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65809.4
2008.09.23
CN101396788A
2009.04.01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3P 15/00申请公布日:200904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3P 15/00申请日:20080923|||公开
B23P15/00; B62D21/18; E02F3/28; E02F9/08
B23P15/00
卡特彼勒公司
C·D·卡彭特; S·舒利巴维; M·马努齐
美国伊利诺伊州
2007.9.27 US 60/960,383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吴 鹏;马江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挂接部件的方法。该组装方法可包括制造至少一个上部板、下部板和支承构件。该方法还包括将上部板和下部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承构件相互组装,然后在已组装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中加工同轴孔。
1. 一种制造挂接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造至少一个上部板、下部板和支承构件;将所述上部板和下部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承构件相互组装;以及在已组装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中加工一个或多个同轴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部件构造成至少刚性连接到移动式机械的发动机端机架或非发动机端机架。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还包括将上部板和下部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承构件夹紧到夹具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包括焊接。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包括:将上部板和下部板彼此基本平行地进行组装;以及将至少一个支承构件组装到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并基本垂直于上部板和下部板。6. 一种制造机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组装挂接部件;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组装挂接支承部件;将挂接部件固定地附装到第一机架构件;将挂接支承部件固定地附装到第二机架构件;使挂接部件和挂接支承部件的共轴孔对准;以及将销插入到挂接部件和挂接支承部件的已对准的共轴孔中。7. 一种制造挂接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造至少一个上部板、下部板和支承构件;将所述上部板和下部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承构件彼此组装;在已组装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中加工一个或多个突起部。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挂接部件构造成至少刚性连接于移动式机械的发动机端机架或非发动机端机架。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还包括将上部板和下部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承构件夹紧到夹具上。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包括:将上部板和下部板彼此基本平行地进行组装;以及将至少一个支承构件组装到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并基本垂直于上部板和下部板。
挂接部件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挂接部件,更特别地涉及制造挂接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轮式装载机的铰接接头通常包括发动机端机架上的挂接件和非发动机端机架上的挂接支承件。这些挂接部件由一个或多个销联接,使得发动机端机架可相对于非发动机端机架枢转。常规非发动机端机架和/或发动机端机架包括上部和下部挂接板,在制造期间,所述挂接板焊接到对应的机架组件。然后与机架组件的其它部分一起机加工销孔。在机架组件层次加工销孔需要大型机加工设备,从而导致很高的制造成本。 2000年8月8日授予Deneve等的美国专利No.6,098,870(’870专利)公开了一种制造轮式装载机挂接组件的方法。所述’870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上部板、下部板和连接构件的挂接支承组件。上部板和下部板均具有限定于其中的挂接销孔,上部板和下部板相对彼此定位成使得挂接销孔沿直线对准。在挂接销孔对准之后,通过焊接或其它方式将上部板和下部板连接到连接构件,使得上部板和下部板彼此垂直隔开,而连接构件插在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然后将挂接支承子组件焊接到轮式装载机的机架组件。通过在子组件层次加工挂接销孔,’870专利的方法避免了大型机加工设备的使用。 尽管’870专利的方法减小了机加工设备的尺寸,但孔的预成型以及随后组装上部板和下部板以使孔对准会很耗费时间且成本很高,并可能由于扭曲或焊接过程中板的移动而导致孔未对准。 本发明的挂接部件和方法旨在克服前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挂接(拖挂,牵引)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制造至少一个(由)上部板、下部板和支承构件(构成的集合)。