1例中说明的针对图像区域A(1,1)的步骤S1同样的工序即可。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8):在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的与 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2,1)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2,1)(“第三基准 标记”)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2,1)中的第一基准 点BP1(2,1)(“第三基准点”)来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CP1的位置。此外,图像区 域A(1,1)内的被预测出位置的第一预测基准点CP1表示为CP1(1,1)。
关于步骤S8,更详细地说,由控制运算部9使用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 A(2,1)中的第一基准点BP1(2,1)(“第三基准点”)的位置信息进行运算,将与 图像区域A(2,1)的第一基准标记T1(2,1)(“第三基准标记”)形成位置邻接的图 像区域A(1,1)内的角部的规定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1,1)内的第一预测基准 点CP1(1,1)。
作为具体的推算方法,通过运算求出与图像区域A(2,1)的第一基准点 BP1(2,1)(“第三基准点”)的位置在规定方向(在此为X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 的位置,将该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1,1)的第一预测基准点CP1(1,1)。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9):在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的与 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1,2)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1,2)(“第四基准 标记”)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1,2)中的第一基准 点BP1(1,2)(“第四基准点”)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CP2的位置。此外,图像区域 A(1,1)内的被预测出位置的第二预测基准点CP2表示为CP2(1,1)。
关于步骤S9,更详细地说,由控制运算部9使用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 A(1,2)中的第一基准点BP1(1,2)(“第四基准点”)的位置信息进行运算,将与 图像区域A(1,2)的第一基准标记T1(1,2)(“第四基准标记”)形成位置邻接的图 像区域A(1,1)内的角部的规定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1,1)内的第二预测基准 点CP2(1,1)。
作为具体的推算方法,通过运算求出与图像区域A(1,2)的第一基准点 BP1(1,2)(“第四基准点”)的位置在规定方向(在此为Y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 的位置,并将该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1,1)的第二预测基准点CP2(1,1)。
此外,作为步骤S6~S9的实施过程,不限定于上述过程,也可以按S6、 S8、S7、S9的顺序、S7、S6、S9、S8的顺序或者S7、S9、S6、S8的顺序实 施。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10):使用通过目前为止的工序得到的第一基 准点BP1(1,1)的位置信息、第二基准点BP2(1,1)的位置信息、第一预测基准 点CP1(1,1)的位置信息、第二预测基准点CP2(1,1)的位置信息以及使用空白 检测用的参照基准点RP推算的与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邻接的X方 向的空白的宽度SX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SY的形状(尺寸)信息,确定第1行 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中的边界的位置(在此,例示为图5中的用两点划线表 示的位置)。
关于步骤S10,更详细地说,能够使用第一基准点BP1(1,1)的位置信息、 第二基准点BP2(1,1)的位置信息、第一预测基准点CP1(1,1)的位置信息以及 第二预测基准点CP2(1,1)的位置信息,在控制运算部9中进行运算,推算出 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中的边界的位置、即图5中的用两点划线表示 的边(L1、L2、L3、L4)的位置。
在前述的第1例中,使用两个点的位置信息和空白的信息来推算边界位 置,与此相对地,在第2例中,使用四个点(四角)的位置信息(第一基准点BP1、 第二基准点BP2、第一预测基准点CP1、第二预测基准点CP2)以及空白的信 息进行边界位置的推算,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推算精度。特别地,即使 在介质M中除了空白以外还存在偏斜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边界位 置的推算。因而,与第一例相比能够进行更精细的边界位置确定以及切割加 工。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11):根据边界的位置(L1、L2、L3、L4)切 割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
关于步骤S11,更详细地说,是与前述的第1例中的步骤S5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切割方法。
以上是关于从介质M切出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的方法的例子 (第1例、第2例)的说明。
接着,说明从介质M切出第m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m,k)的方法的例子。 在此,说明k=n+1、其中2≤k≤N-1的情况。即,下面所示的工序时在实施 了上述的第1例或第2例之后实施的工序。图7中示出表示其基本过程的流程 图。
首先,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1):检测在介质M的第m行第n列(1≤m≤M、 1≤n≤N)的各图像区域A(m,n)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预先 印刷)的第一基准标记T1(m,n)来掌握第一基准点BP1(m,n)的位置。
关于步骤S21,更详细地说,只要针对各图像区域A(m,n)依次实施与前 述的针对图像区域A(1,1)的步骤S1同样的工序即可。此外,由于在步骤S1中 已经针对图像区域A(1,1)实施过,因此不需要重复实施。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2):检测在介质M的第m行第n列(1≤m≤M、 1≤n≤N)的各图像区域A(m,n)内的与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m,n)的角部在 对角线上相向的角部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T2(m,n),来掌握第二基准点 BP2(m,n)的位置。
