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333817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1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06253.2

申请日:

2012.06.25

公开号:

CN102842791A

公开日:

2012.12.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H01R 13/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泰科电子公司变更后:泰连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变更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02申请日:20120625|||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02; H01R13/648; H01R13/502; H01R13/516; H01R13/73; H01R12/51(2011.01)I; H01R12/55(2011.01)I

主分类号:

H01R13/02

申请人:

泰科电子公司

发明人:

D·J·哈迪; J·W·霍尔

地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优先权:

2011.06.24 US 13/168,13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吴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冲压成型的外触头的连接器子组件。介电插入件位于外触头中。中心触头延伸穿过介电插入件。接地触头片从连接器子组件延伸并构造为接地到基板。接地触头片被构造为用于以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之一安装到基板。接口壳体接收连接器子组件。后壳体耦接到接口壳体。连接器子组件俘获在接口壳体和后壳体之间。后壳体耦接到基板从而将接口壳体固定到基板。后壳体构造为用于以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之一安装到基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冲压成型的外触头的连接器子组件、位于所述外触头中的介电插入件、延伸穿过所述介电插入件的中心触头、从所述连接器子组件延伸并构造为接地到基板的接地触头片,所述接地触头片被构造为用于以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之一安装到所述基板;接收所述连接器子组件的接口壳体;以及耦接到所述接口壳体的后壳体,所述连接器子组件被俘获在所述接口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之间,所述后壳体耦接到所述基板从而将所述接口壳体固定到所述基板,其中所述后壳体构造为用于以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之一安装到所述基板。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壳体构造为通孔安装到所述基板。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壳体构造为表面安装到所述基板。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子组件的所述接地触头构造为通孔安装到所述基板。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子组件的所述接地触头构造为表面安装到所述基板。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触头以第一角度弯曲以将所述接地触头通孔安装到所述基板,所述接地触头以不同于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弯曲以便将所述接地触头表面安装到所述基板。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触头向下弯曲以便将所述接地触头通孔安装到所述基板,所述接地触头向上弯曲以便将所述接地触头表面安装到所述基板。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口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包括相应的将所述接口壳体固定到所述后壳体的保持特征。9.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接口壳体固定到所述后壳体的接地夹,所述接口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具有耦接机构,该耦接机构被接收在所述接地夹的耦接机构中。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接口壳体固定到所述后壳体且便于所述接口壳体和所述基板之间的更牢固连接的接地夹。

说明书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文所述的主题涉及一种用于基板的边缘安装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装置包括基板,例如具有多个位于其上以实现电子装置的
各种功能的电子部件的电路板。典型地,该基板包括连接到其上的各种连
接器。连接器可构造为接收来自另一个基板的电缆和/或来自另一个电子装
置的电缆。电缆能使基板传输电力和/或数据信号至其它基板和/或电子装
置,和/或从其它基板和/或电子装置接收电力和/或数据信号。一些连接器包
括用于提供信号电路的内触头、用于提供回路或接地电路的外触头、以及
用于将连接器接地到基板的接地触头片。通常,连接器可边缘安装到基板
上,从而使连接器的配合接口从基板延伸。

常规的边缘安装型连接器它们并不是没有缺陷。特别地,边缘安装型
连接器一般是压铸为单个单元。然而,压铸连接器不允许连接器被颜色编
码。将连接器构造为与具有若干不同键控特征之一的配合连接器进行配合
可能是有问题的。当所有连接器形成为同一种颜色时,可能难以选择具有
期望键控特征的连接器。另外,基板可构造为表面安装连接器或通孔安装
连接器。问题在于压铸连接器通常形成为表面安装结构或通孔安装结构中
的一个。典型地,调整用于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的模具是困难的。因此,
当制作压铸连接器时必须使用多个模子。另外,压铸通常很昂贵。需要多
个压铸件增加了制作连接器的相关成本。

发明内容

通过本文公开的电连接器提供问题的解决措施,该电连接器包括具有
冲压成型的外触头的连接器子组件。介电插入件位于外触头中。中心触头
延伸穿过介电插入件。接地触头片从连接器子组件延伸并被构造为接地到
基板。接地触头片被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到基板的其中一个。
接口壳体接收连接器子组件。后壳体耦接到接口壳体。连接器子组件被俘
获在接口壳体和后壳体之间。后壳体耦接到基板从而将接口壳体固定到基
板。后壳体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到基板的其中一个。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例子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基板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到基板的电连
接器的分解顶部透视图;

图3A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到基板的后壳体的
底部透视图;

图3B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用于表面安装到基板的后壳体的顶
部透视图;

图4A是成形期间的连接器子组件的分解图;

图4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通孔安装到基板的连接器子
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图4C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表面安装到基板的连接器子
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图5是接口壳体的底部透视图,该接口壳体具有耦接到其上且构造为
用于通孔安装到基板的连接器子组件;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表面安装到基板的电连
接器的分解顶部透视图;

图7是接口壳体的底部透视图,该接口壳体具有耦接到其上且构造为
用于表面安装到基板的连接器子组件;

图8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9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的顶部透视图;

图10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11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12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前述的总结以及下文中的某些实施
例的详细描述。如本文使用的,以单数形式列举并且以词语“a”或“an”开头
的元件或步骤应当理解为不排除复数个所述元件或步骤,除非明确陈述了
这种排除。另外,参照“一个实施例”不是用来解释为排除存在还包括所列举
特征的其它实施例。另外,除非明确地进行相反地陈述,“包含(comprising)”
或“具有(having)”拥有特定性能的一个元件或多个元件的实施例可包括不具
有该性能的另外的那些元件。

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边缘安装到基板上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
器具有两件式壳体,该两件式壳体允许连接器表面安装和通孔安装到基板。
两件式壳体包括接口壳体和后壳体。接口壳体和后壳体可由塑料制成,并
能使接口壳体和后壳体成形为用于以表面安装或通孔安装之一安装到电子
装置的基板。壳体保持连接器子组件,该连接器子组件通过接地衬垫和通
孔安装柱中的至少一个接地到基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地夹有助于接口
壳体固定到后壳体上。接地夹可包括将连接器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的接
地表面。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基板组件101的顶部透视图。组件101
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10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
100是FAKRA连接器。可替换地,电连接器100可以是任意合适的电连接
器。电连接器100安装到基板104的边缘102。基板104可以是电路板,例
如印刷电路板。基板104可是母板、子卡、底板电路板、中板电路板等。
基板104可以是电子装置(未示出)的一部分。基板104可构造为具有电
子装置的电气部件(未示出)。电连接器100构造为接收来自另一个基板和
/或来自另一个电子装置的配合连接器。电连接器100电耦接到基板,以便
在其它基板和/或电子装置与电子装置的电气部件之间传输和/或接收电力
和/或数据信号。