所述方法还包括将上部板和下部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承构件进行组装,然后在组装后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中(机)加工同轴孔。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又一种制造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制造至少一个(由)上部板、下部板和支承构件(构成的集合)。所述方法还包括将上部板和下部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承构件进行组装,然后在组装后的上下板中制造一个或多个突起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公开的机械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机械所使用的挂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挂接装置使用的挂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4是在制造图3的挂接部件时使用的夹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示例性机械10,例如轮式装载机。机械10可包括前部12和后部14,所述前部12和后部14通过挂接组件15可枢转地彼此连接。后部14可包括驾驶室组件16、主机架18、挂接部件19、发动机(未示出),和传动系元件(未示出)。驾驶室组件16、挂接部件19、发动机和传动系元件可安装到主机架18上。前部12可包括金属机架组件22和通过臂梁28和举升缸26连接到该机架组件22的作业机具24。机架组件22可包括接纳挂接部件19的挂接支承部件30。 参考图2,挂接部件19和挂接支承部件30可通过销50结合。挂接部件19可包括大致平行于两个下部板34、35的两个上部板32、33。上部板32、33和下部板34、35可由一个或多个垂直支承构件36(示出一个)支承和分离。如图2和图3中所示,挂接支承部件30可包括大致平行于下部板40的上部板38。上部板38和下部板40可由一个或多个垂直支承构件42(图3中示出两个)支承和分离。上部板32、33、38和下部板34、35、40可包括垂直对准的挂接销孔44以及与挂接销孔44共轴的突起部46。还可考虑使上部板32、33、38和下部板34、35、40包括多于一组的共轴孔,也就是说,每个板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孔。上部板32、33、38和下部板34、35、40以及支承构件36和42可由金属例如钢制成。 前部12(参考图1)可这样固定到后部14上,即,首先定位挂接部件19和挂接支承部件以使上部板38被接纳于上部板32、33之间,下部板40被接纳于下部板34、35之间,接着将限定于挂接支承部件30中的挂接销孔44和限定于挂接部件19中的挂接销孔44对准,然后用销50将挂接支承部件30与挂接部件19枢转地结合。还可考虑使用两个销,即联接上部板32、33和38的第一销以及联接下部板34、35和40的第二销(未示出)。以这种方式连接前部12和后部14可使机械10能通过将前部12沿箭头100和102所示方向相对于后部14旋转而被操纵。 参考图4,在挂接部件19(未示出)和/或挂接支承部件30的组装过程中可使用夹具52。上部板38和下部板40可通过夹紧装置54紧固于夹具52。夹紧装置56可将支承构件42紧固于夹具52。 工业适用性 所公开的制造挂接部件组件的方法可应用于联接两个机架构件的任何挂接组件。所公开的方法可使挂接销孔垂直对准而无需大型机加工设备或耗时的对准过程。现在将详细说明用于制造挂接部件,特别是挂接支承部件,的示例性方法。 参考图3,可通过铣削或其它加工工艺例如激光切割或液力压制来制造上部板38、下部板40和支承构件42。支承构件42的制造可包括例如在液压机上进行的折弯工艺。 参考图4,为组装板38、40和支承组件42,可首先通过夹紧装置54和56将所述部件紧固到夹具52上。当各部件38、40和42通过夹具52保持就位时,可例如通过焊接将支承构件42固定地附装到上部板38和下部板40。 在挂接支承部件30通过夹紧装置54和56固定地附装于夹具52的情况下,可在上部板38和下部板40中加工共轴的挂接孔44和突起部46。加工之后,可将挂接支承部件30从夹具52拆下,并且可例如通过焊接将该挂接支承部件30固定地附装到机架组件22(如图1所示)。还可考虑到,所公开的方法可应用于与机架18一起组装的挂接部件19的制造。 所公开的制造挂接部件的方法具有多个优点。具体地,所公开的方法可以以最少的机加工和对准操作实现挂接销孔和突起部的垂直对准。在挂接部件或挂接支承部件的层次加工挂接销孔和突起部的方法和在更高的组件层次下制造这些特征件的情况相比需要机械和夹具较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明显对所公开的制造挂接部件的方法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通过所公开的方法的说明和实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而易见地想到其它实施例。本说明书和例子仅作为示例,本发明的实际范围由后面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方案限定。
《挂接部件及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挂接部件及制造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挂接部件的方法。该组装方法可包括制造至少一个上部板、下部板和支承构件。该方法还包括将上部板和下部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承构件相互组装,然后在已组装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中加工同轴孔。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