关于步骤S22,更详细地说,只要针对各图像区域A(m,n)依次实施与前 述的针对图像区域A(1,1)的步骤S2同样的工序即可。此外,由于在步骤S2中 已经针对图像区域A(1,1)实施过,因此不需要重复实施。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3):在介质M的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 A(m,k)内的与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形成有第二基准标记 T2(m,k-1)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中的第二基准 点BP2(m,k-1)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CP1(m,k)的位置。其中,设为k=n+1、 2≤k≤N-1(以下同样)。
关于步骤S23,更详细地说,由控制运算部9使用在步骤S22中获取到的 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第二基准点BP2(m,k-1)的位置信息 进行运算,将与图像区域A(m,k-1)的第二基准标记T2(m,k-1)形成位置邻接 的第m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m,k)内的角部的规定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m, k)内的第一预测基准点CP1(m,k)。
作为具体的推算方法,通过运算求出与图像区域A(m,k-1)的第二基准点 BP2(m,k-1)的位置在规定方向(在此为Y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将该 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m,k)的第一预测基准点CP1(m,k)。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4):在介质M的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 A(m,k)内的与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 T1(m,k+1)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 第一基准点BP1(m,k+1)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CP2(m,k)的位置。
关于步骤S24,更详细地说,由控制运算部9使用在步骤S21中获取到的 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第一基准点BP1(m,k+1)的位置信 息进行运算,将与图像区域A(m,k+1)的第一基准标记T1(m,k+1)形成位置邻 接的第m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m,k)内的角部的规定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 A(m,k)内的第二预测基准点CP2(m,k)。此外,该步骤S24为与前述的第2例 中的步骤S9同样的工序。
作为具体的推算方法,通过运算求出与图像区域A(m,k+1)的第一基准点 BP1(m,k+1)的位置在规定方向(在此为Y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将该 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m,k)的第二预测基准点CP2(m,k)。
在此,作为步骤S21~S24的实施过程,能够考虑以下的各种实施过程: 可以针对各图像区域A(m,k)依次实施步骤S21~S24,或者也可以针对整个图 像区域A(m,k)依次实施步骤S21~S24,或者还可以针对以每一列、每一行为 单位的图像区域A(m,k)依次实施步骤S21~S24等。
此外,如上述步骤S24那样,在进行预测基准点(在此为第二预测基准点 CP2(m,k))的位置预测时,使用Y方向上邻接的图像区域A的基准点(在此为第 一基准点BP1(m,k+1))进行位置预测较佳。这是因为与伴随介质输送的X方向 相比能够更高精度地对通过滑架的移动在Y方向上的扫描进行控制、动作。 可以说这在其它的工序(进行预测基准点的位置预测的工序)中也同样。
但是,在Y方向上没有作为基准的基准点的情况下或者无法检测到基准 点的情况下,使用X方向上邻接的图像区域A的基准点进行预测即可。
另外,根据切割装置1的X方向和Y方向的移动精度、介质M的特性等之 间的关系,即使不是邻接的图像区域而是分离某种程度的图像区域中的基准 标记的基准点,也能够将其用作基准来进行预测基准点的位置预测。然而, 使用最接近(即,邻接)的图像区域中的基准标记的基准点来进行预测基准点 的位置预测能够使预测(位置确定)的精度最高,并且能够使处理时间最短, 因此是有利的。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5):使用通过目前为止的工序得到的第一基 准点BP1(m,k)的位置信息、第二基准点BP2(m,k)的位置信息、第一预测基 准点CP1(m,k)的位置信息、第二预测基准点CP2(m,k)的位置信息、在步骤 S3中作为校正用数据而获取到的X方向的空白的宽度SX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 度SY的形状(尺寸)信息,确定第m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m,k)中的边界的位 置(在此,设为以矩形状包围图5中的各图像区域A(m,k)的用两点划线表示的 位置L1~L4,但是为了图的简化而仅在图像区域A(1,1)的周围附加附图标 记,在其它的图像区域A(m,k)的周围同样,从而省略附图标记的记载)。
关于步骤S25,更详细地说,是与前述的第2例中的步骤S10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6):根据在步骤S25中推算出的边界的位置 切割第m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m,k)。此外,作为实施过程,设为针对各图 像区域A(m,k)连续地进行边界的确定(步骤S25)和切割(步骤S26)的过程。由 此,关于各图像区域A,由于从边界确定工序开始至切割工序为止使切割滑 架51(基准标记检测部54)和介质M移动少量即可,因此起到能够高精度地进 行图像区域的边界确定和切割这样的效果。但是,不限定于该过程,也可以 设为在针对整个图像区域A(m,k)进行了边界的确定(步骤S25)之后依次切割 各图像区域A(m,k)(步骤S26)的过程。
关于步骤S26,更详细地说,是与前述的步骤S5、S11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切割方法。
在此,图8表示依次检测、推算(预测)并确定各基准点的位置的过程的一 例。如该图8所示,依照附加有带圈数字的顺序确定各基准点的位置即可(此 外,圈3和圈11为相同的位置)。但是,不限定于此,通过改变原点O的设定 位置等,能够采用各种过程。
此外,根据图像区域A的位置的不同,存在无法直接应用上述的工序的 情况,因此进行下面的例外处理(步骤ES1、ES2、ES3、ES4)(未图示)。
针对第2例中的图像区域A(m,1)(其中,2≤m≤M-1)的情况,作为预测 第一预测基准点CP1(m,1)的工序(步骤ES1),只要实施与步骤S8同样的工序 即可。具体地说,由控制运算部9使用图像区域A(m+1,1)中的第一基准点 BP1(m+1,1)的位置信息进行运算,将与图像区域A(m+1,1)的第一基准标记 T1(m+1,1)形成位置邻接的图像区域A(m,1)内的角部的规定位置推算为图像 区域A(m,1)内的第一预测基准点CP1(m,1)。