如图1所示,连接器100包含接口壳体106、后壳体112和连接器子组
件118。接口壳体106包括配合端108和凸缘(flange)110。凸缘110位于
基板104的在基板的边缘102处的顶面103上,以便接口壳体106的配合
端108延伸过边缘10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接口壳体106的凸缘110不直
接耦接到基板104。而是,接口壳体106的凸缘110仅仅位于基板104上。
在可替换实施例中,接口壳体106的凸缘110可包括将接口壳体106固定
到基板104上的耦接机构。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构造为接收配合连
接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可包括对应于配合
连接器的键控特征的键控特征。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壳体106可与具有
不同键控特征的其它接口壳体106互换。

后壳体112的位置接近基板104的边缘102。后壳体112连接到接口壳
体106。后壳体112耦接到基板104从而将接口壳体106固定到基板104。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后壳体112包括柱114,柱114通孔安装过基板104的
后壳体孔116。柱114通过过盈配合被接收在后壳体孔116中,从而将后壳
体112保持在基板104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后壳体112可包括用于固定到
基板104上的任意合适机构。柱114也可非过盈配合地突出穿过孔116。

连接器子组件118(在图4A到4C中更详细示出)位于接口壳体106
中。连接器子组件118在连接器100中被俘获在接口壳体106和后壳体112
之间。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120延伸穿过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
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120构造为接合配合连接器。连接器子组件118
还包括接地触头片12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接地触头片122形成为接地柱
124(在图4B中更详细示出)。接地柱124被接收在基板104的接地孔126
中,从而将连接器100接地到基板104。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100还可包括另外的保持特征以将接口壳体
106固定到后壳体112。例如,连接器100可包括如下文所描述的接地夹。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用于通孔安装到基板104(图1所示)
的电连接器100的分解的顶部透视图。连接器子组件118构造为被接收到
接口壳体106中。后壳体112构造为被固定到接口壳体106,以便连接器子
组件118被俘获在接口壳体106和后壳体112之间。连接器子组件118和后
壳体112与接口壳体106对齐,以便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地柱124和后壳
体112的柱114延伸超过接口壳体106的基板表面158。因此,当基板表面
158位于基板104上时,接地柱124和柱114分别被接收到基板104的接地
孔126和后壳体孔116(均在图1中示出)中。

图3A是后壳体112的底部透视图。图2中所示的后壳体构造为通孔安
装到基板104(图1所示)中。图3A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后壳体112。后
壳体112包括上部128和下部130。上部128包括保持特征132。保持特征
132构造为耦接到相应的形成于接口壳体106(图1所示)中的保持特征134
(图5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保持特征132形成为被接收在保持特征
134中的柱。可替换地,保持特征134可形成为被接收在保持特征132中的
柱。保持特征132和134可通过过盈配合被保持在一起。柱114从后壳体
112的底部162延伸。保持特征132从邻近于后壳体112的顶部164的后壳
体112延伸。

图3B示出了后壳体112的替换实施例,该后壳体112被构造为表面安
装到基板104(如图1所示)。取决于连接器100的应用(例如,连接器是
否构造为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连接器100(图1所示)可形成为具有图
2所示的后壳体112的实施例或图3所示的后壳体的实施例。图3B示出了
如图6所示的后壳体112。安装表面172沿着后壳体112的底部162延伸。
当连接器100耦接到基板104时,安装表面172构造为邻接基板104的顶
面103(图1所示)。安装表面172可用胶、环氧树脂等固定到基板104。
安装表面172被固定到基板104以将电连接器100(图1所示)保持在基板
104上。

保持特征132从后壳体的顶部128延伸。后壳体112的下部130包括倾
斜凸缘136。倾斜凸缘136对应于形成在接口壳体106上的倾斜凸缘138(图
5所示)。倾斜凸缘136和138构造为将接口壳体106与后壳体112对齐。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没有在图2中示出,但是图2所示的后壳体112的实
施例也包括倾斜凸缘136。

图4A是成型期间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分解图。连接器子组件118包
括外触头140。外触头140可被冲压成型。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外触
头140在载体条142上被冲压并成型。外触头构造为在插入到连接器100
(图1所示)中之前从载体条142移除。外触头140的配合部144被卷成筒
体以形成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120(图1所示)的一部分。外触头
140包括接地触头片122,该接地触头片122构造为将连接器100接地到基
板104(图1所示)。接地触头片122被示为预装配的形式。接地触头片122
可成型为用于如图4B所示通孔安装到基板104,或用于如图4C所示的表
面安装到基板104。因此,单个冲压成型的连接器子组件118可构造为用于
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

介电插入件146构造为被接收在配合部144中。介电插入件146接收
中心触头148,中心触头148通过介电插入件146与配合部144绝缘。中心
触头148形成了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120的一部分。导线150从中心
触头148延伸。导线150可耦接到基板104(图1所示)、另一个连接器和/
或可位于基板104上的电子部件。

图4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通孔安装到基板104(图1
所示)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顶部透视图。图4B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连接
器子组件118。介电插入件146位于外触头140的配合端144中。中心触头
148位于介电插入件146中,并轴向延伸穿过外触头140。外触头140、介
电插入件146以及中心触头148形成了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120。导
线150从连接器子组件118的导线端152延伸。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接地
触头片122向下弯曲到第一位置121以形成接地柱124,接地柱124可通孔
安装到基板104的接地孔126(图1所示)中。接地触头片122以角度123
弯曲,以形成接地柱124。