针对第2例中的图像区域A(M,1)的情况,作为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 CP1(M,1)的工序(步骤ES2),只要在假拟A(M+1,1)作为虚拟的图像区域来推 算该区域中的第一基准点BP1(M+1,1)之后实施与步骤S8同样的工序即可。 具体地说,例如由控制运算部9适当地使用图像区域A(M,1)中的第一基准点 BP1(M,1)的位置信息、图像区域A(M-1,1)中的第一基准点BP1(M-1,1)的位 置信息、图像区域A(M-2,1)中的第一基准点BP1(M-2,1)的位置信息等进行 运算,推算出虚拟的图像区域A(M+1,1)中的第一基准标记T1(M+1,1)。接着, 对所推算出的第一基准标记T1(M+1,1)中的第一基准点BP1(M+1,1)的位置 进行推算。接着,与步骤S8同样地,使用该第一基准点BP1(M+1,1)的位置 信息,将与第一基准标记T1(M+1,1)的位置邻接的图像区域A(M,1)内的角部 的规定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M,1)内的第一预测基准点CP1(M,1)。
针对第2例中的图像区域A(1,N)的情况,作为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CP2(1, N)的工序(步骤ES3),只要在假定A(1,N+1)作为虚拟的图像区域来推算该区 域中的第一基准点BP1(1,N+1)之后实施与步骤S9同样的工序即可。具体地 说,例如由控制运算部9适当地使用图像区域A(1,N)中的第一基准点BP1(1, N))的位置信息、图像区域A(1,N-1)中的第一基准点BP1(1,N-1)的位置信息、 图像区域A(1,N-2)中的第一基准点BP1(1,N-2)的位置信息等进行运算,来推 算虚拟的图像区域A(1,N+1)中的第一基准标记T1(1,N+1)。接着,对所推算 出的第一基准标记T1(1,N+1)中的第一基准点BP1(1,N+1)的位置进行推算。 接着,与步骤S9同样地,使用该第一基准点BP1(1,N+1)的位置信息,将与第 一基准标记T1(1,N+1)的位置邻接的图像区域A(1,N)内的角部的规定位置推 算为图像区域A(1,N)内的第二预测基准点CP2(1,N)。
针对第2例中的图像区域A(m,N)(其中,2≤m≤M)的情况,作为预测第 二预测基准点CP2(m,N)的工序(步骤ES4),只要实施使用图像区域A(m-1,N) 中的第二基准点BP2(m-1,N)进行预测的工序即可。具体地说,由控制运算 部9使用图像区域A(m-1,N)中的第二基准点BP2(m-1,N)的位置信息进行运 算,将与图像区域A(m-1,N)的第二基准标记T2(m-1,N)形成位置邻接的图像 区域A(m,N)内的角部的规定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m,N)内的第二预测基准 点CP2(m,N)。
上述的例外处理例如在被配置成矩阵状的图像区域中存在空白区域的 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即,关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所使用的将各图像区 域A配置成矩阵状的介质M,并非只是假拟所有的图像区域在介质上一定都 被无缝地邻接配置的情况,实际上也假拟在1行内配设有数量少于列数的图 像区域的情况(存在空白区域的情况)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图像区域彼 此被无缝地邻接配置的部分,也能够应用基本处理工序(步骤S1~S26),另一 方面,针对在1行内没有配置与列数相同数量的图像区域的部分,只要进行 例外处理工序(从步骤ES1~ES4的工序中适当地选择即可),就能够针对介质 M整体进行边界确定和切割。
接着,对从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抽出的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性结构进行说 明。
即,对配置在介质上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二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进行 确定的边界确定方法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工序:检测工序(例如上述步骤S3、 S6、S7),检测形成(预先印刷)在第一图像区域内的表示该第一图像区域的位 置的基准标记来掌握该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工序(例如上述步骤 S8、S9),根据该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第二图像区域中的位置信 息;以及确定工序(例如上述步骤S4、S10),根据使用在上述检测工序和预测 工序中得到的第一图像区域和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推算出的第一图像 区域与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关系,来确定边界的位置。由此,特别地,通过 包括预测工序,能够在实施确定工序时使用比实际形成的位置信息(基准点) 更多的位置信息(基准点和预测基准点),因此能够提高边界的确定(推算)精 度。
另外,通过设为包括在第一图像区域和第二图像区域是在上述介质上相 互邻接配置的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图像区域的情况下使用第一图像区域 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图像区域自身的形状)以及第二图像区域的形状信息 来预测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的工序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边界的确定 (推算)精度。
因而,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那样,能够起到如下效果:在第一 图像区域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是在上述介质上被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矩形 的图像区域中的邻接的两个图像区域的情况下,预测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 息的工序能够通过使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平行移动的简单的运算方法 进行推算。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 方法,如果在作为切割对象的介质M中的各图像区域A内仅形成两个(在此, T1和T2)基准标记,则能够进行边界的确定和切割。因而,能够大幅地缩短(例 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方法的二分之一以下)在基准标记(T1、T2)形成时(印刷时) 所需要的时间,也能够大幅地缩短(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方法的二分之一以 下)检测该基准标记(T1、T2)时所需要的时间。由此,能够使从基准标记(T1、 T2)的形成直到各图像区域A的切割为止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因此能够大幅 地缩短加工的生产节拍时间来提高加工效率。
并且,由于在介质M中的各图像区域A内只要在对角位置形成两个(T1、 T2)基准标记即可,因此能够实现在邻接的各图像区域A不将基准标记(T1、 T2)邻接配置的结构。即,即使在邻接的图像区域A之间不存在空白的情况下 也能够进行各基准标记(T1、T2)的检测,从而能够进行边界位置的确定以及 根据该边界位置设定的规定位置的切割。因而,能够去除实施专利文献1所 例示的以往的方法时所需要的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空白,因此能够解决介 质M的空白部分浪费这样的问题,并且,介质自身也能够实现小型化,因此 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 法。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以及在方法中利 用的切割装置1的基本结构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2例)相同,但是特别地 关于基准标记的位置存在不同点。下面,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
此外,关于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以及介质切割 方法同样的结构、作用效果等,有时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介质M,准备在各图像区域A内最接近原点O的 角部形成有基准标记(第一基准标记T1)、在X方向上与上述角部并列的角部 形成有基准标记(第二基准标记T2)的介质(参照图9)。
首先,说明从介质M切出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的方法的例子。 图10、图1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的基本 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实施以下工序:检测在介质M的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 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预先印刷)的第一基准标记T1(1,1)来掌 握第一基准点BP1(1,1)的位置。该工序是与前述的步骤S1同样的工序。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A):检测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 的在X方向上与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1,1)的角部并列的角部形成的第二 基准标记T2(1,1)来掌握第二基准点BP2(1,1)的位置。此外,只要与前述的步 骤S2同样地进行检测和位置掌握的方法即可。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检测在介质的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2,2)内的 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空白检测用的基准标记TR来掌握空白 检测用的参照基准点RP的位置。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点在于第 二基准点BP2(1,1)的位置形成在不是最接近参照基准点RP的位置的角部的 角部,但是能够通过与前述的步骤S3同样的工序进行实施。由此,能够推算 图像区域A(1,1)与图像区域A(2,2)之间的X方向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SX、 SY。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6A):检测介质M的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 A(1,2)内的第二基准标记T2(1,2)(对应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三基准标 记”),来掌握该基准标记内的第二基准点BP2(1,2)(对应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 “第三基准点”)的位置。此外,只要与前述的步骤S7同样地进行检测和位置掌 握的方法即可。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7):检测在介质M的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 A(1,2)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T1(1,2)(对应 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四基准标记”),来掌握该基准标记内的第一基准点 BP1(1,2)(对应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四基准点”)的位置。该工序是与前述 的步骤S7同样的工序。
上述步骤S6A和步骤S7中的哪一个先执行都可以。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8A):在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的 与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1,2)中的形成有第二基准标记T2(1,2)(“第三基 准标记”)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1,2)中的第二基 准点BP2(1,2)(“第三基准点”)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CP1(1,1)的位置。此外, 只要与前述的步骤S9同样地进行检测和位置掌握的方法即可。
接着,依次实施与前述的步骤S9、S10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
接着,实施与前述的步骤S11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切割方法。
接着,关于从介质M切出第m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m,k)的方法的例子 进行说明。在此,关于k=n+1、其中2≤k≤N-1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1的流程图所示的那样,首先,实施以下工序:检测在介质M的第 m行第n列(1≤m≤M、1≤n≤N)的各图像区域A(m,n)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 点O的角部形成(预先印刷)的第一基准标记T1(m,n)来掌握第一基准点BP1(m, n)的位置。该工序是与前述的步骤S21同样的工序。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2A):检测在介质M的第m行第n列 (1≤m≤M、1≤n≤N)的各图像区域A(m,n)内的在X方向上与形成有第一基 准标记T1(m,n)的角部并列的角部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T2(m,n)来掌握第二 基准点BP2(m,n)的位置。