图4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表面安装到基板104
(图1所示)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顶部透视图。图4C示出了如图6所示
的连接器子组件118。介电插入件146位于外触头140的配合端144中。中
心触头148位于介电插入件146中,并轴向延伸穿过外触头140。外触头
140、介电插入件146以及中心触头148形成了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
120。导线150从连接器子组件118的导线端152延伸。在示出的实施例中,
接地触头片122向上弯曲到第二位置127以形成接地表面170,接地表面
170可表面安装到基板104(图1所示)。第二位置127不同于第一位置121
(图4B所示)。接地触头片122以角度125向上弯曲,以形成接地表面17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角度125不同于角度123(图4所示)。角度125也与
角度123相反。接地表面170构造为表面安装到接地衬垫(未示出),接地
衬垫代替基板104的接地孔126(图1所示)。接地表面170可焊接到基板
104的接地衬垫上。可替换地,基板104可包括接地弹簧(未示出),当电
连接器100(图1所示)位于基板104上时,接地弹簧接合接地表面170。

图5是具有耦接到其上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口壳体106的底部透视
图。图5所示出的子组件118构造为如图4B所示。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
合端120(图1所示)位于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中。导线150从接口
壳体106的配合端108向外延伸。接地柱124朝着接口壳体106的底部154
延伸。接地柱124构造为当接口壳体106连接基板104时被接收在基板104
(均在图1中示出)的接地孔126中。

接口壳体106包括边缘表面156。边缘表面156构造为当接口壳体106
位于基板104上时邻接基板104的边缘102(图1所示)。边接口壳体106
还包括基板表面158,其构造为当接口壳体106位于基板104上时邻接基板
104的顶面103(图1所示)。接地柱124延伸超过基板表面158,从而接地
柱124可被接收在基板104的接地孔126(图1所示)中。

倾斜凸缘138的位置接近接口壳体106的顶部160。倾斜凸缘138构造
为与后壳体112(图2所示)的倾斜凸缘136配合,以便对齐后壳体112和
接口壳体106。保持特征134的位置接近接口壳体106的顶部160,以接合
后壳体112的保持特征132(图3A和3B所示)。

图6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表面安装到基板104
(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100的分解顶部透视图。电连接器100包括接口壳
体106、图3B所示的后壳体112的实施例和图4C所示的连接器子组件118
的实施例。连接器子组件118构造为被接收在接口壳体106中。后壳体112
构造为固定到接口壳体106,以便连接器子组件118俘获在接口壳体106和
后壳体112之间。连接器子组件118和后壳体112与接口壳体106对齐,从
而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地表面170和后壳体112的安装表面172基本上平
齐于接口壳体106的基板表面158。因此,当基板表面158位于基板104上
时,接地表面170和安装表面172邻接基板104的顶面103(图1所示)。

应当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地柱124可与
后壳体112的安装表面172一起使用。可替换地,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地
表面170可与后壳体112的柱114一起使用。因此,连接器100可构造为具
有多个配合接口,而且可提供空间的节省以及提供使配合接口之间具有各
种距离的能力。连接器100也可形成为具有可互换的部分,使得各种不同
的接口壳体106耦接到后壳体112以及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的
连接器子组件118。

图7是具有耦接到其上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口壳体106的底部透视
图。图7所示的子组件118构造为如图4C所示。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
端120(图1所示)位于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中。导线150从接口壳
体106的配合端108向外延伸。接口壳体106包括构造为邻接基板104的
边缘102(图1所示)的边缘表面156。接口壳体106还包括构造为邻接基
板104的顶面103的基板表面15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子组件118
的接地表面170基本上与接口壳体106的基板表面158齐平,从而接地表
面170可邻接基板104的接地衬垫和/或接地弹簧。

图8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200的顶部透视图。
电连接器200包括具有一对配合端204的接口壳体202。每个配合端204包
括连接器子组件206。每个连接器子组件206以及对应的配合端204构造为
接收单独的配合连接器(未示出)。因此,电连接器200构造为接收两个配
合连接器。可替换地,电连接器200可被构造为接收任意数量的配合连接
器。后壳体208被耦接到接口壳体20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后
壳体208。每个后壳体208将配合连接器子组件206固定到电连接器200中。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后壳体208包括柱210,其用于将后壳体208通孔
安装到基板(未示出)上。类似地,连接器子组件206包括构造为通孔安
装到基板上的接地柱212。可替换地,电连接器200可包括连接器子组件
206上的接地表面和/或后壳体208上的安装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连
接器200可使用接地柱212、柱210、接地表面和/或安装表面中的任意结合。

图9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300的分解顶部透视
图。电连接器300包括构造为接收两个连接器子组件304的接口壳体302。
可选择地,接口壳体302可构造为接收任意数量的连接器子组件304。单个
后壳体306构造为连接到接口壳体302以固定连接器子组件304。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后壳体306包括用于将后壳体306表面安装到基
板(未示出)上的安装表面308。类似地,连接器子组件304包括构造为表
面安装到基板中的接地表面310。可替换地,电连接器300可包括连接器子
组件304上的接地柱和/或后壳体306上的柱。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连接器
300可使用接地柱、柱、接地表面310和/或安装表面308中的任意结合。

图10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400的顶部透视图。
电连接器400包括接口壳体402,接口壳体402具有位于其配合端406中的
连接器子组件404。基板端408构造为位于基板(未示出)上。基板端408
包括狭槽410和耦接机构412。

后壳体414被连接到接口壳体402,从而将连接器子组件404固定到电
连接器400中。后壳体414包括狭槽416和耦接机构418。应当注意的是,
后壳体414和连接器子组件404可构造为表面安装和/或通孔安装到基板,
如上所述。

接地夹420位于接口壳体402的基板端408和后壳体414之上。接地
夹420包括耦接机构422,该耦接机构422分别接收接口壳体402和后壳体
414的对应耦接机构412和418。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耦接机构412和418
被形成为突起,而且耦接机构422形成为接收耦接机构412和418的开口。
可选择地,耦接机构412和418形成为开口,而且耦接机构422可形成为
突起,该突起构造为被接收于耦接机构412和418中。可替换地,耦接机
构412、418和422可形成为任意相应的耦接机构。

耦接机构412、418和422构造为将接口壳体402固定到后壳体414。
例如,如果比如剪切力的力被施加到接口壳体402时,接地夹420能够有
助于防止接口壳体402从后壳体414分离。接地夹420能够有助于接口壳
体402和基板之间的更牢固连接。

接地夹420还包括接口壳体凸缘424和后壳体凸缘426。接口壳体凸缘
424被接收在接口壳体402的狭槽410中。后壳体凸缘426被接收在后壳体
414的狭槽416中。凸缘424和426被卡扣到各自的狭槽410和416中,从
而进一步将接地夹420固定到接口壳体402和后壳体414。