关于步骤S22A,更详细地说,只要针对各图像区域A(m,n)依次实施与 前述的针对图像区域A(1,1)的步骤S2A同样的工序即可。此外,由于在步骤 S2A已经对图像区域A(1,1)实施过,因此不需要重复实施。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3A):在介质M的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 A(m,k)内的与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形成有第二基准标记 T2(m,k+1)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中的第二基准 点BP2(m,k+1)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CP1(m,k)的位置。该步骤S23A只要与前 述的步骤S6A同样地实施即可。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在介质M的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A(m,k)内 的与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m, k+1)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第一 基准点BP1(m,k+1)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CP2(m,k)的位置。该工序是与前述 的步骤S24同样的工序。
上述步骤S23A和步骤S24中的哪一个先实施都可以。
接着,实施与前述的步骤S25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
接着,实施与前述的步骤S26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切割方法。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 法。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以及方法中利用 的切割装置1的基本结构与前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此外,关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以及介质切割方法 同样的结构、作用效果等,有时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介质M,准备在各图像区域A内最接近原点O的 角部形成有基准标记(第一基准标记T1)、在Y方向上与上述角部并列的角部 形成有基准标记(第二基准标记T2)的介质(参照图12)。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序只要将前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X方向和Y方向 调换考虑即可,因此在此省略重复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 法。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各 图像区域A内形成一个基准标记并根据该基准标记进行介质的切割的点。此 外,本方法中利用的切割装置1的结构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关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同 样的结构、作用效果等,有时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介质M,准备在各图像区域A内最接近原点O的 角部形成有基准标记(第一基准标记T1)的介质(参照图13)。
首先,关于从介质M切出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的方法的例子进 行说明。图14、图15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 的基本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实施以下工序:检测在介质M的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 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预先印刷)的第一基准标记T1(1,1)来掌 握第一基准点BP1(1,1)的位置。该工序是与前述的步骤S1同样的工序。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B):在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的 与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2,2)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2,2)的角部邻 接的(角相接触的)角部,使用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2,2)中的第一基准点 BP1(2,2)来预测第三预测基准点CP3的位置。此外,图像区域A(1,1)内的被 预测出位置的第三预测基准点CP3表示为CP3(1,1)。
关于步骤S2B,更详细地说,由控制运算部9使用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 A(2,2)中的第一基准点BP1(2,2)的位置信息进行运算,将与图像区域A(2,2) 的第一基准标记T1(2,2)形成位置连接的图像区域A(1,1)内的角部的规定位 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1,1)内的第一预测基准点CP3(1,1)。
作为具体的推算方法,通过运算求出与图像区域A(2,2)的第一基准点 BP1(2,2)的位置在规定方向(在此为X方向和Y方向)上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 并将该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1,1)的第三预测基准点CP3(1,1)。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3A):检测在介质的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 A(2,2)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空白检测用的基准标记TR来 掌握空白检测用的参照基准点RP的位置。步骤S3A通过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 式的步骤S3中代替第二基准点BP2(1,1)而使用第一基准点BP1(1,1),从而能 够通过与该步骤S3同样的工序来实施。由此,能够推算图像区域A(1,1)与图 像区域A(2,2)之间的X方向和Y方向的空白的宽度SX和SY。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检测介质M的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2,1)内的 第一基准标记T1(2,1)(对应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三基准标记”),来掌握该 基准标记内的第一基准点BP1(2,1)(对应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三基准点”) 的位置。该工序是与前述的步骤S6同样的工序。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检测在介质M的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1,2)内 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T1(1,2)(对应权利要求 书所记载的“第四基准标记”),来掌握该基准标记内的第一基准点BP1(1, 2)(对应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四基准点”)的位置。该工序是与前述的步骤 S7同样的工序。
上述步骤S6和步骤S7中的哪一个先实施都可以。
接着,依次实施与前述的步骤S8~S10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
接着,实施与前述的步骤S11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切割方法。
接着,关于从介质M切出第j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j,k)的方法的例子进 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j=m+1、2≤j≤M-1、k=n+1、2≤k≤N-1的 情况。
如图15的流程图所示,首先,实施以下工序:检测在介质M的第m行第n 列(1≤m≤M、1≤n≤N)的各图像区域A(m,n)内的最接近介质M的原点O的 角部形成(预先印刷)的第一基准标记T1(m,n)来掌握第一基准点BP1(m,n)的 位置。该工序是与前述的步骤S21同样的工序。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步骤S22B):在介质M的第j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 A(j,k)内的与第j+1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j+1,k+1)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 记T1(j+1,k+1)的角部邻接的(角相接触的)角部,使用图像区域A(j+1,k+1)中 的第一基准点BP1(j+1,k+1)预测第三预测基准点CP3(j,k)的位置。其中,设 为j=m+1、2≤j≤M-1、k=n+1、2≤k≤N-1(以下同样)。
关于步骤S22B,更详细地说,由控制运算部9使用在步骤S21中获取到 的第j+1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j+1,k+1)中的第一基准点BP1(j+1,k+1)的位 置信息进行运算,将与图像区域A(j+1,k+1)的第一基准标记T1(j+1,k+1)形成 位置邻接的(角相接触的)第j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j,k)内的角部的规定位置 推算为图像区域A(j,k)内的第三预测基准点CP3(j,k)。
作为具体的推算方法,通过运算求出与图像区域A(j+1,k+1)的第一基准 点BP1(j+1,k+1)的位置在规定方向(在此为X方向和Y方向)上分离规定距离 的位置,并将该位置推算为图像区域A(j,k)的第三预测基准点CP3(j,k)。
接着,实施下面的工序(步骤S23B):在介质M的第j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 域A(j,k)内的与第j+1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j+1,k)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 T1(j+1,k)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j+1行第k列的图像区域A(j+1,k)中的第 一基准点BP1(j+1,k)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CP1(j,k)的位置。该步骤S23B是与 前述的步骤S6同样的工序。
接着,实施以下工序:在介质M的第j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A(j,k)内的 与第j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j,k+1)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T1(j,k+1)的角 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j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j,k+1)中的第一基准点BP1(j, k+1)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CP2(j,k)的位置。该工序是与前述的步骤S24同样的 工序。
上述步骤S23B和步骤S24中的哪一个先实施都可以。
接着,实施与前述的步骤S25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
接着,实施与前述的步骤S26同样的工序。
通过以上那样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切割方法。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切割方法,起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 作用效果。特别地,在作为切割对象的介质M中的各图像区域内仅形成一个 基准标记,就能够进行边界的确定和切割。因而,能够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 比使从基准标记的形成直到各图像区域的切割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因此 能够大幅地缩短加工的生产节拍时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公开的边界确定方法,在确定介质上的各图像 区域的边界的位置时,能够同时缩短在介质上基准标记的时间以及检测该基 准标记的时间。因而,能够大幅地缩短边界的位置确定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根 据边界位置对介质的切割加工所需要的时间。另外,在进行介质的切割加工 时,能够去掉作为加工对象的介质的空白部分,因此能够消除介质的浪费, 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特别地,通过本实施方式起到下面的特征性的作用效果。