接地夹420还包括接地表面428。接地表面428构造为邻接电子装置的
机壳(未示出),其中电连接器400位于电子装置中。例如,接地表面428
可直接邻接机壳。可替换地,机壳可包括接合接地表面428的接地弹簧(未
示出)等。接地表面428将电连接器400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在一个
实施例中,将电连接器400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限制了和/或防止了电
连接器400和电子装置的其它电气部件之间的杂散(stray)的电磁干扰。在
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子组件404也可如上所述通过接地柱和/或接地表面
接地到基板。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开口430设置在接地夹420中。开口430延伸穿
过接地表面428。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430提供了用于将连接器子组件
404的中心触头焊接到导线或其类似物上的入口。开口430还可提供用于检
查中心触头焊点的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430使热量在焊接和/或操
作期间排出电连接器400。

图11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500的顶部透视图。
电连接器500包括接口壳体502,该接口壳体502具有位于其配合端506中
的两个连接器子组件504。可替换地,接口壳体502可包括任意数量的连接
器子组件504。基板端508包括狭槽510和耦接机构512。后壳体514被连
接到接口壳体502,并且包括狭槽516和耦接机构518。

接地夹520位于接口壳体502和后壳体514之上。接地夹520包括耦
接机构522,该耦接机构522分别接收接口壳体502和后壳体514的对应耦
接机构512和518。耦接机构512、518和522构造为将接口壳体502固定
到后壳体514。例如,如果比如剪切力的力被施加到接口壳体502时,接地
夹520能够有助于防止接口壳体502从后壳体514分离。

接地夹520还包括接口壳体凸缘524和后壳体凸缘526。接口壳体凸缘
524被接收在接口壳体502的狭槽510中。后壳体凸缘526被接收在后壳体
514的狭槽516中。凸缘524和526被卡扣到各自的狭槽510和516中,从
而进一步将接地夹520固定到接口壳体502和后壳体514。

接地夹520还包括接地表面528,该接地表面528构造为邻接电子装置
的机壳(未示出),其中定位有电连接器500以将电连接器500接地到电子
装置的机壳。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电连接器500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
限制了和/或防止了电连接器500和电子装置的其它电气部件之间的杂散的
电磁干扰。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开口530设置在接地夹520中,从而提供了将连
接器子组件504的中心触头焊接到导线或其类似物上的入口。开口530还
可提供用于检查中心触头焊点的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530使热量
在焊接和/或操作期间排出电连接器500。

图12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连接到基板601的电连接器
600的顶部透视图。电连接器600包括其中放置有连接器子组件604的接口
壳体602。接口壳体包括耦接机构612。后壳体614被连接到接口壳体602,
并且包括耦接机构618。

一对接地夹620位于接口壳体602和后壳体614之上。每个接地夹620
被连接到电连接器600的各自侧616。接地夹620包括耦接机构622,该耦
接机构622分别接收接口壳体602和后壳体614的对应耦接机构612和618。
耦接机构612、618和622构造为将接口壳体602固定到后壳体614。例如,
如果比如剪切力的力被施加到接口壳体602时,接地夹620能够有助于防
止接口壳体602从后壳体614分离。

接地夹620包括接地表面628,该接地表面628构造为邻接电子装置的
机壳(未示出),电连接器600位于该电子装置中。接地表面628将电连接
器600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以限制和/或防止电连接器600和电子装置
的其它电气部件之间的杂散的电磁干扰。

开口630设置在接地夹620之间。开口630提供了将连接器子组件604
的中心触头焊接到导线或其类似物上的入口。开口630还可提供用于检查
中心触头焊点的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630使热量在焊接和/或操作
期间排出电连接器600。

应当注意的是,在任何上述实施例中,接口壳体可基于接口壳体的键
控特征进行颜色编码。另外,后壳体可基于后壳体作为可表面安装或可通
孔安装而进行颜色编码。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各种可互换部分的电
连接器。接口壳体可基于期望的连接器的键控特征是可互换的。后壳体可
以是可互换的以提供表面安装或通孔安装。另外,连接器子组件被冲压并
成型,从而子组件可构造为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描述旨在示意性而且非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的
实施例(和/或其方面)可彼此结合使用。另外,可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
的情况或材料适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教导,而不脱离它们的范围。尽
管本文描述的尺寸和材料类型旨在限定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参数,但是这些
实施例绝不是限制性的,且是示例性的实施例。对于回顾上面的描述之后,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其它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
各个实施例的范围应该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权利
的等同物的所有范围而确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including)”
和“其中(in which)”被分别用作词语“包含(comprising)”和“在其中(wherein)”
的通俗易懂的英文的等同物。另外,在下文的权利要求中,词语“第一”、“第
二”和“第三”等仅仅是用作标记,并且不是用来对它们的对象提出数值要求。
进一步,下文的权利要求的限定没有写成装置+功能的型式,而且不基于
35U.S.C.§112,第六款进行解释,除非和直到这种权利要求的限定清楚地使
用措辞“用于...的装置”,装置之前为功能描述,而没有进一步的结构。

该书面描述使用例子以公开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包括最佳方式,而
且还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包括制造和使用
任何装置或系统,并且实施任意结合的方法。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专利
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而且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它例子。如果
这些例子具有与权利要求字面语句并无区别的结构元件,或者如果这些例
子包括与权利要求字面语句无实质性差别的等同的结构元件,那么这些其
它例子的意指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电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连接器.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279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26 C N 1 0 2 8 4 2 7 9 1 A *CN102842791A* (21)申请号 201210306253.2 (22)申请日 2012.06.25 13/168,132 2011.06.24 US H01R 13/02(2006.01) H01R 13/648(2006.01) H01R 13/502(2006.01) H01R 13/516(2006.01) H01R 13/73(2006.01) H01R 12/51(2011.01) H01R 12/55(2011.01) (71)申。

2、请人泰科电子公司 地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72)发明人 DJ哈迪 JW霍尔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吴艳 (54) 发明名称 电连接器 (57) 摘要 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冲 压成型的外触头的连接器子组件。介电插入件位 于外触头中。中心触头延伸穿过介电插入件。接 地触头片从连接器子组件延伸并构造为接地到基 板。接地触头片被构造为用于以通孔安装或表面 安装之一安装到基板。接口壳体接收连接器子组 件。后壳体耦接到接口壳体。连接器子组件俘获 在接口壳体和后壳体之间。后壳体耦接到基板从 而将接口壳体固定到基板。后壳体构造为用于以 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之。