公开的边界确定方法是确定均配置在介质M上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二 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该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检测 工序,检测形成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内的表示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的基 准标记来掌握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工序,根据上述第一图像 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确定工序,根据 使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推算出 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上述边界的位置。由此, 通过包括预测工序,能够在实施确定工序时,使用比实际形成的位置信息更 多的位置信息,因此能够提高边界的确定(推算)精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 是在上述介质M上相互邻接地配置的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图像区域,上述 预测工序是使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以及上述第二图 像区域的形状信息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的工序。由此,除了第 一图像区域和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外还使用各自的形状信息来预测 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该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 信息的精度。因而,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边界的确定(推算)精度这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和上述第二图像区域 是在上述介质M上被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矩形的图像区域中的邻接的两个 图像区域,上述预测工序是通过使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平行移动的 推算来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的工序。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运 算方法预测(推算)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
另外,公开的边界确定方法用于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 域沿X方向和Y方向配置成矩阵状而得到的片状的介质M中确定各图像区域 A的边界的位置(作为一例,L1~L4),该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工序:(S1)检测在上述介质M的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的最接近 上述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T1(1,1),来掌握第一基准点 BP1(1,1)的位置;(S2)检测在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的与形成 有上述第一基准标记的角部不同的角部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T2(1,1),来掌握 第二基准点BP2(1,1)的位置;(S3)检测在上述介质M的第2行第2列的图像区 域A(2,2)内的最接近上述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空白检测用的基准标 记TR,来掌握空白检测用的参照基准点RP的位置;以及(S4)根据上述第一基 准点BP1(1,1)、上述第二基准点BP2(1,1)以及使用上述空白检测用的参照基 准点RP推算出的与该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邻接的X方向和Y方向的 空白的宽度SX、SY,确定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中的边界的位 置(作为一例,L1~L4)。
由此,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域沿X方向和Y方向以矩 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M中,在各图像区域A内仅形成两个基准标记(在此为 T1和T2)就能够确定介质M中的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的边界的位置 (作为一例,L1~L4),从而能够在根据该边界(作为一例,L1~L4)的位置设 定的规定的切割位置进行该图像区域A(1,1)的切割。因而,能够同时缩短基 准标记(T1、T2)的形成(印刷)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检测所需要的时间。由此, 能够使从基准标记(T1、T2)的形成直到各图像区域A的切割所需要的时间非 常短,因此能够大幅地缩短加工的生产节拍时间,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并且,能够实现在邻接的各图像区域A内不将基准标记(T1、T2)邻接配 置的结构。因而,即使在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没有空白的情况下,也能够进 行各基准标记(T1、T2)的检测,因此能够去掉该空白。由此,能够解决空白 部分浪费这样的问题,并且,介质本身也能够实现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成 本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包括上述(S1)~(S3)的工序,并且代替 上述(S4)的工序而包括以下工序:(S6)检测在上述介质的第2行第1列的图像 区域A(2,1)内的最接近上述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第三基准标记(在 此为T1(2,1))来掌握第三基准点(在此为BP1(2,1))的位置;(S7)检测在上述介 质的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1,2)内的最接近上述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 成的第四基准标记(在此为T1(1,2))来掌握第四基准点(在此为BP1(1,2))的位 置;(S8)在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内的与上述第2行第1列的图像 区域A(2,1)中的形成有第三基准标记(在此为T1(2,1))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 用上述第2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2,1)中的第三基准点(在此为BP1(2,1))预测 第一预测基准点CP1(1,1)的位置;(S9)在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 内的与上述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1,2)中的形成有第四基准标记(在此为 T1(1,2))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上述第1行第2列的图像区域A(1,2)中的第 四基准点(在此为BP1(1,2))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CP2(1,1)的位置;以及(S10) 根据上述第一基准点BP1(1,1)、上述第二基准点BP2(1,1)、上述第一预测基 准点CP1(1,1)、上述第二预测基准点CP2(1,1)以及使用上述空白检测用的参 照基准点RP推算出的与该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邻接的X方向和Y方 向的空白的宽度SX、SY,确定上述第1行第1列的图像区域A(1,1)中的边界 的位置(作为一例,L1~L4)。由此,仅在介质M中的各图像区域A内形成两 个(在此为T1和T2)基准标记,就能够获得四点的位置信息(第一基准点BP1(1, 1)、第二基准点BP2(1,1)、第一预测基准点CP1(1,1)、第二预测基准点CP2(1, 1))以及空白的信息SX、SY。因而,通过使用该信息进行边界位置(作为一例, L1~L4)的推算,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推算精度。特别地,在除了空白以外 还存在偏斜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边界位置的推算。
另外,公开的边界确定方法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域A 沿X方向和Y方向以M行N列(M、N为自然数)的矩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中 确定各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作为一例,L1~L4),该边界确定方法的特征 在于,实施具备上述(S1)~(S4)的工序、或者(S1)~(S3)、(S6)~(S10)的工序 的边界确定方法,之后包括以下工序:(S21)与上述(S1)的工序重复或者不重 复地,检测在上述介质M的第m行第n列(1≤m≤M、1≤n≤N)的各图像区域 A(m,n)内的最接近上述介质M的原点O的角部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T1(m, n),来掌握第一基准点BP1(m,n)的位置;(S22)与上述(S2)的工序重复或者不 重复地,检测在上述第m行第n列的各图像区域A(m,n)内的与形成有上述第 一基准标记T1(m,n)的角部不同的角部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T2(m,n),来掌握 第二基准点BP2(m,n)的位置;(S23)在上述介质的第m行第k列(k=n+1,其中, 2≤k≤N-1)的各图像区域A(m,k)内的与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 中的形成有第二基准标记T2(m,k-1)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 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第二基准点BP2(m,k-1)预测第一预测基准点 CP1(m,k)的位置;(S24)在上述介质的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A(m,k)内的 与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形成有第一基准标记BP1(m,k+1) 的角部邻接的角部,使用第m行第k+1列的图像区域A(m,k+1)中的第一基准 点BP1(m,k+1)预测第二预测基准点CP2(m,k)的位置;以及(S25)使用该第m 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A(m,k)中的上述第一基准点BP1(m,k)、上述第二基准 点BP2(m,k)、上述第一预测基准点CP1(m,k)、上述第二预测基准点CP2(m,k) 以及上述空白的宽度SX、SY,确定上述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A(m,k) 中的边界的位置(作为一例,L1~L4)。
由此,在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的图像区域A(m,k)沿X方向和Y方 向以矩阵状配置的片状的介质M中,在各图像区域A(m,k)内仅形成两个(在 此为T1和T2)基准标记就能够确定介质M中的第m行第k列的各图像区域A(m, k)的边界的位置(作为一例,L1~L4),从而能够在根据该边界的位置(作为一 例,L1~L4)设定的规定的切割位置进行该图像区域A(m,k)的切割。因而, 与上述同样地,能够同时缩短基准标记(T1、T2)的形成(印刷)所需要的时间 以及检测所需要的时间。由此,能够使从基准标记(T1、T2)的形成直到各图 像区域A(m,k)的切割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因此能够大幅地缩短加工的生产 节拍时间,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另外,能够实现在邻接的各图像区域A内不 将基准标记(T1、T2)邻接配置的结构。因而,即使在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没 有空白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各基准标记(T1、T2)的检测,因此能够去掉该 空白。由此,能够解决空白部分浪费这样的问题,并且,介质本身也能够实 现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公开的介质切割方法的特征在于,实施上述的边界确定方法,来 确定上述边界的位置(作为一例,L1~L4),接着,在根据上述边界的位置(作 为一例,L1~L4)推算出的规定位置进行上述介质M的切割。由此,能够使 从基准标记(T1、T2)的形成直到各图像区域A的切割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 因此能够大幅地缩短加工的生产节拍时间。另外,能够消除介质的浪费,实 现成本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特别地,作为介质M,列举在各图像区域A内在角部形成基准标记(T1、 T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设置在角部以外 的外边缘部的结构。另外,不限于外边缘部,虽然也会考虑设置在靠近中央 部的位置,但是在更大地确保图像形成区域的点上,形成在靠近外边缘部的 位置较佳。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在一个图像区域中形成两个(或一个) 基准标记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设为在一个图像区域中形 成三个基准标记的结构。

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边界确定方法和介质切割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边界确定方法是用于确定均配置在介质(M)上的第一图像区域与第二图像区域的边界的位置的边界确定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检测工序,检测形成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内的表示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的基准标记来掌握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工序,根据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预测上述第二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确定工序,根据使用上述第一图像区域的位置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切割工具;切割;切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