3、一安装到基板。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8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8 页 1/1页 2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具有冲压成型的外触头的连接器子组件、位于所述外触头中的介电插入件、延伸穿过 所述介电插入件的中心触头、从所述连接器子组件延伸并构造为接地到基板的接地触头 片,所述接地触头片被构造为用于以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之一安装到所述基板; 接收所述连接器子组件的接口壳体;以及 耦接到所述接口壳体的后壳体,所述连接器子组件被俘获在所述接口壳体和所述后壳 体之间,所述。

4、后壳体耦接到所述基板从而将所述接口壳体固定到所述基板,其中所述后壳 体构造为用于以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之一安装到所述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壳体构造为通孔安装到所述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壳体构造为表面安装到所述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子组件的所述接地触头构造为通孔安 装到所述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子组件的所述接地触头构造为表面安 装到所述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触头以第一角度弯曲以将所述接地触头 通孔安装到所述基板,所述接地触头以不同于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弯曲以。

5、便将所述接 地触头表面安装到所述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触头向下弯曲以便将所述接地触头通孔 安装到所述基板,所述接地触头向上弯曲以便将所述接地触头表面安装到所述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口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包括相应的将所述接 口壳体固定到所述后壳体的保持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接口壳体固定到所述后壳体的接地 夹,所述接口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具有耦接机构,该耦接机构被接收在所述接地夹的耦接机 构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接口壳体固定到所述后壳体且便 于所述接口壳体和所述基板之间的更牢固连接的接地夹。

6、。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2791 A 1/8页 3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文所述的主题涉及一种用于基板的边缘安装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电子装置包括基板,例如具有多个位于其上以实现电子装置的各种功能的 电子部件的电路板。典型地,该基板包括连接到其上的各种连接器。连接器可构造为接收 来自另一个基板的电缆和/或来自另一个电子装置的电缆。电缆能使基板传输电力和/或 数据信号至其它基板和/或电子装置,和/或从其它基板和/或电子装置接收电力和/或 数据信号。一些连接器包括用于提供信号电路的内触头、用于提供回路或接地电路的外触 头、以及用于将连接器接地到基板的接地触。

7、头片。通常,连接器可边缘安装到基板上,从而 使连接器的配合接口从基板延伸。 0003 常规的边缘安装型连接器它们并不是没有缺陷。特别地,边缘安装型连接器一般 是压铸为单个单元。然而,压铸连接器不允许连接器被颜色编码。将连接器构造为与具有 若干不同键控特征之一的配合连接器进行配合可能是有问题的。当所有连接器形成为同一 种颜色时,可能难以选择具有期望键控特征的连接器。另外,基板可构造为表面安装连接器 或通孔安装连接器。问题在于压铸连接器通常形成为表面安装结构或通孔安装结构中的一 个。典型地,调整用于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的模具是困难的。因此,当制作压铸连接器时必 须使用多个模子。另外,压铸通常很昂贵。。

8、需要多个压铸件增加了制作连接器的相关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通过本文公开的电连接器提供问题的解决措施,该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冲压成型的 外触头的连接器子组件。介电插入件位于外触头中。中心触头延伸穿过介电插入件。接地 触头片从连接器子组件延伸并被构造为接地到基板。接地触头片被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或 表面安装到基板的其中一个。接口壳体接收连接器子组件。后壳体耦接到接口壳体。连接 器子组件被俘获在接口壳体和后壳体之间。后壳体耦接到基板从而将接口壳体固定到基 板。后壳体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到基板的其中一个。 附图说明 0005 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例子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其中: 0006 图1是根据。

9、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基板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0007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到基板的电连接器的分 解顶部透视图; 0008 图3A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到基板的后壳体的底部透视 图; 0009 图3B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用于表面安装到基板的后壳体的顶部透视 图; 说 明 书CN 102842791 A 2/8页 4 0010 图4A是成形期间的连接器子组件的分解图; 0011 图4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通孔安装到基板的连接器子组件的顶 部透视图; 0012 图4C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表面安装到基板的连接器子组件的顶 部透视图。

10、; 0013 图5是接口壳体的底部透视图,该接口壳体具有耦接到其上且构造为用于通孔安 装到基板的连接器子组件; 0014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表面安装到基板的电连接器的分 解顶部透视图; 0015 图7是接口壳体的底部透视图,该接口壳体具有耦接到其上且构造为用于表面安 装到基板的连接器子组件; 0016 图8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0017 图9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的顶部透视图; 0018 图10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0019 图11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0。

11、020 图12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前述的总结以及下文中的某些实施例的详细描 述。如本文使用的,以单数形式列举并且以词语“a”或“an”开头的元件或步骤应当理解为 不排除复数个所述元件或步骤,除非明确陈述了这种排除。另外,参照“一个实施例”不是 用来解释为排除存在还包括所列举特征的其它实施例。另外,除非明确地进行相反地陈述, “包含(comprising)”或“具有(having)”拥有特定性能的一个元件或多个元件的实施例可 包括不具有该性能的另外的那些元件。 0022 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边缘安装到基板。

12、上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两件 式壳体,该两件式壳体允许连接器表面安装和通孔安装到基板。两件式壳体包括接口壳体 和后壳体。接口壳体和后壳体可由塑料制成,并能使接口壳体和后壳体成形为用于以表面 安装或通孔安装之一安装到电子装置的基板。壳体保持连接器子组件,该连接器子组件通 过接地衬垫和通孔安装柱中的至少一个接地到基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地夹有助于接口 壳体固定到后壳体上。接地夹可包括将连接器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的接地表面。 0023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基板组件101的顶部透视图。组件101包括根据 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10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是FAKRA连接器。。

13、可 替换地,电连接器100可以是任意合适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100安装到基板104的边缘 102。基板104可以是电路板,例如印刷电路板。基板104可是母板、子卡、底板电路板、中 板电路板等。基板104可以是电子装置(未示出)的一部分。基板104可构造为具有电子 装置的电气部件(未示出)。电连接器100构造为接收来自另一个基板和/或来自另一个 电子装置的配合连接器。电连接器100电耦接到基板,以便在其它基板和/或电子装置与 电子装置的电气部件之间传输和/或接收电力和/或数据信号。 0024 如图1所示,连接器100包含接口壳体106、后壳体112和连接器子组件118。接 说 明 书CN 102。

14、842791 A 3/8页 5 口壳体106包括配合端108和凸缘(flange)110。凸缘110位于基板104的在基板的边缘 102处的顶面103上,以便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延伸过边缘102。在示出的实施例 中,接口壳体106的凸缘110不直接耦接到基板104。而是,接口壳体106的凸缘110仅仅 位于基板104上。在可替换实施例中,接口壳体106的凸缘110可包括将接口壳体106固 定到基板104上的耦接机构。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构造为接收配合连接器。在示例 性实施例中,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可包括对应于配合连接器的键控特征的键控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壳体10。

15、6可与具有不同键控特征的其它接口壳体106互换。 0025 后壳体112的位置接近基板104的边缘102。后壳体112连接到接口壳体106。后 壳体112耦接到基板104从而将接口壳体106固定到基板10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后壳体 112包括柱114,柱114通孔安装过基板104的后壳体孔116。柱114通过过盈配合被接收 在后壳体孔116中,从而将后壳体112保持在基板104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后壳体112可 包括用于固定到基板104上的任意合适机构。柱114也可非过盈配合地突出穿过孔116。 0026 连接器子组件118(在图4A到4C中更详细示出)位于接口壳体106中。连接器 子组件1。

16、18在连接器100中被俘获在接口壳体106和后壳体112之间。连接器子组件118 的配合端120延伸穿过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120构造 为接合配合连接器。连接器子组件118还包括接地触头片12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接地触 头片122形成为接地柱124(在图4B中更详细示出)。接地柱124被接收在基板104的接 地孔126中,从而将连接器100接地到基板104。 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100还可包括另外的保持特征以将接口壳体106固定到 后壳体112。例如,连接器100可包括如下文所描述的接地夹。 0028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用于通孔安装到。

17、基板104(图1所示)的电连接 器100的分解的顶部透视图。连接器子组件118构造为被接收到接口壳体106中。后壳体 112构造为被固定到接口壳体106,以便连接器子组件118被俘获在接口壳体106和后壳体 112之间。连接器子组件118和后壳体112与接口壳体106对齐,以便连接器子组件118的 接地柱124和后壳体112的柱114延伸超过接口壳体106的基板表面158。因此,当基板表 面158位于基板104上时,接地柱124和柱114分别被接收到基板104的接地孔126和后 壳体孔116(均在图1中示出)中。 0029 图3A是后壳体112的底部透视图。图2中所示的后壳体构造为通孔安装到基。

18、板 104(图1所示)中。图3A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后壳体112。后壳体112包括上部128和 下部130。上部128包括保持特征132。保持特征132构造为耦接到相应的形成于接口壳 体106(图1所示)中的保持特征134(图5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保持特征132形 成为被接收在保持特征134中的柱。可替换地,保持特征134可形成为被接收在保持特征 132中的柱。保持特征132和134可通过过盈配合被保持在一起。柱114从后壳体112的 底部162延伸。保持特征132从邻近于后壳体112的顶部164的后壳体112延伸。 0030 图3B示出了后壳体112的替换实施例,该后壳体112被构造为表。

19、面安装到基板 104(如图1所示)。取决于连接器100的应用(例如,连接器是否构造为通孔安装或表面 安装),连接器100(图1所示)可形成为具有图2所示的后壳体112的实施例或图3所示 的后壳体的实施例。图3B示出了如图6所示的后壳体112。安装表面172沿着后壳体112 的底部162延伸。当连接器100耦接到基板104时,安装表面172构造为邻接基板104的 说 明 书CN 102842791 A 4/8页 6 顶面103(图1所示)。安装表面172可用胶、环氧树脂等固定到基板104。安装表面172 被固定到基板104以将电连接器100(图1所示)保持在基板104上。 0031 保持特征13。

20、2从后壳体的顶部128延伸。后壳体112的下部130包括倾斜凸缘 136。倾斜凸缘136对应于形成在接口壳体106上的倾斜凸缘138(图5所示)。倾斜凸缘 136和138构造为将接口壳体106与后壳体112对齐。应当注意的是,虽然没有在图2中示 出,但是图2所示的后壳体112的实施例也包括倾斜凸缘136。 0032 图4A是成型期间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分解图。连接器子组件118包括外触头 140。外触头140可被冲压成型。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外触头140在载体条142上被冲 压并成型。外触头构造为在插入到连接器100(图1所示)中之前从载体条142移除。外 触头140的配合部144被卷成。

21、筒体以形成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120(图1所示)的 一部分。外触头140包括接地触头片122,该接地触头片122构造为将连接器100接地到基 板104(图1所示)。接地触头片122被示为预装配的形式。接地触头片122可成型为用于 如图4B所示通孔安装到基板104,或用于如图4C所示的表面安装到基板104。因此,单个 冲压成型的连接器子组件118可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 0033 介电插入件146构造为被接收在配合部144中。介电插入件146接收中心触头 148,中心触头148通过介电插入件146与配合部144绝缘。中心触头148形成了连接器子 组件118的配合端120的一部分。导。

22、线150从中心触头148延伸。导线150可耦接到基板 104(图1所示)、另一个连接器和/或可位于基板104上的电子部件。 0034 图4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通孔安装到基板104(图1所示)的连 接器子组件118的顶部透视图。图4B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连接器子组件118。介电插入件 146位于外触头140的配合端144中。中心触头148位于介电插入件146中,并轴向延伸 穿过外触头140。外触头140、介电插入件146以及中心触头148形成了连接器子组件118 的配合端120。导线150从连接器子组件118的导线端152延伸。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接地 触头片122向下弯曲到第一位置1。

23、21以形成接地柱124,接地柱124可通孔安装到基板104 的接地孔126(图1所示)中。接地触头片122以角度123弯曲,以形成接地柱124。 0035 图4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表面安装到基板104(图1所示) 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顶部透视图。图4C示出了如图6所示的连接器子组件118。介电 插入件146位于外触头140的配合端144中。中心触头148位于介电插入件146中,并轴 向延伸穿过外触头140。外触头140、介电插入件146以及中心触头148形成了连接器子组 件118的配合端120。导线150从连接器子组件118的导线端152延伸。在示出的实施例 中,接地触头片。

24、122向上弯曲到第二位置127以形成接地表面170,接地表面170可表面安 装到基板104(图1所示)。第二位置127不同于第一位置121(图4B所示)。接地触头片 122以角度125向上弯曲,以形成接地表面17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角度125不同于角度 123(图4所示)。角度125也与角度123相反。接地表面170构造为表面安装到接地衬垫 (未示出),接地衬垫代替基板104的接地孔126(图1所示)。接地表面170可焊接到基板 104的接地衬垫上。可替换地,基板104可包括接地弹簧(未示出),当电连接器100(图1 所示)位于基板104上时,接地弹簧接合接地表面170。 0036 图5是具。

25、有耦接到其上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口壳体106的底部透视图。图5 所示出的子组件118构造为如图4B所示。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120(图1所示)位 说 明 书CN 102842791 A 5/8页 7 于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中。导线150从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向外延伸。接地 柱124朝着接口壳体106的底部154延伸。接地柱124构造为当接口壳体106连接基板 104时被接收在基板104(均在图1中示出)的接地孔126中。 0037 接口壳体106包括边缘表面156。边缘表面156构造为当接口壳体106位于基板 104上时邻接基板104的边缘102(图1所示)。边接口壳。

26、体106还包括基板表面158,其构 造为当接口壳体106位于基板104上时邻接基板104的顶面103(图1所示)。接地柱124 延伸超过基板表面158,从而接地柱124可被接收在基板104的接地孔126(图1所示)中。 0038 倾斜凸缘138的位置接近接口壳体106的顶部160。倾斜凸缘138构造为与后壳 体112(图2所示)的倾斜凸缘136配合,以便对齐后壳体112和接口壳体106。保持特征 134的位置接近接口壳体106的顶部160,以接合后壳体112的保持特征132(图3A和3B 所示)。 0039 图6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构造为表面安装到基板104(图1所示) 的电连接器。

27、100的分解顶部透视图。电连接器100包括接口壳体106、图3B所示的后壳体 112的实施例和图4C所示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实施例。连接器子组件118构造为被接收 在接口壳体106中。后壳体112构造为固定到接口壳体106,以便连接器子组件118俘获在 接口壳体106和后壳体112之间。连接器子组件118和后壳体112与接口壳体106对齐, 从而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地表面170和后壳体112的安装表面172基本上平齐于接口壳 体106的基板表面158。因此,当基板表面158位于基板104上时,接地表面170和安装表 面172邻接基板104的顶面103(图1所示)。 0040 应当注意的是,。

28、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地柱124可与后壳体112 的安装表面172一起使用。可替换地,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地表面170可与后壳体112的 柱114一起使用。因此,连接器100可构造为具有多个配合接口,而且可提供空间的节省以 及提供使配合接口之间具有各种距离的能力。连接器100也可形成为具有可互换的部分, 使得各种不同的接口壳体106耦接到后壳体112以及构造为用于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的连 接器子组件118。 0041 图7是具有耦接到其上的连接器子组件118的接口壳体106的底部透视图。图7 所示的子组件118构造为如图4C所示。连接器子组件118的配合端120(图1所示)位于。

29、 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中。导线150从接口壳体106的配合端108向外延伸。接口壳 体106包括构造为邻接基板104的边缘102(图1所示)的边缘表面156。接口壳体106还 包括构造为邻接基板104的顶面103的基板表面15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子组件 118的接地表面170基本上与接口壳体106的基板表面158齐平,从而接地表面170可邻接 基板104的接地衬垫和/或接地弹簧。 0042 图8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200的顶部透视图。电连接器 200包括具有一对配合端204的接口壳体202。每个配合端204包括连接器子组件206。每 个连接器子组件206以及对。

30、应的配合端204构造为接收单独的配合连接器(未示出)。因 此,电连接器200构造为接收两个配合连接器。可替换地,电连接器200可被构造为接收任 意数量的配合连接器。后壳体208被耦接到接口壳体20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 后壳体208。每个后壳体208将配合连接器子组件206固定到电连接器200中。 0043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后壳体208包括柱210,其用于将后壳体208通孔安装到基板 说 明 书CN 102842791 A 6/8页 8 (未示出)上。类似地,连接器子组件206包括构造为通孔安装到基板上的接地柱212。可 替换地,电连接器200可包括连接器子组件206上的接地表面和。

31、/或后壳体208上的安装 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连接器200可使用接地柱212、柱210、接地表面和/或安装表面 中的任意结合。 0044 图9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300的分解顶部透视图。电连接 器300包括构造为接收两个连接器子组件304的接口壳体302。可选择地,接口壳体302可 构造为接收任意数量的连接器子组件304。单个后壳体306构造为连接到接口壳体302以 固定连接器子组件304。 0045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后壳体306包括用于将后壳体306表面安装到基板(未示出) 上的安装表面308。类似地,连接器子组件304包括构造为表面安装到基板中的接地表面 310。可。

32、替换地,电连接器300可包括连接器子组件304上的接地柱和/或后壳体306上的 柱。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连接器300可使用接地柱、柱、接地表面310和/或安装表面308 中的任意结合。 0046 图10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400的顶部透视图。电连接器 400包括接口壳体402,接口壳体402具有位于其配合端406中的连接器子组件404。基板 端408构造为位于基板(未示出)上。基板端408包括狭槽410和耦接机构412。 0047 后壳体414被连接到接口壳体402,从而将连接器子组件404固定到电连接器400 中。后壳体414包括狭槽416和耦接机构418。应当注意的是,后壳。

33、体414和连接器子组件 404可构造为表面安装和/或通孔安装到基板,如上所述。 0048 接地夹420位于接口壳体402的基板端408和后壳体414之上。接地夹420包括 耦接机构422,该耦接机构422分别接收接口壳体402和后壳体414的对应耦接机构412 和418。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耦接机构412和418被形成为突起,而且耦接机构422形成为 接收耦接机构412和418的开口。可选择地,耦接机构412和418形成为开口,而且耦接机 构422可形成为突起,该突起构造为被接收于耦接机构412和418中。可替换地,耦接机构 412、418和422可形成为任意相应的耦接机构。 0049 耦接机构。

34、412、418和422构造为将接口壳体402固定到后壳体414。例如,如果比 如剪切力的力被施加到接口壳体402时,接地夹420能够有助于防止接口壳体402从后壳 体414分离。接地夹420能够有助于接口壳体402和基板之间的更牢固连接。 0050 接地夹420还包括接口壳体凸缘424和后壳体凸缘426。接口壳体凸缘424被接 收在接口壳体402的狭槽410中。后壳体凸缘426被接收在后壳体414的狭槽416中。凸 缘424和426被卡扣到各自的狭槽410和416中,从而进一步将接地夹420固定到接口壳 体402和后壳体414。 0051 接地夹420还包括接地表面428。接地表面428构造为。

35、邻接电子装置的机壳(未 示出),其中电连接器400位于电子装置中。例如,接地表面428可直接邻接机壳。可替换 地,机壳可包括接合接地表面428的接地弹簧(未示出)等。接地表面428将电连接器400 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电连接器400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限制了 和/或防止了电连接器400和电子装置的其它电气部件之间的杂散(stray)的电磁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子组件404也可如上所述通过接地柱和/或接地表面接地到基板。 0052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开口430设置在接地夹420中。开口430延伸穿过接地表面 说 明 书CN 102842791 A 7/8页 9 42。

36、8。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430提供了用于将连接器子组件404的中心触头焊接到导线或 其类似物上的入口。开口430还可提供用于检查中心触头焊点的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 开口430使热量在焊接和/或操作期间排出电连接器400。 0053 图11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500的顶部透视图。电连接器 500包括接口壳体502,该接口壳体502具有位于其配合端506中的两个连接器子组件504。 可替换地,接口壳体502可包括任意数量的连接器子组件504。基板端508包括狭槽510和 耦接机构512。后壳体514被连接到接口壳体502,并且包括狭槽516和耦接机构518。 0054 接地夹5。

37、20位于接口壳体502和后壳体514之上。接地夹520包括耦接机构522, 该耦接机构522分别接收接口壳体502和后壳体514的对应耦接机构512和518。耦接机 构512、518和522构造为将接口壳体502固定到后壳体514。例如,如果比如剪切力的力被 施加到接口壳体502时,接地夹520能够有助于防止接口壳体502从后壳体514分离。 0055 接地夹520还包括接口壳体凸缘524和后壳体凸缘526。接口壳体凸缘524被接 收在接口壳体502的狭槽510中。后壳体凸缘526被接收在后壳体514的狭槽516中。凸 缘524和526被卡扣到各自的狭槽510和516中,从而进一步将接地夹52。

38、0固定到接口壳 体502和后壳体514。 0056 接地夹520还包括接地表面528,该接地表面528构造为邻接电子装置的机壳(未 示出),其中定位有电连接器500以将电连接器500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在一个实施例 中,将电连接器500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壳,限制了和/或防止了电连接器500和电子装置 的其它电气部件之间的杂散的电磁干扰。 0057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开口530设置在接地夹520中,从而提供了将连接器子组件 504的中心触头焊接到导线或其类似物上的入口。开口530还可提供用于检查中心触头焊 点的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530使热量在焊接和/或操作期间排出电连接器500。 00。

39、58 图12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且连接到基板601的电连接器600的顶 部透视图。电连接器600包括其中放置有连接器子组件604的接口壳体602。接口壳体包 括耦接机构612。后壳体614被连接到接口壳体602,并且包括耦接机构618。 0059 一对接地夹620位于接口壳体602和后壳体614之上。每个接地夹620被连接到 电连接器600的各自侧616。接地夹620包括耦接机构622,该耦接机构622分别接收接口 壳体602和后壳体614的对应耦接机构612和618。耦接机构612、618和622构造为将接 口壳体602固定到后壳体614。例如,如果比如剪切力的力被施加到接口壳体6。

40、02时,接地 夹620能够有助于防止接口壳体602从后壳体614分离。 0060 接地夹620包括接地表面628,该接地表面628构造为邻接电子装置的机壳(未示 出),电连接器600位于该电子装置中。接地表面628将电连接器600接地到电子装置的机 壳,以限制和/或防止电连接器600和电子装置的其它电气部件之间的杂散的电磁干扰。 0061 开口630设置在接地夹620之间。开口630提供了将连接器子组件604的中心触 头焊接到导线或其类似物上的入口。开口630还可提供用于检查中心触头焊点的入口。在 一个实施例中,开口630使热量在焊接和/或操作期间排出电连接器600。 0062 应当注意的是,。

41、在任何上述实施例中,接口壳体可基于接口壳体的键控特征进行 颜色编码。另外,后壳体可基于后壳体作为可表面安装或可通孔安装而进行颜色编码。所 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各种可互换部分的电连接器。接口壳体可基于期望的连接器的键 说 明 书CN 102842791 A 8/8页 10 控特征是可互换的。后壳体可以是可互换的以提供表面安装或通孔安装。另外,连接器子 组件被冲压并成型,从而子组件可构造为通孔安装或表面安装。 0063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描述旨在示意性而且非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的实施例(和/ 或其方面)可彼此结合使用。另外,可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的情况或材料适于本发明的 各个实施例的教导,而不脱。

42、离它们的范围。尽管本文描述的尺寸和材料类型旨在限定本发 明各实施例的参数,但是这些实施例绝不是限制性的,且是示例性的实施例。对于回顾上面 的描述之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其它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各个 实施例的范围应该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权利的等同物的所有范 围而确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including)”和“其中(in which)”被分别用 作词语“包含(comprising)”和“在其中(wherein)”的通俗易懂的英文的等同物。另外, 在下文的权利要求中,词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仅是用作标记,并且不是用来对 它们的对象提。

43、出数值要求。进一步,下文的权利要求的限定没有写成装置+功能的型式,而 且不基于35U.S.C.112,第六款进行解释,除非和直到这种权利要求的限定清楚地使用措 辞“用于.的装置”,装置之前为功能描述,而没有进一步的结构。 0064 该书面描述使用例子以公开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包括最佳方式,而且还能使本 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并且实施 任意结合的方法。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专利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而且可包括本领域技 术人员想到的其它例子。如果这些例子具有与权利要求字面语句并无区别的结构元件,或 者如果这些例子包括与权利要求字面语句无实质性差别的等同的。

44、结构元件,那么这些其它 例子的意指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说 明 书CN 102842791 A 10 1/8页 11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91 A 11 2/8页 12 图3A 图3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91 A 12 3/8页 13 图4A 图4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91 A 13 4/8页 14 图4C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91 A 14 5/8页 15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91 A 15 6/8页 16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91 A 16 7/8页 17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91 A 17 8/8页 18 图11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91 A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